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40:14


一种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基础设计的不断优化,挖孔基础、掏挖基础等充分利用原状土性能、经济环保的掏挖类基础逐渐成为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的主要型式。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传统的做法是开挖一节土体,浇筑一节混凝土护壁,待强度达到要求后拆模开挖下一节土体,施工过程的中间间隔时间较长,且因为存在地下水的原因,现浇护壁未形成强度就被破坏了,容易造成塌孔等安全事故,因此目前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存在工期时间长、护壁质量差、容易出现塌孔等安全质量隐患的问题。而预制装配式护壁则可避免这一问题,为解决预制装配式护壁在生产浇筑成型方面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本发明通过预制模具制作护壁,保证了护壁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护壁重量,生产的护壁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将预制护壁运输至施工场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包括:外侧模,所述外侧模包括外弧形钢板和外阶梯板,所述外弧形钢板侧边和所述外阶梯板侧边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外弧形钢板外壁固接有外支撑部,所述外侧模内壁固接有镂空机构;

内侧模,所述内侧模包括内弧形钢板和内阶梯板,所述内弧形钢板侧壁和所述内阶梯板侧边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内侧模两侧边分别固接有边模板,一所述边模板侧壁与所述外弧形钢板内壁抵接,另一所述边模板与所述外阶梯板内壁抵接,所述内侧模远离所述外侧模的一侧底部固接有支撑机构,所述边模板侧边设置有扶手部,所述内侧模朝向所述外侧模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底模部;

所述外侧模与所述内侧模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阶梯板和所述内阶梯板形状相同,所述外阶梯板与所述内弧形钢板之间的间距和所述内阶梯板与所述外弧形钢板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外弧形钢板与所述内弧形钢板之间间距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外支撑部包括若干竖向钢板,若干所述竖向钢板等间距固接在所述外弧形钢板远离所述内弧形钢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镂空机构包括若干凸起方形板,若干凸起方形板为上下两排设置,且若干所述凸起方形板等间距固接在所述外弧形钢板内壁,所述凸起方形板远离所述外弧形钢板的一侧与所述内弧形钢板抵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横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固接在所述内弧形钢板远离所述外弧形钢板的一侧底部,所述横向连接杆周向侧壁上固接有两纵向连接杆的一端,两所述纵向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弧形钢板侧壁底部固接。

优选的,所述扶手部包括两扶手,两所述扶手分别固接在两所述边模板侧边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外弧形钢板和所述外阶梯板上的若干第一螺栓孔以及开设在所述内弧形钢板和内阶梯板上的若干第二螺栓孔,若干所述第一螺栓孔与若干所述第二螺栓孔位置一一对应,若干螺栓贯穿所述第一螺栓孔及所述第二螺栓孔使所述外侧模和所述内侧模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模部包括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一侧固接在所述内侧模侧壁底部,所述底模板另一侧与所述外侧模侧壁底部抵接。

优选的,所述外侧模与所述内侧模之间围成了浇筑腔,所述浇筑腔内还通过支撑组件设置有钢筋骨架。

一种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钢筋骨架:向浇筑腔内置入钢筋骨架,连接支撑组件和钢筋骨架;

S2、安装内侧模和外侧模:向外侧模安装固定组件,调节固定组件连接内侧模;

S3、浇筑混凝土:向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

S4、脱模:拆卸固定组件进行脱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设置的外侧模和内侧模通过固定组件将其连接为一个整体,外侧模和内侧模之间形成了浇筑腔,浇筑腔内位于外阶梯板和内阶梯板位置处的内腔宽度较小,位于浇筑腔内的镂空机构可使浇筑成型后的护壁呈现多孔结构,降低了护壁的整体重量,设置的外支撑部用于对外弧形钢板进行支撑,保证外弧形钢板不会发生形变,设置在的内侧膜上的支撑机构用于将装配好的模具竖直放置并且能使浇筑腔顶面开口朝上,便于浇筑,设置的边模板和底模部用于将内侧模和外侧模两侧边和底面封闭,保证灌注进浇筑腔中的水泥浆不会从内侧模和外侧模之间的缝隙流出,设置的扶手部便于对整体模具进行搬运,在护壁生产完成后,可将三个该模具生产的护壁侧边通过螺栓连接后即可形成圆筒形护壁。本发明实现了通过预制模具制作护壁,保证了护壁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护壁重量,生产的护壁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将预制护壁运输至施工场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钢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护壁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水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弧形钢板;2、外阶梯板;3、第一连接板;4、第一螺栓孔;5、内弧形钢板;6、内阶梯板;7、边模板;8、第二螺栓孔;9、螺栓;10、竖向钢板;11、凸起方形板;12、横向连接杆;13、纵向连接杆;14、扶手;15、底模板;16、浇筑腔;17、钢筋骨架;18、水泥支架;19、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外侧模,外侧模包括外弧形钢板1和外阶梯板2,外弧形钢板1侧边和外阶梯板2侧边通过第一连接板3连接,外弧形钢板1外壁固接有外支撑部,外侧模内壁固接有镂空机构;

内侧模,内侧模包括内弧形钢板5和内阶梯板6,内弧形钢板5侧壁和内阶梯板6侧边通过第二连接板19连接,内侧模两侧边分别固接有边模板7,一边模板7侧壁与外弧形钢板1内壁抵接,另一边模板7与外阶梯板2内壁抵接,内侧模远离外侧模的一侧底部固接有支撑机构,边模板7侧边设置有扶手部,内侧模朝向外侧模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底模部;

外侧模与内侧模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

设置的外侧模和内侧模通过固定组件将其连接为一个整体,外侧模和内侧模之间形成了浇筑腔16,浇筑腔16内位于外阶梯板2和内阶梯板6位置处的内腔宽度较小,位于浇筑腔16内的镂空机构可使浇筑成型后的护壁呈现多孔结构,降低了护壁的整体重量,设置的外支撑部用于对外弧形钢板1进行支撑,保证外弧形钢板1不会发生形变,设置在的内侧膜上的支撑机构用于将装配好的模具竖直放置并且能使浇筑腔16顶面开口朝上,便于浇筑,设置的边模板7和底模部用于将内侧模和外侧模两侧边和底面封闭,保证灌注进浇筑腔16中的水泥浆不会从内侧模和外侧模之间的缝隙流出,设置的扶手部便于对整体模具进行搬运,如图3所示,在护壁生产完成后,可将三个该模具生产的护壁侧边通过螺栓9连接后即可形成圆筒形护壁。本发明实现了通过预制模具制作护壁,保证了护壁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护壁重量,生产的护壁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将预制护壁运输至施工场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

进一步优化方案,外阶梯板2和内阶梯板6形状相同,外阶梯板2与内弧形钢板5之间的间距和内阶梯板6与外弧形钢板1之间的间距为外弧形钢板1与内弧形钢板5之间间距的一半。

设置的外阶梯板2和内阶梯板6通过改变浇筑腔16两侧壁厚使成型后的护壁两侧形成阶梯,两护壁相对应的两侧阶梯相互重叠后可通过螺栓9进行连接,三个护壁侧边相互连接后形成了一个圆筒状护壁。

进一步优化方案,外支撑部包括若干竖向钢板10,若干竖向钢板10等间距固接在外弧形钢板1远离内弧形钢板5的一侧。

设置的竖向钢板10等间距固接在了外弧形钢板1外壁上,保证了外弧形钢板1的结构强度,在浇筑成型过程中外弧形钢板1不会发生形变。

进一步优化方案,镂空机构包括若干凸起方形板11,若干凸起方形板11为上下两排设置,且若干凸起方形板11等间距固接在外弧形钢板1内壁,凸起方形板11远离外弧形钢板1的一侧与内弧形钢板5抵接。

设置在外弧形钢板1内壁上的若干凸起方形板11另一侧与内侧模抵接,这样的设置保证了成型后的护壁上存在有若干通孔,存在通孔的护壁在保证了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能够降低护壁整体的重量,实现了护壁的轻量化,便于后期人工进行护壁的安装。

进一步优化方案,支撑机构包括横向连接杆12,横向连接杆12固接在内弧形钢板5远离外弧形钢板1的一侧底部,横向连接杆12周向侧壁上固接有两纵向连接杆13的一端,两纵向连接杆13的另一端与内弧形钢板5侧壁底部固接。

设置的横向连接杆12和纵向连接杆13均固接在内侧模侧壁底部,这样设置能够使组装完成后的模具整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保证了模具竖直放置时不易倾倒,同时还能使浇筑腔16顶面开口方向朝上,便于对模具进行填料的操作,设置在内侧模上的横向连接杆12和纵向连接杆13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内侧模的刚度,保证内侧模不发生形变。

进一步优化方案,扶手部包括两扶手14,两扶手14分别固接在两边模板7侧边中心位置。

设置的扶手14便于操作员对模具整体进行搬运。

进一步优化方案,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外弧形钢板1和外阶梯板2上的若干第一螺栓孔4以及开设在内弧形钢板5和内阶梯板6上的若干第二螺栓孔8,若干第一螺栓孔4与若干第二螺栓孔8位置一一对应,若干螺栓9贯穿第一螺栓孔4及第二螺栓孔8使外侧模和内侧模可拆卸连接。

设置的若干第一螺栓孔4与若干第二螺栓孔8通过螺栓9连接后,在浇筑前能够保证模具连接的紧密性,并且能够在成型的护壁上形成螺栓孔,便于将成型后的护壁重叠处通过螺栓9连接。

进一步优化方案,底模部包括底模板15,底模板15一侧固接在内侧模侧壁底部,底模板15另一侧与外侧模侧壁底部抵接。

设置的底模板15用于将浇筑腔16底面进行封闭,保证了灌注进浇筑腔16内的水泥浆不会自浇筑腔16底部流出。

进一步优化方案,外侧模与内侧模之间围成了浇筑腔16,浇筑腔16内还通过支撑组件设置有钢筋骨架17。

设置的浇筑腔16内通过支撑组件设置了钢筋骨架17,钢筋骨架17保证了护壁成型后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一种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钢筋骨架17:向浇筑腔16内置入钢筋骨架17,连接支撑组件和钢筋骨架17;

S2、安装内侧模和外侧模:向外侧模安装固定组件,调节固定组件连接内侧模;

S3、浇筑混凝土:向浇筑腔16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

S4、脱模:拆卸固定组件进行脱模。

具体使用步骤为:

S1、拿住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扶手14,将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放在场地平整地带;

S2、将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外侧模平整立在地面上,在外侧模内设有凸起方形钢板上方安装钢筋骨架17;

S3、将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内侧模平整立在地面上,初步对齐内侧模和外侧模;

S4、事先准备好拼装螺栓9,将螺栓9通过内侧模和外侧模预留的第一螺栓孔4和第二螺栓孔8;

S5、将螺栓9全部穿过预留的螺栓孔洞并安装完毕,检查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是否存有空隙;

S6、将要准备浇筑的混凝土倾倒进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内,并用振捣棒进行振捣;

S7、对带有浇筑混凝土的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进行养护;

S8、预制装配式护壁基本成型后,对预制装配式护壁模具进行脱模。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设置的用于支撑钢筋骨架17的支撑组件为水泥支架18,包括支腿以及顶面凹槽,设置的凹槽用于容纳钢筋骨架17中使用的钢筋,水泥支架18的支腿放置在凸起方形板11顶面中心位置,水泥支架18两侧和浇筑腔16两相对内壁抵接,用来对钢筋骨架17位置进行限定,设置的支撑组件底部两支腿之间留有空腔,便于浇筑过程中水泥浆进入空腔中,使支架与护壁固定。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设置的底模部为独立的方形底板,底板顶面尺寸大于浇筑腔16底面积,通过螺栓9将外侧模和内侧模连接在底板上,能够将浇筑腔16底面封闭,并且能够增强模具整体的抗倒能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9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