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线圈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装置,特别涉及具有多个线圈装置部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线圈装置由被卷绕成螺旋状或圆状的导线构成,被装入到各种各样的设备中而使用。例如,线圈装置作为电感、互感器、扬声器、麦克风、马达等被用于各种设备。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多个线圈功能元件作为1个装置的发明。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构成电源供给装置时作为线圈装置而将互感器和电感一体化的变压器。该变压器具备具有第1铁芯及第2铁芯的变压器部和具有第3铁芯的电感器部。通过该结构,能够使系统结构简单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748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变压器中,从其结构的观点看还有改善的余地。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变压器具有变压器部和电感器部,但对于构成变压器部的线圈骨架和构成电感器部的线圈骨架的接合构造并没有言及。由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变压器,有关于两线圈骨架的接合构造有改善的余地的课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变压器中,在变压器部和电感器部没有被适当地构成的情况下,反而导致变压器的大型化,结果在安装中需要较多的面积,有阻碍变压器被装入的设备的小型化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骨架部彼此的结合被强化的线圈装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线圈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线圈装置部和第2线圈装置部;上述第1线圈装置部具有第1铁芯部、容纳上述第1铁芯部的第1线圈骨架部和具有被卷绕到上述第1线圈骨架部上的第1卷绕部的第1线圈部;上述第2线圈装置部具有第2铁芯部、容纳上述第2铁芯部的第2线圈骨架部和具有被卷绕到上述第2线圈骨架部上的第2卷绕部的第2线圈部;在上述第1线圈骨架部及上述第2线圈骨架部的某一方上设置嵌合凸部,在上述第1线圈骨架部及上述第2线圈骨架部的另一方上设置嵌合凹部,上述嵌合凸部与上述嵌合凹部嵌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被容纳到上述第2线圈骨架部中的第3铁芯部;由上述第1线圈装置部构成电感;由上述第2线圈装置部构成互感器。

此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凸部是使上述一方朝向与上述另一方接近的一侧突出的部位;上述嵌合凹部是使上述另一方朝向远离上述一方的一侧凹陷的部位。

此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线圈骨架部具有与上述第2线圈骨架部抵接的第1抵接面;上述第2线圈骨架部具有与上述第1线圈骨架部抵接的第2抵接面;上述嵌合凸部及上述嵌合凹部以相对于上述第1抵接面及上述第2抵接面倾斜的方式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具有朝向与上述另一方接近的一侧突出的抵接部;上述另一方具有朝向远离上述一方的一侧凹陷的抵接承接部;上述抵接部与上述抵接承接部抵接。

此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线圈骨架部具有第1卷芯部、在上述第1卷芯部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的第1突边部和使上述第1突边部的侧面凹陷为槽状的第1槽部;上述第2线圈骨架部具有第2卷芯部、在上述第2卷芯部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的第2突边部和使上述第2突边部的侧面凹陷为槽状的第2槽部;在上述第1槽部中配设构成上述第1线圈部的第1导线;在上述第2槽部中配设构成上述第2线圈部的第2导线。

此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凸部及上述嵌合凹部形成在上述第1突边部及上述第2突边部的侧面上。

此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线圈骨架部具有形成在上述第1突边部的下方的第1端子台部和配设在上述第1端子台部上的第1端子部;上述第2线圈骨架部具有形成在上述第2突边部的下方的第2端子台部和配设在上述第2端子台部上的第2端子部;上述第1导线与上述第1端子部连接;上述第2导线与上述第2端子部连接。

此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2导线的端部比上述第2突边部的下端向下方延伸。

此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铁芯部具有第1铁芯基部和从上述第1铁芯基部大致直角地延伸的第1铁芯腿部;上述第2铁芯部具有第2铁芯基部和从上述第2铁芯基部大致直角地延伸的第2铁芯腿部;上述第1铁芯基部及上述第2铁芯基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安装面大致垂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通过使嵌合凸部与嵌合凹部嵌合,能够使第1线圈骨架部与第2线圈骨架部结合并将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由此,能够将第1线圈骨架部与第2线圈骨架部的结合强化,提高线圈装置自身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能够在1个装置中具备多个功能不同的线圈装置部,能够提高线圈装置的附加价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在通过构成电感而宽度比较窄的第1线圈骨架部上形成嵌合凸部,在通过构成互感器而宽度比较宽的第2线圈骨架部上形成嵌合凹部,能够在抑制各线圈骨架的强度的下降的同时,将第1线圈骨架部与第2线圈骨架部牢固地结合。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通过嵌合凸部及嵌合凹部相对于抵接面倾斜,能够使第1线圈骨架部和第2线圈骨架部牢固地结合。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通过抵接部与抵接承接部抵接,能够正确地规定第1线圈骨架部和第2线圈骨架部的相对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通过在第1槽部及第2槽部中配设构成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的导线,能够将该导线朝向安装线圈装置的安装面的方向适当地引绕。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能够容易地在第1突边部及第2突边部的侧面上形成嵌合凸部及嵌合凹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通过将被引绕到第1端子部的第1导线配设在第1槽部中,将被引绕到第2端子部的第2导线配设在第2槽部中,能够抑制各导线的中途部分突出到外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能够使用比上述第2突边部向下方延伸的部分的第2导线作为连接用端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线圈装置,由于第1铁芯基部及第2铁芯基部被相对于安装面立设,所以能够减小线圈装置的安装所需要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从其他角度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图,是表示第1线圈骨架部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图,是表示第2线圈骨架部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图,是表示线圈装置被装入的电路的一例的图。

图5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图,是表示在线圈装置的内部中形成的磁回路的图。

标号说明

10…线圈装置;1101…第1线圈装置部;1102…第1铁芯部;1103…第1铁芯基部;1104…第1铁芯腿部;1105…第1铁芯腿部;1106…第1铁芯腿部;1107…第1线圈骨架部;1108…第1卷芯部;1109…第1突边部;1110…第1突边部;1111…第1槽部;1112…第1槽部;1113…第1抵接面;1114…第1线圈部;1115…第1卷绕部;1116…第1导线;1117…第1端子台部;1118…第1端子台部;1119…第1端子台部;1120…第1端子台部;1121…第1端子部;1122…第1端子部;1123…第1端子部;1124…第1端子部;1125…嵌合凸部;1126…抵接部;1127…容纳凹部;1128…贯通孔;1129…壁状部;1201…第2线圈装置部;1202…第2铁芯部;1203…第2铁芯基部;1204…第2铁芯腿部;1205…第2铁芯腿部;1206…第2铁芯腿部;1207…第2线圈骨架部;1208…第2卷芯部;1209…第2突边部;1210…第2突边部;1211…第2槽部;1212…第2槽部;1213…第2槽部;1214…第2槽部;1215…第2抵接面;1216…第2线圈部;1217…第2卷绕部;1218…第2导线;1219…第2端子台部;1220…第2端子台部;1221…第2端子台部;1222…第2端子台部;1223…第2端子部;1224…第2端子部;1225…第2端子部;1226…第2端子部;1227…嵌合凹部;1228…抵接承接部;1229…容纳凹部;1230…容纳凹部;1231…贯通孔;13…第3铁芯部;131…第3铁芯基部;132…第3铁芯腿部;133…第3铁芯腿部;134…第3铁芯腿部;14…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原则上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各方向说明线圈装置10。这里,相对于后述的安装面14,配置线圈装置10的方向是上方。此外,第1线圈装置部1101及第2线圈装置部1201排列的方向是前后方向。进而,左右是从前方观察线圈装置10的情况下的左右。

图1是表示有关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的立体图。

线圈装置10具备第1线圈装置部1101和第2线圈装置部1201。这里,第1线圈装置部1101和第2线圈装置部1201功能不同。作为一例,第1线圈装置部1101具有作为电感的功能。第2线圈装置部1201具有作为互感器的功能。线圈装置10如后述那样,是构成共振电源的一部分的构成设备。线圈装置10被用在空调等的电子设备、乘用车等的车辆等中。

第1线圈装置部1101主要具有第1铁芯部1102、容纳第1铁芯部1102的第1线圈骨架部1107、以及具有被卷绕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上的第1卷绕部1115的第1线圈部1114。

第2线圈装置部1201主要具有第2铁芯部1202、容纳第2铁芯部1202的第2线圈骨架部1207、以及具有被卷绕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上的第2卷绕部1217的第2线圈部1216。

线圈装置10具有用来使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与第2线圈骨架部1207结合的嵌合构造。具体而言,该嵌合构造由形成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上的嵌合凸部1125和形成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上的嵌合凹部1227形成。该嵌合构造参照图2等详细叙述。

在第1线圈装置部1101的下端,配设有第1端子部1121及第1端子部1122。此外,在第2线圈装置部1201的下端,配设有第2端子部1223及第2端子部1224。这些端子是线圈装置10的外部连接端子,通过插入构造或焊接等被安装在安装面14上。

安装面14是安装线圈装置10的面,例如是由电路基板等构成的面。

图2是表示线圈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线圈装置10从其他角度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2,线圈装置10从前方侧起,主要具有第1铁芯部1102、第1线圈骨架部1107、第3铁芯部13、第2线圈骨架部1207及第2铁芯部1202。通过第1铁芯部1102被插入到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中,构成第1线圈装置部1101。此外,通过第3铁芯部13及第2铁芯部1202被插入到第2线圈骨架部1207中,构成第2线圈装置部1201。

第1线圈骨架部1107是被形成为规定形状的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部件,构成第1线圈装置部1101的主体部。第1线圈骨架部1107被插入第1铁芯部1102,能够卷绕构成第1线圈部1114的第1导线1116,进而呈能够形成第1端子部1121等的形状。

具体而言,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主要具有第1卷芯部1108、在第1卷芯部1108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的第1突边部1109及第1突边部1110以及第1槽部1111等。

第1卷芯部1108是卷绕构成第1线圈部1114的第1导线1116的部位。在第1线圈装置部1101作为电感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由于被卷绕在第1卷芯部1108上的第1线圈部1114的卷绕数较少,所以第1卷芯部1108被形成为大致槽状。

第1突边部1109是将第1卷芯部1108的前方侧端部做成突边状的部位。

第1突边部1110是将第1卷芯部1108的后方侧端部做成突边状的部位。

参照图2,第1槽部1111是使第1突边部1110的右侧面部分地凹陷为槽状的部位。第1槽部1111的上端被配置在第1突边部1110的中途部分,与第1卷芯部1108相连。第1槽部1111的下端延伸到第1突边部1110的下端。

参照图3,第1槽部1112是使第1突边部1110的左侧面部分地凹陷为槽状的部位。第1槽部1112的上端被配置在第1突边部1110的中途部分,与第1卷芯部1108相连。第1槽部1112的下端延伸到第1突边部1110的下端。

通过将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下端部做成大致底座形状,形成第1端子台部1117、第1端子台部1118、第1端子台部1119及第1端子台部1120。参照图2,第1端子台部1117被形成在第1突边部1109的右侧下端,第1端子台部1118被形成在第1突边部1110的右侧下端。参照图3,第1端子台部1119被形成在第1突边部1109的左侧下端,第1端子台部1120被形成在第1突边部1110的左侧下端。

第1端子部1121、第1端子部1122、第1端子部1123及第1端子部1124(参照图3)是其上部分被埋入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中的、由硬铜线等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参照图2,第1端子部1121被配设在第1端子台部1117上,第1端子部1122被配设在第1端子台部1118。参照图3,第1端子部1123被配设在第1端子台部1119上,第1端子部1124被配设在第1端子台部1120。

壁状部1129是将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前表面做成了大致壁状的部位。壁状部1129沿着上下方向被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壁状部1129形成有两个,壁状部1129彼此离开的长度被设为与左右方向上的第1铁芯部1102的宽度等同。壁状部1129容纳着后述的第1铁芯部1102的第1铁芯基部1103,将第1铁芯部1102和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相对位置固定。

第1抵接面1113是形成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后方侧的平坦面。第1抵接面1113与后述的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第2抵接面1215抵接。

嵌合凸部1125是使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第1抵接面1113朝向与作为另一侧的第2线圈骨架部1207接近的一侧即后方突出的部位。嵌合凸部1125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右端侧及左端侧这两者上形成有两个。嵌合凸部1125在上下方向上被形成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大致中央部。嵌合凸部1125以相对于第1抵接面1113倾斜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嵌合凸部1125相对于第1抵接面1113朝向后方向下方倾斜。通过嵌合凸部1125这样倾斜,与后述的嵌合凹部1227的嵌合被强化,能够将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与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结合进一步强化。

抵接部1126是使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后方侧上端部分朝向作为第2线圈骨架部1207一侧的后方突出的部位。抵接部1126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后方侧上端部分中在右端侧及左端侧形成两个。抵接部1126呈大致长方体形状而朝向后方突出。抵接部1126通过与后述的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抵接承接部1228抵接,在上下方向上将第1线圈骨架部1107和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相对位置规定为规定的相对位置。

如上述那样,通过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第1卷芯部1108上卷绕第1导线1116而形成电感。参照图2,通过将第1导线1116的一端缠绕在第1端子部1122上而进行电连接。参照图3,通过将第1导线1116的另一端缠绕在第1端子部1124上而进行电连接。

容纳凹部1127是通过将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后表面做成凹状而形成的空间。在左右方向上,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后表面的中央附近形成容纳凹部1127。此外,容纳凹部1127被从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上端形成到下端。容纳凹部1127凹陷的形状及大小被设为与后述的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基部131的前方部分大致相同。由此,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基部131的前方部分以被填入到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容纳凹部1127中的方式被容纳。

第2线圈装置部1201主要具有第2铁芯部1202、容纳第2铁芯部1202的第2线圈骨架部1207和具有被卷绕到第2线圈骨架部1207上的第2卷芯部1208的第2线圈部1216。

第2线圈骨架部1207是被形成为规定形状的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部件,构成第2线圈装置部1201的主体部。第2线圈骨架部1207被插入第2铁芯部1202及第3铁芯部13,能够卷绕构成第2线圈部1216的第2导线1218,进而呈在其下端能够形成第2端子部1223等的形状。

具体而言,第2线圈骨架部1207主要具有第2卷芯部1208、在第2卷芯部1208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的第2突边部1209及第2突边部1210以及第2槽部1211等。

第2卷芯部1208是被卷绕构成第2线圈部1216的第2导线1218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导线1218而采用三相绝缘线。在第2线圈装置部1201作为互感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被卷绕到第2卷芯部1208上的第2线圈部1216的卷绕数较多。由此,在前后方向上,第2卷芯部1208比上述的第1卷芯部1108长。此外,第2线圈部1216在这里被未图示的树脂膜覆盖。

第2突边部1209是将第2卷芯部1208的前方侧端部做成了突边状的部位。

第2突边部1210是将第2卷芯部1208的后方侧端部做成了突边状的部位。

第2槽部1211是使第2突边部1209的右方侧面部分地凹陷为槽状的部位。第2槽部1211的上端被配置在第2突边部1209的中途部分,与第2卷芯部1208相连。第2槽部1211的下端延伸到第2突边部1209的下端。

第2槽部1212是使第2突边部1210的右方侧面部分地凹陷为槽状的部位。第2槽部1212的上端被配置在第2突边部1210的中途部分,与第2卷芯部1208相连。第2槽部1212的下端延伸到第2突边部1210的下端。

参照图3,第2槽部1213是使第2突边部1209的左方侧面部分地凹陷为槽状的部位。第2槽部1213的上端被配置在第2突边部1209的中途部分,与第2卷芯部1208相连。第2槽部1213的下端延伸到第2突边部1209的下端。

参照图3,第2槽部1214是使第2突边部1210的左方侧面部分地凹陷为槽状的部位。第2槽部1214的上端被配置在第2突边部1210的中途部分,与第2卷芯部1208相连。第2槽部1214的下端延伸到第2突边部1210的下端。

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下端附近,配设有第2端子部1223等及将其支承的第2端子台部1219等。

参照图2,第2突边部1209的右方下端被做成第2端子台部1219。此外,第2突边部1210的右方下端被做成第2端子台部1220。参照图3,第2突边部1209的左方下端被做成第2端子台部1221。此外,第2突边部1210的左方下端被做成第2端子台部1222。

参照图2,第2端子部1223是其上部分被埋入在第2端子台部1219中的由硬铜线等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在第2端子部1223上缠绕在第2槽部1211中引绕的第2导线1218的端部而进行电连接。

参照图3,第2端子部1225是其上部分被埋入在第2端子台部1221中的由硬铜线等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在第2端子部1225上缠绕在第2槽部1213中引绕的第2导线1218的端部而进行电连接。

如图2所示,第2端子部1224是从第2槽部1212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构成第2卷绕部1217的第2导线1218的端部。如图3所示,第2端子部1226是从第2槽部1214的端部向下方突出的、构成第2卷绕部1217的第2导线1218的端部。在第2导线1218的向下方突出的部分中,将第2导线1218的周围覆盖的绝缘皮膜被除去。由于构成第2端子部1224及第2端子部1226的第2导线1218由较粗的导线构成,所以即使不另外准备端子部,也能够将导线自身作为端子而插入安装。

第2抵接面1215是形成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前方侧的平坦面。第2抵接面1215与上述的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第1抵接面1113抵接。

嵌合凹部1227是使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前面的一部分朝向远离作为一方的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一侧即后方凹陷的部位。嵌合凹部1227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右端侧及左端侧形成两个。嵌合凹部1227凹陷的形状及大小与上述的嵌合凸部1125突出的形状及大小等同。如上述那样,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嵌合凸部1125与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嵌合凹部1227嵌合。通过该结构,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与第2线圈骨架部1207牢固地结合。

此外,嵌合凹部1227被形成为相对于第2抵接面1215朝向后方向下方倾斜的凹状部。进而,嵌合凹部1227倾斜的方向及角度与上述的嵌合凸部1125倾斜的方向及角度大致相同。通过该结构,将嵌合凹部1227与嵌合凸部1125的嵌合强度强化,能够将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与第2线圈骨架部1207牢固地结合。

抵接承接部1228是使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前方侧上端部分朝向作为远离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一侧的后方凹陷的部位。抵接承接部1228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前方侧上端部分中在右端侧及左端侧形成有两个。抵接承接部1228朝向后方凹陷,以形成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抵接承接部1228凹陷的形状及大小与上述的抵接部1126突出的形状及大小等同。如上述那样,通过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抵接部1126的下表面与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抵接承接部1228的下表面抵接,在上下方向上,第1线圈骨架部1107和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位置关系被规定为规定的位置。

如上述那样,通过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第2卷芯部1208上卷绕第2导线1218而形成互感器。

构成第2线圈部1216的第2导线1218与第2端子部1223等连接。具体而言,参照图2,将第2导线1218的一端在第2槽部1211的内部中引绕并与第2端子部1223缠绕而电连接。进而,将第2导线1218的另一端在第2槽部1212的内部中引绕,进而从第2槽部1212的下端向下方导出。此外,参照图3,将第2导线1218的再另一端在第2槽部1214的内部中引绕,进而从第2槽部1214的下端向下方导出。此外,将第2导线1218的再另一端在第2槽部1213的内部中引绕并与第2端子部1225缠绕而电连接。

容纳凹部1229是通过将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前表面做成凹状而形成的空间。在左右方向上,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中央附近形成容纳凹部1229。此外,将容纳凹部1229从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上端形成到下端。容纳凹部1229凹陷的形状及大小被设为与后述的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基部131的后方部分大致相同。由此,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基部131的后方部分以被填入到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容纳凹部1229中的方式被容纳。

容纳凹部1230是通过将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后表面做成凹状而形成的空间。在左右方向上,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中央附近形成容纳凹部1230。此外,容纳凹部1230从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上端形成到下端。容纳凹部1230凹陷的形状及大小被设为与后述的第2铁芯部1202的第2铁芯基部1203大致相同。由此,第2铁芯部1202的第2铁芯基部1203以被填入到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容纳凹部1230中的方式被容纳。

线圈装置10作为铁芯而具有第1铁芯部1102、第2铁芯部1202及第3铁芯部13。第1铁芯部1102是构成电感的铁芯,因为其形状而被称作E铁芯。第2铁芯部1202是构成互感器的铁芯,因为其形状而被称作E铁芯。第3铁芯部13是构成电感及互感器的铁芯,被称作E铁芯。作为这些铁芯的材料,可以采用非晶质金属、硅钢板、铁素体等的磁性体。

第1铁芯部1102具有第1铁芯基部1103、第1铁芯腿部1104、第1铁芯腿部1105和第1铁芯腿部1106。第1铁芯基部1103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部位。第1铁芯腿部1104是从第1铁芯基部1103的上端朝向后方大致直角地延伸的长条部位,第1铁芯腿部1104的后端与第3铁芯部13的前表面抵接。第1铁芯腿部1105是从第1铁芯基部1103的中间部朝向后方大致直角地延伸的长条部位,第1铁芯腿部1105的后端与第3铁芯部13的前表面夹着规定的间隙对置。第1铁芯腿部1106是从第1铁芯基部1103的下端朝向后方大致直角地延伸的长条部位,第1铁芯腿部1106的后端与第3铁芯部13的前表面抵接。

第2铁芯部1202具有第2铁芯基部1203、第2铁芯腿部1204、第2铁芯腿部1205和第2铁芯腿部1206。第2铁芯基部1203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部位。第2铁芯腿部1204是从第2铁芯基部1203的上端朝向前方大致直角地延伸的长条部位,第2铁芯腿部1204的前端与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腿部132的后端抵接。第2铁芯腿部1205是从第2铁芯基部1203的中间部朝向前方大致直角地延伸的长条部位,第2铁芯腿部1205的前端与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腿部133的后端夹着规定的间隙对置。第2铁芯腿部1206是从第2铁芯基部1203的下端朝向前方大致直角地延伸的长条部位,第2铁芯腿部1206的前端与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腿部134的后端抵接。

第3铁芯部13具有第3铁芯基部131、第3铁芯腿部132、第3铁芯腿部133和第3铁芯腿部134。第3铁芯基部131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部位。第3铁芯腿部132是从第3铁芯基部131的上端朝向后方大致直角地延伸的长条部位,第3铁芯腿部132的后端与第2铁芯部1202的第2铁芯腿部1204的前端抵接。第3铁芯腿部133是从第3铁芯基部131的中间部朝向后方大致直角地延伸的长条部位,第3铁芯腿部133的后端与第2铁芯部1202的第2铁芯腿部1205的前端夹着规定的间隙对置。第3铁芯腿部134是从第3铁芯基部131的下端朝向后方大致直角地延伸的长条部位,第3铁芯腿部134的后端与第2铁芯部1202的第2铁芯腿部1206的前端抵接。

通过在第1铁芯部1102、第2铁芯部1202、第3铁芯部13的周围设置未图示的树脂膜,将第1铁芯部1102、第2铁芯部1202、第3铁芯部13固定以使其不离开。

这里,第1铁芯部1102的第1铁芯基部1103、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基部131及第2铁芯部1202的第2铁芯基部1203被设为相对于图1所示的安装面14大致垂直。此外,第1铁芯部1102的第1铁芯腿部1104等、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腿部132等及第2铁芯部1202的第2铁芯腿部1204等相对于图1所示的安装面14大致平行地延伸。通过将线圈装置10的第1铁芯部1102、第3铁芯部13、第2铁芯部1202相对于安装面14立设,能够使线圈装置10的左右方向的形状变小。由此,能够使线圈装置10的安装所需要的面积最小化。

图4A是表示第1线圈骨架部1107的立体图。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上,分别从其前表面到后表面形成有贯通孔1128。此外,贯通孔1128将第1卷芯部1108贯通。贯通孔1128呈与图2所示的第1铁芯部1102的第1铁芯腿部1105等同的形状及大小。对于贯通孔1128,从前方侧插入第1铁芯部1102的第1铁芯腿部1105。此外,参照图2说明的第1线圈部1114的第1导线1116被卷绕在第1卷芯部1108上。

图4B是表示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立体图。贯通孔1231是从第2线圈骨架部1207的前端贯通到后端的孔。贯通孔1231将第2卷芯部1208的内部也贯通。贯通孔1231呈与图2所示的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腿部133及第2铁芯部1202的第2铁芯腿部1205等同的形状及大小。对于贯通孔1231,从前方插入图2所示的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腿部133。此外,对于贯通孔1231,从后方插入第2铁芯部1202的第2铁芯腿部1205。第3铁芯腿部133的后端与第2铁芯腿部1205的前端在贯通孔1231的内部中夹着规定的间隙对置。此外,参照图2说明的第2线圈部1216的第2导线1218被卷绕在第2卷芯部1208上。

图5A是表示在线圈装置10中形成的电路的一例的电路图。如上述那样,线圈装置10包括第1线圈装置部1101及第2线圈装置部1201。第1线圈装置部1101作为共振电源电路的电感发挥功能。此外,第2线圈装置部1201作为共振电源电路的互感器发挥功能。如图1等所示,线圈装置10是将作为电感发挥功能的第1线圈装置部1101与作为互感器发挥功能的第2线圈装置部1201一体化的装置。由此,通过采用线圈装置10,能够使共振电源电路的结构简略化,能够使共振电源电路占据的安装基板的面积小型化。此外,在图5A中,表示了在线圈装置10中形成的电路中的第1端子部1122等的位置。

图5B是表示线圈装置10的各铁芯的示意图。这里,将磁通的朝向用箭头表示。

如上述那样,线圈装置10从前方侧起,具有第1铁芯部1102、第3铁芯部13及第2铁芯部1202。

在线圈装置10的使用状况下,如果在图2所示的第1线圈部1114及第2线圈部1216流过电流,则在第1铁芯部1102、第2铁芯部1202及第3铁芯部13的内部产生规定的磁通。

通过在第1线圈部1114中流过电流,在第1铁芯部1102及第3铁芯部13的内部产生形成电感的磁通。构成电感的磁通在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基部131中主要在前方部分处产生。

通过在第2线圈部1216中流过电流,在第2铁芯部1202及第3铁芯部13的内部产生形成互感器的磁通。该磁通在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基部131中主要在后方部分处产生。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第3铁芯部13的第3铁芯基部131能够使构成电感及互感器这两者的磁通穿过。由此,能够使作为电感及互感器发挥功能的线圈装置10的结构简略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变更。此外,上述的各形态能够相互组合。

例如,参照图2及图3,作为第2端子部1224及第2端子部1226而采用了被向下方引出的第2导线1218的端部,但也可以将这些端子的结构做成与图2所示的第2端子部1223同样。

进而,参照图2及图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上形成嵌合凸部1125,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上形成嵌合凹部1227,但也可以设为与此相反。即,也可以在第1线圈骨架部1107上形成嵌合凹部,在第2线圈骨架部1207上形成嵌合凸部。如果是该结构,通过嵌合构造也起到将第1线圈骨架部1107和第2线圈骨架部1207良好地接合的效果。

技术分类

061201165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