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1:32


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建筑设计领域,需要策划人员、业主和建筑设计师共同确定建筑策划数据,在建筑策划数据中包括有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等等。在确定出各个功能分区之后,再在建筑空间中摆布各个功能分区,在摆布过程中需要建筑设计师不断对摆布结果进行调整,以使得摆布效果能够与建筑策划数据对应。

然而,上述的摆布过程需要建筑设计师依据经验在建筑空间内对摆布结果进行调整,这就会导致建筑空间的布局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建筑空间的布局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包括:

获取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所述建筑策划数据包括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布局各个所述功能分区,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

基于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各位置点的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通过自动在目标建筑空间内进行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再结合各个功能分区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对所得到的至少一种布局组合进行筛选确定出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从而可以实现建筑空间的自动布局,提高了布局的效率和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各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各位置点的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包括:

对于每种布局组合,解析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确定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三维信息;

将所述三维信息映射至预设标高的二维空间,得到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二维信息;

基于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二维信息以及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确定各个所述功能分区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二维目标布局;

将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二维目标布局与其对应的三维信息关联,确定各个所述功能分区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三维目标布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在处理三维信息时,将其映射至预设标高的二维空间,以解决在同一标高下存在跨楼层的功能分区导致规划方案冲突问题,提高了建筑空间布局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二维信息包括所述功能分区的环境属性以及几何属性,所述基于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二维信息以及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确定各个所述功能分区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二维目标布局,包括:

利用所述功能分区的环境属性,确定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位置点的预设布局信息;

利用各位置点的所述预设布局信息与各位置点的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的相似度,确定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下的布局得分值;

利用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几何属性,确定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

基于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布局得分值对所述布局组合进行筛选,确定各个所述功能分区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二维目标布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先利用环境属性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布局,再利用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属性,以避免布局后的功能分区存在位置冲突的问题,提高了布局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布局信息为功能分区属性矩阵,所述功能分区属性矩阵中的每个元素表示相应功能分区在对应位置点的预设布局值,所述利用各位置点的所述预设布局信息与各位置点的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的相似度,确定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下的布局得分值,包括:

利用各位置点的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确定空间属性矩阵;

计算所述功能分区属性矩阵与所述空间属性矩阵的乘积,得到所述每种布局组合的相似度矩阵,以确定所述每种布局组合的布局得分值,所述相似度矩阵的每个元素表示相应功能分区在对应位置点的布局得分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将预设布局信息以及目标属性信息表征为矩阵的形式,利用矩阵的乘积作为每种布局组合的布局得分值,简化了数据处理的量,提高了布局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布局得分值对所述布局组合进行筛选,确定各个所述功能分区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二维目标布局,包括:

利用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确定存在功能分区重叠或功能分区超出所述目标建筑空间的第一布局组合;

将所述第一布局组合从所述布局组合中删除,得到第二布局组合;

利用所述第二布局组合的布局得分值确定目标布局组合,确定各个所述功能分区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二维目标布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利用各个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对布局组合进行筛选,排除不满足业务需求的布局,保证了布局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将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二维目标布局与其对应的三维信息关联,确定各个所述功能分区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三维目标布局,包括:

获取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三维实体模型;

利用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三维实体模型,显示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三维目标布局;

响应于对所述三维目标布局的调整操作,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的目标布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利用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实体模型在界面上显示目标建筑内的三维目标布局,以使得直观展示布局结果,再结合人机交互的方式对三维目标布局进行微调,进一步提高了目标建筑空间的布局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建筑策划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建筑空间的建筑数据;

基于所述建筑数据提取相应的目标建筑策划模板;

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建筑策划模板的协同修改操作,确定所述建筑策划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利用建筑数据可以直接提取出相应的目标策划模板,在该目标策划模板中可以进行多方的协同修改操作,从而可以实现多方协同操作,可以使前期策划与建筑空间规划无缝对接,节省了建筑设计的总时间,加快了设计进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第七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各位置点的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确定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包括:

对应于每种布局组合,利用所述建筑策划数据中的空间数据以及所述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空间属性,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

基于所述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利用所述建筑策划数据中的摆布数据以及所述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摆布属性,确定所述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摆布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先进行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的确定,在空间位置确定的基础上再进行摆布,提高了布局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七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八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利用所述建筑策划数据中的摆布数据以及所述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摆布属性,确定所述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摆布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建筑空间的使用系数;

利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的使用系数,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实际使用面积;

基于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实际使用面积,重新确定目标功能分区;

基于所述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利用所述建筑策划数据中的摆布数据以及所述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摆布属性,确定所述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目标功能分区的摆布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利用目标建筑空间的使用系数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实际使用面积,在实际使用面积的基础上再进行摆布,可以保证所确定出的摆布信息更能够符合建筑策划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第七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九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各位置点的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确定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还包括:

导入将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

基于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生成相应的建筑构件,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空间的目标建筑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在确定出目标布局之后,再在目标布局的基础上生成建筑构件,从而进行下一步深化设计,可以使得目标布局能够无缝对接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加速建筑产业化的进程。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空间的布局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所述建筑策划数据包括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布局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布局各个所述功能分区,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各位置点的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装置,通过自动在目标建筑空间内进行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再结合各个功能分区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对所得到的至少一种布局组合进行筛选确定出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从而可以实现建筑空间的自动布局,提高了布局的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相似度矩阵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布局策略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空间的布局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利用建筑策划数据在目标建筑空间内进行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在得到至少一个布局组合之后,再利用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对布局组合进行筛选,从而可以实现对目标建筑空间内各个功能分区的自动布局。

进一步地,为下文描述方便,将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布局组合进行筛选的方式称之为自动布局策略,该自动布局策略可以依据所输入数据的不同,得出不同类型的布局结果。例如,输入数据为用于确定位置的建筑策划数据,就可以自动布局出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输入数据为用于确定摆布的建筑策划数据,就可以自动布局出各个功能分区的摆布信息。

再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可以先对目标建筑空间内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进行布局,再在空间位置确定的基础上,再对各个功能分区的摆布进行布局。其中,空间位置的自动布局以及摆布的自动布局均可以采用上述的自动布局策略,也可以是其中之一采用上述的自动布局策略,在此对其并不做任何限定。

在下文的描述中,先详细描述自动布局策略,在自动布局策略描述之后,再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整个建筑空间的布局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可用于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建筑策划数据包括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功能分区包括功能房间以及辅助空间等等,后续可以依据其具体使用功能的不同再对其进行划分,在此统称为功能分区。所述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也可以包括功能分区的长、宽以及高,属性信息可以包括期望摆放的空间位置信息、期望标高信息、期望采光程度信息等等,具体包括哪些属性信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在此对其并不做任何限制。

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可以是与功能分区的属性信息对应设置,例如,在功能分区的属性信息中存在属性A的相关信息,那么在目标属性信息中也对应存在对应属性A的相关信息。

其中,建筑策划数据可以是策划人员、业主和建筑设计师共同确定的,所述的建筑策划数据可以是存储在电子设备中的,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从外界获取到的,或者是策划人员、业主和建筑设计师通过云端协同确定等等,在此对电子设备获取建筑策划数据的具体方式并不做任何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

由于目标建筑空间为二维连续空间,可以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即,每隔一定距离采样一个点,从而得到目标建筑空间的各位置点。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可以根据实际目标建筑空间的地理位置确定的,例如,也可以根据不同业务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可以将其理解为业务规则方面的指导原则,具体对其并不限定。所述的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可以是存储在电子设备中的,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从外界获取到的等等,在此对其并不做任何限制。

S12,在目标建筑空间内布局各个功能分区,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

电子设备在获取到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之后,就可以在目标建筑空间内对其进行布局,得到若干种布局组合。其中,所述的布局可以是通过随机放置各个功能分区得到的,也可以是依据各个楼层的面积以及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得到的,在此对其并不做任何限制,只需保证电子设备能够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可以是依据楼层进行布局,也可以整体进行布局等等,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

S13,基于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

电子设备在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之后,再利用各个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与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确定各个布局组合的布局得分值,所述的布局得分值也可以理解为各个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与各个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的相似度等等;也可以是利用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对各个布局组合进行筛选,从而确定出目标布局组合。

例如,对应于布局组合A,电子设备基于布局组合A与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计算两者的相似度,得到布局得分值;

对应于布局组合B,电子设备采用同样的方式,得到布局组合B的布局得分值;

……

依次类推,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出各个布局组合对应的布局得分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13是用于对布局组合进行筛选的方法,也可以将该步骤的内容称之为所述的自动布局策略。关于该步骤所述的自动布局策略具体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通过自动在目标建筑空间内进行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再结合各个功能分区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对所得到的至少一种布局组合进行筛选确定出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从而可以实现建筑空间的自动布局,提高了布局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可用于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描述所述的自动布局策略,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21,获取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建筑策划数据包括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详细请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的S11,在此不再赘述。

S22,在目标建筑空间内布局各个功能分区,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

详细请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的S12,在此不再赘述。

S23,基于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

具体地,上述S2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也可以认为是所述的自动布局策略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31,对于每种布局组合,解析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确定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信息。

对于上述S22中得到的每种布局组合,电子设备依次对其进行S231-S232的处理,得到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二维信息;再对于所有的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二维信息,对其进行S233的处理,筛选得到二维目标布局。其中,二维目标布局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等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其中,只需保证所得到的二维目标布局是对上述S22中的布局组合筛选得到的即可。

具体地,对于每个布局组合,电子设备对相应的建筑策划数据进行解析,建筑策划数据体现用户业务需求,确定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信息。所述的建筑策划数据可以包括光照、视野、位置相邻关系、楼层高度以及空间风格等需求。电子设备对建筑策划数据进行解析后,就可以得到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信息,再将各个功能分区对应到各种布局组合中,从而就可以确定出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信息。

S232,将三维信息映射至预设标高的二维空间,得到各个功能分区的二维信息。

电子设备在得到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信息之后,将其映射至预设标高的二维空间,以解决在同一标高下,存在跨楼层的功能分区导致规划方案冲突的问题。其解决方案是首先将这些功能分区的三维信息,例如,楼层、标高以及功能分区的内部层数映射至二维空间,然后再在二维空间进行规划,以避免规划方案的冲突。

例如,A和B各代表一个布局组合,布局组合A表示为{A1,A2,A3,…},布局组合B表示为{B1,B2,B3,…}。具体的映射准则如下:

a)如果A中所有功能分区的底部位于同一标高H,且顶部标高小于B中所有功能分区底部标高,则将A中的功能分区映射至位于标高H的二维空间。

b)如果A中所有功能分区的底部位于不同标高,但至少存在一个功能分区的顶部标高大于B中任何一个功能分区底部标高,则将A和B的功能分区映射至位于最小底部标高的二维空间。

其中,映射后的各个功能分区的二维信息包括功能分区的环境属性以及几何属性。所述的环境属性具体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可以是包括空间相邻关系、日照时间、室外视野舒适度、室外噪音总强度、功能分区与项目建筑用地的主入口之间总距离以及建筑密度等等,所述的空间相邻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空间距离。

S233,基于各个功能分区的二维信息以及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确定各个功能分区在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二维目标布局。

电子设备在得到各个功能分区的二维信息之后,利用二维信息中的环境属性与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进行相似度计算,再利用二维信息中的几何属性确定同一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筛选,从而就确定各个功能分区在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二维目标布局。

为更好地描述上述S233,在对其进行详细描述之前,先对其所涉及到的核心计算公式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1)在空间规划过程中,为每一个功能分区分配满足业务规则的位置是重要的一步。为实施该步骤,电子设备将功能分区与规划空间在欧式空间中度量相似度,以该相似度的值作为分配位置的准则。具体的相似度计算公式采用式(1)表示:

Q

其中,P为功能分区属性矩阵,R为空间属性矩阵,Q为功能分区与目标建筑空间的相似度矩阵,m为功能分区的数量,l为属性数量,n为目标建筑空间的离散点数量。

具体地,P和R为用户输入数据,其中,P由多个功能分区数据组成,每一个功能分区数据为1行l列的向量,R为连续二维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将R离散化,Q矩阵中每一个元素代表一个功能分区被分配在该离散点的得分值,进而得到二维矩阵。

其中Q所示的二维矩阵如图3所示,以m=5,l=6,n=9为例,矩阵中p1-p5表示功能分区p1-p5,r1-r9表示空间被离散得到的点,这些点带有二维坐标属性,即横坐标与纵坐标。其中图3中交点的数值表示pi功能分区在rj位置的得分数。

2)为每一个功能分区分配位置后,需过滤掉不满足基本要求的方案。其中,所述的基本要求为功能分区互不相交且不超出规划空间边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非连续函数对不满足要求的方案进行过滤。函数表达式为式(2):

S

其中,f为非连续函数,S为满足要求的解,即功能分区的横纵坐标,常量2表示维度数量,其他符号物理意义与(1)式相同。

如图4所示,p1、p2两个功能分区产生重叠,并且p2已经超出边界范围,不满足基本要求,对于出现的此问题,公式(2)将会过滤掉这一组方案。具体来讲,f函数的输入为p

3)功能分区相互不重叠为基本要求,对于每一个方案,会被上述的式(2)使用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简称为IoU)作为评判准则判断方案是否满足基本要求,其中,认为IoU=0的方案满足基本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计算IoU的表达式为式(3):

其中,b表示功能分区的属性,即横纵坐标和宽高,i、j分别表示第i个和第j个功能分区,∩表示取交集运算,∪表示取并集运算,其他符号物理意义与上述相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S23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功能分区的环境属性,确定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位置点的预设布局信息。

其中,所述预设布局信息为功能分区属性矩阵,所述功能分区属性矩阵中的每个元素表示相应功能分区在对应位置点的预设布局值。

不同的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位置不同,其相应的各位置点的预设布局信息不同。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设置6个环境属性,分别为空间相邻关系、日照时间、室外视野舒适度、室外噪音强度预测值、与项目建设用地的主入口之间的总距离和建筑密度。其中,以布局组合中包括N个功能分区为例,该布局组合下功能分区的环境属性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如下:

a)空间相邻关系,即空间距离:

距离=功能分区1与其他功能分区的距离+功能分区2与其他功能分区的距离+功能分区3与其他功能分区的距离+...+功能分区N与其他功能分区的距离。

功能分区的空间相邻关系可以被定义为3种类型,分别为紧密联系,接近或可达,和联系不紧密。例如对于一个办公楼,它一共有7个功能分区,分别为办公区,多功能活动区,餐饮区,康乐区,商务服务区,外部商业区,和后勤服务区。其中:办公区和多功能活动区的关系为紧密联系,办公区和商务服务区的关系为紧密联系,餐饮区和康乐区的关系为紧密联系,餐饮区和后勤服务区的关系为接近或可达。

b)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功能分区1的日照时间换算值+功能分区2的日照时间换算值+功能分区3的日照时间换算值+...+功能分区N的日照时间换算值。

日照时间换算值可以指以功能分区的4个外表面在冬至日上午9点到下午3点的6小时时间里,太阳光能直射到室内的时间作为参照,考虑功能分区类型的因素,得到的日照时间的换算值。日照时间换算值计算过程中的2个重要的参量分别为:功能分区的类型和在冬至日上午9点到下午3点的6小时时间里,太阳光能直射到室内的时间。通常意义上来说,人们在建筑物中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如果太阳光直射入室内产生的照度更高,就会产生更好的日照环境,那么他们行为的效率越高,主观感受更加愉悦和舒适。在预设布局值中,各功能分区的日照时间换算值总和越高,这个方案的日照环境越好。反之,总预设布局值越低,这个方案的日照环境越差。

c)室外视野舒适度:

舒适度=功能分区1的室外视野舒适度得分+功能分区2的室外视野舒适度得分+功能分区3的室外视野舒适的得分+...+功能分区N的室外视野舒适的得分。

室外视野舒适度指的是使用者在建筑物内部通过窗户或者其他开口等,向室外远处物体远眺,身体得到预约感觉的一种描述。其中3个重要的参量分别为:室外远处物体的类型,室外远处物体的宽度,建筑物的窗户或其他开口处与室外远处物体的距离。依据循证设计的研究成果,室外视野中的大海,山体,森林,花园等景色对使用者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会让使用者身心愉悦。在预设布局值中,各功能分区的视野舒适度总得分越高,这个方案的视野舒适度越好。反之,总得分越低,这个方案的视野舒适度越差。

d)室外噪音总强度:

总强度=功能分区1的噪音强度预测得分+功能分区2的噪音强度预测得分+功能分区3的噪音强度预测得分+...+功能分区N的噪音强度预测得分。

室外噪音强度预测值指的是在建筑物物外墙上的窗户或者其他开口等,预测到的噪音强度值。通常的室外环境噪音来自道路上急驰而过的车辆,人们的喧闹,以及周围各式各样的噪音来源。强度预测过程中的3个重要的参量分别为:噪声源的类型,噪声源的宽度,建筑物的窗户或其他开口处与噪声源的距离。通常意义上来说,人们在建筑物中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如果听到的室外环境噪音越低,他们行为的效率越高,主观感受更加愉悦和舒适。在预设布局值中,各功能分区的室外噪音总强度预测值越高,这个方案的噪音污染越大。反之,总得分越低,这个方案的噪音污染越小。

e)功能分区与项目建设用地的主入口之间总距离:

总距离=功能分区1几何中心点与项目建设用地的主入口之间的距离+功能分区2几何中心点与项目建设用地的主入口之间的距离+功能分区3几何中心点与项目建设用地的主入口之间的距离+...+功能分区N几何中心点与项目建设用地的主入口之间的距离。

功能分区与项目建设用地的主入口之间的总距离指的是各功能分区几何中心点与项目建设用地的主入口之间的距离之和。通常意义上,使用者在建筑中到达使用空间的路程和时间越短,建筑使用起来越方便。在预设布局值中,功能分区与项目建设用地的主入口之间的总距离越小,这个评价分项的得分越高。反之,总距离越大,这部分的得分越低。

f)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建筑部分1基底面积+建筑部分2基底面积+建筑部分3基底面积+...+建筑部分N基底面积/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0%

建筑密度指的是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部分的基底面积总和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通常意义上,在满足建筑物的通风,采光等多方面的空间要求下,较低的建筑密度可以节约并预留建设用地,同时有利于建设足够的道路、绿化和户外活动场地。在预设布局值中,功能分区方案的建筑密度越低,这个方案的建筑密度得分越高。反之,建筑密度越高,这部分的得分越低。

(2)利用各位置点的预设布局信息与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的相似度,确定每种布局组合下的布局得分值。

其中,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是保持不变的。电子设备在上述步骤(1)中确定各位置点的预设布局信息之后,就可以利用预设布局信息计算其与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的相似度,确定每种布局组合下的布局得分值。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步骤(2)可以包括:

2.1)利用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确定空间属性矩阵。

其中,如上文所述,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确定之后,就可以形成上文所述的空间属性矩阵R。其中,空间属性矩阵R为l*n的矩阵,该矩阵中的元素rij,表示在位置点j下属性l的目标属性值。

2.2)计算功能分区属性矩阵与空间属性矩阵的乘积,得到每种布局组合的相似度矩阵,以确定每种布局组合的布局得分值,所述相似度矩阵的每个元素表示相应功能分区在对应位置点的布局得分值。

具体地,功能分区属性矩阵可以表示为上述的矩阵P,电子设备利用上述式(1)计算矩阵P与矩阵R的乘积,得到每种布局组合的相似度矩阵,利用相似度矩阵中每个元素的值就可以确定每种布局组合的布局得分值。

(3)利用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属性,确定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

如上文所述,电子设备所得到的各个功能分区的二维信息还包括有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属性。在确定出各个功能分区的位置后,再利用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属性,确定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即,确定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相对位置关系。

(4)基于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以及布局得分值对布局组合进行筛选,确定各个功能分区在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二维目标布局。

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利用上述式(3)计算各个功能分区的是否满足基本要求。

电子设备将不满足基本要求的布局组合删除,再从剩余的布局组合中确定出二维目标布局。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4)可以包括:

4.1)利用每种布局组合下各个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确定存在功能分区重叠或功能分区超出目标建筑空间的第一布局组合。

电子设备利用式(3)确定出不满足基本条件的第一布局组合,所述的基本条件为功能分区互不相交且不超出目标建筑空间的边界。

4.2)将第一布局组合从布局组合中删除,得到第二布局组合。

在确定出第一布局组合之后,将其从布局组合中删除,剩余的布局组合称之为第二布局组合。

4.3)利用第二布局组合的布局得分值确定目标布局组合,确定各个功能分区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二维目标布局。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对各个第二布局组合的布局得分值进行排序,将布局得分值最高的第二布局组合,确定为目标布局组合。在目标布局组合确定之后,相应地就可以确定各个功能分区在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二维目标布局。

可选地,在确定出第二布局组合之后,电子设备可以提供人机交互界面,以使得用户能够在该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二维目标布局的确定等等。

利用各个功能分区的位置关系对布局组合进行筛选,排除不满足业务需求的布局,保证了布局的准确性。

S234,将各个功能分区的二维目标布局与其对应的三维信息关联,确定各个功能分区在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三维目标布局。

电子设备在确定出二维目标布局之后,将其与S231中的三维信息相关联则可以被映射回三维空间,即可确定各个功能分区在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三维目标布局,从而可以确定最终三维建筑空间规划方案。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在确定出各个功能布局的三维目标布局之后,可以在界面上显示出三维目标布局的模型,并提供修改界面,以使得用户能够在该界面上对三维目标布局的结果进行微调。具体地,上述S234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实体模型。

电子设备在上述S21中获取到建筑策划数据之后,可以利用建筑策划数据创建功能分区的几何模型,即所述的三维实体模型。或者,电子设备也可以是从外界获取到建筑策划数据对应的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实体模型的。

在本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利用建筑策划数据创建功能分区的几何模型为例,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实体模型的创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其一,族文件创建阶段。族文件可以理解为实体模型的样板文件,通过族文件创建的所有实例都拥有相同的属性,系统通过调用Web建模SDK创建族文件,并添加族文件的参数,参数的类型包括模型的几何信息类型和属性信息类型。其中几何信息包括实体模型的长、宽、高等;属性信息包括实体模型期望摆放的空间位置信息,如期望标高信息、期望采光程度信息、期望噪声程度信息、期望空间相邻关系信息等。

其二,族实例创建阶段。根据族文件创建的族实例初始默认参数值都是一样的,系统根据用户建筑策划数据,遍历建筑空间数据和建筑房间数据,依次创建族实例并根据策划数据更改参数的值。

其中,模型的创建过程是系统自动完成的,用户不需要手动创建族实例,只需在建筑策划文档完成后点击模型一键生成按钮,系统将自动执行该过程。数据绑定功能是模型创建的核心功能之一,在族实例创建时,自动绑定建筑策划数据和族实例的参数,当用户再次更改策划数据时,系统将实时更新相应族实例的参数值。

基于此,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实体模型的创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1)获取体现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建筑策划数据。用户在创建建筑策划数据时需在浏览器中输入建筑模型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系统在用户输入时将建筑策划数据以JSON对象格式存储在内存中。

其中,几何信息包括实体模型的长、宽、高等;属性信息包括实体模型期望摆放的空间位置信息,如期望标高信息、期望采光程度信息、期望噪声程度信息、期望空间相邻关系信息等。

1.2)基于Web建模SDK创建族文件。首先,读取步骤1.1)中的JSON对象,获取用户输入的建筑模型的属性信息和几何信息;然后,通过SDK提供的Parameter构造函数创建族文件的参数对象,通过读取建筑模型的JSON对象,设置Parameter的value属性的值的数据格式和内容。

1.3)调用SDK提供的CreateInstanceUtility函数创建族文件的实例,遍历建筑策划数据,以每个建筑模型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参数,通过setParameter函数修改族实例参数属性中的具体值,保证族实例参数属性值与建筑策划表格中输入值一致。

1.4)实现建筑策划数据与实体模型的数据双向绑定,即通过关联策划数据与模型信息,实现策划数据变动的同时,实体模型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实时更新。

(2)利用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实体模型,显示目标建筑空间内的三维目标布局。

电子设备在获取到各个功能分区的三维实体模型之后,基于三维目标布局在界面上显示目标建筑空间内的各个三维实体模型。

(3)响应于对三维目标布局的调整操作,确定目标建筑空间内的目标布局。

电子设备提供布局调整界面,在该界面上用户可以对三维目标布局进行微调,从而确定目标建筑空间内的目标布局。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的自动布局策略,即上述S2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C1.解析建筑策划数据。建筑策划数据体现用户业务需求,其中,可以包括光照、视野、位置相邻关系、楼层高度以及空间风格等需求。

C2.三维信息映射至二维空间。该步骤解决的是3D建筑空间中的规划问题,用户策划数据也包含3D空间信息,如何处理好3D空间信息成为该系统的重要步骤之一。在处理3D空间信息时,该步骤重点解决在同一标高下,存在跨楼层的功能分区导致规划方案冲突问题。解决方法是首先将这些功能分区的3D信息映射至2D空间,然后在2D空间规划,进而避免规划方案冲突。

C3.二维空间规划。2D空间规划是该自动布局策略的核心,它借助基于隐语义的推荐思想,将建筑空间规划转化为空间位置推荐,参考式(1),然后通过式(2)搜索出满足要求的规划方案。

C4.二维规划方案映射至三维空间。在C3步骤中得到的是2D规划方案,将其与C2中的3D信息相关联则可以被映射回3D空间,既得到最终3D建筑空间规划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在处理三维信息时,将其映射至预设标高的二维空间,以解决在同一标高下存在跨楼层的功能分区导致规划方案冲突问题,提高了建筑空间布局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可用于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从应用场景角度对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进行描述,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31,获取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建筑策划数据包括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具体地,上述S3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11,获取目标建筑空间的建筑数据。

其中,建筑数据包括建筑类型以及目标建筑空间的总建筑面积。建筑类型有住宅、办公楼、医院、博物馆、机场、停车楼以及商场等等各种民用建筑的类型。在本实施例中对具体的建筑类型并不做任何限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

具体地,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上输入目标建筑空间的建筑数据,以实现建筑策划数据的在线编辑。

S312,基于建筑数据提取相应的目标建筑策划模板。

在电子设备中可以存储有各个建筑类型的建筑策划模板,在获取到建筑类型之后,利用建筑类型以及建筑面积就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模板建筑策划模板。

S313,响应于对目标建筑策划模板的协同修改操作,确定建筑策划数据。

电子设备在生成相应的目标建筑策划模板之后,提供在线协同修改界面,以使得各个用户可以对目标建筑策划模板进行在线协同修改,从而确定出建筑策划数据。

具体地,建筑策划模板本质上是阐述建筑模型的参数和设计参数的表格文件。从技术实现角度,采用react技术就可以实现web支持用户输入参数值的表格形式组件,从而就可以提供用户协同修改界面,使得用户能够在该界面上对目标建筑策划模板进行协同修改,确定出建筑策划数据。其中,建筑策划数据中包括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所述的功能分区包括功能房间、辅助空间以及特定功能分区等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策划人员,业主和建筑设计师在浏览器中协同创建建筑策划数据,即上述S31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1.参照建筑设计项目对于功能房间的具体要求,对模版文件进行修改,协同创建出各个功能房间立方体的11个数据:单个目标使用面积,目标个数,多个目标总使用面积,适宜开间,适宜进深,适宜净空高度,底面积,个数,底面积总和,适宜层数,和所属功能分区。

以博物馆中的纪念品商店的例子,该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其中,纪念品商店的目标个数是1,目标总使用面积是125平方米,适宜开间是16米,适宜进深是8米,适宜净空高度是4.2米,底面积是128米,个数是1,底面积总和是128平方米,适宜层数是第1层,所属功能分区是零售区。

A2.参照建筑设计项目对于辅助空间的具体要求,对模版文件进行修改,协同创建出各个辅助空间立方体的11个数据:单个目标使用面积,目标个数,多个目标总使用面积,适宜开间,适宜进深,适宜净空高度,底面积,个数,底面积总和,适宜层数,和所属功能分区。

以商务会所的入口门厅为例,目标个数是1,目标总使用面积是150平方米,适宜开间是12米,适宜进深是12米,适宜净空高度是7.2米,底面积是144米,个数是1,底面积总和是144平方米,适宜层数是第1层,所属功能分区是大堂区。

A3.参照建筑设计项目对于功能分区的具体要求,对模版文件进行修改,协同创建出各个功能分区立方体的10个数据属性:目标使用面积,适宜长度,适宜宽度,内部每层的适宜高度,内部包含的层数,适宜高度,内部每层底面积之和,个数,内部每层底面积总和,和适宜层数。

以办公楼的多功能活动区为例,目标使用面积是1000平方米,适宜长度是24米,适宜宽度是21米,内部每层的适宜高度是7.5米,内部包含的层数是2,适宜高度是15米,内部每层底面积之和是1000平方米,个数是1,内部每层底面积总和是1000平方米,适宜层数是>=1,即适宜放在1层以上的房间。

经过上述步骤的处理,最终在浏览器上生成类似Excel的建筑策划文件,利用该文件存储建筑策划数据。

S32,在目标建筑空间内布局各个功能分区,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

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22,在此不再赘述。

S33,基于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

具体地,上述S3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31,对应于每种布局组合,利用建筑策划数据中的空间数据以及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空间属性,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

电子设备在上述S32中确定出至少一种布局组合,再分别对于每种布局组合,先确定目标布局组合,相应地,即可得到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

在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时,可以采用上文所述的自动布局策略进行。其中,将建筑策划数据中的空间数据以及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空间属性作为自动布局策略的输入信息,电子设备通过执行上述的自动布局策略,就可以确定出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空间数据包括6种,分别是空间相邻关系、日照时间、室外视野舒适度、室外噪音强度预测值、与项目建设用地的主入口之间的总距离以及建筑密度。相应地,目标空间属性也为6种,分别与上述的6种空间数据对应。

电子设备利用建筑策划数据中的空间数据以及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空间属性,通过执行上述的自动布局策略,就可以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即自动生成多个带有相应的布局得分值的功能分区组合。

其中,关于自动布局策略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23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332,基于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利用建筑策划数据中的摆布数据以及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摆布属性,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摆布信息。

电子设备在上述S331中自动生成的多个目标布局组合之后,可以提供交互界面,以使得用户能够从自动生成的多个功能分区的组合中挑选某些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的目标布局组合。

其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对自动生成的多个功能分区的组合进行挑选:

D1.依据自动生成的功能分区布局的多个方案,例如对于布局目标为集中式,分散式和集中分散结合式的3类目标,每一类都有5个不同的方案,建筑设计师和业主根据需要手动调整布局。随后把这15个不同的方案存入后台的数据库。

D2.建筑设计师和业主从上一步存入后台数据库的15个方案中选中3-5个方案,然后在web前端手动微调,进而使方案进一步优化。随后把这3-5个不同的方案存入后台的数据库。

D3.建筑设计师和业主从上一步存入后台数据库的3-5个方案选中1个方案,然后有可能根据需要手动调整布局。随后把这个目标布局组合存入后台的数据库。

在挑选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目标布局组合之后,电子设备基于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利用建筑策划数据中的摆布数据以及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摆布属性,可以再次执行自动布局策略,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摆布信息。其中,所述的摆布信息也可以理解为,在确定出各个功能布局的空间位置之后,再对其朝向信息进行确定,例如,东西朝向还是南北朝向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建筑策划数据中的摆布数据包括4种数据,即空间相邻关系,日照时间换算值,室外视野舒适度,和室外噪音强度预测值。相应地,目标摆布属性也为4种,分别与上述的4种摆布数据对应。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S33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目标建筑空间的使用系数。

所述的使用系数可以是电子设备从外界获取到的,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在获取建筑策划数据时一并获取到的。

(2)利用目标建筑空间的使用系数,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实际使用面积。

其中,各个功能分区的实际使用面积为目标建筑空间的面积除以使用系数得到的。

(3)基于各个功能分区的实际使用面积,重新确定目标功能分区。

电子设备可以利用使用系数对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进行缩放处理,重新确定目标功能分区。

(4)基于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利用建筑策划数据中的摆布数据以及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摆布属性,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目标功能分区的摆布信息。

在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确定之后,电子设备再利用建筑策划数据中的摆布数据以及目标属性信息中的目标摆布属性,结合上文所述的自动布局策略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目标功能分区的摆布信息。

可选地,依据上一步选中的功能分区布局,建筑设计师在特定的功能分区布局中加上走廊,楼梯,电梯,和厕所等,通过自动布局策略,对功能分区中包含的房间和空间进行最优化摆布的步骤具体包括:

E1.针对特定的功能分区,把它的使用面积除以建筑物的使用系数,得到相应的建筑面积,然后重新创建一个功能分区Box。

E2.在上一个步骤的特定功能分区中的包含的功能房间和空间中加上走廊,楼梯,电梯,和厕所等的Box。

E3.根据项目的需要,确定摆布数据。例如:通常在房间和空间的最优化摆布中需要考虑4个业务规则,分别是空间相邻关系,日照时间换算值,室外视野舒适度,和室外噪音强度预测值。

E4.依据自动布局策略,基于上述的摆布数据自动生成的房间和空间的最优化布局的多个方案,例如对于布局目标为南北方向布局和东西方向布局,每一类都有5个不同的方案,建筑设计师和业主修改算法变量值后重新优化方案,即修改摆布数据;并且有可能根据需要手动调整布局,随后把这10个不同的方案存入后台的数据库。

E5.建筑设计师和业主从上一步存入后台数据库的10个方案中选中3-5个方案,然后在web前端进行手动微调,进而使方案进一步优化,随后把这3-5个不同的方案存入后台的数据库。

E6.建筑设计师和业主从上一步存入后台数据库的3-5个方案选中1个方案,然后在web前端进行手动微调,进而使方案进一步优化,随后把这个目标布局方案存入后台的数据库。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利用建筑数据可以直接提取出相应的目标策划模板,在该目标策划模板中可以进行多方的协同修改操作,从而可以实现多方协同操作,可以使前期策划与建筑空间规划无缝对接,节省了建筑涉及的总时间,加快了设计进度。进一步地,先进行各个功能分区的空间位置的确定,在空间位置确定的基础上再进行摆布,提高了布局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可用于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41,获取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建筑策划数据包括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详细请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的S31,在此不再赘述。

S42,在目标建筑空间内布局各个功能分区,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

详细请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的S32,在此不再赘述。

S43,基于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

其中,关于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S33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主要是描述在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之后,将目标布局组合无缝对接到建筑设计软件中,以进行下一步的深化设计。

具体地,上述S4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31,导入将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

电子设备将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方案导入到BIM建筑设计软件中,例如,GAP软件。在建筑设计师可以在该软件中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轴网尺寸,然后微调各个功能分区在轴网中的具体位置。

S432,基于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生成相应的建筑构件,确定目标建筑空间的目标建筑模型。

电子设备在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的基础上,生成相应的建筑构件。例如,在GAP软件中,使用“Box一键生成建筑构件”工具,自动生成带有墙体和楼板的BIM建筑方案模型,然后根据需要微调模型中的构件。

后续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中取得结构专业和水暖电专业的相关信息后,再根据设计深化目标对BIM建筑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改,确定目标建筑空间的目标建筑模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在确定出目标布局之后,再在目标布局的基础上生成建筑构件,从而进行下一步深化设计,可以使得目标布局能够无缝对接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加速建筑产业化的进程。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空间的布局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空间的布局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所述建筑策划数据包括各个功能分区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布局模块52,用于在所述目标建筑空间内布局各个所述功能分区,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

确定模块53,用于基于所述每种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对应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各位置点的所述目标属性信息,确定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所述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空间的布局装置,通过自动在目标建筑空间内进行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得到至少一种布局组合,再结合各个功能分区的建筑策划数据以及目标建筑空间各位置点的目标属性信息,对所得到的至少一种布局组合进行筛选确定出目标布局组合中各个功能分区的目标布局,从而可以实现建筑空间的自动布局,提高了布局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的建筑空间的布局装置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是指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定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上述各个模块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描述与上述对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图8所示的建筑空间的布局装置。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3,存储器64,至少一个通信总线62。其中,通信总线6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通信接口6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通信接口6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存储器6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6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61的存储装置。其中处理器61可以结合图8所描述的装置,存储器64中存储应用程序,且处理器61调用存储器6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步骤。

其中,通信总线6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通信总线6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6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6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处理器6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其中,处理器6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可选地,存储器64还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61可以调用程序指令,实现如本申请图1、2、6以及7实施例中所示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流程图布局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83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