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Y型交叉口节律受迫型引导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5:20


Y型交叉口节律受迫型引导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Y型交叉口节律受迫型引导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地理环境的限制、道路规划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许多城市存在大量的畸形交叉口。而畸形交叉口有着进出口不对正、车道数不匹配、线形不合理、流向复杂、冲突点多、车辆运行轨迹不明确、小角度交叉视距视区差等特征,造成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低下、交通秩序混乱、事故风险高等问题。容易引起驾驶员流向上的误解、车辆行驶轨迹不明确、冲突点位置不固定、交通流向复杂等问题,最终导致交通事故,因此针对畸形交叉口的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Y型交叉口节律受迫型引导系统,其能是机动车在进入畸形交叉口时能在工程上、心理上被迫主动减速、被引导的、轨迹可循的驶离交叉口,也能使非机动车、行人在过街前被迫主动的观察畸形交叉口的路况,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Y型交叉口节律受迫型引导系统,包括主路和支路,所述主路与支路的交汇区域为交叉口物理区,所述主路与支路的交汇处设置安全岛,还包括行人非机动车节律受迫引导装置和机动车节律受迫型引导装置;所述行人非机动车节律受迫引导装置包括节律受迫型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等候段和非机动车节律受迫型减速模块;所述机动车节律受迫型引导装置包括减速模块、诱导模块、路权分配模块和渐进转弯模块;

所述节律受迫型人行横道包括正Z型人行横道、反Z型人行横道和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所述正Z型人行横道设置在主路上的交叉口物理区边缘处且位于安全岛右侧,所述反Z型人行横道设置在支路上的交叉口物理区边缘处且靠近安全岛左侧,所述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设置在主路上的交叉口物理区边缘处且远离安全岛;

所述行人过街等候段包括行人非机动车引导装置和行人等待区,所述行人非机动车引导装置设置在行人等待区上;

所述正Z型人行横道与主路相接处设置行人过街等候段,所述反Z型人行横道与主路的相接处设置行人过街等候段,所述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与支路的相接处设置行人过街等候段;

所述非机动车节律受迫型减速模块包括非机动车减速板和非机动车道分隔条,所述非机动车减速板设置在非机动车道上且距离人过街等候段15-25m,所述非机动车道分隔条设置在主路和支路的路缘上且位于行人过街等候段的外侧;

所述减速模块包括小角度左转减速单元和小角度右转减速单元,所述小角度左转减速单元设置在从支路进口道左转至主路出口道上,所述小角度左转减速单元包括沿着支路的进口道上依次分开设置的振荡减速标线、双峰减速丘、正弦视觉减速标线和低噪音路面,所述小角度右转减速单元设置在从主路进口道右转至支路出口道上,所述小角度右转减速单元包括从主路的进口道转弯处延续至支路的出口道上依次连续设置的振荡减速标线、双峰减速丘、正弦视觉减速标线和低噪音路面;

所述诱导模块包括红色诱导路面、黄色诱导路面、导引线诱导和缩减出口道数诱导,所述红色诱导路面设置在从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到反Z型人行横道的路面上,所述黄色诱导路面设置在反Z型人行横道转弯延续至正Z型人行横道的路面上,所述导引线诱导设置在从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到正Z型人行横道的路面上,所述缩减出口道数诱导设置在支路的却车道上位于安全岛处;

所述路权分配模块包括红色诱导路面、黄色诱导路面和导引线诱导,所述,路权分配系统的路权分配方式为导引线诱导>黄色诱导路面>红色诱导路面;

渐进转弯段包括小角度渐进转弯段和大角度渐进转弯段,所述小角度渐进转弯段为支路进口道到主路出口道的左转方向的转弯段路面,所述大角度渐进转弯段为主路进口道到支路出口道的左转方向的转弯段路面。

按上述方案,所述正Z型人行横道、反Z型人行横道和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为黄白相间图案的人行横道,所述主路右侧交通岛、主路左侧交通岛和支路交通岛的人行通道两侧设置护栏,所述护栏上设置菱形双向诱导标,所述菱形双向诱导标为黄色反光材料的菱形空心板。

按上述方案,所述行人等候区为红色路面;所述警示柱高度为900~1200cm且表面设置红白相间的反光膜,相邻的所述警示柱间隔50cm,所述警示柱在行人等待区内呈Z型通道设置;所述倾斜区为30°角的直角三角形斜坡,所述地标平行于倾斜区,所述地标包括箭头和文字,所述文字内容为“注意左侧来车”,所述箭头为平行于倾斜区的指向左侧的箭头标线。

按上述方案,所述非机动车减速板通过曲线和地面连接,所述非机动车减速板采用沥青材质且为深黄色,所述非机动车道分隔条表面设置反光条且截面为等腰梯形。

按上述方案,所述小角度左转减速单元长度为90~110m,所述振荡减速带设置在距离行人等待区为90~110m处。且为小角度左转减速单元的起始点,在所述支路的进口道的虚线转化为实线的交界处设置双峰减速丘,从所述双峰减速丘至反Z型人行横道且位于支路进口道的路面上设置正弦视觉减速标线,从所述反Z型人行横道至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的转弯段设置低噪音路面;

所述小角度右转减速单元长度为70~90m,所述振荡减速带设置在距离行人等待区为70~90m处且为小角度右转减速单元的起始点,在所述主路进口道的转弯前、换道结束处设置双峰减速丘,从所述双峰减速丘至主路进口道的转弯处设置正弦视觉减速标线,从所述正弦视觉减速标线的外侧到安全岛之间设置低噪音路面;

按上述方案,所述双峰减速丘的起伏形状为符合|sin|的线形的减速丘,所述正弦视觉减速标线的起伏形状为符合sin函数线形的标线,所述低噪音路面为带有气孔的能发出噪音的路面。

按上述方案,所述小角度渐进转弯段为先在左转待转区前进行正常角度的转弯使车辆和出口到夹角为90°,之后车辆再进行第二次转弯角度为90°的转弯;所述大角度渐进转弯段为先在左转待转区前进行正常角度转弯使车辆处于出口道的延伸线上,之后车辆再直行。

按上述方案,所述行人非机动车引导装置包括警示柱和菱形双向诱导标,所述警示柱引导行人按固定路线形状行走,相邻的所述警示柱上设置菱形双向诱导标,所述行人等待区包括路面等候区、倾斜区和地标,所述地标设置在路面等候区和倾斜区相接处。

实施本发明的Y型交叉口节律受迫型引导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解决畸形交叉口进口道与出口道不对正,驾驶员在流向上的误解,车辆行驶轨迹不明确的问题,以节律受迫理念为基础,在地面设置节律受迫型引导设施,有效通过不同方式勾勒出机动车转弯时的运行轨迹,不会是交叉口内出现线条过多而混乱的情况,让机动车在畸形交叉口快速找到出口;

2、本发明为解决畸形交叉口小角度转弯存在的视距视区问题,以节律受迫理念为基础,设置正Z型、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强迫行人在交通岛中时观察对向来车,设置反Z型人行横道,给予机动车充分的反映时间,减少由于视距视区问题带来的交通事故;

3、本发明通过采用导引线、红色路面、黄色路面在交叉口内明确通行路权,减少畸形交叉口的冲突问题,提高交通安全;

4、本发明为解决畸形交叉口车速过快的问题,以节律受迫理念为基础,设置节律受迫型减速设施,强迫车辆减速提高畸形交叉口交通安全;

5、本发明为解决畸形交叉口行人、非机动车安全问题,以节律受迫理念为基础,设计行人过街等候区,迫使非机动车驾驶员下车步行,迫使在等候区行人向左观察来车,提高交通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Y型交叉口节律受迫型引导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行人等候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减速板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减速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双峰减速丘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双峰减速丘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小角度渐进转弯段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大角度渐进转弯段结构示意图;

图9是小角度渐进转弯段示意图;

图10是非机动车道分隔条;

图11是正Z型人行横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Y型交叉口节律受迫型引导系统的车道示意图;

图中:1、非机动车减速板,2、非机动车道分隔条,3、行人过街等候段,4、行人等待区,5、低噪音路面,6、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7、反Z型人行横道,8、正Z型人行横道,9、双峰减速丘,10、振荡减速标线,11、红色诱导路面,12、黄色诱导路面,13、缩减出口道数诱导,14、导引线诱导,15、小角度渐进转弯段,16、大角度渐进转弯段,17、安全岛,18、正弦视觉减速标线,41、地标,42、倾斜区,43、菱形双向诱导标,44、警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2所示,本发明的Y型交叉口节律受迫型引导系统,一种Y型交叉口节律受迫型引导系统,包括主路和支路,主路与支路的交汇处设置安全岛17,还包括行人非机动车节律受迫引导装置和机动车节律受迫型引导装置;行人非机动车节律受迫引导装置包括节律受迫型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等候段3和非机动车节律受迫型减速模块;机动车节律受迫型引导装置包括减速模块、诱导模块、路权分配模块和渐进转弯模块。

节律受迫型人行横道包括正Z型人行横道8、反Z型人行横道7和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正Z型人行横道8设置在主路上且位于安全岛17右侧,反Z型人行横道7设置在支路上且位于安全岛17左侧,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设置在主路上且位于安全岛17前方。

正Z型人行横道8、反Z型人行横道7和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的均包括中央分隔带安全区802、进口人行横道801、出口人行横道805、警示柱44和菱形双向诱导标43,警示柱总长110cm,路面上高度为60cm,路面下长度50cm且表面设置红白相间的反光膜。警示柱44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安全区802上,进口人行横道801、出口人行横道805与中央分隔带安全区802连接处不设置警示柱44,菱形双向诱导标43设置在相邻的警示柱44上,进口人行横道801和出口人行横道805位于中央分隔带安全区802的两侧,正Z型人行横道8的进口人行横道801、出口人行横道805处于中央分隔带安全区802的两侧呈正Z字型,反Z型人行横道7的进口人行横道801、出口人行横道805处于中央分隔带安全区802的反向两侧呈反Z字型,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的进口人行横道801、出口人行横道805处于中央分隔带安全区802的斜向两侧呈斜向正Z字型。

正Z型人行横道8、反Z型人行横道7和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的宽均为6m,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起始点设置于下侧主路进口道停止线前3m位置,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中央分隔带处为较主路倾斜角60°宽度等同于人行横道宽度的安全区,下侧主路停止线设置于该处物理区边缘位置,物理区为交叉口转角处,反Z型人行横道7设置于支路进口道停止线前3m处,反Z型人行横道7的进出口人行横道之间距离3m,进出口道距离其中央分隔带安全区802边缘2m,支路进口道停止线设置于该处物理区边缘处,正Z型人行横道8设置于上侧主路停止线前3m处,正Z型人行横道8的进出口道人行横道之间距离3m,进出口道人行横道距离其中央分隔带安全区802的2m,上侧主路停止线设置于安全岛17顶点处后移20m处,各中分带安全区边缘均设警示柱44,警示柱44之间均连接有菱形双向诱导标43。

行人过街等候段3包括行人非机动车引导装置和行人等待区4,行人非机动车引导装置设置在行人等待区4上;正Z型人行横道8与主路相接处设置行人过街等候段3,反Z型人行横道7与主路的相接处设置行人过街等候段3,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与支路的相接处设置行人过街等候段3。

非机动车节律受迫型减速模块包括非机动车减速板1和非机动车道分隔条2,非机动车减速板1设置在非机动车道上且距离人过街等候段15-25m,非机动车减速板1为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的略高于路面的具有减速功能的板面。非机动车道分隔条2设置在主路和支路的路缘上且位于行人过街等候段3的外侧;非机动车道分隔条2设置为具有分隔非机动车道、减速并反光功能的实体设施。

减速模块包括小角度左转减速单元和小角度右转减速单元,小角度左转减速单元设置在从支路进口道左转至主路出口道上,小角度左转减速单元包括沿着支路的进口道上依次分开设置的振荡减速标线10、双峰减速丘9、正弦视觉减速标线和低噪音路面5,小角度右转减速单元设置在从主路进口道右转至支路出口道上,小角度右转减速单元包括从主路的进口道转弯处延续至支路的出口道上依次连续设置的振荡减速标线10、双峰减速丘9、正弦视觉减速标线和低噪音路面5。

诱导模块包括红色诱导路面11、黄色诱导路面12、导引线诱导14和缩减出口道数诱导13,红色诱导路面11设置在从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到反Z型人行横道7的路面上,黄色诱导路面12设置在反Z型人行横道7转弯延续至正Z型人行横道8的路面上,导引线诱导14设置在从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到正Z型人行横道8的路面上,缩减出口道数诱导13设置在支路的却车道上位于安全岛17处。黄色诱导路面12和红色诱导路面11为左转车诱导方式,导引线诱导14为直行车诱导方式,缩减出口道数诱导13为左转辅助诱导方式。路权分配模块包括红色诱导路面11、黄色诱导路面12和导引线诱导14,通过不同颜色来确定通过交叉口车辆的优先路权,路权分配系统的路权分配方式为导引线诱导14>黄色诱导路面12>红色诱导路面11;路权分配系统的路权分配方式为无色彩直行>黄色左转>红色左转。

渐进转弯段包括小角度渐进转弯段15和大角度渐进转弯段16,小角度渐进转弯段15为支路进口道上反Z型人行横道7至主路出口道上正Z型人行横道8之间的转弯段路面,大角度渐进转弯段16为安全岛17外侧且位于主路转弯到支路段。

正Z型人行横道8、反Z型人行横道7和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为黄白相间图案的人行横道,主路右侧交通岛、主路左侧交通岛和支路交通岛的人行通道两侧设置护栏,护栏上设置菱形双向诱导标43,菱形双向诱导标43为黄色反光材料的菱形空心板。

行人等候区为红色路面;警示柱44高度为50cm且表面设置红白相间的反光膜,相邻的警示柱44间隔50cm,警示柱44在行人等待区4内呈Z型通道设置;倾斜区42为30°角的直角三角形斜坡,地标41平行于倾斜区42,地标41包括箭头和文字,地面箭头为白色平行于30°倾斜区42,地面文字为白色,文字内容为“注意左侧来车”,箭头为平行于倾斜区42的指向左侧的箭头标线。

非机动车减速板1通过曲线和地面连接,非机动车减速板1采用沥青材质且为深黄色,非机动车道分隔条2表面设置反光条且截面为等腰梯形,两腰侧均为面积1:1的反光材料,其余部分均为黑色材质,等腰梯形长条底面矩形长10cm、宽3cm,上面矩形长10cm、宽1cm,等腰梯形的高为2cm,该设施设置于交叉口非机动车分流处的车道线上,设置间距为1:1。非机动车减速板1镶嵌在非机动车道上,厚约2cm,沥青材质,深黄色,通过曲线和地面连接,板长3米,宽度为非机动车车道宽度。

小角度左转减速单元长度为90~110m,振荡减速带设置在距离行人等待区4为90~110m处,在开始段设置两条振荡减速带,迫使车辆注意到前方需要减速,且为小角度左转减速单元的起始点。在支路的进口道的虚线转化为实线的交界处设置双峰减速丘9,此处迫使车辆在换道之后减速,从双峰减速丘9至反Z型人行横道7且位于支路进口道的路面上设置正弦视觉减速标线,该标线设置在进口道处代替传统意义上的实线车道线,其线形满足正弦函数线形,从反Z型人行横道7至斜向正Z型人行横道6的转弯段设置低噪音路面5,车辆运行在上面能发出轻微声响。

小角度右转减速单元长度为70~90m,振荡减速带设置在距离行人等待区4为70~90m处且为小角度右转减速单元的起始点,且设置两条;在主路进口道的转弯前、换道结束处设置双峰减速丘9,从双峰减速丘9至主路进口道的转弯处设置正弦视觉减速标线,从正弦视觉减速标线的外侧到安全岛17之间设置低噪音路面5。

双峰减速丘9的起伏形状为符合|sin|的线形的减速丘,拱高1cm,正弦视觉减速标线的起伏形状为符合sin函数线形的标线,低噪音路面5为带有气孔的能发出噪音的路面。

小角度渐进转弯段15为先在左转待转区前进行正常角度的转弯使车辆和出口到夹角为90°,之后车辆再进行第二次转弯角度为90°的转弯;大角度渐进转弯段16为先在左转待转区前进行正常角度转弯使车辆处于出口道的延伸线上,之后车辆再直行。

行人非机动车引导装置包括警示柱44和菱形双向诱导标43,警示柱44引导行人按固定路线形状行走,相邻的警示柱44上设置菱形双向诱导标43,行人等待区4包括路面等候区、倾斜区42和地标41,地标41设置在路面等候区和倾斜区42相接处。警示柱44设置在行人等候区排列于C字型行人通行区外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相关技术
  • 智能反馈型跑步节律引导系统
  • 十字型交叉口左转引导线设计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08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