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建筑领域中,建筑物大多以高层为主,设置电梯成为普遍现象。电梯需要使用电梯井进行容纳,电梯井由筒子型现浇剪力墙构成,电梯井浇筑期间,需要在井内多次搭设施工平台,施工平台由钢筋等组成,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平台上完成对钢筋、浇筑模板及混凝土等施工操作,容易发生操作平台失稳、施工人员坠落事故。

申请号为201810026538.8的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收支系统,可以依靠自身动作完成整体爬升,施工人员的操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操作范围可调,安全性好。但是该发明中操作平台可移动范围受限较大。电梯井浇筑期间,施工人员无法通过改变操作平台位置对电梯井内模底部是否发生漏浆等状况进行观察;电梯井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无法通过改变操作平台位置对已浇筑完成的电梯井墙面进行修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在电梯井浇筑施工全过程方便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设备安装、浇筑条件检测、浇筑状况检查以及浇筑成果检验、修缮等操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支撑部、操作平台以及导向柱组:

所述支撑部包含有导向柱组支撑件和用于安装内模筒的内模筒支撑件,所述内模筒支撑件上开设有操作通孔;

所述导向柱组设置于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上,所述导向柱组包含有若干个竖向设置的导向柱,所述内模筒支撑件和所述操作平台分别通过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降器沿若干个所述导向柱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导向柱组上,且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互不干涉;

所述操作通孔和所述操作平台移动区域的外轮廓之间设有通行间隙;通行间隙指能允许操作平台通过操作通孔进行升降移动的余量间隙。

一方面,本发明中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的结构有利于电梯井浇筑及建设工作。在实际浇筑过程中,相应楼层中电梯井浇筑完成后,需进行内模筒及内模筒支撑件的抬升。抬升完成后,内模板底部应低于已完成电梯井顶部面,即内模筒外扩后内模板的部分面应与已完成电梯井内壁相贴合,限制内模筒外扩范围,使上下楼层电梯井内模尺寸一致。但若内模板与已完成电梯井内壁贴合时存在间隙,则该层电梯井浇筑过程中易发生漏浆等状况。

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中,操作平台移动区域与内模筒支撑件的移动区域互不干涉,施工人员可以控制操作平台下降至内模筒支撑件下方,检查内模板与电梯井内壁的贴合是否存在间隙,以免在浇筑期间发生漏浆等状况;同时,在浇筑完成、内模筒支撑件抬升后,也可以调整操作平台位置,观察已浇筑电梯井内壁是否达标,若未达标可及时展开修补工作。若相关条件达标,也可以直接进行电梯导轨的安装,加快电梯井整体建设速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中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的结构有利于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在日常使用中的维修维护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

内模筒支撑件和操作平台的升降器互不干涉,若内模筒支撑件升降器等出现故障等问题,一方面可以继续调整操作平台位置方便施工人员对相应升降器等进行维护维修,另一方面可以保障操作平台顺利升降,方便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撤离。

本发明中包括第一升降器、第二升降器等在内的可调节装置,均通过控制装置进行工作,所述控制装置可统一整合为一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导向柱均匀布设于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上。均匀布设的导向柱能够为所述操作平台和所述内模筒支撑件带来更加平稳的支撑效果,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加平稳、稳定的操作环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导向柱上远离和靠近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中心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相配合实现升降操作。

两根导轨相互分离,用于引导不同的升降器,使所述操作平台和所述内模筒支撑件的移动区域完全互不干涉,同时,为配合相应导轨,所述操作平台和所述内模筒支撑件上均各采用多台升降器进行升降,若其中1~2台升降机出现故障,其余升降器可作为备用升降器保证平台基本的升降功能,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其余升降器的维护维修,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模筒支撑件和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水平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模筒支撑件和所述操作平台的承托面是否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水平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为所述控制装置提供相应平台的水平状况数据,施工人员可通过读取相关信息,再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启动相应平台上升降器调整平台水平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平台的承托面与所述内模筒内壁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支撑件的安装元件,所述支撑件为刚性杆状结构,安装完成后可以实现对所述内模筒的支撑、固定。在电梯井浇筑期间,混凝土灌入模具中时,可能使所述内模筒中的内模板出现失稳的情况,最终导致所述内模板倾斜、移动或坍塌,致使电梯井浇筑出现严重事故。所述内模筒内壁以及操作平台上预设的安装元件可以方便施工人员在调整好操作平台位置后进行支撑件的固定安装,当操作平台不移动时,刚性杆状结构的支撑件安装完成后,操作平台可通过支撑件为内模板提供支撑与固定效果,防止所述内模板发生倾斜、移动或坍塌,防止漏浆等问题的发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平台四周铰接有延伸板。当操作平台升降过程中需要经过内模筒支撑件时,延伸板可以通过铰接结构收起,使操作平台顺利通过;当操作平台升降结束,施工人员需要对电梯井内壁等进行施工时,可将延伸板放下,使操作平台面积扩大,方便施工人员靠近所需施工的位置进行相应操作。

一种基于上述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S1.将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吊运至电梯井施工处,固定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

S2.将所述内模筒吊运至所述内模筒支撑件所在位置;

S3.调整所述操作平台和所述内模筒支撑件的相对位置,当所述操作平台下降至所述内模筒支撑件以下时,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包括所述内模筒的安装、安装状况检视在内的工作,当所述操作平台上升至所述内模筒支撑件以上时,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包括所述内模筒的结构调整在内的工作;

S4.将脱模剂涂刷到内模板的表面,并保持不流淌;

S5.将所述内模筒调整为外扩状态;

S6.搭建其余电梯井浇筑用模具并加固,灌入混凝土进行电梯井浇筑工作;

S7.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其余电梯井浇筑用模具,将所述内模筒调整为收缩状态;

其中,其余电梯井浇筑用模具包括电梯井外模、穿墙螺丝等除电梯井内模外的用于组成电梯井模具整体的部件;

S8.抬升所述内模筒支撑件直至电梯井内壁上的相应定位槽所在位置并固定;

S9.提升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直至电梯井内壁上的相应定位槽所在位置并固定;

S10.清洁所述内模板;

S11.重复步骤S4~S10,完成每一层电梯井的浇筑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使用方法中,通过水平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内模筒支撑件和/或所述操作平台的承托面的水平状态,若相应承托面不处于水平状态,则通过相应升降器对相应承托面进行调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S6~S7中以及S8与S9之间,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启动所述第二升降器,将所述操作平台进行升降,进行包括浇筑施工前穿墙螺丝的固定与拆卸、浇筑过程中漏浆状况的检查,浇筑完成后电梯井内壁的加工和修缮在内的一项或多项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平台四周铰接有延伸板,当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内模筒支撑件不在同一平面时,可以将所述延伸板展开,扩大所述操作平台的操作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操作平台可升降区间较大,在电梯井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可按需调整操作平台位置,实现检查内模板贴合度、观察漏浆情况、修缮电梯井内壁等操作;

(2)同一平台或支撑件由多个升降器共同控制,方便调整平台或支撑件的承托面水平状态,升降器之间互为备用升降器,保障施工安全;

(3)与后续电梯相关施工关联,如导轨安装等,使电梯安装整体流程速度加快。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正视图;

图2为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俯视图;

图3为延伸板及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模筒部分结构示意图。

1支撑部、101导向柱组支撑件,102内模筒支撑件、102a操作通孔、102b通行间隙,103第一升降器;

2操作平台,201第二升降器,202延伸板;

3导向柱组,301导向柱、301a第一导轨、301b第二导轨;

4支撑件,401安装元件;

5支撑爪臂;

A内模筒,A01内模板,A02角柱,A03预埋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整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含有支撑部1、操作平台2和导向柱组3。

其中支撑部1包含导向柱组支撑件101和内模筒支撑件102。导向柱组3竖直设置于导向柱组支撑件101上,内模筒A安装于内模筒支撑件102上。导向柱组3由多根导向柱301共同组成,内模筒支撑件102和操作平台2通过其自身带有的第一升降器103和第二升降器201活动连接于导向柱组3上。

内模筒支撑件102中部设置有可让操作平台2通过的操作通孔102a,操作平台2的移动区域和操作通孔102a之间设置有通行间隙102b,第一升降器103和第二升降器201之间互不干涉,因此,操作平台2和内模筒支撑件102的升降活动区域互不影响,操作平台2可直接穿过内模筒支撑件102进行升降活动,施工人员可根据施工过程中实际需要调整操作平台2和内模筒支撑件102的相对位置,开展相应施工工作。

例如,在浇筑施工前,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升降操作平台2,在更加易于操作、易于观察的位置进行内模筒A的安装以及扩展工作、穿墙螺丝的固定与拆卸工作等;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可以降低操作平台2,使其低于内模筒支撑件102底部,方便施工人员观察是否发生漏浆等施工事故,如发生可及时进行补救;在浇筑施工过程后,可以降低操作平台2,使其低于内模筒支撑件102底部,观察电梯井内壁状态,进行相应的加工或修缮等工作。

优选地,如图2所示,若干个所述导向柱301均匀布设于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101上,为所述操作平台2和内模筒支撑件102提供更加平稳的支撑效果。

优选地,如图2所示,若干个导向柱301上远离导向柱组支撑件101中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轨301a,第一导轨301a和第一升降器103相配合,使内模筒支撑件102活动地套装于导向柱组3上;若干个导向柱301上靠近导向柱组支撑件101中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轨301b,第二导轨301b和第二升降器201相配合,使操作平台2活动地连接于导向柱组3上;两条分离的导轨分别引导操作平台2和内模筒支撑件102的升降活动。

为配合相应导轨,操作平台2和内模筒支撑件102上各配备有相应数量的升降器,升降器之间可互为备用升降器,在部分升降器损坏的情况下,保障操作平台2和内模筒支撑件102基本的升降移动功能,可以实现施工人员调整操作平台2位置,对内模筒支撑件102上的第一升降器103进行维护维修的操作,或升降操作平台2方便施工人员快速撤离。

优选地,内模筒支撑件102和操作平台2上设置有水平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内模筒支撑件102和操作平台2的承托面的水平状态。水平检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种水平气泡仪、激光水平仪、电子水平仪等用于检测物品是否处于水平状态的仪器。内模筒支撑件102承托面的水平状态将直接影响内模筒A是否处于水平状态,从而影响浇筑得到的电梯井是否竖直;操作平台2处于水平状态能够方便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因此需要通过读取水平检测装置的相关数据和启动相应升降器,保障内模筒支撑件102和操作平台2的承托面处于水平状态。

优选地,如图3所示,操作平台2和内模筒A内壁分别设置有安装元件401,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装置将操作平台2升降至指定位置,而后通过安装元件401安装固定刚性杆状结构的支撑件4,使内模筒A中的内模板A01得到支撑、固定,防止发生内模板A01发生倾塌、移动从而导致漏浆等事故。支撑件4的固定安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螺母固定安装、螺丝固定安装等可拆卸固定安装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如图3所示,操作平台2四周铰接有延伸板202,当内模筒支撑件102和操作平台2的承托面位于同一平面时,延伸板202收起,以免操作平台2和内模筒支撑件102产生冲突,以至于操作平台2无法顺利通过内模筒支撑件102上的操作通孔102a;当内模筒支撑件102和操作平台2不位于同一平面时,可展开延伸板202,使操作平2的承托面增大,施工人员可以更加靠近电梯井内壁或内模筒A内壁,方便施工人员进行相应操作。

一种基于上述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在电梯井周边剪力墙上预设置与支撑爪臂5位置、尺寸相匹配的定位槽,用于定位和容纳支撑爪臂5,通过改变支撑爪臂5的伸出、折叠状态,可以使导向柱组支撑件101或内模筒支撑件102处于固定状态或活动状态;使用吊车将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吊运至相应位置,后启动控制装置,将支撑爪臂5调整并保持为伸出状态,解除吊车吊运,实现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的固定;

S2.将内模板A01和角柱A02进行连接组合,如图4所示,完成内模筒A的整体组装,使内模筒A整体保持收缩状态,使用吊车将内模筒A吊运至内模筒支撑件102相应位置;

S3.启动控制装置,调整操作平台2和内模筒支撑件102的相对位置,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操作平台2上完成内模筒A安装工作。具体地,如需要在内模筒A的顶部调整其结构时,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抬升操作平台2直至施工人员方便进行调节操作;如需要将内模筒A固定于内模筒支撑件102上时,可通过控制装置下降操作平台2直至内模筒支撑件102以下,使施工人员方便进行内模筒A底部在内模筒支撑件102 上的安装工作等;在内模筒A安装即调整期间,还可将控制装置与内模筒A中的丝杆结构相连接,方便通过控制装置调整内模筒形态;

S4.将脱模剂涂刷到内模板A01的表面,并保持不流淌;若浇筑过程中将使用预埋盒A03,则可以在脱模剂涂抹完成后安装预埋盒A03;

S5.启动控制装置,使内模筒A整体外扩,如图4所示,外扩直至筒体每边相应的内模板A01与角柱A02处于同一平面,从外部观察时,内模筒A01和角柱A02之间无明显间隙,内模筒A避表面整体连贯平滑;

S6.搭建相应电梯井外模并加固,在内外模的相应位置插入穿墙螺丝并进行固定,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S7.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解除穿墙螺丝固定状态并拔出,拆除电梯井外模,启动控制装置,依次或同时转动四个角柱A02内的丝杆结构,使内模筒A收缩到最小状态;

S8.启动控制装置,将内模筒支撑件102上的支撑爪臂5调整为折叠状态,同时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第一升降器103,抬升内模筒支撑件102直至相应定位槽所在位置;使用控制装置调整支撑爪臂5为伸出状态并保持,固定所述内模筒支撑件102;

S9.启动控制装置,将导向柱组支撑件101上的支撑爪臂5调整为折叠状态,同时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第一升降器103,提升导向柱组支撑件101直至相应定位槽所在位置;使用控制装置调整支撑爪臂5为伸出状态并保持,固定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101;

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在内模板A上安装相应预埋盒A03,用于在电梯井浇筑后,在电梯井中形成定位槽,预埋盒A03位置与支撑爪臂5位置、内模升降装置提升高度相适配,预埋盒A03尺寸与支撑爪臂5尺寸相适配;

S10.若使用预埋盒A03,施工人员先在外部卸下预埋盒A03,再将内模筒A四周的内模板A01清理干净,将搅拌均匀的脱模剂涂刷到内模板A01表面,并保持不流淌;

S11.重复步骤S4~S10,完成每一层电梯井的浇筑工作。

优选地,在电梯井内模升降检测装置使用期间,施工人员可以按照需要,在任意时刻通过设置在内模筒支撑件102和操作平台2上的水平检测装置读取结果,了解内模筒支撑件102和操作平台2的承托面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若不处于水平状态,则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相应升降器,升降相应承托面的一角或一边,对相应承托面进行调平。

优选地,在S6~S7中以及S8与S9之间,可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第二升降器201,对操作平台2进行升降,方便施工人员在浇筑施工前进行穿墙螺丝的固定与拆卸,在浇筑过程中进行漏浆状况检查、在浇筑完成后进行电梯井内壁加工和修缮等工作。

优选地,操作平台2四周铰接有延伸板202,当操作平台2与内模筒支撑件102不在同一平面,即延伸板202展开后不会与操作通孔102a产生冲突时,展开延伸板202可以扩大操作平台2的操作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电梯井施工安全提升平台装置和使用方法
  • 一种超冗余度蛇形机器人的升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一种内模组件、内模组件的使用方法及轮胎模具
  • 一种电梯门框覆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一种用于电梯井内模的支撑装置
  • 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8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