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茶饮机及其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茶饮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饮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也深受国人的喜欢。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也得到非常多的国外朋友的喜爱。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泡茶方式或泡茶工艺越来越不适应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此,现在也出现了自动泡茶机。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泡茶机无法充分萃取茶中的营养成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茶饮机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泡茶机无法充分萃取茶中的营养成分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饮机,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壳体;供水组件;烹煮组件,包括烹煮室;连接管路,设置于壳体内,所述连接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供水组件连通,出口端用于向所述烹煮室加水;第一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连接管路上,以对所述连接管路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用以加热所述烹煮室;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烹煮室下方的接饮位,所述接饮位用于放置接收所述烹煮室流出的茶饮的储饮容器。

供水组件通过连接管路将水供给给烹煮室,将食材放入烹煮室内,当烹煮室内装的是需要进行冲泡的食材时,如绿茶,启动第一加热单元,第一加热单元对连接管路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进入烹煮室内,对食材进行浸泡,同时,启动第二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加热烹煮室,对食材进行恒温浸泡,即可充分萃取出食材中的营养物质,当烹煮室内装的是需要烹煮的食材时,如黑茶、老白茶、枸杞、红枣或胶囊咖啡等,经过第一加热单元加热后的水进入烹煮室内,同时,启动第二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加热烹煮室,对食材进行恒温烹煮,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而由于壳体上设置有位于烹煮室下方的接饮位,接饮位用于放置接收烹煮室流出的茶饮的储饮容器,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出后,烹煮室内的茶饮流入储饮容器内,需要饮用茶饮时,直接将储饮容器由接饮位取走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烹煮室固定或可分离地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上,通过第二加热单元对烹煮室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底座内开设有连通所述烹煮室的出饮口的流道,所述烹煮室的茶饮经由所述流道流入所述储饮容器;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底座内,用以加热所述烹煮室。

将烹煮室放置在底座上,同时,使底座内的流道与烹煮室的出饮口连通,启动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对烹煮室进行恒温泡茶或恒温煮茶,使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完毕后,烹煮室内的茶饮通过烹煮室的出饮口和流道流入储饮容器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加热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流道上的控制阀。

通过控制阀的开闭实现对流道的通断控制,以控制烹煮室内的茶饮是否进入储饮容器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烹煮室内设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进饮端与所述烹煮室连通,出饮端与所述流道连通。

当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出后,供水组件向烹煮室内继续供给少量的水,利用虹吸原理,烹煮室内的茶饮即可依次通过虹吸管、烹煮室的出饮口和流道流入储饮容器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烹煮室固定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上的条件下,所述底座与所述烹煮室固定连接,以避免烹煮室内的茶饮泄露。所述底座可拆卸地与所述壳体连接,便于底座与壳体之间的拆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其中一个设有嵌入部,另一个设有限位部,所述嵌入部可拆卸的卡设于所述限位部内,便于底座与壳体之间的拆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烹煮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烹煮室内的过滤件,可以避免烹煮室内的食材进入储饮容器内,同时,避免堵塞流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烹煮室内设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进饮端与所述烹煮室连通,出饮端穿设于所述烹煮室的侧壁以向所述储饮容器供饮。

当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出后,供水组件向烹煮室内继续供给少量的水,利用虹吸原理,烹煮室内的茶饮即可直接通过虹吸管流入储饮容器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安装部,所述供水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连接管路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内;容纳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容纳部开设有开放的容纳腔,所述烹煮组件、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和所述储饮容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位于所述烹煮组件和所述储饮容器之间。

通过安装部支撑供水组件,通过安装部容纳连接管路,通过容纳腔容纳烹煮组件、第二加热单元和储饮容器,以保证壳体美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管路设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进水温度检测器和出水温度检测器,所述进水温度检测器和所述出水温度检测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器两侧。

进水温度检测器可以检测供水组件供给给连接管路的水的水温,出水温度检测器可以检测经过第一加热单元加热后的水的水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烹煮室液位的液位检测器和/或用于检测所述烹煮室内温度的烹煮温度检测器。

通过液位检测器检测烹煮室的水位,避免第二加热单元对烹煮室在加热时发生干烧,出现安全隐患,通过烹煮温度检测器检测烹煮室内水的水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茶饮机包括所述储饮容器,可以接收富含营养物质的茶饮。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的茶饮机,所述茶饮机还包括与所述供水组件、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所述控制装置获得泡煮控制指令;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泡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供水组件和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启动,以将所述连接管路内的水加热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后,流入所述烹煮室内;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泡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启动,以保持所述烹煮室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行烹煮;在烹煮第一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关闭,所述烹煮室烹煮完成。

在接收到泡煮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向供水组件的水泵发送启动信号,水泵将水箱内的水供给至连接管路内,同时,控制装置向第一加热单元发送启动信号,以使第一加热单元对连接管路的水进行加热,同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以使第一加热单元将连接管路内的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然后,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的水通过连接管路输送至烹煮室内。控制装置向第二加热单元发送启动信号,以使第二加热单元对烹煮室内的水进行加热,同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以使第二加热单元将烹煮室内的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以实现对烹煮室内的食材进行恒温浸泡或恒温烹煮,控制装置获得定时器计时的烹煮时间,在烹煮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加热单元关闭,以完成对食材的烹煮,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的营养成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控制指令为煮茶指令时,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为第一温度范围;在所述控制指令为泡茶指令时,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为第二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一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温度范围。

当要对食材进行烹煮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以使连接管路和烹煮室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控制装置获得泡煮控制指令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装置获得泡洗控制指令;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泡洗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供水组件和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启动,以将所述连接管路内的水加热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后,流入所述烹煮室内进行泡洗,所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

在接收到泡发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根据泡发控制指令控制向供水组件的水泵发送启动信号,水泵将水箱内的水供给至连接管路内,同时,控制装置向第一加热单元发送启动信号,以使第一加热单元对连接管路的水进行加热。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以使第一加热单元将连接管路内的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然后,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的水通过连接管路输送至烹煮室内,可以对烹煮室内的食材进行浸洗或泡发。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烹煮室液位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液位检测器,在所述控制装置获得所述泡煮控制指令之后,且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泡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供水组件和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启动之前,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得所述液位检测器检测的液位值;若所述液位值小于预设液位值,则进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泡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供水组件和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启动的步骤。

控制装置将液位检测器检测的液位值与预设液位值进行比较,若液位值小于预设液位值,控制装置获得泡煮控制指令,控制装置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供水组件的水泵启动,以向连接管路供水,同时,控制第一加热单元启动,以将连接管路内的水加热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后,流入烹煮室内,控制装置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加热单元启动,以保持烹煮室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行烹煮,在烹煮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加热单元关闭,烹煮室烹煮完成,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的营养成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管路设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进水温度检测器和出水温度检测器,所述进水温度检测器和所述出水温度检测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器两侧;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出水温度检测器检测的出水温度值和所述进水温度检测器检测的进水温度值;若所述出水温度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则根据所述进水温度值和所述出水温度值调整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

控制装置将出水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若出水温度值小于或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控制装置根据进水温度值和出水温度值控制第一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以保证进入烹煮室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烹煮室液位的液位检测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液位检测器检测的液位值;若所述液位值小于预设液位值,则控制所述供水组件供水或者继续供水;或若所述液位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液位值,则控制所述供水组件关闭。

控制装置将液位检测器检测的液位值与预设液位值进行比较,若液位值小于预设液位值,当对食材泡洗完毕时,控制装置控制供水组件的水泵启动,水泵继续将水箱内的水通过连接管路供给给烹煮室,以保证烹煮室内的水位满足对食材进行泡煮要求,当对食材进行泡煮时,控制装置控制供水组件的水泵启动,水泵继续将水箱内的水通过连接管路供给给烹煮室,避免第二加热单元对烹煮室在加热时发生干烧,出现安全隐患。若液位值大于预设液位值,当对食材泡洗完毕时,控制装置控制供水组件的水泵关闭,水泵不再将水箱内的水通过连接管路供给给烹煮室,以保证烹煮室内的水位满足对食材进行泡煮要求,避免水由烹煮室内满漫出。当食材泡煮完毕,且烹煮室内设有虹吸管时,控制装置控制供水组件的水泵启动,水泵抽取水箱内的少量的水,并通过连接管路供给给烹煮室,利用虹吸原理,烹煮室内的茶饮即可直接通过虹吸管流入储饮容器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烹煮室内温度的烹煮温度检测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烹煮温度检测器检测的烹煮温度值;若所述烹煮温度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则根据所述烹煮温度值调整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

控制装置将烹煮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若烹煮温度值小于或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控制装置根据烹煮温度值控制第二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以烹煮室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实现对食材的恒温浸泡或恒温烹煮,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的营养成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茶饮机还包括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定时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定时器的计时时间;在所述预约时间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时间时,生成所述泡煮控制指令。

当要预约对食材进行烹煮时,控制装置获得预约控制指令,控制装置启动定时器,定时器开始计时,定时器计时时间,并将计时时间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将计时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进行比较,若预约时间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时间,生成泡煮控制指令,可以保证食材在泡煮前干燥新鲜,避免食材长时间水泡,发生变质。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的茶饮机,所述茶饮机还包括控制装置和用于检测所述烹煮室液位的液位检测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供水组件、所述第一加热单元、所述液位检测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所述控制装置获得泡洗控制指令;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泡洗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供水组件和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启动,以将所述连接管路内的水加热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后,流入所述烹煮室内进行泡洗;所述控制装置获得泡煮控制指令;获得所述液位检测器检测的液位值;若所述液位值大于等于预设液位值,则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启动,以保持所述烹煮室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行烹煮;在烹煮第一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关闭,所述烹煮室烹煮完成。

在接收到泡发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根据泡发控制指令控制向供水组件的水泵发送启动信号,水泵将水箱内的水供给至连接管路内,同时,控制装置向第一加热单元发送启动信号,以使第一加热单元对连接管路的水进行加热。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以使第一加热单元将连接管路内的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然后,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的水通过连接管路输送至烹煮室内,可以对烹煮室内的食材进行浸洗或泡发,液位检测器检测烹煮室的液位,并将检测到的液位值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将液位检测器检测的液位值与预设液位值进行比较,若液位值大于等于预设液位值,控制装置获得泡煮控制指令,控制装置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加热单元启动,以保持烹煮室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行烹煮,控制装置获得定时器计时的烹煮时间,在烹煮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加热单元关闭,以完成对食材的烹煮,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的营养成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根据不同的发酵程度、焙火程度、制茶工艺,原叶茶可分为六大类型,每种茶叶的冲泡方式的方式均不一样,而现有技术中的泡茶机只适合对适宜冲泡的茶叶进行冲泡,而其对其它种类的茶叶进行冲泡时,无法充分萃取出其它种类茶叶的营养成分。

本申请由于连接管路设于壳体内,通过壳体支撑连接管路,且连接管路的进口端与供水组件连通,出口端用于向烹煮室加水,第一加热单元设置于连接管路上,以对连接管路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加热单元设置于壳体上,用于加热烹煮室,所以,供水组件通过连接管路将水供给给烹煮室,将食材放入烹煮室内,当烹煮室内装的是需要进行冲泡的食材时,如绿茶,启动第一加热单元,第一加热单元对连接管路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进入烹煮室内,对食材进行浸泡,同时,启动第二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加热烹煮室,对食材进行恒温浸泡,即可充分萃取出食材中的营养物质,当烹煮室内装的是需要烹煮的食材时,如黑茶、老白茶、枸杞、红枣或胶囊咖啡等,经过第一加热单元加热后的水进入烹煮室内,同时,启动第二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加热烹煮室,对食材进行恒温烹煮,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而由于壳体上设置有位于烹煮室下方的接饮位,接饮位用于放置接收烹煮室流出的茶饮的储饮容器,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出后,烹煮室内的茶饮流入储饮容器内,需要饮用茶饮时,直接将储饮容器由接饮位取走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茶饮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茶饮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茶饮机的第二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茶饮机的第一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茶饮机的虹吸管第一布置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茶饮机的虹吸管第二布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中:

供水组件10,供水箱101,水泵102;

烹煮组件20,烹煮室201,虹吸管202,液位检测器203,烹煮温度检测器204,过滤件205;

连接管路30,进水温度检测器301,出水温度检测器302;

第一加热单元40,外管401,内管402,加热层403,水流通道404;

第二加热单元50,底座501,流道5011,嵌入部5012,加热元件502;

壳体60,安装部601,容纳部602,容纳腔6021,限位部603;

储饮容器70;

控制阀80;

控制装置90,电控元器件901,电源元器件902,定时器9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茶饮机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泡茶机无法充分萃取茶中的营养成分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茶饮机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包括:壳体60、供水组件10、烹煮组件20、连接管路30、第一加热单元40和第二加热单元50。烹煮组件20包括烹煮室201。连接管路30设置于壳体60内,连接管路30的进口端与供水组件10连通,出口端用于向烹煮室201加水。第一加热单元40设置于连接管路30上,以对连接管路30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加热单元50设置于壳体60上,用以加热烹煮室201。壳体60上设置有位于烹煮室201下方的接饮位,接饮位用于放置接收烹煮室201流出的茶饮的储饮容器70。

烹煮室201开设有出饮口,以与储饮容器70连通。

烹煮室201内可装载茶叶、茶包、枸杞、红枣或胶囊咖啡等食材。

第一加热单元40可以套设于连接管路30上,也可以与连接管路30连通。

储饮容器70可以为杯子、水壶等。

根据不同的发酵程度、焙火程度、制茶工艺,原叶茶可分为六大类型,每种茶叶的冲泡方式的方式均不一样,而现有技术中的泡茶机只适合对适宜冲泡的茶叶进行冲泡,而其对其它种类的茶叶进行冲泡时,无法充分萃取出其它种类茶叶的营养成分。

本申请由于连接管路30设于壳体60内,通过壳体60支撑连接管路30,且连接管路30的进口端与供水组件10连通,出口端用于向烹煮室201加水,第一加热单元40设置于连接管路30上,以对连接管路30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加热单元50设置于壳体60上,用于加热烹煮室201,所以,供水组件10通过连接管路30将水供给给烹煮室201,将食材放入烹煮室201内,当烹煮室201内装的是需要进行冲泡的食材时,如绿茶,启动第一加热单元40,第一加热单元40对连接管路30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进入烹煮室201内,对食材进行浸泡,同时,启动第二加热单元50,第二加热单元50加热烹煮室201,对食材进行恒温浸泡,即可充分萃取出食材中的营养物质,当烹煮室201内装的是需要烹煮的食材时,如黑茶、老白茶、枸杞、红枣或胶囊咖啡等,经过第一加热单元40加热后的水进入烹煮室201内,同时,启动第二加热单元50,第二加热单元50加热烹煮室201,对食材进行恒温烹煮,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而由于壳体60上设置有位于烹煮室201下方的接饮位,接饮位用于放置接收烹煮室201流出的茶饮的储饮容器70,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出后,烹煮室201内的茶饮流入储饮容器70内,需要饮用茶饮时,直接将储饮容器70由接饮位取走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连接管路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一加热单元40可以为加热管,即加热管直接与连接管路30连通,连接管路30进入加热管后,在加热管内对水进行加热。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加热单元40还可以为加热器,加热器的形状为环状,连接管路30套设于加热器内,且连接管路30的外壁与加热器的内壁相贴合,以对连接管路30内的水进行加热。但是,从保证加热效率的角度考虑,第一加热单元40优选地为加热管。

图4为图1中的茶饮机的第一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结合图4,在本实施例中,即加热管包括外管401和内管402,外管401内部设有加热层403,外管401和内管402之间构成水流通道404,水流通道404与连接管路30连通。连接管路30将水输送至水流通道404内,加热层403进行工作,对水流通道404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管进行加热时,供水组件10和加热管同时工作,在水输送的过程中就能实现对水的快速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管为稀土厚膜加热管,即在不锈钢外管401外壁设置稀土厚膜电路作为加热层403,从而对水流通道404内的水流进行加热,稀土厚膜加热管具有热功率密度大、热效率高、体积小、水温可以调节等优势。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传统的加热管就是在不锈钢管的外部设加热层进行加热,在不锈钢管内部直接通水,使得水被加热,其储水量大,而加热管内的储水量越大,水温升高的速度越慢,导致进入在烹煮室201内的第一注水的水温低,会影响泡茶温度。本申请在外管401内增加一个内管402以形成水流通道404,并使水从水流通道404内流动,从而能够减少加热管内的储水量,提高进入在烹煮室201内的第一注水的水温,保证泡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单元50可以作为保温杯垫,当食材进行恒温泡茶或恒温烹煮完毕时,第二加热单元50可以继续对烹煮室201进行加热,实现对烹煮室201的保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二加热单元50对烹煮室201进行加热,烹煮室201固定或可分离地置于第二加热单元50上。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加热单元50的形状可以为环状,第二加热单元50套设于烹煮室201上,也可实现对烹煮室201的加热。但是,从便于观察烹煮室201内的烹煮情况的角度考虑,烹煮室201优选地置于第二加热单元50上。

在本实施例中,烹煮室201可固定置于第二加热单元50上,以便于加工,降低成本。在其它实施例中,烹煮室201可分离地置于第二加热单元50上,以便于将烹煮室201取下,对烹煮室201进行清理。

图3为图1中的茶饮机的第二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单元50包括:底座501和加热元件502。底座501设置于壳体60上,底座501内开设有连通烹煮室201的出饮口的流道5011,烹煮室201的茶饮经由流道流入储饮容器70。加热元件502设于底座501内,用以加热烹煮室201。即:将烹煮室201放置在底座501上,同时,使底座501内的流道5011与烹煮室201的出饮口连通,启动加热元件502,加热元件502对烹煮室201进行恒温泡茶或恒温煮茶,使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完毕后,烹煮室201内的茶饮通过烹煮室201的出饮口和流道5011流入储饮容器7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元件502可以为加热丝,也可以为加热盘。

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流道5011的通断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还包括设于流道5011上的控制阀80,通过控制阀80的开闭实现对流道5011的通断控制,以控制烹煮室201内的茶饮是否进入储饮容器70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烹煮室201内的茶饮泄露,底座501与烹煮室20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底座501的边沿出开设嵌入槽,烹煮室201的底部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嵌入嵌入槽内,并通过粘接的形式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底座501在注塑成型时,直接将烹煮室201放置在底座501上,使底座501和烹煮室201一起成型,可以保证底座501与烹煮室201连接牢靠。而由于底座501内设有加热单元502,且加热单元502对烹煮室201进行加热,有可能造成粘结剂失效,因此,优选地,底座501和烹煮室201一起成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底座501可拆卸式地与烹煮室201连接,但是,需要在底座501与烹煮室201对接处设置密封圈,以避免泄露。为了实现底座501与烹煮室201可拆卸式地连接,底座501和烹煮室201其中一个开设有卡槽,另一个设有卡扣,卡扣可卡设于卡槽内,在便于底座501和烹煮室201的连接的同时,还实现了定位,以保证底座501内的流道5011与烹煮室201的出饮口连通,同时,在烹煮室201的出饮口出设有阀门,底座501上设有控制阀门开启的开关,当烹煮室201放置在底座501上时,开关作用于阀门上,阀门打开,以使底座501内的流道5011与烹煮室201的出饮口,当烹煮室201由底座501上取下时,开关不再作用于阀门上,阀门关闭,以封闭烹煮室201的出饮口,避免茶饮由烹煮室201的出饮口流出,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烹煮室201由底座501取下后的放置,优选地,底座501上设置卡扣。

其中,由于底座501可拆卸式地与烹煮室201连接需要密封圈,增加了成本,同时,密封圈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失效,造成泄露,因此,优选地,底座501与烹煮室20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烹煮室201固定置于第二加热单元50上的条件下,底座501与烹煮室201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对烹煮室201进行清洗,底座501可拆卸地与壳体60连接。当需要对烹煮室201进行清洗时,直接将底座501由壳体60上拆卸下来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底座501由壳体60上拆卸下来,直接将储饮容器70置于连接管路30的出口端,以使储饮容器70直接接收连接管路30供给的白开水。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果储饮容器70的高度大于底座501和连接管路30的出口端之间的间距,那么也可以直接将底座501由壳体60上拆卸下来,以使储饮容器70可以置于连接管路30的出口端,以使储饮容器70直接接收连接管路30供给的白开水。

图2为图1中的茶饮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底座501与壳体60之间的拆装,底座501和壳体60其中一个设有嵌入部5012,另一个设有限位部603,嵌入部5012可拆卸的卡设于限位部603内。当要将底座501安装到壳体60上时,使嵌入部5012嵌入限位部603内,实现了底座501与壳体60的连接,当要将底座501由壳体60上拆下时,使嵌入部5012与限位部603分离,实现了底座501由壳体60上的分离。其中,嵌入部5012可以为嵌入块,限位部603可以为嵌入槽,嵌入块与嵌入槽构成榫卯结构,便于底座501与壳体60之间的拆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入部5012设于底座501上,限位部603设于壳体60上,嵌入部5012可拆卸的卡设于限位部603内,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嵌入部5012也可以设于壳体60上,限位部603也可以设于底座501上。但是,从保证美观的角度考虑,优选地,嵌入部5012设于底座501上,限位部603设于壳体60上。

具体地,嵌入部5012的形状与限位部603的形状相匹配,嵌入部5012的形状与限位部603的形状相匹配,以保证嵌入部5012嵌入限位部603时,不会发生晃动,保证嵌入部5012和限位部603连接牢靠。其中,嵌入部501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多边形或三角形,限位部60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多边形或三角形。而为了便于加工,以及为了便于安装,优选地,嵌入部5012和限位部603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入部5012上设有第一耦合器,限位部603内设有第二耦合器,当嵌入部5012嵌入限位部603内时,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相连,以实现电力和信号的传递。

图5为实施例一中茶饮机的虹吸管第一布置示意图。结合图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烹煮室201内的茶饮流入储饮容器70,烹煮室201内设有虹吸管202,虹吸管202的进饮端与烹煮室201连通,出饮端与流道5011连通。当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出后,供水组件30向烹煮室201内继续供给少量的水,利用虹吸原理,烹煮室201内的茶饮即可依次通过虹吸管202、烹煮室201的出饮口和流道5011流入储饮容器70内。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过滤杂质,烹煮组件20还包括设于烹煮室201内的过滤件205,可以避免烹煮室201内的食材进入储饮容器70内,同时,避免堵塞流道5011。其中,过滤件205可以为茶漏、滤网等。而当过滤件205为滤网,且流道5011上设有控制阀80时,过滤件205设于烹煮室201的出饮口,当过滤件205为滤网,且烹煮室201内设有虹吸管202时,过滤件205设于虹吸管202的进饮端。当过滤件205为茶漏时,食材均放置在茶漏内,可以将过滤件205设置在烹煮室201内的任意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阀80可以为电磁阀开关、磁吸开关、手动拨杆开关或手动旋转开关。

图6为实施例一中茶饮机的虹吸管第二布置示意图。结合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烹煮室201内的茶饮流入储饮容器70,烹煮室201内设有虹吸管202,虹吸管202的进饮端与烹煮室201连通,出饮端穿设于烹煮室201的侧壁以向储饮容器70供饮。当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被充分萃取出后,供水组件30向烹煮室201内继续供给少量的水,利用虹吸原理,烹煮室201内的茶饮即可直接通过虹吸管202流入储饮容器70内。这样,就可以不用在底座501上开设流道5011,也不需要在烹煮室201上开设出饮口,保证了底座501和烹煮室201的完整性,降低了加工难度,可以使烹煮室201可分离式地设于底座501上,以便于将烹煮室201由底座501上取下,对烹煮室201进行清洗。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组件10包括:水箱101和水泵102。水泵102的进水端与水箱101的出水端连通,水箱102的出水端与连接管路30的进口端连通,以通过连通管路30将水箱101内的水供给给烹煮室201。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水箱101也可由外置水源进行替换。

结合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60包括安装部601和容纳部602。供水组件10固定于安装部601上,通过安装部601支撑供水组件10。连接管路30设置于安装部601内,通过安装部601容纳连接管路30,以保证壳体60美观。容纳部602与安装部601连接,容纳部602开设有开放的容纳腔6021,烹煮组件20、储饮容器70和第二加热单元50均设置于容纳腔6021内,且第二加热单元50位于烹煮组件20和储饮容器70之间,以通过容纳腔6021容纳烹煮组件20、第二加热单元50和储饮容器70,保证美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组件10的水箱101可拆卸式地设于安装部601,便于对水箱101进行拆装。其中,水箱101和安装部601其中一个开设有卡槽,另一个设有卡扣,卡扣可卡设于卡槽内,便于拆装,同时,可以实现水箱101和安装部601之间的定位,以便于水箱101的出水口与连接管路30的进口端相对接。而为了避免在水箱101的搬运过程中损坏卡扣,优选地,卡扣设于安装部601上。供水组件10的水泵102可以设于水箱101中,当然,水泵102也可以设于安装部601内,均可以实现将水箱101内的水供给给连接管路30。而为了实现控制水泵102的启停,便于连接线路与水泵102的连接,优选地,水泵102设于安装部601内。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检测连接管路3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温度,连接管路30设有进水温度检测器301和出水温度检测器302,进水温度检测器301和出水温度检测器302分别设于第一加热单元40两侧,进水温度检测器301可以检测供水组件10供给给连接管路30的水的水温,出水温度检测器302可以检测经过第一加热单元40加热后的水的水温。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水温度检测器301和出水温度检测器302可以为红外测温仪或热敏电阻测温器。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检测烹煮室201液位的液位检测器203,通过液位检测器203检测烹煮室201的水位,避免第二加热单元50对烹煮室201在加热时发生干烧,出现安全隐患。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位检测器203设于烹煮室201最低水位线处。其中,液位检测器203可以为超声波液位计或雷达液位计。

在本实施例中,液位检测器203可以设于壳体60的容纳部602的容纳腔6021内,当然,液位检测器203也可以设于烹煮室201内。为了避免影响烹煮室201的容积,液位检测器203优选地设于容纳腔6021内。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检测烹煮室202内温度的烹煮温度检测器204,通过烹煮温度检测器204检测烹煮室201内水的水温。在本实施方式中,烹煮温度检测器204可以为红外测温仪或热敏电阻测温器。

在本实施例中,烹煮温度检测器204可以设于壳体60的容纳部602的容纳腔6021内,当然,烹煮温度检测器204也可以设于烹煮室201内。为了避免影响烹煮室201的容积,烹煮温度检测器204优选地设于容纳腔6021内。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接收富含营养物质的茶饮,茶饮机包括储饮容器70,烹煮室201内的茶饮流入储饮容器70内,需要饮用茶饮时,直接将储饮容器70由接饮位取走即可。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茶饮机还包括用于计时烹煮时间的定时器903,用于获取烹煮时间,保证对食材恒温浸泡或恒温烹煮的时间满足要求,保证茶饮的口感。

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茶饮机还包括与供水组件10、第一加热单元40和第二加热单元50分别电连接控制装置90。控制装置90可以控制供水组件10的启停,可以控制第一加热单元40和第二加热单元50的加热功率。当控制阀80为电磁阀开关或磁吸开关等电子式开关时,控制阀80与控制装置90电连接,控制装置90可以控制控制阀80的开闭。

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90包括电控元器件901和电源元器件902。电源元器件902与电控元器件901、供水组件10、控制阀80、第一加热单元40和第二加热单元50分别电连接。电控元器件901向电源元器件902发出控制指令,电源元器件902根据控制指令以控制供水组件10的启停,控制控制阀80的开闭,控制第一加热单元40和第二加热单元50的加热功率。

实施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结合图7,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茶饮机,茶饮机还包括与供水组件10、第一加热单元40和第二加热单元50电连接的控制装置90,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控制装置90获得泡煮控制指令。

具体地,该茶饮机上电后,控制装置90处于待机状态。由控制装置90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泡煮控制指令,泡煮控制指令是用户发出的泡煮控制指令,例如用户在控制装置90的电控元器件901上点击浸泡功能按键或烹煮功能按键,或者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点击浸泡功能按键或烹煮功能按键。其他实现方式此处不做穷举。

步骤S12,控制装置90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供水组件10和第一加热单元40启动,以将连接管路30内的水加热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后,流入烹煮室201内。

具体地,在接收到泡煮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90向供水组件10的水泵102发送启动信号,水泵102将水箱101内的水供给至连接管路30内,同时,控制装置90向第一加热单元40发送启动信号,以使第一加热单元40对连接管路30的水进行加热,同时,控制装置90控制第一加热单元40的加热功率,以使第一加热单元40将连接管路30内的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然后,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的水通过连接管路30输送至烹煮室201内。

步骤S13,控制装置90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启动,以保持烹煮室201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行烹煮。

具体地,控制装置90向第二加热单元50发送启动信号,以使第二加热单元50对烹煮室201内的水进行加热,同时,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的加热功率,以使第二加热单元50将烹煮室201内的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以实现对烹煮室201内的食材进行恒温浸泡或恒温烹煮。

步骤S14,在烹煮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关闭,烹煮室201烹煮完成。

具体地,控制装置90获得定时器903计时的烹煮时间,在烹煮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关闭,以完成对食材的烹煮,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的营养成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90获得保温控制指令,控制装置90根据保温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启动,以对烹煮室201进行加热,以使烹煮室201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行保温,保证茶饮的口感。同时,控制装置90获得定时器903计时的保温时间,在保温时间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关闭,以完成对茶饮的保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指令为煮茶指令时,即要对食材进行烹煮,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为第一温度范围,在控制指令为泡茶指令时,即要对食材进行浸泡,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为第二温度范围。也就是说,当要对食材进行烹煮时,控制装置90控制第一加热单元40和第二加热单元50的加热功率,以使连接管路30和烹煮室201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本市实施例中,由于对食材进行烹煮的温度必然大于对食材进行浸泡的温度,因此,第一温度范围大于第二温度范围,以保证对食材进行浸泡或烹煮,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的营养成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装置90获得泡煮控制指令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5,控制装置90获得泡洗控制指令。

具体地,该茶饮机上电后,控制装置90处于待机状态。由控制装置90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泡洗控制指令,泡洗控制指令是用户发出的泡洗控制指令,例如用户在控制装置90的电控元器件901上点击泡发功能按键或洗茶功能按键,或者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点击泡发功能按键或洗茶功能按键。其他实现方式此处不做穷举。

步骤S16,控制装置90根据泡洗控制指令控制供水组件10和第一加热单40启动,以将连接管路30内的水加热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后,流入烹煮室201内进行泡洗。

具体地,在接收到泡发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90根据泡发控制指令向供水组件10的水泵102发送启动信号,水泵102将水箱101内的水供给至连接管路30内,同时,控制装置90向第一加热单元40发送启动信号,以使第一加热单元40对连接管路30的水进行加热。控制装置90控制第一加热单元40的加热功率,以使第一加热单元40将连接管路30内的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然后,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的水通过连接管路30输送至烹煮室201内,可以对烹煮室201内的食材进行浸洗或泡发。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食材的泡洗温度必然时小于对食材进行泡煮的温度,因此,第二预设温度范围低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食材为绿茶等需要进行浸洗的食材时,可以向烹煮室201供给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的水进行洗茶,若食材为木耳或银耳等需要进行泡发的食材时,可以向烹煮室201供给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的水进行泡发。

在本实施方式中,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检测烹煮室201液位且与控制装置90电连接的液位检测器203,在控制装置90获得泡煮控制指令之后,且控制装置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供水组件10和第一加热单40启动之前,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7,获得液位检测器203检测的液位值。

具体地,液位检测器203检测烹煮室201的液位,并将检测到的液位值发送给控制装置90。

步骤S18,若液位值小于预设液位值,则进入控制装置90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供水组件和第一加热单元启动的步骤。也就是说,若液位值小于预设液位值,则进入步骤S11。

具体地,控制装置90将液位检测器203检测的液位值与预设液位值进行比较,若液位值小于预设液位值,控制装置90获得泡煮控制指令,控制装置90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供水组件10的水泵101启动,以向连接管路30供水,同时,控制第一加热单元40启动,以将连接管路30内的水加热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后,流入烹煮室201内,控制装置90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启动,以保持烹煮室201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行烹煮,在烹煮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关闭,烹煮室201烹煮完成,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的营养成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路30设有与控制装置90电连接的进水温度检测器301和出水温度检测器302,进水温度检测器301和出水温度检测器302分别设于第一加热单元40两侧。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9,获得出水温度检测器302检测的出水温度值和进水温度检测器301检测的进水温度值。

具体地,进水温度检测器301检测水箱101输送至连接管路30的水的水温,并将检测到的进水温度值发送给控制装置90。出水温度检测器302检测经过第一加热单元40加热后输送至烹煮室201的水的水温,并将检测到的出水温度值发送给控制装置90。

步骤S20,若出水温度值超出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则根据进水温度值和出水温度值调整第一加热单元40的加热功率。

具体地,控制装置90将出水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若出水温度值小于或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控制装置90根据进水温度值和出水温度值控制第一加热单元40的加热功率,以保证进入烹煮室201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夏天和冬天,气温相差较大,若在夏天,气温较高,那么水箱101内的水温也较高,进入连接管路30内的水的水温也较高,那么控制装置90可以控制第一加热单元40的加热功率,以使第一加热单元40在较小的加热功率对连接管路30内的水进行加热,将连接管路30内的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以保证进入烹煮室201内的水的水温满足要求。若在冬天,气温较低,那么水箱101内的水温也较低,进入连接管路30内的水的水温也较低,那么控制装置90可以控制第一加热单元40的加热功率,以使第一加热单元40比在夏天时高的加热功率对连接管路30内的水进行加热,将连接管路30内的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以保证进入烹煮室201内的水的水温满足要求,可以节约电能,降低能源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检测烹煮室液位的液位检测器203,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获得液位检测器203检测的液位值。

具体地,液位检测器203检测烹煮室201的液位,并将检测到的液位值发送给控制装置90。

步骤S22,若液位值小于预设液位值,则控制供水组件10供水或者继续供水;或,若液位值大于等于预设液位值,则控制供水组件10关闭。

具体地,控制装置90将液位检测器203检测的液位值与预设液位值进行比较,若液位值小于预设液位值,当对食材泡洗完毕时,控制装置90控制供水组件10的水泵101启动,水泵102继续将水箱101内的水通过连接管路30供给给烹煮室201,以保证烹煮室201内的水位满足对食材进行泡煮要求。当对食材进行泡煮时,控制装置90控制供水组件10的水泵101启动,水泵102继续将水箱101内的水通过连接管路30供给给烹煮室201,避免第二加热单元50对烹煮室201在加热时发生干烧,出现安全隐患。若液位值大于预设液位值,当对食材泡洗完毕时,控制装置90控制供水组件10的水泵101关闭,水泵102不再将水箱101内的水通过连接管路30供给给烹煮室201,以保证烹煮室201内的水位满足对食材进行泡煮要求,避免水由烹煮室201内满漫出。当食材泡煮完毕,且烹煮室201内设有虹吸管时,控制装置90控制供水组件10的水泵101启动,水泵102抽取水箱101内的少量的水,并通过连接管路30供给给烹煮室201,利用虹吸原理,烹煮室201内的茶饮即可直接通过虹吸管202流入储饮容器7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茶饮机还包括用于检测烹煮室201内温度的烹煮温度检测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3,获得烹煮温度检测器204检测的烹煮温度值。

具体地,烹煮温度检测器204检测烹煮室201的烹煮温度值,并将检测到的烹煮温度值发送给控制装置90。

步骤S24,若烹煮温度值超出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则根据烹煮温度值调整第二加热单元50的加热功率。

具体地,控制装置90将烹煮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若烹煮温度值小于或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控制装置90根据烹煮温度值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的加热功率,以烹煮室201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实现对食材的恒温浸泡或恒温烹煮,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的营养成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茶饮机还包括用于计时烹煮室的烹煮时间的定时器903,定时器903和控制阀80与控制装置90电连接,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25,获得定时器903计时的烹煮时间。

具体地,定时器903计时烹煮室201的烹煮时间,并将计时的烹煮时间发送给控制装置90。

步骤S26,在烹煮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装置90控制控制阀80打开,烹煮室201内的茶饮通过流道5011流入储饮容器70内。

具体地,当要进行烹煮时,控制装置90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控制阀80关闭,以避免茶饮泄露。控制装置90将烹煮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若烹煮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控制装置90根据烹煮时间控制控制阀80打开,烹煮室201内的茶饮通过流道5011流入储饮容器70内,避免食材长时间的在烹煮室201浸泡内,影响茶饮的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茶饮机还包括与控制装置90电连接的定时器903;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27,获得定时器903的计时时间;

具体地,定时器903计时时间,并将计时时间发送给控制装置90。

步骤S28,在计时时间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时间时,生成泡煮控制指令。

具体地,当要预约对食材进行烹煮时,控制装置90获得预约控制指令,控制装置90启动定时器903,定时器903开始计时,定时器903计时时间,并将计时时间发送给控制装置90。控制装置90将计时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进行比较,若计时时间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时间,生成泡煮控制指令,控制装置90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控制阀80关闭,同时,控制供水组件10供水,可以保证食材在泡煮前干燥新鲜,避免食材长时间水泡,发生变质。

实施例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结合图8,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茶饮机,所述茶饮机还包括控制装置90和用于检测烹煮室液位的液位检测器203,控制装置90与供水组件10、第一加热单元40、液位检测器203和第二加热单元50电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T11,控制装置90获得泡洗控制指令。

具体地,该茶饮机上电后,控制装置90处于待机状态。由控制装置90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泡洗控制指令,泡洗控制指令是用户发出的泡洗控制指令,例如用户在控制装置90的电控元器件901上点击泡洗功能按键,或者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点击泡洗功能按键。其他实现方式此处不做穷举。

步骤T12,控制装置90根据泡洗控制指令控制供水组件10和第一加热单元40启动,以将连接管路30内的水加热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后,流入烹煮室201内进行泡洗。

具体地,在接收到泡发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90根据泡发控制指令向供水组件10的水泵102发送启动信号,水泵102将水箱101内的水供给至连接管路30内,同时,控制装置90向第一加热单元40发送启动信号,以同时,控制供水组件10供水,使第一加热单元40对连接管路30的水进行加热。控制装置90控制第一加热单元40的加热功率,以使第一加热单元40将连接管路30内的水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然后,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的水通过连接管路30输送至烹煮室201内,可以对烹煮室201内的食材进行浸洗或泡发。

步骤T13,控制装置90获得泡煮控制指令。

具体地,由控制装置90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泡煮控制指令,泡煮控制指令是用户发出的泡煮控制指令,例如用户在控制装置90的电控元器件901上点击浸泡功能按键或烹煮功能按键,或者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点击浸泡功能按键或烹煮功能按键。其他实现方式此处不做穷举。

步骤T14,获得液位检测器203检测的液位值。

具体地,液位检测器203检测烹煮室201的液位,并将检测到的液位值发送给控制装置90。

步骤T15,若液位值大于等于预设液位值,则控制装置90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启动,以保持烹煮室201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行烹煮。

具体地,控制装置90将液位检测器203检测的液位值与预设液位值进行比较,若液位值大于等于预设液位值,控制装置90获得泡煮控制指令,控制装置90根据泡煮控制指令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启动,以保持烹煮室201内的水温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行烹煮。

步骤T16,在烹煮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关闭,烹煮室201烹煮完成。

具体地,控制装置90获得定时器903计时的烹煮时间,在烹煮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加热单元50关闭,以完成对食材的烹煮,可以充分萃取出食材的营养成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食材的泡洗温度必然时小于对食材进行泡煮的温度,因此,第二预设温度范围低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相关技术
  • 净饮机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水处理系统及净饮机
  • 一种电磁净饮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 自动茶饮机的效期控制方法、制茶方法及制茶控制系统
  • 一种饮茶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茶饮机以及茶饮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48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