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带鱼无损捕捞装置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一种带鱼无损捕捞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渔业保护和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鱼无损捕捞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带鱼又叫刀鱼、牙带鱼,是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动物,带鱼的体型正如其名,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为黑色,带鱼头尖口大,到尾部逐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头长为身高的2倍,全长1米左右,带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牙齿发达且尖利,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其游动时通过摆动身躯来进行前进行,且带鱼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而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且带鱼含有丰富镁元素,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目前,人们在大江、大湖或者大面积水域捕鱼时,一般使用拉网和撒网,不能专捕带鱼,在较宽广的水面使用撒网捕鱼效率低,使用拉网捕鱼劳动强度大,取鱼非常不方便,使用撒网或拉网时,被捕捉到的鱼很容易受伤或漏捕,因受伤或漏捕而逃脱的鱼将受到惊吓,因此影响了鱼类正常的生长及各种鱼病的发生;在小河内使用撒网捕带鱼时,由于小河的水浅,河底的水草、乱石多,撒网很难使用,捕带鱼的效率低;而在深海区捕捞带鱼时,海浪冲击导致网体晃动,容易对鱼身造成损伤以及导致网体断裂。

申请号为US16149049的美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带浮标启动网的鱼陷阱,该发明包括刚性的圆形底座,圆形底座围绕连接有开放网,开放网通过其网线连接有浮标或浮子,圆形底座具有手柄状的部分,浮标通过销钉安装于该圆形底座的手柄状部分上,该销钉连接有绳子,该绳子连接到放置在陷阱底部的鱼饵,当鱼扰动或移动诱饵时,拉动绳子并释放销钉,使浮标快速向上移动,关闭底座周围的网并捕获该区域的任何鱼,该发明还包括第二浮标,第二浮标能够在陷阱弹出后进行视觉指示。该发明能通过诱捕实现捕鱼,且具有较大的捕获空间以提高捕获量,然而,该发明在一下几个技术层面上还存在改进空间:开放网水能冲击晃动,容易使网体磨损鱼身,且鱼饵在水下受海流影响容易迅速消耗殆尽,不利于捕鱼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且能进行稳定、高效、低损耗捕获的带鱼无损捕捞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鱼无损捕捞装置,包括:第一浮体,第一浮体外侧设有第二浮体,第二浮体在中心处连接有收放绳,第二浮体能够自主下沉,第一浮体底部连接有第一捕网,第一捕网中心固定有配重块,第一浮体与第二浮体之间连接有第二捕网,第一浮体内侧设有能够通过带鱼的分隔板。投放装置入水后,配重块拉动第一捕网下沉,同时第二浮体依靠自身重力带动第二捕网下沉,配重块与第二浮体先后沉底后,第一捕网与第二捕网贴合在海底面上,拉起收放绳使第二浮体上浮一定高度,使得第一捕网与第二捕网向上展开形成捕捞空间,带鱼能通过第二浮体的开口进入第二捕网以及第一捕网,在到达预设时长后拉起收放绳,直至第一捕网离开水面实现对带鱼的捕捞,分隔板能有助于带鱼通过并到达第一捕网内,部分浅水区域的鱼类无法通过分隔板,有助于形成鱼类分层捕捞,降低带鱼与其他鱼类争夺撕咬可能,从而降低带鱼鱼身受损可能。

优选地,第一捕网的网眼小于带鱼身体截面,第二捕网的网眼能够使得带鱼通过。带鱼能通过第二捕网的网眼并到达分隔板并进入第一捕网内,有利于提高带鱼捕获速度。

优选地,分隔板中部向上倾斜且开设有引导口,引导口大小与带鱼截面大小配合设置,引导口能够使得带鱼通过。捕捞结束上岸时,分隔板中部向上的倾斜形成锥形曲面,有助于第二捕网内的其他鱼类能受重力滑移至分隔板边缘,降低其他鱼类从引导口掉落至第一捕网内的可能,避免鱼群互相攻击,也便于带鱼捕捞后的分类,在整理所捕获的带鱼时,分隔板的锥形曲面有利于对倒出带鱼引导,避免带鱼摔落至底面或船体甲板造成损伤的可能。

优选地,第一捕网内侧设有诱捕组件,诱捕组件包括固定于配重块的壳体,壳体侧壁设有多个透水孔以及流通口,壳体内设有转轴,转轴顶部设有饵料盘,饵料盘能够放置带鱼饵料,转轴转动连接有旋转件。第一捕网悬浮于水中时,横向水流冲击通过流通口进入壳体内并作用旋转件,旋转件相对转轴旋转消除部分冲击力,有利于深水区域的第一捕网的稳定,避免第一捕网过分晃动和收缩磨损带鱼鳞片带鱼,有利于保护捕获的带鱼,旋转件旋转能产生旋流,加速饵料盘上带鱼饵料的气味扩散,提高诱捕范围从而提高捕获量,壳体内外的水体能通过透水孔交换,且容易形成带有气泡的水花,水花携带的气泡具有带鱼饵料的气味,细小气泡能上浮并吸引不同水深区域的带鱼,提进一步提高捕获效率,细小气泡能接触第一捕网以及第一捕网内的带鱼,有助于清除附着于网体以及鱼身的砂石、降低带鱼鳞片脱落可能,有利于实现带鱼无损捕捞,旋转件旋转时引起流通口的水流交换,有助于清洁配重块周围的泥沙以及缠绕海草,防止水底植物缠绕配重块导致第一捕网以及第二捕网难以回收。

优选地,透水孔位于饵料盘侧方,流通口位于旋转件侧方,透水孔与流通口均环绕布设于壳体侧壁,壳体侧壁向其轴线的上方倾斜。透水孔的环绕布设有利于带有饵料气味的水流从多个方向流出壳体,提高诱捕范围的均衡扩散,避免带鱼集中争抢饵料造成损伤。

优选地,旋转件包括套筒,套筒套设于转轴外且二者能够相对旋转或滑移,套筒底端固定有转盘,转盘与壳体内侧壁配合设置,转盘环绕布设有转叶,套筒上下分别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于转轴。水体从一侧的流通口进入后接触转叶,转叶通过转盘带动其余转叶旋转,通过旋转对冲击水体导流,消除冲击水能,有利于保持第一捕网在水下的稳定性,避免网体随海浪形成在海底面的拖拽,引起带鱼逃窜和损伤, 存在纵向水体扰动时,水体作用转盘,转盘通过套筒挤压复位弹簧实现上下滑动,一方面缓冲水能,避免带鱼受到惊吓逃窜,另一方面通过复位弹簧的形变能使转盘上下滑动,有利于清除壳体内壁,防止砂石堵塞透水孔以及造成旋转件的旋转卡死。

优选地,第二浮体包括环绕布设的第二基体和连接杆,第二基体为两端封口的中空套体,相邻第二基体通过连接杆固定,任一第二基体内设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用于缓冲水体冲击,任一第二基体靠近收放绳的一侧设有夹紧件,夹紧件与第一浮体配合设置。导流组件对第二基体外侧水体导流缓冲,减小第二基体在水中的位移,防止收放绳来回摆动导致断裂,也降低了带鱼被晃动的第一捕网划伤可能,提高带鱼生命活性,夹紧件能使得第一浮体卡接在第二浮体内侧,便于形成收纳,也有利于第一浮体、第二浮体同步下沉,降低第一捕网、第二捕网扭转导致网体缠绕卡死,失去捕鱼能力。

优选地,壳体内部在顶端面设置有声波发生器,声波发生器能够发出震荡波,震荡波能与带鱼睡眠频率产生共振。在收网前控制声波发生器发出震荡波,促使捕获的带鱼睡眠,通过降低活动力的方法,降低捕获后带鱼反复弹起摆动从而刮伤鱼身的可能。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能对水体消能以及形成自清洁的诱捕组件,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分隔板能实现深海带鱼与其他鱼类的分层捕捞,降低带鱼被其他鱼群攻击受损可能;捕捞上岸后,分隔板所开设的引导套筒实现能对第一捕网内的带鱼导向取出,降低带鱼离开第一捕网时鱼身磨损的可能;壳体内通过开设的透水孔和流通孔实现内外水体交换,提高饵料盘上放置饵料的诱捕效果;侧方冲击水体能作用旋转件,旋转件通过旋转对水流导向消能,提高第一捕网稳定性,降低带鱼被网体划伤几率;旋转件旋转促进透水孔处的水体交换,有助于形成大量微小气泡对网体和带鱼清洁,降低捕捞上岸时砂石磨损带鱼鱼鳞几率,提高带鱼品质;旋转件相对转轴的旋转能促进流通口出水体交换,放置海底植物缠绕配重块导致装置整体无法回收上岸;复位弹簧能通过形变带动转盘轴向滑移,一方面提高捕捞稳定性,另一方面转盘上下滑移对壳体内侧实现自清洁,防止砂石堵塞透水孔和流通口。因此,本发明是一种便于收纳且能进行稳定、高效、低损耗捕获的带鱼无损捕捞装置及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浮体与第二浮体连接示意图;

图2为第一捕网正向示意图;

图3为第二浮体俯视示意图;

图4为分隔板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诱捕组件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流组件与第二基体连接示意图;

图7为导流组件半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第一浮体1;第一捕网10;配重块11;第二捕网12;第二浮体2;第二基体20;连接杆21;收放绳3;分隔板4;引导口40;诱捕组件5;壳体50;透水孔51;流通口52;转轴53;饵料盘54;旋转件6;套筒60;转盘61;转板62;复位弹簧63;导流组件7;主转轮70;主叶片700;副转轮71;副叶片710;凸块72;进流口73;分流口74;出流口75;夹紧件8;折板8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1-附图3,一种带鱼无损捕捞装置,包括:第一浮体1,第一浮体1外侧设有第二浮体2,第二浮体2在中心处连接有收放绳3,第二浮体2能够自主下沉,第一浮体1底部连接有第一捕网10,第一捕网10中心固定有配重块11,第一浮体1与第二浮体2之间连接有第二捕网12,第一浮体1内侧设有能够通过带鱼的分隔板4。投放装置入水后,配重块11拉动第一捕网10下沉,同时第二浮体2依靠自身重力带动第二捕网12下沉,配重块11与第二浮体2先后沉底后,第一捕网10与第二捕网12贴合在海底面上,拉起收放绳3使第二浮体2上浮一定高度,使得第一捕网10与第二捕网12向上展开形成捕捞空间,带鱼能通过第二浮体2的开口进入第二捕网12以及第一捕网10,在到达预设时长后拉起收放绳3,直至第一捕网10离开水面实现对带鱼的捕捞,分隔板4能有助于带鱼通过并到达第一捕网10内,部分浅水区域的鱼类无法通过分隔板4,有助于形成鱼类分层捕捞,降低带鱼与其他鱼类争夺撕咬可能,从而降低带鱼鱼身受损可能。

第一捕网10的网眼小于带鱼身体截面,第二捕网12的网眼能够使得带鱼通过。带鱼能通过第二捕网12的网眼并到达分隔板4并进入第一捕网10内,有利于提高带鱼捕获速度。

参见附图4,分隔板4中部向上倾斜且开设有引导口40,引导口40在下方边沿设有引导套筒60,引导口40以及引导套筒60能够使得带鱼通过。捕捞结束上岸时,分隔板4中部向上的倾斜形成锥形曲面,有助于第二捕网12内的其他鱼类能受重力滑移至分隔板4边缘,降低其他鱼类从引导口40掉落至第一捕网10内的可能,避免鱼群互相攻击,也便于带鱼捕捞后的分类,在整理所捕获的带鱼时,分隔板4的锥形曲面有利于对倒出带鱼引导,避免带鱼摔落至底面或船体甲板造成损伤的可能。

第一捕网10内侧设有诱捕组件5,诱捕组件5包括固定于配重块11的壳体50,壳体50侧壁设有多个透水孔51以及流通口52,壳体50内设有转轴53,转轴53顶部设有饵料盘54,饵料盘54能够放置带鱼饵料,转轴53转动连接有旋转件6。第一捕网10悬浮于水中时,横向水流冲击通过流通口52进入壳体50内并作用旋转件6,旋转件6相对转轴53旋转消除部分冲击力,有利于深水区域的第一捕网10的稳定,避免第一捕网10过分晃动和收缩磨损带鱼鳞片带鱼,有利于保护捕获的带鱼,旋转件6旋转能产生旋流,加速饵料盘54上带鱼饵料的气味扩散,提高诱捕范围从而提高捕获量,壳体50内外的水体能通过透水孔51交换并形成细小带有气泡的水花,水花携带的气泡具有带鱼饵料的气味,细小气泡能上浮并吸引不同水深区域的带鱼,提进一步提高捕获效率,细小气泡能接触第一捕网10以及第一捕网10内的带鱼,有助于清除附着于网体以及鱼身的砂石、降低带鱼鳞片脱落可能,有利于实现带鱼无损捕捞,旋转件6旋转时引起流通口52的水流交换,有助于清洁配重块11周围的泥沙以及缠绕海草,防止水底植物缠绕配重块11导致第一捕网10以及第二捕网12难以回收。

冲击附图5,透水孔51位于饵料盘54侧方,流通口52位于旋转件6侧方,透水孔51与流通口52均环绕布设于壳体50侧壁,壳体50侧壁向其轴线的上方倾斜。透水孔51的环绕布设有利于带有饵料气味的水流从多个方向流出壳体50,提高诱捕范围的均衡扩散,避免带鱼集中争抢饵料造成损伤。

旋转件6包括套筒60,套筒60套设于转轴53外且二者能够相对旋转或滑移,套筒60底端固定有转盘61,转盘61与壳体50内侧壁配合设置,转盘61环绕布设有转叶62,套筒60上下分别设有复位弹簧63,复位弹簧63套设于转轴53。水体从一侧的流通口52进入后接触转叶62,转叶62通过转盘61带动其余转叶62旋转,通过旋转对冲击水体导流,消除冲击水能,有利于保持第一捕网10在水下的稳定性,避免网体随海浪形成在海底面的拖拽,引起带鱼逃窜和损伤, 存在纵向水体扰动时,水体作用转盘61,转盘61通过套筒60挤压复位弹簧63实现上下滑动,一方面缓冲水能,避免带鱼受到惊吓逃窜,另一方面通过复位弹簧63的形变能使转盘61上下滑动,有利于清除壳体50内壁,防止砂石堵塞透水孔51以及造成旋转件6的旋转卡死。

第二浮体2包括环绕布设的第二基体20和连接杆21,第二基体20为两端封口的中空套体,相邻第二基体20通过连接杆21固定,任一第二基体20内设有导流组件7,导流组件7用于缓冲水体冲击,任一第二基体20靠近收放绳3的一侧设有夹紧件8,夹紧件8与第一浮体1配合设置。导流组件7对第二基体20外侧水体导流缓冲,减小第二基体20在水中的位移,防止收放绳3来回摆动导致断裂,也降低了带鱼被晃动的第一捕网10划伤可能,提高带鱼生命活性,夹紧件8能使得第一基体卡接在第二基体20内侧,便于形成收纳,也有利于第一浮体1、第二浮体2同步下沉,降低第一捕网10、第二捕网12扭转导致网体缠绕卡死,失去捕鱼能力。

壳体50内部在顶端面设置有声波发生器,声波发生器能够发出震荡波,震荡波能与带鱼睡眠频率产生共振。在收网前控制声波发生器发出震荡波,促使捕获的带鱼睡眠,通过降低活动力的方法,降低捕获后带鱼反复弹起摆动从而刮伤鱼身的可能。

参见附图6-附图7,导流组件7包括配合设置的主转轮70和副转轮71,主转轮70位于第二基体20轴心且与第二基体20转动连接,副转轮71有两个且分别设于位于主转轮70上下两侧,主转轮70环绕布设有主叶片700,副转轮71环绕设置有副叶片710,主叶片700副叶片710配合设置,第二基体20内侧设置有凸块72,凸块72与主叶片700的的旋转路径配合设置。

第二基体20壁体开设有多个进流口73,进流口73上下对称布设于第二基体20远离收放绳3一侧,第二基体20在上下方开设有分流口74,分流口74靠近同侧的副转轮71,第二基体20在靠近收放绳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出流口75,两个出流口75上下对称布设,夹紧件8设置于两个出流口75之间。

第二基体20外侧的冲击水体能通过进流口73进入第二基体20内部,部分水流作用主转轮70上的主叶片700,使得主转轮70轴向旋转,主转轮70通过主叶片700带动副叶片710使副转轮71旋转,上下方的副转轮71通过旋转将部分流过水体从分流口74流出,一方面通过旋转运动有助于缓冲第二浮体2侧方的水流冲击,提高第二浮体2悬浮的稳定性,避免第二浮体2水平位移幅度过大导致收放绳3受拉断裂,同时也降低第一捕网10、第二捕网12的网体割伤带鱼, 从下方分流口74流出的水流能促进周围鱼群以及浮游生物靠近第一捕网10和第二捕网12中心下方,提高了带鱼捕获数量,同时向下流出水流能不断向下扰动第二捕网12和第一捕网10,提高网体舒展程度,防止网体缠绕打结。

夹紧件8包括支架80和折板81,支架80固定于第二基体20,折板81内侧折角处与第一基体配合设置,折板81外侧折角处与支架80转动连接。

投放前,折板81通过其内侧夹角对第一浮体1进行卡接,便于收纳。

水体被副转轮71旋转导流后,部分水体被凸块72分隔后分别从两个出流口75流出,从出流口75流出的水体作用折板81,通过折板81摆动进一步消耗水能冲击,同时折板81的摆动有助于在投放入水后第一浮体1与第二浮体2的脱离,防止第二捕网12无法展开,收放绳3需要拉动第二浮体2在水中拖行上岸时,水体经过第二基体20后作用折板81往复摆动,有助于消除拖行时第二基体20受到的水阻,有利于减少劳动力,同时也降低了收放绳3受拉断裂可能。

一种带鱼无损捕捞方法,采用了一种带鱼无损捕捞装置,捕捞方法在于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夹紧件8将第一浮体1安装于第二浮体2内侧;

步骤二,放长收放绳3并抛出配重块11,第一浮体1与第二浮体2下沉;

步骤三,拉起收放绳3,第二浮体2拉动第二捕网12、第一浮体1以及第一捕网10展开,对带鱼捕捞;

步骤四,在完全收起收放绳3前,开启声波发生器对带鱼助眠,降低其活动能力,声波发生器工作预设时长后,收回第一捕网10上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相关技术
  • 一种LED外延片的无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一种管道环焊缝无损内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一种硅钢片无损磁性焊接方法及装置
  • 一种遮挡式暗场共焦亚表面无损检测装置和方法
  • 一种通过无损装填装置安装转盘轴承密封圈的方法
  • 一种实验用鳜鱼无损伤捕捞装置
  • 一种实验用鲈鱼无损伤捕捞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0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