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带有桥下辅道的桥梁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2:51


一种带有桥下辅道的桥梁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桥下辅道的桥梁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地暴雨频率的增加,城市桥梁的排水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对传统桥梁排水系统的改进和创新至关重要。桥梁排水设施作为桥梁的附属结构,对桥梁的耐久性及行车体验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桥梁排水设计是采用桥面纵横坡汇集桥面雨水进入集水井,再通过落水管引流至地面排水设施或河流中。

但桥梁设计者往往忽略了桥下辅道的积水收集和排放问题。遇到辅道路面情况较特殊或者降雨量过大的时候,雨水不可避免落到桥下的辅道上,无法有效的引流至排水装置中。

比如桥下两侧地面辅道为双向大纵坡时,当雨水量过大导致雨水直接落到辅道上,且当排水装置来不及排出水时,桥梁上的积水也会通过落水管落到辅道上。大纵坡辅道路面纵坡大,辅道两端高中间低,若辅道上有大量的积水,积水会在辅道中间处最低的坡底内长期沉积无法引流到排水装置中,长时间受水的冲刷会使道路渗水。若在气温较低时,路面积水结冰,还会对道路耐久性和使用性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如果单独对辅道加装排水装置,两种排水路径会在收集、引流过程中互相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桥下辅道的桥梁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了桥梁排水系统对于桥梁和辅道上的积水无法同时有效收集、引流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桥梁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在桥梁的桥墩处施工与桥梁上的集水井连通的收水槽;施工桥梁下的辅道,形成辅道的第一层水稳和第二层水稳,并将所述辅道的横桥向设置成横坡;在所述辅道侧边施工雨水边沟;在所述辅道的第一层水稳和第二层水稳内施工雨水连接管,并通过所述雨水连接管将所述雨水边沟和所述收水槽连通;在所述辅道下方设置排水装置,并将所述排水装置和所述雨水边沟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在辅道下方设置排水装置包括:采用暗涵方式在所述辅道下方施工防洪箱涵。

一些实施例中,采用暗涵方式在所述辅道下方施工防洪箱涵,包括:采用暗涵形式横向下穿所述辅道,同时在防洪箱涵上设置与雨水边沟连通的开口。

一些实施例中,在桥梁的桥墩处施工与桥梁上的集水井连通的收水槽,包括:在桥墩的墩底施工收水槽;沿墩身设置与桥上的集水井连通的落水管,并将所述落水管与所述收水槽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辅道侧边施工雨水边沟,包括:

在所述辅道的横坡最低处施工雨水边沟。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辅道的第一层水稳和第二层水稳内施工雨水连接管,还包括:施工设有坡度的所述雨水连接管,所述雨水连接管靠近所述收水槽的一侧高于其靠近所述雨水边沟的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层水稳和第二层水稳中采用反开挖方法施工所述雨水边沟和雨水连接管。

一些实施例中,带有桥下辅道的桥梁排水系统包括:

收水槽,其用于设置在桥墩外侧,并与所述桥上的集水井连通;雨水边沟,其用于设置在所述辅道的两侧,并与所述收水槽连通;雨水连接管,其用于设置在所述辅道的第一层水稳和第二层水稳内,且与所述雨水边沟和所述收水槽连通;排水装置,其用于设置在所述辅道下,并与所述雨水边沟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排水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辅道纵桥向最低处的防洪箱涵。

一些实施例中,雨水边沟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辅道上的积水流入的孔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桥梁排水系统对于桥梁和辅道上的积水同时达到有效收集、引流。且通过将排水通道与箱涵结合的安装方式为桥梁排水系统提供了新思路,箱涵排水量较大且建在辅道最容易积水的位置附近能够更有效的排出积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排水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辅道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水槽部分正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排水装置部分剖面图。

图中:1、落水管;2、收水槽;3、雨水连接管;4、辅道;5、雨水边沟;6、盖板;7、第一层水稳;8、第二层水稳;9、第一层沥青;10、第二层沥青;11、排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带有桥下辅道的桥梁排水系统施工方法:

S1.在桥梁的桥墩处施工与桥梁上的集水井连通的收水槽2;

参见图4所示,沿桥梁各墩身安装落水管1,落水管1上部接通桥面集水井,下部接至墩底。在各墩底安装收水槽2,收水槽2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收水槽2的顶面开孔使落水管1接入,并在外侧面预留孔位供雨水连接管3插入。

当然收水槽2与其他部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通,不局限于通过开孔连通。

S2.施工桥梁下的辅道4,形成辅道4的第一层水稳7和第二层水稳8,并将所述辅道4的横桥向设置成横坡;

值得说明的是,当遇到路面特殊情况或特殊需求,可在辅道施工时将辅道按一定坡度施工,如纵坡或横坡。

辅道4的横桥向按一统一坡度浇筑,其靠近收水槽2一侧较高,靠近雨水边沟5的一侧较低。如此通过辅道4路面结构令积水更好地向雨水边沟5汇集。当然也可以将辅道4路面的横桥向修筑成中间高、两侧低,这样同样能让积水更好地引流。

S3.在所述辅道4侧边施工雨水边沟5;

参见图3和图4所示,当基层为水稳层或其他较松散质量的基层,可在沿辅道4外侧纵桥向反开挖水稳层。并在水稳层中安装雨水边沟 5,雨水边沟5随辅道纵坡沿道路布置布置在辅道两侧,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雨水边沟5的顶部的盖板6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浇筑。

具体地,在雨水边沟5浇筑的同时在雨水边沟5侧面对应收水槽 2的位置预留孔位供雨水连接管3插入。

S4.在所述辅道4的第一层水稳7和第二层水稳8内施工雨水连接管3,并通过所述雨水连接管3将所述雨水边沟5和所述收水槽2 连通

优选地,雨水连接管3在基层中安装时可以设置一定坡度,其靠近收水槽一侧偏高,靠近雨水边沟5的一侧偏低。

可以理解的是,雨水边沟5的顶部盖板可在纵向上按一块一块分开浇筑,两块块之间留有缝隙供积水流入。当然也可以整体浇筑,在盖板6上开多个孔让积水流入。

S5.在所述辅道4下方设置排水装置11,并将所述排水装置11 和所述雨水边沟5连通:

参见图5所示,在辅道4的下方修筑防洪涵洞.,将涵洞与雨水边沟5连通。积水可直接从涵洞排出。当辅道4有纵向起伏较大的大纵坡时,优选地可在辅道4的纵坡最低处修筑防洪箱涵。

优选地,防洪箱涵采用暗涵形式修筑。

优选地,防洪箱涵与雨水边沟5连接部位做成敞开形式,使雨水边沟5汇集的水流从敞开处排入防洪箱涵。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的安装方法在辅道基层铺设后,采用反开挖的方式同时修筑雨水边沟5和雨水连接管3,一次性施工了桥上和辅道4的积水的收集引流装置,节省了施工量。同时在坡底处修建防洪箱涵,不需要花费时间修筑排水装置的连接装置。辅道4施工时设置一定坡度,令辅道上的积水被引流至雨水边沟5中。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个一种带有辅道的桥梁排水系统,其可使用上述安装方法安装,包括:收水槽2、雨水连接管3、雨水边沟 5和排水装置11。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图3和图5所示,此时辅道4为双向纵坡道路,其整体在纵向成两端高、中间低。而排水系统包括:收水槽2、雨水连接管3、雨水边沟5和排水装置11。

其中收水槽2设在桥墩的墩底地面下部分的侧面上。沿桥梁墩身的安装的落水管将收水槽2与桥上的集水井连通,将桥上积水收集到墩底的收水槽2.。收水槽设有多个,多个收水槽2布置于各墩位底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水连接管3采用φ300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雨水边沟5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顶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6,盖板6上设有多个细长小孔供积水流入。雨水边沟5设置在桥下辅道4外侧。排水装置11为采用暗涵结构施工的防洪箱涵,设置于辅道4双向纵坡最低处,横向下穿桥梁两侧的辅道4,同时在排水装置11顶部开口,使雨水边沟5汇集的水流从开口处排入。

参见图2中的排水装置11被设置为斜向穿过辅道,是因为具体实施例中辅道底部有一条现有涵洞,技术人员借助此地利修筑了防洪箱涵。但本方案中,防洪箱涵既可以斜向穿过辅道下方也可以按其他方向修筑,只需要设在辅道下方与雨水边沟连通即可。涵洞方向并不影响积水的排水。

参见图3所示,最后可继续施工辅道4,形成第一层沥青(9) 和第二层沥青(10)。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排水系统解决了桥下辅道容易积水的问题,尤其针对辅道4具有一定坡度的辅道情况,将箱涵修筑在坡底最低处能更有效率的将坡底堆积的积水排出。雨水边沟5不间断收集来自辅道上的积水避免了积水在辅道上堆积。收水槽2和雨水连接管 3皆埋在地面上,皆埋在路面下不影响辅道4路面上正常工作。辅道上的积水和桥上的集水经由不同的路径引流至与箱涵相连通的雨水边沟5处,雨水边沟5长度随辅道延申整体较长积水容纳量较大,即使被水灌满也可以通过顶盖孔隙排除,待降水量较小时排出的水回填雨水边沟5继续排出,不会造成辅道上积水长期堆积。因此桥上积水排放和辅道积水排放互相影响较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带有桥下辅道的桥梁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 一种带有桥下辅道的桥梁排水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327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