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体内给药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体内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药物等介质输入人体内或输到人体上的给药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在人体体内实施给药作业的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将特制导管等精密器械引入至人体内,对人体内病灶位置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的微创性治疗手段,多在医学影像设备的辅助下进行。介入治疗方式结合了数字技术,能够扩大视野,缩短治疗距离。

介入治疗中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操作性能,关系着能否执行介入诊疗和介入诊疗操作的难度,能实现的诊疗效果等,是介入诊疗手段攻克的重中之重。卵巢疾病是目前当前广泛存在与女性患者的妇科疾病,其治疗困难主要表现在药物经阴道送入后,再到达病灶附近距离较远,治疗效果不理想,较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鉴于此,亟待参照输卵管介入复通术的微创治疗原理,设计一种针对卵巢的介入给药装置,使其可使药物直接进入卵巢部位,更接近病灶位置,来实现有效的治疗目的。

发明内容

为改善应对诸如卵巢等器官的体内给药情况,促进药物的治疗效果等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内给药装置,其能将药物直达送至卵巢、前列腺等器官内的病灶处,使病灶处形成局部药物浓度较高的环境,有助于提高药物的作用效果,缩短药物生效所需的时间,实现精准给药,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内给药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

所述外管的管体内形成有至少一条沿其轴向的通道,且在管体的左端形成有用于握持的柄部。

所述内管能穿设在所述外管上的一条通道内且能相对所述外管沿轴向往复移动。

所述内管的左端形成有用于握持的第一柄块且所述第一柄块能保持在相对伸出到所述外管外的状态,所述内管的右端能选择地伸出至所述外管外部和缩回到所述外管中。

所述内管上靠右端的一段管壁形成为多个囊管段且最外侧的囊管段端部形成有端段。

所述内管的管壁上形成有多条沿其轴向的介质流道来分别与所述囊管段一一对应连通,且该介质流道的入口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柄块上。通过设在所述内管管壁上的介质流道能够向所述囊管段内注入介质,如生理盐水或者气体等。

向所述囊管段内充入介质后,各囊管段能先后变形为直管和朝不完全一致的方向发生弯曲的弯管。所以,如果设置的囊管段个数是两个,则两个囊管段的弯曲变形方向是不同的,如果设置的囊管段个数在三个以上,则可以使部分囊管段的弯曲变形方向一致;一般而言,相邻的两个囊管段发生弯曲变形的方向会被设为不同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囊管段弯曲变形的方向相同不当然意味着弯曲形成的形状一致。此外,所述囊管段变形为直管时,应理解为包含无任何弯曲的直管的情形和有较小弯曲的直管的情形,而非仅指绝对的直管的情形。所述囊管段能变成的特定形状是在制造时被预设的,所以,只要充入的介质达到一定量而使囊体的内压发生变化至某一区间时,囊管段便可变成直管状或预设的弯管状。

借助多个囊管段发生变形的能力,使能够灵活调整所述端段的朝向,而利于将端段对准且逐渐插入到输卵管内。

充入在每个囊管内的介质量可单独控制,所以,可使部分囊管段保持在直管状态时,又能使另一部分囊管段保持在弯管状态,而且保持直管状态和弯管状态的具体囊管段以及具体个数是随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变化的。

上述方案下,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所述内管的轴腔,即第一轴腔被送入至卵巢内的病灶附近,在病灶处形成局部药物浓度较高的环境,显著提高了给药的精准度,有助于实现给药效力的充分发挥。

可选地,所述端段的管腔形成为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且第二型腔直接与所述内管的右端口连通,第一型腔与第二型腔衔接处的内壁上形成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多个内凸缘。在所述第二型腔内,于靠向所述内管端口的一端固定设有能在轴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伸缩套。同时,还包括柔性管、软管和针组件。

柔性管,贯穿于所述内管的轴腔及各囊管段的囊腔,使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型腔处,使左端延伸至所述内管外并形成有用于握持操作的第二柄块。所述第二柄块能保持在相对伸出到所述内管外的状态。所述柔性管具有传递轴向推力和拉力的能力且所述柔性管能跟随所述囊管段的弯曲变形而发生弹性变形,换言之,所述囊管段发生弯曲时能牵拉所述柔性管弯曲。

软管,贯穿于所述柔性管的轴腔,使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型腔处,使左端延伸至所述柔性管外。

针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型腔内的座和固定在所述座上的针头。所述针头对应设在座上的腔管右端并与腔管连通。所述座与所述柔性管的右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座上的腔管左端与所述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座的侧壁上形成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多个外凸缘。

所述座能相对所述第一型腔沿轴向移动,而能选择地使所述针头的自由端能在缩入于所述端段的管腔中的状态和伸出至所述端段的管腔外的状态之间切换,期间,所述外凸缘能由所述内凸缘之间的间隔处穿过,而使所述座能伸入至所述第二型腔中,并且旋拧所述柔性管能驱使所述座旋转,来使所述内凸缘与所述外凸缘形成轴向上的对应关系,而实现阻止所述座沿轴向朝所述第一型腔内移动的目的。

所述座伸入至所述第二型腔内后,所述伸缩套能发生压缩变形,而能推动着所述外凸缘压向所述内凸缘,使二者间在轴向上相对的面能相接触。

所述座相对所述第一型腔沿轴向移动时,针头能在伸缩套的轴心孔中穿梭移动。

旋拧所述柔性管驱使所述座旋转,能使所述外凸缘与相邻内凸缘之间形成的间隔在轴向上重新对应,而实现所述座沿轴向能缩回到所述第一型腔内,所述针头缩回到所述端块的管腔中的目的。

可选地,所述柔性管包括骨架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包膜层,所述包膜层将所述骨架包裹在膜层的内部,且所述骨架能支撑着所述包膜层形成所述柔性管轴腔。所述骨架的右端与所述座固定连接。

所述骨架具有传递轴向推力和拉力的能力,以及具有跟随所述囊管段的弯曲而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可选地,所述骨架包括多个绕圆周相间分布的柔性丝杆,使柔性丝杆沿轴向延伸且使柔性丝杆右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座上。所述柔性丝杆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未受到外部作用力时,所述柔性丝杆能保持在沿轴向的直杆状态,且所述柔性丝杆具有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即所述柔性丝杆受到除沿轴向的力之外的其他外力作用后其杆体能够发生弯折/弯曲变形,外力撤除后又能够恢复直杆状态。

所述柔性丝杆两端受到沿轴向的作用力后,杆体会具有发生挠性变形的趋势,但杆体同时还会受到所述包膜层的弹性阻碍作用,使所述柔性丝杆有传递轴向上的推力的能力,能驱使所述座沿轴向移动到第二型腔内。

可选地,还包括沿轴向相间分布的多个支撑束块。所述支撑束块呈环状且在环壁上绕圆周相间分布设有多个沿轴向的通孔;沿轴向相间设置的多个支撑束块上的各个通孔在轴向上能相对形成多个贯通轴孔;所述柔性丝杆与所述贯通轴孔一一对应匹配。所述支撑束块上的通孔内径不小于所述柔性丝杆的外径。

所述支撑束块的壁应较薄且也被包裹在包膜层内。所述支撑束块的设置能提升柔性丝杆或者所柔性丝杆组传递轴向推力的能力,以便能更好地推使所述座沿轴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柔性丝杆为较细的弹簧杆,该弹簧杆的拉伸变形能力应相对较小。制成所述弹簧杆的丝线为较细的弹性丝。

可选地,所述骨架包括多根轴向单元杆和多根径向单元杆。

所述轴向单元杆每四根为一组。在各组中,每两根轴向单元杆设为沿轴向对接的一对,且使每组中的两对轴向单元杆相对地分布在径向上的两端。相邻两组中的两对轴向单元杆相对分布的径向,在轴向上的投影能够交叉成“X”字形或者“十”字形。

除与所述座固定连接的所述轴向单元杆的端部外,所述轴向单元杆的其他端部能插接在所述径向单元杆的端部或者中部,且能在插接部位形成铰接结构。

可选地,在所述外管的管体内形成有两条沿其轴向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且所述内管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匹配。所述第二通道与超声探头装置匹配,能供超声探头伸入至所述外管的右端外部。

可选地,所述端段的管腔形成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且第二型腔直接与所述内管的右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型腔与所述第二型腔衔接处的内壁上形成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多个内凸缘。在所述第二型腔内填装有弹性块。还包括:

柔性管,贯穿于所述内管的轴腔及各囊管段的囊腔,使其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型腔处,使其左端延伸至所述内管外并形成有第二柄块。所述柔性管具有传递轴向推力和拉力的能力且所述柔性管能跟随所述囊管段的弯曲而发生弹性变形。

软管,贯穿于所述柔性管的轴腔,使其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型腔处,使其左端延伸至所述柔性管外。

针组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型腔内的座和固定在所述座上的针头,针头对应设在座上的腔管右端并与腔管连通。所述座与所述柔性管的右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座上的腔管左端与所述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座的侧壁上形成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多个外凸缘。

所述弹性块始终对应在所述针头的中部,即所述针头的自由端始终处在所述弹性块的外部且置于端段的端孔内。所述弹性块可以是海绵块或者弹性树脂块等。

所述外凸缘能由所述内凸缘之间的间隔处穿过,使所述座能伸入至所述第二型腔中。

旋拧所述柔性管能驱使所述座旋转,而能选择地使所述外凸缘在与所述内凸缘形成轴向上的对应关系和与相邻两内凸缘之间的间隔形成轴向上的对应关系之间切换。

所述座能相对所述第一型腔沿轴向移动,而能选择地使所述针头的自由端能在缩入于所述端段的管腔中的状态和伸出至所述端段的管腔外的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座伸入至所述第二型腔内后,能压迫所述弹性块能发生变形,而使所述弹性块产生推动所述外凸缘压向所述内凸缘一侧的作用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能改善体内器官的给药情况,促进药物的治疗效果改善,可用于诸如卵巢内给药治疗、前列腺内给药治疗等器官的内部给药治疗过程中,有助于提升给药位置的准确性,使病灶附近的局部形成较高药物浓度环境,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

所涉及体内给药装置能将药物直达送至卵巢等器官内的病灶处,使病灶处形成局部药物浓度较高的环境,有助于提高药物的作用效果,缩短药物生效所需的时间,实现精准给药,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如果给药属于对人体健康细胞造成破坏的药物,这种给药方式还能减轻药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减小造成严重伤害的范围大小。

此外,通过设置针组件相关的匹配结构,能够实现向病灶内部精准给药的操作,进一步提升给药的准确定和促进药力的充分发挥,针对以破坏性为治疗目标的药物(如化疗药物),有助于减小对健康细胞或者病灶外围区域的损害程度或范围;此外除给药外,还能用于穿刺治疗过程中;对应方案下对针头的收缩动作实现结构的设计,能防止在伸入到病灶位置的过程和抽出过程中,对身体或器官内壁造成刺伤。所以,此时的整体方案下,针头的送入和移出过程集方位调整的灵活性与保护性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针组件处于缩入状态)。

图2为本专利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针组件处于伸出状态)。

图3为部分囊管段伸出内管且发生弯曲变形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实施例下端段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针头处于缩入状态)。

图5为本专利实施例下端段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针头处于伸出状态)。

图6为图5中A-A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针对图6所示实施方案作局部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韧性体与座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内管、韧性体的柄块一端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所涉及韧性体的一种实施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所涉及韧性体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外管;10a柄部;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20内管;20a第一轴腔;20b第一柄块;21囊管段;22端段;221第一型腔;222第二型腔;223内凸缘;2231挡块;224端孔;23注入孔;24介质流道;30柔性管;30a第二轴腔;30b第二柄块;31柔性丝杆;31a、31b:轴向单元杆;31c、31d:径向单元杆;32包膜层;33支撑束块;331通孔;40软管;50针组件;51座;511外凸缘;52针头;53伸缩套。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11所示的一种体内给药装置,包括外管10、内管20、柔性管30、软管、40和针组件50。

所述外管10的管体内形成有两条沿其轴向的通道,即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在所述外管10的管体左端形成有用于握持和方便操作的的柄部10a。

所述内管20能穿设在所述外管10上的第一通道11内且能在所述第一通道11内相对所述外管10沿轴向(即左右方向,下同)往复移动。所述内管20的轴腔为图示的第一轴腔20a所述内管20的左端形成有用于握持和方便操作的第一柄块20b且所述第一柄块20a能保持在相对伸出到所述外管10外的状态,所述内管20的右端能选择地伸出至所述外管10外部和缩回到所述外管10中。所述内管20上靠右端的一段管壁形成为多个囊管段21且最外侧(最右侧)的囊管段21端部形成有端段22。

所述内管20的管壁上形成有多条沿其轴向的介质流道24来分别与所述囊管段21(的壁腔)一一对应连通,且该介质流道24的入口端(即图示的注入孔23)延伸设在所述第一柄块20b上。通过设在所述内管20管壁上的介质流道24能够向所述囊管段21的壁腔内注入介质或抽出介质,来使囊管段21的壁腔胀起或者收缩。介质可以选用如生理盐水或者医用气体等任何一种。向所述囊管段21(的壁腔)内充入介质后,各囊管段21能胀起而先后变形为直管和朝不完全一致的方向发生弯曲变形的弯管。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设置的囊管段21个数是两个,则两个囊管段21的弯曲变形方向是不同的,如果设置的囊管段个数在三个以上(图示为三个),则可以使部分囊管段21的弯曲变形方向一致;一般而言,相邻的两个囊管段21发生弯曲变形的方向会被设为不同的方向。囊管段21弯曲变形的方向相同,不当然意味着弯曲形成的形状也一致(弯曲弧度、折角可不同)。此外,所述囊管段21变形为直管时,应理解为包含无任何弯曲的直管的情形和有较小弯曲的直管的情形,而非仅指绝对的直管的情形。

所述囊管段21能变成的特定形状是在制造时被预设的,只要充入的介质达到一定量而使囊体的内压发生变化至某一区间时,囊管段21便可变成直管状或预设的弯管状。

借助多个囊管段21发生变形的能力,使能够灵活调整所述端段22的(自由端端口)朝向,而利于将端段22对准且逐渐插入到输卵管内。

充入在每个囊管21内的介质量可单独控制,所以,可使部分囊管段21保持在直管状态时,又能使另一部分囊管段21保持在弯管状态,而且保持直管状态和弯管状态的具体囊管段以及具体个数是随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变化的,这样必能灵活且多角度控制端段22的朝向。

以上设计的外管10和内管20的结构特征的相关实施方案,可实现治疗药物通过所述内管20的第一轴腔20a被送入至卵巢内的病灶附近之目的,而能在病灶处形成局部药物浓度较高的环境,显著提高了给药的精准度,有助于实现给药效力的充分发挥。

为更好地实现可视化操作环境,在所述外管10管体内的第二通道12中置入超声探头装置,使超声探头能伸入至所述外管10右端的外部。

为配合针组件50的使用,以便实现能刺入病灶位置,能更精准地实现药物的供给,或者实现穿刺治疗的目的,还可做如下具体设计:

所述端段22的管腔/轴腔形成为第一型腔221和第二型腔222,且第二型腔222直接与所述内管20的右端口(即端段22的管腔右端口,图示的端孔224)连通。所述第一型腔221与所述第二型腔222衔接处的内壁上形成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四个内凸缘223(见如图6、图7)。在所述第二型腔222内,于靠向所述内管20右端口的一端固定设有能在轴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伸缩套53。

所述柔性管30贯穿于所述内管20的第一轴腔20a及各囊管段21的囊腔(即囊管段21的轴向管腔),使所述柔性管30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型腔221处,使所述柔性管30左端延伸至所述内管20外并形成有用于握持和方便操作的第二柄块30b。所述第二柄块30b能保持在相对伸出到所述内管20外的状态。

所述柔性管30的管壁设计使其具有传递轴向推力和拉力的能力,同时,所述柔性管30能跟随所述囊管段21的弯曲变形而发生弹性变形,换言之,所述囊管段21发生弯曲时能牵拉或者说迫使所述柔性管30上的(对应部分发生)弯曲。

所述软管40贯穿于所述柔性管30的第二轴腔30a,使所述软管40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型腔221处,使所述软管40左端延伸至所述柔性管30外,相对柔性管30向外延伸有相当长的一端长度,能与注射器连接。

所述针组件50包括能置于所述第一型腔221内的座51和固定在所述座51上的针头52,针头52对应设在座51上的腔管右端并与腔管连通。

所述座51与所述柔性管30的右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座51上的腔管左端与所述软管40固定连接,这样,诸如像药物、穿刺提取物等的物质便能在软管40的第二轴腔30a与针头52的管腔内流通实现输送。

在所述座51的侧壁上形成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四个外凸缘511(见如图6、图7)。所述座51能相对所述第一型腔221沿轴向移动,而能选择地使所述针头52的自由端能在缩入于所述端段22的管腔中的状态和伸出至所述端段22的管腔外的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外凸缘511能由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凸缘223之间形成的间隔处穿移,而使所述座51能伸入至所述第二型腔222中和缩回到第一型腔221内。

旋拧所述柔性管30能驱使所述座51旋转,而能选择地使所述外凸缘511在与所述内凸缘223形成轴向上的对应关系和与相邻两内凸缘223之间形成的间隔形成轴向上的对应关系之间切换。详言之,旋拧所述柔性管30能驱使所述座51(绕逆时针方向)旋转,来使所述内凸缘223与所述外凸缘511形成轴向上的左右相对关系,而能实现阻止所述座51沿轴向朝所述第一型腔221内移动的目的;旋拧所述柔性管30驱使所述座51(绕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使所述外凸缘511与相邻两个内凸缘223之间的间隔在轴向上重新左右相对,而实现所述座51能沿轴向缩回到所述第一型腔221内,所述针头52缩回到所述端块22的管腔中的目的。

所述座51伸入至所述第二型腔222内后,所述伸缩套53能发生压缩(弹性)变形,而能推动着所述外凸缘511压向所述内凸缘223,使二者间在轴向上相对的面能相接触,所述座51与所述伸缩套53左端口之间形成为型面匹配关系,这样针头52便能相对端段22实现稳固的固定,针头52不易晃动。

因为针头52是在足够接近病灶位置后才从所述端段22内伸出到外部的,所述针头52的长度不需要太长,一般采用的是较短的短型针头,操作的安全性很可靠,而且方便对准,在对准过程中不容易对器官内壁造成不必要的刺伤。

所述座51相对所述第一型腔221沿轴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针头52能在所述伸缩套53的轴心孔中穿梭移动。给药完毕或者穿刺完成后,先将针头52端部由患处抽出,便可通过操作柔性管30来调整外凸缘511与内凸缘223之间的对应关系后,将座51抽回到所述第一型腔221内,来使针头52的自由端缩回到端段22的端孔224内。

因为所述柔性管30的右端和所述软管40的右端都是固定在所述座51上的,所以所述针组件50沿轴向移动的过程,所述柔性管30和所述软管40能同时沿轴向伴随座51移动,而相对所述内管20产生沿轴向的移动。

一般情况下,使所述内管20的第一轴腔20a内径大于所述柔性管30的外径,二者之间可设为后者是前者的0.75至0.95倍区间;所述柔性管30的第二轴腔30a内径大于所述软管40的外径,二者之间可设为后者是前者的1/2至2/3比例区间。所述内管20除囊管段21部分外其他部分的管壁具有一定的刚性,使内管20的管体能保持在直管状态下,但是不排除同时还具有发生一定幅度的弹性(弯曲)变形的能力。所述软管40可以是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软管40,使其管体具有柔软的特性,使所述软管40的管腔应不容易因为管体的弯折而轻易使其导通性受到阻碍。而且,所述软管40的管壁可具有弹性变形能力。

如图7所示,在所述内凸缘223朝向所述第二型腔222的端面上,于内凸缘223的一端形成有挡块2231。当所述外凸缘511与所述内凸缘223形成沿轴向左右相对的关系(于图示状态下,绕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状态)后,所述挡块2231能都起到阻止外凸缘511沿逆时针相对内凸缘223旋转角度大小的目的,便于控制所述外凸缘511与所述内凸缘223形成沿轴向左右相对关系时二者之间结合面或者着相对面的大小(使足够大),而能实现内凸缘223对座51向第一型腔221内移动趋势的稳定阻挡作用,防止针头52自由端受力时座51发生轴向错动,而刺伤脏器(患处之外的)内壁。

所述内凸缘223的个数与所述外凸缘511的个数原则上一致为佳,但并不严格要求。相邻的两个内凸缘223之间在绕圆周方向上形成的间隔长度应当适当大于所述外凸缘511在绕圆周方向上形成的长度,二者间的长度差量也不易过大。

如图4至图11所示,所述柔性管30包括骨架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包膜层32,所述包膜层32将所述骨架包裹在膜层的内部,且所述骨架能支撑着所述包膜层32形成所述柔性管30的第二轴腔30a,能防止所述软管40卡在骨架上。所述骨架的右端与所述座51建立固定连接关系。应使所述骨架具有传递轴向推力和拉力的能力或者说属性,以及具有跟随所述囊管段的弯曲而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或者说属性。

如图4至图9所示,所述骨架包括多个(图示显示有三个或者六个的情形,实际执行时可设置更多个)绕圆周相间分布的柔性丝杆31,使柔性丝杆31沿轴向延伸且使柔性丝杆31右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座51上,可使柔性丝杆31的左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柄块30b上。所述柔性丝杆31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未受到外部作用力时,所述柔性丝杆31能保持在沿轴向的直杆状态下,能承受轴向的推力和压力。所述柔性丝杆31具有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或者说属性,即所述柔性丝杆31受到外力(除沿轴向的力之外的其他作用力,如挠性作用力、扭矩力等)作用后其杆体能够发生弯折/弯曲变形,外力撤除后又能够恢复直杆状态。

所述柔性丝杆31两端受到沿轴向的作用力后,杆体会具有发生挠性变形的趋势,但杆体同时还会受到所述包膜层32的弹性阻碍作用,而使所述柔性丝杆31(或者说柔性丝杆组)有传递轴向上的推力的能力,来驱使所述座51沿轴向移动到第二型腔222内。

如图11所示,所述柔性丝杆31可选择为为较细的弹簧杆,该弹簧杆的拉伸变形能力应相对较小。制成所述弹簧杆的丝线为较细的弹性丝。所述弹簧杆应当相对较容易发生弯折变形。这样有助使得所述柔性管30伴随所述囊管段21一起发生变形时,弯曲变化过程相对更柔和、顺畅,且发生多个弯折位置后本身不会存在显著的内应力。

可沿轴向相间分布的多个支撑束块33与柔性丝杆组匹配。

所述支撑束块33呈环状且在环壁上绕圆周相间分布设有多个沿轴向的通孔331。沿轴向相间设置的多个支撑束块33上的各个通孔331在轴向上能相对形成多个贯通轴孔。所述柔性丝杆31与所述贯通轴孔一一对应匹配。

所述支撑束块33上的通孔331内径不小于所述柔性丝杆31的外径。

所述支撑束块33的壁应较薄且也被包裹在包膜层32内。所述支撑束块33的设置能提升柔性丝杆31或者所柔性丝杆组传递轴向推力的能力,而能更好地推动所述座51沿轴向移动,进入到所述第二型腔222内。

如图10所示,所述骨架包括多根轴向单元杆31a、31b和多根径向单元杆31c、31d。

所述轴向单元杆31a、31b每四根为一组,如图示,四根轴向单元杆31a为一组、四根轴向单元杆31b为一组,而形成相邻的两组。在各组中,每两根轴向单元杆31a、31b设为沿轴向对接的一对,且使每组中的两对轴向单元杆31a、31b相对地分布在径向上的两端。相邻两组中的两对轴向单元杆31a、31b相对分布的径向,在轴向上的投影能够交叉成“十”字形。除与所述座51固定连接的所述轴向单元杆31a、31b的端部外,所述轴向单元杆31a、31b的其他端部能插接在所述径向单元杆31c、31d的端部或者中部,且能在插接部位形成铰接结构。

上述实施方案下,将柔性丝杆31分设为沿轴向对接的多根轴向单元杆31a、31b,并使轴向单元杆31a、31b的端部与径向单元杆31c、31d的端部或中部铰接,有助于使柔性丝杆组的弯曲/弯折变形的内应力减小且能有效传递沿轴向的推力和拉力。

可将在所述第二型腔222内设置的伸缩套53替换为填充在所述第二型腔222内的弹性块。使所述弹性块始终对应在所述针头52的中部,即所述针头52的自由端始终处在所述弹性块的外部且初始状态时是置于端段22的端孔224内的。所述弹性块可以是海绵块或者弹性树脂块或者聚酯纤维块等。

所述外凸缘511由所述内凸缘223之间的间隔处穿伸入至所述第二型腔222中后,所述座51能压迫着所述弹性块发生(让位)变形,此时,所述弹性块作用在所述座51上的反作用力(弹力)能推使所述外凸缘511压向所述内凸缘223一侧。

在所述弹性块内(如海绵块内或者蜂窝状聚酯纤维块内)吸收有润滑液,能显著减小所述座51相对所述弹性块旋转时受到的阻力。当采用所述座51与所述伸缩套53匹配的结构时,一方面需要使所述伸缩套53对所述座51施加的弹性反作用力不会太大,另一方面可二者间相对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如设为线面匹配关系或点面匹配关系等)来减小相对旋转时的阻力。

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地应理解为给药,其还应包括针对患处实施穿刺治疗时的用途。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分类

0612011657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