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驱动控制电路、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驱动控制电路、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驱动控制电路、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继电器是一种应用于新能源领域,在A级电压与B级电压之间提供隔离、控制的作用的关键安规器件。目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安装于绝缘外壳内部的各类线圈和铁芯,以及触头系统等。只要在高压直流继电器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其内部的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使动触头在电磁吸引力的作用下吸向铁芯,与静触头闭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引力消失,动触头返回原来的位置,与静触头分断。通过这种闭合/分断,达到了控制电路通断的目的。

在相关技术中,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动静触头粘连是其失效的主要原因,失效机理是继电器在闭合/分断过程中产生电弧导致触头消耗进而粘连。其中,回跳时间、分断速度、分断力是影响粘连的重要因素。但是回跳时间由继电器触头材料、驱动功率等因素决定,分断速度、分断力则由继电器返回弹簧K值决定,而触头材料、驱动功率、返回弹簧K值难以修改,因此继电器粘连难以改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在继电器闭合和分断时提供不同的驱动信号,能够在闭合时减小闭合冲击力,分断时加快触头的分断,进而能够降低继电器的粘连概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该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单元、开关单元和继电器,开关单元连接在驱动单元与继电器之间;其中:

驱动单元,用于提供驱动信号;

开关单元,用于根据驱动信号以及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反向驱动信号;

继电器,用于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根据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或者,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如此,既降低了触头在闭合过程中的回跳时间,还增加了触头在分断过程中的分断力,提升了分断速度,从而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故障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组开关和第二组开关,其中:

开关单元,用于在第一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根据驱动信号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开关单元,用于在第一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根据驱动信号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第一组开关与第二组开关的导通或断开,既达到了控制驱动控制电路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效果,又提高了电路的复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调整单元,调整单元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中: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接收控制命令;并根据控制命令,调整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大小。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调整单元根据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来接收控制命令,以实现驱动信号的大小的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包括调整单元,调整单元与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中: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接收控制命令;并根据控制命令,调整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大小。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调整单元根据控制命令,对驱动信号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调整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控制命令,并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正向驱动信号减小,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调整单元只有在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正向驱动信号减小,从而可以降低触头闭合速度、减小闭合冲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继电器的上电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或者,继电器的闭合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调整单元在继电器的上电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时,或继电器的闭合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时,控制驱动单元向继电器输出减小的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第一触头降低闭合速度、减小闭合冲击力,从而降低回跳时间,降低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调整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控制命令,并根据第二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调整单元根据第二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从而加快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降低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调整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控制命令,并根据第三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调整单元根据第三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提高对继电器的当前状态的控制精确度,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继电器的下电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或者,继电器的分断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继电器关断时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并在继电器的下电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时,或继电器的分断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时,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或关闭,增加继电器的分断力,从而控制第一触头加快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降低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还用于在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发生粘连且粘连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连接位置分断开。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粘连时间超出第一预设时间时,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从而可以实现将轻微粘连的触头拉开,降低继电器粘连故障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的粘连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且检测到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未粘连,则调整单元,还用于接收第四控制命令,并根据第四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继电器发生粘连后,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直至第二预设时间,从而在响应时间内将轻微粘连的触头拉开,可以降低继电器粘连故障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还用于在继电器的粘连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且检测到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粘连,则发送粘连告警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第二预设时间后仍未将粘连位置拉开,则触发报警,从而及时告知客户异常,避免超时响应。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驱动单元发送驱动命令,以使驱动单元提供驱动信号;

根据驱动信号以及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确定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反向驱动信号;

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根据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或者,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控制驱动单元、开关单元,以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控制驱动单元、开关单元,以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如此,既降低了触头在闭合过程中的回跳时间,还增加了触头在分断过程中的分断力,提升了分断速度,从而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故障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组开关和第二组开关;该方法还包括:向开关单元发送第一开关命令和第二开关命令;根据第一开关命令和第二开关命令,确定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其中,第一开关命令用于控制第一组开关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第二开关命令用于控制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第一组开关、第二组开关分别由第一开关命令、第二开关命令控制,以实现开关单元控制驱动信号为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驱动信号以及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确定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反向驱动信号,包括:在第一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确定向继电器提供驱动信号的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在第一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确定向继电器提供驱动信号的反向驱动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向第一组开关发送第一开关指令,向第二组开关发送第二开关指令,控制了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既达到了控制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效果,又提高了电路的复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根据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包括: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正向驱动信号减小,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通过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调整单元对正向驱动信号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继电器的上电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或者,继电器的闭合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对继电器的上电时间或闭合速度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进行判断,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包括: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二控制命令;其中,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通过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二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从而加快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降低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包括: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向开关单元发送第三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增加继电器的分断力,从而控制第一触头加快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降低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继电器的下电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或者,继电器的分断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判断继电器的下电时间或分断速度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发生粘连且粘连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第一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以确定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连接位置分断开。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在粘连时间超出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驱动单元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从而可以实现将轻微粘连的触头拉开,降低继电器粘连故障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若继电器的粘连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且检测到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未粘连,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四控制命令;其中,第四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继电器发生粘连后,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直至第二预设时间,从而在响应时间内将轻微粘连的触头拉开,可以降低继电器粘连故障概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配置为向驱动单元发送驱动命令,以使驱动单元提供驱动信号;

确定单元,配置为根据驱动信号以及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确定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反向驱动信号;

控制单元,配置为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根据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或者,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于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驱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驱动单元能够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触头降低闭合速度、减小闭合冲击力,从而降低回跳时间,降低粘连概率;驱动单元还能够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增加继电器的分断力,从而控制第一触头加快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降低粘连概率;进而提高了继电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继电器闭合和分断过程中继电器的线圈额定电压的波形变化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处于粘连过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还需要指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高压直流继电器是一种应用于新能源领域,在A级电压与B级电压之间提供隔离、控制的作用的关键安规器件。现有技术中的高压继电器,包括电磁系统、触头系统等,电磁系统包括各类线圈和铁芯。当继电器闭合时,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动触头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常开触头)吸合,达到使继电器闭合的目的。当继电器分断时,线圈断电,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动触头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常开触头)分断,与原来的静触头(常闭触头)吸合,达到使继电器分断的目的。这样闭合、分断,实现了电路的导通、切断。

目前,继电器的动触头与静触头粘连是导致继电器失效的首要原因,其中,回跳时间、分断速度、分断力是影响粘连的重要因素。

回跳时间是继电器的主要动态参数,由于机械产品的动态惯性,在动触头加速运动到静触头时,动静2个触头首先接触并形成阻尼振动,必然产生动态接点的动作回跳,这一过程的时间称为回跳时间。

如图1所示,T1表示动作时间,T2表示回跳时间,T3表示复归/释放时间,T4表示复归回跳时间。其中,动作时间T1为继电器自线圈通电开始到所有触点到达工作状态需要的时间(不包含回跳时间),回跳时间T2为从电路中的触头第一次闭合的瞬间到触头最终闭合的时间间隔。由于回跳必然产生电弧,而且回跳的间隙通常很小,电弧主要集中为“金属相”电弧,一方面发生严重的材料熔化和转移,另一方面电弧清洗触头表面,为此形成“洁净”的金属表面,这样在回跳结束后,熔化的洁净金属相碰撞会容易形成触头粘连。

在继电器分断过程中,如图1所示,复归/释放时间T3为自线圈继电开始断电到所有触头回归到释放状态时所需要的时间。线圈断电去除电磁驱动信号后,处于闭合状态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此时也可能会产生动态接点的回跳,这一过程称为复归回跳时间T4。其中,复归回跳时间T4、复归/释放时间T3均是影响分断速度的主要因素。若继电器的分断速度较慢,则跳闸线圈断电响应的瞬间,因为电磁感应的作用,线圈中将造成一瞬间的高电势,它和电源电压叠加在保障电路电气元件(如过流继电器等)的触头两端,造成电弧,导致触头粘连。另外,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是由弹簧的反作用力,也就是分断力,将动触头与静触头拉开,若此时触头轻微粘连,而分断力不足,容易导致触头产生永久粘连故障。

图1为继电器闭合和分断过程中继电器的线圈额定电压的波形变化示意图。其中,波形V1表示随着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断电,继电器的线圈额定电压的波形变化;波形V2表示继电器闭合时发生动作回跳后,继电器的线圈额定电压的波形变化;波形V3表示继电器分断时发生复归回跳后,继电器的线圈额定电压的波形变化。在图1中,继电器接收到驱动上电信号,开始对线圈通电,使得线圈的额定电压由低电平(逻辑0)变为高电平(逻辑1),在线圈额定电压为低电平时,触头处于分断(OFF)状态;在线圈额定电压为高电平时,触头处于闭合(ON)状态。

在这里,波形V1的电平由低电平翻转为高电平,即触头开始进行闭合动作,动作时间T1是继电器自线圈通电开始到所有触头到达工作状态需要的时间(不包含回跳时间);继电器收到驱动下电信号后,开始对线圈断电,使得线圈的电压由高电平(逻辑1)变为低电平(逻辑0),此时触头由闭合(ON)状态开始进行分断动作,复归/释放时间T3是自线圈开始断电到所有触头回归到分断状态时所需要的时间,在T3时间之后触头处于分断(OFF)状态。另外,上述动作回跳过程在波形V2中展示,上述复归回跳过程在波形V3中展示,动作回跳、复归回跳过程中,继电器线圈的电压均在低电平(逻辑0)与高电平(逻辑1)之间多次快速的切换。

在相关技术中,回跳时间由继电器触头材料、驱动功率等因素决定,分断速度、分断力由继电器返回弹簧K值决定,而触头材料、驱动功率、返回弹簧K值难以修改,因此,继电器粘连难以改善。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能够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而且可以控制正向驱动信号减小,从而使得继电器在闭合时减小闭合冲击力;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从而使得继电器的触头分断速度提升;而且在继电器粘连时,还可以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增大,从而将轻微粘连的触头拉开,降低粘连故障概率。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1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该驱动控制电路10可以包括驱动单元101、开关单元102和继电器103,开关单元102连接在驱动单元101与继电器103之间。

其中,驱动单元101,用于提供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01可以是外部电源或其他供电电路,能够向继电器103提供驱动信号。在这里,驱动信号可以是电流信号,也可以是电压信号,甚至还可以为功率信号,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开关单元102,用于根据驱动信号以及开关单元102中的开关状态,向继电器103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反向驱动信号。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02可以包含多个开关,各开关可分别处于打开或闭合状态。

继电器103中一般包括一组动静触头,以及包围线圈的铁芯。可以理解,当线圈中通入不同方向的电流或电压时,就会使铁芯产生不同的磁力。当继电器103的动静触头处于分断或闭合的过程中,不同方向的电流或电压所形成的磁力就会对动静触头的动作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正向驱动信号可以是促进动静触头吸合的电压或电流,在继电器103处于闭合过程中时提供,所产生的磁力能够减少动触头的回跳时间;反向驱动信号可以是促进动静触头分断的电压或电流,在继电器103处于分断过程中时提供,所产生的磁力能够降低动静触头粘连概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02中某一时刻所有开关的开闭情况,称为开关单元102的开关状态。可以理解,由于驱动单元101可能是无法调整驱动信号方向的电源,那么将开关单元102设置于驱动单元101与继电器103之间,不同的开关状态就可以对驱动单元101输出的驱动信号进行方向调整。示例性地,可以预设当开关状态为某一种状态时,使驱动单元101向继电器103提供的驱动信号调整为正向驱动信号;预设当开关状态为另一种状态时,使驱动单元101向继电器103提供的驱动信号调整为反向驱动信号。

继电器103,用于在继电器103处于闭合过程时,根据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闭合条件是驱动单元101向继电器103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所达成的目标,可以以第一触头的闭合速度作为判断阈值,还可以以第一触头的回跳时间作为判断阈值,还可以将第一触头在闭合动作中需满足的其他条件作为判断阈值,如闭合冲击力等。示例性地,若以回跳时间作为判断阈值,可以表述为,若第一触头的回跳时间小于预设回跳时间,则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电器103可以是高压直流继电器,可以作为电气回路的一个控制元件,是一种利用低电路控制高电流,可以在电路中起到保护装置的作用的开关器件。另外,继电器103一般可以包括铁芯、包围铁芯的线圈、动触头以及静触头。当动触头与静触头连接在一起时,表示继电器103完全关闭;当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表示继电器103完全断开。在这里,第一触头也可以称为动触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继电器103处于闭合过程时,继电器103收到电路的控制装置发送的驱动上电信号,从而对线圈通电。其中,控制装置可以是控制器、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等。在继电器103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与铁芯共同形成电磁铁,吸引动触头向铁芯移动,接触铁芯上的静触头,完成继电器103的闭合。正向驱动信号可以是与继电器103的线圈通电电流同向的电流信号,或与继电器103的线圈通电电压同向的电压信号。

这样,若在继电器103的闭合过程中,控制继电器103提供的正向驱动信号的大小,那么就能够控制线圈与铁芯形成的电磁铁对动触头的电磁吸引力大小,从而控制第一触头的闭合速度,使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达到的效果是第一触头的闭合速度降低、闭合冲击力减小、回跳时间减少。

或者,在继电器103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分断条件可以是驱动单元101向继电器1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所达成的目标,可以以第一触头的分断速度作为判断阈值,还可以以第一触头的复归回跳时间作为判断阈值,还可以以第一触头在分断动作中需满足的其他条件作为判断阈值。示例性地,若以复归回跳时间作为判断阈值,可以表述为,若第一触头的复归回跳时间小于预设复归回跳时间,则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继电器103处于分断过程时,继电器103收到电路的控制装置发送的驱动下电信号,对线圈断电。其中,继电器103的线圈断电后,线圈与铁芯共同的电磁铁磁力逐渐消失,对动触头的吸引力降低,使动触头复归原位,继电器断开。

这样,反向驱动信号可以是与继电器103的线圈通电电流反向的电流信号,或与继电器103的线圈通电电压反向的电压信号。可以理解,若在继电器103分断的过程中,向继电器1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那么就能够控制继电器103的线圈与铁芯形成排斥动触头的电磁力,从而控制第一触头的分断速度,使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达到的效果是第一触头的分断速度加快、分断时产生的电弧熄灭速度加快、复归回跳时间减少。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反向驱动信号也可以称为负向驱动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如此,既降低了触头在闭合过程中的回跳时间,还增加了触头在分断过程中的分断力,提升了分断速度,从而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故障概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在图2所示驱动控制电路10的基础上,参见图3,开关单元102可以包括第一组开关1021和第二组开关1022,其中:

开关单元102,用于在第一组开关1021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组开关1022处于断开状态时,根据驱动信号向继电器103提供正向驱动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组开关1021可以包括K1、K2,第二组开关1022可以包括K3、K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继电器103处于闭合过程时,第一组开关1021中的K1、K2闭合,即第一组开关1021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组开关1022中的K3、K4打开,即第二组开关1022处于断开状态时,组成了开关单元102的一种开关状态,使此时驱动单元101的正负极与继电器103正向连接,驱动单元101向继电器103提供的驱动信号为正向驱动信号。

或者,开关单元102,用于在第一组开关1021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组开关1022处于导通状态时,根据驱动信号向继电器1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继电器103处于分断过程时,第一组开关1021中的K1、K2打开,即第一组开关1021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组开关1022中的K3、K4闭合,即第二组开关1022处于导通状态时,组成了开关单元102的另一种开关状态,使此时驱动单元101的正负极与继电器103反向连接,驱动单元101向继电器103的驱动信号被调整为反向驱动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通过控制第一组开关与第二组开关的导通或断开,既达到了控制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效果,又提高了电路的复用性。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10,这里还可以包括调整单元104,用于调整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大小,以便更好地控制继电器103在闭合过程或分断过程时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2所示驱动控制电路10的基础上,参见图4,驱动控制电路10还包括调整单元104,调整单元104与驱动单元101的输出端连接,其中:

调整单元104,用于根据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接收控制命令;并根据控制命令,调整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大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整单元104可以是一块单板或者一个模块,其上面设置有能够调节驱动单元101输出的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大小的器件或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可以是进入闭合过程状态,或进入分断过程状态。调整单元104是由控制装置控制的单元,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向调整单元104发送控制命令。示例性地,若继电器103当前处于进入闭合过程状态,则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用于控制调整单元104,使调整单元104对正向驱动信号的大小进行调整;若继电器103当前处于进入分断过程状态,则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用于控制调整单元104,使调整单元104对反向驱动信号的大小进行调整。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由于驱动单元101输出的电流或电压是恒定的,那么,调整单元104的一种连接方式是可以设置在驱动单元101的输出端,也就是驱动单元101和开关单元102之间,用以调整驱动单元101输出的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大小,具体的调整幅度和频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根据继电器的当前状态,例如上电时间到达多长时间,闭合速度为多大等等,然后接收控制命令来控制调整单元对驱动信号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2所示驱动控制电路10的基础上,参见图5,继电器103包括调整单元104,调整单元104与开关单元102的输出端连接,其中:

调整单元104,用于根据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接收控制命令;并根据控制命令,调整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调整单元104也可以集成在继电器103中。示例性地,如果继电器103中包括电路板,那么调整单元104的电路可以集成在该电路板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驱动单元101输出的电流或电压是恒定的,为了在恒定的电流或电压输入至继电器103前对其进行调整,调整单元104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是可以设置在继电器103内部的输入端,由继电器103根据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向调整单元104发送控制命令,或者,由控制装置向继电器103内的调整单元104发送控制命令,控制调整单元104对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大小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幅度和频率根据控制命令确定。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根据继电器的当前状态,例如上电时间到达多长时间,闭合速度为多大等等,控制装置通过发送控制命令,以控制调整单元对驱动信号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103处于闭合过程时,基于图4或图5所示的驱动控制电路10,若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调整单元104,用于接收第一控制命令,并根据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正向驱动信号减小,以使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

如前述实施例,预设闭合条件达到的效果是第一触头的闭合速度降低、闭合冲击力减小、回跳时间减少。

在继电器103进入闭合过程时,对线圈通电,由线圈与铁芯共同形成电磁铁,吸引动触头向铁芯移动,接触铁芯上的静触头,完成电路闭合。为了使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达到上述效果,在继电器103进入闭合过程时,当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装置或继电器103向调整单元104发送第一控制命令,用以控制调整单元104对驱动单元101输出的正向驱动信号进行调整,使正向驱动信号逐渐减小。减小的频率和幅度可根据第一控制命令确定,减小正向驱动信号的步骤可以是1次或多次,每次幅度可不同,以达到最佳效果。示例性地,每次调整幅度可以小于100毫安,直至调整至100毫安或50毫安,不再减小。

如此,随着动触头逐渐向静触头靠近,正向驱动信号逐渐减小,继电器103的电磁力逐渐减小,对正向驱动信号的电磁吸引力也逐渐减小,但由于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距离变近,继电器103的电磁吸引力仍大于动触头的弹簧的反作用力。这样,就起到了减缓动触头与静触头的闭合速度、降低闭合冲击力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继电器103的上电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

第一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动作时间的第一预设比例确定,其中,第一预设比例可以是60%~70%。由前述实施例,动作时间是继电器103自线圈通电开始到所有触头到达工作状态需要的时间。

当继电器103的上电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时,说明继电器103的闭合过程中,回跳时间过长,则确定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由控制装置或继电器103向调整单元104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调整单元104对驱动单元101输出的正向驱动信号进行调整,调整为逐渐减小的正向驱动信号,使继电器103的回跳时间减少。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继电器103的闭合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

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附近还可设置一个速度传感器,用于对第一触头的闭合速度进行检测。

当继电器103进入闭合过程后,可以持续获取第一触头的闭合速度,若第一触头的闭合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说明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在闭合时的闭合速度过快,则确定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由控制装置或继电器103向调整单元104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控制调整单元104对驱动单元101输出的正向驱动信号进行调整,调整为逐渐减小的正向驱动信号,使继电器103的闭合速度减缓。

或者,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设置其他判断阈值,判断继电器103闭合过程中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在此不进行限定。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调整单元在继电器的上电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时,或继电器的闭合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时,控制驱动单元向继电器输出减小的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第一触头降低闭合速度、减小闭合冲击力,从而降低回跳时间,降低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103处于分断过程时,基于图4或图5所示的驱动控制电路10,若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调整单元104,用于接收第二控制命令,并根据第二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以使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如前述实施例,预设分断条件达到的效果是使第一触头的分断速度加快、分断时产生的电弧熄灭速度加快、复归回跳时间减少。

在继电器103进入分断过程时,对继电器103的线圈断电,线圈与铁芯共同的电磁铁磁力逐渐消失,对动触头的吸引力降低,动触头复归原位,继电器断开。为了使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达到上述效果,在继电器103进入分断过程时,当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装置或继电器103向调整单元104发送第二控制命令,用以控制调整单元104对驱动单元101输出的反向驱动信号进行调整,使反向驱动信号逐渐减小。减小的频率和幅度根据第二控制命令确定,减小反向驱动信号的步骤可以是1次或多次,每次幅度可不同,以达到最佳效果。示例性地,每次调整幅度可以小于100毫安,直至调整至100毫安或50毫安,不再减小。

如此,随着对继电器103的线圈断电后电磁吸引力的消失,动触头逐渐远离静触头,此时向继电器1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就能够使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起到加快分断速度、加快分断时产生电弧的熄灭速度的效果。在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后,逐步减小提供的反向驱动信号,进一步保证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调整单元可以根据第二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从而加快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降低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103处于分断过程时,基于图4或图5所示的驱动控制电路10,若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调整单元104,还用于接收第三控制命令,并根据第三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以使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继电器103进入分断过程时,对继电器103的线圈断电,线圈与铁芯共同的电磁铁磁力逐渐消失,静触头对动触头的吸引力降低,动触头复归原位,电路断路。为了使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达到上述效果,在继电器103进入分断过程时,当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装置或继电器103可以向调整单元104发送第三控制命令,用以控制调整单元104对驱动单元101输入至继电器103的反向驱动信号关闭。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可以向开关单元102发送控制命令,通过控制开关单元102中的开关断开,以使驱动单元101输入至继电器103的反向驱动信号关闭,进而使得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继电器103的下电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

第二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复归/释放时间的第二预设比例确定,其中,第二预设比例可以是20%~30%。由前述实施例,复归/释放时间是自线圈开始断电到所有触头回归到分断状态时所需要的时间。

从继电器103开始下电后,到继电器103的下电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前,驱动单元101一直根据调整单元104的控制,向继电器1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以加速分断过程。当继电器103的下电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后,此时已达到分断响应的最大时间,若继电器103的触头未粘连,已在反向驱动信号的作用下完成分断;若继电器103的触头粘连,继续提供反向驱动信号也会导致响应超时,则接收第二控制命令,并根据第二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或者,接收第三控制命令,并根据第三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继电器103的分断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

当继电器103进入分断过程后,可以通过设置的速度传感器,持续获取第一触头的分断速度,若第一触头的分断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说明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已完成分断过程,则确定继电器103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接收第二控制命令,并根据第二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或者,接收第三控制命令,并根据第三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

或者,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设置其他判断阈值,判断继电器103分断过程中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在此不进行限定。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继电器关断时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并在继电器的下电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时,或继电器的分断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时,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或关闭,增加继电器的分断力,从而控制第一触头加快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降低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103处于粘连过程时,继电器103,还用于在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发生粘连且粘连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与连接位置分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预先设置,示例性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是100毫秒。另外,粘连可以是指继电器103的静触头与动触头熔化、焊接在一起,进而不能正常控制断开。

可以理解,当控制装置检测到或收到其他器件传递的粘连信号后,对发生粘连的时间进行计时,当粘连时间计时已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控制驱动单元101、开关单元102,向继电器103提供持续的反向驱动信号,并继续持续对粘连位置检测,直至第一触头位置不再粘连。其中,反向驱动信号大小可以预先设置或实时多次调整,提供反向驱动信号的次数也可以是1次或多次,其上限可以设置为继电器103线圈升温的极限。

其中,向继电器1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时,开关单元102的状态可与促使继电器103分断时提供反向驱动信号时开关单元102的状态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继电器103的粘连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且检测到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未粘连,则调整单元104,还用于接收第四控制命令,并根据第四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根据粘连响应的用户可承受度进行设定,这里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位置发生粘连,驱动单元101可向继电器1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直至第二预设时间之前,控制装置可以持续的对第一触头的位置进行检测,判断粘连的位置是否断开。

若第一触头的位置不再粘连,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向调整单元104发送第四控制命令,用以控制调整单元104将反向驱动信号调整至关闭。或者,控制装置还可以对开关单元102进行控制,使驱动单元101向继电器103传输的反向驱动信号关闭。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103,还用于在继电器103的粘连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且检测到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粘连,则发送粘连告警信号。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向继电器103持续提供反向驱动信号,直至超过第二预设时间后,继电器103的第一触头仍处于粘连状态,此时已达到用户可承受的响应上限,继续向继电器1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可能也无法将粘连位置拉开,那么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粘连告警信号,使控制装置控制其他器件启动粘连报警,同时,还可以停止向继电器1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继电器发生粘连后,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直至第二预设时间,从而将轻微粘连的触头拉开,降低继电器粘连故障概率,或者,在第二预设时间之后仍然未将粘连位置拉开时,及时向用户发送告警。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系统60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继电器系统60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驱动控制电路10以及控制装置105,其中,控制装置105分别与驱动单元101以及开关单元102连接。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5还可以与调整单元连接,用于向调整单元发送控制命令,例如第一控制命令、第二控制命令、第三控制命令、第四控制命令等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5可以是控制器、MCU等,可用于控制驱动单元101、开关单元102、调整单元等,以使继电器103在闭合过程中逐步降低驱动电流,以达成降低触头闭合速度、减小闭合冲击力,最终降低回跳时间,降低粘连概率;继电器103在分断过程中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增加分断力,加快触头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从而减少继电器在分断/闭合时的电弧能量,增加分断力;甚至在继电器103发生粘连时,提供更大的反向驱动信号,增加继电器分断力,将粘连位置拉开,消除粘连故障。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一。该方法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所示的控制装置105。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701,向驱动单元发送驱动命令,以使驱动单元提供驱动信号。

S702,根据驱动信号以及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确定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反向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中,或处于分断过程中时,向驱动单元发送驱动命令,控制驱动单元打开,以使驱动单元开始工作,向继电器提供持续的驱动信号。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单元中某一时刻所有开关的开闭情况,称为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当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为某一种状态,使驱动单元向继电器提供的驱动信号调整为正向驱动信号;当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为另一种状态,使驱动单元向继电器提供的驱动信号调整为反向驱动信号。

S703,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根据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或者,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控制装置可以向继电器发送驱动上电信号,对线圈通电。然后,线圈与铁芯共同形成电磁铁,吸引动触头向铁芯移动,接触铁芯上的静触头,完成继电器闭合。在这一过程中,控制装置可以控制驱动单元向继电器提供的正向驱动信号的大小,以控制线圈与铁芯形成的电磁铁对动触头的电磁吸引力大小,从而控制第一触头的闭合速度,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控制装置可以向继电器发送驱动下电信号,对线圈断电。然后,线圈与铁芯共同的电磁铁磁力逐渐消失,对动触头的吸引力降低,使动触头复归原位,完成继电器分断。在这一过程中,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向继电器提供的反向驱动信号的大小,以控制继电器的线圈与铁芯形成排斥动触头的电磁力,从而控制第一触头的分断速度,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这样,控制装置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可以控制驱动单元和开关单元,以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可以控制驱动单元和开关单元,以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如此,既降低了触头在闭合过程中的回跳时间,还增加了触头在分断过程中的分断力,提升了分断速度,从而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故障概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组开关和第二组开关。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801,向开关单元发送第一开关命令和第二开关命令。

S802,根据第一开关命令和第二开关命令,确定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单元可以是被控单元,可由控制装置控制。其中,第一开关命令用于控制第一组开关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第二开关命令用于控制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示例性地,第一组开关可以包括K1、K2,第二组开关可以包括K3、K4。

这样,控制装置通过向开关单元发送第一开关命令和第二开关命令,结合第一组开关的状态以及第二组开关的状态的组合,确定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

具体来说,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继电器的状态,向开关单元发送对应的命令,使开关单元达到需要的开关状态。示例性地,若继电器当前为进入闭合过程状态,可向第一组开关发送第一开关命令,使第一组开关K1、K2处于导通状态,且向第二组开关发送第二开关命令,使第二组开关K3、K4处于断开状态,组成开关单元的一种开关状态;若继电器当前为进入分断过程状态,可向第一组开关发送第一开关指令,使第一组开关K1、K2处于断开状态,且向第二组开关发送第二开关指令,使第二组开关K3、K4处于导通状态,组成开关单元的另一种开关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702中,根据驱动信号以及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确定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反向驱动信号,可以包括:

在第一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确定向继电器提供驱动信号的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在第一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确定向继电器提供驱动信号的反向驱动信号。

如前述实施例,第一组开关K1、K2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组开关K3、K4处于断开状态时,组成了开关单元的一种开关状态,使此时驱动单元的正负极与继电器正向连接,驱动单元向继电器提供的驱动信号为正向驱动信号;第一组开关K1、K2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组开关K3、K4处于导通状态时,组成了开关单元的另一种开关状态,使此时驱动单元的正负极与继电器反向连接,驱动单元向继电器的驱动信号被调整为反向驱动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向第一组开关发送第一开关指令,向第二组开关发送第二开关指令,控制了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既达到了控制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反向驱动信号的效果,又提高了电路的复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703中,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根据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可以包括: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正向驱动信号减小,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

可以理解,继电器的当前状态可以是进入闭合过程状态,或进入分断过程状态。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继电器的当前状态,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一控制命令。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命令是用于控制调整单元,使调整单元对正向驱动信号的大小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幅度和频率根据控制命令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继电器的上电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或者,继电器的闭合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

关于第一预设条件的说明,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通过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一控制命令,以控制调整单元对正向驱动信号进行调整,调整正向驱动信号大小的次数可以是1次或多次,每次幅度可不同,从而在继电器闭合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降低了继电器的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实施例的步骤S703中,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可以包括: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二控制命令;其中,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在继电器进入分断过程时,控制装置对继电器的当前状态进行判断,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二控制命令,用以控制调整单元对驱动单元输出的反向驱动信号进行调整,使反向驱动信号逐渐减小,从而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减小的频率和幅度根据第二控制命令确定。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通过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二控制命令,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从而加快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降低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703中,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可以包括: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在继电器进入分断过程时,当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装置可以向开关单元发送第三控制命令,用以直接控制开关单元对驱动单元输入至继电器的反向驱动信号关闭。

其中,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减小反向驱动信号的步骤可以是1次或多次,每次幅度可不同,从而在继电器分断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继电器的下电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或者,继电器的分断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

关于第二预设条件的说明,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控制装置通过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二控制命令或第三控制命令,以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可以增加继电器的分断力,从而控制第一触头加快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降低粘连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发生粘连且粘连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第一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以确定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连接位置分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当控制装置检测到或收到其他器件传递的粘连信号后,对发生粘连的时间进行计时,当粘连时间计时已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向开关单元的第一组开关发送第一开关命令,控制第一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向开关单元的第二组开关发送第二开关命令,控制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向继电器提供持续的反向驱动信号,并继续持续对粘连位置检测,直至第一触头位置不再粘连。其中,提供反向驱动信号次数可以是1次或多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继电器的粘连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且检测到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未粘连,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四控制命令;其中,第四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直至第二预设时间之前,控制装置可以持续的对第一触头的位置进行检测,判断粘连的位置是否断开。当控制装置检测到第一触头的位置不再粘连,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向调整单元发送第四控制命令,用以控制调整单元将反向驱动信号调整至关闭。或者,控制装置还可以对开关单元进行控制,使驱动单元向继电器传输的反向驱动信号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继电器的粘连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间,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五控制命令;其中,第五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增大,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连接位置分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且小于第二预设时间。这样,在继电器粘连过程中,还可以增大反向驱动信号,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连接位置分断开。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继电器发生粘连后,通过控制装置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或者较大的反向驱动信号,从而可以将轻微粘连的触头拉开,降低继电器粘连故障概率。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基于前述实施例的驱动控制电路,这里提供了一种继电器驱动控制策略及电路。具体地,在继电器闭合过程中逐步降低驱动电流,以达成降低触头闭合速度、减小闭合冲击力,最终降低回跳时间,降低粘连概率。继电器断开过程中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加快触头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在继电器粘连时,提供更大的反向驱动信号,增加继电器分断力,将粘连位置拉开,消除粘连故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继电器的闭合过程,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骤:

S901,发送驱动上电信号。

S902,上电时间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是,则执行步骤S903;若否,则执行步骤S902。

其中,第一时间阈值可以是60%~70%的动作时间,但是也可以是其他取值,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S903,减小正向驱动信号。

S904,触头闭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继电器闭合过程中逐步降低正向驱动电流,以达到降低触头闭合速度、减小闭合冲击力,最终降低回跳时间的效果。其中:

1)正向驱动信号可为电压或电流,搭建电路的器件和原理图可以是多样的。

2)闭合时可通过检测上电时间或闭合速度作为判断阈值。

3)减小正向驱动信号的步骤可以是1次或多次,每次幅度可不同,以达到最佳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驱动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如图10所示,K1和K2断开,K3和K4闭合,以向继电器103提供正向驱动信号。其中,1001可以是电源正极端,1002可以是电源负极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继电器的分断过程,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骤:

S1101,发送驱动下电信号。

S1102,减小反向驱动信号。

S1103,下电时间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

若是,则执行步骤S1104;若否,则执行步骤S1102。

其中,第二时间阈值可以是20%~30%的复归/释放时间,但是也可以是其它取值,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S1104,关闭反向驱动信号。

S1105,触头分开。

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断开过程中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加快触头分断速度,加快电弧熄灭。其中:

1)减小反向驱动信号可以是电压或电流,搭建电路的器件和原理图可以是多样的。

2)分断时可通过检测下电时间或分断速度作为判断阈值。

3)减小反向驱动信号的步骤可以是1次或多次,每次幅度可不同,以达到最佳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驱动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如图12所示,K1和K2闭合,K3和K4断开,以向继电器1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其中,1001可以是电源正极端,1002可以是电源负极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继电器的粘连过程,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处于粘连过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可包括如下步骤:

S1301,检测到继电器粘连。

S1302,粘连时间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若是,则执行步骤S1303;若否,则执行步骤S1302。

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是100毫秒,但是也可以是其他取值,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S1303,提供反向驱动信号。

S1304,继电器是否粘连。

若是,则执行步骤S1305;若否,则执行步骤S1306。

S1305,发送粘连告警信号。

S1306,关闭反向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粘连时,提供更大的反向驱动信号,增加继电器分断力,将粘连位置拉开,消除粘连故障。其中:

1)反向驱动信号可为电压或电流,搭建电路的器件和原理图可以是多样的。

2)反向驱动信号的上限可到继电器极限(继电器线圈温升极限)。

3)粘连检测时间可根据用户策略进行调整。

4)提供反向驱动信号次数可以是1次或多次。

还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驱动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如图12所示,K1和K2闭合,K3和K4断开,以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这里提供了一种正向驱动信号以及反向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可为继电器提供正反向驱动信号;还提供一种闭合时降低驱动信号的控制信号变化策略,从而在闭合时降低回跳次数;还提供一种断开时增加分断速度/分断力的控制信号变化策略,从而在分断时增加分断速度/分断力。如此,可以提供继电器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控制装置14可以包括:

发送单元1401,配置为向驱动单元发送驱动命令,以使驱动单元提供驱动信号;

确定单元1402,配置为根据驱动信号以及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确定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反向驱动信号;

控制单元1403,配置为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根据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或者,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1402,还配置为向开关单元发送第一开关命令和第二开关命令;根据第一开关命令和第二开关命令,确定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其中,第一开关命令用于控制第一组开关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第二开关命令用于控制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1402,还配置为在第一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确定向继电器提供驱动信号的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在第一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确定向继电器提供驱动信号的反向驱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3,还配置为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其中,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正向驱动信号减小,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3,还配置为继电器的上电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或者,继电器的闭合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3,还配置为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二控制命令;其中,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减小,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3,还配置为若继电器的当前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三控制命令;其中,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以使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3,还配置为继电器的下电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或者,继电器的分断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3,还配置为在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发生粘连且粘连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第一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以确定向继电器提供反向驱动信号,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连接位置分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3,还配置为若继电器的粘连时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且检测到继电器的第一触头与对应的连接位置未粘连,则向调整单元发送第四控制命令;其中,第四控制命令用于控制反向驱动信号关闭。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单元”可以是部分电路、部分处理器、部分程序或软件等等,当然也可以是模块,还可以是非模块化的。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的各组成部分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参见图1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控制装置15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501、存储器1502和处理器150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5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5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5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504。其中:

通信接口1501,用于在与供电设备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15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5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向驱动单元发送驱动命令,以使驱动单元提供驱动信号;

根据驱动信号以及开关单元中的开关状态,确定向继电器提供正向驱动信号或者反向驱动信号;

在继电器处于闭合过程时,根据正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闭合条件;或者,在继电器处于分断过程时,根据反向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的第一触头的动作满足预设分断条件。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5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链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15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而处理器150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503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50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502,处理器1503读取存储器15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503还配置为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应理解,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存储器存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存储器管理方法、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与存储器存储装置
  • 数据存储方法、存储器存储装置及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
  • 数据存储方法、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及存储器存储装置
  • 数据存储方法、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及存储器存储装置
  • 像素驱动控制方法、驱动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及存储介质
  • 像素驱动控制方法、驱动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48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