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全自动智能煮茶器及其煮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0:0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煮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全自动智能煮茶器及其煮茶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历史悠久,中国既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煮茶是中国人的发明,亦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让茶饮真正得以普及,并促进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煮茶极为讲究,需要考量的因素较多,如:茶叶的种类和用量、水质和水温、泡茶时间、环境和心情等,因此,随着生活节奏的快捷化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煮茶设备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煮茶设备包括成套的电磁炉、烧水壶以及茶杯,或者装有电热丝的烧水壶和茶杯,这类煮茶设备仍然需要人工手动倒水煮茶,费时费力,智能化程度很低。

市面上能够实现自动上水煮茶的设备,一般是将茶包放置在茶篮上,然后通过发热管对茶桶内的清水进行加热,以实现煮茶操作。然而这种可自动上水煮茶的设备,其茶篮一般是通过卡扣连接安装在茶桶内的,茶篮无法实现升降移动,在煮茶过程中,茶篮内的茶叶难以充分舒展开并与热水接触,使得茶水的浓度及醇度大打折扣,影响茶水的饮用口感。另外,当饮茶完毕后,茶桶内的废弃茶水往往需要手动将茶桶提出倒掉,十分麻烦;同时,茶篮上的茶渣若清理不及时,将容易发臭,并且会在茶篮上留下茶垢,增加了清洗工作的难度,市面上的煮茶器,其茶篮往往需要人工将其取出后才能够清洗,不方便用户使用,费时费力。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量上水、自动排水清洗、省时省力、可提高茶水醇度及口感的全自动智能煮茶器及其煮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智能煮茶器,包括壳体、翻盖机构、茶桶、茶篮、升降机构、水路系统及触屏控制装置,所述翻盖机构设于壳体顶部,所述茶桶设于壳体内,所述茶篮设于茶桶内,且所述茶篮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水路系统设于茶桶底部,所述触屏控制装置设于壳体外侧,且所述升降机构及水路系统分别与触屏控制装置通过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丝杆、螺纹滑座、两根导杆及连接块,所述驱动电机设于壳体与茶桶之间腔体内,所述丝杆竖直设于茶桶内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丝杆顶部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通过啮合连接,所述丝杆上套设有一螺纹滑座,所述螺纹滑座通过连接块与茶篮连接,两根所述导杆分别竖直穿设于螺纹滑座的左右两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路系统包括抽水管路、出茶水管路及排废水管路;

所述抽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抽水泵、第一出水管、第一三通管、液位感应装置及第一茶篮连接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清水桶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抽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一出水管与第一三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与液位感应装置及第一茶篮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茶篮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茶桶底部连接;

所述出茶水管路包括第二茶篮连接管、第二抽水泵、第二出水管及水管固定座,所述第二茶篮连接管的一端与茶桶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茶篮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抽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端与第二出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末端夹定于水管固定座内,所述水管固定座设于壳体的侧端;

所述排废水管路包括排水管、第二三通管、第三出水管及通气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茶桶底部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与通气管及第三出水管连接,所述通气管的末端与壳体顶部贯通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管的末端与废水桶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有茶篮清洗管路,所述茶篮清洗管路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三抽水泵及第四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清水桶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抽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三抽水泵的出水端与第四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出水管的另一端设于茶桶顶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端底部设有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位于出茶水管路的出水端下方,所述托盘组件包括托盘底座及托盘盖,所述托盘底座内设有装水槽,所述托盘盖卡设于装水槽顶部,且所述托盘盖上设有若干格栅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翻盖机构包括按钮组件、茶桶盖板、壳体盖板及扭簧组件,所述茶桶盖板设于壳体顶部,所述壳体盖板与茶桶盖板一侧端通过扭簧组件连接,所述壳体盖板另一侧端设有卡块,所述按钮组件设于壳体侧端并与卡块通过卡合连接,所述茶桶盖板中部设有圆孔,所述壳体盖板底部设有与圆孔适配的茶桶内盖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按钮组件包括按钮外壳、按钮锁扣及弹簧,所述壳体侧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轴孔,所述按钮锁扣左右两侧设有与轴孔适配的卡轴,所述按钮锁扣底部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下方的壳体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弹簧顶部套设在定位柱内,所述弹簧底部设于定位槽内,所述按钮外壳底部设有卡扣,所述按钮锁扣上设有与卡扣适配连接的卡孔,所述按钮外壳顶部设有圆弧结构,且所述圆弧结构上设有防滑凸点。

作为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有中间传动齿轮,所述中间传动齿轮的一端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中间传动齿轮的另一端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茶桶底部嵌设有发热管,所述茶桶底部侧端设有电源线接头,所述发热管与电源线接头通过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茶桶与壳体底部之间还设有承托支架。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全自动智能煮茶器的煮茶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智能煮茶器的煮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下翻盖机构的按钮组件,壳体盖板在扭簧组件的弹力作用下自动打开后,将茶包放置在茶篮上,再将壳体盖板盖合密封;

2)通过触屏控制装置定量调节水路系统中抽水管路的抽水量,抽水完成后,茶桶底部的发热管对茶桶内的清水进行加热直至煮沸;

3)煮沸完成后,可通过触屏控制装置控制升降机构进行升降操作,以调节茶篮的高度,使茶篮上下移动并与沸水充分接触,保证茶叶可完全舒展开来释放茶香;

4)泡茶完成后,将茶具放置在托盘组件上,通过触屏控制装置控制水路系统中的出茶水管路进行出茶操作,以将茶桶内的茶水输送至茶具内;

5)喝茶完毕后,通过触屏控制装置可控制排废水管路将茶桶内的废弃茶水进行排出,以保证茶桶内没有残留的茶水;

6)将茶桶内的废弃茶水排空后,用户可打开翻盖机构,将茶包取出后,通过触屏控制装置控制水路系统中的茶篮清洗管路进行上水操作,以对茶篮进行冲洗,保证茶篮的清洁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在煮茶器内设置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与茶篮连接,使得在煮茶过程中,用户可根据需要调节茶篮的高度,使其上下移动并与茶桶内的热水充分接触,便于茶叶舒展开来释放香味,使茶水浓度各处均匀一致,有效提高茶水的醇度及饮用口感;同时,在煮茶过程中,茶叶始终通过茶篮与茶桶进行隔开,避免用户在饮茶过程中吞食茶叶,提高用户舒适饮茶的体验感;水路系统中的抽水管路可实现定量上水,排废水管路可将茶桶内的废弃茶水进行自动排出,茶篮清洗管路可将煮茶完成后茶篮上的茶渣进行冲洗,省去了用户需要手动上水、排水及清洗的繁琐,整体通过触屏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省时省力,智能程度高,极大提高了用户进行煮茶饮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托盘组件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翻盖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翻盖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按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茶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水路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煮茶器,包括壳体1、翻盖机构2、茶桶3、茶篮4、升降机构5、水路系统及触屏控制装置7,所述翻盖机构2设于壳体1顶部,所述茶桶3设于壳体1内,所述茶篮4设于茶桶3内,且所述茶篮4与升降机构5连接,所述水路系统设于茶桶3底部,所述触屏控制装置7设于壳体1外侧,且所述升降机构5及水路系统分别与触屏控制装置7通过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茶桶3内可装设用于煮茶的清水,茶篮4可在升降机构5的作用下在茶桶3内实现上下移动,水路系统在触屏控制装置7的控制作用下,可对茶桶3内进行定量上水煮茶,出茶饮用、废弃茶水排出及茶篮清洗操作,省去了用户需要手动上水、排水及清洗的繁琐,省时省力,大大提高本煮茶器的使用便利性。

如图2至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翻盖机构2包括按钮组件24、茶桶盖板22、壳体盖板23及扭簧组件21,所述茶桶盖板22设于壳体1顶部,所述壳体盖板23与茶桶盖板22一侧端通过扭簧组件21连接,所述壳体盖板23另一侧端设有卡块231,所述按钮组件24设于壳体1侧端并与卡块231通过卡合连接,所述茶桶盖板22中部设有圆孔220,所述壳体盖板23底部设有与圆孔220适配的茶桶内盖板231。本实施例中,翻盖机构2的设置,可便于用户打开茶桶盖板22并将茶包放置到茶篮4内进行煮茶操作。具体的,当壳体盖板23处于闭合状态时,用户可按压按钮组件24,在扭簧组件21的弹力作用下,壳体盖板23可自动打开,此时,用户可将茶包通过茶桶盖板22的圆孔220放置到茶篮4中。翻盖机构2的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涉及复杂的装配结构,便于企业生产装配。

如图2至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按钮组件24包括按钮外壳241、按钮锁扣242及弹簧243,所述壳体1侧端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轴孔100,所述按钮锁扣242左右两侧设有与轴孔100适配的卡轴2421,所述按钮锁扣242底部设有定位柱2422,所述定位柱2422下方的壳体1上设有定位槽11,所述弹簧243顶部套设在定位柱2422内,所述弹簧243底部设于定位槽11内,所述按钮外壳241底部设有卡扣2411,所述按钮锁扣242上设有与卡扣2411适配连接的卡孔2423,所述按钮外壳241顶部设有圆弧结构2412,且所述圆弧结构2412上设有防滑凸点2413。本实施例中,当用户按压按钮外壳241时,可克服弹簧243的弹力作用,使按钮锁扣242的卡轴2421在轴孔100内实现翻转,由于按钮外壳241与按钮锁扣242通过卡扣连接,进而带动按钮外壳241实现翻转,使其不抵接在壳体盖板23的卡块231上,此时,壳体盖板23可在扭簧组件21的弹力作用下自动翻转,防滑凸点2413的设置,可提高按钮外壳241与人手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用户按压操作。

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1、主动齿轮52、从动齿轮53、丝杆54、螺纹滑座55、两根导杆56及连接块57,所述驱动电机51设于壳体1与茶桶3之间腔体内,所述丝杆54竖直设于茶桶3内侧,所述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52连接,所述丝杆54顶部设有从动齿轮53,所述主动齿轮52与从动齿轮53通过啮合连接,所述丝杆54上套设有一螺纹滑座55,所述螺纹滑座55通过连接块57与茶篮4连接,两根所述导杆56分别竖直穿设于螺纹滑座55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5可带动茶篮4实现上下移动,使茶篮4内的茶包可与茶桶3中的热水实现充分接触。具体的,驱动电机51运转以带动主动齿轮52转动,由于主动齿轮52与从动齿轮53通过啮合连接,进而带动与从动齿轮53连接的丝杆54实现转动,螺纹滑座55套设在丝杆54上,且螺纹滑座55通过连接块57与茶篮4连接,进而带动茶篮4实现上下移动。导杆56的设置,可提高螺纹滑座55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如图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5还包括有中间传动齿轮58,所述中间传动齿轮58的一端与主动齿轮52啮合连接,所述中间传动齿轮58的另一端与从动齿轮啮合53连接。本实施例中,中间传动齿轮58的设置,不仅可增大主动齿轮52与从动齿轮53之间的减速比,还可增大主动齿轮52与从动齿轮53之间的间距,便于整体装配。

如图9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水路系统包括抽水管路、出茶水管路及排废水管路。本实施例中,抽水管路可实现茶桶3内的定量上水。出茶水管路可实现自动出茶水操作,便于用户盛茶饮用。排废水管路可将茶桶3内的废弃茶水自动排出,省去了用户需要手动提篮倒水的繁琐,使用方便。

如图9所示,所述抽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管611、第一抽水泵612、第一出水管613、第一三通管614、液位感应装置615及第一茶篮连接管616,所述第一进水管611的一端与清水桶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611的另一端与第一抽水泵61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抽水泵612的出水端通过第一出水管613与第一三通管6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管614的另外两端分别与液位感应装置615及第一茶篮连接管61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茶篮连接管616的另一端与茶桶3底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抽水泵612可将清水桶内的清水抽吸至茶桶3内,液位感应装置615内设有若干个液位传感器,可便于用户实现定量上水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液位感应装置615的外侧壳体设有透明窗口(未图示),如此设置,可便于用户通过透明窗口识别此时茶桶3内的液位高度。

所述出茶水管路包括第二茶篮连接管621、第二抽水泵622、第二出水管623及水管固定座624,所述第二茶篮连接管621的一端与茶桶3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茶篮连接管621的另一端与第二抽水泵62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抽水泵622的出水端与第二出水管623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623的末端夹定于水管固定座624内,所述水管固定座624设于壳体1的侧端。本实施例中,第二抽水泵622可将茶桶3内的茶水通过第二出水管623进行引出,水管固定座624的设置,可对第二出水管623的末端进行固定,防止第二出水管623在出水过程中产生晃动。

所述排废水管路包括排水管631、第二三通管632、第三出水管633及通气管634,所述排水管631的一端与茶桶3底部连接,所述排水管631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管6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管632的另外两端分别与通气管634及第三出水管633连接,所述通气管634的末端与壳体1顶部贯通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管633的末端与废水桶连接。本实施例中,当用户不饮茶时,茶桶3内的废弃茶水可通过第三出水管633排至废水桶内。通气管634的设置,可保证茶桶3内的大气压与外界环境相同,便于茶桶3内的废弃茶水顺利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有茶篮清洗管路,所述茶篮清洗管路包括第二进水管641、第三抽水泵642及第四出水管643,所述第二进水管641的一端与清水桶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641的另一端与第三抽水泵64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三抽水泵642的出水端与第四出水管64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出水管643的另一端设于茶桶3顶部。本实施例中,茶篮清洗管路可将煮茶完成后茶篮4上的茶渣进行冲洗,省去了用户需要手动拆卸茶篮4进行清洗的繁琐。具体的,第三抽水泵642可将清水桶内的清水通过第四出水管643进行喷射流出,以对茶篮4进行冲洗。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在第四出水管643的末端装设喷嘴,保证茶篮4四周均匀实现冲洗。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侧端底部设有托盘组件8,所述托盘组件8位于出茶水管路62的出水端下方,所述托盘组件8包括托盘底座81及托盘盖82,所述托盘底座81内设有装水槽810,所述托盘盖82卡设于装水槽810顶部,且所述托盘盖82上设有若干格栅孔820。本实施例中,当需要饮用茶水时,用户可将茶具放置在托盘组件8上方,从出茶水管路流出的茶水可顺利装接至茶具中进行饮用。格栅孔820及装水槽810的设置,可对溢流或溅射的茶水进行承接,防止茶水流落至地上。

进一步的,所述茶桶3底部嵌设有发热管(未图示),所述茶桶3底部侧端设有电源线接头31,所述发热管与电源线接头31通过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源线接头31可插设在电源插座上,发热管可对茶桶3内的清水进行加热,以对茶篮4内的茶包进行煮茶。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茶桶3与壳体1底部之间还设有承托支架9。本实施例中,承托支架9可对茶桶3进行稳固支撑。

具体的,该全自动智能煮茶器的煮茶方法如下:

1)按下翻盖机构2的按钮组件24,壳体盖板23在扭簧组件21的弹力作用下自动打开后,将茶包放置在茶篮4上,再将壳体盖板23盖合密封。

2)通过触屏控制装置7定量调节水路系统中抽水管路的抽水量,抽水完成后,茶桶3底部的发热管对茶桶3内的清水进行加热直至煮沸。

3)煮沸完成后,可通过触屏控制装置7控制升降机构5进行升降操作,以调节茶篮4的高度,使茶篮4上下移动并与沸水充分接触,保证茶叶可完全舒展开来释放茶香。

4)泡茶完成后,将茶具放置在托盘组件8上,通过触屏控制装置7控制水路系统中的出茶水管路进行出茶操作,以将茶桶3内的茶水输送至茶具内。

5)喝茶完毕后,通过触屏控制装置7可控制排废水管路将茶桶3内的废弃茶水进行排出,以保证茶桶3内没有残留的茶水。

6)将茶桶3内的废弃茶水排空后,用户可打开翻盖机构2,将茶包取出后,通过触屏控制装置7控制水路系统中的茶篮清洗管路进行上水操作,以对茶篮4进行冲洗,保证茶篮4的清洁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在煮茶器内设置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与茶篮连接,使得在煮茶过程中,用户可根据需要调节茶篮的高度,使其上下移动并与茶桶内的热水充分接触,便于茶叶舒展开来释放香味,使茶水浓度各处均匀一致,有效提高茶水的醇度及饮用口感;同时,在煮茶过程中,茶叶始终通过茶篮与茶桶进行隔开,避免用户在饮茶过程中吞食茶叶,提高用户舒适饮茶的体验感;水路系统中的抽水管路可实现定量上水,排废水管路可将茶桶内的废弃茶水进行自动排出,茶篮清洗管路可将煮茶完成后茶篮上的茶渣进行冲洗,省去了用户需要手动上水、排水及清洗的繁琐,整体通过触屏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省时省力,智能程度高,极大提高了用户进行煮茶饮用的便利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全自动智能煮茶器及其煮茶方法
  • 一种全自动智能煮茶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25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