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搁放装置和车辆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7:35


搁放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搁放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其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乘员厢内的车辆内部构件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车辆内部构件上的用于暂时搁放和存放至少一个物品的搁放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其乘员内部空间中具有用于暂时搁放和存放物品的不同的搁放装置。例如可以存在可关闭的或不可关闭的杂物箱、可弹性地张开的袋或抽屉。例如已知的是,在中间托架上提供例如以饮料保持器形式的至少一个搁放装置。

然而传统的搁放装置的缺点是,搁放在其中的物品(例如智能手机、钥匙、太阳镜或类似物)在车辆行驶期间在搁放装置内滑动,由此可能产生干扰的噪声并且可能产生对物品和/或搁放装置的损坏。此外,传统的搁放装置大多设计得相对看不清楚。此外,传统的搁放装置通常构造和设置成,使得车辆驾驶员不能完全看到用搁放装置提供的搁放空间里面并且到达用搁放装置提供的搁放空间。

这些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是提供以抽屉形式的搁放装置。然而为此必须强烈地嵌入容纳搁放装置的各个车辆内部构件例如仪表板或中间托架的结构空间中,这由于其它结构空间要求大多是不能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待存放物品的节省结构空间的搁放装置。

所述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来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下文的描述和附图中反映,其中,所述设计方案能够分别就其本身而言或者以所述设计方案中的至少两个的彼此的不同组合构成本发明的改进或者有利的方面。

因此,所述任务通过一种用于车辆的搁放装置来解决。所述搁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设置在车辆内部构件上的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又可以由多个部件组成并且特别有利地具有轨道。此外,搁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在导向单元上引导的铰链元件,该铰链元件沿着导向单元在弯曲的或折弯的运动轨迹上呈抽屉状可移动地被引导。铰链元件具有一个支承面和两个相对于支承面折弯的侧壁。尤其是每个侧壁在自身的导向单元中被引导。规定:铰链元件可以在存放位置与支承位置之间被转移。在支承位置中尤其是规定,铰链元件至少部分地脱离导向单元。在支承位置中,使用者可以将物品放置到支承面上,而在存放位置中铰链元件提高使用者的运动自由度。

所述侧壁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第一端部上,侧壁贴靠在支承面上。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相对置。在此规定:侧壁具有多个折叠区域,这些折叠区域包括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第一折叠线安装在第二折叠线与第三折叠线之间,使得在第一折叠线与第二折叠线之间形成第一铰链部件,并且在第一折叠线与第三折叠线之间形成第二铰链部件。此外规定,所述第二折叠线与第三折叠线不相互平行地构造,并且在第一端部上的第二折叠线与第三折叠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二折叠线与第三折叠线之间的第二距离。由此实现了在折入折叠区域时,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或者形成峰部或者形成谷部。因为在第一端部上的第一距离与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二距离不同,所以侧壁通过折入折叠区域在第二端部上比在第一端部上更强烈地缩短。因此,能够实现侧壁与支承面一起能够沿着弯曲的轨迹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锁止每个折叠区域,使得侧壁用作支承面的加固件,并且支承面因此被提供作为可以用作搁放处或桌面的刚性的面。

此外规定,在每个第一折叠线上安装有杠杆元件。在此规定,这样的杠杆元件(这些杠杆元件安装在侧壁的相对置的第一折叠线上)分别经由一个中间铰链连接。因此,所述杠杆元件尤其是在支承面下方的区域中延伸。由于杠杆元件直接与第一折叠线耦联,通过杠杆元件的运动、尤其是通过旋转,折叠区域的折入或折出可以被强化。规定,每个中间铰链可以通过导向单元朝向支承面移动和移动远离支承面,以便可选地将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置于峰部或谷部的折叠状态。通过中间铰链的移动可以实现杠杆元件如上所述地旋转。因此,导向单元能够沿着弯曲的轨迹引导铰链元件。

为了将物品搁放并且存放在根据本发明的搁放装置中,首先使铰链元件从移入的存放位置运动到移出的支承位置中,其中,铰链元件借助导向单元沿着弯曲的或折弯的运动轨迹被强制引导。由此,尤其是支承面露出并且因此可供用于放置至少一个物品。所述支承元件在其移出的支承位置中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桌子。为此铰链元件至少局部地脱离导向元件。铰链元件可以从其支承位置再次运动到其存放位置中,其中,铰链元件再次借助导向单元沿着弯曲的或折弯的运动轨迹被强制引导。铰链元件可以保持在其存放位置中直到搁放装置的下一次使用为止,以便不会不必要地限制车辆的乘员内部空间。对根据本发明的搁放装置的操纵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用一只手来进行。

导向单元优选位置固定地被安装在车辆内部构件上,即安装在设置在乘员内部空间中的车辆构件上。为此,在车辆内部空间构件上设置有相应的结构空间或运动井道。

与诸如饮料保持器的传统搁放装置相比,铰链元件可以提供相对大的并且可容易看得见的和可达到的支承面。支承元件可以通过手动地操纵或自动地通过马达驱动地操作在存放位置与支承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各个侧壁的各个梯形的壁元件与梯形的基座(即侧壁的基侧)连接,与支承元件的腹板或各个环节的腹板区段连接。

优选地规定,第二折叠线与第三折叠线相对于第一折叠线对称地设置。因此,尤其是第一铰链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是相同大小的。这简化了折入和折出的运动学。因此,尤其是实现了搁放装置在存放位置与支承位置之间简单且可靠的转移。

有利地,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在第一端部上彼此相会。由此铰链部件三角形地构造。这再次简化了折入和折出的运动学。此外,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长度变化最大,因为在第一端部上不进行长度变化,而第二端部在折入折叠区域时缩短了第二折叠线与第三折叠线之间的距离。因此,尤其是在折叠期间在第一端部上存在的支承面不受影响;而是仅沿着弯曲的运动轨迹弯曲。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不仅第一铰链部件而且第二铰链部件这样构造,使得它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替代地或附加地,优选规定,第二折叠线与第三折叠线与第二端部的部分区域一起形成等腰三角形。以这种方式再次简化了折叠的运动学,并且能够简单且不费力地同时安全且可靠地实现搁放装置的可操作性。

优选地,杠杆元件构造成,使得当杠杆元件具有到支承面的最小距离时,所述折叠区域具有最大的折叠。在这种情况下,杠杆元件尤其是可以这样运动,使得当存在最小的折叠时,相对置的并且通过中间铰链连接的杠杆元件形成一条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杠杆元件有利地自锁止地设置并且因此能够实现铰链元件的加固。为了使铰链元件沿着弯曲的轨迹运动,必须使中间铰链移动,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最大折叠。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铰链部件在折叠期间形成谷部。在一种替代方案中,当杠杆元件具有到支承面的最小距离时,所述折叠区域具有最小的折叠或没有折叠。在这种情况下,折叠区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折叠,即中间铰链移动远离支承面,尤其是在如下的状态中,在该状态中通过中间铰链连接的杠杆元件形成一条直线。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然后向外进行折叠,使得铰链元件形成峰部。

有利地,杠杆元件包括端面,这些端面可由中间铰链彼此挤压。以这种方式锁止了杠杆元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进一步运动。尤其是,通过中间铰链远离支承面的运动来实现彼此挤压,从而尤其是在之前描述的第一种替代方案中实现铰链元件的加固。这种加固伴随着由于侧面的彼此挤压而阻止杠杆元件,从而铰链元件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保持加固的状态。因此,铰链元件可以脱离导向单元,而不会放弃加固的状态。

替代地或附加地,杠杆元件优选能够锁紧(卡锁)在铰链元件的部分区域上,以便阻止杠杆元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运动。这尤其是在之前所述的第二种替代方案中是有利的,其中当折叠区域未折叠或仅最小地折叠时,通过中间铰链连接的杠杆元件彼此具有弯折部。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支承面与中间铰链之间存在最小距离。如果中间铰链和/或所属的杠杆元件被锁紧在所述位置中,则又实现了铰链元件独立地保持其加固的状态。因此,铰链元件可以脱离导向单元,而不会放弃加固的状态。

特别有利地,侧壁彼此平行地构造。在此尤其是规定,侧壁与支承面形成U形。以这种方式尤其是实现了支承面在支承位置中的尽可能好的加固。此外,支承面可以延长超过一个侧壁或两个侧壁。这可以通过支承面的放大的设计方案或通过将附加元件施加到支承面上一体地实现。

搁放装置优选具有至少两个平行地设置的铰链元件。所述铰链元件的支承面尤其是与支承部件连接。支承部件可以至少部分地设有提高摩擦的表面。因此实现了一种抽屉状的系统,该系统尤其是在其边缘区域上具有铰链元件,这些铰链元件能够实现沿着弯曲轨迹的运动。

优选地,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是可锁紧的,以防止折叠区域的折叠。由此可能的是,支承元件的从车辆内部构件中移出或自动移出的区段由于锁紧而加固,以便能够将物品放置在其上。在支承元件运动到其支承位置中时,所述锁紧渐进地或依次地自动松开,以便能够实现相应的折叠区域的折叠。这尤其是通过在导向单元中被引导的杠杆元件来实现。

根据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搁放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铰链元件的支承面上的遮盖元件和至少一个可位置固定地设置的用于卷绕/退绕遮盖元件的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限定横向于铰链元件的移动方向定向的卷绕轴线,其中,遮盖元件弹性地构造,遮盖元件的背离卷绕装置设置的自由端部区段固定在支承面的端部区段上,该端部区段与支承面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物品放置到移出的支承元件上的支承端部区段相对置,并且导向单元构造成并且相对于卷绕装置设置成,使得支承面的支承端部区段能够以预先给定的尺寸运动离开卷绕装置。如果存在多个铰链元件,则优选规定,遮盖元件设置在支承部件上,该支承部件连接铰链元件的支承面。

为了将物品搁放并且存放在根据所述设计方案的搁放装置中,首先使铰链元件从移入的存放位置运动到移出的支承位置中,其中,铰链元件借助导向单元沿着弯曲的或折弯的运动轨迹被强制引导。在此,遮盖元件由于其在支承元件上的固定而与支承元件一起运动并且在此被卷绕装置卷绕。通过使铰链元件从其存放位置运动到其支承位置中,支承面的支承端部区段以预先给定的尺寸运动离开卷绕装置,从而使支承面或支承部件露出并且可供用于放置至少一个物品。

在物品被放置到支承面或支承部件上之后,铰链元件可以从其支承位置再次运动到其存放位置中,其中,铰链元件再次借助导向单元被强制引导。在此,遮盖元件由于其在支承元件上的固定而与支承元件一起运动并且在此从卷绕装置上退绕。此外,物品与支承元件一起运动并且在经过卷绕装置之后被容纳在支承元件与遮盖元件之间并且在此进一步与支承元件一起运动,直到支承元件到达其存放位置。

通过将物品容纳在支承面或支承部件与遮盖元件之间,使遮盖元件弹性变形,由此将物品夹紧在支承元件与遮盖元件之间。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物品在车辆行驶期间在搁放装置内部滑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这种滑动而引起的噪声生成以及由于这种滑动而引起的对物品和搁放装置的损坏,例如形成刮痕等。

如果要将物品再次从搁放装置中取出,则首先将铰链元件再次从其存放位置运动到其支承位置中,从而支承元件的支承侧和放置在其上的物品又露出。然后可以将物品从支承面或支承部件上移除。随后,铰链元件能够再次运动到其存放位置中,直至搁放装置的下一次使用,以便不会不必要地限制车辆的乘员内部空间。对根据本发明的搁放装置的整个操纵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用一只手来进行。

遮盖元件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例如由整体柔性的元件或织物构成。弹性的遮盖元件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例如由扁平的弹性体主体或弹性织物构成。遮盖元件的朝向支承面的一侧可以至少部分地设有提高摩擦的表面。遮盖元件的背离卷绕装置设置的自由端部区段例如可以材料锁合地通过至少一个接缝或至少一个机械连接元件固定在支承元件的端部区段上。

卷绕装置可以位置固定地被安装在导向单元或车辆内部构件上。卷绕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卷绕/退卷遮盖元件的卷绕卷轴。卷绕装置还具有至少一个预紧元件,其在遮盖元件从卷绕卷轴上退绕时在产生复位力的情况下被张紧,其中,所述复位力被用于将遮盖元件自动地卷绕到卷绕卷轴上。卷绕卷轴围绕卷绕轴线可旋转地设置。该卷绕轴线优选垂直于支承元件的移动方向延伸。

特别有利的是,折叠区域构造成薄膜铰链。因此,如前所述能够简单且成本低廉地制造各个折叠线。也确保了搁放装置的安全且可靠的运行。铰链元件尤其是也可以由多个相互铰接地连接的环节构成。每个环节可以形状稳定地或者固定地构造。

根据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搁放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在铰链元件上的手柄。该手柄例如可以构造成把手、球形把手、板条或类似物并且用于手动地操作搁放装置。

根据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搁放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铰链元件上的照明装置。替代地,铰链元件也可以构造成照明装置。由此例如可以在视觉上突显支承面的支承区段的定位或边缘,以便允许人员将物品搁放在支承面上,而为此不需要人员的高度注意力。由此,尤其是车辆的驾驶员在将物品搁放在支承面上时尽可能少地从交通中分散注意力。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乘员厢中的车辆内部构件和至少一个设置在车辆内部构件上的用于暂时搁放和存放至少一个物品的搁放装置,其中,搁放装置根据上述设计方案中的一个或至少两个这种设计方案彼此的任意组合来构造。上面关于搁放装置提到的优点与该车辆相应地关联。该车辆还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相应的搁放装置。根据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车辆内部构件是仪表板、中间托架或车辆座椅。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特征和优点由下面的说明和附图得出。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性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搁放装置的示意性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搁放装置在部分移出的位置中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搁放装置在移入的位置中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搁放装置的铰链元件的第一种变型方案的第一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搁放装置的铰链元件的第一种变型方案的第二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搁放装置的铰链元件的第一种变型方案的中间铰链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元件的第一种变型方案的工作原理的第一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元件的第一种变型方案的工作原理的第二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元件的第一种变型方案的工作原理的第三示意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搁放装置的铰链元件的第二种变型方案的第一示意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搁放装置的铰链元件的第二种变型方案的第二示意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搁放装置的铰链元件的第二种变型方案的中间铰链的示意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元件的第二种变型方案的工作原理的第一示意图,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元件的第二种变型方案的工作原理的第二示意图,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铰链元件的第二种变型方案的工作原理的第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17。车辆17包括多个车辆内部构件18,其中,在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作为车辆内部构件18的车辆座椅。在车辆内部构件18上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搁放装置1。在此,搁放装置1的至少一部分呈抽屉状可移动地被引导,其中,设置有弯曲的或折角的运动轨迹,以便一方面实现桌状的支承位置,另一方面将搁放装置1转移到节省空间的存放位置中。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搁放装置1的示意性透视图,该搁放装置如在图1中所示能够被安装在车辆17的车辆内部构件18上。尤其是,搁放装置至少部分地转移到支承状态中。

图3示意性地示出如在图2中所示的搁放装置1的剖面图。搁放装置1因此至少部分地处于支承位置中。图4示出搁放装置1在存放状态中的示意性剖面图。所述存放状态通过如下方式由所述支承状态得出,即铰链元件3手动或自动地运动。

搁放装置1具有可设置在车辆内部构件18上的导向单元2。在所述导向单元2上设置有搁放装置1的两个铰链元件3,所述铰链元件借助导向单元2呈抽屉状可移动地被引导。所述两个铰链元件3通过支承部件13相互连接。所述支承部件13对于使用者尤其是用于搁放物品或用作桌状的底板。

搁放装置1还包括柔性构造的遮盖元件20和位置固定地设置的用于卷绕/退绕遮盖元件20的卷绕装置21。铰链元件3的移动方向通过双箭头示出,其中,卷绕装置21的卷绕轴线横向于铰链元件3的所述移动方向定向。遮盖元件20弹性地构造。遮盖元件20以及卷绕装置21尤其是可选的并且可以省去。

遮盖元件20的背离卷绕装置21设置的自由端部区段固定在支承部件13的一个端部区段上,该端部区段与支承部件13的在图3中右侧示出的用于手动操纵支承元件3的支承端部区段对置。在支承部件13的支承端部区段上固定有手柄14。手柄14用于手动操纵搁放装置1。替代地,铰链元件3相对于导向单元的移动也可以通过致动器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手柄14。

导向单元2构造成并且相对于卷绕装置21设置成,使得支承部件3的支承端部区段能够以预先给定的尺寸运动离开卷绕装置21,如在图2至图4中所示的那样。由此,支承元件3可以运动到支承位置中,从而使得物品(例如眼镜15和苹果16)可以被搁放在支承元件3上(参见图3)。此外,导向单元2构造成,使得铰链元件3以及因此支承部件13借助导向单元2沿着折弯的运动轨迹呈抽屉状可移动地被引导。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由此铰链部件3在运动时向下偏转到其在图4中所示的存放位置中。

导向单元2尤其是在铰链元件3的每个关于铰链元件3的移动方向给定的、未示出的边缘区域上具有自身的导向装置。相应的导向装置尤其是位置固定的导轨,在所述导轨中可移动地引导铰链元件3的部件。所述导轨彼此平行地延伸。

在搁放装置1的存放位置中,遮盖元件20从卷绕装置21上退绕。此外,物品(例如眼镜15和苹果16)被容纳在支承元件3与遮盖元件20之间,由此遮盖元件20如所示的那样弹性变形。通过这种运动学的逆转,搁放装置1可以再次被置于其支承状态。

优选地,搁放装置1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铰链元件3或支承部件13上的、未示出的照明装置。因此,铰链元件3和支承部件13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快速地被看出。尤其是,能够快速且容易地识别出搁放装置1的当前位置。

图5示意性地示出搁放装置1的其中一个铰链元件3的第一种替代方案的空间示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所述铰链元件的前视图。搁放装置1的两个铰链元件3尤其是镜像对称地构造。

铰链元件3具有U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具有一个支承面4和尤其是垂直于支承面4延伸的侧壁5。这些侧壁分别在第一端部100与第二端部200之间延伸,侧壁在第一端部100上与支承面4连接,并且第二端部200是自由端部。每个侧壁5具有多个沿铰链元件3的纵向方向成一列设置的折叠区域6。折叠元件用于实现铰链元件3沿着弯曲的或成角度的运动轨迹的移动。尤其是,每个侧壁可以借助折叠区域6弯曲或加固。后者尤其是用于使用搁放装置作为桌状的底板。

每个折叠区域6包括第一折叠线7、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第一折叠线7设置在第二折叠线8与第三折叠线9之间。所有的折叠线7、8、9在第一端部100与第二端部200之间延伸。折叠区域6可以通过折叠线7、8、9被折叠,使得第二端部200相对于第一端部100缩短。这能够实现沿着弯曲的或成角度的运动轨迹引导铰链元件3。

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折叠线8垂直于第一端部100和第二端部200延伸。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相对于第一折叠线7对称地设置并且在第一端部100上与第一折叠线7相交。由此限定第一铰链部件10和第二铰链部件11,其中,第一铰链部件10构造在第一折叠线7与第二折叠线8之间并且第二铰链部件11构造在第一折叠线7与第三折叠线9之间。因此,铰链部件10、11三角形地构造并且由折叠线7、8、9和第二端部200限定。尤其是,每个铰链部件10、11是直角三角形,其中,由第二端部200、第二折叠线8和第三折叠线9限定的整个折叠区域6形成等腰三角形。

铰链元件3的折叠区域6尤其是构成为薄膜铰链。这能够实现简单且成本低廉地制造铰链元件3。尤其是,铰链元件3由塑料、例如通过注塑制成。

为了沿着弯曲的或成角度的运动轨迹引导铰链元件3,规定:折叠区域6至少部分地被置于折叠状态。这意味着,第一铰链部件10和第二铰链部件11被折叠成峰部或谷部,其中,第一折叠线7相对于侧壁5构成最高或最低的区域。通过折叠导致第二端部200相对于第一端部100缩短,从而出现铰链元件3的弯曲。通过折叠的程度能够调节曲率半径。

折叠区域6的折叠尤其是由导向单元2来强化。因此,导向单元2优选一方面用于引导铰链元件3的运动,另一方面用于折入和/或折出铰链元件6的折叠区域6,并且能够实现铰链元件3的弯曲或成角度的运动。附加地,导向单元2可以将折叠区域6置于加固侧壁5的状态,从而铰链元件3可以脱离导向单元2,以便用作刚性的、桌状的底板。

杠杆元件12被安装在所有的第一折叠线7上。在此规定,所述两个平行的侧壁5的相对置的第一折叠线7具有相互连接的杠杆元件12。所述杠杆元件12优选通过中间铰链22耦联。

杠杆元件12延伸到相应的铰链元件3的U形的内部空间中。如果中间铰链22相对于支承面4移动,也就是说中间铰链22与支承面4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则尤其是进行折叠区域6的折叠。在铰链元件3的第一种替代方案中,如在图5和图6中所示,支承面4与中间铰链22之间的最小距离导致折叠区域6的最大折叠,对应的杠杆元件12与该折叠区域连接。尤其是将所属的铰链部件10、11折叠成谷部。

如果中间铰链22与支承面4具有最大距离,则所属的折叠区域6最小或者不被折叠。这意味着,折叠区域6没有产生或几乎没有产生第一端部100与第二端部200之间的长度差。此外,尤其是杠杆元件12相互锁止。为此,杠杆元件12的端面23在中间铰链22上彼此碰撞。尤其是规定,杠杆元件12可以通过中间铰链22朝向支承面4的方向枢转。而在远离支承面4的方向上不可能或仅可能有最小的枢转,直到端面23彼此碰撞。一旦是这种情况,铰链元件3就被加固,因为折叠区域6不可能折叠。因此,铰链元件3可以作为桌状的底板脱离导向单元2。

图8至图10示意性地示出通过杠杆元件12强化折叠的作用原理。因此,尤其是在图8中示出,导向单元2对于中间铰链22和第二端部200实现不同的运动轨迹。中间铰链22在第一运动轨迹300上被引导,而第二端部200在第二运动轨迹400上被引导。这导致,中间铰链22可以相对于第二端部200并且因此相对于支承面4移动。

如尤其是由图8得出,只要铰链元件3不需要弯曲,中间铰链4就在与第二端部200相同的高度上被引导。由此,折叠区域6优选不被折叠。此外,折叠区域6尤其是被加固,从而搁放装置1可以用作桌状的底板。为了加固,杠杆元件12贴靠在止挡部19上,其中,止挡部由杠杆元件12本身的端面23形成。如上所述,杠杆元件12的端面23可以相互贴靠,以便锁止杠杆元件12的进一步运动并且由此形成止挡部19。所述状态尤其是在图10中示出。

为了实现铰链元件3的弯曲,第一运动轨迹300远离第二运动轨迹400,从而使中间铰链22朝向支承面4的方向移动。这导致折叠区域6的折叠,其中,第一铰链部件10和第二铰链部件11形成峰部。这能够实现第二端部200相对于第一端部100缩短并且因此能够实现铰链元件3的弯曲。所述状态尤其是在图9中示出。

在铰链元件3围绕弧形的运动轨迹区段被引导之后,第一运动轨迹300重新接近第二运动轨迹400(参见图8),由此使中间铰链22运动离开支承面4。由此实现结束折叠区域6的折叠并且尤其是实现铰链元件3的加固。因此,铰链元件3可以脱离导向单元2并且保持在加强的状态中。

图11至图16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搁放装置1的铰链元件3的第二种替代方案。在此,图11和12示出与图5和图6类似的视图。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与图7类似的中间铰链22。图14至图16示意性地示出类似于图8至图10的工作原理。

与第一种替代方案的区别仅在于杠杆元件12和中间铰链22的设计方案。因此,杠杆元件12尤其是比在第一种替代方案中更长地构造,由此杠杆元件12与第一种替代方案相比存在不同的位置以用于实现加固的状态和折叠的状态。

如果中间铰链22朝向支承面4的方向移动,则这引起折叠区域6折出,从而折叠区域6没有折叠或仅最小地折叠。在这种状态下,中间铰链22可被固定,如尤其是在图13中所示的那样。在中间铰链22上或杠杆元件12中的至少一个上安装有第一锁定元件24,该第一锁定元件可被固定在第二锁定元件25上,该第二锁定元件安装在支承面4上。例如在图13中示出插夹式连接。因此,折叠区域6被加固并且铰链元件3可以脱离导向单元2并且用作桌状的底板。这种状态尤其是在图16中示出。

如果中间铰链22运动离开支承面4,则杠杆元件12向外挤压第一折叠线7并且因此引起第一铰链部件10和第二铰链部件11向外折叠成峰部。因此发生第二端部200相对于第一端部100缩短,从而实现铰链元件3的弯曲。所述状态尤其是在图15中示出。因此,与第一种替代方案的区别在于折叠区域6的折叠方向,以便实现铰链元件3的弯曲的状态。

图14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所属的杠杆元件12的折叠区域6。此外,再次示出中间铰链22的第一运动轨迹300和第二端部的第二运动轨迹400。与第一种替代方案不同,在第二种替代方案中规定,只要铰链元件3不需要弯曲,中间铰链22与第二端部200具有距离。在这种状态下尤其是如上所述实现中间铰链22在支承面4上的锁定。为了围绕弯曲的或成角度的运动轨迹引导铰链部件3,必须使中间铰链22朝向第二端部200的方向运动。这导致第一运动轨迹300和第二运动轨迹400的在图14中所示的接近。一旦不再需要铰链元件3的弯曲,则第一运动轨迹300和第二运动轨迹400远离彼此,以便占据最初的距离。中间铰链22然后尤其是再次被锁定在支承面4上。

附图标记列表

1 搁放装置

2 导向单元

3 支承元件

4 支承面

5 侧壁

6 折叠区域

7 第一折叠线

8 第二折叠线

9 第三折叠线

10 第一铰链部件

11 第二铰链部件

12 杠杆元件

13 支承部件

14 手柄

15 物品(眼镜)

16 物品(苹果)

17 车辆

18 车辆内部构件

19 止挡部

20 遮盖元件

21 卷绕装置

22 中间铰链

23 端面

24 第一锁定元件

25 第二锁定元件

100 第一端部

200 第二端部

相关技术
  • 搁放装置和车辆
  • 用于车辆的搁放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10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