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钢结构箱形柱安装校正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8:24


一种钢结构箱形柱安装校正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箱形柱安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箱形柱安装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来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在城市房建项目中钢结构主体以自身优势应用较为广泛,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钢结构箱形柱的应用也是日益增多。

目前来说箱形柱的安装均采用吊装,形柱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会使用焊接检验尺及钢尺进行测量。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箱形柱采用塔式起重机在吊装过程中受自重和高度的影响,在进行上、下两节箱型柱对接安装过程中,现场安装操作人员无作用力点导致操作不便,无法及时进行纠正,存在有箱形柱安装合格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箱形柱的安装合格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结构箱形柱安装校正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结构箱形柱安装校正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箱形柱安装校正装置,包括箱形柱体,所述箱形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台,固定台内开设有第一空腔,固定台两侧的侧壁均贯穿开设有通槽,通槽与第一空腔相连通,两个通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移动台,移动台背离箱形柱体的侧壁连接有第一校正板,两个移动台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台,位于箱形柱体同侧的两个调节台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与箱形柱体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片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与调节台远离移动台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贯穿设置有对拉螺栓,位于箱形柱体同侧的两个调节台相互远离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校正板,两个移动台之间设置有带动移动台移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驱动装置使两个移动台移动,从而使两个调节台之间的距离与箱形柱体的宽度相同,由此使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均与箱形柱体的侧壁贴合,通过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为安装操作人员提供一个标尺,安装操作人员发现箱形柱体对接存在偏差时能够及时纠正,实现了提高箱形柱安装合格率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第一锥齿轮、双向螺杆、第二锥齿轮和调节套,转动电机安装在固定台外壁,且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入第一空腔内,第一锥齿轮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移动台相对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双向螺杆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第一滑槽,且双向螺杆的两端开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第二锥齿轮固设在双向螺杆的周向侧壁上,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调节套设置有两个,两个调节套均与双向螺杆螺纹连接,且调节套与移动台之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装置使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二锥齿轮使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通过调节套使移动台相向或相背离运动,从而实现了驱动装置带动移动台移动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调节套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两端贯穿限位孔分别与固定台在第一空腔处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套运动时,调节套沿两个限位杆运动,对调节套启动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提高调节套运动稳定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限位杆与双向螺杆之间设置有横杆,横杆与限位杆固定连接,横杆靠近双向螺杆的一端固设有转动块,双向螺杆的周向侧壁环形开设有与转动块滑动适配的转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螺杆转动使转动块沿转动槽滑动,从而限制螺杆的横向位移,实现了双向螺杆转动时不易于横向移动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调节台朝向第二连接片的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丝杠,调节台在第二滑槽处的内壁固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丝杠沿自身长度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滑动适配的第一限位槽,第一丝杠远离移动台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片固定连接,调节台远离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二滑槽相连通,第一丝杠在第二空腔处的周向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第一螺纹套与固定台在第二空腔处的内壁转动连接,调节台与固定台之间设置有带动第一丝杠转动的传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组件通过第一螺纹套使第一丝杠运动,第一丝杠运动使第一限位块沿第一限位槽滑动,从而使第一丝杠不易于随第一螺纹套转动,同时第一丝杠运动使第二连接板运动,由此能够将第二连接板调节至与第一连接板贴合,从而实现了对拉螺栓固定时不易于变形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辊、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双向螺杆两端的端面均开设有第三滑槽,传动辊设置有两个,两个传动辊分别沿自身长度方向与双向螺杆在第三滑槽处的内壁滑动连接,传动辊的侧壁固设有导向块,双向螺杆在第三滑槽处的内壁开设有与导向块滑动适配的导向槽,传动辊贯穿调节台伸入第二空腔内,第三锥齿轮固设在传动辊伸入第二空腔的端部,第四锥齿轮与第一螺纹套之间固定连接,且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传动辊的周向侧壁环形固设有联动块,移动块在第一滑槽处的内壁环形开设有与联动块滑动适配的联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螺杆通过导向块使传动辊转动,传动辊通过第三锥齿轮使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使第一螺纹套转动;移动台移动过程中,移动台通过联动块使传动辊沿第三滑槽滑动,同时传动辊使导向块沿导向槽滑动。通过以上结构,实现了双向螺杆通过传动组件使第一螺纹套转动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丝杠朝向箱形柱体的一侧固设有支撑块,支撑块背离第一丝杠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一收纳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支撑块之间固设有第一弹簧,位于箱形柱体同侧的两个调节台相对的侧壁开设有用于收纳支撑块的收纳腔,且收纳腔与第二滑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丝杠伸出第二滑槽时,支撑块脱离收纳腔,此时第一弹簧释放弹力将第一支撑板顶出第一收纳槽,实现了对箱形柱体侧壁支撑的效果。

可选的,两个所述移动台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相对开设在移动台两侧的侧壁,凹槽内设置有直齿轮,直齿轮与移动台在凹槽处的内壁转动连接,固定台在第一空腔处的内顶壁和内顶壁均固设有与直齿轮啮合的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台移动过程中,齿轮沿齿条进行滚动,通过齿轮和齿条啮合传动,实现了提高移动台运动稳定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移动台朝向箱形柱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收纳槽,第二收纳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移动台之间固设有第二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台运动时,当第二收纳槽移动至固定台外侧后,第二弹簧释放弹力将第二支撑板顶出第二收纳槽,从而实现了对箱形柱侧壁支撑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固定台的底壁固设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均与箱形柱体固定连接,安装座朝向安装板的侧壁固设有安装块,安装板的侧壁开设有与安装块滑动适配的安装槽,安装槽贯穿安装板顶部的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推动固定块使安装块沿安装槽滑动,从而实现了对固定台安装固定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工作人员通过驱动装置将调节台之间的距离调节至与箱形柱体宽度相同,从而通过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为安装操作人员提供一个标尺,箱形柱体对接存在偏差时能够及时纠正,实现了提高箱形柱安装合格率的效果;

2.启动驱动装置通过转动电机输出轴使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通过双向螺杆使调节套带动移动台相向或相背离运动,从而实现了驱动装置带动移动台移动的效果;

3.移动台移动过程中,通过齿轮和齿条啮合传动,实现了提高移动台运动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钢结构箱形柱安装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第一空腔内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调节台、移动台和固定台之间连接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第二空腔内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收纳腔位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体现安装座调节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箱形柱体;11、第一连接片;111、对拉螺栓;12、安装板;121、安装槽;122、通孔;123、第二限位块;2、固定台;21、第一空腔;22、通槽;23、移动台;231、第一校正板;232、第一滑槽;233、联动槽;234、凹槽;2341、直齿轮;235、第二收纳槽;236、第二支撑板;237、第二弹簧;24、齿条;25、安装座;251、安装块;26、横杆;261、转动块;3、调节台;31、第二校正板;32、第二滑槽;33、第一丝杠;331、第二连接片;332、第一限位槽;333、第一螺纹套;34、第一限位块;35、第二空腔;36、收纳腔;4、驱动装置;41、转动电机;42、第一锥齿轮;43、双向螺杆;431、转动槽;432、第三滑槽;433、导向槽;44、第二锥齿轮;45、调节套;451、限位孔;5、限位杆;6、传动组件;61、传动辊;611、导向块;612、联动块;62、第三锥齿轮;63、第四锥齿轮;7、支撑块;71、第一收纳槽;72、第一支撑板;73、第一弹簧;8、水平仪;9、第二丝杠;91、第二螺纹套;92、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钢结构箱形柱安装校正装置。

参考图1,一种钢结构箱形柱安装校正装置包括箱形柱体1,箱形柱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台2,固定台2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台23,移动台23背离两个移动台23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台3,调节台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丝杠33。

将移动台23沿固定台2滑动,由此对两个调节台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使调节台3与箱形柱体1的侧壁贴合,移动台23移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动第一丝杠33移动。

参考图1,位于箱形柱体1两侧的两个调节台3相对一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校正板231,第一校正板231与移动台23的顶壁固定连接,第一校正板231远离移动台23的一端导有圆角,且第一校正板231与箱形柱体1的侧壁贴合。

参考图1,调节台3的顶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校正板31,第二校正板31远离调节台3的一端同样导有圆角,且第二校正板31与箱形柱体1的侧壁贴合。

两个箱形柱体1对接的过程中,第一校正板231与第二校正板31始终与其中一个箱形柱体1的侧壁抵接,同时第一校正板231和第二校正板31对另一个箱形柱体1的位置起到引导作用。

参考图2和图3,固定台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21,固定台2两侧的侧壁均贯穿开设有通槽22,通槽22与第一空腔21相连通,移动台23沿水平方向与固定台2在通槽22处的内壁滑动连接。

参考图3和图4,移动台23朝向箱形柱体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收纳槽235,第二收纳槽235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36,第二收纳槽235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弹簧237,第二弹簧23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236和移动台23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36背离第二弹簧237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倾斜面,两个第二倾斜面开设在第二支撑板236的两侧。

移动台23移动带动第二收纳槽235脱离固定台2后,第二弹簧237释放弹力将第二支撑板236顶出第二收纳槽235,第二支撑板236与箱形柱体1的侧壁抵紧。

参考图3和图4,第一空腔21内设置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包括转动电机41、第一锥齿轮42和双向螺杆43,转动电机41安装在固定台2背离箱形柱体1的外壁,且转动电机41的输出轴伸入第一空腔21内,第一锥齿轮42固设在转动电机41输出轴的周向侧壁上,两个移动台23相对的侧壁均沿水平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一滑槽232,双向螺杆43自中间向两端分别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且双向螺杆43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第一滑槽232内,双向螺杆4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横杆26,横杆26远离双向螺杆43的一端与固定台2在第一空腔21处的内壁固定连接,横杆26的另一端固设有转动块261,双向螺杆43的周向侧壁环形开设有与转动块261滑动适配的转动槽431。

参考图4,驱动装置4还包括第二锥齿轮44和调节套45,第二锥齿轮44设置在两个移动台23之间,第二锥齿轮44固设在双向螺杆43的周向侧壁上且第二锥齿轮44与第一锥齿轮42啮合连接,调节套45设置有两个,两个调节套45分别设置在第二锥齿轮44的两侧,调节套45与两个移动台23之间固定连接,且调节套45与双向螺杆43之间螺纹连接。

参考图2,两个调节套45相对的侧壁均贯穿开设有四个限位孔451,四个限位孔451分布在调节套45的四角位置,相对齐的两个限位孔451之间贯穿设置有限位杆5,且限位杆5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台2在第一空腔21处的内壁固定连接。

启动转动电机41带动第一锥齿轮42转动,第一锥齿轮42带动第二锥齿轮44转动,第二锥齿轮44带动双向螺杆43转动,双向螺杆43带动调节套45沿限位杆5移动,从而调节套45带动移动台23移动。双向螺杆43转动过程中,双向螺杆43带动转动块261沿转动槽431滑动。

参考图2,两个移动台2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两个凹槽234,两个凹槽234分别开设在移动台23两侧的侧壁上,凹槽234内设置有直齿轮2341,且直齿轮2341与移动台23在凹槽234处的内壁转动连接,固定台2在第一空腔21处的内顶壁和内顶壁均固设有与直齿轮2341啮合的齿条24。

移动台23移动过程中,移动台23带动齿轮沿齿条24进行滚动,从而增强移动台23的运动稳定性。

参考图2和图5,调节台3靠近移动台23的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35,调节台3与双向螺杆43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6,传动组件6包括传动辊61,双向螺杆43两端的端面均开设有第三滑槽432,传动辊61设置有两个,两个传动辊61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滑槽432内,且传动辊61沿自身长度方向与双向螺杆43滑动连接,传动辊61的侧壁固设有导向块611,双向螺杆43在第三滑槽432处的内壁开设有与导向块611滑动适配的导向槽433,导向槽433均未贯穿双向螺杆43两段的端面,传动辊61远离双向螺杆43的一端伸入第二空腔35内。

参考图3和图6,传动辊61的周向侧壁环形固设有联动块612,移动台23在第一滑槽232处的内壁环形开设有与联动块612滑动适配的联动槽233。

参考图7,调节台3远离第二空腔35的端面向内贯穿开设有第二滑槽32,第二滑槽32与第二空腔35相连通,第一丝杠33设置在第二滑槽32内,第一丝杠33的两端均贯穿固定台2并伸出至外侧,且第一丝杠33与调节台3之间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连接,第一丝杠33在第二空腔35处的周向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333,且第一螺纹套333与固定台2在第二空腔35处的内壁转动连接。

参考图7,调节台3在第二滑槽32处的内壁固设有第一限位块34,第一丝杠33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34滑动适配的第一限位槽332。

参考图2和图7,传动组件6还包括第三锥齿轮62和第四锥齿轮63,第三锥齿轮62与传动辊61伸入第二空腔35的端部固定连接,第四锥齿轮63与第一螺纹套333朝向传动辊61的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三锥齿轮62与第四锥齿轮63之间相啮合。

双向螺杆43转动通过导向块611带动传动辊61转动,传动辊61带动第三锥齿轮62转动,第三锥齿轮62带动第四锥齿轮63转动,第四锥齿轮63带动第一螺纹套333转动,第一螺纹套333带动第一丝杠33运动,第一丝杠33带动第一限位块34沿第一限位槽332滑动;传动辊61转动带动联动块612沿联动槽233转动,同时移动台23移动时通过联动块612带动传动辊61沿第三滑槽432滑动,此时传动辊61带动导向块611沿导向槽433滑动。

参考图1,位于同侧的两的第一丝杠3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片11,第一连接片11与箱形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片1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片331,第二连接片331与第一丝杠3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片11与第二连接片331的两端均贯穿设置有对拉螺栓111。

第一丝杠33运动带动第二连接片331运动,直至第二连接片331与第一连接片11抵接,然后工作人员通过对拉螺栓111将第一连接片11与第二连接片331连接固定。

参考图1和图8,位于箱形柱体1同侧的两个调节台3相对的侧壁开设有收纳腔36,收纳腔36与第二滑槽32相连通,且收纳腔36内设置有多个支撑块7,支撑块7与第一丝杠33之间固定连接,支撑块7背离第一丝杠33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收纳槽71,第一收纳槽7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2,第一收纳槽71内设置有第一弹簧73,第一弹簧73的两端分别于第一支撑板72和支撑块7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72背离第一弹簧73的侧壁开设有两个第一倾斜面,两个第一倾斜面分别开设在第一支撑板72的两侧。

第一丝杠33移动带动支撑块7脱离收纳腔36后,第一弹簧73释放弹力将第一支撑板72顶出第一收纳槽71,第一支撑板72与箱形柱体1的侧壁抵紧。

参考图1和图9,固定台2的两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与箱形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安装板12之间设置有安装座25,安装座25与固定台2的底壁固定连接,且安装座25背离箱形柱体1的侧壁安装有水平仪8,安装座25朝向安装板12的侧壁均固设有安装块251,两个安装板12相对的侧壁均开设有与安装块251滑动适配的安装槽121,且安装槽121贯穿安装板12顶部的端面。

参考图9,安装板12在安装槽121处的内底壁贯穿开设有通孔122,通孔12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丝杠9,第二丝杠9的顶部与安装块251抵接,第二丝杠9的周向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91,第二螺纹套91与安装板12的底壁转动连接。

参考图9,安装板12在通孔122处的内壁固设有第二限位块123,第二丝杠9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二限位块123滑动适配的第二限位槽92。

工作人员将安装块251与安装槽121对齐后,推动固定台2带动安装块251沿安装槽121滑动至底部;然后工作人员转动第二螺纹套91带动第二丝杠9运动,第二丝杠9运动带动安装块251沿安装槽121滑动,从而工作人员配合水平仪8将固定调节至水平状态。第二丝杠9在运动过程中,第二丝杠9带动第二限位块123沿第二限位槽92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钢结构箱形柱安装校正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通过将安装块251滑动至安装槽121底部对固定台2安装,然后转动第二螺纹套91使第二丝杠9运动,从而配合水平仪8将固定台2调节至水平状态。固定台2安装完成后,启动转动电机41通过第一锥齿轮42使第二锥齿轮44带动双向螺杆43转动,双向螺杆43通过调节套45使移动台23带动调节台3移动;转动电机41同时通过双向螺杆43使传动带动第三锥齿轮62转动,第三锥齿轮62通过第四锥齿轮63使第一螺纹套333带动第一丝杠33运动,第一丝杠33带动第二连接片331与第一连接片11抵接后,工作人员通过对拉螺栓111将第一连接片11与第二连接片331连接固定。两个箱形柱体1对接的过程中,第一校正板231与第二校正板31始终与其中一个箱形柱体1的侧壁抵接,同时第一校正板231和第二校正板31对另一个箱形柱体1的位置起到引导作用。通过以上结构,实现了提高箱形柱安装合格率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86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