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结构柱防撞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8:08


一种结构柱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撞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柱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采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使得钢结构建筑的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由于钢结构建筑的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使用时现场直接安装,因此能够缩短钢结构建筑的建设工期;并且钢结构建筑使用的钢材能够重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更加绿色环保,因此钢结构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现在城市中的停车位越来越紧张,各种停车楼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其中采用钢结构的停车楼已经成为停车楼设计的主流趋势。由于钢结构建筑楼板上钢结构柱有防火要求,因此需要在钢结构柱上涂刷防火涂料。刷有防火涂料的钢结构柱会导致普通停车库柱子所用的橡胶防撞护角或橡胶防撞条无法安装或者安装地不牢固。例如,采用粘贴的方式将橡胶防撞护角或橡胶防撞条粘贴在刷有防火涂料的钢结构柱上时,容易因固定不够牢固而发生脱落,进而导致防撞护角不能有效的防止车辆剐蹭钢结构柱。而目前的防火涂料一般为脆性材料,经过碰撞后会被破坏,失去防火作用,因此需要不定期地对防火涂料进行维护,这增加了钢结构柱的后期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柱防撞装置,通过在防撞护角与结构柱之间设置间隙和吸能层,能够有效阻挡汽车直接碰撞结构柱,对结构柱和防火涂料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柱防撞装置,用于设于结构楼板上的结构柱的阳角处,所述结构柱防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防撞护角,所述防撞护角设置在所述结构柱的阳角处,所述防撞护角与所述结构柱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吸能层,所述防撞护角包括靠近所述结构楼板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固定安装结构,所述防撞护角通过所述固定安装结构与所述结构楼板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吸能层包括:发泡填充层。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安装结构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连接件,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结构楼板上,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锚栓,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锚栓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锚栓的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孔锚固到所述结构楼板中,所述锚栓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锚栓的另一端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锚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撑板紧固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多根预埋杆,各所述预埋杆的一端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结构楼板中,各所述预埋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板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杆包括第一预埋段和第二预埋段,所述第二预埋段锚固在所述结构楼板内,所述第一预埋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预埋段相接,所述第一预埋段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结构楼板与所述支撑板相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埋段垂直于所述第二预埋段。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护角包括面向所述结构柱的填充表面和与所述填充表面相对的碰撞表面,所述填充表面与所述吸能层相接,所述碰撞表面上设有防撞层。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护角包括第一板面和与所述第一板面相接的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和所述第二板面的纵长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结构柱的纵长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板面和所述第二板面分别面向所述结构柱的阳角的两个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第二板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表面相平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防撞护角固定在结构楼板上,防撞护角与结构柱之间设有间隙,当车辆与防撞护角发生摩擦或相撞时,间隙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进而使驾驶人员有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避免汽车受到更严重的碰撞损伤;且汽车摩擦或碰撞防撞护角时,防撞护角还能够变形吸能,进一步减少汽车碰撞的损伤程度;通过防撞护角与间隙的配合能够防止车辆直接碰撞结构柱,避免损坏结构柱上的防火涂料,降低了防火涂料的后续维护成本。

通过在间隙内填充吸能层,吸能层提高了缓冲效果,能够对汽车和结构柱起到更好地防护作用;且吸能层还能够阻挡灰尘等污染物落入间隙中,使结构柱附近更加地整洁卫生。

2、本申请的固定安装结构通过支撑板与连接件相配合能够更加方便地固定安装防撞护角,本申请的固定安装结构能够灵活用于下列两种环境:

当结构楼板完工后,可采用后植安装法安装防撞护角,连接件选用锚栓,将锚栓的一端锚固到结构楼板中、锚栓的另一端与支撑板相接,通过锚栓的方式能够更加方便地固定安装防撞护角。且锚栓与支撑板之间可采用螺母相连接,使得防撞护角被撞变形后,通过解锁支撑板和锚栓之间的螺母,还能够快速地更换防撞护角。

当结构楼板在建时,可采用预埋法安装防撞护角,连接件为预埋杆,通过将预埋杆预埋固定在结构楼板中,结构楼板完工后再将预埋杆与支撑板相连接,通过预埋杆的方式能够使得防撞护角固定安装地更加牢固。

3、本申请在防撞护角的碰撞表面设置有防撞层,通过防撞层能够减少汽车碰撞防撞护角时对车漆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为结构柱防撞装置的一种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防撞护角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撞层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预埋杆安装结构剖面图;

图6为预埋杆的俯视布置示意图;

图7为锚栓安装结构剖面图;

图8为安装孔的俯视布置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00、结构柱防撞装置;

200、结构楼板;

300、结构柱;

400、阳角;

1、防撞护角;11、第一端;12、第二端;13、第一板面;14、第二板面;

2、间隙;

3、吸能层;

4、固定安装结构;41、支撑板;411、安装孔;42、连接件;421、锚栓;422、预埋杆;4221、第一预埋段;4222、第二预埋段;43、螺母;

5、防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钢结构停车楼有防火要求,需要在钢结构柱上涂刷防火涂料。防火涂料一般为脆性材料,当受到碰撞后容易被破坏,进而失去防火作用。本申请主要利用防撞装置防止车辆碰撞结构柱进而破坏钢结构柱上的防火涂料。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结构柱防撞装置100,用于设于结构楼板200上的结构柱300的阳角400处,所述结构柱防撞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防撞护角1,所述防撞护角1设置在所述结构柱300的阳角400处,所述防撞护角1与所述结构柱300之间设有间隙2,所述间隙2内填充有吸能层3,所述防撞护角1包括靠近所述结构楼板200的第一端11和与所述第一端11相对的第二端12,所述第一端11设有固定安装结构4,所述防撞护角1通过所述固定安装结构4与所述结构楼板200相连。

整体上,本申请所提供的结构柱防撞装置100,在防撞护角1与结构柱300之间设有间隙2,在间隙2内填充吸能层3。防撞护角1能够防止车辆直接碰撞结构柱300,通过防撞护角1以及间隙2内的吸能层3的缓冲能够吸收大部分撞击力,避免损坏结构柱300上的防火涂料,降低了防火涂料的后续维护成本。

本申请说明书中,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和附图详细展开阐述。

具体的,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8,该结构柱防撞装置100可以包括:防撞护角1;间隙2;吸能层3;固定安装结构4;防撞层5。

其中,所述结构柱防撞装置100在使用时,将防撞护角1设置在结构柱300的阳角400处,使得防撞护角1能够阻挡针对结构柱300的撞击。其中,阳角400是建筑业名词,是指建筑上凸出来的角。在本实施例中,以横截面为矩形的结构柱300为例,所述阳角400指的是该结构柱300的四个突出的直角。具体使用时,可以在结构柱300的四个阳角400处均设置防撞护角1,或者在结构柱300靠近行车道的阳角400处以及易发生碰撞的阳角400处设置防撞护角1。具体每个结构柱300设置防撞护角1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这里不做限制。

具体的,所述防撞护角1包括第一板面13和与所述第一板面13相接的第二板面14,所述第一板面13和所述第二板面14的纵长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结构柱300的纵长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板面13和所述第二板面14分别面向所述结构柱300的阳角400的两个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板面13与所述第二板面14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表面相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角钢作为防撞护角1。所述第一板面13和第二板面14分别为角钢的两个端面,可使所述第一板面13与所述第二板面14相垂直。所述第一端11为角钢的底端,所述第二端12为角钢的顶端,其中第一端11通过固定安装结构4与结构楼板200相连接,第二端12可悬空设置。

具体的,可将防撞护角1的高度设置为1000mm左右。所述第一板面13和所述第二板面14的宽度可设置为100mm左右。当然,设计人员可根据结构柱300的防护需要调整防撞护角1的尺度大小,这里不作限制。

具体使用时,当汽车摩擦或碰撞防撞护角1时,防撞护角1能够变形吸能,减少汽车碰撞的损伤程度。通过防撞护角1能够防止汽车直接碰撞结构柱300,避免损坏结构柱300上的防火涂料,降低了防火涂料的后续维护成本。

间隙2设置在所述防撞护角1与所述结构柱300之间,使得车辆与防撞护角1发生摩擦或相撞时,通过间隙2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进而使驾驶人员有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避免汽车受到更严重的碰撞损伤。具体的,可将防撞护角1与结构柱300之间的间隙2的大小设置为30mm左右。当然,设计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间隙2的大小,这里不做限制。

所述吸能层3设置在间隙2中。其中,所述防撞护角1包括面向所述结构柱300的填充表面和与所述填充表面相对的碰撞表面,所述吸能层3与所述填充表面相接。

具体的,所述吸能层3可采用发泡填充层。所述发泡填充层通过发泡胶形成。发泡填充层可以采用全部填充满所述间隙2的方式设置。当然,发泡填充层也可采用部分填充所述间隙2的方式设置。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发泡填充层在间隙内的填充量和填充位置,这里不做限制。通过发泡填充层提高了缓冲效果,能够对汽车和结构柱300起到更好地防护作用。同时,发泡填充层还能够阻挡灰尘等污染物落入间隙2中,使结构柱300附近更加地整洁卫生。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吸能层3的另一种选用方式,所述吸能层3还可采用类似于橡胶的弹性材料,或具有缓冲作用的类似弹簧的弹性件等,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不做限制。

所述固定安装结构4设置在防撞护角1的第一端11,所述固定安装结构4能够将防撞护角1与结构楼板200相连接。具体的,所述固定安装结构4包括支撑板4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1上的连接件42,所述支撑板41通过所述连接件42连接在所述结构楼板200上,所述第一端11与所述支撑板41相连。其中,防撞护角1的第一端11焊接固定在支撑板41上,所述防撞护角1与支撑板41之间的焊接方式可以为双面焊接。当然,所述防撞护角1与支撑板41之间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进行固定,这里不做限制。

其中,支撑板41可选用16mm厚钢板,可将支撑板41设置为边长200mm的正方形。为了使防撞护角1定位更加方便,可在支撑板41的一个角切割出一个110mm×110mm的直角,使该直角对接在结构柱300的阳角400处。

所述连接件42需要固定在结构楼板200中,为了使连接件42的固定效果更好,连接件42的选用可按照如下进行选择:

当结构楼板200完工后,可采用后植安装法安装防撞护角1,连接件42包括多个锚栓421,将锚栓421的一端锚固到结构楼板200中、锚栓421的另一端与支撑板41相接,通过锚栓421的方式能够更加方便地固定安装防撞护角1。

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板41上开设多个均匀间隔的安装孔411,所述锚栓421的另一端上螺纹连接有螺母43,所述锚栓421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孔411并通过所述螺母43与所述支撑板41紧固相连。

具体的,可在支撑板41上均匀间隔开设12个安装孔411,每个安装孔411对应设置一个锚栓421。锚栓421可选用M10尺寸的化学锚栓421,化学锚栓421锚固在结构楼板200的深度大约为80mm。锚栓421与支撑板41之间采用螺母43相连接的方式,使得防撞护角1被撞变形后,通过解锁支撑板41和锚栓421之间的螺母43,能够快速地对防撞护角1进行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锚栓421与支撑板41的另一种可选连接方式,锚栓421与支撑板41之间还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当然,设计人员还可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方式,这里不做限制。

当结构楼板200在建时,可采用预埋法安装防撞护角1,连接件42包括多根预埋杆422,预埋杆422设有多根,各所述预埋杆422的一端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结构楼板200中,各所述预埋杆4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板41相连。

其中,所述预埋杆422包括第一预埋段4221和第二预埋段4222。所述第二预埋段4222锚固在所述结构楼板200内,所述第一预埋段4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预埋段4222相接,所述第一预埋段4221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结构楼板200与所述支撑板41相接。第一预埋段4221和第二预埋段4222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当然,第一预埋段4221和第二预埋段4222之间还可以是固定相接的。

具体的,可采用8mm的钢筋作为预埋杆422,钢筋的规格为三级钢。可使所述第一预埋段4221垂直于所述第二预埋段4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埋段4221与第二预埋段4222之间为一体成型的钢筋。每个支撑板41对应设置12根预埋杆422。具体安装时,可将第一预埋段4221锚固在结构楼板200的深度设置为80mm左右。可将第二预埋段4222的长度设置为110mm左右。而第一预埋段4221的另一端与支撑板41之间可采用压力埋弧焊的方式固定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预埋段4221与支撑板41的另一种可选连接方式,还可在支撑板41上开设多个安装孔411,第一预埋段4221的另一端穿出安装孔411并通过螺母43与支撑板41可拆卸相连接。当然,设计人员还可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方式,这里不做限制。

通过将预埋杆422预埋固定在结构楼板200中,结构楼板200完工后再将预埋杆422与支撑板41相连接,使得预埋杆422固定地更加牢固,防止碰撞时预埋杆422从结构楼板200上松脱进而影响防撞效果。

所述防撞层5设置在所述防撞护角1上,所述防撞护角1包括面向所述结构柱300的填充表面和与所述填充表面相对的碰撞表面,所述防撞层5固定在所述碰撞表面上。防撞层可选用具有一定缓冲作用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防撞层采用橡胶材料。通过在防撞护角1的碰撞表面设置有防撞层能够减少汽车碰撞防撞护角1时对车漆造成的损伤。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当车辆与防撞护角1发生摩擦或相撞时,利用间隙2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使得驾驶人员有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避免汽车受到更严重的碰撞损伤。且通过防撞护角1的变形吸能,还能够进一步降低汽车碰撞的损伤程度。通过防撞护角1与间隙2的配合能够防止车辆直接碰撞结构柱300,避免损坏结构柱300上的防火涂料,降低了防火涂料的后续维护成本。通过在间隙2内的吸能层3提高了缓冲效果,能够对汽车和结构柱300起到更好地防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结构柱防撞装置
  • 一种桥柱防撞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81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