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系统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7:33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多人线上数据交互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异地办公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将各地的用户随时随地连接起来,免去了线下交换数据的繁琐流程。多人数据交互系统通常由用户终端、VPN网关、多点控制单元MCU与总服务器组成,分为点对点数据交互系统与多点数据交互系统,点对点数据交互系统稳定性较好但支持数据交互的人数很少,因此多点数据交互系统运用更为广泛,但对于多点数据交互系统来说,进行数据交互的用户地域上分布很广,在进行线上数据交互时,有些用户与总部的服务器之间相距甚远,链接不稳定,信号衰减严重,经常会出现传输卡顿和数据丢失问题,影响数据交互正常进行。

现有的中继服务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终端与总服务器之间的链接问题,但线上数据交互的数据流往往很小,租用中继服务器的价格却十分昂贵。此外,使用中继服务器也有可能大量挤占其他用户的信道资源,降低数据交互系统整体的流畅程度。

虽然用户与用户之间点对点链接远比多点链接的稳定性更好,但如何用点对点链接来改善多点链接的数据稳定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系统对所有的用户终端与总服务器进行管理,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从用户终端向总服务器发送一串测试数据包,检测用户终端与总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稳定性,若链路稳定性不符合要求,则判断该用户存在链接不稳定的情况,记录下该用户的IP地址后,将该用户的信息反馈到步骤S200;与此同时,系统检测所有链路稳定性不达标的用户,将其编号与IP地址记录下来,以供步骤S300进行转发用户匹配,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用户,系统将数据反馈给总服务器,不进行操作;此步骤能够实时检测各用户的链接问题,并进入重连程序;

S200.系统获取步骤S100中出现链接问题的用户,记录其IP数据,将其标记为待匹配用户;获取步骤S100中链路数据不达标的用户,记录IP数据,将其标记为转发用户;获取总服务器的IP数据后,把该步骤获得的所有数据存入数据库;

S300.读取步骤S200中所述数据库内待匹配用户的与转发用户的IP数据,从云数据平台获取其地址数据;读取总服务器的与待匹配用户的IP数据,从云数据平台获取总服务器与待匹配用户的地址数据;系统比对两次获取的地址数据,去除所有地址数据不满足要求的转发用户,剩余转发用户根据链路稳定性进行降序排序,构成一个转发用户选择名单,将处在名单第一位的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该步骤能够通过匹配算法筛选出合适的转发链路;

S400.接收步骤S300中待匹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IP数据,从待匹配用户向目标用户两次发出测试数据包,评估两个用户之间链接的稳定程度,通过链路稳定性计算链路的特征值,若第二次检测到的链路的特征值低于第一次检测到的链路的特征值,则取消目标用户的标记,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移除该用户,将名单中下一位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进行步骤S400;若第二次检测到的链路的特征值不低于第一次检测到的链路的特征值,则向目标用户发出数据代转发请求,若目标用户同意代为转发,建立一条两个用户之间的点对点信道,断开待匹配用户与服务器的链接,转而与目标用户建立链接,待匹配用户需要发送给总服务器的数据发送给目标用户,目标用户在接收到数据之后,在其数据包前打上标识符,与自己的数据一起发送给总服务器;若目标用户不同意转发,则取消目标用户的标记,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移除该用户,将名单中下一位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进行步骤S400;在步骤S400之前,不进行任何断开链接的操作,以此保证不会有用户离开数据交互过久;

S500.总服务器接收到目标用户发送来的数据后,识别数据包的来源,分离出来源为目标用户与来源为待匹配用户的数据,分别进行数据解析;新链路建立完毕后,系统从待匹配用户向总服务器发送一串测试数据包,得到新链路的链路稳定性;与数据库中存入的旧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比较,若新链路的链路稳定性低于旧链路,则取消目标用户的标记,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移除该用户,将名单中下一位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进行步骤S400;若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不存在可标记的目标用户,则断开新链路,重新使用旧链路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此步骤可以保证多人链接整体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01.系统记录下所有数据交互参与者的编号集合为A={A1,A2,…,An},其中n表示参与数据交互的用户数量,An表示第n个用户的编号;系统每隔时间x依次通过用户终端与总服务器的链路发送测试数据,其中x为系统发送测试数据的间隔,初始值预设在系统中,记录到测试数据从用户An发送到总服务器的时延为t0,测试数据从用户An发送到总服务器的丢包率为p0,所述链路的链路稳定性包括链路的时延与丢包率;

步骤S102.检测用户An时延t0与丢包率p0的大小,若t0大于t或p0大于p,所述t代表最大时延阈值,p代表最大丢包率阈值,记录下用户An的IP地址信息,将信息反馈到步骤S200。

步骤S103.检测所有时延不大于t且丢包率不高于p的用户集合为B={B1,B2,…,Bm},其中m代表符合条件的用户数量,Bm代表第m个符合条件的用户,将其编号和IP地址信息反馈到步骤S200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用户,系统将数据反馈给总服务器,不进行操作;

进一步的,在步骤S200中,获取步骤S100中找到的用户信息,将用户An标记为待转发用户,将接收到的IP地址、时延和丢包率信息存入数据库,将集合B内的所有用户标记为转发用户,其中每一个用户的IP地址、时延和丢包率信息都存入数据库,供步骤S300匹配时使用;

进一步的,步骤S300包括:

步骤S301.从数据库中读取用户An和集合B中每一个用户的IP地址,将用户An与用户Bm的IP地址信息传送给云数据平台,从云平台上查询这两个IP地址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记为K1;

步骤S302.从数据库中读取总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将用户An的IP地址与总服务器的IP地址信息,传送给云数据平台,从云平台上查询用户An与总服务器的IP地址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记为K2;

步骤S303.依次比较集合B中每一个用户的K1值与K2的大小,若对于用户Bm来说,K1>K2,则从集合去除用户Bm;若K1

步骤S304.系统从用户An依次向集合B中的每一个用户发送测试数据,记录每一个用户收到数据的时延,记为t2,将所有转发用户按t2值的大小进行升序排列,若存在多个转发用户的时延相同,系统记录这些转发用户收到数据时的丢包率,记为p1,将时延相同的转发用户按p1的大小升序排序,排序后的转发用户序列称为转发用户选择名单,将处在名单第一位的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用户,系统将数据反馈给总服务器,不进行操作;

进一步的,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01.接收步骤S304中待匹配用户An与目标用户Bm的编号与IP地址,从用户An向用户Bm两次发出测试数据,记录用户Bm第一次接收到数据的时延为t3,丢包率为p3,计算链路第一次发传输数据的特征值C1=t3*p3,Bm第二次接收到数据的时延为t4,丢包率为p4,计算链路第二次传输数据的特征值C2=t4*p4,若C2>C1,则取消目标用户Bm的标记,将目标用户Bm移除出转发用户选择名单,把名单中下一位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匹配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目标用户,若名单中不存在可被标记的转发用户,系统将数据反馈给总服务器,不进行操作;

步骤S402.向目标用户Bm发送转发请求,若Bm同意,则断开用户An与总服务器的链接,建立一条用户An与用户Bm之间的点对点信道,用户An需要发送给总服务器的数据通过点对点信道发送给用户Bm,由用户Bm代为转发给总服务器;若目标用户Bm不同意转发,将目标用户Bm移除出转发用户选择名单,把名单中下一位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匹配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目标用户,若名单中不存在可被标记的转发用户,系统将数据反馈给总服务器,不进行操作;

步骤S403.目标用户Bm接收到用户An发送的数据后,在数据包前插入来源标识符,代表该数据来源为用户An;用户Bm把自己的数据与用户An传送来的数据一起发送给总服务器;

进一步的,步骤S500包括:

步骤S501.总服务器接收到用户Bm发来的数据后,识别数据包中所有包含来源标识符的部分并分离两种数据包,借由多点控制单元MCU分别对两种数据包进行合并与解析,解析后得到的用户An与用户Bm的数据从两个端口分别输出;

步骤S502.新链路建立完毕后,系统从用户An向总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记录总服务器接收到测试数据的时延为t5,丢包率为p5,比较t0与t5以及p0与p5的大小,若t0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流检测模块、数据库模块、大数据匹配模块、链接切换模块和数据交互控制模块;

所述信息流检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用户终端与总服务器的链接情况,每隔一段时间从用户终端向总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记录总服务器接收到测试数据的时延与丢包率,找出链接不稳定的用户并打上待匹配用户标记,找出链接稳定的用户打上转发用户标记;同时,获取每一个用户终端的IP地址信息,向数据库反馈采集到的所有信息;

所述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信息流检测模块传送来的信息,包括:总服务器的IP地址、每一个用户的编号、IP地址、时延、丢包率以及标记情况信息;

所述大数据匹配模块用于取出数据库中存储的两个用户之间的IP地址信息,在云数据平台上进行检索,得到两个IP地址之间的距离信息;根据对用户与总服务器间的IP地址,在云数据平台上进行检索,得到用户与总服务器之间的距离;筛选掉所有与待匹配用户之间的距离大于待匹配用户到总服务器的距离的转发用户;读取数据库中所有转发用户的时延与丢包率信息,比较转发用户之间时延与丢包率大小,最终选定建立链接的目标用户;

所述链接切换模块用于向选定目标用户发送代理转发请求,并接收答复信息;停止待匹配用户向总服务器发送信息,断开用户与总服务器之间的链接,释放这部分信道资源;为待转发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点对点通信链路,并评估该链路的稳定性,若链路不稳定则重新匹配目标用户;

所述数据交互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待转发用户向目标用户发送数据,将代转发数据打上标识符;控制目标用户将待转发数据与个人数据一起传输到总服务器;控制总服务器在接收到信息后,根据数据标识符识别数据来源,通过不同的端口输出数据;测试新链路的稳定性,当新链路传输效果比不上旧链路时,将自动切换回旧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流检测模块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发送单元、链路检测单元和用户标记单元;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编号、服务器IP地址与用户IP地址,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从用户终端向总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

链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当总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各用户终端的测试数据时,测试数据接收到的时延与丢包率,将检测到的数据存入数据库;

用户标记单元用于读取链路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数据,将其中时延或丢包率高于最大阈值的用户标记为待匹配用户,其中时延与丢包率均低于最大阈值的用户标记为转发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大数据匹配模块包括:云数据单元、IP筛选单元和链路筛选单元;

云数据单元用于读取数据库中各用户与总服务器的IP地址,在网络中进行数据检索,获取每一个IP地址之间的距离信息;

IP筛选单元用于根据云数据单元采集到的距离信息,计算待匹配用户到总服务器之间的距离,计算待匹配用户到所有转发用户之间的距离;筛选掉所有与待匹配用户之间的距离大于待匹配用户到总服务器的距离的转发用户,取消其转发用户的标记;

链路筛选单元用于获取数据库中每一个转发用户的时延与丢包率信息,比较所有转发用户的时延大小,将所有转发用户按时延的大小进行升序排列,若存在多个转发用户的时延相同,记录这些转发用户收到数据时的丢包率,将时延相同的转发用户按丢包率的大小升序排序,排序后的转发用户序列称为转发用户选择名单,将处在名单第一位的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链接切换模块包括:请求发送单元、链路重建单元和链路评估单元;

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标记出的目标用户发送代理转发请求,接收目标用户的回复,若其不同意转发,去除其目标用户与转发用户的标记,重新进行目标用户的匹配;

链路重建单元用于停止待匹配用户向总服务器发送信息,断开待匹配用户与总服务器之间的链接,释放这部分信道资源,同时为待转发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点对点通信链路;

链路评估单元用于从待匹配用户向目标用户发送测试数据两次,记录目标用户接收到测试数据时链路的时延与丢包率,计算链路特征值,若第一次检测到的特征值高于第二次,则去除其目标用户与转发用户的标记,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选择下一位目标用户重新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交互控制模块包括:数据标识单元、多点控制单元和新链路检测单元;

数据标识单元用于将待转发用户发送给目标用户的数据包前打上来源标识,目标用户把个人数据与来源为待转发用户的已标识数据一起发送给总服务器;

多点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用户发送的所有数据,识别其中带有来源标识的数据并将其分离出来,单独从一个接口向总服务器输出数据;

新链路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新建链路从待转发用户向总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记录本次数据传输时数据的时延和丢包率,当新链路的时延或丢包率高于旧链路时,则去除其目标用户与转发用户的标记,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选择下一位目标用户重新进行连接,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目标用户,将自动切换回旧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实时监测多人数据交互时链路的稳定性,识别出链路不稳定的用户,使其数据不直接发送给总服务器,而是由挑选出的其他用户代为转发数据,用点对点的数据交互链路代替多点交互的链路,进行传输链路的重建,由于两点链路的稳定性通常优于多点链路,所以在多人数据交互时,本发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特定场合下用户产生的数据丢包与信号卡顿的问题;

2.本发明使用链接网络中的其他用户作为信号中继点,解决了用户长距离传输信号时容易出现的信号衰减问题,同时相比于中继服务器节约了成本,也让用户之间进行轻量级数据交互的过程更为便捷;

3.本发明采用大数据技术,从云数据平台中获取需要的信息,智能化识别各用户IP之间的距离,提前筛选掉距离不符合要求的转发中继点,缩短了匹配目标用户的过程,减少用户因为重建链接产生的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流检测模块、数据库模块、大数据匹配模块、链接切换模块和数据交互控制模块;

所述信息流检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用户终端与总服务器的链接情况,每隔一段时间从用户终端向总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记录总服务器接收到测试数据的时延与丢包率,找出链接不稳定的用户并打上待匹配用户标记,找出链接稳定的用户打上转发用户标记;同时,获取每一个用户终端的IP地址信息,向数据库反馈采集到的所有信息;

所述信息流检测模块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发送单元、链路检测单元和用户标记单元;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编号、服务器IP地址与用户IP地址,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从用户终端向总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

链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当总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各用户终端的测试数据时,测试数据接收到的时延与丢包率,将检测到的数据存入数据库;

用户标记单元用于读取链路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数据,将其中时延或丢包率高于最大阈值的用户标记为待匹配用户,其中时延与丢包率均低于最大阈值的用户标记为转发用户;

所述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信息流检测模块传送来的信息,包括:总服务器的IP地址、每一个用户的编号、IP地址、时延、丢包率以及标记情况信息;

所述大数据匹配模块用于取出数据库中存储的两个用户之间的IP地址信息,在云数据平台上进行检索,得到两个IP地址之间的距离信息;根据对用户与总服务器间的IP地址,在云数据平台上进行检索,得到用户与总服务器之间的距离;筛选掉所有与待匹配用户之间的距离大于待匹配用户到总服务器的距离的转发用户;读取数据库中所有转发用户的时延与丢包率信息,比较转发用户之间时延与丢包率大小,最终选定建立链接的目标用户;

所述大数据匹配模块包括:云数据单元、IP筛选单元和链路筛选单元;

云数据单元用于读取数据库中各用户与总服务器的IP地址,在网络中进行数据检索,获取每一个IP地址之间的距离信息;

IP筛选单元用于根据云数据单元采集到的距离信息,计算待匹配用户到总服务器之间的距离,计算待匹配用户到所有转发用户之间的距离;筛选掉所有与待匹配用户之间的距离大于待匹配用户到总服务器的距离的转发用户,取消其转发用户的标记;

链路筛选单元用于获取数据库中每一个转发用户的时延与丢包率信息,比较所有转发用户的时延大小,将所有转发用户按时延的大小进行升序排列,若存在多个转发用户的时延相同,记录这些转发用户收到数据时的丢包率,将时延相同的转发用户按丢包率的大小升序排序,排序后的转发用户序列称为转发用户选择名单,将处在名单第一位的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

所述链接切换模块用于向选定目标用户发送代理转发请求,并接收答复信息;停止待匹配用户向总服务器发送信息,断开用户与总服务器之间的链接,释放这部分信道资源;为待转发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点对点通信链路,并评估该链路的稳定性,若链路不稳定则重新匹配目标用户;

所述链接切换模块包括:请求发送单元、链路重建单元和链路评估单元;

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标记出的目标用户发送代理转发请求,接收目标用户的回复,若其不同意转发,去除其目标用户与转发用户的标记,重新进行目标用户的匹配;

链路重建单元用于停止待匹配用户向总服务器发送信息,断开待匹配用户与总服务器之间的链接,释放这部分信道资源,同时为待转发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点对点通信链路;

链路评估单元用于从待匹配用户向目标用户发送测试数据两次,记录目标用户接收到测试数据时链路的时延与丢包率,计算链路特征值,若第一次检测到的特征值高于第二次,则去除其目标用户与转发用户的标记,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选择下一位目标用户重新进行连接;

所述数据交互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待转发用户向目标用户发送数据,将代转发数据打上标识符;控制目标用户将待转发数据与个人数据一起传输到总服务器;控制总服务器在接收到信息后,根据数据标识符识别数据来源,通过不同的端口输出数据;测试新链路的稳定性,当新链路传输效果比不上旧链路时,将自动切换回旧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数据交互控制模块包括:数据标识单元、多点控制单元和新链路检测单元;

数据标识单元用于将待转发用户发送给目标用户的数据包前打上来源标识,目标用户把个人数据与来源为待转发用户的已标识数据一起发送给总服务器;

多点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用户发送的所有数据,识别其中带有来源标识的数据并将其分离出来,单独从一个接口向总服务器输出数据;

新链路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新建链路从待转发用户向总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记录本次数据传输时数据的时延和丢包率,当新链路的时延或丢包率高于旧链路时,则去除其目标用户与转发用户的标记,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选择下一位目标用户重新进行连接,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目标用户,将自动切换回旧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如图3所示,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线上数据交互开始后,系统对所有的用户终端与总服务器进行管理,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从用户终端向总服务器发送一串测试数据包,检测用户终端与总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稳定性,若链路稳定性不符合要求,则判断该用户存在链接不稳定的情况,记录下该用户的IP地址后,将该用户的信息反馈到步骤S200;与此同时,系统检测所有链路稳定性不达标的用户,将其编号与IP地址记录下来,以供步骤S300进行转发用户匹配,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用户,系统将数据反馈给总服务器,不进行操作;

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01.系统记录下所有数据交互参与者的编号集合为A={A1,A2,…,An},其中n表示参与数据交互的用户数量,An表示第n个用户的编号;系统每隔时间x依次通过用户终端与总服务器的链路发送测试数据,其中x为系统发送测试数据的间隔,初始值预设在系统中,记录到测试数据从用户An发送到总服务器的时延为t0,测试数据从用户An发送到总服务器的丢包率为p0,所述链路的链路稳定性包括链路的时延与丢包率;

步骤S102.检测用户An时延t0与丢包率p0的大小,若t0大于t或p0大于p,所述t代表最大时延阈值,p代表最大丢包率阈值,记录下用户An的IP地址信息,将信息反馈到步骤S200。

步骤S103.检测所有时延不大于t且丢包率不高于p的用户集合为B={B1,B2,…,Bm},其中m代表符合条件的用户数量,Bm代表第m个符合条件的用户,将其编号和IP地址信息反馈到步骤S200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用户,系统将数据反馈给总服务器,不进行操作;

S200.系统获取步骤S100中出现链接问题的用户,记录其IP数据,将其标记为待匹配用户;获取步骤S100中链路数据不达标的用户,记录IP数据,将其标记为转发用户;获取总服务器的IP数据后,把该步骤获得的所有数据存入数据库;

在步骤S200中,获取步骤S100中找到的用户信息,将用户An标记为待转发用户,将接收到的IP地址、时延和丢包率信息存入数据库,将集合B内的所有用户标记为转发用户,其中每一个用户的IP地址、时延和丢包率信息都存入数据库,供步骤S300匹配时使用;

S300.读取步骤S200中所述数据库内待匹配用户的与转发用户的IP数据,从云数据平台获取其地址数据;读取总服务器的与待匹配用户的IP数据,从云数据平台获取总服务器与待匹配用户的地址数据;系统比对两次获取的地址数据,去除所有地址数据不满足要求的转发用户,剩余转发用户根据链路稳定性进行降序排序,构成一个转发用户选择名单,将处在名单第一位的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

步骤S300包括:

步骤S301.从数据库中读取用户An和集合B中每一个用户的IP地址,将用户An与用户Bm的IP地址信息传送给云数据平台,从云平台上查询这两个IP地址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记为K1;

步骤S302.从数据库中读取总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将用户An的IP地址与总服务器的IP地址信息,传送给云数据平台,从云平台上查询用户An与总服务器的IP地址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记为K2;

步骤S303.依次比较集合B中每一个用户的K1值与K2的大小,若对于用户Bm来说,K1>K2,则从集合去除用户Bm;若K1

步骤S304.系统从用户An依次向集合B中的每一个用户发送测试数据,记录每一个用户收到数据的时延,记为t2,将所有转发用户按t2值的大小进行升序排列,若存在多个转发用户的时延相同,系统记录这些转发用户收到数据时的丢包率,记为p1,将时延相同的转发用户按p1的大小升序排序,排序后的转发用户序列称为转发用户选择名单,将处在名单第一位的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用户,系统将数据反馈给总服务器,不进行操作;

S400.接收步骤S300中待匹配用户与目标用户的IP数据,从待匹配用户向目标用户两次发出测试数据包,评估两个用户之间链接的稳定程度,通过链路稳定性计算链路的特征值,若第二次检测到的链路的特征值低于第一次检测到的链路的特征值,则取消目标用户的标记,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移除该用户,将名单中下一位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进行步骤S400;若第二次检测到的链路的特征值不低于第一次检测到的链路的特征值,则向目标用户发出数据代转发请求,若目标用户同意代为转发,建立一条两个用户之间的点对点信道,断开待匹配用户与服务器的链接,转而与目标用户建立链接,待匹配用户需要发送给总服务器的数据发送给目标用户,目标用户在接收到数据之后,在其数据包前打上标识符,与自己的数据一起发送给总服务器;若目标用户不同意转发,则取消目标用户的标记,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移除该用户,将名单中下一位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进行步骤S400;在步骤S400之前,不进行任何断开链接的操作,以此保证不会有用户离开数据交互过久;

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01.接收步骤S304中待匹配用户An与目标用户Bm的编号与IP地址,从用户An向用户Bm两次发出测试数据,记录用户Bm第一次接收到数据的时延为t3,丢包率为p3,计算链路第一次发传输数据的特征值C1=t3*p3,Bm第二次接收到数据的时延为t4,丢包率为p4,计算链路第二次传输数据的特征值C2=t4*p4,若C2>C1,则取消目标用户Bm的标记,将目标用户Bm移除出转发用户选择名单,把名单中下一位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匹配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目标用户,若名单中不存在可被标记的转发用户,系统将数据反馈给总服务器,不进行操作;

步骤S402.向目标用户Bm发送转发请求,若Bm同意,则断开用户An与总服务器的链接,建立一条用户An与用户Bm之间的点对点信道,用户An需要发送给总服务器的数据通过点对点信道发送给用户Bm,由用户Bm代为转发给总服务器;若目标用户Bm不同意转发,将目标用户Bm移除出转发用户选择名单,把名单中下一位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匹配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目标用户,若名单中不存在可被标记的转发用户,系统将数据反馈给总服务器,不进行操作;

步骤S403.目标用户Bm接收到用户An发送的数据后,在数据包前插入来源标识符,代表该数据来源为用户An;用户Bm把自己的数据与用户An传送来的数据一起发送给总服务器;

S500.总服务器接收到目标用户发送来的数据后,识别数据包的来源,分离出来源为目标用户与来源为待匹配用户的数据,分别进行数据解析;新链路建立完毕后,系统从待匹配用户向总服务器发送一串测试数据包,得到新链路的链路稳定性;与数据库中存入的旧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比较,若新链路的链路稳定性低于旧链路,则取消目标用户的标记,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移除该用户,将名单中下一位转发用户标记为目标用户进行步骤S400;若转发用户选择名单中不存在可标记的目标用户,则断开新链路,重新使用旧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S500包括:

步骤S501.总服务器接收到用户Bm发来的数据后,识别数据包中所有包含来源标识符的部分并分离两种数据包,借由多点控制单元MCU分别对两种数据包进行合并与解析,解析后得到的用户An与用户Bm的数据从两个端口分别输出;

步骤S502.新链路建立完毕后,系统从用户An向总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记录总服务器接收到测试数据的时延为t5,丢包率为p5,比较t0与t5以及p0与p5的大小,若t0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有三位同IP用户同时与总服务器进行连接并交换数据,分别为用户1、用户2和用户3,系统预设参数X=1秒,最大时延阈值t=1秒,最大丢包率阈值p=3%;

系统每隔1秒依次从用户1、2和3的用户终端向总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检测到数据从用户2发送到总服务器的时延t0=2秒,丢包率p0=3%,系统判断用户1存在链路不稳定问题,将其标记为待匹配用户;计算用户1的时延为0.5秒,丢包率为1%,用户3的时延为1秒,丢包率为2%,系统将用户1与用户3标记为转发用户根据时延生成转发用户名单,将排在第一位的用户1标记为转发用户;

系统断开用户2与总服务器之间的链接,建立一条用户1与用户2之间的点对点链路,从用户2向用户1发送测试数据,得到该第一次链路数据时延为2秒,丢包率为1%,链路稳定性C1=0.02,第二次链路数据时延为1秒,丢包率为1%,链路稳定性C2=0.01,C2

实施例2:

在一次线上多人数据交互中,共有五位用户参与数据交互,其编号分别为1、2、3、4和5,系统预设参数X=5秒,最大时延阈值t=2秒,最大丢包率阈值p=5%,t3=2秒,p3=5%,t4=1秒,p4=1%;

数据交互开始后,系统每隔5秒依次从用户1、2、3、4和5的用户终端向总服务器发送测试数据,检测到数据从用户1发送到总服务器的时延t0=3秒,丢包率p0=5%,系统判断用户1存在链路不稳定问题,将其标记为待匹配用户;计算用户2的时延为1秒,丢包率为1%,用户3的时延为2秒,丢包率为1%,用户4的时延为1秒,丢包率为8%,用户5的时延为1秒,丢包率为3%,系统判断用户2、用户3和用户5符合转发要求,将其标记为转发用户,获取用户1、用户2、用户3、用户5和总服务器的IP地址,将所有数据存入数据库;

系统从数据库中读取用户1和总服务器的IP地址,将IP地址信息上传到云数据平台,查询到这两个IP地址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读取用户2、用户3和用户5的IP地址,分别在云数据平台中检索其与用户1之间的距离为200千米、1200千米和500千米,由于用户1与用户3之间的距离大于用户1与总服务器之间的距离,系统去除用户3转发用户的标记;比较用户2与用户5的时延大小,时延相等,比较其丢包率大小,用户2更小,系统将位于转发用户选择名单第一位的用户2标记为目标用户;

系统向用户2发出转发请求,用户2同意转发,系统断开用户1与总服务器之间的链接,建立一条用户1与用户2之间的点对点链路,从用户1向用户2发送测试数据,得到该第一次发送数据链路稳定性C1=0.1,第二次发送数据链路稳定性C2=0.01,C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大数据灭虫器远程管理系统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监控系统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装置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管理系统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监控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22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