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耳机降噪电路和耳机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7:35


一种耳机降噪电路和耳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降噪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降噪电路和耳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现代生活需求的提高,蓝牙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由于其摆脱了从播放器连接到耳机本体的连接线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蓝牙耳机特别适合于进行运动或其他活动时佩戴,可以减少线体缠绕带来的麻烦,十分方便。

目前的蓝牙TWS耳机,一般具备降噪功能和降噪自启动功能,但传统的降噪自启动电路仅仅基于耳机前馈麦克风采集耳外环境噪声,对该噪声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开启降噪功能。然而,由于不同人人耳结构的细微差异以及耳机佩戴姿势不同的缘故,造成在佩戴相同耳机时,不同用户的耳内噪声可能不一致,仅仅通过前馈麦克风来判断是否自动启动降噪功能存在不够准确的缺陷,进而还会导致降噪不及时、降噪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降噪电路和耳机设备,其能够更加准确地启动降噪功能,并且降噪效果更好,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降噪电路,应用于耳机设备,包括:反馈降噪电路、前馈降噪电路、降噪自启动电路以及第一控制器;

所述反馈降噪电路分别与所述降噪自启动电路、扬声器以及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反馈降噪电路用于获取反馈噪声信号,并对所述反馈噪声信号进行降噪;

所述前馈降噪电路分别与所述降噪自启动电路、所述扬声器以及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前馈降噪电路用于获取前馈噪声信号,并对所述前馈噪声信号进行降噪;

所述降噪自启动电路还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反馈噪声信号和所述前馈噪声信号确定是否启动降噪功能;以及

当所述降噪自启动电路确定启动降噪功能时,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反馈噪声信号和所述前馈噪声信号分别控制所述反馈降噪电路和所述前馈降噪电路的工作状态。

所述降噪自启动电路包括:反馈比较电路、前馈比较电路、或门电路以及第二控制器;

所述反馈比较电路分别与所述反馈降噪电路和所述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反馈比较电路用于获取所述反馈噪声信号,并将所述反馈噪声信号与第一基准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所述前馈比较电路分别与所述前馈降噪电路和所述或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前馈比较电路用于获取所述前馈噪声信号,将所述前馈噪声信号与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所述或门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或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进行逻辑或运算得到逻辑值;以及

所述第二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逻辑值确定是否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降噪启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馈比较电路包括反馈比较器,所述反馈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反馈降噪电路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反馈噪声信号;

所述反馈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基准值;

所述反馈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馈比较电路包括前馈比较器,所述前馈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前馈降噪电路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前馈噪声信号;

所述前馈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基准值;

所述前馈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或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器还用于:

若所述逻辑值为真,则确定启动降噪功能;

若所述逻辑值为假,则确定不启动降噪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馈降噪电路包括反馈麦克风、反馈滤波器以及第一开关;

所述反馈麦克风分别与所述反馈滤波器和所述反馈比较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反馈麦克风用于采集所述反馈噪声信号;

所述反馈滤波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反馈麦克风和所述反馈比较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反馈滤波器用于对所述反馈噪声信号进行滤波和反相处理,得到反馈降噪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反馈滤波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扬声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开关处于导通工作状态时,所述反馈降噪信号被传送至所述扬声器,所述反馈降噪电路处于降噪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降噪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反馈噪声信号和第一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馈降噪电路包括前馈麦克风、前馈滤波器以及第二开关;

所述前馈麦克风分别与所述前馈滤波器和所述前馈比较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前馈麦克风用于采集所述前馈噪声信号;

所述前馈滤波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馈麦克风和所述前馈比较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前馈滤波器用于对所述前馈噪声信号进行滤波和反相处理,得到前馈降噪信号;

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前馈滤波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扬声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二开关处于导通工作状态时,所述前馈降噪信号被传送至所述扬声器,所述前馈降噪电路处于降噪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降噪启动信号时,根据所述前馈噪声信号和第二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工作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设备,包括:

扬声器,用于播放音频信号;以及

如上所述的耳机降噪电路,所述耳机降噪电路与所述扬声器电性连接,用于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降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耳机降噪电路,应用于耳机设备,该耳机降噪电路包括反馈降噪电路、前馈降噪电路、降噪自启动电路以及第一控制器,该反馈降噪电路分别与降噪自启动电路、扬声器以及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前馈降噪电路分别与降噪自启动电路、扬声器以及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而降噪自启动电路还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降噪自启动电路用于根据反馈噪声信号和前馈噪声信号确定是否启动降噪功能,因此,该耳机降噪电路仅仅通过电路就可以实现降噪自启动功能,且还以两类噪声信号作为启动降噪功能的依据,相对于以单一噪声信号作为启动降噪功能依据的电路,其能更加精确地启动降噪功能,进而能够及时降噪,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当降噪自启动电路确定启动降噪功能时,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反馈噪声信号和前馈噪声信号分别控制反馈降噪电路和前馈降噪电路的工作状态,以使得反馈降噪电路和前馈降噪电路分别对各自的噪声信号进行降噪,进一步提高降噪功能,以及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不同用户同一耳机的耳内噪声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耳机降噪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耳机降噪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耳机降噪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再者,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由于不同人的人耳结构的细微差异以及耳机佩戴姿势不同的缘故,用户在佩戴相同耳机时,不同用户的耳内噪声可能不一致,如图1所示,两个不同的用户使用同一只耳机,由于前述耳朵结构或佩戴姿势原因导致两者耳内噪声不一致,噪声信号1为第一个用户的耳内噪声,噪声信号2为第二个用户的耳内噪声,如若仅考虑耳外的环境噪声大小而忽视了耳内的残余噪声大小,则在降噪功能自启动的判断上有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进而影响该耳机的用户体验。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降噪电路100,应用于耳机设备,请参阅图2,该耳机降噪电路100包括反馈降噪电路10、前馈降噪电路20、降噪自启动电路30以及第一控制器40,该前馈降噪电路20分别与降噪自启动电路30、扬声器200以及第一控制器40电性连接,前馈降噪电路20用于获取前馈噪声信号,并对前馈噪声信号进行降噪,该前馈降噪电路20可以在耳机外部设置一前馈麦克风MIC2,采集耳外环境噪声信号,即前馈噪声信号,并对该前馈噪声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上的处理,得到对应的降噪信号,再将该降噪信号传送至耳机内的扬声器200播放,与耳外环境噪声信号经耳机结构传递进入耳机内部的噪声信号相抵消,达到对耳外噪声信号降噪的目的。通常前馈降噪电路20做不到完全降噪,进一步的深度降噪需通过反馈降噪电路10实现。

该反馈降噪电路10分别与降噪自启动电路30、扬声器200以及第一控制器40电性连接,该反馈降噪电路10用于获取反馈噪声信号,并对该反馈噪声信号进行降噪。该反馈降噪电路10采用麦克风采集耳内的噪声信号,即采集反馈噪声信号,只是该麦克风设置于耳机内部,再对该反馈噪声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上的处理,进而得到对应的降噪信号,类似的,将该降噪信号传送到耳机内的扬声器200播放,与耳内噪声相抵消,达到对耳内噪声信号降噪的目的。

降噪自启动电路30还与第一控制器40电性连接,用于根据反馈噪声信号和前馈噪声信号确定是否启动降噪功能。若反馈噪声信号或前馈噪声信号中的任意一噪声信号达到需要降噪的标准,则该降噪自启动电路30向第一控制器40发送第一信号,反映确定启动降噪功能,使得第一控制器40根据该第一信号,执行相应的降噪措施;若反馈噪声信号和前馈噪声信号均没有达到需要降噪的标准,则该降噪自启动电路30向第一控制器40发送第二信号,或者不发送信号,反映确定不开启降噪功能,使得第一控制器40根据该第二信号,分析出目前处于不需要降噪的状态。因此,该降噪自启动电路30可以实现耳机设备降噪自启动功能,并且该降噪自启动电路30以反馈噪声信号和前馈噪声信号作为是否启动降噪功能的共同依据,并不仅仅以单一噪声信号作为启动降噪功能的依据,其能够提高降噪自启动的准确率,更加精确地启动降噪功能,进而能够使得对应的降噪电路可以及时降噪,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当降噪自启动电路30确定启动降噪功能时,第一控制器40用于根据反馈噪声信号和前馈噪声信号分别控制反馈降噪电路10和前馈降噪电路20的工作状态,以使得反馈降噪电路10和前馈降噪电路20分别对各自的噪声信号进行降噪,例如:当第一控制器40接收到降噪自启动电路30向其发送的第一信号,则确定启动降噪功能,然后判断前馈噪声信号和反馈噪声信号是否达到对应的噪声标准,若达到,则控制对应的降噪电路进入降噪的工作状态,实现降噪功能;当第一控制器40接收到降噪自启动电路30向其发送的第二信号,或者未接收到降噪自启动电路30发送的任意信号,则确定不启动降噪功能,然后控制前馈降噪电路20和反馈降噪电路10不工作。因此,当降噪自启动电路30确定启动降噪功能时,第一控制器40再控制对应的降噪电路进入降噪工作状态,且对两种噪声信号分别降噪,进一步提高降噪功能,以及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综上,该耳机降噪电路仅仅通过电路就可以实现降噪自启动功能,且还以两类噪声信号作为启动降噪功能的依据,相对于以单一噪声信号作为启动降噪功能依据的电路,其能更加精确地启动降噪功能,进而能够及时降噪,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当降噪自启动电路确定启动降噪功能时,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反馈噪声信号和前馈噪声信号分别控制反馈降噪电路和前馈降噪电路的工作状态,以使得反馈降噪电路和前馈降噪电路分别对各自的噪声信号进行降噪,进一步提高降噪功能,以及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40可以为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单片机、ARM(Acorn RISC Machine)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还有,第一控制器40还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第一控制器40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和/或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耳机降噪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降噪自启动电路30包括:反馈比较电路31、前馈比较电路32、或门电路33以及第二控制器34,其中,反馈比较电路31分别与反馈降噪电路10和或门电路33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反馈比较电路31用于获取反馈噪声信号,并将反馈噪声信号与第一基准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第一基准值的具体数值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而设置,一般情况下,其代表反馈噪声信号需要降噪的标准。第一比较结果包括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可以采用逻辑值进行表示,例如逻辑值为真,采用逻辑1表示,逻辑值为假,采用逻辑0表示。

将反馈噪声信号与第一基准值进行比较,若反馈噪声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基准值,则反馈比较电路31获得的第一比较结果为逻辑1;若反馈噪声信号小于第一基准值,则反馈比较电路31获得的第一比较结果为逻辑0。

同样地,前馈比较电路32分别与前馈降噪电路20和或门电路33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前馈比较电路32用于获取前馈噪声信号,将前馈噪声信号与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第二基准值的数值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而设置,前馈比较电路32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与反馈比较电路31类似,将前馈噪声信号与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若前馈噪声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基准值,则前馈比较电路32获得的第二比较结果为逻辑1;若前馈噪声信号小于第二基准值,则前馈比较电路32获得的第二比较结果为逻辑0。

或门电路33的输出端还与第二控制器34电性连接,第二控制器34还与第一控制器40电性连接,或门电路33用于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进行逻辑或运算得到逻辑值,第二控制器34用于根据逻辑值确定是否向第一控制器40发送降噪启动信号。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中的任意一个比较结果为真,或门电路33得到的逻辑值都为真,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均为假,或门电路33得到的逻辑值为假,第二控制器34对该逻辑值进行处理和分析,若分析到或门电路33输出的逻辑值为真,则确定向第一控制器40发送降噪启动信号,也就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信号,则确定启动降噪功能,若分析到或门电路33输出的逻辑值为假,则确定不向第一控制器40发送降噪启动信号,或者向第一控制器40发送其他信号,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信号,则确定不启动降噪功能。

因此,或门电路33的设置可以使得任意一个噪声信号达到需要降噪的标准,即可启动降噪功能,囊括了需要降噪的全部类型,即,前馈噪声信号达到降噪标准的类型,反馈噪声信号达到降噪标准的类型,以及前馈噪声信号和反馈噪声信号均达到降噪标准的类型,进而使得后续的降噪电路能够及时进行降噪,且提高启动降噪功能判断的准确性,且第二控制器34只需根据逻辑值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即可确定是否启动降噪功能,计算量小,逻辑简单。

可选地,降噪自启动电路30中不设置第二控制器34,第二控制器34的功能由第一控制器40实现,即或门电路33将逻辑值直接发送至第一控制器40,由第一控制器40根据逻辑值进行判断和分析,若逻辑值为真,则启动降噪功能,再由第一控制器40根据前馈噪声信号和反馈噪声信号分别控制对应的降噪电路,实现降噪功能。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耳机降噪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反馈比较电路31包括反馈比较器U1,反馈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反馈降噪电路10电性连接,该同相输入端用于获取反馈噪声信号,该反馈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用于获取第一基准值,反馈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或门电路33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输出第一比较结果,且将该第一比较结果传送至或门电路33的第一输入端。

可选地,前馈比较电路32包括前馈比较器U2,前馈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前馈降噪电路20电性连接,用于获取前馈噪声信号,前馈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用于获取第二基准值,前馈比较器U2的输出端与或门电路33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前馈比较器U2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比较结果,且将第二比较结果传送至或门电路33的第二输入端。

或门电路33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包括二极管实现、开关实现、CMOS逻辑实现等,通过将多个或门级联也可以实现多输入的或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现有芯片实现,如图中的或门D,在此对或门电路33的实现方法不做限制,由用户根据需要而设置。

反馈比较器U1对反馈噪声信号和第一基准值进行比较,获得第一比较结果,前馈比较器U2对前馈噪声信号和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获得第二比较结果,或门D再对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进行逻辑或运算,得到逻辑值,并将该逻辑值传送至第二控制器34,由第二控制器34对该逻辑值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该逻辑值确定是否启动降噪功能,若逻辑值为真,则确定启动降噪功能,若逻辑值为假,则确定不启动降噪功能。

可选地,反馈降噪电路10包括反馈麦克风MIC1、反馈滤波器B1以及第一开关S1,其中,反馈麦克风MIC1分别与反馈滤波器B1和反馈比较电路31电性连接,具体地,反馈麦克风MIC1分别与反馈滤波器B1和反馈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该反馈麦克风MIC1用于采集反馈噪声信号;

反馈滤波器B1的一端与第一开关S1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反馈麦克风MIC1和反馈比较电路31电性连接,具体地,其另一端分别与反馈麦克风MIC1和反馈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该反馈滤波器B1用于对反馈噪声信号进行滤波和反相处理,得到反馈降噪信号,反馈降噪信号与反馈噪声信号的波形幅值相同、相位相反。

反馈滤波器B1为降噪电路的重要器件之一,其涉及优劣决定了耳机降噪深度,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噪声波形是随时变换的,固定频段滤波器应用范围较窄,因此,上述反馈滤波器B1优选为自适应降噪滤波器,能够随时追踪噪声的频率、相位、幅值等特性,从而实现持久而稳定的降噪。

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与反馈滤波器B1电性连接,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与扬声器200电性连接,第一开关S1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器40电性连接,当第一开关S1处于导通工作状态时,反馈降噪信号被传送至扬声器200,此时,反馈降噪电路10处于降噪的工作状态。与反馈噪声信号波形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反馈降噪信号被传送至扬声器200时,与传送至扬声器200处的反馈噪声信号呼互相抵消,实现反馈降噪功能,即耳内降噪功能。

而第一开关S1的工作状态,是由第一控制器40进行控制,具体地,当接收到降噪启动信号时,第一控制器40根据反馈噪声信号和第一预设阈值,控制第一开关S1的工作状态。即,在降噪自启动电路30确定启动降噪功能,向第一控制器40发送降噪启动信号后,第一控制器40根据反馈噪声信号和第一预设阈值,控制第一开关S1的导通和断开。若反馈噪声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一控制器40控制第一开关S1导通,进行反馈降噪,若反馈噪声信号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第一开关S1断开,无需反馈降噪。其中,第一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而设置,第一开关S1可以是可以是接触器、继电器、电子开关、延时开关、光电开关、轻触开关、接近开关以及双控开关等类型。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4,前馈降噪电路20与反馈降噪电路10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类似,前馈降噪电路20包括前馈麦克风MIC2、前馈滤波器B2以及第二开关S2,其中,前馈麦克风MIC2分别与前馈滤波器B2和前馈比较电路32电性连接,前馈麦克风MIC2用于采集前馈噪声信号。

前馈滤波器B2的一端与第二开关S2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前馈麦克风MIC2和前馈比较电路32电性连接,前馈滤波器B2用于对前馈噪声信号进行滤波和反相处理,得到前馈降噪信号,前馈滤波器B2同样优选为自适应降噪滤波器。

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与前馈滤波器B2电性连接,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与扬声器200电性连接,第二开关S2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器40电性连接,当第二开关S2处于导通工作状态时,前馈降噪信号被传送至扬声器200,前馈降噪电路20处于降噪的工作状态。前馈麦克风MIC2采集的是耳外环境噪声,在经前馈滤波器B2进行时域和频域上的处理后得到与环境噪声传递进入耳内的噪声波形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前馈降噪信号,前馈降噪信号与进入耳内的耳外环境噪声信号相互抵消,实现前馈降噪功能。

同样地,第二开关S2的导通和断开由第一控制器40进行控制,当接收到降噪启动信号时,第一控制器40根据前馈噪声信号和第二预设阈值,控制第二开关S2的工作状态。若前馈噪声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一控制器40控制第二开关S2导通,进行前馈降噪,若前馈噪声信号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控制第二开关S2断开,无需前馈降噪。其中,第二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而设置,第二开关S2可以是可以是接触器、继电器、电子开关、延时开关、光电开关、轻触开关、接近开关以及双控开关等类型。

请继续参阅图4,结合图4,该降噪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描述如下:

前馈麦克风MIC2采集前馈噪声信号,即耳外环境噪声信号,该前馈噪声信号被传送至前馈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将其与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若前馈噪声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基准值,则得到逻辑1(高电平信号),若前馈噪声信号小于第二基准值,则得到逻辑0(低电平信号),该逻辑结果被传送至或门D的第二输入端;

同样地,反馈麦克风MIC1采集反馈噪声信号,即耳内噪声信号,该反馈噪声信号被传送至反馈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将其与第一基准值进行比较,若反馈噪声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基准值,则得到逻辑1(电平信号),若反馈噪声信号小于第一基准值,则得到逻辑0(低电平信号),该逻辑结果被传送至或门D的第一输入端;

或门D对反馈比较器U1输出的逻辑结果和前馈比较器U2输出的逻辑结果进行逻辑或运算,得到逻辑值,并将该逻辑值传送至第二控制器34,由第二控制器34确定是否启动降噪功能,若逻辑值为真,则确定启动降噪功能,向第一控制器40发送降噪启动信号,若逻辑值为假,则确定不启动降噪功能,即,前馈噪声信号和反馈噪声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噪声信号达到需要降噪的标准,第二控制器34都确定启动降噪功能,只有两个噪声信号均未达到需要降噪的标准时,第二控制器34才会确定不启动降噪功能;

若第一控制器40接收到降噪启动信号,则再根据反馈噪声信号和第一预设阈值,控制第一开关S1的工作状态,且根据前馈噪声信号和第二预设阈值,控制第二开关S2的工作状态,具体地,若反馈噪声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一控制器40控制第一开关S1导通,进行反馈降噪,若反馈噪声信号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第一开关S1断开,无需反馈降噪;

若前馈噪声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一控制器40控制第二开关S2导通,进行前馈降噪,若前馈噪声信号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控制第二开关S2断开,无需前馈降噪;

若第一控制器40控制第一开关S1导通,进行反馈降噪,反馈噪声信号经反馈滤波器B1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处理后,得到与反馈噪声信号波形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反馈降噪信号,该反馈降噪信号经第一开关S1被传送至扬声器200,与反馈噪声信号相互抵消,进而使得经过反馈降噪之后的音频信号在扬声器200处播放;

若第一控制器40控制第二开关S2导通,进行前馈降噪,前馈噪声信号经前馈滤波器B2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处理后,得到与前馈噪声信号进入耳内的噪声波形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前馈降噪信号,该前馈降噪信号经第二开关S2被传送至扬声器200,与前馈噪声信号进入耳内的噪声相互抵消,进而使得经过前馈降噪之后的音频信号在扬声器200处播放;

通常前馈降噪电路20做不到完成降噪,进一步的深度降噪通过反馈降噪电路10实现,反馈降噪电路10的反馈麦克风MIC1采集耳内残余噪声,即反馈噪声信号,进行深度降噪。

综上,该耳机降噪电路仅仅通过电路就可以实现降噪自启动功能,且还以两类噪声信号作为启动降噪功能的依据,相对于以单一噪声信号作为启动降噪功能依据的电路,其能更加精确地启动降噪功能,进而能够及时降噪,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当降噪自启动电路确定启动降噪功能时,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反馈噪声信号和前馈噪声信号分别控制反馈降噪电路和前馈降噪电路的工作状态,以使得反馈降噪电路和前馈降噪电路分别对各自的噪声信号进行降噪,进一步提高降噪功能,以及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2177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