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膏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引火归元也称引火归原,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浮的方法。引火归元的“火”,又称“相火”“命门之火”“龙雷之火”“浮阳”等。引火归元的“元”,主要指肾、命门。“相火”一词源于《素问·天元纪大论》,是运气学说的一个基本术语。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开创及逐步发展命门相火学说,刘河间首创命门相火之论:“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游行于三焦,心衰之道由此也。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朱丹溪承袭刘河间、张子和、李杲诸家之学,著《相火论》,提出相火既为肝肾两脏专司,复分属于心包络、膀胱、三焦、胆等诸脏腑的观点。张景岳则发展了朱丹溪的相火论,提出了“引火归元”法,其称“相火当在命门”与“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由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具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根本”。并根据《黄帝内经》“从阴引阳”和“从阳引阴”的法则创阴阳相济的治疗原则,把相火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形成了命门相火理论体系。清代叶天士集诸家之成,赋予引火归元以新的含义:“引火归元,因肾水不足、虚火上亢,用滋阴降火之法,少加热药为向导,引之下降,使无据格之患。”可见,叶天士的引火归元法适用于肾水不足、虚火上亢。

火不归元在临床上可分两种情况:一是肾阳虚,是疾病的本质:面色恍白,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遗精早泄,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二是虚火,是疾病的表象,如《保岳全书·火证》所云:“寒从中生,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泻散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临床上将虚火又可分为三种,即戴阳、格阳和失位之分。戴阳是指虚阳上浮,虚火上冲,症状偏于头面五官局部诸疾,以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头痛眩晕、口渴咽燥等症为主;格阳指虚阳外越,症状偏于全身,以发热、发斑、面赤、肿块、汗出等症状多见;失位指阳虚火浮还陷于下者,见小便热、痛或拘急、大便窘迫不畅等。

引火归元法常治疗危重证候,但是临床上火不归元可反应在各科疾病,如眩晕、视弱、耳聋、牙痛、目痛、口糜、舌疮、失眠、惊悸等多种病症。因此,“引火归元”法时也用于临床各科,临床上看清疾病本质,辨证施治,阴虚火浮时应在滋阴治法的同时加入少许的补阳药,阳气少火升腾肾水以上济克制心火、肝火等上焦之火,阳虚浮火在温阳的同时配伍滋阴的药物,才能使温阳之要药安居于下,使浮越之火归于元阳。《景岳全书·阴阳篇》中提到,“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又言:“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源,纳气归肾。”

目前医院内治疗本证主要为药物,输液等。药物多采用清热解毒药及抗生素治疗,刻下可以缓解症状,但是长期服用反而会导致原本症状反弹或加重,输液也只能当下缓解症状。中医理论认为火不归元的原因主要是阴不制阳,虚火上行,下行不畅,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通常采取引火归元的方法。相较于现有的治疗方法,利用引火归元方法治疗副作用小、患者痛苦轻、花费较少,受到越来越多医家的重视。

如史晓东等通过对山东某中医院儿科对42例诊断为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患儿采用吴茱萸调和陈醋外敷涌泉穴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习贤宝等用吴茱萸粉醋调外敷涌泉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老年顽固性高血压60例疗效显著,并称此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其中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且该膏剂治疗虚火上炎好,无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50份,肉桂10-20份,黄连5-10份,生石膏3-5份,蜂蜜58-85份。

作为优选的方案,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45份,肉桂10-15份,黄连5-7份,生石膏3-4份,蜂蜜58-65份。

作为优选的方案,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份,肉桂10份,黄连5份,生石膏3份,蜂蜜58份。

本发明要解决的其中一个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的制备方法,以填补该领域的技术空缺,提供一种简单制备所述中药外治膏剂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中药外治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加入吴茱萸、肉桂、黄连以及生石膏至打磨容器中进行打磨得到混合药物;

S2:准备蜂蜜并加热后,将所述步骤S1得到的所述混合药物加入至蜂蜜中,并搅拌得到药膏;

S3:将所述步骤S2搅拌后的得到的药膏搓球放置于敷贴中,用塑封纸封好后得到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1中,所述打磨的条件为:打磨至500目或500目以下。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2中,所述蜂蜜与所述混合药物的质量配比为(1-2):(2-1)。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2中,所述加热的时间为10-20分钟,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10分钟。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外治膏剂的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所述中药外治膏剂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敷贴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贴剂,所述中药贴剂由所述步骤S2制备的药膏加工而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片剂,所述中药片剂由中所述步骤S2制备的药膏加工而得。

虚火上炎在祖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就有记载,古代医家张景岳云:“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养阴,从阴以养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又云:“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病属阴虚阳浮,虚火上炎,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用滋阴潜阳之剂也不效,即应“从阴以养阳,求其属而衰之”。由于肾阴亏损,水不制火,是虚火上炎的病理。头面部的火热症状,以及术后的炎性反应可归于虚火上炎型的病理模型。虚火上炎日久必持续损耗正气,从五藏学说,使五脏六腑阴精消耗,影响各项功能,由情志影响来说,虚火上炎证会使人变得易怒,暴躁不安,结合现代医学,虚火上炎是诱发肿瘤的一大因素之一。故本发明团队认为该证的治法应为“引火归元,引火下行”。因此本发明团队发明了归元膏,吴茱萸,肉桂,黄连,生石膏,蜂蜜组成:本发明方义如下:

君药:吴茱萸。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本草纲目》: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本经逢原》:吴茱萸气味俱浓,阳中之阴,其性好上者以其辛也。又善降逆气者以味浓也,辛散燥热,而燥入肝行脾。吴茱萸主引火下行之功,引虚火直下,缓解刻下主症。

臣药:肉桂。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助阳散寒,温经通脉。《汤液本草》:“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本草求真》:“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凡沉寒痼冷、营卫风寒、阳虚自汗……血脉不通、胎衣不下、目赤肿痛,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

臣药辅佐君药,助其引火下行之效。君臣相伍,虚火得以有通路可行。

佐药:黄连。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草纲目》:“泻肝火,去心窍恶血,止惊悸。”《本草备要》:“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解渴除烦,益肝胆,浓肠胃,消心瘀,止盗汗。

生石膏。生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脾大肠经。《本草纲目》:“乃祛瘟解热之良药”《医学衷中参西录》:“盖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

使药:蜂蜜,蜂蜜:味甘,性平。归肺胃经。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补益脾胃,起调和诸药之用。

助黄连化解虚热之功。

全方功专引火下行,化解虚热,兼理三焦之气,调畅气机。虚火有头面被吴茱萸下行之性,牵引而下,应肉桂引火归元之势,与足底涌泉处,感黄连,生石膏大寒之性,化热消散,且吴茱萸可引肝胃肾三经虚火,肉桂亦可引心经虚火,常被虚火侵袭脏腑皆可顾及。通过贴敷足底的方式,更可是原本向上窜动的虚火引至涌泉,还可达到温煦下肢的作用。不仅仅缓解头面部的热性症状,亦可缓解下肢不温的常见症状,实属寒热兼顾。

本发明方中各原料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起引肝经,胃经虚热下行之功。

肉桂。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助阳散寒,温经通脉。《汤液本草》:“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起引心经虚热下行之功。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起化虚热之功。

生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清热除烦,止渴去火。起辅助清热之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50份,肉桂10-20份,黄连5-10份,生石膏3-5份,蜂蜜58-85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45份,肉桂10-15份,黄连5-7份,生石膏3-4份,蜂蜜58-65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份,肉桂10份,黄连5份,生石膏3份,蜂蜜58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中药外治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加入吴茱萸、肉桂、黄连以及生石膏至打磨容器中进行打磨得到混合药物;

S2:准备蜂蜜并加热后,将所述步骤S1得到的所述混合药物加入至蜂蜜中,并搅拌得到药膏;

S3:将所述步骤S2搅拌后的得到的药膏搓球放置于敷贴中,用塑封纸封好后得到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打磨的条件为:打磨至500目或500目以下。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蜂蜜与所述混合药物的质量配比为(1-2):(2-1)。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加热的时间为10-20分钟,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10分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外治膏剂的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所述中药外治膏剂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敷贴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贴剂,所述中药贴剂由所述步骤S2制备的药膏加工而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片剂,所述中药片剂由所述步骤S2制备的药膏加工而得。

以下提供实施例以及临床数据对上述的方案进行展开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份,肉桂10份,黄连5份,生石膏3份,蜂蜜58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中药外治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加入吴茱萸、肉桂、黄连以及生石膏至打磨容器中进行打磨至500目得到混合药物;

S2:准备与所述混合药物质量配比1:1的蜂蜜并加热10分钟后,将所述步骤S1得到的所述混合药物加入至蜂蜜中,并搅拌3分钟得到药膏;

S3:将所述步骤S2搅拌后的得到的药膏搓球放置于敷贴中,用塑封纸封好后得到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中药外治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加入吴茱萸、肉桂、黄连以及生石膏至打磨容器中进行打磨至500目得到混合药物;

S2:准备与所述混合药物质量配比2:1的蜂蜜并加热15分钟后,将所述步骤S1得到的所述混合药物加入至蜂蜜中,并搅拌5分钟得到药膏;

S3:将所述步骤S2搅拌后的得到的药膏搓球放置于敷贴中,用塑封纸封好后得到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中药外治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加入吴茱萸、肉桂、黄连以及生石膏至打磨容器中进行打磨至500目得到混合药物;

S2:准备与所述混合药物质量配比1:2的蜂蜜并加热20分钟后,将所述步骤S1得到的所述混合药物加入至蜂蜜中,并搅拌10分钟得到药膏;

S3:将所述步骤S2搅拌后的得到的药膏搓球放置于敷贴中,用塑封纸封好后得到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医院就诊的200例有符合火不归元证型(眩晕、视弱、耳聋、牙痛、目痛、口糜、舌疮、失眠、惊悸等病或有头面五官局部诸疾,以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头痛眩晕、口渴咽燥、发热、发斑、面赤、肿块、汗出、小便热、痛或拘急、大便窘迫不畅等症状)患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归元贴组和对照贴组。归元贴组100例,男36例,女64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土6.8岁,病程1-20年,平均11.2年。对照贴组100例.男34例,女66例,年龄18-65岁,平均36.4土7.2岁、病程1.5-20年,平均10.9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方法

采用上述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中药外治膏剂,睡觉前,敷于双足涌泉穴处,次晨取下,连敷3d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可连用2—3个疗程。

对照组:用凡士林加可食用染色剂充分搅拌,调成糊剂,睡觉前,敷于双足涌泉穴处,次晨取下,连敷3d为一个疗程。

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前后或改善情况;

(2)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疗效标准

火不归元证治疗标准:

痊愈:在完成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填写疗效评价表为满意。

好转:在完成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基本改善,并填写疗效评价表为较为满意。

无效:在完成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并填写疗效评价表为不满意。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1:

与对照贴组比较P<0.05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足贴疗法治疗火不归元证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以下提供通过实施例1配方与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外治膏剂的使用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病例1:患者张某某,男,43岁,已婚,2021年3月11日初诊。主诉:反复口腔疼痛3月余。现病史:口腔疼痛,近日饮酒后疼痛加重,夜寐差,纳可,食后疼痛偶有加重,便难解,小便可。舌红少苔,脉弦微数。既往史:患者平素体健,否认重大疾病史。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10.9;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5.3。当下可见上唇内侧直径0.2cm白色溃疡面。舌系带下可见直径0.1cm白色溃疡面。中医诊断为口疮病,辩证分型为虚火上炎证。西医诊断为口腔溃疡。治疗以引火归元为治疗基本原则。用本发明中药膏剂制成的外用敷贴,每日睡前贴敷双侧足底涌泉穴。同年3月14日复诊,患者自述口腔疼痛较前明显改善,便秘改善寐一般。检查见,舌系带下溃疡面愈合,上唇内侧溃疡面缩小。舌红,苔薄,脉微数。仍予贴敷治疗,继观。同年3月17日复诊,口腔疼痛改善,口腔内无溃疡,便秘改善,纳寐可。舌淡红苔薄,脉微数。嘱注意休息,减少饮酒,清淡饮食,不适定期随访。后期随访,患者6月内未见口疮反复。

病例2:患者杨某,女,22岁,未婚,2019年4月2日初诊。主诉:左眼疼痛4天。现病史:左眼不适,肿胀感明显,频繁流泪,眼角刺痛,夜寐差,腹胀,二便可。舌红少苔,脉弦数。既往史:患者平素体健,否认重大疾病史。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9.9;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2.3。当下可见左侧眼圈肿胀,下眼睑肿胀明显,眼角肿胀明显,泪水分泌减少。眼球血丝密布。中医诊断为眼疮病,辩证分型为虚火上炎证。西医诊断为麦粒肿。治疗以引火归元为治疗基本原则。用本发明中药膏剂制成的外用敷贴,每日睡前贴敷双侧足底涌泉穴。同年4月5日复诊,患者左眼肿胀明显改善,无其他不适。检查见,眼部红肿消退。舌淡红,苔薄,脉数。嘱注意用眼卫生,减少用眼时间,清淡饮食,不适定期随访。后期随访,患者2年内内未见麦粒肿复发。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朝医方组合物及其乳膏剂的制备方法
  •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贴剂的制备方法
  • 一种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辅助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的中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用于治疗胃火上炎型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92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