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人货关联方法及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7:35


一种人货关联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货关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销售行业。零售业的买卖形式包括线上的电商和线下的实体门店等。其中,实体门店的买卖形式由于其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全方位的实景体验而经久不衰。

目前,一些实体门店中,通常由店长、导购和收银等岗位的服务人员对门店内陈列的货品进行管理,人工对进入门店内购物的消费者进行追踪管理,或者通过拍摄的图像监视消费者的移动轨迹。

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货品的盗取几率,但是管理方式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成本,且效率较低。为此,有必要在实体门店的场景下进行人与货品的关联,如此有益于降低货品的盗取率,提升管理效率,另外还有可能提取出更多关于货品的有价值的数据。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人货关联方法及系统,以实现精准的人货关联,提升对场景中人与货品的管理效率,降低货品的盗取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人货关联方法,包括:

根据货品被试用的动作,获得所述货品上设置的触发配件提供的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货品的ID;

通过摄像装置获得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包括: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动作数据和/或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区域数据;

根据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和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的时间关系,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和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的时间关系,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触发配件提供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的第一时间;

确定所述摄像装置采集所述视觉数据的第二时间;

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的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如果是,则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可选地,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还包括:所述货品的分类信息;当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包括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区域数据时,所述根据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和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的时间关系,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区域数据确定所述货品所在的品类分区;

确定所述触发配件提供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的第一时间;

确定所述摄像装置采集所述区域数据的第二时间;

当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的时间差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且所述货品所在的品类分区与所述货品的分类信息匹配时,将所述区域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视觉数据进行人脸识别,根据人脸特征与身份信息的映射关系,确定对所述货品产生试用动作的顾客的所述顾客身份信息;

将所述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可选地,当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包括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动作数据时,根据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和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的时间关系,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具体包括:

当所述动作数据指示所述顾客进行了预设行为时,记为所述顾客的第一事件;所述预设行为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顾客坐下试用货品,顾客来回走动,或者顾客在试用镜前停留的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阈值;

当第三预设时间阈值内,获得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的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阈值时,记为所述货品的第二事件;判断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所述第二事件的发生时间的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如果是,则将所述动作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可选地,所述触发配件包括: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所述标签芯片存储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当所述货品被试用时,所述RFID标签受到触发,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RFID标签的工作读距短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RFID标签的工作读距;

所述获得所述触发配件提供的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具体包括:

利用RFID读写器获得所述标签芯片中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

可选地,所述触发配件包括:压力传感器;

所述根据货品被试用的动作,获得所述触发配件提供的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货品被试用的动作,获得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所述电信号携带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标识;

当所述电信号指示所述触发配件受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阈值时,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标识与货品的ID的映射关系,获得被试用的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人货关联系统,包括: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货品触发识别系统和数据服务器;所述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和所述货品触发识别系统均与所述数据服务器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包括:摄像装置,用于采集货品的视觉数据;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包括: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动作数据和/或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区域数据;

所述货品触发识别系统,包括:设置在货品上的触发配件,用于识别货品被试用的动作和在所述货品被试用时提供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货品的ID;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通过所述计算机识别系统获得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基于所述货品触发识别系统获得货品的数据信息,根据所述视觉数据和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的时间关系,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可选地,所述触发配件包括: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所述标签芯片存储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所述RFID标签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读距小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读距;

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参数小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工作长度和/或工作面积;当所述货品被试用时,所述RFID标签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所述货品触发识别系统,还包括:RFID读写器;所述读写器在所述RFID标签处于第二状态时,读取所述标签芯片中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并向所述数据服务器上传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

可选地,所述摄像装置为360°全景摄像头,所述数据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360°全景摄像头采集的视觉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顾客轨迹跟踪。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人货关联方法及系统,根据货品被试用的动作,获得货品上设置的触发配件提供的货品的数据信息,其中包括货品的ID;通过摄像装置获得货品的视觉数据,其中包括:货品被试用的动作数据和/或货品被试用的区域数据;最后根据货品的数据信息和货品的视觉数据的时间关系,将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货品的ID进行关联。由于货品的数据信息是在货品上的触发配件受到货品被试用的动作触发时获得的,因此对于顾客的试用行为更加敏感、更加精准。本申请技术方案综合根据货品的数据信息和视觉数据对顾客身份信息和货品进行关联,使得人货关联的准确性提升。该技术方案可以自动化地实现人货关联,不需要再依靠人力对顾客进行追踪管理,也不需要依靠人力识别货品,因此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对场景中人与货品的管理效率,降低货品被盗取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货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人货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FID标签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FID标签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RFID标签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RFID标签的三维视图;

图5C为图5B中RFID标签的第一层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RFID标签的拆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天线的形态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芯片天线的形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货关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人货关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前文描述,目前在一些实体门店,例如实体超市、鞋店、服装店等,通常都是由人工视觉追踪顾客的试用行为,例如试穿鞋子,试穿衣服,试用电子商品等。追踪顾客试用行为的目的,一方面是追踪顾客的兴趣爱好,以进行更好的销售服务或者掌握关于货品的更多关联信息(例如受欢迎程度、应补货量、应补货频率等),另一方面则是防止货品在试用过程中被盗取,带来经济损失。

然而人工方式进行人与货品的管理,显然人力成本高,效率低,如此很可能存在遗漏的情况。基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人货关联方法及系统。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结合摄像装置获得的货品的视觉数据和货品上设置的触发配件受到试用动作触发而提供的货品的数据信息实现人货关联。如此,降低了人工管理的成本,提升管理人与管理货品的效率,降低货品被盗取的风险,使整个实体店的经营环节更加有序和安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可以是超市、商场等。场景中设置有摄像装置,可用于拍摄场景中的图像,包括图片和视频。此外,场景中可被试用的货品上设置有触发配件。当货品被顾客试用时,触发配件即受到触发。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货关联方法可以通过数据服务器实现,该数据服务器可以是布设在场景本地的服务器,也可以是云服务器。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货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人货关联的方法包括:

步骤0101:根据货品被试用的动作,获得所述货品上设置的触发配件提供的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货品的ID。

基于触发配件形式的不同,本步骤可以包括多种实现形式。下面通过两个示例分别进行说明。

示例一:

触发配件包括:RFID标签。RFID标签包括: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标签芯片存储货品的数据信息;RFID标签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第一状态下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参数小于第二状态下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参数。工作参数包括:工作长度和/或工作面积。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长度和/或工作面积影响了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读距,因此第一状态下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读距小于第二状态下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读距。在外力作用下,RFID标签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而当外力卸除时,RFID标签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场景中还设置有RFID读写器,基于RFID技术射频通信,当货品被试用时,RFID标签受到试用动作的触发而切换为第二状态,此时RFID标签的工作读距增大,RIFD标签中天线的通信能力得到更加充分应用,利用RFID读写器便获得标签芯片中货品的数据信息。数据服务器可以与RFID读写器通信连接,接收RFID读写器上传的货品的数据信息。也就是说,一旦获取到货品的数据信息即可判断货品被试用。

实际应用中,货品的数据信息包括货品的ID,货品的ID唯一指示该货品。例如,ID可以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此外,还可以包括:货品的价格、产地、型号、尺码、颜色、分类信息等。

在以上示例一中,触发配件中包括货品的数据信息,因此触发配件可以直接提供货品的数据信息。

示例二:

触发配件包括:压力传感器。当货品被试用时,因为顾客的试用动作,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压力作用,输出电信号。其中,电信号携带压力传感器的标识。在数据服务器中可以预先存储压力传感器的标识与货品的ID的映射关系,以及每个货品的数据信息。映射关系例如:压力传感器A对应其所在的货品a,压力传感器B对应其所在的货品b,压力传感器C对应其所在的货品c。

当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指示触发配件受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阈值时,表示货品被试用,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标识与货品的ID的映射关系,获得被试用的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货品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包括货品的价格、产地、型号、尺码、颜色、分类信息等。

在以上示例一中,触发配件的标识与货品的ID具有映射关系,因此触发配件是间接提供货品的数据信息。

步骤0102:通过摄像装置获得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包括: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动作数据和/或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区域数据。

为了进行人货关联,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服务器可以与场景中布设的摄像装置通讯连接,获得摄像装置拍摄到的货品被试用的动作数据和/或货品被试用的区域数据。

上述动作数据记录了货品被试用的动作。以顾客手动试用为例,依据试用动作的类型的不同,动作数据可以包括:按压货品的图像、触摸货品的图像,或者手提货品的图像等。以顾客脚部试用为例,动作数据可以包括:踩压货品的图像。

上述区域数据记录了被试用的货品所处的区域。作为示例,区域数据可以以下至少一种:展示了货品所在的楼层的图像、展示了货品所在品类分区(例如男鞋分区、女鞋分区)的图像,或者展示了货品所在柜台或货架的图像。

在图1中,以先执行步骤0101后执行步骤0102作为示例顺序。实际应用中对于步骤0101和步骤0102的执行先后顺序不加以限定,例如还可以先执行步骤0102后执行步骤0101,或者同时执行步骤0101和步骤0102。

步骤0103:根据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和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的时间关系,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在执行步骤0101时获得了货品的数据信息,同时还可以记录触发配件提供记录货品的数据信息的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即为利用触发配件检测到的试用动作的发生时间。在执行步骤0102时获得了货品的视觉数据(包括货品被试用的动作数据和/或区域数据),同时还可以记录摄像装置采集上述视觉数据的第二时间。第二时间即为通过摄像装置检测到试用动作的发生时间。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十分接近时,货品的数据信息和货品的视觉数据共同指向同一顾客对同一货品的试用动作的概率较高。因此可以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的时间关系进行人货关联。

下面通过示例对几种人货关联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

示例一:基于时间关系进行人货关联。

具体地,判断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的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如果是,则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作为示例,第一预设时间阈值为2秒。当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的时间差小于2秒,便可以确定货品的数据信息和货品的视觉数据共同指向同一顾客对同一货品的试用动作。基于此,可以将顾客身份信息与货品的ID进行关联,从而实现人货关联。将顾客身份信息与货品的ID进行关联具体可以是构建顾客身份信息与货品的ID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表示该身份信息的顾客对该ID的货品具有试用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顾客身份信息可以根据货品的视觉数据获得。例如,货品的视觉数据中还包括对货品施加试用动作的顾客的面部数据,依据面部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可以获得人脸特征信息,依据人脸特征信息与顾客身份信息的映射关系即可以获得试用该货品的顾客身份信息。此处人脸特征信息与顾客身份信息的映射关系可以似乎通过采集顾客的多幅图像和商店会员信息等预先构建并存储的。商店会员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顾客姓名、性别、年龄、联络号码、联络地址、身份证号、购物信誉、消费累计金额等。

以上获取顾客身份信息的方式仅为示例,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还可以依据视觉数据中提取的顾客的身体特征信息、进店二维码等信息获得顾客身份信息。此处对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的获取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场景中,同一时间或者邻近时间试用货品的顾客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顾客试用的货品可能隶属于不同的品类分区。例如,顾客A在10:00试用的货品在分区1,顾客B在10:01试用的货品在分区2。在此场景下为了提升人货关联的准确性,可以结合货品的分类信息进行人货关联,具体参见下述示例二。

示例二:基于时间关系和货品分类信息进行人货关联。

该示例方式的实施前提是摄像装置采集的视觉数据包括有货品被试用的区域数据。步骤0103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区域数据确定所述货品所在的品类分区;确定所述触发配件提供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的第一时间;确定所述摄像装置采集所述区域数据的第二时间;当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的时间差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且所述货品所在的品类分区与所述货品的分类信息匹配时,将所述区域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即,示例二相比于示例一,增加了一个人货关联的附加条件,要求货品所在的品类分区与所述货品的分类信息匹配。

本示例实现方式中,根据区域数据确定货品所在的品类分区。例如,货品是鞋子,通过区域数据可以确定顾客试穿的鞋子是属于女鞋分区、男鞋分区或是童鞋分区。此外,品类分区还可以细分至:女式平底凉鞋分区、女式高跟鞋分区、女式休闲鞋分区等。在场景中(例如超市和商场),货品的不同品类分区所在的位置不同。例如,商场的一层左侧为女鞋、一层右侧为男鞋。区域数据还可以依据顾客的移动路径获得。顾客的移动路径可以是通过采集一个顾客的视频或图像获得,也可以是通过多个摄像装置采集的视频或图像拼接得到。基于移动路径也可以确定顾客试穿鞋子时,鞋子所在的品类分区。

通过执行步骤0101获得的货品的数据信息中包括货品的分类信息,例如,女鞋,男鞋或童鞋。或者更细致地,例如:女式平底凉鞋、女式高跟鞋、女式休闲鞋等。

在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的时间差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这一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当货品所在的品类分区与货品的分类信息匹配时,表示货品的数据信息和货品的视觉数据共同指向同一顾客对同一货品的试用动作的概率较高。因此,可以将区域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货品的ID进行关联。关于顾客身份信息的获取方式已经在前述示例方式中进行过介绍,故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示例方式执行步骤0103,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场景中有多名顾客试用试用货品的场景下,基于时间进行初筛,再结合货品分类进行匹配,如此可以提高多人试用货品时,人货关联的准确性。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货关联方法,该方法需要首先获取两个方面的数据,再根据此两方面的数据进行人货关联。具体地,一方面根据货品被试用的动作,获得所述货品上设置的触发配件提供的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货品的ID;另一方面通过摄像装置获得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包括: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动作数据和/或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区域数据。由于货品的数据信息是在货品上的触发配件受到顾客的试用动作触发时获得的,因此对于顾客的试用动作更加敏感、更加精准。最终根据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和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的时间关系,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本申请技术方案综合根据视觉数据和货品的数据信息对顾客和货品进行关联,使得人货关联的准确性提升。该技术方案可以自动化地实现人货关联,不需要再依靠人力对顾客进行追踪管理,也不需要依靠人力识别货品,因此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对场景中人与货品的管理效率,降低货品被盗取的风险。使整个实体店的经营环节更加有序和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记录顾客试用货品形成的有价值的数据,本申请还进一步提供了另一种人货关联方法。下面结合图2进行说明。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人货关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人货关联方法包括:

步骤0201:根据货品被试用的动作,获得所述货品上设置的触发配件提供的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货品的ID。

步骤0202:通过摄像装置获得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包括: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动作数据。

本实施例中,步骤0201-0202的实现方式与前述实施例中步骤0101-0102的实现方式基本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请参照前一实施例。

步骤0203:当所述动作数据指示所述顾客进行了预设行为时,记为所述顾客的第一事件。

本步骤的执行目的主要是为了确认视频数据中记录的顾客的行为是否为有效的试用行为。具体地,预设了行为包括:

1)顾客坐下试用货品;

2)顾客来回走动;

3)顾客在试用镜(例如试衣镜、试鞋镜、化妆镜等)前停留的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阈值。

其中,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作为示例,第二预设时间阈值为10秒。

当步骤0202获得的包含顾客面部数据的视觉数据中,还指示了顾客进行预设有效试用行为以下至少一种:顾客坐下试用货品,顾客来回走动,或者顾客在试用镜前停留的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则可以记为顾客的第一事件。

步骤0204:当第三预设时间阈值内,获得货品的数据信息的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阈值时,记为货品的第二事件。

本步骤的执行目的主要是为了步骤0201获得的数据信息对应的货品是否被有效地试用。第三预设时间阈值及第一预设次数阈值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如果货品是鞋子,则第三预设时间阈值为30秒,第一预设次数阈值为2次。如果顾客在30秒内试穿(踩压)鞋子的次数超过2次,则记该鞋子发生了第二事件。

步骤0205:判断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所述第二事件的发生时间的时间差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0206。

步骤0206:将所述动作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在本步骤中,依然可以在时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货品分类对顾客和货品进行关联。具体可以参见前一实施例步骤0103的示例二实现方式。

通过执行步骤0203和步骤0204,通过记录第一事件,记录了顾客施加的有效试用行为;通过记录第二事件,记录了施加在货品的有效试用行为。因此基于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的时间关联,可以提升人货关联的准确性,避免以无效的试用行为相关的数据作为数据基础进行人货关联,从而降低错误率。此外,通过执行步骤0203和步骤0204可以筛除无效的数据,节省存储空间。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除了能够统计货品的试用率,分析获得货品的受欢迎程度、应补货量、应补货频率,还可以获得出使用货品的用户的结构化数据。例如,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喜好分布等,进而为货品的上市调研提供数据支撑。

在前文提供的实施例中,设置在货品上的触发配件可以是:RFID标签。下面对RFID标签的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介绍和说明。

RFID标签可以设置在货品上。通过设置实现货品和RFID标签的一对一绑定。需要说明的是,RFID标签还可以重复使用,例如从某货品上拆卸后,通过将标签芯片中的货品的数据信息更换为另一货品的数据信息,再将该RFID标签设置到另一货品上。

以货品试用的场景为示例,货品可以是商店、超市等地的待试用商品,例如鞋子、水壶等,此处不对货品的类型和形态进行具体限定。对RFID标签的设置方式可以为粘贴、悬挂、装钉、吸附等方式,此处不对设置方式进行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其中,标签芯片作为RFID标签中最核心的部分,因为标签芯片可以存储货品的数据信息。对于新出厂的RFID标签,其未确定与某一货品构成绑定关系时,标签芯片中也可以未储存任何货品的数据信息。货品的数据信息可以在将RFID标签设置至货品上之前、当时或之后存储至该RFID标签的标签芯片中。

由于货品的数据信息存储于标签芯片中,一旦某一处于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读距之内的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通过射频通讯成功,RFID读写器即可以读取到标签芯片中的数据信息,使货品的数据信息得到进一步的应用。标签天线是RFID标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是因为射频通信的实现主要依赖于RFID标签中的标签天线和RFID读写器的天线相互对于射频信号的有效感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区别于现有的RFID标签,其可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参数小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参数。对于一款RFID标签,其中的标签天线可以是线状的、面状的或者既包括线状又包括面状的区域。因此,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读距可能与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长度和/或工作面积相关。

上述所指的工作参数包括:工作长度和/或工作面积。也就是说,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参数中,有效的工作长度和有效的工作面积中至少一种工作参数不一致。例如,第一状态下该RFID标签的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长度为3mm,第二状态下该RFID标签的标签天线有效的工作长度为9mm。相比于第一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标签天线的长度和/或面积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应用,使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读距增加。此处工作读距是指RFID标签通过射频通讯的距离。

在第二状态下,RFID标签的工作读距可以达到3m~5m,甚至5m以上。

在实际场景中,可以按照第一状态下的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读距和第二状态下的RFID标签的最大工作读距来设置RFID读写器的点位。例如,假设RFID标签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最大工作读距为R1和R2,R1小于R2(例如R1小于R2的十分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合理设置RFID读写器的点位,使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的距离保持在R1与R2之间。如此,仅当RFID标签被切换为第二状态时RFID读写器才有可能读取到标签芯片中的数据信息。RFID标签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当外力卸除时,所述RFID标签从所述第二状态回归所述第一状态。由于RFID标签第二状态下,可以支持达到3m以上的工作读距,因此属于远场RFID标签。相比于近场RFID标签,其对于外力(例如顾客施加的试用行为)的可识别距离控制更加简单,因为第一状态下的最大工作读距与第二状态下的最大工作读距差异非常大。此外,远场RFID标签在被切换为第二状态时工作读距较大,因此,在场景中较少点位上布置RFID读写器便可以覆盖场景,避免因为RFID读写器点位过多带来的成本问题和布设点位复杂的问题。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RFID标签可以通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改变工作读距,从而在RFID标签处于第二状态时RFID读写器可以通过与RFID标签射频通信识别出RFID标签被触发的情况,采集芯片中相应的数据信息。该RFID标签应用到以RFID技术识别货品试用情况的场景中,不受场景中干扰物的影响,相比于基于视觉识别的方案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的多种实现方式。标签芯片与标签天线的贯通连接的实现具体可以发生在标签芯片与标签天线之间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FID标签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RFID标签10包括:标签芯片101和标签天线102。标签天线102上设有触点1021,该触点1021具体位于标签天线102的第一端。如图3所示,标签天线102的第一端为整个标签天线102上与标签芯片101距离最近的一端。

第一状态下,标签芯片与触点无接触;第二状态下,标签芯片通过接触该触点与标签天线连接。

可选地,在图3所示的标签芯片101上专设有待连接区。当RFID标签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时,RFID标签10发生形变,具体体现为:触点1021从(相对于待连接区/标签芯片/标签芯片所在的一层的)悬空状态向非悬空状态转变,最终触点1021接触到标签芯片101上的待连接区。本实施例中对于待连接区的尺寸和形状不进行限定,触点与待连接区位置相互匹配。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FID标签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所示的RFID标签20中,触点2011设置于标签芯片201上,标签天线202上专设有待连接区。当RFID标签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时,RFID标签20也发生形变,具体体现为:触点2011从(相对于待连接区/标签天线/标签天线所在的一层的)悬空状态向非悬空状态转变,最终触点2011接触到标签天线202上的待连接区。

RFID标签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也可以通过标签天线自身的形变实现。在一种示例实现方式中,可以将RFID标签的标签天线视为两个组成部分: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其中,第一天线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为该第一天线部上与标签芯片的距离最近的一端,且第一端与标签芯片固定连接。触点设置在第一天线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天线部上设有待连接区。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天线部与所述第一天线部及所述标签芯片无接触;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天线部通过接触所述触点与所述第一天线部连接。

或者,触点设置在第二天线部,第一天线部的第二端设有待连接区。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天线部与所述第一天线部及所述标签芯片无接触;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天线部通过所述触点与待连接区的接触以连接所述第一天线部。

在RFID标签的第二状态下,标签天线中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均起效。

标签天线可以多种形态,在图3和图4中以9662型号的RFID标签为例,标签天线包括线状天线和面状天线。结合该形态的标签天线,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两种触点设置方式。线状天线的形态具体可以为直线状,也可以为曲折状等。面状天线具体以可以为方形或圆形等。

参见图5A和图5B,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RFID标签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的RFID标签的三维视图。如图5所示,RFID标签30的标签天线可被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线状天线3021,可作为第一天线部与标签芯片301直接固定连接,第一天线部未与标签芯片301连接的一端(即第二端)上可以设有触点302A。另一部分是面状天线3022,可作为第二天线部,面状天线3022上可设有用于与触点302A接触的待连接区302B。需要说明的是,图5B中触点和待连接区的位置还可以互换,不局限于图5B所示的设置位置。

参见图6,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RFID标签的拆分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RFID标签40包括标签芯片401和标签天线402,其中标签天线402具体包括:线状天线4021和面状天线4022,触点402A未设置于完整的线状天线4021的端部,而是在线状天线的两端之间。

具体地,线状天线4021包括第一线状天线4021A和第二线状天线4021B。第一天线部包括第一线状天线4021A,因此,第一线状天线4021A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作为第一天线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点402A具体设置在第一线状天线4021A的第二端。

第二天线部包括第二线状天线4021B和面状天线4022,第二线状天线4021B的第二端与面状天线4022固定连接。用于与第一线状天线4021A第二端的触点402A匹配的待连接区402B可以设置在第二线状天线4022B的第一端。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触点和待连接区的位置还可以互换,不局限于图6所示的设置位置。

如图3至图6所示的,RFID标签可以包括两套标签天线,可选地,该两套标签天线可以是相对于标签芯片对称设置的。相应地,触点及待连接区也可以对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标签天线的材质为金属导电材料,触点和待连接区也是金属导电材料。实际应用中,可以专设待连接区,也可以将芯片上或者天线上位置与触点相互匹配的暴露金属导电材料的位置作为默认的待连接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减小误读的概率,可以令触点的设置位置尽可能靠近标签芯片,从而使RFID标签中与标签芯片直接连接的天线长度/面积等于0;或者,与RFID芯片直接连接的天线长度非常短/面积非常小,逼近于0。这样使得在RFID标签未收到外力作用时,设置于远处的RFID读写器对于标签芯片中的数据信息基本不可读,只在RFID标签受到相应试用动作触发时,标签芯片中的数据信息才可以被读取到。

为了保证在货品未受到试用时,RFID标签保持在第一状态,触点与待连接区不接触,对于触点位于标签芯片且待连接区位于标签天线,或者触点位于标签天线且待连接区位于标签芯片的实现方式,可以将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分别设置在RFID标签的两个不同的层。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两个不同的层的贴合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两个不同的层的贴合面积。

对于触点和待连接区均位于标签天线的实现方式,可以将第一天线部与所述第二天线部分别设置在RFID标签的两个不同的层。以图5B为例,RFID标签30的标签芯片301、线状天线3021和位于线状天线3021的第二端的触点302A位于第一层P1上,RFID标签30的面状天线3022和设在该面状天线3022的待连接区302B位于第二层P2。为了保证触点302A与待连接区302B接触时的有效性,第一层P1具体可以包括表面保护层和位于表面保护层下方的标签芯片301、线状天线3021和位于线状天线3021的第二端的触点302A;第二层P2具体可以包括另一表面保护层和位于该表面保护层上方的面状天线3022和设在该面状天线3022的待连接区302B。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两个不同的层的贴合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两个不同的层的贴合面积。

参见图5C,该示意了RFID标签30的第一层P1。作为示例,第二层P2为平面层,第一层P1则为曲面层,如图5B所示,第一层P1的两端翘曲,使得触点302A悬空,此时两个层的贴合面积非常小。当RFID标签切换为第二状态时,第一层P1与第二层P2全面贴合,使得触点302A可以接触到待连接区302B,进而,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贯通连接。

为了保证货品被试用后,位于第一层P1的触点能够与位于第二层P2的待连接区准确匹配,可以预先将第一层P1和第二层P2粘接。具体地,不是完全粘接而是在不包括触点和待连接区的位置粘接。以图5B中为例,可以将每层的中心位置相互粘接。这样也使得在货品被静置(未被试用)时,第一层P1和第二层P2之间不会发生偏移或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中的标签天线不局限于9662型号RFID标签中天线的样式,还可以为其他形态样式,参见图7A-图7B。

配置有RFID标签的货品不局限于试穿鞋子的场景。例如,货品还可以为帽子、加热水壶、台灯、电子产品等。RFID标签可以具体设置在帽子顶部、加热水壶的加热开关表面、台灯的开关表面以及电子产品的功能按键表面。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待试用货品的具体类型、RFID标签的设置位置以及试用动作的具体类型均不进行限定。

基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人货关联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该人货关联系统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货关联系统可以参见图8和图9。图8和图9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人货关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人货关联系统80包括: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801、货品触发识别系统802和数据服务器803。其中,所述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801和所述货品触发识别系统802均与所述数据服务器803通信连接;

所述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801,包括:摄像装置8011,用于采集货品的视觉数据;所述货品的视觉数据包括: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动作数据和/或所述货品被试用的区域数据;

所述货品触发识别系统802,包括:设置在货品上的触发配件8021,用于识别货品被试用的动作和在所述货品被试用时提供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包括:所述货品的ID;

所述数据服务器803,用于通过所述计算机识别系统801获得货品的视觉数据,基于所述货品触发识别系统802获得货品的数据信息,根据所述视觉数据和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的时间关系,将所述视觉数据对应的顾客身份信息与所述货品的ID进行关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货关联系统综合根据视觉数据和货品的数据信息对顾客和货品进行关联,使得人货关联的准确性提升。可以自动化地实现人货关联,不需要再依靠人力对顾客进行追踪管理,也不需要依靠人力识别货品,因此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对场景中人与货品的管理效率,降低货品被盗取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配件8021包括前述RFID标签。由于RFID标签已经在前面的实施例中详细介绍过,因此此处不再赘述。当货品被试用时,RFID标签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所述货品触发识别系统802,还包括:RFID读写器8022;所述读写器8022用于在RFID标签处于第二状态时,读取所述标签芯片中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并向所述数据服务器803上传所述货品的数据信息。

可选地,摄像装置8011为360°全景摄像头,所述数据服务器803还用于根据所述360°全景摄像头采集的视觉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和顾客轨迹跟踪。人脸识别可以便于获知顾客身份信息。顾客轨迹跟踪则可以更好地捕捉货品被试用时的区域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及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提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人货关联方法及系统
  • 一种人货关联关系确认方法及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176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