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打印机及打印机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4:14


打印机及打印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打印机领域,具体涉及打印机及打印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打印机广泛的应用于办公、旅游景点、医院、机场、超市等场合,用于对旅客或顾客的信息进行打印。

打印带作为打印的重要载体,在打印过程中,由于打印带偏移、打印带褶皱、或异物进入等原因,时常会遇到打印带卡纸,需要对打印机内部进行维护,现有的打印机由于其结构设计,在卡纸后,不方便进行维护。

在将打印带放入打印机时,需要费力的将打印带对准放入,以免出现打印带出现偏移而影响打印效果,在放入打印带时,操作也不方便。

对于小型的打印机而方,由于其空间狭小,该情况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及打印机控制方法,本发明可以方便的对打印机进行维护、操作,使用更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包括下工作部、上工作部,下工作部与上工作部的第一侧通过第一铰接轴活动铰接,在下工作部上设有第一辊体及第二辊体,在上工作部上还设有打印头,在下工作部上活动的设置有第一翻转支架,该第一翻转支架位于下工作部与上工作部之间,在第一翻转支架上设有第三辊体;第一辊体与打印头相对,第二辊体与第三辊体相对,并在其间形成过纸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下工作部上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一翻转支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所述下工作部上,所述第一翻转支架的第二端通过该定位凸台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为两条,分别位于所述过纸通道的两侧;所述第一铰接轴靠近下工作部的进纸侧,定位凸台从进纸侧向出纸侧方向延伸,第一翻转支架的第二端被两个定位凸台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工作部的表面局部下凹而形成下凹面,在下凹面的两侧形成所述定位凸台,该下凹面靠近出纸侧逐步上移而形成过渡斜面,该过渡斜面与所述第一辊体的辊面相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转支架包括架体及两个转轴架,两个转轴架安装于架体上,在转轴架上设有铰接孔,所述第三辊体的两端安装于铰接孔内,在转轴架与架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架体上设有四个撑柱,每个所述转轴架具有两个侧耳,所述转轴架的侧耳分别通过螺钉安装于各自的撑柱的端部,侧耳在螺钉上具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螺旋弹簧,套设于所述撑柱上,并分别抵压于架体与转轴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工作部上活动的设有第二翻转支架,所述第一辊体及打印头设于该第二翻转支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下工作部设有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辊体安装于第一驱动轴上,所述第二辊体安装于第二驱动轴上,在第一驱动轴上还安装有第一驱动齿轮,在第二驱动轴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由驱动电机带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翻转支架上设有第一带轴、第二带轴,在第一带轴上设有第三驱动齿轮;在下工作部、上工作部相扣时,第三驱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轴包括第一分轴、第二分轴,所述第二带轴包括第三分轴、第四分轴,第一分轴与第二分轴同轴相对,第三分轴与第四分轴同轴相对;所述第三驱动齿轮安装于第一分轴上,所述第二分轴、第四分轴与所述第二翻转支架之间具有轴向的活动间隙,且第三分轴与所述第二翻转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第四分轴与所述第二翻转支架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下工作部上设有位置感测元件,所述位置传感元件朝向所述第一翻转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翻转支架的进纸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翻转支架相对应的放置空间,在第二翻转支架的下部设有第二导引斜面,在所述第一翻转支架的背部设有第一导引斜面,第一导引斜面与第二导引斜面之间形成过带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转支架通过第二转轴活动的安装于所述上工作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下工作部的进纸侧设有滑槽,在滑槽内活动的设有第一滑动架、第二滑动架,第一滑动架与第二滑动架相对,第一滑动架上设有第一齿条,第二滑动架上设有第二齿条,在所述下工作部的进纸侧还设有过渡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与过渡齿轮的两侧啮合,在下工作部与第一滑动架和/或第二滑动架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打印机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翻转支架进行翻转,露出第一翻转支架与下工作部之间的过纸通道,将打印带置于过纸通道上,压下第一翻转支架;打印带通过第一翻转支架与下工作部之间的过纸通道,并在第二辊体与第三辊体的作用下前移;打印带通过第一辊体与打印头之间的区域,并通过打印头对打印带进行打印;打印完成后的打印带,在第一辊体和或第二辊体的作用下,从打印机输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打印机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翻转支架进行翻转,露出第一翻转支架与下工作部之间的过纸通道;将过纸通道上的打印带及杂物取出;完成打印机的维护。

将第一翻转支架进行翻转前,还有一个步骤:使上工作部相对于下工作部翻转,使打印状相对于第一翻转支架脱离,并露出第一翻转支架。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在打印机打印过程中,如果出现打印带卡纸等情况,可以将第一翻转支架打开,露出过纸通道,以方便对过纸通道进行清理操作,用于取出打印纸或杂物;在放入打印带时,也可以先翻转第一翻转支架,使过纸通道露出,以便打印带的置入及对正,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后侧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前侧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第一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第二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第三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第四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第五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第一断面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打印机的第二断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上工作部,111、上盖体,112、第二翻转支架,1121、第二导引斜面,1122、放置空间,113、第二转轴,

121、打印头,

131、第一带轴,1311、第一分轴,1312、第二分轴,132、第二带轴,1321、第三分轴,1322、第四分轴,1331、第二弹性件,1332、第三弹性件,1333、第三驱动齿轮,

200、下工作部,210、下主体,211、第一铰接轴,212、定位凸台,213、下凹面,214、过渡斜面,

220、第一翻转支架,221、架体,2211、撑柱,2212、主支架,2213、压片,222、转轴架,2221、侧耳,223、螺钉,224、铰接孔,225、第一弹性件,226、第三辊体,227、第一导引斜面,228、第一转轴,

231、第一辊体,232、第二辊体,

240、过纸通道,

251、驱动电机,252、第一驱动轴,253、第二驱动轴,254、第一驱动齿轮,255、第二驱动齿轮,256、第一传动齿轮,257、第二传动齿轮,258、拨动轮,

261、第一发射元件,262、接收元件,263、第二发射元件,264、开孔,

270、尾架,271、第一滑动架,2711、第一齿条,272、第二滑动架,2721、第二齿条,273、过渡齿轮,274、第四弹性件,275、滑槽,276、插接口,277、开关,

301、出纸口,302、卡扣,303、按压键,304、侧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现实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该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技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

毫无疑义,与本发明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技术内容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

如图1至图10所示,打印机,其包括下工作部200、上工作部100,上工作部100的进纸侧通过第一铰接轴211与下工作部200铰接,在下工作部200上设有卡扣302,上工作部100的出纸侧通过卡扣302与下工作部200连接,在下工作部200上还设有按压键303,通过该按压键303可以控制卡扣302,使上工作部100与下工作部200相扣合或松开。在下工作部200上设有第一辊体231及第二辊体232,在上工作部100上还设有打印头121,下工作部200包括呈盒状的下主体210及第一翻转支架220,该第一翻转支架220位于下工作部200与上工作部100之间,在第一翻转支架220上设有第三辊体226;第一辊体231与打印头121相对,第二辊体232与第三辊体226相对,并在其间形成过纸通道240,在下工作部的前端设有与过纸通道240相对的出纸口301。

在使用该打印机时,将第一翻转支架220进行翻转,露出第一翻转支架220与下工作部200之间的过纸通道240,将打印带置于过纸通道240上,压下第一翻转支架220;打印带通过第一翻转支架220与下工作部200之间的过纸通道240,并在第二辊体232与第三辊体226的作用下前移;打印带通过第一辊体231与打印头121之间的区域,并通过打印头121对打印带进行打印;打印完成后的打印带,在第一辊体231和或第二辊体232的作用下,从打印机输出。

如果遇到打印纸卡纸或者杂物进入打印机内,可以将第一翻转支架220进行翻转,露出第一翻转支架220与下工作部200之间的过纸通道240;将过纸通道240上的打印带及杂物取出;完成打印机的维护。

本实施例中,如果出现打印带卡纸等情况,可以将第一翻转支架220打开,露出过纸通道240,以方便对过纸通道240进行清理操作,用于取出打印纸或杂物;在放入打印带时,也可以先翻转第一翻转支架220,使过纸通道240露出,以便打印带的置入及对正,操作非常方便。

请重点结合图4至图10所示,所述第一翻转支架220包括架体221及两个转轴架222,在所述架体221上设有四个撑柱2211,每个所述转轴架222具有两个侧耳2221,所述转轴架222的侧耳2221分别通过螺钉223安装于各自的撑柱2211的端部,侧耳2221在螺钉223上具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一弹性件225为螺旋弹簧,套设于所述撑柱2211上,并分别抵压于架体221与转轴架222之间;在转轴架222上设有铰接孔224,所述第三辊体226的两端安装于铰接孔224内。架体221包括主支架2212及压片2213,压片2213固定于主支架2212上,架体221采用分体式结构,可以方便产品在加工过程脱模,也可以方便第三辊体226的安装。第三辊体226的两端分别安装于转轴架222的铰接孔224内,转轴架222的两端活动的安装于撑柱2211上并通过第一弹性件225抵压,在工作过程中,第三辊体226与第二辊体232进行配合,用于驱动打印带前移或后退,由于第一弹性件225的作用,该第三辊体226通过转轴架222的四个受力点进行力的缓冲及平衡,该第三辊体226可以根据打印带的情况产生微小的跳动,以适应打印带的不同厚度,或者适应打印机不同工况的要求。

上工作部100包括上盖体111及第二翻转支架112,所述第二翻转支架通过第二转轴113活动的安装于所述上工作部100上,所述第一辊体231及打印头121设于该第二翻转支架112上。在所述第二翻转支架112上设有第一带轴131、第二带轴132,其中,所述第一带轴131包括第一分轴1311、第二分轴1312,所述第二带轴132包括第三分轴1321、第四分轴1322,第一分轴1311与第二分轴1312同轴相对,第三分轴1321与第四分轴1322同轴相对;第三驱动齿轮1333安装于第一分轴1311上,所述第二分轴1312、第四分轴1322与所述第二翻转支架112之间具有轴向的活动间隙,且第三分轴1321与所述第二翻转支架112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331,第四分轴1322与所述第二翻转支架112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1332,在第三分轴1321上连接有拨动轮258,通过该拨动轮258可以带动第三分轴1321旋转并将碳带/色带卡紧。

在上工作部100上设有第二翻转支架112,该第二翻转支架112可以相对于上工作部100进行翻转,可以方便的对打印头121、第一辊体231进行维护;再者,在第二翻转体上设有第一带轴131、第二带轴132,对于需要使用碳带/色带时,可以将碳带/色带安装于该第一带轴131、第二带轴132上,设置第二翻转支架112后,可以更方便的对碳带/色带进行安装、拆卸、调试;第一带轴131及第二带轴132均具有两个分轴,在对碳带/色带等进行安装或拆卸时,可以拉开第三分轴1321/第四分轴1322,并克服第二弹性件1331/第三弹性件1332的弹力,即可使第三分轴1321/第四分轴1322回退,并使碳带/色带脱离于第一带轴131、第二带轴132。碳带/色带可以采用单卷缠绕,也可以采用双卷缠绕。

在所述第二翻转支架112的进纸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翻转支架220相对应的放置空间1122,在第二翻转支架112的下部设有第二导引斜面1121,在所述第一翻转支架220的背部设有第一导引斜面227,第一导引斜面227与第二导引斜面1121之间形成过带通道。当碳带/色带通过过带通道时,第一翻转支架220背部的第一导引斜面227及第二翻转支架112的第二导引斜面1121可以起到有效的导引作用,避免碳带/色带出现褶皱。

下工作部200的上表面形成打印工作面,该打印工作面局部下凹而形成下凹面213,在下凹面213的两侧形成两条定位凸台212,两条定位凸台212分别位于所述过纸通道240的两侧;第一铰接轴211靠近下工作部200的进纸侧,所述第一翻转支架22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228铰接在所述下工作部200上,两个定位凸台212从进纸侧向出纸侧方向延伸,第一翻转支架220的第二端被两个定位凸台212限位;所述下凹面213靠近出纸侧逐步上移而形成过渡斜面214,该过渡斜面214与所述第一辊体231的辊面相切。

第一翻转支架220的第一端与下工作部200铰接,第二端通过下工作部200上的两个定位凸条进行限位,避免第一翻转支架220出现偏摆,下工作部200局部下凹形成下凹面213,打印带通过过纸通道240时,也会被限位于该下凹面213内,并在靠近第一辊体231处沿过渡斜面214与第一辊体231的辊面贴合,使打印带能够实现平稳的移动,减少卡纸现象的发生。

在所述下工作部200设有驱动电机251、第一驱动轴252、第二驱动轴253,所述第一辊体231安装于第一驱动轴252上,所述第二辊体232安装于第二驱动轴253上,在第一驱动轴252上还安装有第一驱动齿轮254,在第二驱动轴253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齿轮255,驱动电机251的输出轴通过四个第一传动齿轮256与第一驱动齿轮254、第二驱动齿轮255配合,并通过由驱动电机251带动旋转。在第一带轴131上设有第三驱动齿轮1333;在下工作部200、上工作部100相扣时,第一驱动齿轮254与第三驱动齿轮1333之间设有两个第二传动齿轮257,第一驱动齿轮254通过两个第二传动齿轮257带动第三驱动齿轮1333转动,进而带动碳带/色带同步移动。

通过驱动电机251带动第一驱动轴252、第二驱动轴253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驱动齿轮254、第二驱动齿轮255旋转,再通过第一辊体231、第二辊体232带动打印带移动,第一驱动齿轮254、第二驱动齿轮255优选采用相同规格,可以有效的保证打印带在移动过程中平稳移动,实现前后同步,避免卡纸;第三驱动齿轮1333通过两个过轮与第一驱动齿轮254传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齿轮254带动第三驱动齿轮1333转动,可以使碳带/色带的移动速度与打印带的速度保持同步,减少卡纸,提高打印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打印效果,提高定位精度,在所述下工作部200上设有第一发射元件261,在第一翻转支架220上设有接收元件262,用于接收第一发射元件261发出的感应信号,并对纸的前移位置进行感应定位。在所述下工作部200上还设有第二发射元件263,为避免对第二发射元件263的信号造成遮挡,在第一翻转支架220上设有开孔264,第二发射元件263所发出的感应信号穿过开孔264后照向第二翻转支架112上的碳带/色带。

请重点结合图2、图9所示,打印带的卷轴需要安装于下工作部200的进纸侧,为方便安装,在所述下工作部200的进纸侧安装有尾架270,在尾架270上设有滑槽275,在滑槽275内活动的设有第一滑动架271、第二滑动架272,第一滑动架271与第二滑动架272相对,第一滑动架271、第二滑动架272分别与两个第四弹性件274连接,第一滑动架271上设有第一齿条2711,第二滑动架272上设有第二齿条2721,在所述下工作部200的进纸侧还设有过渡齿轮273,第一齿条2711、第二齿条2721分别与过渡齿轮273的两侧啮合,在下工作部200与第一滑动架271和/或第二滑动架272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274。打印带的卷轴两端分别卡于第一滑动架271、第二滑动架272上,在第四弹性件274的拉力作用下,第一滑动架271、第二滑动架272柔性的向中部靠拢并将打印带的卷轴夹紧,在下工作部200的侧部、尾架270的下方部位设有插接口276及开关277,第一滑动架271、第二滑动架272可以相对于滑槽275移动,该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打印带,打印带的安装及拆卸也非常方便,第一滑动架271、第二滑动架272之间通过第一齿条2711、第二齿条2721及过轮的配合,可以保证第一滑动架271、第二滑动架272对称的移动,保证打印带的对中。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发明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打印机的控制方法、打印机以及打印机套装
  • 打印机的控制方法、打印机以及打印机套装
技术分类

0612011297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