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建立的软件互联平台给网络用户提供了丰富的IT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按需获取共享的资源,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用户基于软件互联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数据源,用户不仅要进行服务端的协议适配,而且还要进行软件互联平台的协议适配。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开发者面对繁琐的应用程序接口,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以及学习成本来维护服务的升级和改造,而且对其产生的大量多且复杂的代码的维护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装置,通过用户系统的服务索引信息路由至对应的服务并进行的协议、参数的转换,用户可进行数据对接、业务对接等业务处理,在新增依赖服务时,只需要维护对应配置即可调用所需协议和参数的转换,实现了用户对通讯和数据协议的弱感知从而大大减少了用户的开发工作量和维护成本,同时只有在业务处理启动时从中心端拉取相关配置信息,之后协议转换均在用户系统完成,有效缓解了软件互联平台的数据处理压力,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包括:

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所述服务配置信息包括服务索引信息;

根据所述服务索引信息确定待执行的服务信息;

根据所述服务信息进行用户端至所述服务的协议和参数转换,并发起业务服务请求;

根据所述服务的响应数据,进行所述服务至用户端的协议和参数转换,以得到业务处理结果。

可选地,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基于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集,创建应用程序接口与服务的关联关系,并进行应用程序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应用程序接口进行聚合来创建场景,并进行场景管理;对所述场景进行系统管理,所述系统管理包括系统页面管理、场景服务的监控和场景的对外授权。

可选地,所述应用程序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应用程序接口管理、应用程序接口对应服务的管理、服务的注册与发现、应用程序接口的监控、应用程序接口文档管理、服务的测试、服务的发布,以及服务的修改和下线。

可选地,基于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集,创建应用程序接口与服务的关联关系,并进行应用程序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在云服务平台注册与服务对应的应用程序接口;在云服务平台建立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相同服务与所述相同服务对应的应用程序接口的关联关系,并将所述的关联关系同步至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在云服务平台上分别对每个应用程序接口关联的服务进行测试;在云服务平台上对测试通过的服务进行发布、修改和下线管理。

可选地,对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应用程序接口进行聚合来创建场景,并进行场景管理,包括:对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应用程序接口进行聚合,得到场景接口;根据所述场景接口的数据源对所述场景接口进行分类;确定每个类型的场景接口所对应的服务来创建场景;对创建的场景进行场景的注册发现、场景信息管理、数据源管理,以及场景接口管理。

可选地,在对需要场景聚合处理的参数进行转换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参数转换的脚本文件实现聚合处理的参数转换。

可选地,所述服务配置信息还包含新增服务配置信息,且在所述新增服务需要运行时注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新增服务配置信息,建立与注册中心的协议连接,以进行所述新增服务的运行时注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业务处理的装置,包括:

配置获取模块,用于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所述服务配置信息包括服务索引信息;

服务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服务索引信息确定待执行的服务信息;

服务调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服务信息进行用户端至所述服务的协议和参数转换,并发起业务服务请求;

服务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服务的响应数据,进行所述服务至用户端的协议和参数转换,以得到业务处理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业务处理的移动电子设备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采用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服务配置信息包括服务索引信息;根据服务索引信息确定待执行的服务信息;根据服务信息进行用户端至服务的协议和参数转换,并发起业务服务请求;根据服务的响应数据,进行服务至用户端的协议和参数转换,以得到业务处理结果的技术方案,通过用户系统的服务索引信息路由至对应的服务并进行的协议、参数的转换,用户可进行数据对接、业务对接等业务处理,在新增依赖服务时,只需要维护对应配置即可调用所需协议和参数的转换,实现了用户对通讯和数据协议的弱感知从而大大减少了用户的开发工作量和维护成本,同时只有在业务处理启动时从中心端拉取相关配置信息,之后协议转换均在用户系统完成,有效缓解了软件互联平台的数据处理压力,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处理的方法的主要流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SAAS平台协议解耦的业务处理框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程序接口与不同数据源的关联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API聚合场景的创建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SDK通讯协议转换和数据转换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处理的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8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目前对于跨平台的不同数据源的服务访问,用户不仅要进行服务端的协议适配,而且还要进行软件互联平台的协议适配,开发者面对繁琐的应用程序接口,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以及学习成本来维护服务的升级和改造,而且对其产生的大量多且复杂的代码的维护成本也较高,致使现有技术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应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介绍中,所涉及的名词及其含义如下:

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简称,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其应用专为网络交付而设计,便于用户通过互联网托管、部署及接入;

Dubbo:开源分布式服务框架,是开源的一个高性能的服务框架;

JSF:是一种高性能分布式服务框架;

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

Widget:是一个小型的应用插件;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接口(如函数、HTTP接口),或指软件系统不同组成部分衔接的约定。用来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的一组例程,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一般都是一些软件工程师为特定的软件包、软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等建立应用软件时的开发工具的集合;

JAR:是一种软件包文件格式,通常用于聚合大量的Java类文件、相关的元数据和资源(文本、图片等)文件到一个文件,以便开发Java平台应用软件或库;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

MQ: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

Groovy:是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也可以用作纯粹的脚本语言。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处理的方法的主要流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4。

步骤S101、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所述服务配置信息包括服务索引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基于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集,创建应用程序接口与服务的关联关系,并进行应用程序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应用程序接口进行聚合来创建场景,并进行场景管理;对所述场景进行系统管理,所述系统管理包括系统页面管理、场景服务的监控和场景的对外授权。

具体地,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SAAS平台协议解耦的业务处理框架示意图,其中业务处理包括了数据对接和业务对接,上层的数据、业务、服务功能实现均是基于底层的基础能力的搭建与管理以及SDK的执行管理;SDK用于进行协议、数据转换以及服务到服务间依赖中间件的运行时的注册,实现上层服务的协议转换;将搭建的基础能力和SDK协议解耦的实现实例化到用户端的各个网关系统中,即可实现上层的业务处理。所以协议解耦的前提是对基础能力的搭建与管理,基础能力的搭建包括:应用程序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场景的建立与管理和网关系统的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基于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集,创建应用程序接口与服务的关联关系,并进行应用程序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所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应用程序接口管理、应用程序接口对应服务的管理、服务的注册与发现、应用程序接口的监控、应用程序接口文档管理、服务的测试、服务的发布,以及服务的修改和下线。

云服务平台的使用者根据需求对平台上提供的有权限资源的服务进行动态管理以及调整,具体包括:应用程序接口管理、接口对应服务的管理、应用程序接口对应服务的管理、服务的注册与发现、应用程序接口的监控、应用程序接口文档管理、服务的测试、服务的发布,以及服务的修改和下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基于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集,创建应用程序接口与服务的关联关系,并进行应用程序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在云服务平台注册与服务对应的应用程序接口;在云服务平台建立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相同服务与所述相同服务对应的应用程序接口的关联关系,并将所述的关联关系同步至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在云服务平台上分别对每个应用程序接口关联的服务进行测试;在云服务平台上对测试通过的服务进行发布、修改和下线管理。

基于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集,用户需求的服务往往是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相同的服务,可以采用应用程序接口复用的方式实现不同数据源的服务的一次实现。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程序接口与不同数据源的关联关系示意图,图中有三个应用程序接口API1、API2和API3,且此三个API的实现均是由数据源1和数据源2这两个不同数据源提供的,所以建立API1与API1-数据源1和API1-数据源2的关联、API2与API2-数据源1和API2-数据源2的关联、API3与API3-数据源1和API3-数据源2的关联。

具体地,以订单查询为例,用户系统使用订单查询API,由于订单数据来源不同,如数据源1订单查询、数据源2订单查询、数据源2物流订单查询,那相对应的就有数据源1订单查询API、数据源2订单查询API、数据源2物流订单查询API。用户在使用时,需要在云服务平台注册此API,具体内容包括:API接口定义、描述和API参数,其中API参数主要有参数名称、参数类型、是否必填、参数说明和参数示例;用户根据注册的API信息在云服务平台维护其对应的服务信息,此时一个API对应于不同数据源的相同服务,如上述的订单查询API对应于数据源1订单查询、数据源2订单查询和数据源2物流订单查询多个服务,具体的服务信息包括服务名称、服务地址、服务方法、服务说明、服务重试次数、服务超时时间和服务参数等信息,其中服务参数主要有参数名称,对应API参数名称、参数类型、参数传递方式、是否必填、参数说明、参数示例等信息,并将上述的不同数据源的相同服务与所述相同服务对应的API的关联关系同步到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实现了服务的注册与发现;根据已经建立的API和服务的关联,对每个API所关联的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相同服务进行测试;最后在云服务平台上对测试通过的服务进行发布,使得云服务平台上的其它用户均可查询API对应的服务信息,后期随着使用情况可以对其进行后续的调整修改和下线。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对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应用程序接口进行聚合来创建场景,并进行场景管理,包括:对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应用程序接口进行聚合,得到场景接口;根据所述场景接口的数据源对所述场景接口进行分类;确定每个类型的场景接口所对应的服务来创建场景;对创建的场景进行场景的注册发现、场景信息管理、数据源管理,以及场景接口管理。场景的创建和管理就是将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API进行聚合和管理,用以实现业务能力的一次推出。API聚合场景的管理包括:场景的注册发现、场景管理、数据源管理,以及场景接口管理。根据业务需要,对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应用程序接口进行聚合,得到场景接口,根据场景接口对应的不同数据源,对场景接口进行分类;依据数据源对场景接口的分类,确定每个类型的场景接口所对应的服务,完成场景的创建,将所创建的场景同步至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即为场景的注册发现,根据后期的使用需要或者升级维护可以对创建的场景进行场景信息、数据源和场景接口的更新或修订、以实现场景信息管理、数据源管理和场景接口管理。具体地,以订单详情场景为例,一个订单详情页面包含订单信息和物流信息,这样就需要将订单查询API和物流查询API聚合成一个订单详情的场景。用户在进行场景的创建时,可以对订单详情场景下的订单查询API和物流查询API进行接口聚合;由于订单查询API和物流查询API可以来自不同的数据源,基于数据源对场景接口进行分类,如:数据源1场景接口、数据源2场景接口;由上述API与服务的关联关系,根据不同的数据源即可实现场景接口所对应的服务,也就实现了API聚合场景的创建。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API聚合场景的创建示意图,图中用户网关系统中有多个场景,如场景1、场景2,首先对于场景1是由API1和API2聚合成为场景接口,场景2是由API2和API3聚合成为场景接口,其次对于场景下的不同数据源,按照数据源分类,分别得到数据源1的场景1的服务实现API1-数据源1、API2-数据源1和数据源2的场景1的服务实现API1-数据源2、API2-数据源2;类似的对于场景2,分别得到数据源1的场景2的服务实现API2-数据源1、API3-数据源1和数据源2的场景2的服务实现API2-数据源2、API3-数据源2。

基于上述场景的搭建和管理,用户系统对可以对其操作页面进行管理,并对系统中各个场景下服务的请求进行监控,特别的,对于其它用户对场景的使用申请,可以将配置好的场景授权给其它用户,以此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场景的重复利用价值。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所述服务配置信息还包含新增服务配置信息,且在所述新增服务需要运行时注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新增服务配置信息,建立与注册中心的协议连接,以进行所述新增服务的运行时注册。

在用户系统完成云服务平台场景的维护后,通过引入协议、数据转换的SDK的JAR包并配置相关信息如:网关系统CODE、注册中心地址,实现SDK在用户系统的加载。对于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的服务配置信息,当获取新增服务的配置信息时,新增服务状态为待注册状态,无法调用此新增服务,需要判断协议是否是针对PRC框架、MQ等需要连接对应注册中心的中间件的协议,如需要,则根据服务配置信息调用对应协议注册器,构建协议与注册中心的连接,获取对应的配置并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将服务状态设置为已注册,用户端可正常使用SDK此新增服务。

步骤S102、根据所述服务索引信息确定待执行的服务信息。

根据上述场景的建立与维护,用户系统根据已知的服务索引信息即可路由到对应的服务信息进行数据访问,其中服务索引信息主要包含场景标识、数据源标识和应用程序接口名称。示例性地,对于包含了数据源1和数据源2的订单查询API和物流查询API的订单详情场景,用户系统需要访问数据源1的订单查询服务,则通过场景标识、数据源1数据源标识和订单查询服务API即可路由到对应的服务信息进行数据访问。

步骤S103、根据所述服务信息进行用户端至所述服务的协议和参数转换,并发起业务服务请求。

具体地,根据上述路由到的服务信息,需要根据用户端至服务的协议和参数进行协议和参数的转换,其中协议转换需要引入sdk-core核心包,并通过SPI的方式加载协议适配器和协议转换器来实现,协议适配器用于用户端协议至内部通用协议的转换,协议转换器用于内部通用协议至服务协议的转换,而参数的转换与上述协议转换类似通过参数适配器和参数转换器来实现。SDK使用上述协议适配器和协议转换器对协议调用方式进行构造,并通过参数适配器和参数转换器实现API参数与对应协议的服务参数的转换;完成上述的转换和协议调用方式的构造后,即发起业务数据服务请求。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SDK通讯协议转换和数据转换的示意图,其中SDK通过调用代理Invoke Proxy也就是上述的协议适配器和协议转换器,实现了业务控件、初始数据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协议转换和通讯协议转换。

步骤S104、根据所述服务的响应数据,进行所述服务至用户端的协议和参数转换,以得到业务处理结果。

具体地,根据服务的响应数据,对此数据调用数据协议适配器和数据协议转换器,同样的,数据协议适配器用于服务的数据协议至内部通用数据协议的转换,数据协议转换器用于内部通用数据协议至用户端数据协议的转换,而参数的转换也类似,通过参数适配器和参数转换器来实现服务参数转化为API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对需要场景聚合处理的参数进行转换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参数转换的脚本文件实现聚合处理的参数转换。

在基于场景的参数转换过程中,因为参数转换不止用字段名称的映射,也存在对参数的聚合处理,如:服务参数提供商品价格和商品数量,但API参数需要商品总价,这样场景下用户可在平台上传一段groovy脚本,通过执行对应的脚本进行参数转换。

通过用户系统的服务索引信息路由至对应的服务并进行的协议、参数的转换,用户可进行数据对接、业务对接等业务处理,在新增依赖服务时,只需要维护对应配置即可调用所需协议和参数的转换,实现了用户对通讯和数据协议的弱感知从而大大减少了用户的开发工作量和维护成本,同时只有在业务处理启动时从中心端拉取相关配置信息,之后协议转换均在用户系统完成,有效缓解了软件互联平台的数据处理压力,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处理的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如图6所示,业务处理的装置600主要包括配置获取模块601、服务确认模块602、服务调用模块603和服务处理模块604。

配置获取模块601,用于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所述服务配置信息包括服务索引信息。

具体地,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基于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集,创建应用程序接口与服务的关联关系,并进行应用程序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应用程序接口进行聚合来创建场景,并进行场景管理;对所述场景进行系统管理,所述系统管理包括系统页面管理、场景服务的监控和场景的对外授权。

所述应用程序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应用程序接口管理、应用程序接口对应服务的管理、服务的注册与发现、应用程序接口的监控、应用程序接口文档管理、服务的测试、服务的发布,以及服务的修改和下线。

基于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集,创建应用程序接口与服务的关联关系,并进行应用程序接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在云服务平台注册与服务对应的应用程序接口;在云服务平台建立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相同服务与所述相同服务对应的应用程序接口的关联关系,并将所述的关联关系同步至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在云服务平台上分别对每个应用程序接口关联的服务进行测试;在云服务平台上对测试通过的服务进行发布、修改和下线管理。

对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应用程序接口进行聚合来创建场景,并进行场景管理,包括:对具有业务相关度的不同应用程序接口进行聚合,得到场景接口;根据所述场景接口的数据源对所述场景接口进行分类;确定每个类型的场景接口所对应的服务来创建场景;对创建的场景进行场景的注册发现、场景信息管理、数据源管理,以及场景接口管理。

配置获取模块601中所述服务配置信息还包含新增服务配置信息,且在所述新增服务需要运行时注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新增服务配置信息,建立与注册中心的协议连接,以进行所述新增服务的运行时注册。

服务确认模块602,根据所述服务索引信息确定待执行的服务信息。

服务调用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服务信息进行用户端至所述服务的协议和参数转换,并发起业务服务请求。

服务处理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服务的响应数据,进行所述服务至用户端的协议和参数转换,以得到业务处理结果。

服务调用模块603和服务处理模块604中,在对需要场景聚合处理的参数进行转换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参数转换的脚本文件实现聚合处理的参数转换。

图7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处理的方法或业务处理的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700。

如图7所示,系统架构7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701、702、703,网络704和服务器705。网络704用以在终端设备701、702、703和服务器7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7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701、702、703通过网络704与服务器7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701、702、7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业务处理应用、业务访问应用等(仅为示例)。

终端设备701、702、7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7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701、702、703所进行的基于协议解耦的业务处理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后台管理服务器在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所述服务配置信息包括服务索引信息;根据所述服务索引信息确定待执行的服务信息;根据所述服务信息进行客户端至所述服务的协议和参数转换,并发起业务服务请求;根据所述服务的响应数据,进行所述服务至客户端的协议和参数转换,以得到业务处理结果,并将处理结果(例如订单查询数据等--仅为示例)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业务处理的方法一般由服务器705执行,相应地,业务处理的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705中。

应该理解,图7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800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的终端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计算机系统8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803中,还存储有系统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801、ROM 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8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8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8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809。通信部分8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8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805。可拆卸介质8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8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8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8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801执行时,执行本发明的系统中限定的所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所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所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所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所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配置获取模块、服务确认模块、服务调用模块和服务处理模块。

其中,这些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配置获取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的模块”。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所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设备包括: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所述服务配置信息包括服务索引信息;根据所述服务索引信息确定待执行的服务信息;根据所述服务信息进行客户端至所述服务的协议和参数转换,并发起业务服务请求;根据所述服务的响应数据,进行所述服务至客户端的协议和参数转换,以得到业务处理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采用从云服务平台的中心端获取服务配置信息,服务配置信息包括服务索引信息;根据服务索引信息确定待执行的服务信息;根据服务信息进行客户端至所述服务的协议和参数转换,并发起业务服务请求;根据服务的响应数据,进行服务至客户端的协议和参数转换,以得到业务处理结果的技术方案,通过用户系统的服务索引信息路由至对应的服务并进行的协议、参数的转换,用户可进行数据对接、业务对接等业务处理,在新增依赖服务时,只需要维护对应配置即可调用所需协议和参数的转换,实现了用户对通讯和数据协议的弱感知从而大大减少了用户的开发工作量和维护成本,同时只有在业务处理启动时从中心端拉取相关配置信息,之后协议转换均在用户系统完成,有效缓解了软件互联平台的数据处理压力,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

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多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边缘服务器
  • 一种数字证书业务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一种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业务操作处理方法、业务操作处理装置及业务终端
  • 业务操作处理方法、业务操作处理装置及业务终端
技术分类

0612011592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