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螺旋盖和瓶子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螺旋盖和瓶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一种螺旋盖和一种瓶子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密封瓶子的颈部的螺旋盖以及一种包括该螺旋盖的瓶子组件。

背景技术

螺旋盖通常用于密封瓶子。然而,传统螺旋盖在加盖过程期间可能遭受变形,并经历因变形所致的各种缺陷。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缺陷可能导致储存在瓶子中的产品泄漏。进一步,这些缺陷可能导致储存在瓶子中的产品变质。在一些其他情况下,这些缺陷可能导致传统螺旋盖从瓶子不期望地脱落。因此,这些缺陷还可能促进储存在瓶子中的产品被篡改。此外,这些缺陷可能负面地影响瓶子的外观。

发明内容

已开发出一种用于密封瓶子的颈部的螺旋盖。螺旋盖可以减少或消除在加盖过程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进一步,螺旋盖可以改进瓶子在加盖过程之后的外观。

本披露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密封瓶子的颈部的螺旋盖。该螺旋盖包括外壳,该外壳沿着纵向轴线延伸并被构造成设置在颈部上。该外壳包括头部。该外壳进一步包括裙部,该裙部具有标称外直径,并沿着桥接线可拆卸地连接到头部。裙部包括第一支撑环,该第一支撑环被设置成靠近桥接线。第一支撑环具有大于裙部的标称外直径的第一最大外直径。裙部进一步包括第二支撑环,该第二支撑环被设置成远离桥接线。第二支撑环具有大于裙部的标称外直径的第二最大外直径。裙部进一步包括第三支撑环,该第三支撑环相对于纵向轴线设置在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之间。第三支撑环具有大于裙部的标称外直径的第三最大外直径。

第一支撑环可以被构造成在压接外壳期间保护桥接线。第二支撑环可以被构造成改进螺旋盖在外壳压接之后的外观。

第三支撑环可以在外壳压接到瓶子的颈部期间减小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变形。因此,第三支撑环可以防止在加盖过程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比如鸟喙效应和小面效应。

第三支撑环可以允许改进外壳到瓶子的颈部的压接,由此增强螺旋盖与瓶子的固定。具体地说,第三支撑环可以使外壳在颈部上的压接直径能够减小。因此,第三支撑环可以防止螺旋盖从瓶子不期望地脱落。

第三支撑环可以进一步允许降低第二支撑环的位置,由此增大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之间沿着纵向轴线的距离。这可以进一步在外壳压接期间减小第二支撑环的变形。此外,第三支撑环可以在压接之后并不可见。因此,螺旋盖可以改进瓶子在加盖过程之后的外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包括具有第一最大外直径的第一尖峰。第二支撑环包括具有第二最大外直径的第二尖峰。第三支撑环包括具有第三最大外直径的第三尖峰。第一尖峰与第三尖峰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二尖峰与第三尖峰之间的第二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距离是第一距离的至少1.3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是约3毫米(mm),并且第二距离是约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进一步包括第一近端,该第一近端靠近桥接线并具有第一支撑环的第一最小外直径。第一支撑环进一步包括第一远端,该第一远端远离桥接线并具有第一支撑环的该第一最小外直径。第一尖峰沿着纵向轴线设置在第一近端与第一远端之间。第一近端与第一尖峰之间沿着纵向轴线的第一近侧尖峰距离大于第一远端与第一尖峰之间沿着纵向轴线的第一远侧尖峰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近侧尖峰距离是第一远侧尖峰距离的至少约1.3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环进一步包括第二近端,该第二近端靠近桥接线并具有第二支撑环的第二最小外直径。第二支撑环进一步包括第二远端,该第二远端远离桥接线并具有第二支撑环的该第二最小外直径。第二尖峰沿着纵向轴线设置在第二近端与第二远端之间。第二近端与第二尖峰之间沿着纵向轴线的第二近侧尖峰距离小于第二远端与第二尖峰之间沿着纵向轴线的第二远侧尖峰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远侧尖峰距离是第二近侧尖峰距离的至少约1.9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进一步包括第三近端,该第三近端靠近桥接线并具有第三支撑环的第三最小外直径。第三支撑环进一步包括第三远端,该第三远端远离桥接线并具有第三支撑环的该第三最小外直径。第三尖峰沿着纵向轴线设置在第三近端与第三远端之间。第三近端与第三尖峰之间沿着纵向轴线的第三近侧尖峰距离基本上等于第三远端与第三尖峰之间沿着纵向轴线的第三远侧尖峰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最大外直径比标称外直径大至少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最大外直径、第二最大外直径和第三最大外直径基本上彼此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沿着纵向轴线具有第一长度。第二支撑环沿着纵向轴线具有第二长度。第三支撑环沿着纵向轴线具有第三长度。第三长度小于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中的每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是第三长度的至少1.16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长度是第三长度的至少1.45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是约2.8mm,第二长度是约3.5mm,并且第三长度是约2.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沿着纵向轴线具有对称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沿着纵向轴线具有V形截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弯曲的截面形状。

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支撑环可以沿着纵向轴线具有非对称截面形状。第二支撑环的非对称截面形状可以在压接期间为第二支撑环提供增大的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成在压接之后变形并接合颈部的肩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具有约0.25mm的平均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旋盖的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内螺纹,该至少一个内螺纹被构造成与瓶子的颈部的至少一个外螺纹接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旋盖进一步包括插入件,该插入件设置在外壳与颈部之间。插入件包括至少一个内螺纹,该至少一个内螺纹被构造成与颈部的至少一个外螺纹接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旋盖进一步包括多个桥接件,该多个桥接件沿着桥接线设置,并将头部可拆卸地连接到裙部。该多个桥接件在其间限定多个穿孔。

如上文所论述,第三支撑环可以在外壳压接期间减小第一支撑环的变形。因此,第三支撑环可以在压接期间防止沿着桥接线设置的该多个桥接件的断裂或破裂。因此,第三支撑环可以防止储存在瓶子中的产品的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旋盖进一步包括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设置在外壳与颈部之间。该密封装置被构造成密封颈部的开口。

该密封装置可以在螺旋盖与瓶子的开口之间提供气密密封。

本披露内容的另一实施例是一种瓶子组件。瓶子组件包括瓶子和螺旋盖。瓶子包括颈部。颈部包括肩部和开口。外壳被压接到颈部,使得第三支撑环的至少一部分在压接之后变形并接合颈部的肩部。第三支撑环在压接之后具有第三最大压接外直径。第三最大压接外直径小于裙部的标称外直径。

第三支撑环可以在外壳压接到瓶子的颈部期间减小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环在压接之后具有第二最大压接外直径,并且在压接之后具有第二最小压接外直径。第二最大压接外直径与第二最小压接外直径之间的差小于约0.2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在压接之后具有第一最大压接外直径。第一最大压接外直径基本上等于第一最大外直径。

本主题具有可以独立实施或一起实施的若干其他方面。这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文描述的本主题的其他方面结合使用,并且对这些方面一起的描述不旨在排除这些方面的独立使用或者独立地或以不同组合的方式主张这些方面。

附图说明

考虑到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披露内容的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披露内容,在附图中:

图1展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瓶子组件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图2A展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螺旋盖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B展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另一实施例的螺旋盖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3展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外壳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展示了图3的外壳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5A展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瓶子组件在压接之前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B展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瓶子组件在压接之后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C展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第二支撑环在压接之后的示意性平面图;以及

图6展示了将本披露内容的第二支撑环与传统螺旋盖的第二支撑环针对压接辊的不同位置在压接之后的圆度比率进行比较的图表。

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附图中使用的同样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然而,应理解,在给定附图中使用附图标记来表示部件并不旨在限制在另一附图中用相同附图标记标识的部件。

附图中示出了一些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附图中描绘的元件是说明性的,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披露内容涉及一种用于密封瓶子的颈部的螺旋盖。螺旋盖可以减少或消除在加盖过程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进一步,螺旋盖可以改进瓶子在加盖过程之后的外观。

该螺旋盖包括外壳,该外壳沿着纵向轴线延伸并被构造成设置在颈部上。外壳包括头部。该外壳进一步包括裙部,该裙部具有标称外直径,并沿着桥接线可拆卸地连接到头部。裙部包括第一支撑环,该第一支撑环被设置成靠近桥接线。第一支撑环具有大于裙部的标称外直径的第一最大外直径。裙部进一步包括第二支撑环,该第二支撑环被设置成远离桥接线。第二支撑环具有大于裙部的标称外直径的第二最大外直径。裙部进一步包括第三支撑环,该第三支撑环相对于纵向轴线设置在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之间。第三支撑环具有大于裙部的标称外直径的第三最大外直径。

第一支撑环可以被构造成在压接外壳期间保护桥接线。第二支撑环可以被构造成改进螺旋盖在外壳压接之后的外观。

第三支撑环可以在外壳压接到瓶子的颈部期间减小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变形。因此,第三支撑环可以防止在加盖过程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比如鸟喙效应和小面效应。

第三支撑环可以允许改进颈部到瓶子的外壳的压接,由此增强螺旋盖与瓶子的固定。具体地说,第三支撑环可以使外壳在颈部上的压接直径能够减小。因此,第三支撑环可以防止螺旋盖从瓶子不期望地脱落。

第三支撑环可以进一步允许降低第二支撑环的位置,由此增大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之间沿着纵向轴线的距离。这可以进一步在外壳压接期间减小第二支撑环的变形。此外,第三支撑环可以在压接之后并不可见。因此,螺旋盖可以改进瓶子在加盖过程之后的外观。

如本申请所使用,术语“压接”可以表示通过使两个零件之一或二者机械变形以固持另一个来接合两个零件的任何合适的过程,并且术语“压接部”可以表示可以由压接导致的变形区域。

如本申请所使用,术语“桥接线”可以表示在表面中的或贯穿外壳的削弱线,该削弱线包括连续或不连续的一系列孔、通风孔、狭缝、狭槽、穿孔、凹口、刺孔、孔口、开口、入口、通道等。其深度可以从外壳的第一表面延伸到外壳的第二表面(即,贯穿外壳的整个厚度)。替代地,其深度可以延伸达外壳的厚度的约50%到约95%。

如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标称外直径”可以指本体在经受金属加工过程(比如压接)之前的最小外直径。

如本申请所使用,术语“圆度”或“圆形度”可以表示物体偏离几何上完美的圆的程度。术语“圆度”或“圆形度”可以进一步表示两个同心圆之间限定的公差带。

如本申请所使用,术语“圆度比率”可以表示物体的最大外直径与最小外直径之间的差。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瓶子组件300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瓶子组件300包括瓶子100。图1中部分地示出了瓶子100。瓶子100包括颈部102。颈部102包括肩部104和开口106。颈部10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外螺纹108。

在一些实施例中,瓶子100可以由玻璃制成。瓶子100可以用于储存任何合适的产品。在一些情况下,瓶子100可以用于储存液体产品。例如,瓶子100可用于储存酒精饮料,比如葡萄酒、开胃酒、利口酒和含酒精饮料。在另一示例中,瓶子100可以用于储存果汁、碳酸饮料等。

瓶子组件300进一步包括用于密封瓶子100的颈部102的螺旋盖110。螺旋盖110包括外壳112,该外壳沿着纵向轴线10延伸并被构造成设置在颈部102上。

外壳112可以由任何合适的金属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2可以由铝制成。外壳112可以使用合适的拉伸工艺通过将金属片材拉伸成在一侧上开放的圆柱形状来形成。

在图1所展示的实施例中,螺旋盖110进一步包括插入件114,该插入件设置在外壳112与颈部10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件114包括至少一个内螺纹116,该至少一个内螺纹被构造成与颈部102的至少一个外螺纹108接合。插入件114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塑料制成,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等。

在图1所展示的实施例中,螺旋盖110进一步包括密封装置118,该密封装置设置在外壳112与颈部10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装置118被构造成密封颈部102的开口106。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装置118可以有助于在颈部102与螺旋盖110之间提供气密密封,以密封开口106。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装置118可以包括衬垫。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装置118的衬垫可以由包括热塑性弹性体、聚异丁烯和聚丁烯的组合物制成。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密封装置118的衬垫可以包括多层式衬垫,该多层式衬垫包括膨胀聚乙烯(EPE)层、白色牛皮纸层、锡层、聚偏二氯乙烯(PVDC)层等。

图2A示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螺旋盖110的示意性前视图。

如图2A所示,外壳112具有外壳长度113。外壳长度113可以取决于瓶子100(在图1中示出)的设计和尺寸。外壳长度113是沿着纵向轴线10测量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长度113可以是约50毫米(mm)到约7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长度113可以是约60mm。

外壳112包括头部120。如图2A所示,头部120具有头部长度121。头部长度121是沿着纵向轴线10测量的。头部长度121可以取决于颈部102(在图1中示出)的设计和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头部长度121可以是约10mm到约3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头部长度121可以是约18mm。

外壳112进一步包括裙部122。裙部122沿着桥接线126可拆卸地连接到头部120。在图2A所展示的实施例中,螺旋盖110进一步包括多个桥接件128,该多个桥接件沿着桥接线126设置,并将头部120可拆卸地连接到裙部122。进一步,在图2A所展示的实施例中,该多个桥接件128在其间限定多个穿孔134。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桥接线126可以提供削弱线,头部120可以围绕该削弱线从裙部122拆卸。头部120可以围绕桥接线126从裙部122拆卸,以触及储存在瓶子100(在图1中示出)中的产品。桥接线126也可以充当防篡改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纵向轴线10基本上正交的每个桥接件128的宽度可以是约1.25mm到约1.35mm。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桥接件128的数量可以是约5个到约15个。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桥接件128的数量可以是8个,并且该多个桥接件128可以在其间限定8个穿孔134。

裙部122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撑环140、第二支撑环160和第三支撑环180。

如图2A所示,第一支撑环140被设置成靠近桥接线126。进一步,第二支撑环160被设置成远离桥接线126。此外,第三支撑环180相对于纵向轴线10设置在第一支撑环140与第二支撑环16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成在压接之后变形并接合颈部102(在图1中示出)的肩部104(在图1中示出)。换句话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2可以被压接,使得第三支撑环18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变形并接合肩部104。因此,可以注意到,第一支撑环140、第二支撑环160和第三支撑环180的位置可以取决于颈部102的轮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40可以被构造成在外壳112的压接期间保护桥接线1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环160可以被构造成改进螺旋盖110在外壳112压接之后的外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可以被构造成在外壳112的压接期间减小或消除第一支撑环140和第二支撑环160的变形。

如图2A所示,裙部122具有标称外直径124。裙部122的标称外直径124可以被定义为裙部122的最小外直径。具体地说,裙部122的标称外直径124可以被定义为在压接之前裙部122的最小外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标称外直径124是相对于纵向轴线10在第三支撑环180与第二支撑环160之间限定的。裙部122的标称外直径124可以取决于瓶子100(在图1中示出)的设计和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裙部122的标称外直径124可以是约25mm到约35mm。在一些实施例中,裙部122的标称外直径124可以是约29.5mm到约30mm。

图2B示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另一实施例的螺旋盖110A的示意性前视图。螺旋盖110A基本上类似于图2A的螺旋盖110,其中同样的元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然而,螺旋盖110A包括外壳112A,该外壳与螺旋盖110的外壳112相比具有不同的构造。

参考图1和图2B,在一些实施例中,头部120包括至少一个内螺纹117(由虚线示出),该至少一个内螺纹被构造成与颈部102的至少一个外螺纹108接合。因此,可以从螺旋盖110A中省略插入件114。

图3示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外壳112的示意性截面图。

外壳112具有平均厚度T。外壳112的平均厚度T可以取决于期望的应用属性和外壳112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2可以具有约0.20mm到约0.30mm的平均厚度T。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2具有约0.25mm的平均厚度T。

第一支撑环140具有大于裙部122的标称外直径124的第一最大外直径142。在图3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40包括具有第一最大外直径142的第一尖峰144。换句话说,在图3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最大外直径142是第一支撑环140在第一尖峰144处的最大外直径。

第二支撑环160具有大于裙部122的标称外直径124的第二最大外直径162。在图3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环160包括具有第二最大外直径162的第二尖峰164。换句话说,在图3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最大外直径162是第二支撑环160在第二尖峰164处的最大外直径。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40和第二支撑环160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弯曲的截面形状。然而,第一支撑环140和第二支撑环160可以取决于期望的美学和应用属性而具有任何合适的截面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40和第二支撑环160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具有非对称形状。非对称形状可以在外壳112的压接期间增大第一支撑环140和第二支撑环160的刚性。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支撑环160可以定位得更低,以进一步在外壳112的压接期间减小第二支撑环160的变形。这可以进一步减少螺旋盖110上的缺陷,比如小面效应。

第三支撑环180具有大于裙部122的标称外直径124的第三最大外直径182。在图3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包括具有第三最大外直径182的第三尖峰184。换句话说,在图3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最大外直径182是第三支撑环180在第三尖峰184处的最大外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最大外直径182比标称外直径124大了至少0.5m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最大外直径182可以比标称外直径124大至少0.2mm、至少0.3mm、至少0.4mm、至少0.6mm、至少0.7mm或至少0.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沿着纵向轴线10具有对称形状。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可以沿着纵向轴线10具有非对称形状。在图3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沿着纵向轴线10具有V形截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最大外直径142、第二最大外直径162和第三最大外直径182基本上彼此相等。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最大外直径142、第二最大外直径162和第三最大外直径182可以彼此不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的第三最大外直径182可以大于第一支撑环140的第一最大外直径142和第二支撑环160的第二最大外直径162两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尖峰144和第三尖峰184在其间限定第一距离202。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尖峰164和第三尖峰184在其间限定第二距离20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尖峰144与第三尖峰184之间的第一距离202小于第二尖峰164与第三尖峰184之间的第二距离20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距离204是第一距离202的至少1.3倍。换句话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距离204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202的1.3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202是约3mm,并且第二距离204是约4mm。因此,第二支撑环160沿着纵向轴线10在裙部122中定位得相对较低。

图4示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裙部122的放大截面图。

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40进一步包括靠近桥接线126的第一近端146。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40进一步包括远离桥接线126的第一远端1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尖峰144沿着纵向轴线10设置在第一近端146与第一远端150之间。

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近端146具有第一支撑环140的第一最小外直径148。进一步,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远端150具有第一支撑环140的第一最小外直径148。换句话说,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近端146和第一远端150具有基本上相等的外直径,即第一最小外直径14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近端146和第一尖峰144在其间沿着纵向轴线10限定第一近侧尖峰距离15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远端150和第一尖峰144在其间沿着纵向轴线10限定第一远侧尖峰距离15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近端146与第一尖峰144之间沿着纵向轴线10的第一近侧尖峰距离152大于第一远端150与第一尖峰144之间沿着纵向轴线10的第一远侧尖峰距离154。在一些情况下,第一近侧尖峰距离152大于第一远侧尖峰距离154可以在外壳112的压接期间提高第一支撑环140的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近侧尖峰距离152是第一远侧尖峰距离154的至少约1.3倍。换句话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近侧尖峰距离152大于或等于第一远侧尖峰距离154的1.3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近侧尖峰距离152可以是约1.6mm,并且第一远侧尖峰距离154可以是约1.2mm。

进一步,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40沿着纵向轴线10具有第一长度1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156可以被定义为第一近侧尖峰距离152与第一远侧尖峰距离154之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156是约2.8mm。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长度156可以是约2.5mm、约2.6mm、约2.7mm、约2.9mm或约3mm。

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环160进一步包括靠近桥接线126的第二近端166。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环160进一步包括远离桥接线126的第二远端17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尖峰164沿着纵向轴线10设置在第二近端166与第二远端170之间。

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近端166具有第二支撑环160的第二最小外直径168。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远端170具有第二支撑环160的第二最小外直径168。换句话说,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近端166和第二远端170具有基本上相等的外直径,即第二最小外直径16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近端166和第二尖峰164在其间沿着纵向轴线10限定第二近侧尖峰距离172。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远端170和第二尖峰164在其间沿着纵向轴线10限定第二远侧尖峰距离17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近端166与第二尖峰164之间沿着纵向轴线10的第二近侧尖峰距离172小于第二远端170与第二尖峰164之间沿着纵向轴线10的第二远侧尖峰距离174。在一些情况下,第二近侧尖峰距离172小于第二远侧尖峰距离174可以在外壳112的压接期间提高第二支撑环160的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远侧尖峰距离174是第二近侧尖峰距离172的至少约1.9倍。换句话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远侧尖峰距离174大于或等于第二近侧尖峰距离172的约1.9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近侧尖峰距离172可以是约1.2mm,并且第一远侧尖峰距离154可以是约2.3mm。

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环160沿着纵向轴线10具有第二长度17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长度176可以被定义为第二近侧尖峰距离172与第二远侧尖峰距离174之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长度176是约3.5mm。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长度176可以是约3.3mm、约3.4mm、约3.6mm、约3.7mm或约3.8mm。

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进一步包括靠近桥接线126的第三近端186。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进一步包括远离桥接线126的第三远端19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尖峰184沿着纵向轴线10设置在第三近端186与第三远端190之间。

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三近端186具有第三支撑环180的第三最小外直径188。进一步,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三远端190具有第三支撑环180的第三最小外直径188。换句话说,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三近端186和第三远端190具有基本上相等的外直径,即第三最小外直径18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近端186和第三尖峰184在其间沿着纵向轴线10限定第三近侧尖峰距离192。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远端190和第三尖峰184在其间沿着纵向轴线10限定第三远侧尖峰距离19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近端186与第三尖峰184之间沿着纵向轴线10的第三近侧尖峰距离192基本上等于第三远端190与第三尖峰184之间沿着纵向轴线10的第三远侧尖峰距离194。具体地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可以沿着纵向轴线10关于第三尖峰184对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近侧尖峰距离192可以是约1.2mm,并且第三远侧尖峰距离194可以是约1.2mm。

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近端186与第三尖峰184之间沿着纵向轴线10的第三近侧尖峰距离192可以不同于第三远端190与第三尖峰184之间沿着纵向轴线10的第三远侧尖峰距离194。换句话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可以沿着纵向轴线10关于第三尖峰184不对称。

进一步,在图4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环180沿着纵向轴线10具有第三长度19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长度196可以被定义为第三近侧尖峰距离192与第三远侧尖峰距离194之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长度196是约2.4mm。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长度196可以是约2.2mm、约2.3mm、约2.5mm、约2.6mm或约2.7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长度196小于第一长度156和第二长度176中的每一个。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纵向轴线10,第三支撑环180可以比第一支撑环140和第二支撑环160中的每一个都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156是第三长度196的至少1.16倍。换句话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156大于或等于第三长度196的约1.16倍。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长度176是第三长度196的至少1.45倍。换句话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长度176大于或等于第三长度196的约1.45倍。

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的瓶子组件300的示意性截面图。具体地说,图5A示出了瓶子组件300在外壳112压接之前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图5B示出了瓶子组件300在外壳112压接之后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上文所论述,瓶子组件300包括瓶子100和螺旋盖110。

参考图5A和图5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压接辊304来将外壳112压接到瓶子100的颈部102。在一些情况下,外壳112可以由压接辊304在最佳位置302处压接到颈部102。最佳位置302可以减少缺陷并改进螺旋盖110对瓶子100的开口106的密封。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佳位置302可以在瓶子100的颈部102下方约0.3mm处。具体地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佳位置302可以在颈部102的肩部104下方约0.3mm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2被压接到颈部102,使得在压接之后,第三支撑环180的至少一部分变形并接合颈部102的肩部104。第三支撑环180在压接之后具有第三最大压接外直径198。第三最大压接外直径198小于裙部122的标称外直径124。

有利地,第三支撑环180可以允许通过压接辊304将外壳112以较大穿透度压接在颈部102上,以减小第三最大压接外直径198。第三最大压接外直径198的减小可以防止螺旋盖110从瓶子100不期望地脱落。

进一步,与传统螺旋盖相比,第三支撑环180可以允许裙部122的第二支撑环160定位得较低。这可以进一步在压接期间减小第二支撑环160的变形,由此防止若干缺陷,比如鸟喙效应和小面效应。

进一步,在图5B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40在压接之后具有第一最大压接外直径15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最大压接外直径158基本上等于第一最大外直径142。换句话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环140的第一最大外直径142在压接之后可以保持基本不变。

图5C示出了第二支撑环160的平面图,描绘了第二支撑环160在压接之后的圆度。参考图5A至图5C,第二支撑环160在压接之后具有第二最大压接外直径178(在图5C中由虚线圆示出)并且在压接之后具有第二最小压接外直径179(在图5C中由点线圆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最大压接外直径178可以基本上等于第二最大外直径162。换句话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最大外直径162在压接之后可以保持基本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最大压接外直径178与第二最小压接外直径179之间的差小于约0.25mm。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最大压接外直径178-第二最小压接外直径179<0.25m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最大压接外直径178与第二最小压接外直径179之间的差可以在约0mm至约0.25mm之间的范围内。

因此,第三支撑环180可以提高第二支撑环160的圆度。这可以进一步改进瓶子100上的螺旋盖110的外观。

图6示出了图表400。参考图5A至图6,图表400呈现了针对压接辊304的不同位置的圆度比率。圆度比率可以被定义为最大压接外直径与最小压接外直径之间的差。

具体地说,图表400表示第二支撑环160在外壳112的压接期间针对压接辊304的不同位置的圆度比率。第二支撑环160的圆度比率可以被定义为第二最大压接外直径178与第二最小压接外直径179之间的差。图表400进一步呈现了传统螺旋盖的第二支撑环在传统螺旋盖的压接期间针对压接辊304的不同位置的圆度比率。

图表400在纵坐标(Y轴)上描绘了圆度比率(单位为mm)并且在横坐标(X轴)上描绘了在压接期间压接辊304的不同位置。在压接期间压接辊304的不同位置包括第一位置402、第二位置404和第三位置406。第一位置402是在压接期间压接辊304的最佳位置302。第二位置404比最佳位置302低约0.5mm。第三位置406比最佳位置302低约1mm。

图表400包括第一条形408和第二条形410,该第一条形和该第二条形分别表示在第一位置402处螺旋盖110的第二支撑环160和传统螺旋盖的第二支撑环的圆度比率。如第一条形408和第二条形410所描绘,在第一位置402处第二支撑环160具有比传统螺旋盖小的圆度比率(约0.09mm对比约0.13mm)。因此,在第一位置402处第二支撑环160具有比传统螺旋盖的第二支撑环大的圆度。因此,当在第一位置402处压接时,本披露内容的螺旋盖110可以具有比传统螺旋盖更好的外观。

图表400进一步包括第三条形412和第四条形414,该第三条形和该第四条形分别表示在第二位置404处螺旋盖110的第二支撑环和传统螺旋盖的第二支撑环的圆度比率。如第三条形412和第四条形414所描绘,在第二位置404处第二支撑环160具有比传统螺旋盖显著更小的圆度比率(约0.14mm对比约0.28mm)。因此,在第二位置404处第二支撑环160具有比传统螺旋盖的第二支撑环显著更大的圆度。因此,当在第二位置404处压接时,本披露内容的螺旋盖110可以具有比传统螺旋盖显著更好的外观。进一步,当在第二位置404处压接时,螺旋盖110可以防止鸟喙效应,而当在第二位置404处压接时,传统螺旋盖可能经历鸟喙效应。

图表400进一步包括第五条形416和第六条形418,该第五条形和该第六条形分别表示在第三位置406处螺旋盖110和传统螺旋盖的第二支撑环的圆度比率。如第五条形416和第六条形418所描绘,在第三位置406处第二支撑环160具有比传统螺旋盖显著更小的圆度比率(约0.20mm对比约0.33mm)。因此,在第三位置406处第二支撑环160具有比传统螺旋盖的第二支撑环显著更大的圆度。因此,当在第三位置406处压接时,本披露内容的螺旋盖110可以具有比传统螺旋盖显著更好的外观。进一步,当在第三位置406处压接时,螺旋盖110可以防止小面效应,相比之下当在第三位置406处压接时,传统螺旋盖可能经历小面效应。

如图表400所描绘,螺旋盖110的第二支撑环160的圆度比率低于传统螺旋盖的第二支撑环的圆度比率。在这些不同位置处,螺旋盖110的第二支撑环160的圆度比率小于0.25mm。因此,螺旋盖110的第二支撑环160可以在压接期间不经历缺陷,比如鸟喙效应和小面效应,并且改进了瓶子100的外观。

对比示例

本披露内容的螺旋盖(以下称为“新螺旋盖”)被压接辊在不同位置处并且在不同横向载荷(约8.5千克(kg)和约9.5kg)下压接到瓶子的颈部。类似地,传统螺旋盖被压接辊在不同位置处并且在不同横向载荷下压接到瓶子的颈部。

针对这些不同位置和横向载荷中的每一个,新螺旋盖和传统螺旋盖的压接重复10次。针对由压接辊在不同位置处施加在新螺旋盖和传统螺旋盖上的不同横向载荷来观察缺陷。

案例1:

通过压接辊将新螺旋盖和传统螺旋盖在最佳位置处在不同横向载荷下压接到瓶子的颈部。最佳位置是瓶子的颈部下方约0.3mm。

确定由于在最佳位置处在不同横向载荷下进行压接而在新螺旋盖和传统螺旋盖中出现缺陷的百分比,并在下表1中列出。

表1:缺陷出现百分比的细节

参考表1,确定了当在最佳位置处并且在8.5kg的横向载荷下压接时,传统螺旋盖有100%的次数经历脱落缺陷(即,在施加力时螺旋盖从瓶子不期望地移除)。进一步,在最佳位置处并且在9.5kg的横向载荷下,传统螺旋盖有30%的次数经历脱落缺陷。另一方面,当在最佳位置处并且在8.5kg和9.5kg的横向载荷下压接时,新螺旋盖没有经历脱落缺陷。观察到新螺旋盖在压接之后较好地抓紧到瓶子。

案例2:

通过压接辊将新螺旋盖和传统螺旋盖在最佳位置下方约0.25mm的第二位置处、在不同横向载荷下压接到瓶子的颈部。

确定由于在第二位置处在不同横向载荷下进行压接而在新螺旋盖和传统螺旋盖中出现缺陷的百分比,并在下表2中列出。

表2:缺陷出现百分比的细节

参考表2,确定了当在第二位置处并且在8.5kg的横向载荷下压接时,传统螺旋盖有100%的次数经历脱落缺陷和鸟喙效应。进一步,当在第二位置处并且在9.5kg的横向载荷下压接时,传统螺旋盖有100%的次数经历鸟喙效应,并且有30%的次数经历脱落缺陷。

然而,在第二位置处并且在8.5kg和9.5kg的横向载荷下,新螺旋盖没有经历脱落缺陷和鸟喙效应。当在第二位置处在这些不同横向载荷下压接时,新螺旋盖防止了脱落缺陷和鸟喙效应两者。

案例3:

通过压接辊将新螺旋盖和传统螺旋盖在最佳位置下方约0.375mm的第三位置处、在不同横向载荷下压接到瓶子的颈部。

确定由于在第三位置处在不同横向载荷下进行压接而在新螺旋盖和传统螺旋盖中出现缺陷的百分比,并在下表3中列出。

表3:缺陷出现百分比的细节

参考表3,确定了当在第三位置处并且在8.5kg的横向载荷下压接时,传统螺旋盖有100%的次数经历脱落缺陷、小面效应以及鸟喙效应。进一步,当在第三位置处并且在9.5kg的横向载荷下压接时,传统螺旋盖有100%的次数经历鸟喙效应和小面效应。

然而,在第三位置处并且在8.5kg和9.5kg的横向载荷下,新螺旋盖没有经历脱落缺陷、小面效应和鸟喙效应。在第三位置处在这些不同横向载荷下,新螺旋盖防止了所有三种缺陷。

因此,得出以下结论,不管压接辊的不同横向载荷和不同位置如何,新螺旋盖都克服了比如鸟喙效应、小面效应和脱落等缺陷。

除非明确排除或以其他方式限制,否则本申请中引用的每一篇文献(包括任何交叉援引的文献)都通过援引以其全文并入本申请。对任何文献的引用并非在承认它是本申请中披露的任何实施例的现有技术,或它单独或与任何其他参考文献的任何组合已教导、建议或披露了任何这样的实施例。进一步,就本申请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通过援引并入的文献中相同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冲突而言,以本申请中赋予该术语的含义或定义为准。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申请中使用的表示大小、量、范围、极限以及物理性质和其他性质的所有数字都应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前面都有词语“约”。因此,除非明确地作相反指示,否则本申请中阐述的数值参数都是近似值,这些近似值可以取决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使用本申请中披露的教导、无需过度实验将寻求获得的期望性质而变化。

如本申请所使用,单数形式“一个/种”和“该”涵盖具有复数指代物的实施例,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如本申请所使用,术语“或”总体上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被采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

空间相关术语,包括但不限于“下”、“上”、“之下”、“下方”、“上方”、“底部”和“顶部”,如果在本申请中使用的话,是为了简化描述而用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的空间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和本申请中描述的具体取向之外,这种空间相关术语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描绘的物体被翻滚或翻转,那么先前描述为在其他元件下方或之下的元件将会在那些其他元件上方。

附图中示出了一些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附图中描绘的元件是说明性的,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所披露的描述、示例、实施例和附图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本发明包括所披露的描述、示例、实施例和附图;但是不限于这样的描述、示例、实施例或附图。如上文简要描述的,除非明确地作相反指示,否则读者应假设一个所披露的实施例的特征也可以应用于所有其他所披露的实施例。包装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清楚修改和其他实施例,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其他实施例旨在位于并且被认为是位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带储料仓且开盖即投料的多功能盖体组件及容器
  • 一种防尘盖及安装该防尘盖的连接器组件
  • 螺旋桨的锁紧机构、螺旋桨、电机、动力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 瓶子螺旋盖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 用于对齐中空体、特别是瓶子的螺旋盖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8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