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空气处理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7:02


空气处理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申请为中国申请日2021年11月10日,申请号为202111326805.1,名称为“空气处理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可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性质,从而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在出风时存在出风范围受限或出风距离不足的缺陷。有的空调室内机在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时,受布置位置的限制,不能快速、均匀地对整个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控,常常出现局部温度过低或过热的温度不均的问题。对于空间较大的待降温或升温的场合,常常需要使用多台空调室内机才能达到整屋温度的均匀调节,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使整屋各个位置的温度位于预设阈值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设备,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可实现多个方向的出风和进风,实现室内风的快速循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布置位置固定而无法对空气快速、均匀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气处理设备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固定壳、旋转体和转动轴承,所述旋转体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上,所述转动轴承倾斜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上;所述旋转体包括:旋转壳,所述旋转壳上间隔设有出风口和第一侧进风口;第一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连接在所述旋转壳内,所述第一风道件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侧进风口连通;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一风道件内,以将从所述第一侧进风口吸入的风吹向所述出风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旋转壳、第一风道件和第一风机可同时相对于固定壳旋转,从而使旋转体作为独立的部件,第一风机工作时,可从第一侧进风口快速吸入室内的风,并将风快速排出到出风口。由于旋转体可相对于固定壳不断转动,因此第一侧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也会不断改变,从而使第一风道件中可流入不同方向的进风,并使第一风道件中的风向着不同的方向吹出,有效提升了旋转体换向输送风的能力。转动轴承具有垂直于其轴承面的旋转轴线,由于转动轴承倾斜设置,此时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旋转体旋转后的进风方向可不断改变;或者旋转体旋转后出风口的出风可兼顾到更多区域,使风在整屋快速均匀混合。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所述旋转壳为非对称壳体,所述出风口设在所述旋转壳的顶部,所述第一侧进风口设在所述旋转壳的侧部。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所述转动轴承的轴承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45度。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转动驱动机构,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固定壳转动。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驱动电机、第一齿轮和齿圈,所述转动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上,所述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齿圈连接在所述第一风道件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挡件,所述挡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风道件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侧进风口,所述固定壳上设有进风口,所述挡件关闭所述第一侧进风口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挡件打开所述第一侧进风口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侧进风口分别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挡件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壳升降移动,所述挡件关闭所述第一侧进风口时,所述挡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旋转壳和所述第一风道件之间;所述挡件打开所述第一侧进风口时,所述挡件收纳在所述固定壳中。

可选地,所述固定壳上靠近所述旋转壳的一侧设有第二侧进风口,所述挡件可同时打开或同时关闭所述第一侧进风口和所述第二侧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二风道件连接在所述固定壳内,所述第二风道件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件的周缘设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二风道件的周缘设有第二挡边,所述第一风道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风道件转动时,所述第一挡边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挡边叠设。

有利地,所述第一风道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侧进风口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靠近所述第一挡边设在所述第一风道件的侧壁;所述第一风道件上设有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设在所述第一风道件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边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挡边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彼此平行时,所述挡件穿过所述第二通槽和所述第一通槽将所述第一连通口遮蔽。

可选地,所述第二风道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侧进风口连通的第三连通口,所述挡件遮蔽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同时遮蔽所述第三连通口。

可选地,所述挡件可升降移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壳和所述第二风道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壳,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挡件升降移动。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第二风道件内。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靠近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固定壳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主机,所述空调主机设有换热模块,经过所述换热模块换热后的空气吹出所述空调主机;空气处理设备,所述空气处理设备为前述各个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分离地设于所述空调主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可相对于所述空调主机独立工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当空调主机中经过换热后的空气向外吹出时,空气处理设备可将空调主机吹出的风吸入并快速向着不同的方向吹出,从而使空调主机的风能吹向更多的方向,对整屋进行快速换热、减少换热的死角。与此同时,空气处理设备和空调主机联用,还能形成风接力,使空调主机中经过换热后的风能够向更远的地方吹出,提高空调主机的送风范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处于净化模式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处于风接力模式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处于风接力模式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处于净化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处于风接力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处于风接力模式和净化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一风道件、第二风道件、转动轴承和转动驱动机构配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一风道件、第二风道件、转动轴承和转动驱动机构配合后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一风道件、第二风道件、转动轴承和转动驱动机构配合后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一风道件、第二风道件、第三风道件、挡件和升降驱动机构配合后处于净化模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挡件开启第一风道件的第一连通口、且开启第二风道件的第三连通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挡件开启第一风道件的第一连通口、且开启第二风道件的第三连通口后处于风接力模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与空调主机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与空调主机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转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2000、空调器;

2100、空气处理设备;

100、固定壳;110、进风口;120、第二侧进风口;

130、第一固定壳; 140、第二固定壳;

200、旋转体; 201、旋转轴线;

210、旋转壳;211、出风口;212、第一侧进风口;

220、第一风道件; 221、第一挡边; 2211、第一通槽;

222、第一连通口; 223、第二连通口;

230、第一风机; 231、第一电机; 232、第一叶轮;

310、转动轴承;

311、固定支撑部;312、转动支撑部;3121、第一转动支撑部;3122、第二转动支撑部;320、转动驱动机构;321、转动驱动电机;322、第一齿轮;323、齿圈;

400、挡件;410、支撑板;

500、第二风道件;510、第二挡边;520、第二通槽;530、第三连通口;540、第一安装架;550、第二安装架;560、第三安装架;

600、升降驱动机构;610、升降驱动电机;620、第二齿轮;630、齿条;640、第四安装架;

700、第二风机;710、第二电机;720、第二叶轮;

800、空气处理模块;810、净化件;820、固定架;821、卡脚;

900、移动底盘;1000、第三风道件;

2200、空调主机;2210、对接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2100,本申请的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改变气流流动的方向、速率,在一些示例中还可以改变空气的洁净度等理化性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2100,包括:如图1所示的固定壳100、旋转体200和图4中示出的转动轴承310,旋转体200通过转动轴承310转动连接在固定壳100上,那么旋转体200可相对于固定壳100一体转动,也就是说,旋转体200整体可相对于固定壳100形成转动。

如图4所示,旋转体200包括旋转壳210、第一风道件220和第一风机230,那么这些部件均会相对于固定壳100形成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旋转壳210上间隔设有出风口211和第一侧进风口212,为了防止第一侧进风口212的进风和出风口211的出风相互干扰,出风口211和第一侧进风口212应选择设在旋转壳210不同的表面上,从而形成间隔设置;或者,出风口211和第一侧进风口212选择设在旋转壳210同一表面的间距较远的位置。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风道件220连接在旋转壳210内,第一风道件220分别与出风口211和第一侧进风口212连通,那么从第一侧进风口212进入的风将会通过第一风道件220而从出风口211吹出。

如图4所示,第一风机230设在第一风道件220内,以将从第一侧进风口212吸入的风吹向出风口211,第一风机230可提供气流流动的驱动力。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转动轴承310倾斜安装在固定壳100上,那么垂直于转动轴承310的轴承面可形成一个转动中心线,记为旋转轴线201,旋转体200可沿该旋转轴线201转动。当转动轴承310倾斜安装时,其轴承面与水平面呈夹角,那么旋转轴线201则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这里的水平面是以固定壳100垂直放置在水平面上而言,而旋转体200转动形成的转动面与水平面不垂直,从而使旋转体20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转动。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水平面是平行于产品所处地面的参考面。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2100,旋转壳210、第一风道件220和第一风机230可同时相对于固定壳100旋转,从而使旋转体200总体作为独立的部件,固定壳100可为旋转体200的旋转提供稳定的支撑,并可增高旋转体200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从而提升其可调整的气流的范围。

第一侧进风口212和出风口211通过第一风道件220连通,并形成预定的气流通道。当第一风机230工作时,可从第一侧进风口212快速吸入室内的风,并将风快速排出到出风口211,从而使经过旋转体200的气流都能形成较快的循环。

在本发明中,由于旋转体200可相对于固定壳100不断转动,因此第一侧进风口212的进风方向和出风口211的出风方向也会不断改变,从而使第一风道件220中可流入室内不同方向的进风,并使第一风道件220中的风向着不同的方向吹出,有效提升了旋转体200换向输送风的能力。

在本发明中,由于转动轴承310倾斜安装在固定壳100上,那么旋转轴线20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转动轴承310为旋转体200的安装提供了充足的支撑,而固定壳100则为转动轴承310的安装提供了支撑,从而使旋转体200可相对于固定壳100稳定地旋转、不发生错位。旋转体200旋转后由第一侧进风口212进入的风的风向可不断改变;或者旋转体210在旋转后其上的出风口211的出风可向着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变换,进而兼顾到室内多个区域的送风,使风在整屋快速均匀混合。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仅有部分外壳转动而改变出风方向的方案,本申请的旋转体200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而不断对空气快速吸入和吹出,无需依赖于底部的固定壳100的送风,并可形成室内风的快速均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能朝向室内同一高度吹风的旋转机壳,本申请的旋转体200可实现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快速吸风和吹风,有利于提升室内空气性质的均匀调节,本申请的旋转体200无需依赖导风百叶等部件,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旋转壳210为非对称壳体。也就是说,当旋转壳210转动后,其上的不同部位相对于与水平面的距离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使第一侧进风口212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或者相对于固定壳100的高度会不断变化;也使出风口211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或者相对于固定壳100的高度会不断变化,从而使第一侧进风口212和出风口211的朝向能够有所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旋转壳210的进风范围和进风灵活性,并提高了旋转壳210的送风范围和送风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出风口211设在旋转壳210的顶部,第一侧进风口212设在旋转壳210的侧部。在这些示例中,当旋转壳210转动后,出风口211的出风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不断改变,在旋转壳210非对称的结构尺寸设计合理的条件下,出风口211可在旋转壳210转动第一角度时,朝向顶部吹风,出风口211还可在旋转壳210转动第二角度时,朝向侧部倾斜吹风,进而达到依靠旋转一个过程而实现同时出风换向、同时移位的效果,无需依赖上下驱动的部件驱动出风口211上下摆动。同理,当旋转壳210转动后,第一侧进风口212的进风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不断改变,例如在具体的示例中,当旋转壳210转动一定角度时,第一侧进风口212从侧部水平吸风;当旋转壳210转动到另一角度时,第一侧进风口212从侧部倾斜吸风。提升了本申请的旋转壳210的进风范围和出风范围。

可选地,如图4所示,转动轴承310的轴承面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0度,小于等于45度,也就是说,旋转轴线201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90度。可以理解的是,当转动轴承310的轴承面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45度时,也即旋转轴线201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45度时,旋转体200在转动过程中可能在某一处位置时相对于固定壳100倾斜程度较大,容易造成整个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重心不稳。当转动轴承310的轴承面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等于0度时,则轴承面平行于水平面,也即旋转轴线201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等于90度时,则旋转轴线201垂直于水平面,会使旋转壳210仅能对着同一高度范围内的气流吸风,也会使旋转壳210仅能对着同一高度范围内的气流送风。而本申请所选择的上述角度,则使旋转体200可相对于固定壳100稳定旋转,不易侧翻;也使得旋转体200在相对于固定壳10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侧进风口212的进风方向和出风口211的出风方向能够在不同的高度范围内不断调整,从而在仅依靠转动运动的情况下,而实现进风范围和出风范围的大幅度提升。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旋转轴线20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可以为朝向任一个方向倾斜,例如可以为朝向固定壳100的斜向左的方向,还可以为朝向固定壳100的斜向右的方向,或可以为朝向固定壳100的斜向前的方向,以及朝向固定壳100的斜向后的方向等。当旋转轴线201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在同一个面内的角度位于大于90度小于等于135度时,实为旋转轴线201与水平面的倾斜设计方向发生变化,也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例如在具体示例中,转动轴承310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5度、10度、20度、25度、30度、35度、45度时,旋转轴线201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对应为85度、80度、70度、65度、60度、55度、45度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和图16所示,转动轴承310包括固定支撑部311和转动支撑部312,固定支撑部311设在固定壳100上,如图7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固定支撑部311可连接在固定壳100中所设置的第二风道件500的第三安装架560上(第二风道件500和第三安装架560的结构详细参见后文)。

如图10和图16所示,转动支撑部312包括多个,多个转动支撑部312可转动地设在固定支撑部311的周向上,各个转动支撑部312均与第一风道件220滚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风道件220相对于固定壳100转动时,转动支撑部312能够减小第一风道件220与固定壳100(或者具体为连接在固定壳100上的第二风道件500)之间的摩擦,转动支撑部312也使第一风道件220相对于固定壳100稳定转动,不发生晃动。

如图10所示,转动支撑部312包括第一转动支撑部3121和第二转动支撑部3122,第一转动支撑部3121的第一转轴与固定支撑部311的轴承面垂直,也就是说第一转轴沿着固定支撑部311的轴向延伸,如图10所示,这些第一转动支撑部3121与第一风道件220的侧壁滚动接触,从而使第一风道件220相对于固定支撑部311在周向上顺畅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转动支撑部3122的第二转轴与固定支撑部311的轴承面平行,也就是说第二转轴沿着固定支撑部311的径向延伸,这些第二转动支撑部3122与第一风道件220的底壁或顶壁滚动接触,从而使旋转体200相对于固定支撑部311能够在周向上进一步形成顺畅地转动,最终使第一风道件220带动旋转壳210、第一风机230相对于固定壳100顺畅转动,转动时主要以垂直于转动轴承310的旋转轴线201为轴进行转动,也能使旋转体200相对于固定壳100形成定位,减小摩擦力。

可选地,转动支撑部312为可滚动的轴承体、滚轮或滚珠,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使转动支撑部312可滚动支撑在固定支撑部311与第一风道件220之间,且转动支撑部312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支撑部311上则可。例如在具体示例中,轴承体和滚轮均可通过转轴连接在固定支撑部311上,而滚珠则可设在固定支撑部311的槽体中。

有利地,为了减轻转动轴承310的重量,可将转动轴承310设计为截面呈圆环形的结构,同时,还方便避让其他零部件(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可避让后文第二风道件500以及安装在第二风道件500上的第二风机700)。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本发明的转动轴承310也不局限于上述的转动支撑部312和固定支撑部311的形式,转动轴承310也可选用其他的滚珠轴承等普通轴承。

可选地,为了使空气处理设备2100能够自动转动,如图7所示,空气处理设备2100还包括转动驱动机构320,转动驱动机构320带动旋转体200相对于固定壳100转动,通过转动驱动机构320可使空气处理设备2100整体更加智能化,且可进一步控制旋转体200的转动进程、转动角度,提升了旋转体200转动控制的方便性能。

可选地,转动驱动机构320包括转动驱动电机321,第一齿轮322和齿圈323,转动驱动电机32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齿轮322,第一齿轮322与齿圈323啮合连接,转动驱动电机321的一端固定在下部的固定壳100等部件上,齿圈323设计在第一风道件220上,旋转壳210连接在第一风道件220上,从而在转动驱动电机321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齿轮322和齿圈323相继被带动,从而实现第一风道件220和旋转壳210同时相对于固定壳100转动。

在另一些示例中,还可以是将齿圈323设计在旋转壳210上而代替设计在第一风道件220上,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在这些示例中,转动驱动电机321的设置位置灵活,无需设置在第一风道件220的中心,可使旋转体200内部各个部件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此外,通过设置第一齿轮322和齿圈323进行传动驱动,可使转动驱动电机321输出的驱动力被有效控制,进而更容易控制旋转体200的转动角度和转动进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前述的齿圈323换成为弧形齿条,弧形齿条与第一齿轮322啮合,弧形齿条可设计在第一风道件220上或旋转壳210上,从而实现转动驱动电机321工作时,带动第一风道件220和旋转壳210相对于固定壳100转动。

在其他示例中,还可以省去前述的第一齿轮322、齿圈323等部件,而仅设置转动驱动电机321,转动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连接至第一风道件220的中部从而实现对第一风道件220的驱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空气处理设备2100还包括挡件400,挡件400可相对于第一风道件220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侧进风口21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挡件400只要能够相对于第一风道件220运动则可,例如可以为平移,还可以为转动等形式,或者可以为平移和转动形式的结合,挡件400的工作状态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使第一侧进风口212被打开或关闭则可。

固定壳100上设有进风口110,挡件400关闭第一侧进风口212时,进风口110与出风口211连通,那么此时将改变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进风位置和进出风循环路径,使空气处理设备2100切换工作模式。由于第一侧进风口212与出风口211之间的距离相比于进风口110与出风口211之间的距离更近,那么第一侧进风口212与出风口211之间的循环路径短于进风口110与出风口211之间的循环路径。同时,第一侧进风口212设在旋转体200上,而进风口110设在固定壳100上,则会使两种路径的进风相隔较大的距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进风有效范围、进风量,且使第一侧进风口212和进风口110的进风互不干扰。

而当挡件400打开第一侧进风口212时,进风口110与第一侧进风口212分别与出风口211连通,这时的空气处理设备2100则同时具有较长的进出风路径和较短的进出风路径,空气处理设备2100切换为另一种工作模式。

可选地,挡件400可相对于固定壳100升降移动,挡件400关闭第一侧进风口212时,挡件400的至少部分位于旋转壳210和第一风道件220之间。此时的挡件400可阻止从第一侧进风口212进入到第一风道件220的通道,从而使风无法进入到第一风道件220中,进而使第一侧进风口212与出风口211之间较短的进出风路径被切断,此时则仅剩下进风口110与出风口211之间形成的较长的进出风路径。此外,本申请的挡件400位于旋转壳210和第一风道件220之间时,还可以对流经的风形成一定的导流作用,从而使进风口110中向上流过的风能够快速导向出风口211,密封性好,出风效率高。

进一步地,重新参照图5和图6所示,挡件400打开第一侧进风口212时,挡件400收纳在固定壳100中,此时的挡件400不占用旋转体200的旋转空间,当旋转体200相对于固定壳100转动时,不会受到挡件400的阻隔,也有利于旋转体200减轻自身重量,节约转动驱动机构320的驱动力。在这些示例中,第一侧进风口212与出风口211之间的较短的进出风路径与进风口110与出风口211之间的较长的进出风路径均连通,实现空气处理设备2100模式的顺利切换。

在其他示例中,挡件400在打开第一侧进风口212时,依然位于旋转体200中,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有利地,如图6和图7所示,固定壳100上靠近旋转壳210的一侧设有第二侧进风口120,如图5所示,挡件400可同时打开或同时关闭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通过设置第二侧进风口120,可进一步增加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进风路径,使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进风范围更大、进行形式更加灵活。由于第二侧进风口120更靠近于旋转壳210,因此第二侧进风口120与出风口211之间形成的进出风路径短于进风口110与出风口211之间形成的进出风路径。当第一侧进风口212与第二侧进风口120协同配合时,将极大地提升旋转体200进行多向快速换风的效率。例如,如图5所示,当第一侧进风口212与第二侧进风口120位于同一侧时,第一侧进风口212与第二侧进风口120与出风口211之间共同形成方向大概一致的进风,提升了空气处理设备2100此时单侧的进风面积和进风效率,有利于使空气处理设备2100配合其他设备进行风接力。与此同时在这些示例中,当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均位于同一侧时,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实现风接力模式。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空气处理设备2100还包括第二风道件500,第二风道件500连接在固定壳100内,第二风道件500分别连通进风口110、出风口211、第一侧出风口211和第二侧进风口120。在这些示例中,第二风道件500作为中间的风道件,可实现对进风口110向着出风口211的风的导向和风向的控制,还可以为其他部件进行必要的支撑。

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风道件500上朝向第一风道件220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架540,第一安装架540中可用于安装前述示例中的转动驱动电机321,使得转动驱动电机321得到可靠的支撑。

可选地,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风道件220的周缘设有第一挡边221,此处的第一挡边221可将旋转体200中的进出风路径与固定壳100中进出风路径的周向进行阻隔。

第二风道件500的周缘设有第二挡边510,此处的第二挡边510可将固定壳100中的进出风路径的周向的部分与旋转体200的进出风路径阻隔,从而使进出风更加集中、防止出风路径发生干扰。第一挡边221也方便与第二挡边510形成一定的支撑配合,保证第一风道件220相对于第二风道件500稳定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件220相对于第二风道件500转动时,第一挡边221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挡边510叠设,那么在第一风道件22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挡边510可始终对第一挡边221进行支撑,提升了第一风道件220转动的稳定性。

有利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挡边221上设有第一通槽2211,第二挡边510上设有第二通槽520。当第一风道件220相对于第二风道件500转动时,第一通槽2211可能与第二通槽520相错开,第一通槽2211也可能与第二通槽520对齐。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挡边221和第二挡边510均形成为轴对称的多边形,那么第一挡边221只有相对于第二挡边510转动180度后才能完全叠设;例如,当旋转体200相对于固定壳100处于0度时,第一挡边221和第二挡边510形成叠设,且第一通槽2211和第二通槽520上下对齐,挡件400可相对于旋转体200移动;当旋转体200相对于固定壳100处于180度时,第一挡边221和第二挡边510可再次形成完全叠设,但此时第一通槽2211和第二通槽520相互错开,挡件400无法相对于旋转体200移动。从而,使空气处理设备2100在切换模式时需要转动的角度更加明确。

在另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挡边221和第二挡边510均形成为中心对称的圆环形,那么第一挡边221相对于第二挡边510转动的过程中可始终形成叠设,而在转动的过程中,仅仅是第一通槽2211和第二通槽520会错开或对齐,从而使旋转体200的转动更加灵活,并使旋转体200在转动后外观保持美观。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风道件220上设有与第一侧进风口212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222,第一连通口222靠近第一挡边221设在第一风道件220的侧壁,从而使第一连通口222能够在某一时刻正对旋转壳210上的第一侧进风口212,确保风从第一侧进风口212进入到第一连通口222时的路径短,确保较好的进风效率。也方便挡件400将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一连通口222之间的路径隔断而关闭第一侧进风口212的进风。

结合图7和图11所示,第一通槽2211与第二通槽520彼此平行时,第一通槽2211也可能与第二通槽520对齐,此时挡件400穿过第二通槽520和第一通槽2211将第一连通口222遮蔽。第一通槽2211和第二通槽520均可避让挡件400运动,并为挡件400的移动提供了导向和路径的限制,使挡件400按预设路径快速移动至旋转壳210与第一风道件220之间,进而能有效地第一遮蔽连通口222的同时,阻断第一侧进风口212与第一连通口222之间的气流流动。挡件400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位于旋转壳210或固定壳100的内侧,将提升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外观美观性。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风道件220上设有与出风口211相连通的第二连通口223,第二连通口223设在第一风道件220的顶部。那么在这些示例中,第二连通口223可与出风口211对中,两者之间的风阻小,使旋转体200的出风效率高。

可选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风机230设在第二连通口223处,从而当第一风机230转动时,能够将旋转体200中的风快速向着出风口211吹出。

具体地,第一风机230包括第一电机231和第一叶轮232,第一电机231固定在第一风道件220上,第一电机23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叶轮232,当第一电机231转动时,可带动第一叶轮232迅速转动并向着出风口211排风。在这些示例中,由于第一风机230更靠近出风口211,因此,其对较短的进出风路径中的气流的排风具有优先级,也就是说,前述各个示例中从第一侧进风口212向出风口211流动的风,可由第一风机230优先快速驱动流动;前述各个示例中从第二侧进风口120向出风口211流动的风,也可由第一风机230驱动流动;而前述各个示例中的进风口110向出风口211刘流动的风,第一风机230的驱动力则较弱。

可选地,第一风机230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从而使第一侧进风口212中的风能够快速向出风口211排出。

可选地,如图6、图7和图10所示,第二风道件500上设有与第二侧进风口120连通的第三连通口530,挡件400遮蔽第一连通口222的同时遮蔽第三连通口530。那么在这些示例中,第三连通口530可正对第二侧进风口120设置,从而使第二侧进风口120与第三连通口530之间的进风快速,效率有保障;又能保证挡件400在固定壳100内侧移动,提升了固定壳100外侧的整体性和美观性。挡件400可同时控制第一侧进风口212的进风与否,以及第二侧进风口120的进风与否,挡件400的功能多样,也节省了因需要关闭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而需要设置的部件的数量。

可选地,挡件400的横截面呈圆环形,如图4和图7所示,挡件400用于遮蔽第三连通口530的侧壁高于用于遮蔽第一连通口222的侧壁,那么当旋转体200转动使第一连通口222和第三连通口530分别位于两侧时,挡件400向上移动后,挡件400较低的一端可遮蔽转动到位的第一连通口222,挡件400较高的一端可遮蔽转动到位的第三连通口530,从而使倾斜转动的旋转体200的第一侧进风口212以及固定壳100上的第二侧进风口120均能被挡件400关闭。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也不局限于一个挡件400运动后同时遮蔽两个连通口,例如在具体示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挡件400而分别遮蔽第三连通口530和第一连通口222,从而使挡件400将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分别遮蔽。

可选地,挡件400可升降移动地设在固定壳100和第二风道件500之间,从而使挡件400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位于固定壳100内,且挡件400不会干扰第二风道件500内的气流流动。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空气处理设备2100还包括第三风道件1000,第三风道件1000连接在第二风道件500的下侧,且第三风道件1000的周侧连接固定壳100(例如可以为通过螺栓连接至固定壳100,或者通过焊接连接在固定壳100上),第三风道件1000可支撑第二风道件500,并将进风口110中的风引流至第二风道件500中,从而限定出了进风口110中风进入到第二风道件500中的气流流动路径,并使第二风道件500的设置更加稳定。而前述示例中的挡件400则可进一步布设在第三风道件1000、第二风道件500、固定壳100之间形成的间隙内。

可选地,如图7、图12和图13所示,空气处理设备2100还包括升降驱动机构600,升降驱动机构600的一端连接固定壳100,升降驱动机构600带动挡件400升降移动,从而使挡件400的移动更加智能化、移动的位置更加精确可控。

可选地,如图7所示,升降驱动机构600包括升降驱动电机610、第二齿轮620、齿条630和第四安装架640,第四安装架640可安装在第三风道件1000上,升降驱动电机610固定连接在第四安装架640上,升降驱动电机6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齿轮620,第二齿轮620与齿条630相啮合,齿条630的输出端连接挡件400,从而通过控制升降驱动电机610的转动则可有效地控制挡件400的升降位置,进而控制挡件400及时打开第三连通口530和第一连通口222,或控制挡件400及时遮蔽第三连通口530和第一连通口222,方便准确更换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工作模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有利地,如图7所示,垂直于挡件400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支撑板410,升降驱动机构600也对应设有多组,每组升降驱动机构600对应驱动一个支撑板410,且各组升降驱动机构600协同配合,提升了挡件400升降移动的稳定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有利地,为了提升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被遮蔽后进风口110与出风口211之间形成的较长的进出风路径的出风性能,空气处理设备2100还包括第二风机700,第二风机700设在第二风道件500内,第二风机700工作时,可提供较大的引风能力,使进风口110中的风能有效地向着出风口211排出。

当然,本申请的第二风机700和第一风机230同时工作,且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处于打开状态下,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同时兼具较长的进出风路径的出风和较短的进出风路径的出风。

可选地,第二风机700为离心风机或斜流风机,有利于将进风口110中吸入的风快速换向并从顶部的出风口211吹出。在一些示例中,离心风机选择后离心风机,提升第二风机700的引风能力。

在具体示例中,第二风机700包括第二电机710和第二叶轮720,如图7所示,第二风道件500上设有第二安装架550,第二安装架550位于第二风道件500的中部,并通过多个支撑板410连接至第二风道件500的侧部,使风能从第二风道件500中上下贯通穿过,并能使第二安装架550内安装第二电机710,第二电机7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叶轮720,第二叶轮720的部分可伸入至第三风道件1000中,从而使得第二风机700的风力能更好地带动第三风道件1000中的风流动。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二风道件500上还设有第三安装架560,第三安装架560环绕在第二安装架550的周侧设置,第三安装架560上可安装前述示例中的转动轴承310,从而使转动轴承310能够形成有效的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空气处理设备2100还包括空气处理模块800,空气处理模块800靠近进风口110设在固定壳100中,从而使经由进风口110向着出风口211排出的风均能够被空气处理模块800所处理,提升了从出风口211排出的空气的质量。由于空气处理设备2100设在进风口110处会对进风口110的风的流动形成一定的风阻,因此,空气处理模块800需要与第二风机700相配合,从而使风能从该进风口110有效地经空气处理模块800处理后再进入到固定壳100和旋转体200内。

可选地,如图7所示,空气处理设备2100包括净化件810和固定架820,固定架820连接在固定壳100中,净化件810则进一步设在固定架820中,从而使净化件810相对于进风口110的位置固定。

可选地,如图7所示,固定壳100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110,固定架820上对应各个进风口110开设有多个安装口,固定架820的各个安装口处还设有卡脚821,从而使净化件810能限位在安装口处,保证了各个净化件810稳定安装,并在第二风机700的作用力下不会歪斜。

可选地,净化件810可以为滤网组件,也可以为滤芯,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净化件810可提升空气的清洁度,当第二风机700工作时,从出风口211排出的空气清洁度高,使本申请的空气处理设备2100进入到净化模式。

又例如,净化件810还可以具体包括除甲醛件以及颗粒物吸附件,从而能够针对甲醛和颗粒性物质进行针对性清除。

可选地,上述净化件810还可以替换为加湿件、香薰件等功能件,从而使出风口211中吹出的风能够被有效地调整湿度和味道。

可选地,如图7所示,固定壳100包括第一固定壳130和第二固定壳140,其中第二固定壳140对应空气处理模块800设置,第一固定壳130对应第二风道件500和第三风道件1000设置,第一固定壳130连接在第二固定壳140的上部,固定壳100整体结构完整,并具有一定的高度。

可选地,第一固定壳130的顶部形成倾斜的接口,与旋转壳210旋转配合,在旋转壳210旋转到特定位置时,形成无间隙的完整的外壳。

可选地,第二固定壳140的侧壁上设有四组进风口110,每个进风口110均包括多个进风孔,从而使进风口110具有一定的杂质截留能力,提升进入到空气处理模块800的空气的清洁度。例如,可对毛发等物质进行可靠截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空气处理设备2100还包括移动底盘900,固定壳100、空气处理模块800等部件均连接在移动底盘900上,从而在移动底盘900移动的过程中,可跟随移动,进而能提升空气处理设备2100移动的灵活性和智能化,使空气处理设备2100得以移动至房间内更多的位置,对风进行处理。

可选地,移动底盘900上设有行走轮组件,从而使移动底盘900能够顺畅地行驶。

可选地,移动底盘900上还设有定位检测器,定位检测器用以检测移动底盘900所处的位置,并可定位移动底盘900相对于某个空间的位置,提升移动底盘900移动的智能性。

例如,定位检测器包括红外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定位检测器采用两个红外测距传感器,两个红外测距传感器装配在移动机身的侧面上,从而有效提升移动底盘900在前进过程中的避障的可靠性。

又例如,移动机身的后侧设有激光测距传感器,从而方便移动底盘900进行回充时的测距定位。

可选地,移动底盘900中设有电池包,从而可储存一定的电能,供移动底盘900中的各个部件用电。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2000,本发明的空调器2000可实现对空气的理化性质的有效调剂,例如可调节空气的温度,又如可调节空气的清洁度,再例如可调节空气的湿度或味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2000,如图14和图15所示,包括:空调主机2200和空气处理设备2100,空气处理设备2100为前述任一项示例中的空气处理设备2100,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空调主机2200设有换热模块,经过换热模块换热后的空气吹出空调主机2200,从而使室内风的温度得以快速调整,例如在制热模式时,空调主机2200可将室内的空气经过加热后重新向着室内吹送;在制冷模式时,空调主机2200可将室内的空气经过制冷后重新向着室内吹送。

如图14和图15所示,空气处理设备2100分离地设于空调主机2200,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相对于空调主机2200独立工作。那么,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相对于空调主机2200的位置进行调整后,再开始运行自己内部的各个部件,例如前述的净化模式和/或风接力模式。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2000,当空调主机2200中经过换热后的空气向外吹出时,位于空调主机2200鼓风范围内的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将空调主机2200吹出的风吸入并快速向着不同的方向吹出,从而使空调主机2200的风能吹向更多的方向,对整屋进行快速换热、减少换热的死角,使整屋换热均匀。与此同时,空气处理设备2100和空调主机2200联用,还能形成风接力,使空调主机2200中经过换热后的风能够向更远的地方吹出,提高空调主机2200的送风范围。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当空气处理设备2100处于前述的空气净化模式时,挡件400将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同时遮蔽,第二风机700开启,第一风机230可视情况选择开启或关闭,那么空气仅能由进风口110经过空气处理模块800后再向着出风口211吹出,从而对空调主机2200的风进行净化等处理后再吹向整屋,使整屋的空气质量更加洁净。

如图5所示,当空气处理设备2100处于前述的风接力模式时,挡件400打开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仅第一风机230开启,而第二风机700关闭,此时的空气可从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进入到第一风道件220中,并向着出风口211导出,从而将空调主机2200的风导入到更远的位置,将空调主机2200的风接力向外送出,可形成向着特定区域的定向送风,进而实现局部的气流快速调整。当旋转体200相对于固定壳100转动时,可形成对多个方向的送风,有利于整屋的高效送风。

如图6所示,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同时处于风接力模式和净化模式,挡件400打开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第一风机230开启,且第二风机700也开启,此时的空气可从第一侧进风口212和第二侧进风口120进入到第一风道件220中,并向着出风口211导出,从而将空调主机2200的风导入到更远的位置,将空调主机2200的风接力向外送出;空气也能从进风口110经过空气处理模块800后再向着出风口211吹出,从而对空调主机2200的风进行净化等处理后再吹向整屋,使整屋的空气质量更加洁净。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2000可满足用户多样的空气温度需求和质量需求。

可选地,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分离地连接于空调主机2200,空气处理设备2100与空调主机2200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连接于空调主机2200的内部,也可连接在空调主机2200的外部。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如图15所示,空调主机2200具有对接仓2210,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通过定位识别系统而自动进入到对接仓2210中,实现空气处理设备2100相对于空调主机2200的结合。使得空气处理设备2100对室内空气的调节与空调主机2200对室内空气的调节可相互连通,也可相互独立,从而使得空气处理设备2100在与空调主机2200结合或脱离时均不会影响换热模块的换热效果,保证整个空调器2000的换热稳定性。

可选地,对接仓2210中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的形状与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形状相适配,也即在非工作状态时,使得空气处理设备2100全部容纳于容纳腔内。当然,也可以使得空气处理设备2100的部分位于容纳腔内,部分位于容纳腔外,也即部分外露于空调主机2200。通过将空气处理设备2100至少部分设置在空调主机2200的容纳腔内,相比于空气处理设备2100整体与空调主机2200拼接而言,更易保持两者连接后的整体一致性,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空气处理设备2100与空调主机2200的具体连接结构可为卡接、磁吸连接或插接等。

空气处理设备2100与空调主机2200分离后,空气处理设备2100可相对于空调主机2200在室内移动,以满足室内空气不同的调节需求,如可在空调主机2200对室内某一区域的空间进行换热的情况下,空气处理设备2100能够对室内其他的区域接力送风,使得其它区域的空气也能够快速地被换热,增大空气换热调节的范围;也可在空调主机2200未开启时,空气处理设备2100独立送风调节,起到独立调节空气的作用;或者当室内有多人集中的区域时,可实现远距离、定点、定向送风,提高空气处理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7中显示了两个升降驱动机构600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其他数量的升降驱动机构600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2100及具有其的空调器2000的换热模块的换热原理、风机的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591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