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4:25


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电梯井道是轿厢和对重装置或(和)液压缸柱塞运动的空间,此空间是以井道底坑的底、井道壁和井道顶为界限。

针对部分建筑,为了实现建筑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在电梯井道内部底端通常预留有较小空间的检修坑道或无检修坑道,当检修人员进行维修保养时电梯通常处于电梯井道上部,位于维修人员上方的空间处,发生意外坠落时易对下方检修人员造成伤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电梯中通常在顶端滑轮处设置急停组件,在电梯运行发生意外坠落时通过感应坠落速度带动急停组件运行,急停时产生的惯性作用力较大,易对电梯厢体内部人员造成较大伤害。

因此,亟需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包括电梯井道和安装在所述电梯井道内的电梯厢体,所述电梯井道内相对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缓冲滑槽和收纳凹槽,所述收纳凹槽位于所述缓冲滑槽下方,所述收纳凹槽内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电梯厢体底端对应设置,所述电梯厢体相对两外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冲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缓冲滑槽对应设置,所述缓冲滑槽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限位组件对应设置,所述电梯厢体上设置有运行监测组件,所述运行监测组件与所述电梯井道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收纳凹槽内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套设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上套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齿轮组,所述支撑管外侧壁上沿竖向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轮组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齿轮组啮合,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蜗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电梯厢体底端抵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梯厢体外侧壁上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底端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支撑框远离所述电梯厢体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伸入到所述支撑框内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杆顶端伸入到所述支撑框内固定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驱动槽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缓冲滑槽内与所述限位板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槽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内侧壁和所述驱动板外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电梯厢体的一侧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块,所述限位杆靠近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接触设置,所述驱动杆底端与所述支撑板顶端抵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梯厢体外侧壁上的固定块的一端,所述固定块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缓冲滑槽内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与所述缓冲滑槽内壁接触设置,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移动轮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靠近所述移动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上的弧形槽与所述移动轮接触设置,所述固定块内设置有控制件,所述圆杆与所述控制件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内壁上的伸缩弹簧,所述圆杆远离所述弧形块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固定块内与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内固定连接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与所述伸缩弹簧接触设置。

优选的,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梯厢体顶端、底端和两外侧壁上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与所述电梯井道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支撑管顶端固定连接有环形齿板,所述齿轮与所述环形齿板啮合。

优选的,所述伸缩弹簧为SMA弹簧。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实现了对电梯厢体的稳定支撑,保证了维护保养人员在电梯厢体下部空间进行维修保养时的安全,同时伸缩存储便捷,能够实现不同高度的调节,针对电梯厢体意外坠落也可通过对电梯厢体进行支撑升降,实现底端空间的清理。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通过设置限位组件进一步保证了电梯厢体的稳定支撑,配合支撑组件两者共同实现对电梯厢体的限位支撑,进一步保证了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通过设置运行监测组件实现了对电梯运行时的实时监测,在发生意外情况时缓冲组件实现电梯厢体的逐步降速至静止,一方面避免了电梯厢体坠落造成人身伤害,另一方面避免了极速停止产生的惯性作用力对电梯厢体内部人员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支撑组件收缩状态示意图;

其中,1、电梯井道;2、电梯厢体;3、缓冲滑槽;4、收纳凹槽;5、限位板;6、支撑柱;7、支撑管;8、支撑架;9、齿轮组;10、齿条;11、蜗杆;12、第一电机;13、支撑板;14、支撑框;15、驱动杆;16、限位杆;17、驱动板;18、驱动槽;19、驱动块;20、第一限位块;21、第二限位块;22、固定块;23、移动轮;24、圆杆;25、弧形块;26、伸缩弹簧;27、电加热丝;28、转动电机;29、激光雷达;30、第二电机;31、齿轮;32、环形齿板;3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包括电梯井道1和安装在电梯井道1内的电梯厢体2,电梯井道1内相对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缓冲滑槽3和收纳凹槽4,收纳凹槽4位于缓冲滑槽3下方,收纳凹槽4内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与电梯厢体2底端对应设置,电梯厢体2相对两外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冲组件和限位组件,缓冲组件与缓冲滑槽3对应设置,缓冲滑槽3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限位板5和支撑组件分别与限位组件对应设置,电梯厢体2上设置有运行监测组件,运行监测组件与电梯井道1对应设置。

进一步优化方案,支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收纳凹槽4内的支撑柱6,支撑柱6上套设有支撑管7,支撑管7上套设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上转动连接有齿轮组9,支撑管7外侧壁上沿竖向固定连接有齿条10,齿轮组9与齿条10啮合,支撑架8上转动连接有蜗杆11,蜗杆11与齿轮组9啮合,支撑架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2,蜗杆11一端与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支撑架8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与电梯厢体2底端抵接。

齿轮组9为同轴固定连接的一个驱动齿轮和一个蜗轮,驱动齿轮与齿条10啮合,蜗轮和蜗杆11啮合,通过第一电机12带动蜗杆11转动,蜗杆11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时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转动时在啮合的齿条10上滚动,带动支撑架8整体竖向移动,实现支撑板13高度的调节,从而调节下方维修空间的大小,并通过支撑板13对电梯厢体2进行支撑,保证下方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进一步优化方案,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梯厢体2外侧壁上的支撑框14,支撑框14底端滑动连接有驱动杆15,支撑框14远离电梯厢体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6,限位杆16一端伸入到支撑框14内固定连接有驱动板17,驱动板17上开设有驱动槽18,驱动杆15顶端伸入到支撑框14内固定连接有驱动块19,驱动块19与驱动槽18滑动连接,限位杆16另一端伸入到缓冲滑槽3内与限位板5对应设置。

通过驱动杆15带动限位杆16移动与限位板5接触实现对电梯厢体2的进一步限位支撑。

进一步优化方案,驱动槽18倾斜设置,限位杆16上套设有弹簧33,弹簧33两端分别与支撑框14内侧壁和驱动板17外侧壁固定连接。

驱动杆15向上移动时带动驱动块19在倾斜设置的驱动槽18内移动,倾斜设置的驱动槽18能够带动限位杆16向缓冲滑槽3内移动,驱动杆15与支撑板13分离时,弹簧33带动限位杆16和驱动杆15复位。

进一步优化方案,限位板5靠近电梯厢体2的一侧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块20,限位杆16靠近限位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21,第一限位块20与第二限位块21接触设置,驱动杆15底端与支撑板13顶端抵接。

第一限位块20与第二限位块21接触时进一步实现对电梯厢体2的支撑,保证其停止时的稳定,从而保证底部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具体的第一限位块20和第二限位块21上均设置有倾斜面,两倾斜面相适配,保证支撑板13能够带动电梯厢体2上升移动。

进一步优化方案,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梯厢体2外侧壁上的固定块22的一端,固定块22另一端伸入到缓冲滑槽3内安装有移动轮23,移动轮23与缓冲滑槽3内壁接触设置,固定块22靠近移动轮23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圆杆24,圆杆24靠近移动轮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块25,弧形块25上的弧形槽与移动轮23接触设置,固定块22内设置有控制件,圆杆24与控制件对应设置。

移动轮23在缓冲滑槽3内移动,当电梯运行发生意外时通过圆杆24带动弧形块25接触实现对移动轮23的摩擦减速,并通过逐步施加作用力增大摩擦力逐渐降低移动轮23的转速,从而逐步降低电梯厢体2的速度,避免急停时对内部人员造成伤害。

进一步优化方案,控制件包括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22内壁上的伸缩弹簧26,圆杆24远离弧形块25的一端伸入到固定块22内与伸缩弹簧2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块22内固定连接有电加热丝27,电加热丝27与伸缩弹簧26接触设置。

电加热丝27与外界电源连通,通过远程传输信号控制启动,实现电加热丝27的加热,加热后向伸缩弹簧26传递热量控制其展开带动弧形块25与移动轮23接触实现对移动轮23的逐步减速处理,具体的通过运行监测组件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到运行意外时传输信号控制电加热丝27启动。

进一步优化方案,监测组件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电梯厢体2顶端、底端和两外侧壁上的转动电机28,转动电机28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激光雷达29,激光雷达29与电梯井道1对应设置。

转动电机28带动激光雷达29转动实现对电梯井道1顶端、底端、侧壁方向的数据采集,后期无线传输至计算机端,通过对各个激光雷达采集数据进行拼接,拼接后降噪,降噪完成后进行精简,精简后的图像作为井道环境重构的数据,以此为依据进行井道重构,实现电梯运行过程中井道情况的实时监测,保证电梯运行过程的可靠性,防止由于电梯运行过程中井道监测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优化方案,支撑柱6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0,第二电机30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31,支撑管7顶端固定连接有环形齿板32,齿轮31与环形齿板32啮合。

通过第二电机30带动齿轮31转动,齿轮31带动环形齿板32转动,环形齿板32带动支撑管7转动实现支撑板13从收纳凹槽4内伸出或收缩。

进一步优化方案,伸缩弹簧26为SMA弹簧。

伸缩弹簧26为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受热量影响产生形变带动弧形块25与移动轮23接触,热量越高其形变程度越大,其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大,从而在电梯厢体2发生坠落时逐步实现对电梯厢体2的减速,降低瞬时停止时产生的惯性作用力对内部人员造成的伤害,保证电梯厢体2内部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节能节材型电梯井道电缆布线结构
  • 一种加装电梯井道结构及其搭建方法
  • 一种基础及上部钢结构全模块装配式电梯井道
  • 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
  • 一种家用电梯的井道布置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607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