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植入到分支血管中覆膜支架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6:50


一种用于植入到分支血管中覆膜支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植入到分支血管中覆膜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是最致命和治疗难度最高的心血管外科疾病之一。传统的外科治疗手术实施难度高、手术创伤大,因此利用主动脉覆膜支架实施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这种手术方法也被称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其对病人的创伤小,安全性高,有效性高,因此受到医生与患者的肯定,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方法是经股动脉将主动脉覆膜支架通过输送系统到达患者血管病变部位,释放植入的覆膜支架,覆膜支架自膨胀封闭主动脉破口并重塑病变血管,修复主动脉病变。

目前应用的覆膜支架整体外形多数为圆柱形或锥形,内部为金属丝编织而成支架,表面覆盖一层高分子材料薄膜。使用时,金属支架通过自膨作用支持于血管壁内,支架外的覆膜封堵破口、重塑真腔,隔离主动脉夹层,降低假腔内压力并促使其血栓化。一般实施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时,主动脉破口近端有足够的健康血管,供覆膜支架近端锚定。有了足够的锚定区,主动脉覆膜支架近端较好的贴合血管壁封闭破口并能防止远期移位等。一般情况下,锚定区至少要有15mm,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效果。

然而实际上,大量的病例表明,主动脉病变区域的近端可能不具备15毫米的锚定条件。有研究显示,约40%患者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发破口位于降主动脉靠近左锁骨下动脉处,此时使用覆膜支架治疗难免会覆盖左锁骨下动脉。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可能导致脑缺血、脊髓缺血和左上肢缺血等症状;另一方面,患者日后可能会接受其他的介入治疗,覆盖左锁骨下动脉会导致通路封闭,严重影响介入治疗。现在市面上的主动脉支架均为永久植入物,取出植入物的手术有极高的难度与风险。

目前临床上治疗靠近主动脉分支处病变的介入技术主要有“烟囱”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原位开窗技术等。“烟囱”技术是在被覆盖的分支血管和主动脉之间应用覆膜支架或裸支架主动脉内的覆膜支架并排锚定,在封闭主动脉病变的同时,保留分支血管的血供;但是作为“烟囱”的支架会影响覆膜支架与主动脉的贴壁性,易造成内漏。分支支架技术是应用一种新型的覆膜支架系统,这种覆膜支架系统自带分支,来保留分支血管的血供,但是这种分支支架型号固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上的多种需要。原位开窗技术是目前临床上用于保留分支血管血供的最常用的技术,其是通过在主动面覆膜支架上应用激光或穿刺针等进行破膜,经破口植入导丝进而引入分支覆膜支架以保证分支血管的血供。原位开窗技术适应范围广,不用特殊定制的支架,目前临床应用广泛。

目前,在原位开窗手术中,植入分支血管中的覆膜支架一般应用的是小直径的直筒型的覆膜支架,这种覆膜支架原本设计用来治疗一些中小型血管的病变,其植入后,一部分支架伸入主动脉覆膜支架内,会长期受到血流的冲击,可能会发生分支覆膜支架远期的断裂或闭塞,另外这种支架仅仅是卡在“开窗”的覆膜支架上,有一定的内漏的发生的可能。因此我们设计一种新型的用于原位开窗后植入分支血管中的覆膜支架系统,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植入到分支血管中覆膜支架系统,其能够防止分支血管的闭塞及内漏的发生。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植入到分支血管中覆膜支架系统,包括第一支架主体和第二支架主体,所述第一支架主体包括开窗段,所述开窗段的侧壁通过穿刺开设有连通分支血管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架主体释放于所述分支血管内,所述第二支架主体的一端卡接于所述通孔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二支架主体包括第一释放段和第二释放段,所述第二释放段位于分支血管内,所述第一释放段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开窗段内,所述第一释放段用于锚固所述第二支架主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一释放段包括环形的支架和包覆于所述支架外侧的膜体,释放后的所述支架抵触于所述开窗段的内壁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支架与所述开窗段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0°-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一释放段的延伸长度为4mm-6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膜体采用缝合线与所述第二支架主体的覆膜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缝合线为显影丝。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二释放段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处均连接有第二支架主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二释放段的长度为30mm-40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植入到分支血管中覆膜支架系统,包括第一支架主体和第二支架主体,第一支架主体包括开窗段,开窗段的侧壁通过穿刺开设有连通分支血管的通孔,第二支架主体释放于分支血管内,第二支架主体的一端卡接于通孔处。第一支架主体用于释放于主动脉内进行治疗主动脉原发病变(如主动脉夹层等),在锚定区不足的情况下,要保证手术的封闭效果,第一支架主体在释放于主动脉内后,会出现阻挡与主动脉连通的分支血管开口的情况发生,为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本系统则在分支血管内填充于第一支架主体连接的第二支架主体,使分支血管内的血液能够成功与主动脉内的血液连通;第一支架主体的覆膜段为开窗段,开窗段为可在第一支架主体此部分进行穿刺开设连接分支血管的通孔,单纯进行开设连通分支血管的通孔容易出现分支血管内的血液直接冲击在第一支架主体的覆膜破坏部分,导致第一支架主体结构损坏或解体,且这种通孔内部没有支架支撑容易发生闭塞,此时本系统提供一个释放于分支血管内的第二支架主体。第二支架主体包括第一释放段和第二释放段两部分,第一释放段的主体能够贴合于第一支架通孔周边的内壁且卡置在第一支架主体内开设有的通孔位置,第二释放段释放于分支血管的内部,这使第二支架主体在支撑分支血管的同时对第一支架主体的通孔处进行结构加固,使分支血管内的血液不会直接冲击在第一支架主体的覆膜开孔位置上,血液会沿第二支架主体内导向主动脉,同时还能够防止主动脉和分支血管内的流动的血液进入第一支架主体与主动脉侧壁之间的缝隙内,进而避免内漏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本系统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性及支架的远期耐久性;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支架主体的覆膜侧壁开设连通分支血管的通孔,同时在此通孔处架设支撑分支血管的第二支架主体,使第二支架主体能够起到对第一支架主体的通孔位置结构加强的作业,使主动脉和分支血管内的血液能够沿支架主体内顺畅流通,本系统能够加强第一支架主体位于分支血管处的结构强度,提高患者的使用安全性及手术长期的效果。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进行第一支架主体的释放。输送系统准备:医护人员首先从鲁尔接头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丝腔,从测管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支架腔,医护人员用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擦拭输送系统外鞘,激活亲水涂层,然后将输送系统沿导丝导入患者主动脉内,输送系统进入患者主动脉内后进行释放位置的定位。释放第一支架主体:医护人员持手柄采用旋转方式释放近端第一支架主体的前两到三节,紧接使用快速释放机制释放远端第一支架主体,医护人员逆时针旋转后释放手柄解锁,将后释放的手柄向后拉释放第一支架主体前端的支架裸区(后释放节段)。撤出输送系统:医护人员通过按下手柄处的快速释放按钮,握稳滑动手柄,向后拉前手柄,直到与滑动手柄重新合在一起,然后将输送系统延导丝从体内撤除。第一支架主体开窗及通孔的建立(以左锁骨下动脉为例):首先医护人员在患者左侧的锁骨上方1-2cm处做一横行切口,切口起自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至锁骨中线处,逐层分离,游离出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下动脉做两个荷包缝合线,经荷包缝合线的中心穿刺,置入10F鞘管,经鞘管放置可调节弯曲度直径约2mm的中空的金属管,使金属管的一端顶住支架的覆膜,经中空的金属管放置肝穿刺针,刺破支架覆膜,将导丝经肝穿刺针置入到支架腔内,建立轨道,延导丝放入球囊,进行预扩张,将第一支架穿刺点处覆膜扩张开,形成通孔。第二支架主体的释放:延导丝在分支血管内置入第二支架主体释放系统,将第二支架主体释放系统经通孔放入第一支架内,释放第一释放段,第一释放段支架打开后,向后轻拉输送系统,使第一释放段支架贴合于通孔周围的第一支架内壁,再释放第二释放段,使第二释放段贴合于分支血管内壁,撤除释放系统,完成第二支架主体的释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覆膜支架系统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架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架主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支架主体;101-通孔;2-第二支架主体;201-第二释放段;202-第一释放段;2021-支架;2022-缝合线;2023-膜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覆膜支架系统装配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植入到分支血管中覆膜支架系统,包括第一支架主体1和第二支架主体2,第一支架主体1包括开窗段,开窗段的侧壁通过穿刺开设有连通分支血管的通孔101,第二支架主体2释放于分支血管内,第二支架主体2的一端卡接于通孔101处。第一支架主体1用于释放于主动脉内进行治疗主动脉原发病变(如主动脉夹层等),在锚定区不足的情况下,要保证手术的封闭效果,第一支架主体1在释放于主动脉内后,会出现阻挡与主动脉连通的分支血管开口的情况发生,为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本系统则在分支血管内填充于第一支架主体1连接的第二支架主体2,使分支血管内的血液能够成功与主动脉内的血液连通;第一支架主体1的覆膜段为开窗段,开窗段为可在第一支架主体1此部分进行穿刺开设连接分支血管的通孔101,单纯进行开设连通分支血管的通孔101容易出现分支血管内的血液直接冲击在第一支架主体1的覆膜破坏部分,导致第一支架主体1结构损坏或解体,且这种通孔101内部没有支架2021支撑容易发生闭塞,此时本系统提供一个释放于分支血管内的第二支架主体2。第二支架主体2包括第一释放段202和第二释放段201两部分,第一释放段202的主体能够贴合于第一支架2021通孔101周边的内壁且卡置在第一支架主体1内开设有的通孔101位置,第二释放段201释放于分支血管的内部,这使第二支架主体2在支撑分支血管的同时对第一支架主体1的通孔101处进行结构加固,使分支血管内的血液不会直接冲击在第一支架主体1的覆膜开孔位置上,血液会沿第二支架主体2内导向主动脉,同时还能够防止主动脉和分支血管内的流动的血液进入第一支架主体1与主动脉侧壁之间的缝隙内,进而避免内漏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本系统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性及支架2021的远期耐久性;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支架主体1的覆膜侧壁开设连通分支血管的通孔101,同时在此通孔101处架设支撑分支血管的第二支架主体2,使第二支架主体2能够起到对第一支架主体1的通孔101位置结构加强的作业,使主动脉和分支血管内的血液能够沿支架2021主体内顺畅流通,本系统能够加强第一支架主体1位于分支血管处的结构强度,提高患者的使用安全性及手术长期的效果。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进行第一支架主体1的释放。输送系统准备:医护人员首先从鲁尔接头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丝腔,从测管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支架腔,医护人员用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擦拭输送系统外鞘,激活亲水涂层,然后将输送系统沿导丝导入患者主动脉内,输送系统进入患者主动脉内后进行释放位置的定位。释放第一支架主体1:医护人员持手柄采用旋转方式释放近端第一支架主体1的前两到三节,紧接使用快速释放机制释放远端第一支架主体1,医护人员逆时针旋转后释放手柄解锁,将后释放的手柄向后拉释放第一支架主体1前端的支架裸区(后释放节段)。撤出输送系统:医护人员通过按下手柄处的快速释放按钮,握稳滑动手柄,向后拉前手柄,直到与滑动手柄重新合在一起,然后将输送系统延导丝从体内撤除。第一支架主体1开窗及通孔101的建立(以左锁骨下动脉为例):首先医护人员在患者左侧的锁骨上方1-2cm处做一横行切口,切口起自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至锁骨中线处,逐层分离,游离出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下动脉做两个荷包缝合线,经荷包缝合线的中心穿刺,置入10F鞘管,经鞘管放置可调节弯曲度直径约2mm的中空的金属管,使金属管的一端顶住支架的覆膜,经中空的金属管放置肝穿刺针,刺破支架覆膜,将导丝经肝穿刺针置入到支架腔内,建立轨道,延导丝放入球囊,进行预扩张,将第一支架主体1穿刺点处覆膜扩张开,形成通孔101。第二支架主体2的释放:延导丝在分支血管内置入第二支架主体2释放系统,将第二支架主体2释放系统经通孔101放入第一支架主体1内,释放第一释放段202,第一释放段202支架2021打开后,向后轻拉输送系统,使第一释放段202支架2021贴合于通孔101周围的第一支架主体1内壁,再释放第二释放段201,使第二释放段201贴合于分支血管内壁,撤除释放系统,完成第二支架主体2的释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支架主体2包括第一释放段202和第二释放段201,第二释放段201位于分支血管内,第一释放段202通过通孔101延伸至开窗段内,第一释放段202用于锚固第二支架主体2。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释放第二支架主体2的输送系统经鞘管经通孔101伸入到第一支架主体1内部,首先,回撤近端装置释放第一释放段202,第一释放段202展开后,回拉整个输送系统,将第一释放段202展开并抵触在第一支架主体1的通孔101周围的内侧壁上,再将第二释放段201进行释放进而实现支撑分支血管,此种释放方法使第一释放段202对第一支架主体1的通孔101位置进行固定,使血液无法灌入第一支架主体1和主动脉侧壁之间缝隙,实现第一支架主体1和第二支架主体2的对接卡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释放段202包括环形的支架2021和包覆于支架2021外侧的膜体2023,释放后的支架2021抵触于开窗段的内壁侧。

本实施例中的膜体2023采用PTFE膜,包覆在支架2021外侧的膜体2023能够用于对第一支架主体1的开窗段通孔101进行密封处理,能够防止血液冲刷进入第一支架主体1和第二支架主体2连接的缝隙内,降低内漏的风险,同时利用第一释放段202对通孔101处的固定增强了第一支架主体1的结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2021与开窗段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0°-10°。医护人员首先将支架2021释放后使第一释放段202覆盖于通孔101上,再释放第二释放段201,使第二释放段201覆盖于分支血管内,完成释放整个过程。

本实施例中支架2021与开窗段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0°。

上述实施例中,支架2021与开窗段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

上述实施例中,支架2021与开窗段的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释放段202的延伸长度为4mm-6mm。较长的第一释放段202能够将整个通孔101进行覆盖,防止内漏的情况发生。

本市实施例中的第一释放段202的延伸长度为4mm。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释放段202的延伸长度为5mm。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释放段202的延伸长度为6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膜体2023采用缝合线2022与第二支架主体2的覆膜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释放段202和第二释放段201均是支架2021结构,其表面覆膜,第一释放段202的金属骨架和第二释放段201的金属骨架通过金属丝捆绑形成一个整体,第一释放段202的膜体2023采用缝合线2022与第二支架主体2的覆膜连接;此种设计结构简单,支架2021释放后能够向两侧弯折并与第一支架2021主体11内侧壁相抵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缝合线2022为显影丝,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影像设备能清楚地观察出缝线及绳套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释放段201的外径大于通孔101的内径。通孔101的内径根据释放支架的型号进行选择,例如:左锁骨下动脉直径为8mm,医护人员选择10mm支架,但是通孔101的大小一般应用8mm球囊扩张形成,这样支架型号略大,使卡接更为紧密。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释放段201外径等于通孔101的内径,此种设置能够使支架2021完全展开并抵触在第一支架主体1的内侧壁上实现固定,同时能够防止血液从流入分支血管侧壁和第二支架主体2之间的缝隙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孔101为多个,多个通孔101处均连接有第二支架主体2。

本实施例中的通孔101为三个,多个通孔101分别匹配多个不同的分支血管,并在分支血管内释放第二支架主体2进行支撑作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支架主体2的厚度为0.8mm-1.2mm。较厚的第二支架主体2侧壁能够延长整体系统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架主体2的厚度为1mm。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架主体2的厚度为0.8mm。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架主体2的厚度为1.2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释放段201的长度为30mm-40mm。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释放段201的长度为35mm。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释放段201的长度为30mm。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释放段201的长度为40mm。

综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植入到分支血管中覆膜支架系统,包括第一支架主体1和第二支架主体2,第一支架主体1包括开窗段,开窗段的侧壁通过穿刺开设有连通分支血管的通孔101,第二支架主体2释放于分支血管内,第二支架主体2的一端卡接于通孔101处。第一支架主体1用于释放于主动脉内进行治疗主动脉原发病变(如主动脉夹层等),在锚定区不足的情况下,要保证手术的封闭效果,第一支架主体1在释放于主动脉内后,会出现阻挡与主动脉连通的分支血管开口的情况发生,为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本系统则在分支血管内填充于第一支架主体1连接的第二支架主体2,使分支血管内的血液能够成功与主动脉内的血液连通;第一支架主体1的覆膜段为开窗段,开窗段为可在第一支架主体1此部分进行穿刺开设连接分支血管的通孔101,单纯进行开设连通分支血管的通孔101容易出现分支血管内的血液直接冲击在第一支架主体1的覆膜破坏部分,导致第一支架主体1结构损坏或解体,且这种通孔101内部没有支架2021支撑容易发生闭塞,此时本系统提供一个释放于分支血管内的第二支架主体2。第二支架主体2包括第一释放段202和第二释放段201两部分,第一释放段202的主体能够贴合于第一支架主体1通孔101周边的内壁且卡置在第一支架主体1内开设有的通孔101位置,第二释放段201释放于分支血管的内部,这使第二支架主体2在支撑分支血管的同时对第一支架主体1的通孔101处进行结构加固,使分支血管内的血液不会直接冲击在第一支架主体1的覆膜开孔位置上,血液会沿第二支架主体2内导向主动脉,同时还能够防止主动脉和分支血管内的流动的血液进入第一支架主体1与主动脉侧壁之间的缝隙内,进而避免内漏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本系统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性及第一支架主体1的远期耐久性;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支架主体1的覆膜侧壁开设连通分支血管的通孔101,同时在此通孔101处架设支撑分支血管的第二支架主体2,使第二支架主体2能够起到对第一支架主体1的通孔101位置结构加强的作业,使主动脉和分支血管内的血液能够沿支架2021主体内顺畅流通,本系统能够加强第一支架主体1位于分支血管处的结构强度,提高患者的使用安全性及手术长期的效果。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进行第一支架主体1的释放。输送系统准备:医护人员首先从鲁尔接头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丝腔,从测管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支架腔,医护人员用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擦拭输送系统外鞘,激活亲水涂层,然后将输送系统沿导丝导入患者主动脉内,输送系统进入患者主动脉内后进行释放位置的定位。释放第一支架主体1:医护人员持手柄采用旋转方式释放近端第一支架主体1的前两到三节,紧接使用快速释放机制释放远端第一支架主体1,医护人员逆时针旋转后释放手柄解锁,将后释放的手柄向后拉释放第一支架主体1前端的支架裸区(后释放节段)。撤出输送系统:医护人员通过按下手柄处的快速释放按钮,握稳滑动手柄,向后拉前手柄,直到与滑动手柄重新合在一起,然后将输送系统延导丝从体内撤除。第一支架主体1开窗及通孔101的建立(以左锁骨下动脉为例):首先医护人员在患者左侧的锁骨上方1-2cm处做一横行切口,切口起自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至锁骨中线处,逐层分离,游离出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下动脉做两个荷包缝合线,经荷包缝合线的中心穿刺,置入10F鞘管,经鞘管放置可调节弯曲度直径约2mm的中空的金属管,使金属管的一端顶住第一支架主体1的覆膜,经中空的金属管放置肝穿刺针,刺破第一支架2主体1覆膜,将导丝经肝穿刺针置入到第一支架主体1腔内,建立轨道,延导丝放入球囊,进行预扩张,将第一支架主体1穿刺点处覆膜扩张开,形成通孔101。第二支架主体2的释放:延导丝在分支血管内置入第二支架主体2释放系统,将第二支架主体2释放系统经通孔101放入第一支架2021内,释放第一释放段202,第一释放段202支架2021打开后,向后轻拉输送系统,使第一释放段202支架2021贴合于通孔101周围的第一支架2021内壁,再释放第二释放段201,使第二释放段201贴合于分支血管内壁,撤除释放系统,完成第二支架主体2的释放。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植入到分支血管中覆膜支架系统
  • 用于植入血管分支处的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80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