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脊柱健康测评调理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6:3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健康测评调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脊柱病患比例逐年上升,患病平均年龄逐年下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脊柱问题不再是中老年人群体的常见问题。如今,青年人及学生群体也开始受脊柱问题的困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工作习惯、工作姿势、学业的压力、平时的学习姿态以及使用电子产品过程中一些不好的习惯所造成。因此,大部分的青年人以及学生出现颈椎以及驼背问题,甚至逐渐恶化。也因此,减少脊柱疾病发病率,做好脊柱的健康管理和预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现如今,一般都是在脊柱出现病变或疼痛后才会去医院就医,此时,一般会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式缓解病情,如此一来不仅会造成人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还无法保证治疗效果。因此,急需一种脊柱健康调理装置,在脊柱发生病变前就进行调理,能够有效的较少脊柱的发病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柱健康测评调理装置,能够时常对脊柱进行调理,有效的减少了脊柱的发病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健康测评调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背板,所述背板上靠近其两侧竖直对称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背板上可拆卸设置有肩颈固定器,所述肩颈固定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靠近其两端设置有与固定孔适配的插入机构。

优选的,所述插入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轴向设置有至少一圈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柱周向上的数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固定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开设有数个第一凹槽,所述限位块通过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所述限位块的直面朝向固定板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内部中空、一端开口且开口端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固定柱内部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不与固定柱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凹槽朝向固定柱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柱内设置有控制限位块收放的控制件。

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通过第一通孔插入到固定柱内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伸出固定板外的一端设置有旋拧头,所述限位块的底面设置有细绳,所述细绳穿过第二通孔固定在控制杆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控制杆伸进固定柱内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柱形孔,所述柱形孔内设置有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柱的内底部,所述控制杆的端面上、围绕所述柱形孔均布有数个第一限位板,所述固定柱的内底部、围绕其中心处设置有数个与第一限位板对应的第二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旋拧头与控制杆连接处的侧面上围绕控制杆设置有数个第一卡板,所述固定板的板面上、围绕第一通孔设置有数个与第一卡板对应的第二卡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板之间的间隙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一卡板数量相同,所述第二限位板和第二卡板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的所述固定板的板面中部位置上设置有弹性垫,位于弹性垫的两旁侧、所述固定板上滑动设置有肩头防护垫,所述防护垫的一侧中心处凹陷设置。

优选的,位于弹性垫的两旁侧、所述固定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底面靠近其内壁面开设有宽度小于条形槽的卡槽,所述防护垫的另一侧固定有伸缩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有位于卡槽内的卡块,所述条形槽的底面开设有数个第二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距离大于等于连接杆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条形槽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杆的最大直径,大于连接杆的最小直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截面呈“匚”形,所述固定板横部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条形缺口,所述插入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板横部与条形缺口开口方向相同的端面上,所述条形缺口内设置有软垫;所述背板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导条,所述背板上、位于导条的两旁侧设置有弹性绑带。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背板上设置肩颈固定器,人背靠背板,肩颈固定器固定在背板上,从而对人的肩部和脊柱部位进行调理,改善驼背的问题,从而降低脊柱疾病的发病率。具体的:肩颈固定器包括了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柱,在固定柱上弹性连接有多个不同位置的限位块,固定柱与背板的上的固定孔对应且适配,将固定柱插入到固定孔内,从而实现固定板与背板的固定。本发明通过物理调理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驼背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随时维护脊柱健康,避免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后,也不注意锻炼,或者活动肩颈部位,从而导致脊柱病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视图的俯视图(在图1的基础上安装上了肩颈固定器);

图3为肩颈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柱与固定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视图;

图6为图4中B-B向视图;

图7为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相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同时,连接杆处于伸出状态);

图8为图7中A局部放大图;

图9为旋拧头与控制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固定板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背板1、固定孔2、固定板3、固定柱4、限位块5、第一弹性件6、第一凹槽7、第二通孔8、控制杆9、旋拧头10、柱形孔11、伸缩套筒12、第一限位板13、第二限位板14、第一卡板15、第二卡板16、弹性垫17、防护垫18、条形槽19、卡槽20、连接杆21、卡块22、第二凹槽23、第二弹性件24、挡块25、夹板26、条形缺口27、软垫28、导条29、弹性绑带30、第一通孔31、底板32、环形槽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举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参考图1-图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健康测评调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背板1,背板1的底部横向设置有底板32,可与使背板直立在底面上。背板1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导条29,导条29上包裹有海绵层,当人背靠背板并贴紧时,导条29位于背中间的脊柱位置,并对脊柱进行矫正,达到缓解驼背或脊柱弯曲的问题。同时,在背板1上、位于导条29的两旁侧设置有弹性绑带30,用于将人的腰部固定在背板上。

进一步的,背板1上靠近其两侧竖直对称设置有固定孔2,背板1上可拆卸设置有肩颈固定器,肩颈固定器包括固定板3,固定板3上靠近其两端设置有与固定孔2适配的插入机构,插入机构的数量根据固定板3的宽度以及其大小来定,根据需要可设置多个。固定孔2的数量根据插入机构的数量来定,插入机构能够插入到固定孔内并固定,固定板3的长度大于人的肩宽,具体可根据一般情况人的平均肩宽来定,或者,可将固定板3设置成伸缩板形式,从而可根据不同人的体型和年龄来调节固定板的长度,从而使固定板能够与人的正面的肩部接触,并将插入机构插入到固定孔2内,从而将固定板固定住,进而使固定板对人的肩部进行按压,从而缓解肩部两端朝向前胸弯曲的问题,矫正人的体态,即常说的含胸驼背。另外,由于人的身高不同,其肩部位置也不相同,因此,在底板32上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凳子(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的,插入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板3上的固定柱4,固定柱4的侧壁上轴向设置有至少一圈限位件,限位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柱4周向上的数个限位块5,限位块5通过第一弹性件6与固定柱4连接。具体的:固定柱4的侧壁上开设有数个第一凹槽7,限位块5通过第一弹性件6设置在第一凹槽7内,限位块5的直面朝向固定板3设置。当固定柱4插入到固定孔2内时,限位块5被压缩进第一凹槽7内,直至限位块5弹出复位,从而实现固定板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孔2可以是贯穿背板1的通孔,当固定柱上的限位块伸出固定孔2外时,限位块弹出,其直面与背板的背面相抵,从而实现固定板与背板的固定。当然,由于限位块5在固定柱4的侧壁上设置有多圈,因此,可根据不同人肩的厚度,继续按压固定板,使固定柱4继续朝向固定孔2内插入,直至固定柱上不同位置的限位块的直面与背板的背面相抵,从而使固定板能够适应不同的人群。另外,固定孔2的内壁上可以设置有与限位块适配的限位槽,当固定柱4插入到固定孔2内时,限位块5位于限位槽内,从而实现对限位块的限制,将固定板固定在背板上;当继续按压固定板时,位于固定柱上不同位置的限位块会限制在限位槽内,从而将固定板固定在背板上。

进一步的,为了将固定柱从固定孔中退出或取下,固定柱4内部中空、一端开口且开口端固定在固定板3上,同时,固定板3上设置有与固定柱4内部相通的第一通孔31,第一凹槽7不与固定柱4内部相通,即第一凹槽7的厚度小于固定柱4的壁厚,第一凹槽7朝向固定柱4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8,即第二通孔8连通第一凹槽7和固定柱4的内腔。固定柱4内设置有控制限位块5收放的控制件。

具体的:控制件包括通过第一通孔31插入到固定柱4内的控制杆9,控制杆9伸出固定板3外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旋拧头10,限位块5的底面设置有细绳(图中未示出),细绳穿过第二通孔8固定在控制杆9的侧壁上。通过旋拧头旋转控制杆,使细绳缠绕在控制杆上,从而将限位块5逐渐拉进第一凹槽7内,从而解除限位块对背板的限制或限位块在固定孔内的限制,进而将固定柱成功从固定孔抽出或取出。

更进一步的,由于插入机构有多个,因此,操作控制杆时无法同时解除限位块的限制,因此,在限位块压缩进第一凹槽内时,需要使该状态持续保持。因此,在控制杆9伸进固定柱4内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柱形孔11,柱形孔11与控制杆9同轴,柱形孔11内设置有伸缩套筒12,伸缩套筒12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柱4的内底部,伸缩套筒12由两个套筒组成,固定在固定柱4内底部的为小直径套筒,固定在柱形孔11内的为大直径套筒。当然,柱形孔11本身可以作为套筒使用,可直接将小直径套筒置于柱形孔11内,从而组成伸缩套筒。无论哪种方式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进一步的,控制杆9的端面上、围绕柱形孔11均布有数个第一限位板13,固定柱4的内底部、围绕其中心处设置有数个与第一限位板13对应的第二限位板14,即第二限板14围绕小直径套筒设置,且与小直径套筒相离设置。当第一限位板13插入到第二限位板14内时,实现对控制杆9的固定,避免在第一弹性件6的作用下,限位块5弹出,无法成功将固定柱从固定孔内取出。对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即可。而设置的伸缩套筒12主要是为了对控制杆进行定位,使控制杆上的第一限位板能够准确插入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空隙处,同时,伸缩套筒12的设置也不会影响控制杆的转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第二限位板14的设置有多种方式,可以是直接在固定柱的内底部固定第二限位板14;也可以在固定柱的内底部开设柱形槽,第二限位板14固定在柱形槽内;亦或者直接在固定柱4的内底部挖出第二限位板的形状,使第二限位板与固定柱整体成型。

更进一步的,由于控制杆有一定的长度,当位于固定柱内的一端通过限位板固定后,在多个第一弹性件6共同作用下,容易使限位板掰断。因此,对控制杆的两头进行限制。即在旋拧头10与控制杆9连接处的侧面上围绕控制杆9设置有数个第一卡板15,固定板3的板面上、围绕第一通孔31设置有数个与第一卡板15对应的第二卡板16,当第一限位板插入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处时,第一卡板也刚好插入到第二卡板的间隙处,从而对控制杆的两端进行固定。当然,相邻两个第二卡板16之间的间隙与相邻两个第二限位板14之间的间隙对应,第一限位板13和第一卡板15数量相同,第二限位板14和第二卡板16的数量相同,才能实现对控制杆的两端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限制细绳在控制杆上缠绕的位置,在控制杆9的侧壁上与第二通孔8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环形槽33,对于环形槽33的高度,当第一限位板13和第二限位板14错位固定时,参考图4所示,以及第一限位板13和第二限位板14相互分离时,参考图7所示,限位槽33始终与第二通孔8对应,进而使得控制杆无论是固定状态还是不固定状态,细绳始终会缠绕在环形槽内。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固定板与人体接触时的舒适性,在位于两个固定柱4之间的固定板3的板面中部位置上设置有弹性垫17,位于弹性垫17的两旁侧、固定板3上滑动设置有肩头防护垫18,防护垫18的一侧中心处凹陷设置。将肩头防护垫18设置成可移动的,可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体型的人群。

具体的:位于弹性垫17的两旁侧、固定板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槽19,条形槽19沿固定板3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固定板3的中间位置,条形槽19的底面靠近其内壁面开设有宽度小于条形槽19的卡槽20,卡槽20的长度与条形槽19的长度相同,宽度小于条形槽19的宽度。防护垫18的另一侧固定有伸缩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另一端固定有位于卡槽20内的卡块22,卡块22能够在卡槽20内移动,连接杆21由两个套筒套设组成,小直径套筒固定在卡块22上,大直径套筒固定在防护垫18上。条形槽19的底面开设有数个第二凹槽23,第二凹槽23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第二凹槽23内通过第二弹性件24连接有挡块25,挡块25为三棱柱形,且设置的方向一致。当第二凹槽独立设置时,相邻两个第二凹槽23的距离大于等于连接杆21的最大直径(大直径套筒的外径),挡块25与条形槽19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杆21的最大直径、大于连接杆21的最小直径。当第二凹槽整体设置时,相邻挡块25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连接杆21的最大直径。

对于连接杆直径和挡块之间间距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杆21缩回时,参考图4所示,其大直径套筒卡在相邻两个挡块25之间,在移动连接杆时,连接杆21只能通过挡块25的斜面将其压缩进第二凹槽23内,从而实现连接杆和防护垫的移动,此时,连接杆21无法朝向反方向移动,该过程为缩小两个防护垫18之间的距离。当需要扩大两个防护垫18之间的距离时,由于挡块25的直面限制了连接杆21的移动,因此,需要向固定板3外拔出连接杆21,参考图7所示,使连接杆21的小直径套筒位于相邻两个挡块25之间,此时,只需将卡块22从卡槽20抬起部分距离,使小直径套筒位于挡块25和条形槽19的顶部之间的区域,从而反方向移动防护垫,进而扩大两个防护垫之间的距离。当然,反方向移动的方式也可以实现朝向弹性垫的方向运动,即缩小两个防护垫之间的距离,具体操作根据个人选择。

更进一步的,参考图10所示,为了能够对高低肩进行调理,将固定板3设置成截面呈“匚”形,即固定板3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夹板26,固定板3横部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条形缺口27,即夹板26的中心处开设有条形缺口27,插入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板3横部(或夹板26)与条形缺口27开口方向相同的端面上,条形缺口27内设置有软垫28。在使用时,张开双臂,手臂穿过两个夹板26之间的区域,然后将该固定板固定在背板上,对于固定孔,背板上也相应设置有与插入机构对应的固定孔。对于插入机构设置在夹板上,第一通孔也是贯穿夹板设置,插入机构的结构均与上述公开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4包括但不限于弹簧、簧片。所公开的弹性垫17、防护垫18和软垫28包括但不限于海绵、泡沫。

在使用本发明时,只需坐在可调节高低的凳子上,背部的脊柱对应导条29,然后将固定板3放置在与人体肩部对应的位置,调节防护垫18的位置,然后将固定柱4对准固定孔2,使其插入到固定孔内,并固定,防护垫18与肩头接触。通过控制固定柱4上不同位置的限位块5与固定孔2固定,实现固定板与人体肩部位置接触的松紧程度。当取下固定板时,只需将控制杆从固定柱拉出一部分,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离,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分离,然后旋转控制杆,细绳缠绕在控制杆上,进而将限位块5拉进第一凹槽7内,从而解除限位块与固定孔的固定,然后将控制杆向固定柱内移动,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重新卡住,第二卡板和第二卡板重新卡住,实现对控制杆的固定,按照上述方式将所有控制杆均固定后,就能够将固定柱从固定孔内取出。取出后,可松开对限位块5的限制,从而增加第一弹性件6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8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