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以左右摆动的椅子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4:14


一种可以左右摆动的椅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椅子,尤其是可以左右摆动的椅子。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绝大多数具有托盘的椅子(包括办公椅、休闲椅),椅座左右摆动的功能都是通过托盘实现的,有的椅子还可以前后倾仰,也是通过托盘实现的,即椅子将左右摆动以及前后倾仰的功能全部集成在托盘内。

例如公开号CN110313742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座椅的支撑结构,包括托盘支架以及设置在托盘支架上的坐板,托盘支架和坐板之间设有摆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摆动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上基板与坐板底部固定连接,下基板与托盘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和多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上端贯穿上基板并限制上基板向上移动,连接件的下端贯穿下基板并限制下基板向下移动,且多个连接件前后呈直线设置,所述弹性件围绕连接件设置。该座椅支撑结构的摆动组件上设有多个连接件,多个连接件前后呈直线设置,可以使座椅实现左右摆动,并对座椅的前后摆动进行约束,减少座椅的前后摆动。该专利公开的支撑结构,可以实现椅座(座板)的左右摆动,虽然通过连接件的设置可以减少前后摆动的幅度,但是依然会造成椅座左右摆动的不稳定,造成用户体验感较差,并且前后方向小幅度的摆动近会产生一种抖动感,使得用户容易感到惊吓。

例如公开号CN110710815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动态托盘,包括:第一基座;与第一基座左右转动连接的第二基座;第一曲柄,第一曲柄的一端与第一基座铰接;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一弹性中转连接件铰接,弹性中转连接件用于连接座支撑件;第二曲柄,第二曲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基座、承接件铰接,承接件是刚性的,且承接件用于连接座支撑件,承接件处于第二基座上端;翘板,配置为连接椅背组件,且翘板与第二曲柄连为一体;弹性复位装置,用于使翘板撬动第二曲柄运动后使第二曲柄能够恢复原位。

该专利申请采用四连杆原理构建,人体施加于承接件上的重力与翘板的驱动力形成对抗关系并达到一个相对平衡;因此可根据人体重量,使椅背倾仰回复力有相应匹配,还同时具有左右倾斜摇摆功能,可自动适应用户前后倾仰及左右摇摆的坐姿变化。该专利申请中,左右摆动以及前后倾仰的功能全部集成动态托盘内,受限于托盘的体积大小,实现左右摆动的座支撑件、第二基座、承接件以及第二曲柄在空间布置上受到较大的限制,使得左右摆动的幅度有限,这几个部件的强度以及组装后的整体强度也在托盘体积的限制下相对较弱,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弯曲变形等结构受损的现象。

该专利申请左右摆动是通过四连杆结构实现的,并且通过设置具有弹簧的摇摆复位机构,摆动时产生的弹性逐步增加阻力,并起到复位的作用,但是该摇摆复位机构的弹性模量是无法改变的,即无法通过调整该摇摆复位机构的整体硬度来调节左右摇摆时的整体灵活度,在优化用户的体验上是有缺陷的。

虽然该专利并没有提及椅子的扶手,但是结合该专利上下文以及附图可以知晓该椅子的扶手只能与托盘或椅座固定连接。因此,当座椅左右摆动时椅子扶手也随之同幅度的摆动。由于左右摇摆时的整体灵活度无法调节的,通常用户端坐时手臂是支撑在扶手上的,若灵活度较高,那么椅座左右摇摆时摆动速度过快造成的突然性会使得用户有惊吓感,并且用户上半身的整体重心就会偏离出椅座的范围,容易造成用户摔倒,因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外,该专利的前后倾仰是通过椅背实现的,椅座不具备前后倾仰的功能。

又例如公开号CN111904196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椅子及其摇摆托盘,包括第二摆动机构和第一摆动机构,第一摆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基座、两个第一弹簧组件和一第一连接轴,第一基座与椅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组件一端与第一基座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摆动机构连接,第一连接轴与第一基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沿X方向分布并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摆动机构上,第一基座通过第一连接轴可左右摆动的安装在第二摆动机构上。该专利申请通过在原有的可前后倾仰的第二摆动机构上增加了可左右摇摆的第一摆动机构,并且所增加的第一摆动机构并未干涉第二摆动机构内部结构,即将左右摆动和前后倾仰的功能全部集成在托盘中,导致托盘内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空间布置较为紧凑,压缩了左右摆动和前后倾仰的幅度,并且也影响到了第一摆动机构和第二摆动机构的结构强度。该申请的实现左右摆动的第一摆动机构也同样存在上述CN110710815A中提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左右摆动的椅子,将左右摆动的功能从托盘分离出,使得椅子的结构更加合理,并提高了摆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以左右摆动的椅子,包括支撑在地面的椅脚架、连接在椅脚架顶端的托盘、以及连接在托盘后端的椅背;所述托盘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贯穿其前后侧壁的转轴,所述固定座上方设有椅座,所述椅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转轴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避开椅座左右摆动范围并且向上延伸的扶手架,所述扶手架高于椅座的顶部设置用以支撑手臂的扶手结构。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固定座以及转轴,将左右摆动的功能从托盘中分离出并独立设置,一方面可以简化托盘内的结构设置(无论托盘是否具有前后倾仰的功能),另一方面固定座和托盘相互独立使得左右摆动和前后倾仰两种动作可以同时存在并且完全没有相互干涉的风险。

椅座在绕转轴进行左右摆动时,椅脚架、托盘、扶手架、椅背都是静止不动的,即除了椅座外椅子其余的组成都是静止不动的,在用户手臂支撑在扶手结构的情况下,用户的上半身的整体重心不会偏移出椅座的范围,避免用户出现惊吓感以及出现安全隐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靠近固定座后侧壁的部位连接有沿其径向延伸并且位于其两侧的摆动结构;所述固定座位于摆动结构远离转轴的一端下方设有止动结构,用于摆动结构向下摆动一定幅度时被抵靠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椅座包括椅座框、边缘连接在椅座框上的椅面;所述转轴的前端、后端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而出形成的前固定板、后固定板,所述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分别与所述椅座框的前框部、后框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固定板贴合在所述后框部,并且通过多个紧固件沿前后方向将后固定板和后框部固定连接;所述前固定板的顶边水平向前延伸形成有延伸固定板,所述延伸固定板和前固定板扣合在所述前框部,并且通过多个紧固件沿上下方向将延伸固定板和前框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的两端套接有轴套管;所述轴套管的外端具有沿径向凸出的一圈凸缘,所述凸缘抵靠在所述固定座的前侧壁/后侧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固定板与两个摆动结构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柱;所述固定座的后侧壁开设有上下方向延伸并允许所述加强柱穿过的避让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动结构包括沿转轴径向延伸并且呈平铺状的摆动板、以及由摆动板两侧边延伸出的呈立状的加强筋;所述加强柱贯穿过靠近后固定板的加强筋,并且固定连接在远离后固定板的加强筋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椅座框的前框部、后框部的两侧向上隆,并且形状自然地过度到左右两个侧框部,两个侧框部呈拱形以避免所述扶手架,并且拱形所形成的顶点靠近前框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椅座框形成有用于连接椅面边缘的顶框面、由顶框面的内边向内延伸形成的允许所述椅面下陷的坡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贯穿其左右侧壁的横梁结构,所述衡量结构由所述转轴下方穿过并且固定在所述固定座的底板;所述横梁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扶手架的底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固定座和转轴实现椅座左右摆动的功能,和托盘相互独立,使得左右摇摆和前后倾仰互补影响;

2. 左右摆动时只有椅座会动,椅子其余的组成均静止不动,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3. 转轴以及摆动结构的整体重心靠近椅背,椅座的结构使得用户端坐时自然贴紧椅背,使得两者的重心大致位于同一竖直范围内,使得用户更为舒适,转轴转动时也更为平稳。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实施案例1可以左右摆动的椅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案例1固定座掀开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案例1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案例1椅座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案例2固定座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实施案例2阻尼结构、调节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实施案例2阻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案例2摆动结构底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案例1:

参照图1-图4,一种可以左右摆动的椅子,包括支撑在地面的椅脚架12、连接在椅脚架12顶端的托盘11、以及连接在托盘11后端的椅背13、固定在托盘11顶部的固定座2、前后两端分别铰接在固定座2前后侧壁上的椅座3、固定连接在固定座2左右两侧并且向上延伸的扶手架14、设置在扶手架14顶端并且高于椅座3的扶手结构141。

固定座2呈现出具有一定厚度的盒装结构,其与椅座3的具体铰接方式如下:固定座2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贯穿固定座2前后两侧壁的转轴41,上述的前后方向以及后述的左右方向都是以椅子为参照对象的,将椅子正向面对的方向定义为前方,背向面对的方向定义为后方;椅座3的前后两端分别和转轴41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椅座3可以绕转轴41转动从而实现其左右摆动的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绝大多数具有托盘11的椅子,椅座3、扶手架14、椅背13是直接固定在托盘11上的,托盘11可相对于椅脚架12前后左右转动,从而带动椅座3、扶手架14、椅背13前后倾仰、左右摆动。而在本申请中,椅座3在左右摆动时,椅脚架12、托盘11、扶手架14、椅背13都是静止不动的,即除了椅座3外椅子其余的组成都是静止不动的。

首先,如果椅座3左右摆动的阻尼较小,摆动的灵活度就会比较高,用户端端坐在椅座3上,只要轻微的向左或右晃动就会使得椅座3快速地摆动,扶手架14以及椅背13也会相应地快速摆动,用户的手臂是支撑在扶手架14上的,因此用户的整个上半身就会随之快速地向左侧或右侧发生倾斜,不仅会使得用户出现重心不稳导致的惊吓感。而且还会有安全隐患,如果用户的注意力没有完全集中在控制摆动的幅度,摆动幅度太大会导致用户上半身重心偏移过大,容易出现摔倒的情况发生。而在本申请中,在椅座3左右摆动时扶手架14是静止不动的,即使椅座3左右摆动的灵活度较高、摆动幅度较大,只要用户的手臂支撑在扶手结构141上,那么用户上半身的整体重心依然可以被限制在椅座3的范围内,可以避免有惊吓感,而且也不会有安全隐患。

其次,现有技术中,椅子的有前后倾仰和左右摇摆的功能是依赖于托盘11的,实现前后倾仰功能的结构和实现左右摇摆功能的结构集成在托盘11中,在结构不发生干涉的前提下,这两种结构是较为复杂的;另外,受限于托盘11较小的体积,这两种结构的结构强度、结构稳定性也是存在缺陷的,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结构变形,可能会引发两种问题,其一是前后倾仰、左右摆动的幅度、灵活度出现问题、甚至无法执行;其二是这两种结构出现结构干涉从而使得前后倾仰、左右摆动无法同时进行。在本申请中,将椅座3左右摆动的结构从托盘11中分离并且设置在固定座2中,可以只在托盘11内设置实现前后倾仰的结构,不仅省去了实现左右摇摆的结构,精简了托盘11内的结构,而且托盘11内空间更为充裕,可以更加进一步加强实现前后倾仰结构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另外,固定座2以及转轴41与托盘11的分离,不仅可以同时进行前后倾仰和左右摇摆,而且还完全不会有机械干涉的风险。

再者,现有技术中,由于托盘11集成了前后倾仰和左右摇摆这两种功能,这两种动作具有四个方向,即这两种动作时会对椅脚架12施加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作用力,因此托盘11与椅脚架12之间的固定连接强度要求较高。在本申请中,在托盘11不承担左右摇摆的功能的前提下,对于椅脚架12最多只会施加前后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对于托盘11和椅脚架12之间连接强度的要求也相应得到了降低。

椅座3包括椅座框31、椅面32,椅座框31的前框部31-1、后框部31-2呈弧线形并且两侧向上隆,并且呈弧形地自然过度到左右两个侧框部31-3,两个侧框部31-3呈拱形以避免扶手架14,并且拱形所形成的顶点靠近前框部31-1。椅面32的边缘连接在椅座框31上,呈现出符合人体工学的弧形面,椅面32的左右两侧随前框部31-1、后框部31-2略微向上隆起,使得用户端坐时更加贴合臀部的生理曲线,而且在左右方向上还具有一定的包裹感;椅面32在沿前后方向上随左右两个侧框部31-3呈拱形面,并且拱起的顶点靠近前侧,用户端坐在椅面32时可以让臀部更加贴近椅背13,从而使得用户上半身与后述的转轴41、摆动结构42构成整体结构的重心基本重合,使得椅座3的左右摆动更加平稳。另外,前框部31-1的长度略微长于后框部31-2,使得椅面32前部的宽度大于后部,可以让用户端坐时两腿自然地略微张开,更加舒适。

椅座框31形成有用于连接椅面32边缘的顶框面31-A、由顶框面31-A的内边向内延伸形成的允许椅面32下陷的坡面31-B,椅面32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多层网布,通过黏胶将边缘黏合固定在椅座框31的顶框面31-A上。透气并且具有一定弹性的椅面32可让用户更为舒适。

转轴41一体连接有有沿其径向延伸并且位于其两侧的摆动结构42,固定座2位于摆动结构42远离转轴41的一端下方设有止动结构21,止动结构21是由固定座2的底板向上延伸出的板状结构,摆动结构42向下摆动一定幅度时其远离转轴41的一端抵靠在止动结构21上,阻止摆动结构42继续向下摆动,从而限定了椅座3左右摆动的幅度。摆动结构42是连接在转轴41靠近后侧壁的位置,因此转轴41与摆动结构42构成的整体结构在比较靠近椅背13的,与用户端坐在椅座3时整体重心吻合,减少对转轴41径向的作用,使得椅座3的左右摆动更为平稳。

摆动结构42包括沿转轴41径向延伸并且呈平铺状的摆动板42-1、以及由摆动板42-1两侧边延伸出的呈立状的加强筋42-2。后固定板44与两个摆动结构42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柱45,固定座2的后侧壁开设有上下方向延伸并允许加强柱45穿过的避让槽2-1,加强柱45贯穿过靠近后固定板44的加强筋42-2,并且固定连接在远离后固定板44的加强筋42-2上。加强柱45一方面可以强化转轴41、后固定板44、摆动结构42的整体结构强度,将受力负荷进行分摊以避免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配重的作用,整体重心靠近椅背13,与加强椅座3左右摆动的稳定性。

转轴41的前端、后端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而出形成的前固定板43、后固定板44,前固定板43、后固定板44分别与椅座框31的前框部31-1、后框部31-2固定连接,加强了转轴41与椅座3的固定连接强度,减轻了转轴41的受力负荷,避免出现结构损伤。

后固定板44、前固定板43呈吻合后框部31-2、前框部31-1弧形形状的弧形面板,其中后固定板44贴合在后框部31-2上,并且通过多个紧固件将后固定板44和后框部31-2沿前后方向固定连接,前固定板43的顶边水平向前延伸形成有延伸固定板431,延伸固定板431和前固定板43扣合在前框部31-1,并且通过多个紧固件沿上下方向将延伸固定板431和前框部31-1固定连接。而这两种沿不同方向与椅座3进行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椅座3沿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与转轴41都有着较为牢固的连接强度,使得用户端坐在椅座3的不同位置有着不同的重心的情况下,椅座3不会出现变形或者前后端翘起的情况发生。

转轴41的两端套接有轴套管411,轴套管411的外端具有沿径向凸出的一圈凸缘411-1,凸缘411-1抵靠在固定座2的前侧壁/后侧壁,从而可以避免转轴41沿其轴向的窜动,因此椅座3也不会在前后方向上出现松动的现象。

固定座2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贯穿其左右侧壁的横梁结构22,衡量结构由转轴41下方穿过并且固定在固定座2的底板,横梁结构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扶手架14的底端固定连接,用户手臂支撑在扶手结构141上,对扶手架14会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扶手架14和固定座2之间的连接点的受力负荷相对较大,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弯曲变形等问题,横梁结构22可以提高连接点的强度。

实施案例2:

参照图5-图8,在实施案例1的基础上,在固定座2内设置有两个对应摆动结构42的阻尼结构5,阻尼结构5为弹性材质的,在摆动结构42随转轴41的转动而摆动时,阻尼结构5会被摆动结构42挤压从而产生阻尼,并且阻尼随摆动幅度的增大而增强。阻尼结构5还设有调节结构6,用于调节阻尼结构5对摆动结构42产生的初始阻尼的大小。

弹性材质的阻尼结构5在摆动结构42摆动时被其挤压,阻尼结构5压缩会对摆动结构42施加阻止其继续摆动的弹力,从而生产对摆动结构42的阻尼,并且随摆动结构42摆动幅度的增大,阻尼结构5的压缩量加大,因此阻尼也随之增强,椅座3在左右摆动时,摆动的灵活度与摆动的幅度呈反比,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更好地控制椅座3的摆动幅度,在摆动结构42抵靠在止动结构21之前就能够加以刹住摆动速度,使得椅座3摆动到最大幅度后停止的过程更为平稳,减少顿挫感让客户更为舒适。

根据用户使用体验的需求不同,对于椅座3左右摆动的整体灵活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阻尼结构5上设置调节结构6,通过调节结构6来调节阻尼结构5的初始阻尼的大小,由于阻尼结构5产生的阻尼随着摆动幅度增大而增强,因此初始阻尼经调节后即可对椅座3左右摆动的整体灵活度进行调节。

调节结构6为刚性材质,它的一部分是位于阻尼结构5之外的,另一部分嵌入到阻尼结构5的内部,这一部分的调节结构6被阻尼结构5紧密地包裹住,使得调节结构6对其产生了支撑的作用,使其硬度得到增强,并且阻尼结构5受包裹影响扩散的部分硬度也得到了增强,从而阻尼结构5由调节结构6嵌入的位置和大小限定了包裹在调节结构6及其受包裹影响扩散形成的硬度增强的硬质部分5-1、以及硬度未被增强的柔质部分5-2。硬质部分5-1虽然随着距离调节结构6的增大,硬度被增强的幅度减小,但相比柔质部分5-2其硬度依然是增强的,柔质部分5-2和阻尼结构5的初始状态的弹性基本相同,因此在调节结构6部分嵌入阻尼结构5的情况下,阻尼结构5的整体硬度得到了增强。调节结构6位于阻尼结构5内外两部分的比例可调节,通过调整调节结构6嵌入阻尼结构5的比例,就可以调节阻尼结构5的整体硬度,即可以调节阻尼结构5的初始阻尼,从而实现椅座3左右摆动的整体灵活度。

进一步地的,固定座2底板位于摆动结构42远离转轴41一端的下方形成有内凹的容置槽23,阻尼结构5置入容置槽23内,其沿前后方向的长度略微大于摆动结构42的宽度,使其对摆动结构42的支撑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余量。容置槽23的槽底开设有上线贯通的通孔23-A,阻尼结构5由底端开有一个向上延伸的插接通道5-A,该插接通道5-A和容置槽23的通孔23-A相连通,调节结构6呈杆状结构并且其长度大于插接通道5-A,调节结构6从固定座2的下方通过通孔23-A插入插接通道5-A内。

硬质部分5-1和柔质部分5-2大致由调节结构6顶端的水平线进行划分,阻尼结构5由底部到调节结构6顶端的水平线之间的部分为硬质部分5-1,阻尼结构5由顶部到调节结构6顶端的水平线之间的部分为柔质部分5-2。调节结构6插入插接通道5-A的深度决定了其顶端的水平线的高度,因此通过调整调节结构6插入的深度可调节阻尼结构5的整体硬度,即可调节阻尼结构5的初始阻尼。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转轴41两侧的阻尼结构5是相互独立的,因此这两个阻尼结构5的初始阻尼也是独立设置的,有些用户会对左右摆动有特殊需求,例如脊柱左右侧小关节错位的用户,需要一个方向摆动灵活度较高,另一个方向灵活度较低。

容置槽23沿通孔23-A的周边具有向上延伸的一圈凸缘结构231,相应的,插接通道5-A形成有抵靠在凸缘结构231顶部的台阶结构51,使得凸缘结构231和插接通道5-A具有延伸性,并且两者的内径大致相同,调节结构6与凸缘结构231螺纹配合,便于调节结构6精确控制插入插接通道5-A的深度,而且也可以防止调节结构6沿轴向的滑动甚至滑脱。另外,调节结构6的上部即插入插接通道5-A的部分可以在其表面加工出一些防滑纹路或防滑凸点,增强和阻尼结构5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提高对硬质部分5-1的硬度增强幅度,使得初始阻尼的调节范围得到扩大;但会增加调节结构6轴向调节位置所需力度,因此防滑纹路或防滑凸点需综合考虑合理设置其覆盖面以及沿调节结构6径向凸出的厚度。

阻尼结构5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其截面基本呈三角形,即阻尼结构5的左右两个侧面5-L为倾斜的坡面,两个侧面5-L在阻尼结构5的顶部收拢,形成和摆动结构42接触并被挤压的倒角部52,倒角部52可以圆弧过渡,也可以具有呈具有棱角的多边形。阻尼结构5的形状设置主要有两个作用。截面呈三角形的阻尼结构5与容置槽23之间预留有空间,在摆动结构42对阻尼结构5挤压时,阻尼结构5发生变形并且逐渐变扁变宽,因此预留的空间可允许阻尼结构5的变形。倒角部52被摆动结构42挤压后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并且呈带状的接触面,该接触面的宽度随摆动幅度而增大,倒角部52一方面可以减小与摆动结构42接触面积,使其对摆动结构42产生的阻尼更加集中,另一方面,阻尼也随摆动幅度而增大,接触面的面积也同步随着摆动幅度而增大,可以使得阻尼结构5的受力负载比较均匀,避免顶部过渡压缩,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摆动结构42的底面具有向内凹陷形成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槽42-A,该直线槽42-A的两个槽壁略微倾斜并且对称,使其形状与阻尼结构5的两个倾斜的侧面5-L相匹配,摆动结构42摆动时阻尼结构5的倒角部52嵌入直线槽42-A内,起到了对倒角部52的定位作用,可以避免倒角部52和摆动结构42在沿左右方向上的摩擦滑动,从而减少对阻尼结构5的摩擦损耗。

当调节结构6顶到插接通道5-A顶部时,位于转轴41两侧的调节结构6就顶住了转轴41的两个摆动结构42,从而锁定住了椅座3使其无法左右摆动,调节结构6顶端会将阻尼结构5的顶部支撑住。摆动结构42的底面具有向内凹陷形成并且与直线槽42-A连通的圆形槽42-B,圆形槽42-B向内凹陷的深度大于直线槽42-A,摆动结构42摆动时倒角部52被调节结构6顶端支撑的部分嵌入圆形槽42-B内,从而防止滑脱。

插接通道5-A并不是完全贯通阻尼结构5顶部的,从而避免调节结构6由阻尼结构5的顶部穿出与摆动结构42发生刚性碰撞。因此,插接通道5-A贯穿阻尼结构5的顶端并形成开口5-B,阻尼结构5沿开口5-B周边延伸有向开口中心收缩的收口结构53,阻尼结构5的插接通道5-A完全被调节结构6插入时,收口结构53支撑在调节结构6的顶端,从而将调节结构6的顶端和摆动结构42隔开。另外,收口结构53在竖直方向具有压缩量,在结构上呈现出由外缘到内缘向上拱起的拱形,从而在被摆动结构42挤压时具有变形的余量,防止发生挤压破损的情况。

为了避免调节结构6过渡插入从而将阻尼结构5向上顶起,在阻尼结构5贴合在容置槽23、凸缘结构231的面上涂覆有黏胶层,从而将阻尼结构5粘接在容置槽23内。另外为了便于旋转调节结构6,在调节结构6的底端设置有旋盖6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可以左右摆动的椅子
  • 一种椅子扶手用可摆动式支撑座及应用该支撑座的椅子
技术分类

0612011297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