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LC Uniboot型光纤连接器,也叫LC Uniboot光纤跳线,是为高密度数据中心环境应用设计的,其在高密度布线环境中有着优于传统朗讯连接器(Lucent Connector,简写为LC)光纤跳线的特点,相对于标准跳线来说,LC Uniboot光纤跳线的设计更加优化,它是一种把两个单一光纤集中端接到同一个护套的双工连接器,可以有效地减少线缆的管理空间,因此LC Uniboot型光纤连接器是现在高密度数据中心连接的优先选择。

在高密度数据中心中,光纤跳线的数量庞大,布局繁杂,在对数据中心进行改造时,例如增加跳线或减少跳线,会导致光纤连接器的极性倒置,即发送端和接收端互换,如图1所示,光纤连接器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连接方式有A-A、B-B和A-B两种方式,如果按照增加跳线前发送端和接收端原有的位置进行连接,即A-B的方式连接可能会导致信道不通的现象发生,因此需要对光纤连接器的A端与B端进行互换连接,即采用A-A和B-B的方式连接,以使信道导通。

目前现有的LC Uniboot型光纤连接器产品结构一般是内设六边形通孔的前框卡合六边形的光纤尾柄,使用带卡扣的上下开合式的光纤连接器上盖将两个前框、光纤连接器尾套和光纤连接器底壳组装在一起,因为是带卡扣的上下式开合的结构,所以光纤连接器上盖的组装和开启比较困难,需要借助工具才可开启,切换极性十分不方便,而且光纤连接器上盖与光纤连接器底壳开启后是分开的,容易遗失,在下次组装时也容易出现错位导致连接不够稳固。亦或者采取翻盖式开合的LC Uniboot型光纤连接器,虽然相较于前一种上下开合式的光纤连接器有所改善,但仍需要将连接器头取出进行交换。因此上述两种方案在换极性时需要将光纤连接器完全拆开,并且将连接器头取出再交换位置,或者旋转连接器头达到反向的目的,不仅操作不便,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损伤光纤的可能。

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上下开合和翻盖开合的光纤连接器在进行交换极性的操作时均需要将连接器头取出交换位置,此举可能会导致光纤损坏的现象发生;且现有的两种光纤连接器结构较为复杂,零件较多,增加制造难度,不利于零件管理及尺寸管控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包括:锁定单元1和连接器外壳2;

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固定在一起,2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锁定单元1相匹配的卡接结构;

所述锁定单元1可拆卸地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卡接结构中,所述锁定单元1的头部设置有双工夹10,所述双工夹10的头部与连接器头3抵接。

优选的,所述锁定单元1上设置有卡接板11,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接槽21,当所述锁定单元1卡接在所述连接器外壳2上时,所述卡接板11被容纳在所述卡接槽21内。

优选的,所述卡接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锁定凸起110,所述卡接槽2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弹片22,所述第二弹片22上设置有第二槽口220;所述第二槽口220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锁定凸起110,以将所述锁定单元1和所述连接器外壳2卡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卡接槽21的两侧设置有引导通道210,所述卡接板11向所述锁定单元1的尾端延伸出一段预设距离,所述卡接板11延伸出的一段被容纳在所述引导通道210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头3的尾部设置有第一环槽30,在所述第一环槽30和所述连接器头3底部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密封段31;

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内侧头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槽23,所述第一密封槽23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密封段31;

所述第一密封槽23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230和第二缺口231,所述第一缺口230与所述第一环槽30耦合,用于防水防尘;所述第二缺口231用于容纳连接在所述连接器头3尾部的光纤。

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头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不同标识32,用以区分上表面和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尾部设置有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上设置有第二环槽40,在所述第二环槽40和所述固定件4顶部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固定段41;

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内侧尾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槽24,所述第二固定槽24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固定段41;

所述连接器外壳2尾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槽24的第三缺口240,所述第三缺口240与所述第二环槽40耦合,用于光纤光缆与光纤连接器的铆接与固定。

优选的,所述双工夹10的头部为圆弧形,以便于将光纤连接器插入光模块。

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锁定凸起20,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片25,所述第一弹片25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凸起20的对侧;

所述第一弹片25上设置有第一槽口26,所述第一槽口26用于容纳对侧的连接器外壳2上的所述第一锁定凸起20,以将两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卡接在一起。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使用方法,适用于上述方案所述的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包括:

将第二弹片22抬起,将锁定单元1从其中一个连接器外壳2的卡接槽21内抽出;

翻转光纤连接器,将所述锁定单元1沿另一个连接器外壳2的所述卡接槽21两侧的引导通道210插入,以将所述锁定单元1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卡接固定;

将光纤连接器插入对应的光接口,完成光纤连接器极性的互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两个连接器外壳2设计成完全形同的结构,并将二者互相配合卡接在一起,便于在制造过程的零件管控以及物料管控;并且,通过在连接器外壳2设置可拆卸的锁定单元1,在交换极性时,只需将光纤连接器外壳翻转,将锁定单元1卡接在翻转后的光纤连接器的卡接结构上即可,避免了每次更换极性将光纤连接器拆开暴露内部结构的问题,降低人为损坏内部光纤的概率,使得换极性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无需频繁拆装连接器外壳2,保护光纤的同时延长连接器外壳2的使用寿命,节省零件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换光纤连接器极性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双工夹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锁定单元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锁定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卡接槽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头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头的正面标识的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头的反面标识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使用方法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其中,所述附图标记为:

1-锁定单元、10-双工夹、11-卡接板、110-第二锁定凸起、2-连接器外壳、20-第一锁定凸起、21-卡接槽、210-引导通道、22-第二弹片、220-第二槽口、23-第一密封槽、230-第一缺口、231-第二缺口、24-第二固定槽、240-第三缺口、25-第一弹片、26-第一槽口、27-第四缺口、28-第五缺口、3-连接器头、30-第一环槽、31-第一密封段、32-标识、4-固定件、40-第二环槽、41-第二固定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此外,术语“耦接”可以是实现信号传输的电性连接的方式。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如图2所示,包括:锁定单元1和连接器外壳2;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固定在一起,2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锁定单元1相匹配的卡接结构。具体的,2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形态完全一致,在卡接时,将其中一个连接器外壳2上下翻转与另一个连接器外壳2扣合即可。

为了将两个扣合的连接器外壳2固定在一起,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锁定凸起20,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片25,所述第一弹片25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凸起20的对侧;所述第一弹片25上设置有第一槽口26,所述第一槽口26用于容纳对侧的连接器外壳2上的所述第一锁定凸起20,以将两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卡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锁定凸起20,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另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弹片25,如此,将两个连接器外壳2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一锁定凸起20和一个第一弹片25,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另一侧也设置有一个第一锁定凸起20和一个第一弹片25,如此,将两个连接器外壳2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锁定凸起20的形态可以为直角三角形、半球形或矩形等,为了保证固定效果,在优选方案中,第一锁定凸起20的形态为直角三角形,即在安装过程中,使第一锁定凸起20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滑入第一槽口26内,第一槽口26的下边沿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抵接,将连接器外壳2卡住。在需要拆卸两个扣合的连接器外壳2时,只需将两侧的第一弹片25抬起,将连接器外壳2抽出即可。

传统的LC Uniboot型光纤连接器,其头部的卡紧连接结构与连接器头3为一体式设计,此设计的就导致在交换极性时,必须拆开连接器外壳2,取出连接器头3,进行换极性操作,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锁定单元1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上表面,所述锁定单元1的头部设置有双工夹10,所述双工夹10的头部与连接器头3抵接。即此处的双工夹10的结构起到与传统的卡紧连接结构相同的作用,使光纤连接器与外接的光结构卡紧连接,将双工夹10与连接器头3分离设计就使得光纤连接器正反形态一致,在交换极性时只需翻转光纤连接器,将锁定单元1卡接在光纤连接器的上表面,使双工夹10结构能够与对应的光接口卡接。

其中,传统的光纤连接器的卡紧连接结构的头部为方形设计,方形的头部在插入对应的光接口时,有时会受到阻碍,为了光纤连接器的拔插顺畅,如图4所示,所述双工夹10的头部为圆弧形,以便于将光纤连接器插入光模块。

通过将两个连接器外壳2设计成完全形同的结构,并将二者互相配合卡接在一起,便于在制造过程的零件管控以及物料管控;并且,通过在连接器外壳2设置可拆卸的锁定单元1,在交换极性时,只需将光纤连接器外壳翻转,将锁定单元1卡接在翻转后的光纤连接器的卡接结构上即可,避免了每次更换极性将光纤连接器拆开暴露内部结构的问题,降低人为损坏内部光纤的概率,使得换极性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无需频繁拆装连接器外壳2,延长连接器外壳2的使用寿命,节省零件成本。

为了阐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完整方案,下面将对上述各结构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根据上述方案所说,所述锁定单元1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上表面,其具体卡接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锁定单元1上设置有卡接板11,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接槽21,当所述锁定单元1卡接在所述连接器外壳2上时,所述卡接板11被容纳在所述卡接槽21内。为了保证锁定单元1在卡接槽21内卡接的稳定性,如图5a和图6a所示,锁定单元1的卡接板11的宽度d1,与连接器外壳2的卡接槽21的宽度d2相匹配,例如,锁定单元1的卡接板11的宽度d1,与连接器外壳2的卡接槽21的宽度d2相等;或者,锁定单元1的卡接板11的宽度d1,略小于连接器外壳2的卡接槽21的宽度d2,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除此之外,为了防止锁定单元1从卡接槽21内滑出,参阅图3和图5所示,所述卡接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锁定凸起110,所述卡接槽2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弹片22,所述第二弹片22上设置有第二槽口220;所述第二槽口220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锁定凸起110,以将所述锁定单元1和所述连接器外壳2卡接在一起。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凸起110的形态可以为直角三角形、半球形或矩形等,为了保证固定效果,在优选方案中,第二锁定凸起110的形态为直角三角形,即在安装过程中,使第二锁定凸起110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滑入第二槽口220内,第二槽口220的外侧边沿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抵接,将锁定单元1卡住。在拆卸锁定单元1时,只需抬起第二弹片22,将锁定单元1从卡接槽21内抽出即可。针对第二弹片22和锁定单元1,为了便于拆卸时第二弹片22能够被轻松抬起,以及为了容纳锁定单元1的支撑杆部位(如图5中虚线框中所示),如图6所示,在第二弹片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四缺口27和第五缺口28,其中,所述第四缺口27用于使第二弹片22在抬起时更加省力,所述第五缺口28用于容纳锁定单元1的支撑杆部位。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缺口28的尺寸与所述锁定单元1的支撑杆部位的尺寸相匹配,第四缺口27可以为一条狭缝,以便于抬起所述第二弹片22。

为了保证锁定单元1卡接的牢固性,如图6所示,所述卡接槽21的两侧设置有引导通道210,所述卡接板11向所述锁定单元1的尾端延伸出一段预设距离,所述卡接板11延伸出的一段被容纳在所述引导通道210内;如图5a和图6a所示,即卡接板11的厚度h1与卡接槽21的厚度h2相匹配,例如,卡接板11的厚度h1与卡接槽21的厚度h2可以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板11延伸出的一段距离d3与引导通道210的宽度d4相匹配,例如,在实际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卡接板11的厚度h1与卡接槽21的厚度h2可以相等;或者,d3的宽度可以大于d4的宽度。除此之外,在引导通道210上方存在的凸出结构的高度d5,和卡接板11与卡接板11上方的结构之间形成的缺口的高度d6相匹配,例如,在引导通道210上方存在的凸出结构的高度d5,和卡接板11与卡接板11上方的结构之间形成的缺口的高度d6相等,即凸出的结构与缺口之间完全耦合。

完成连接器外壳2的互相固定以及连接器外壳2与锁定单元1之间的互相固定后,下面将着重于防水防尘的实用场景,讲述连接器外壳2与连接器头3之间的固定结构。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头3,所述连接器头3的尾部设置有第一环槽30,在所述第一环槽30和所述连接器头3底部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密封段31,以图7为例,所述连接器头3底部指的是最左侧的那一面;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内侧头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槽23,所述第一密封槽23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密封段31。具体的,为了防止水汽和尘土进入连接器外壳2的内部,所述第一密封槽23的高度可以为所述第一密封段31高度的一半,当两个连接器外壳2扣合时,两个连接器外壳2的第一密封槽23恰好容纳第一密封段31,以保证连接器外壳2的防水防尘的效果。

所述第一密封槽23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230和第二缺口231,所述第一缺口230与所述第一环槽30耦合,用于防水防尘;所述第二缺口231用于容纳连接在所述连接器头3尾部的光纤。具体的,所述第一缺口230的高度为第一环槽30所在段的高度的一半,当两个连接器外壳2扣合时,两个第一缺口230恰好容纳所述第一环槽30的所在段,封闭所述第一环槽30与第一缺口230之间的缝隙,与第一密封段31和第一密封槽23配合,共同实现防水防尘的第一道防护和第二道防护。

在对信息中心进行改造时,往往需要增加跳线或减少跳线,此时会出现光纤连接器的极性倒置,即发送端和接收端互换,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对连接器头3原有的位置进行交换极性的操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极性交换的操作为将光纤连接器进行翻转,再与外接的接口连接,即可以实现极性的交换,但在一个数据中心中,光纤跳线的数量庞大,且分布密集,若不对换过极性的跳线做任何标记,仅凭一人很难记住换过极性的跳线位置,且不利于后期的跳线检修和调整。因此,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器头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不同标识32,用以区分上表面和下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32可以为数字0和数字1,用以区分上表面和下表面,例如,如果所述标识32为数字为0,则代表此面为连接器头3的正面;如果所述标识32为数字为1,则代表此面为连接器头3的反面数字。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加醒目地进行区分,也可以在连接器头3的正面印刷白色加以区分识别。经过标识32后,检修人员在进行检修、维护或改造的工作时,无需特别记忆换过极性的光纤位置,通过观察标识32的不同即可进行判断;同时,标识32的存在也为后期的维修工作提供了便捷,便于维修人员有针对性的对换过极性的光纤连接器进行检查维修,提高工作效率。

除针对连接器头3进行的密封设计外,对于光纤连接器尾部的连接处也进行固定设计。

参阅图7和图8所示,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尾部设置有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上设置有第二环槽40,在所述第二环槽40和所述固定件4顶部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固定段41;所述连接器外壳2的内侧尾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槽24,所述第二固定槽24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固定段41;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槽24的高度可以为第二固定段41高度的一半,当连接器外壳2扣合时,所述第二固定槽24恰好容纳所述第二固定段41,以保证光纤连接器尾部抗拉的效果。

综上所述,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换极性光纤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包括:

在步骤51中,将第二弹片22抬起,将锁定单元1从其中一个连接器外壳2的卡接槽21内抽出。

在步骤52中,翻转光纤连接器,将所述锁定单元1沿另一个连接器外壳2的所述卡接槽21两侧的引导通道210插入,以将所述锁定单元1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器外壳2卡接固定。

在步骤53中,将光纤连接器插入对应的光接口,完成光纤连接器极性的互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连接器外壳2设计成完全形同的结构,并将二者互相配合卡接在一起,便于在制造过程的零件管控以及物料管控;并且,通过在连接器外壳2设置可拆卸的锁定单元1,在交换极性时,只需将光纤连接器翻转,将锁定单元1卡接在翻转后的光纤连接器的卡接结构上即可,避免了每次更换极性将光纤连接器拆开暴露内部结构的问题,降低人为损坏内部光纤的概率,使得换极性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无需频繁拆装连接器外壳2,保护光纤的同时延长了连接器外壳2的使用寿命,节省零件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直线丝杆混合式步进电机
  • 一种直线丝杆步进电机
技术分类

061201165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