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具有皮肤接触反馈机制的智能手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具有皮肤接触反馈机制的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皮肤接触反馈机制的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手表因其具备了人体指标监控、定位、通话等多项功能,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现代化生活的各种需求,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目前,智能手表在进行心率检测时,通常只有两个灯会亮起来,这是因为心率检测只需要测量皮肤表面的血流量即可,而在进行血氧检测时,四个灯会同时亮起来,因为血氧检测需要测量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穿透皮肤表面,通过皮肤接触的方式进行人体的检测;

为了确保接触的质量,一般需要通过表带将智能手表主体的底面紧密的接触皮肤,但是现在的表带缺少定位的功能,易出现智能手表贴着皮肤出现圆周运动的情况,从而影响检测的精度,并且长时间的接触会造成皮肤的出汗,造成配戴手表处的皮肤出现瘙痒等症状,从而影响配戴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皮肤接触反馈机制的智能手表,通过硬性的夹持板能使智能手表主体稳定的固定在手臂的上方,并且能使智能手表主体架空,已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具有皮肤接触反馈机制的智能手表,包括智能手表主体,所述智能手表主体的底面上横向设有多条装配槽,装配槽中均设有装配杆,装配杆的相反端均穿过装配槽延伸至外界,并均安装有夹持固定在手臂两侧的夹持板,夹持板的内侧面上均设有矩形槽,矩形槽中均设有将智能手表主体向上抬起的推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夹持板均包括弧形结构的上板和下板,上板的顶面上设有均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面上均设有贯穿上板的轴孔,轴孔中均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中安装有螺杆,下板的顶面正对于螺杆处均设有第一螺丝孔,螺杆下端均螺纹连接于第一螺丝孔中,螺杆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手轮,第一手轮均设置于第一凹槽的内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上板的底面上还均设有定位杆,下板的顶面正对于定位杆处均设有定位孔,定位杆下端均插入定位孔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夹持板的中间处均设有散热口,夹持板的顶面上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面上均设有与矩形槽连通的安装孔,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中均安装有螺柱,推板正对于螺柱处均设有第二螺丝孔,螺柱下端均螺纹连接于第二螺丝孔中,上端均延伸至第二凹槽中安装有第二手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装配杆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插槽,智能手表主体的两侧均设有与插槽连通的安装口,安装口中均设有将装配杆插接固定在智能手表主体上的定位组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定位组件包括插部、T型部和外露部,插部、T型部和外露部一体形成设置,安装口的截面也呈“T”型结构设置,插部的一端插入对应的插槽中,T型部设置于安装口的中间,外露部则穿过安装口延伸至外界设置,T型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均安装于安装口的内壁面上,外露部位于外界的一端面上设有供指甲插入的条形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装配槽和装配杆的截面均呈圆形结构设置,且装配槽的下端均设有小于装配槽内径的开口,装配杆的底面上均凸出形成定位部,定位部设置于装配槽下端的开口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装配槽一左一右设置于智能手表主体底部检测灯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能根据手臂的厚度改变上板和下板之间的距离,而通过向内移动夹持板能使夹持板与手臂两侧的手骨接触,通过与手骨的接触以确保智能手表主体的稳定性,避免了出现圆周运动的情况,而通过向下推出的推板能向上抬起智能手表主体,使智能手表主体与手臂之间架空,增加通风效果,避免了配戴的不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在除去一侧夹持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螺杆和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智能手表主体;2、上板;3、下板;4、装配杆;5、第二手轮;6、第一手轮;7、装配槽;8、定位组件;9、插槽;11、推板;12、螺柱;13、螺杆;14、定位杆;15、外露部;16、T型部;17、插部;18、压缩弹簧;19、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皮肤接触反馈机制的智能手表,包括智能手表主体1,所述智能手表主体1的底面上横向设有多条装配槽7,装配槽7中均设有装配杆4,装配杆4的相反端均穿过装配槽7延伸至外界,并均安装有夹持固定在手臂两侧的夹持板,夹持板的内侧面上均设有矩形槽,矩形槽中均设有将智能手表主体1向上抬起的推板11。

本实施例中,夹持板均包括弧形结构的上板2和下板3,上板2的顶面上设有均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面上均设有贯穿上板2的轴孔,轴孔中均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中安装有螺杆13,下板3的顶面正对于螺杆13处均设有第一螺丝孔,螺杆13下端均螺纹连接于第一螺丝孔中,螺杆13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手轮6,第一手轮6均设置于第一凹槽的内部;第一手轮的外圈面凸出第一凹槽设置,使得手指能贴着第一手轮的外圈对螺杆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上板2的底面上还均设有定位杆14,下板3的顶面正对于定位杆14处均设有定位孔,定位杆14下端均插入定位孔中。

本实施例中,夹持板的中间处均设有散热口,夹持板的顶面上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面上均设有与矩形槽连通的安装孔,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中均安装有螺柱12,推板11正对于螺柱12处均设有第二螺丝孔,螺柱12下端均螺纹连接于第二螺丝孔中,上端均延伸至第二凹槽中安装有第二手轮5,第二手轮的顶面略凸出夹持板的顶面设置,使得大拇指能抵着第二手轮进行转到。

本实施例中,装配杆4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插槽9,智能手表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与插槽9连通的安装口,安装口中均设有将装配杆4插接固定在智能手表主体1上的定位组件8。

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8包括插部17、T型部16和外露部15,插部17、T型部16和外露部15一体形成设置,安装口的截面也呈“T”型结构设置,插部17的一端插入对应的插槽9中,T型部16设置于安装口的中间,外露部15则穿过安装口延伸至外界设置,T型部16的两侧均安装有压缩弹簧18,压缩弹簧18的另一端均安装于安装口的内壁面上,外露部15位于外界的一端面上设有供指甲插入的条形槽19,在对装配杆进行轴向的移动时,指甲的头部能插入条形槽中,通过指甲能向外推动定位组件,使插部能从插槽中移出,反之,在放开后,通过压缩弹簧的回弹能带动T型部向内移动,并使插部再次的插入对应的插槽中,通过插部和插槽之间的卡接能将移动后的装配杆定位。

本实施例中,装配槽7和装配杆4的截面均呈圆形结构设置,且装配槽7的下端均设有小于装配槽7内径的开口,装配杆4的底面上均凸出形成定位部,定位部设置于装配槽7下端的开口中,通过定位部能将装配杆定位,避免了装配杆出现圆周运动,使装配杆只能沿着装配槽轴向的移动,以确保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装配槽7一左一右设置于智能手表主体1底部检测灯两侧,使装配杆能避开中间的检测部,使检测部能与皮肤紧密的贴合,以确保检测的质量。

配戴时,先根据手臂的厚度调节上板和下板之间的距离,调节时,通过第一手轮旋转螺杆,通过螺杆能带动下板沿着定位杆上下移动,直至使上板和下板能紧贴手臂,再根据手臂的宽度调节夹持板之间的距离,调节时,通过外露部向外拉动T型部和插部,使插部从插槽中移出,这时,夹持板能沿着装配槽向内推动,夹持板的移动带动了装配杆,直至使夹持板与手臂两侧的手骨接触,通过与手骨的接触以确保智能手表主体的稳定性,避免了出现圆周运动的情况;

其中,在配戴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出汗或者感觉配戴处不舒服时,能旋转第二手轮,第二手轮的旋转带动了螺柱,螺柱的旋转带动了推板,使推板贴着矩形槽的内壁向下移动,通过向下移动的推板能向上抬起智能手表主体,使智能手表主体与手臂之间架空,增加通风效果,避免了配戴的不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54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