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门禁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8:27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门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需要集中管理的地方,常常会设置一些门禁系统用以方便管理,现有的门禁系统功能十分丰富,其中带有人脸识别机的门禁系统,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一类门禁系统。

但是现有的这一类门禁系统其人脸识别机是通过一些立柱裸露外置在门桩的顶端,这样在人员进行人脸识别认证时,若是后面排队的人数众多,这样人脸识别机在进行一次人脸识别操作时,其识别框内会采集很多的画面,这样认证成功之后闸机开启,一次通行一人用以管理,但是由于现在识别的过程中若是排队的人数众多,当前一个同行者识别成功之后,其在穿过闸机通道时,由于人脸识别机始终处于外露识别状态,这样下一个通过者在识别过程中,就会造成闸机关闭后,再次开启,若是前一个识别成功的通行者行走速度较慢,则就有被夹的风险,且人脸识别机始终处于外露状态也不利于其逐次的进行人脸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门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门禁系统,包括第一门桩和第二门桩,所述第一门桩和第二门桩水平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门桩靠近第二门桩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封闭机构,所述第一门桩的顶部设置有人脸识别机,所述人脸识别机的底端且位于第一门桩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和转动封闭机构的传动处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联动的驱动连接机构,所述第一门桩的顶部且位于升降机构的穿查处设置有封闭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门桩靠近第二门桩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第一门桩的顶端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底部和转动槽顶端的内壁之间水平横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转动封闭机构设置在转动槽内,所述升降机构竖直设置在收纳腔内,所述驱动连接机构设置在连接槽内。

优选的,所述转动封闭机构包括封堵板,所述封堵板靠近转动槽的一端竖直穿插连接有旋转管,所述旋转管的中部穿插连接有旋转杆,且所述旋转杆的顶部转动穿插连接在连接槽内,所述旋转杆的顶部和驱动连接机构的其中一端穿插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套筒,所述升降套筒的顶端和人脸识别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套筒的底端开设有螺纹通槽,所述螺纹通槽内螺纹穿插连接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的底部和连接槽的一端内壁转动穿插连接,所述转动螺杆的底部穿插连接在驱动连接机构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转动螺杆与连接槽底端内壁的穿插处开设有限制环槽,所述转动螺杆的底部套设有限制套环,所述限制套环转动穿插连接在限制环槽内。

优选的,所述驱动连接机构包括连接链条,所述连接链条内环壁的两端分别啮合有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套设在旋转杆的顶部,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套设在转动螺杆的底部,所述旋转杆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门桩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下且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底部贯穿连接槽的顶部且与旋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纳腔顶部的内壁水平对称开设有移动滑槽,所述封闭机构滑动穿插连接在移动滑槽内,所述移动滑槽顶端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移动滑槽的底端开设有连通槽,且所述连通槽的其中一端与收纳腔相互贯通。

优选的,所述封闭机构包括封闭板,所述封闭板滑动穿插连接在移动滑槽内,所述封闭板靠近收纳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块,所述封闭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滑动穿插连接在导向滑槽内,所述导向滑槽内且远离收纳腔的一端设置有顶撑弹簧,所述封闭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L形插杆,所述L形插杆滑动穿插连接在连通槽内。

优选的,所述升降套筒的顶部套设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外壁与收纳腔的内壁滑动穿插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在第一门桩靠近第二门桩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封闭机构,同时又在人脸识别机的底端且位于第一门桩内设置有升降机构,且通过在升降机构和转动封闭机构的传动处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联动的驱动连接机构,使得两者的动作连接在一起,这样在转动封闭机构开启时,通过驱动连接机构的同步带动,升降机构带动人脸识别机下降,这样人脸识别机下降收放至第一门桩内,以此完成一次验证开闭,同理在转动封闭机构关闭时,通过联动升降机构带动人脸识别机上升,这样就能欧继续进行下一次的验证,这样的操作就避免了连续认证,造成旋转封闭机构突然闭合造成人员夹伤,这样的设置方式也使得门禁的人脸识别机能够得到接卸形的收纳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门桩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2中D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驱动连接机构与旋转杆和转动螺杆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第一门桩;101、转动槽;102、收纳腔;103、移动滑槽;104、导向滑槽;105、限制环槽;106、连接槽;107、连通槽;2、第二门桩;3、封堵板;301、旋转管;302、旋转杆;4、人脸识别机;401、升降套筒;402、螺纹通槽;403、转动螺杆;404、限制套环;5、挤压块;6、封闭板;601、导向滑块;602、顶撑弹簧;603、海绵块;604、L形插杆;7、驱动电机;701、联动杆;702、连接链条;703、第一转动齿轮;704、第二转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门禁系统,包括第一门桩1和第二门桩2,第一门桩1和第二门桩2水平中心对称设置,第一门桩1靠近第二门桩2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封闭机构,第一门桩1的顶部设置有人脸识别机4,人脸识别机4的底端且位于第一门桩1内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和转动封闭机构的传动处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联动的驱动连接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人脸识别机4是现有的人脸识别设备,其内部设置有基于大数据的人脸识别系统当中的核心和灵魂部分就是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所谓神经网络模型是一个运算器,在这个运算器当中,存储着很多的参数,这些参数可以自动调整的,且人脸识别系统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算法,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人脸识别机4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内存储有判断程序,通过人脸大数据的比对,完成对采集图像的认证,之后再将认证信息转换成输出信号发送至转动封闭机构的控制端,使得转动封闭机构完成转动的控制动作,这样便形成了闸机开闭的操作原理。

具体的,第一门桩1靠近第二门桩2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101,第一门桩1的顶端开设有收纳腔102,收纳腔102的底部和转动槽101顶端的内壁之间水平横向开设有连接槽106,转动封闭机构设置在转动槽101内,升降机构竖直设置在收纳腔102内,连接机构设置在连接槽106内。

需要说明的是,收纳腔102用于收纳人脸识别机4,在人脸识别机4受到升降机构进行升降控制的时候,收纳腔102能够提供人脸识别机4向下移动的空间,这样利用收纳腔102对人脸识别机4完成下降后的收纳保护,转动槽101用以提供转动封闭机构的旋转空间,使得转动封闭机构能够顺利无阻碍的完成九十度的旋转动作,这样当转动封闭机构与第一门桩1和第二门桩2之间形成九十度夹角之后,其正好封堵在第一门桩1和第二门桩2水平之间的空隙之间,以此完成对该通道的封堵。

具体的,升降套筒401的顶部套设有挤压块5,挤压块5的外壁与收纳腔102的内壁滑动穿插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挤压块5跟随升降套筒401同步完成升降,且在其下降的过程中,会优先一步穿插在收纳腔102内,这样通过其挤压开拓之后,在人脸识别机4继续下降时能够更加安全稳妥,同时挤压块5为矩形块,其两侧的内壁与收纳腔102两侧的内壁相贴合,这样当升降套筒401在旋转作用下完成升降时,挤压块5也能够对升降套筒401的旋转进行限制,使其在螺纹的配合下,根据转动方向实现上升和下降操作。

进一步的,转动封闭机构包括封堵板3,封堵板3靠近转动槽101的一端竖直穿插连接有旋转管301,旋转管301的中部穿插连接有旋转杆302,且旋转杆302的顶部转动穿插连接在连接槽106内,旋转杆302的顶部和驱动连接机构的其中一端穿插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杆302的旋转通过带动旋转管301进行同步旋转,这样在旋转管301的带动下封堵板3完成同步旋转,且旋转杆302只进行九十度的旋转,这样在其旋转的过程中就实现了封堵板3的就是转动调节,以此实现第一门桩1和第二门桩2水平之间的通道的封堵和开启控制。

进一步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套筒401,升降套筒401的顶端和人脸识别机4的底端固定连接,升降套筒401的底端开设有螺纹通槽402,螺纹通槽402内螺纹穿插连接有转动螺杆403,转动螺杆403的底部和连接槽106的一端内壁转动穿插连接,转动螺杆403的底部穿插连接在驱动连接机构的另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套筒401通过螺纹通槽402完成与转动螺杆403之间的螺纹连接,这样在转动螺杆403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在挤压块5的限制下,升降套筒401不进行旋转,只跟随转动螺杆403的转动方向完成升降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只需要控制转动螺杆403的旋转方向,即可以完成对升降套筒401的升降操作控制。

更进一步的,转动螺杆403与连接槽106底端内壁的穿插处开设有限制环槽105,转动螺杆403的底部套设有限制套环404,限制套环404转动穿插连接在限制环槽105内。

需要说明的是,限制套环404与限制环槽105之间的配合是实现了转动螺杆403位置的限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转动螺杆403保持竖直状态在收纳腔102内进行旋转,同时又能够利用限制套环404与限制环槽105之间的配合对转动螺杆403的转动位置进行限制,通过这样操作方式的配合,使得转动螺杆403能够稳定的在收纳腔102内完成旋转,进而使得升降套筒401的升降移动保持稳定。

更进一步的,驱动连接机构包括连接链条702,连接链条702内环壁的两端分别啮合有第一转动齿轮703和第二转动齿轮704,第一转动齿轮703套设在旋转杆302的顶部,第二转动齿轮704套设在转动螺杆403的底部,旋转杆302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连接链条702与第一转动齿轮703和第二转动齿轮704的啮合,使得在第一转动齿轮703和第二转动齿轮704中的其中一个发生转动的同时,在连接链条702的带动下,另一个也会同步进行转动,这样在转动控制作用下,保持了第一转动齿轮703和第二转动齿轮704同步旋转,而又由于第一转动齿轮703套设在旋转杆302的顶部,第二转动齿轮704套设在转动螺杆403的底部,这样就使得旋转杆302和转动螺杆403的转动处于同步,这样在旋转杆302进行旋转带动封堵板3进行封堵控制时,转动螺杆403通过升降机构同步完成对人脸识别机4的升降控制。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当旋转杆302转动带动封堵板3完成封堵的开启时,转动螺杆403旋转带动升降机构进行下降,这样人脸识别机4收纳进收纳腔102内进行收纳,以此控制人脸识别机4进行间歇控制。

再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设置于第一门桩1的顶部,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竖直向下且固定连接有联动杆701,联动杆701的底部贯穿连接槽106的顶部且与旋转杆302的顶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门桩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驱动电机7方式的盛放仓,驱动电机7通过底座固定设置在该盛放仓内,同时在驱动电机7的控制端利用导线与人脸识别机4的信号输出端进行电性连接,这样在人脸识别机4发送控制信号后,驱动电机7进行转动控制,以此实现整体的识别认证。

第一门桩1的顶部且位于升降机构的穿查处设置有封闭机构;

具体的,收纳腔102顶部的内壁水平对称开设有移动滑槽103,封闭机构滑动穿插连接在移动滑槽103内,移动滑槽103顶端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滑槽104,移动滑槽103的底端开设有连通槽107,且连通槽107的其中一端与收纳腔102相互贯通。

进一步的,封闭机构包括封闭板6,封闭板6滑动穿插连接在移动滑槽103内,封闭板6靠近收纳腔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块603,封闭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滑块601,导向滑块601滑动穿插连接在导向滑槽104内,导向滑槽104内且远离收纳腔102的一端设置有顶撑弹簧602,封闭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L形插杆604,L形插杆604滑动穿插连接在连通槽107内。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封闭板6是在人脸识别机4完全收纳在收纳腔102内之后,封闭板6能够完成对收纳腔102顶部的遮蔽,该结构的设计是当识别通道需要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时,将人脸识别机4通过升降机构完全收纳在收纳腔102内之后,利用封闭板6完成收纳腔102顶部封堵,对人脸识别机4进行收纳遮蔽的保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与大数据技术的新型楼宇门禁系统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户外防疫登记检测门禁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22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