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鞋面的束紧结构以及鞋子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7:15


鞋面的束紧结构以及鞋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面的束紧结构以及鞋子。

背景技术

插通鞋带的孔眼通常左右对称且等间隔地配置。为了提高鞋面对足的贴合性能,有各种提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2)以及专利文献2(图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579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实公平01-1397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各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鞋子,所述鞋子的左右各孔眼列存在一部分孔眼间的间隔大的部位。

然而,各文献的发明对通过所述间隔不等的设定实现所述贴合性能的改善未有任何相关公开。

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面可实现:在左右孔眼列中通过孔眼间的间隔的设定来提高鞋面的贴合性能。

在说明本发明的结构之前,先使用图7B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说明。所述图表示孔眼以及鞋带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图7B表示均等配置孔眼的一般例。在所述图中,鞋带40交替以交叉连接状插通于左侧的孔眼列的各孔眼HL

各孔眼的束紧力F

F

其中,T*cosθ

鞋带40在足宽方向上的束紧力的总和ΣF

这里,如果设鞋带的张力均匀,那么所述各束紧力的总和ΣF

这里,如图7B的一般例那样,如果大致等间隔(均等)地配置孔眼的话,那么前端侧的束紧力F

本发明的束紧结构的一方面为鞋面的束紧结构,包括:

鞋面,对沿着鞋子的长度方向分别各排成一列的左右孔眼列进行定义;且

所述左右的所述孔眼列分别包含从前端侧的第一孔眼起依序朝向后方到至少第二孔眼、第三孔眼以及第四孔眼,

在将所述左右各孔眼列中的所述第一孔眼与所述第二孔眼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各间隔进行平均而得的值设为第一平均间隔D

将所述左右各孔眼列中的所述第二孔眼与所述第三孔眼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各间隔进行平均而得的值设为第二平均间隔D

将所述左右各孔眼列中的所述第三孔眼与所述第四孔眼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各间隔进行平均而得的值设为第三平均间隔D

满足下述(1)式以及(10)式。

D

1.0*(D

在本一方面中,第二平均间隔D

附图说明

[图1]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鞋子的左侧面图,图1B为同一鞋子的右侧面图。

[图2]图2为鞋子的平面图。

[图3]图3为成型前的鞋面的平面图。

[图4]图4为表示成型前的鞋面中的孔眼的配置的放大平面图。

[图5]图5A为表示成型前的鞋面中的孔眼的配置的放大平面图,图5B为表示孔眼的配置与束紧力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图6为表示孔眼配置的其他例的平面图。

[图7]图7A为表示孔眼配置的进而其他例的平面图,图7B为表示通常的孔眼配置的例的平面图。

[图8]图8A、图8B以及图8C分别为以点状花纹表示必需束紧力的部位的鞋面的平面图、外侧面图以及内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在将前端侧的孔眼HL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左右的所述孔眼列分别在将所述第一孔眼与所述第二孔眼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各间隔进行平均而得的值设为第一平均间隔D

D

1.0*(D

在所述情形时,第一平均间隔D

另外,如所述式(10)那样,第二平均间隔D

优选如下文所述的式(30)那样,将第三平均间隔D

更优选进一步满足下述(5)式。

1.0*(D

在所述式中,将图7A(孔眼以及鞋带的示意性的平面图)的第三平均间隔D

此外,在图7A中,也与图7B同样,各孔眼的束紧力F

优选所述左右的所述孔眼列分别在比所述第四孔眼更后方还包括所述第五孔眼,在将所述左右各孔眼列中的所述第四孔眼与所述第五孔眼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各间隔进行平均而得的值设为第四平均间隔D

D

在所述情形时,第四平均间隔D

优选还满足下述(7)式。

(D

在足背的表面附近,多条腱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这些腱在使足趾弯曲时隆起。如果鞋面妨碍到所述隆起,那么足的顺利弯曲受阻。特别是拇长伸肌腱在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MP)关节的上方大幅隆起。因此,优选将位于靠近MP关节的位置的第一孔眼~第三孔眼间以大于离MP关节远的第三孔眼~第五孔眼间的平均间隔配置。

即,通过依照所述式(7)配置孔眼,以大的平均间隔配置的第一孔眼~第三孔眼的束紧力不易妨碍足的弯曲,从而维持高的贴合性能,并且容易实现足的顺利弯曲。

如下文所述,如果将第四平均间隔D

因此,优选满足下述式(8)或式(9)。

D

(D

即,可如所述式(9)那样,根据用途使靠近中足部的部分的束紧力高于前端。

反之,也可以如下述式(9')那样,根据用途使靠近前端的部分的束紧力高于中足部。

(D

另外,优选所述第四孔眼与所述第五孔眼沿着足宽方向互相分离,所述第四孔眼与所述第五孔眼的足宽方向的间隔W

如果减小第四平均间隔D

关于一个所述各实施方式或下述实施例而说明和/或图示的特征可在一个或一个以上其他实施方式或其他实施例中以相同或类似的形式、和/或与其他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特征组合、或取而代之加以利用。

实施例

根据以附图为参考的以下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可更明了地理解本发明。然而,实施例以及附图仅用来进行图示以及说明,不应用来规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规定。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相同的零件编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

以下,依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1A以及图1B中,鞋子包括与鞋底42一体的鞋面41、及鞋带40。在鞋面设置了用来供足插入的开口20。所述鞋子例如可用于运动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鞋带40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鞋面41。

在图2中,所述鞋面41对沿着鞋子的长度方向Y分别各排成一列的左右孔眼列进行定义。如图4所示,各孔眼列包括多个孔眼HL

如图2(以及图7A)所示,所述鞋带40以交替地交叉连接于左右孔眼列的孔眼的方式插通于各孔眼中。在本例的情形时,鞋带40在鞋子的前端侧以横向一字形架设,在其后方以横向X字形架设。即,鞋带40可为上层叠覆或下层叠覆、或者混合存在上层叠覆与下层叠覆的系法。

所述鞋带40在孔眼中系合于鞋面41,用来将鞋面的左侧(内足侧)与鞋面的右侧(外足侧)互相拉近,而使鞋面的各侧足部与足贴合。

在本例中,孔眼是形成于鞋面的贯通孔,也可以为安装于所述贯通孔的圆环。另外,孔眼也可以为环或U字配件。

图3表示如图2那样将鞋面41进行立体成型之前的鞋面的状态,图4以及图5A表示其部分放大图。

在图4的本束紧结构中,所述左右的所述孔眼列分别包含从鞋子的前端侧的第一孔眼HL

在运动鞋的情形时,孔眼的数量多为左右各孔眼列分别为六个,因此,左右孔眼列的孔眼数量可各为六个。孔眼的数量也可为单侧四个。另外,在单侧七个的情形时,多数情况下第七个孔眼中不插通鞋带40。

在图5A中,将所述左右各孔眼列中的第i个孔眼HL

即,以下述方式表示。

第一平均间隔D

第二平均间隔D

第三平均间隔D

第四平均间隔D

这里,所述长度方向Y可以认为是鞋子的长轴方向,但在本发明中的大致含义是鞋子的前后方向,无需严格设定方向。以下说明其理由。

如图4所示,在本例的情形时,左右的孔眼列互相线对称地排列。因此,左列的任意孔眼HL

另一方面,本发明是由图5A的各平均间隔D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的例子那样,在左右的孔眼列互相非对称的情形时,也可以同样地考虑。

在图6中,一个任意平均间隔D

即,各D

D

D

D

换言之,所述第i个平均间隔D

对如图1A、图1B以及图2那样在鞋子的成品中求解所述平均间隔D

在所述情形时,在图2的左侧的各孔眼HL

然后,根据下述式求出所述各孔眼间隔L

D

此外,在图2的成品等或图3的展开的鞋面中,作为求解各孔眼间的间隔L

继而,对图5A的各平均间隔D

在图5A的例子中,满足下述(1)式、(6)式、(10)式以及(30)式。

D

D

1.0*(D

1.0*(D

以下,对以所述方式设定各平均间隔D

图5B表示使横轴的D

在图5B中,对改变比D

在所述探讨之前,求出为了将鞋带的束紧力F

这里,对所述区域α成为图8A~图8C那样的情况进行探讨。

其原因在于:图8C的内足侧中大脚趾球向外突出,大脚趾球后方的第一跖骨的内足面产生变细的部位,因此,需要以鞋面的内足部沿着所述变细的部位的方式使所述鞋面与母趾(第一趾)的内足面贴合。

其原因还在于:图8B的外足侧形成足的外足面在第二孔眼~第四孔眼附近倾斜的大致平坦的面,另一方面,通常鞋面形成向外凸的弯曲面。因此,需要使所述弯曲的鞋面与足的所述倾斜的大致平坦的面贴合。

目前图5B中比D

因此,优选将比D

另一方面,图5B的比D

因此,第一平均间隔D

1.0*(D

1.0*(D

所述各式(10)以及式(11)中,比D

接下来,对图5B中改变比D

比D

因此,优选将比D

另一方面,图5B的比D

因此,第三平均间隔D

1.0*(D

1.0*(D

1.0*(D

所述各式(30)~式(32)中,比D

这里,设置所述第四孔眼或第五孔眼的位置通常适合于足的中足部,比足趾靠后方。因此,足的变形小,在左右各孔眼列中,如图5A所示,可将第四孔眼HL

即,在本例的情形时,所述第四孔眼HR

根据以上探讨的结果可知,第二平均间隔D

D

(D

此外,关于大的平均间隔D

接着,对孔眼的配置与足趾的关系进行探讨。

提起足的母趾的前端后,拇长伸肌腱会向上方大幅变形。所述拇长伸肌腱的变形大的部位位于MP关节的正上方,通常为图5A中的配置第一孔眼HL

因此,优选如下述(7)式那样比第三孔眼~第五孔眼稀疏地配置第一孔眼~第三孔眼。

(D

接下来,对图5A的第二平均间隔D

参照上文所述的图5B的第三平均间隔D

进而,图5B的比D

1.0*(D

1.0*(D

此外,在图5A的例子中,设定为D

如图4以及图5A所示,基于与上文所述同样的原因,优选设为D

如上文所述,L

这里,图7A的各倾角θ

接着,对鞋面的具体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开口20的前部例如可被鞋舌44覆盖。在本例的情形时,鞋带40以跨鞋舌44的方式配置。

在图2中,可沿着所述开口20的前部的边,在鞋面将带状的高刚性构件29以大致U字状设置于比所述各孔眼更靠鞋子的中央侧的位置。在所述构件中,可在图4的间隔L

在图3中,鞋面的底布例如可为针织物或网状物等原材料。对于所述底布,可在点状花纹表示的区域重叠配置增强材43。所述各孔眼可形成于所述增强材43的部位。

图6以及图8A表示其他实施例。

如这些图所示,左右的孔眼的位置可为非对称。另外,孔眼的数量可为单侧四个或单侧六个。

这里,在左右的孔眼位置如图6以及图8A那样为非对称的情形时,可能无法直接适用图5B的总和ΣF

接着,对验证实际的贴足效果所得的结果进行说明。对图2所示的本例的试验例与等间隔配置孔眼的比较例进行贴足性的比较。结果可知,试验例与比较例相比,贴足性提高,特别是在外足侧,鞋面明显容易与足贴合。

如以上所述,已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看了本说明书后容易在不言自明的范围内假定各种变更以及修正。

例如,可在后跟部设置与第七孔眼连续的后帮。

也可以不设置鞋面中央部的鞋舌。

另外,孔眼的数量可为单侧四个、五个或八个以上。

另外,孔眼可沿着足背棱线倾斜或与之相反地排列,在所述情形时,可在沿着棱线的长度方向等上求出各平均间隔。

因此,可将这种变更以及修正解释为处于由权利要求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在通常结构中,所述各平均间隔D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包括使用鞋带的系带结构的鞋子。

符号的说明

20:开口

21~23:缺口

29:高刚性构件

40:鞋带

41:鞋面

42:鞋底

43:增强材

44:鞋舌

90:拇长伸肌腱

D

HL

L

R

W

F

T:张力

α:区域

相关技术
  • 鞋面的束紧结构以及鞋子
  • 鞋面与底缠绕束紧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17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