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装置及注封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29 00:47:01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装置及注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装置及注封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阳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锂电池在注封作业中,首先需要将电解液注入锂电池的壳体内,常见的电解液注封装置由注液器与工作台组成,工作人员将电解液放置在注液器底部后,即可开启注液器对其进行注液,注液完成后工作人员将锂电池送去封装,从而完成对锂电池的注封作业。

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在进行注液作业时,并未对锂电池的壳体进行干燥处理,如果室内的空气湿度较高的话,锂电池的壳体内壁上会附着大量的水分子,在进行注液作业时,电解液会与锂电池壳体内的水分子反应,导致电解液的浓度降低,影响电池的容量和性能,如果水分子较多时可能还会影响电池工作的稳定型,容易出现短路、爆炸等安全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装置及注封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装置及注封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轴与外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在转盘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由横杆与竖杆组成,所述L型支架顶部设置有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用于向锂电池壳体内进行注液,所述转盘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设置有锂电池壳体,所述转盘上表面开设有多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穿转盘设置,所述安装槽与安装板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安装槽内均滑动连接有L型连接杆,每个所述L型连接杆靠近安装板的一端底部均铰接有加热板,所述底座顶部远离L型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底座顶部且位于转盘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挤压块,两组所述挤压块相对于转轴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挤压块分别位于底座顶部远离支架的一侧与靠近支架的一侧,每个所述L型连接杆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挤压杆,每个所述安装槽远离安装板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弹簧靠近安装板的一端均与L型连接杆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L型连接杆与安装槽大小相适配,所述加热板与锂电池壳体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转盘内且位于安装槽内开设有两组滑槽,两组所述滑槽相对于L型连接杆呈对称设置,所述L型连接杆外壁固定连接有两组滑块,两组所述滑块与两组滑槽一一对应,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内。

优选的,每个所述滑块远离L型连接杆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矩形槽,每个所述矩形槽靠近L型连接杆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每个所述第二弹簧远离L型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

优选的,每个所述安装板靠近L型连接杆的一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每个所述定位板靠近L型连接杆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转盘顶部在多组安装板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转盘设置,每个所述通孔内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柱,每个所述连接柱底端均转动连接有金属板,每个所述金属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每个所述第三弹簧上端均与转盘下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偏心块,每个所连接柱外壁均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转盘顶部在多组通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二挤压杆的端部设置在螺旋槽内,所述底座顶部远离L型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磁铁位于转盘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连接柱外部,所述连接柱与通孔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二挤压杆与螺旋槽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注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L型支架横杆顶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注液管,所述L型支架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第四弹簧,两组所述第四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顶部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注液管呈同一垂直面设置,所述注液孔与注液管大小相适配,所述注液管外壁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L型支架的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伸缩杆,两组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均与密封板顶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伸缩杆分别设置在两组第四弹簧内部。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顶部在注液孔两侧均开设有负压孔,所述密封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负压泵,两组所述负压泵与两组负压孔一一对应。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锂电池壳体放置在安装板上方,开启外部电机控制转盘转动,带动锂电池壳体向注液管方向移动;

S2:控制转盘旋转180°,带动锂电池壳体移动到注液管底部,开启气缸带动注液管向下移动,并对锂电池壳体进行注液作业;

S3:注液完成后再次开启转盘,带动锂电池壳体旋转360度回到原位;

S4:将注液完成的锂电池壳体取下,并封装。

优选的,所述S1中,转盘转动的过程中,加热板与锂电池壳体重合,并对其进行加热,金属板与磁铁分离,偏心块旋转并对锂电池壳体进行夹持固定。

优选的,所述S2中,加热板与锂电池分离,气缸带动注液管推动密封板向锂电池壳体移动,锂电池壳体内部形成密封状态,通过注液管进行注液,并通过负压泵锂电池壳体内抽真空。

优选的,所述S3、S4中,锂电池壳体注液完成,加热板与锂电池壳体重合,转盘旋转360°后,锂电池壳体回到原位,加热板与锂电池壳体分离,偏心块不再对锂电池壳体夹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装置及注封方法,通过L型连接杆在第一弹簧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安装板移动,并带动加热板完全移动到锂电池壳体的顶部,此时加热板会对锂电池壳体进行加热,使其内壁上的水分子会逐渐蒸发,保证锂电池壳体在进行注液作业时,其内壁上不附着有水分子或仅有一点水分子,避免在进行注液作业时,电解液与锂电池壳体内的水分子反应,导致电解液的浓度降低,影响电池的容量和性能。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装置及注封方法,通过金属板在第三弹簧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复位,并带动其顶部的连接柱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柱在沿着螺旋槽的轨迹转动,使其顶部的偏心块向锂电池壳体转动,并与其两侧外壁接触,从而对锂电池壳体起到夹持固定的效果,防止锂电池壳体在转动过程中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安装板上脱离的情况出现,保证注液作业的正常进行。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装置及注封方法,密封板向下按压,密封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拉伸第四弹簧,当密封板移动到与锂电池壳体顶部接触时,在连接块的作用下会与锂电池壳体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从而使锂电池壳体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空间,防止在注液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随着电解液一同进入到锂电池壳体内,导致电解液的纯度降低,影响其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中转盘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底座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滑块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中锂电池壳体放在安装板上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转盘的剖面视图;

图10是图9中C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中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L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转盘;3、安装槽;4、挤压块;5、第一挤压杆;6、L型连接杆;7、滑槽;8、滑块;9、加热板;10、第一弹簧;11、矩形槽;12、凸块;121、第二弹簧;13、安装板;14、L型支架;15、定位板;16、橡胶块;17、通孔;18、偏心块;19、连接柱;20、第三弹簧;21、金属板;22、磁铁;23、螺旋槽;24、安装块;25、第二挤压杆;26、负压泵;27、气缸;29、伸缩杆;30、注液管;31、第四弹簧;32、连接块;34、负压孔;35、注液孔;36、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装置及注封方法,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盘2,所述转轴与外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在转盘2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支架14,所述L型支架14由横杆与竖杆组成,所述L型支架14顶部设置有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用于向锂电池壳体内进行注液,所述转盘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顶部设置有锂电池壳体,所述转盘2上表面开设有多组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贯穿转盘2设置,所述安装槽3与安装板13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安装槽3内均滑动连接有L型连接杆6,每个所述L型连接杆6靠近安装板13的一端底部均铰接有加热板9,所述底座1顶部远离L型支架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12,所述底座1顶部且位于转盘2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挤压块4,两组所述挤压块4相对于转轴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挤压块4分别位于底座1顶部远离支架的一侧与靠近支架的一侧,每个所述L型连接杆6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挤压杆5,每个所述安装槽3远离安装板13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每个所述第一弹簧10靠近安装板13的一端均与L型连接杆6外表面固定连接;

初始状态下,远离L型支架14与靠近L型支架14的两组L型连接杆6底部的第一挤压杆5均与挤压块4的最外端贴合,因受到挤压块4的挤压,使得第一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L型连接杆6处于安装槽3内远离安装板13的一侧,且与其铰接的加热板9为倾斜状态,为了保证注液过程中电解液的稳定性,在进行注液作业时,工作人员首先将锂电池的壳体放置在远离L型支架14的安装板13顶部,随后开启外部电机,外部电机的输出轴会驱动转轴带动转盘2转动,带动安装板13向注液组件移动,转盘2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挤压杆5逐渐与挤压块4脱离,此时L型连接杆6在第一弹簧10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安装板13移动,并带动其外端的加热板9向锂电池壳体移动,随着L型连接杆6的移动,倾斜的加热板9会与锂电池壳体的侧壁接触,并受到锂电池壳体侧壁的挤压并旋转,当第一挤压杆5不再与挤压块4接触时,加热板9完全移动到锂电池壳体的顶部,此时加热板9会对锂电池壳体进行加热,从而使锂电池壳体内的温度上升,锂电池壳体在向注液组件移动的过程中,其内壁上的水分子会逐渐被蒸发,保证锂电池壳体在进行注液作业时,其内壁上不附着有水分子或仅有一点水分子,避免在进行注液作业时,电解液与锂电池壳体内的水分子反应,导致电解液的浓度降低,影响电池的容量和性能,并且可以防止锂电池在后续使用中出现短路、爆炸等安全问题;

随着转盘2的持续转动,当待注液的锂电池壳体快移动到注液组件下方时,第一连接杆底部的第一挤压杆5会与靠近L型支架14的一组挤压块4外壁接触,并随着转盘2的继续转动,挤压块4会将第一挤压杆5向转盘2中心处挤压,从而带动其顶部的L型连接杆6向远离安装板13的一侧移动,随着L型连接杆6的移动,会带动加热板9与锂电池壳体逐渐分离,当锂电池壳体移动到L型支架14的正下方时,第一挤压杆5此时位于挤压块4的最外端,L型连接杆6会重新移动到安装槽3内远离安装板13的一侧并挤压第一弹簧10,且加热板9会与锂电池壳体完全脱离,保证注液组件对锂电池壳体注液作业的正常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当一次注液完成后,随着转盘2的继续转动,第一挤压杆5与挤压块4脱离,L型连接杆6在第一弹簧10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再次移动到安装板13旁边,且加热板9会再次移动到锂电池壳体顶部,从而对其起到封口作用,防止锂电池壳体内电解液自身的有毒气体从锂电池壳体内逸出并形成气凝胶,避免室内空气中电解液有毒气体浓度增加的情况出现,防止工作人员出现中毒的情况,并且还可以防止室内的灰尘掉落在电解液中,导致电解液的稳定性降低,影响使用寿命;

当一次注液完成且转盘2转动一圈并回到初始位置后,加热板9再次与锂电池壳体分离,方便工作人员将注液完成的锂电池取下并送去封装,之后再将新的待注液锂电池壳体放置在安装板13上。

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L型连接杆6与安装槽3大小相适配,所述加热板9与锂电池壳体大小相适配,由于加热板9与锂电池壳体大小相适配,所以当加热板9与锂电池壳体侧壁接触后,会将加热板9挤压至与转盘2平行,此时加热板9会将锂电池壳体的上开口完全覆盖,从而提高加热效果,当锂电池壳体移动到注液组件底部后,加热板9会逐渐与锂电池壳体脱离,此时锂电池壳体的侧壁不再对其进行挤压,加热板9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复位成倾斜状态,从而提高加热板9与锂电池壳体之间的距离,防止加热板9对注液组件造成阻挡的情况出现,保证注液组件可以正常对锂电池壳体进行注液。

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转盘2内且位于安装槽3内开设有两组滑槽7,两组所述滑槽7相对于L型连接杆6呈对称设置,所述L型连接杆6外壁固定连接有两组滑块8,两组所述滑块8与两组滑槽7一一对应,所述滑块8滑动安装于滑槽7内,L型连接杆6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滑块8在滑槽7内移动,滑块8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对L型连接杆6起到限位作用,防止L型连接杆6底部的挤压杆被挤压块4挤压时,带动L型连接杆6转动的情况出现,保证L型连接杆6在安装槽3内可以水平移动,从而保证其端部的加热板9可以与锂电池壳体有良好的接触,进而保证注液作业的正常开展。

如图5至图6所示,每个所述滑块8远离L型连接杆6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矩形槽11,每个所述矩形槽11靠近L型连接杆6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21,每个所述第二弹簧121远离L型连接杆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12,初始状态下,第二弹簧121处于压缩状态,凸块12远离第二弹簧121的一端与滑槽7内壁接触,L型连接杆6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滑块8在滑槽7内移动,凸块12在第二弹簧121的弹性力作用下与滑槽7内壁紧贴,从而提高了滑块8与滑槽7之间的摩擦力,降低L型连接杆6移动速度,防止因转盘2的转速过快,导致第一弹簧10带动L型连接杆6的回弹速度过快,L型连接杆6直接撞到安装槽3内壁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L型连接杆6的使用寿命。

如图3至图7所示,每个所述安装板13靠近L型连接杆6的一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5,每个所述定位板15靠近L型连接杆6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16,L型连接杆6在第一弹簧10的弹性力作用下向安装板13移动时,其靠近安装板13的一侧外壁会与橡胶块16接触,防止L型连接杆6因移动速度过快与安装板13发生碰撞出现损坏的情况,定位板15可以辅助工作人员将锂电池壳体安装在合适位置,保证后续注液作业的正常进行。

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转盘2顶部在多组安装板13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贯穿转盘2设置,每个所述通孔17内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柱19,每个所述连接柱19底端均转动连接有金属板21,每个所述金属板21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0,每个所述第三弹簧20上端均与转盘2下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柱19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偏心块18,每个所连接柱19外壁均开设有螺旋槽23,所述转盘2顶部在多组通孔1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4,所述安装块2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挤压杆25,所述第二挤压杆25的端部设置在螺旋槽23内,所述底座1顶部远离L型支架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铁22,所述磁铁22位于转盘2底部;

初始状态下,磁铁22与金属板21通过磁力粘接在一起,第三弹簧20处于拉伸状态,且偏心块18位于安装板13外部,当工作人员将锂电池壳体放在安装板13顶部后,开启外部电机带动转盘2转动,转盘2开始转动后,金属板21会与磁铁22分离,此时磁铁22不再对金属板21产生吸力,金属板21在第三弹簧20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复位,并带动其顶部的连接柱19向上移动,由于第二挤压杆25的端部位于螺旋槽23内,所以连接柱19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挤压杆25会对连接柱19内的螺旋槽23起到挤压作用,从而带动连接柱19在沿着螺旋槽23的轨迹转动,使其顶部的偏心块18向锂电池壳体转动,并与其两侧外壁接触,从而对锂电池壳体起到夹持固定的效果,防止锂电池壳体在转动过程中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安装板13上脱离的情况出现,保证注液作业的正常进行;

当一次注液作业完成后,转盘2带动安装板13转动一圈,金属板21会再次移动到磁铁22顶部,此时在磁铁22的磁吸作用下,会对金属板21施加较大的吸力,从而带动金属板21向下移动,金属板21在向下移动时会同步带动其顶部的连接柱19下移,此时在螺旋槽23与第二挤压杆25的配合下,会带动偏心块18向远离锂电池壳体的一侧转动,从而解除对其的夹持,方便工作人员将其取下并更换未注液的锂电池壳体,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8至图9所示,所述第三弹簧20套设在连接柱19外部,所述连接柱19与通孔17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二挤压杆25与螺旋槽23大小相适配,由于连接柱19与通孔17大小相适配,所以连接柱19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的情况,从而保证偏心块18对锂电池壳体的夹持效果。

如图11所示,所述注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L型支架14横杆顶部的气缸27,所述气缸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注液管30,所述L型支架14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第四弹簧31,两组所述第四弹簧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36,所述密封板36顶部开设有注液孔35,所述注液孔35与注液管30呈同一垂直面设置,所述注液孔35与注液管30大小相适配,所述注液管30外壁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块32;

当待注液的锂电池壳体移动到注液管30底部后,关闭外部电机使转盘2停止转动,随后开启气缸27,气缸27的输出轴会带动注液管30向下移动,随着注液管30的移动,注液管30会进入到密封板36的注液孔35内,由于注液管30与注液孔35大小相适配,所以注液管30可以对注液孔35进行密封,随后注液管30外壁连接的连接块32会与密封板36接触,并将密封板36向下按压,密封板3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拉伸第四弹簧31,当密封板36移动到与锂电池壳体顶部接触时,在连接块32的作用下会与锂电池壳体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从而使锂电池壳体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空间,防止在注液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随着电解液一同进入到锂电池壳体内,导致电解液的纯度降低,影响其使用效果;

当一次注液作业完成后,再次开启气缸27,并带动注液管30向上移动,注液管30向上移动时,其外壁的连接块32不再对密封板36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密封板36在第四弹簧31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复位,并与锂电池壳体脱离,方便后续的继续使用。

如图11所示,所述L型支架14的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伸缩杆29,两组所述伸缩杆29的底端均与密封板36顶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伸缩杆29分别设置在两组第四弹簧31内部,密封板36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伸缩杆29来回收缩,伸缩杆29可以对密封板36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密封板36在第四弹簧31弹性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出现倾斜或者偏转的情况,避免后续使用时注液管30无法进入到注液孔35内的情况出现,保证注液作业的正常进行。

如图11所示,所述密封板36顶部在注液孔35两侧均开设有负压孔34,所述密封板36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负压泵26,两组所述负压泵26与两组负压孔34一一对应,当密封板36与锂电池壳体的上表面接触后,锂电池壳体内形成密闭空间,此时开启负压泵26,负压泵26会通过两组负压孔34对锂电池壳体内进行抽真空,从而起到加速电解液渗透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注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锂电池壳体放置在安装板13上方,开启外部电机控制转盘2转动,带动锂电池壳体向注液管30方向移动;

S2:控制转盘2旋转180°,带动锂电池壳体移动到注液管30底部,开启气缸27带动注液管30向下移动,并对锂电池壳体进行注液作业;

S3:注液完成后再次开启转盘2,带动锂电池壳体旋转360度回到原位;

S4:将注液完成的锂电池壳体取下,并封装。

如图1至图10所示,所述S1中,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加热板9与锂电池壳体重合,并对其进行加热,金属板21与磁铁22分离,偏心块18旋转并对锂电池壳体进行夹持固定。

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S2中,加热板9与锂电池分离,气缸27带动注液管30推动密封板36向锂电池壳体移动,锂电池壳体内部形成密封状态,通过注液管30进行注液,并通过负压泵26锂电池壳体内抽真空。

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S3、S4中,锂电池壳体注液完成,加热板9与锂电池壳体重合,转盘2旋转360°后,锂电池壳体回到原位,加热板9与锂电池壳体分离,偏心块18不再对锂电池壳体夹持

工作原理:在进行注液作业时,工作人员首先将锂电池的壳体放置在远离L型支架14的安装板13顶部,随后开启外部电机,外部电机的输出轴会驱动转轴带动转盘2转动,带动安装板13向注液管30方向移动,转盘2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挤压杆5逐渐与挤压块4脱离,此时L型连接杆6在第一弹簧10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安装板13移动,并带动其外端的加热板9向锂电池壳体移动,随着L型连接杆6的移动,倾斜的加热板9会与锂电池壳体的侧壁接触,并受到锂电池壳体侧壁的挤压,密封板36在锂电池壳体的挤压下旋转,当第一挤压杆5不再与挤压块4接触时,加热板9完全移动到锂电池壳体的顶部,此时加热板9会对锂电池壳体进行加热,从而使锂电池壳体内的温度上升,锂电池壳体在向注液组件移动的过程中,其内壁上的水分子会逐渐被蒸发,保证锂电池壳体在进行注液作业时,其内壁上不附着有水分子或仅有一点水分子,避免在进行注液作业时,电解液与锂电池壳体内的水分子反应,导致电解液的浓度降低,影响电池的容量和性能,并且可以防止锂电池在后续使用中出现短路、爆炸等安全问题;

并且当转盘2开始转动后,金属板21会与磁铁22分离,此时磁铁22不再对金属板21产生吸力,金属板21在第三弹簧20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复位,并带动其顶部的连接柱19向上移动,由于第二挤压杆25的端部位于螺旋槽23内,所以连接柱19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挤压杆25会对连接柱19内的螺旋槽23起到挤压作用,从而带动连接柱19在沿着螺旋槽23的轨迹转动,使其顶部的偏心块18向锂电池壳体转动,并与其两侧外壁接触,从而对锂电池壳体起到夹持固定的效果,防止锂电池壳体在转动过程中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安装板13上脱离的情况出现,保证注液作业的正常进行;

当待注液的锂电池壳体快移动到注液管30下方时,第一连接杆底部的第一挤压杆5会与靠近L型支架14的一组挤压块4外壁接触,并随着转盘2的继续转动,挤压块4会将第一挤压杆5向转盘2中心处挤压。从而带动其顶部的L型连接杆6向远离安装板13的一侧移动,随着L型连接杆6的移动,会带动加热板9与锂电池壳体逐渐分离,当锂电池壳体移动到L型支架14的正下方时,第一挤压杆5此时位于挤压块4的最外端,L型连接杆6会重新移动到安装槽3内远离安装板13的一侧并挤压第一弹簧10,且加热板9会与锂电池壳体完全脱离,保证注液组件对锂电池壳体注液作业的正常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随后开启气缸27,气缸27的输出轴会带动注液管30向下移动,随着注液管30的移动,注液管30会进入到密封板36的注液孔35内,由于注液管30与注液孔35大小相适配,所以注液管30可以对注液孔35进行密封,随后注液管30外壁连接的连接块32会与密封板36接触,并将密封板36向下按压,密封板3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拉伸第四弹簧31,当密封板36移动到与锂电池壳体顶部接触时,在连接块32的作用下会与锂电池壳体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从而使锂电池壳体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空间,防止在注液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随着电解液一同进入到锂电池壳体内,导致电解液的纯度降低,影响其使用效果;

当一次注液作业完成后,再次开启气缸27,并带动注液管30向上移动,注液管30向上移动时,其外壁的连接块32不再对密封板36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密封板36在第四弹簧31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复位,并与锂电池壳体脱离,随后再次控制转盘2旋转,第一挤压杆5与挤压块4脱离,L型连接杆6在第一弹簧10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再次移动到安装板13旁边,且加热板9会再次移动到锂电池壳体顶部,从而对其起到封口作用,减少锂电池壳体内电解液内气体的挥发,从而降低空气中电解液的浓度,防止工作人员出现中毒的情况;

转盘2带动安装板13转动一圈后,加热板9再次与锂电池壳体分离,且金属板21会再次移动到磁铁22顶部,此时在磁铁22的磁吸作用下,会对金属板21施加较大的吸力,从而带动金属板21向下移动,金属板21在向下移动时会同步带动其顶部的连接柱19下移,此时在螺旋槽23与第二挤压杆25的配合下,会带动偏心块18向远离锂电池壳体的一侧转动,从而解除对其的夹持,方便工作人员将其取下并更换未注液的锂电池壳体,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相关技术
技术分类

0612011659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