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表带以及钟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表带以及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带以及钟表。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手表等的佩戴于手腕的表带中,提出了各种用于提高绕手腕的佩戴感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形状记忆合金用作表带的芯材的手表的结构。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通过形状记忆合金将表带保持为C字状。由此,能够使脱戴变得容易,得到舒适的佩戴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39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主要使用了合成树脂、皮革等的表带中,随着表带的厚度增加而弯曲性降低,由此存在绕手腕的佩戴感恶化的担忧。进而,由于使具有厚度的表带反复弯曲,存在表带容易劣化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佩戴感并且抑制劣化的表带以及具备该表带的钟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表带具备:芯材,其具有层叠构造体,所述层叠构造体是将包含具有挠性的部件在内的多个部件层叠而成的;以及表皮部件,其包围所述芯材。

根据该结构,能够较高地维持表带的弯曲性,能够提高绕手腕的佩戴感。特别是在用作手表用的表带等的情况下,即使在设计上增加了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弯曲性。因此,能够提高通用性。

表带由层叠至少包含具有挠性的部件在内的多个层而成的层叠构造体构成,因此例如能够将功能、性能不同的部件彼此组合而层叠。由此,除了具有挠性的部件以外,通过根据各种用途选择要层叠的部件,能够使芯材具有高功能性。例如通过层叠提高形状维持、密合性的部件,能够抑制因使表带反复弯曲而导致的表带的劣化。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提高佩戴感的同时抑制劣化的表带。

另外,所述表带的所述层叠构造体具有:第1部件,其具有挠性,形成为包含塑料;以及第2部件,其厚度比所述第1部件薄。

根据该结构,通过层叠作为具有挠性的塑料原材料的第1部件和比第1部件薄的第2部件来形成芯材。由于第1部件比第2部件厚,因此芯材具有挠性作为主要功能。由此,即使在层叠多个部件的情况下,作为芯材也能够具有高弯曲性。另外,由于第1部件由塑料制的材料形成,因此与例如由金属制的材料形成芯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使芯材的厚度增加时表带的硬度增加。因此,即使在芯材的厚度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较高地维持弯曲性,提高佩戴感。

另外,所述表带的所述层叠构造体具有:第1部件,其具有挠性,形成为包含塑料;以及第2部件,其原材料与所述第1部件不同。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作为具有挠性的塑料原材料的第1部件和与第1部件不同原材料的第2部件层叠而形成芯材。这样,通过组合具有挠性的部件和具有挠性以外的功能的部件,能够使芯材具有多个功能性。因此,即使在厚度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较高地维持弯曲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表带的劣化、使用时的变形等。

另外,所述表带的所述第1部件具有柔软度根据温度而变化的温度依赖性。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将表带佩戴于手腕时,由于表带被加热而第1部件变得柔软。由此,佩戴时的表带对手腕的追随性提高,能够提高佩戴感。并且,即使在表带的厚度增加的情况下,表带也容易弯曲,因此不需要强行使表带弯曲。由此,例如能够抑制因对表带施加过大的力而导致的表带的劣化等。另外,例如在摘下后,由于表带的温度变冷,第1部件难以变形。由此,能够抑制使用时(佩戴于手腕时)以外的表带的变形,能够抑制表带的走形、劣化。

另外,所述表带的所述第1部件是具有挠性和温度依赖性的塑料制的片材,所述第2部件是无纺布。

根据该结构,通过具有第1部件,尤其能够提高表带的弯曲性以及佩戴感。另外,通过具有第2部件,能够制成容易维持芯材的形状、且密合性和耐久性优异的芯材。进而,由于不使用金属制的材料就能够形成芯材,因此即使在表带的厚度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表带变得过硬,能够较高地维持弯曲性。

另外,所述表带的所述层叠构造体通过将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通过热压接相互接合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与使用粘接剂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容易地层叠第1部件和第2部件。另外,由于能够在将第1部件及第2部件分别单独成形后进行接合,因此芯材的形状自由度高,能够提高制造性。

另外,所述表带的所述芯材由芯材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芯材主体与所述表皮部件之间的辅助芯材构成,所述层叠构造体是所述芯材主体。

另外,所述表带的所述芯材由芯材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芯材主体与所述表皮部件之间的辅助芯材构成,所述层叠构造体是所述辅助芯材。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钟表具有上述的表带和与所述表带连接的钟表主体。

根据该结构,能够设为特别适合用作手表用的表带的情况的结构。即,能够提高弯曲性,提高绕手腕佩戴时的用户的佩戴感。另外,能够抑制因反复进行相对于手腕的穿脱而引起的表带的劣化。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在提高佩戴感的同时抑制劣化的表带的钟表。

另外,在所述钟表中,所述芯材具有辅助芯材,所述辅助芯材仅设置于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中的作为与所述钟表主体连接的连接部分的基端部。

根据该结构,辅助芯材仅设置于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一部分。这样,通过在一部分而不是表带整体上设置辅助芯材,能够适应各种设计、用途等。特别是在仅在基端部设置辅助芯材的情况下,能够增加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基端部的厚度。由此,例如在应用于钟表主体的厚度较厚的手表的情况下,通过以厚度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基端部逐渐增加的方式形成芯材,能够表现出高级感。另外,通过采用在形成固定棒孔等的部分不配置辅助芯材的结构,即使在因长年的使用而使芯材伸缩的情况下,也不会堵塞固定棒孔。进而,通过使从要求更大的变形量的表带的末端部到中央部的厚度变薄,容易使其弯曲,能够提高用户的易用性。进而,通过使用上述的辅助芯材,即使在局部厚度增加的部分也能够较高地维持弯曲性。并且,能够根据表带与钟表主体之间的连接构造来改变表带的厚度。因此,能够提高钟表的通用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提高佩戴感的同时抑制劣化的表带以及具备该表带的钟表。

附图说明

图1为第1实施方式的表带的剖视图。

图2为第1实施方式的表带的俯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芯材主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芯材主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第2实施方式的表带的剖视图。

图6为第2实施方式的表带的俯视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辅助芯材的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1、201:表带;1a:基端部;2:表皮部件;3:芯材;10:钟表;11:钟表主体;15、115:芯材本体;16、17、216:辅助芯材;21、121、221:可变性能部件(第1部件);22、222:特殊部件(第2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号。并且,有时省略这些结构的重复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在用户的手腕上佩戴手表10时朝向手腕的一侧称为反面侧,将其相反的一侧称为正面侧。

(第1实施方式)

(钟表、表带)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表带1的剖视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表带1的俯视图。在图2中,为了能够看到表带1的内部而省略了表皮部件2的一部分(正面部件12)的图示。

如图1所示,表带1例如是用户卷绕佩戴于手碗的钟表(手表)10用的表带。钟表10具备钟表主体11和与钟表主体11的一端部连接的表带1。

本实施方式的表带1例如是在正面的至少一部分使用皮革材料一体地形成的皮革表带。在表带1设置有用于与另一方的表带卡合的固定棒(未图示)、固定棒孔8(参照图2)、或者带扣机构(未图示)等。表带1具备表皮部件2、芯材3以及安装部件4。

(表皮部件)

如图1所示,表皮部件2具有正面部件12和反面部件13。正面部件12是设置于在用户的手腕佩戴钟表10(表带1)时朝向外侧的面的部件,是成为表带1的外观面的部件。反面部件13是在佩戴钟表10时设置于朝向用户的手腕侧的面的部件。如图2所示,正面部件12及反面部件13形成为沿着表带1的长度方向的带状后,使用缝制、粘接剂等将外周部相互接合。由此,在正面部件12与反面部件13之间形成用于放入后述的芯材3的空间。换言之,表皮部件2以包围芯材3的方式形成。

(芯材)

如图1所示,芯材3设置于表皮部件2的内部。芯材3设置于正面部件12与反面部件13之间。芯材3构成为至少具有芯材主体15。芯材3除了芯材主体15以外,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具有至少1个以上的辅助芯材16、17。芯材主体15和辅助芯材16、17是分体的。

如图1及图2所示,芯材主体15遍及表带1的长度方向的大致整体而设置。在图2所示的俯视图中,芯材主体15形成为比表皮部件2小一圈的形状。芯材主体15具有能够使表带1弯曲的程度的适度的挠性,并且具有提高表带1的强度的功能。

辅助芯材16、17设置在比芯材主体15靠表带1的正面侧(正面部件12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辅助芯材16、17。第1辅助芯材16以与芯材主体15的正面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设置。第2辅助芯材17设置在比第1辅助芯材16靠正面侧的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第1辅助芯材16和第2辅助芯材17的情况下,有时简称为辅助芯材16、17。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芯材主体15的截面示意图。在图3中,为了容易说明,夸张地记载了层叠的各部件的厚度。因此,实际的各部件的厚度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厚度。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辅助芯材16、17也与图3所示的芯材主体15同样地构成。

如图3所示,芯材主体15通过将至少包含具有挠性的部件在内的多个部件在正反方向上层叠而形成。具体而言,芯材主体15具有可变性能部件21(技术方案的第1部件)和特殊部件22(技术方案的第2部件)。

可变性能部件21是具有挠性的部件。可变性能部件21由至少具有伸缩性、变形性(挠性)以及温度依赖性(感温性)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可变性能部件21是具有挠性以及温度依赖性的塑料制的片材(例如HUMOFIT(注册商标))。可变性能部件21也可以是将多张塑料制的片材贴合而成的部件。可变性能部件21也可以由1张塑料制的片材形成。可变性能部件21具有温度依赖性表示可变性能部件21的柔软度根据温度而变化。柔软度开始变化的温度例如包括人体皮肤程度的温度。因此,可变性能部件21具有在用户将表带1佩戴于手腕时与非佩戴时相比变得柔软的功能。

特殊部件22层叠于可变性能部件21的至少一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特殊部件22分别层叠于可变性能部件21的两面。在可变性能部件21的正面侧的面接合有正面侧特殊部件25。在可变性能部件21的反面侧的面接合有反面侧特殊部件2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材主体15成为以特殊部件22、可变性能部件21、特殊部件22的顺序层叠的3层构造。

特殊部件22形成为厚度比可变性能部件21薄。特殊部件22由与可变性能部件21不同的原材料形成。具体而言,正面侧特殊部件25和反面侧特殊部件27均为无纺布。特殊部件22通过层叠于可变性能部件21,具有提高芯材主体15及辅助芯材16、17的形状维持及耐久性、与表皮部件2的密合性的功能。可变性能部件21和特殊部件22通过热压接或压接而相互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材主体15、第1辅助芯材16及第2辅助芯材17均为由同等的原材料形成的层叠构造体。即,芯材主体15、各辅助芯材16、17均通过以无纺布、可变性能部件21、无纺布的顺序层叠而形成。但是,芯材主体15、第1辅助芯材16和第2辅助芯材17的形状和厚度如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不同。

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形成的各辅助芯材16、17仅设置于表带1的长度方向中的作为与钟表主体11的连接部分的基端部1a。如图2所示,第1辅助芯材16设置在表带1的长度方向中的、比形成有固定棒孔8的部分靠基端部1a侧的位置。第1辅助芯材16的宽度尺寸与表带1的宽度尺寸(即表皮部件2的宽度尺寸)大致相等。

第2辅助芯材17与第1辅助芯材16同样地仅设置于表带1的基端部1a。第2辅助芯材17的宽度尺寸比第1辅助芯材16的宽度尺寸小。第2辅助芯材17位于表带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进而,如图1所示,各辅助芯材16、17形成为随着从表带1的长度方向的基端部1a朝向中央部而厚度变薄。这样的辅助芯材16、17例如通过在将可变性能部件21与特殊部件22接合后,切割成所希望的形状,以厚度逐渐变化的方式进行切削而形成。

因此,辅助芯材16、17的厚度随着从表带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基端部1a而增加。进而,辅助芯材16、17在基端部1a中,随着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而厚度增加。由于表皮部件2和芯材主体15的厚度大致恒定,因此通过具有上述辅助芯材16、17作为芯材3,表带1整体形成为产生上述厚度的变化。

(安装部件)

安装部件4设置于表带1中的与钟表主体11之间。安装部件4将由上述的表皮部件2及芯材3构成的表带主体与钟表主体11连接。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芯材主体115的截面示意图。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1辅助芯材和第2辅助芯材也可以与图4所示的芯材主体115同样地构成。

在变形例中,芯材主体115具有可变性能部件121和层叠于可变性能部件121的单侧的特殊部件122。

特殊部件122具有反面侧特殊部件127和正面侧特殊部件125。反面侧特殊部件127与可变性能部件121的正面侧的面接合。正面侧特殊部件125设置在比反面侧特殊部件127靠正面侧的位置。正面侧特殊部件125与反面侧特殊部件127的正面侧的面接合。因此,在本变形例中,芯材主体115成为以特殊部件122、特殊部件122、可变性能部件121的顺序层叠的3层构造。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芯材主体115成为以图4所示的特殊部件122、特殊部件122、可变性能部件121的顺序层叠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芯材主体115、第1辅助芯材16及第2辅助芯材17中的任意1个或任意2个为图4所示的构造,其余为按照图3所示的特殊部件22、可变性能部件21、特殊部件22的顺序层叠的构造。

(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的表带1以及钟表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表带1,表带1具备:芯材3,其由至少包含具有挠性的部件的层叠构造体构成;以及表皮部件2,其包围芯材3。因此,能够较高地维持表带1的弯曲性,能够提高绕手腕的佩戴感。特别是在用作手表10用的表带1等的情况下,即使在设计上增加了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弯曲性。因此,能够提高通用性。

表带1通过层叠至少包含具有挠性的部件的多个层而成的层叠构造体构成芯材主体15及辅助芯材16、17,因此例如能够将功能、性能不同的部件彼此组合而层叠。由此,除了具有挠性的部件以外,通过根据各种用途选择要层叠的部件,能够使芯材3具有高功能性。例如通过层叠提高形状维持、密合性的部件,能够抑制因使表带1反复弯曲而导致的表带1的劣化。

因此,能够提供能够提高佩戴感并且抑制劣化的表带1。

芯材主体15及辅助芯材16、17具有可变性能部件21(技术方案的第1部件)和厚度比可变性能部件21薄的特殊部件22(技术方案的第2部件)。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作为具有挠性的塑料原材料的可变性能部件21和比可变性能部件21薄的特殊部件22层叠而形成芯材主体15及辅助芯材16、17。由于可变性能部件21比特殊部件22厚,因此芯材主体15和辅助芯材16、17具有挠性作为主要功能。由此,即使在层叠多个部件的情况下,作为芯材3也能够具有高弯曲性。另外,由于可变性能部件21由塑料制的材料形成,因此与例如由金属制的材料形成芯材3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使芯材3的厚度增加时表带1的硬度增加。因此,即使在芯材3的厚度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较高地维持弯曲性,提高佩戴感。

芯材主体15及辅助芯材16、17具有可变性能部件21和原材料与可变性能部件21不同的特殊部件22。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作为具有挠性的塑料原材料的可变性能部件21和原材料与可变性能部件21不同的特殊部件22层叠而形成芯材主体15及辅助芯材16、17。这样,通过组合具有挠性的部件和具有挠性以外的功能的部件,能够使芯材3具有多个功能性。因此,即使在厚度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较高地维持弯曲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表带1的劣化、使用时的变形等。

可变性能部件21具有柔软度根据温度而变化的温度依赖性。因此,例如在将表带1佩戴于手腕时,表带1被加热,从而可变性能部件21变得柔软。由此,佩戴时的表带1对手腕的追随性提高,能够提高佩戴感。并且,即使在表带1的厚度增加的情况下,表带1也容易弯曲,因此不需要强行使表带1弯曲。由此,例如能够抑制因对表带1施加过大的力而导致的表带1的劣化等。另外,例如在摘下后,由于表带1的温度变冷,可变性能部件21难以变形。由此,能够抑制使用时(佩戴手腕时)以外的表带1的变形,能够抑制表带1的走形、劣化。

可变性能部件21是具有挠性以及温度依赖性的塑料制的片材,特殊部件22是无纺布。通过具有这样的可变性能部件21,尤其能够提高表带1的弯曲性及佩戴感。另外,通过具有特殊部件22,能够形成容易维持芯材3的形状且密合性和耐久性优异的芯材3。而且,由于不使用金属制的材料就能够形成芯材3,因此即使在表带1的厚度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表带1变得过硬,能够较高地维持弯曲性。

芯材主体15和辅助芯材16、17通过利用热压接将可变性能部件21和特殊部件22相互接合而形成。由此,与使用粘接剂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容易地层叠可变性能部件21和特殊部件22。另外,由于能够在将可变性能部件21以及特殊部件22分别单独成形后进行接合,因此芯材3的形状自由度高,能够提高制造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0,钟表10具有上述的表带1和与表带1连接的钟表主体11。因此,能够为适合用作手表10用的表带1的情况的结构。即,能够提高弯曲性,提高绕手腕佩戴时的用户的佩戴感。另外,能够抑制因反复进行相对于手腕的穿脱而引起的表带1的劣化。

因此,能够提供具备能够提高佩戴感并且抑制劣化的表带1的钟表10。

辅助芯材16、17仅设置于表带1的长度方向中的作为与钟表主体11的连接部分的基端部1a。辅助芯材16、17仅设置于表带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部分。这样,通过在一部分而不是表带1整体上设置辅助芯材16、17,能够适应各种设计、用途等。特别是在仅在基端部1a设置辅助芯材16、17的情况下,能够增加表带1的长度方向上的基端部1a的厚度。由此,例如在应用于钟表主体11的厚度较厚的手表10的情况下,通过以厚度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基端部1a逐渐增加的方式形成芯材3,能够表现出高级感。另外,通过采用在形成固定棒孔8等的部分不配置辅助芯材16、17的结构,即使在因长年使用而使芯材3伸缩的情况下,也不会堵塞固定棒孔8。进而,通过使从要求更大的变形量的表带1的末端部到中央部的厚度变薄,容易使其弯曲,能够提高用户的易用性。进而,通过使用上述的辅助芯材16、17,即使在局部厚度增加的部分也能够较高地维持弯曲性。另外,能够根据表带1与钟表主体11之间的连接构造使表带1的厚度变化。因此,能够提高钟表10的通用性。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表带201的剖视图。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表带201的俯视图。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辅助芯材216的截面示意图。在图6中,与图2同样地,为了能够看到表带201的内部而省略了表皮部件2的一部分(正面部件12)的图示。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芯材3具有单一的辅助芯材216这一点以及特殊部件222仅设置于可变性能部件221的单面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5和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表带201的芯材3具有芯材主体15和单一的辅助芯材216。芯材主体15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芯材主体15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有1个辅助芯材216。辅助芯材216设置在比芯材主体15靠正面侧的位置。辅助芯材216以与芯材主体15的正面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设置。辅助芯材216设置于表带201的长度方向中的作为与钟表主体11的连接部分的基端部1a。辅助芯材216设置于表带201的长度方向中的、比形成有固定棒孔8的部分靠基端部1a侧的位置。辅助芯材216的宽度尺寸小于表带201的宽度尺寸。辅助芯材216设置于表带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如图5及图7所示,辅助芯材216以随着从表带201的长度方向的基端部1a朝向中央部而厚度变薄的方式形成。因此,表带201以在长度方向上随着从中央部朝向基端部1a而厚度增加的方式形成。另外,表带201在基端部1a形成为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比中央部的厚度厚。

如图7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辅助芯材216具有可变性能部件221和单一的特殊部件222。可变性能部件221以及特殊部件222的材料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可变性能部件221形成为随着从表带201的长度方向的基端部1a朝向中央部而厚度变薄。特殊部件222与可变性能部件221的正面侧的面接合。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表带201,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包含基端部1a的表带1整体的厚度形成得较薄。因此,能够适合用作更薄型的表带1。另外,由于芯材3具有辅助芯材216,因此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表带1、201为皮革表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表带1、201也可以是由尼龙表带、硅表带等皮革以外的部件一体地形成的构造。另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表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芯材3具有1个或2个辅助芯材16、17、21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芯材3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辅助芯材。在芯材3具有多个辅助芯材的情况下,针对每个辅助芯材,可变性能部件21、特殊部件22的原材料、厚度、形状、层叠的顺序、层叠数等也可以分别不同。

特殊部件22除了无纺布以外,例如也可以是合成皮革、纸制的原材料。

可变性能部件21和特殊部件22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等接合。另外,也可以不将可变性能部件21与特殊部件22接合。但是,在能够进一步抑制芯材主体15、辅助芯材16、17的走形等、且容易进行粘接作业这一点上,通过热压接将可变性能部件21与特殊部件22接合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具有优越性。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
  • 一种钟表盘界面设计及呈现方法、钟表盘、钟表、钟表盘界面、智能设备
  • 钟表用搭扣构造、钟表用表带和钟表
  • 钟表表带、钟表用外装部件以及钟表
技术分类

0612011595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