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集成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将燃气灶、烟机和蒸烤箱等功能电器集成于一体的现代化设备,其能够有效降低厨房电器的占地空间,提升厨房空间的利用率。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其包括机体和滑动安装于机体后侧的烟机头部,烟机头部的前侧设置有进烟口。烟机头部能够下降至烟机头部容纳于机体内部,以对烟机头部进行收纳;且烟机头部能够相对机体上升至进烟口外露,以实现对油烟的抽排。

现有技术提供的集成灶,虽然通过将烟机头部内藏于机体内部以使得集成灶整体尺寸减小且便于清理,但是由于当烟机头部收纳于机体内部时,进烟口处于敞开状态,导致存在机体内部油烟或其他异味倒溢的问题,影响集成灶的使用体验;当烟机头部处于使用状态时,烟机头部顶端未设置挡烟结构,从而存在油烟向上逃逸的问题,导致油烟抽排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其能够实现机头组件的升降设置,且降低机头组件在收纳时异味向上逸出的风险,且提高机头组件在使用状态时的油烟抽排能力,提高集成灶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灶,包括机体和机头组件,机头组件包括挡烟板组件和具有进烟口的集烟罩,集烟罩滑动安装于机体后部,以使机头组件在内陷于机体内部的收纳状态和进烟口外露的使用状态之间滑动切换,挡烟板组件包括枢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当机头组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挡烟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下并排设置且封闭进烟口;当机头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折叠呈夹角设置并通过进烟口的上部伸出集烟罩,进烟口的下部外露。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第一挡板的上端与集烟罩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挡板的下端能相对集烟罩上下滑动;

和/或,当挡烟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外侧面均与集烟罩的前侧面平齐;

和/或,当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挡板水平设置。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夹角能够调节。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第二挡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上设置有油烟过滤结构;

当挡烟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三挡板位于集烟罩内部且位于进烟口的下方,当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油烟过滤结构正对进烟口设置。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当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挡板至少上部插入进烟口中以封堵进烟口。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当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挡板的下端位于集烟罩的内部并与集烟罩的前侧内表面贴合。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油烟过滤结构为过滤网,过滤网与第三挡板可拆卸连接;

和/或,第三挡板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油烟过滤结构。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挡烟板组件还包括两个侧挡板,当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侧挡板封堵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侧向空隙。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集成灶具有烟机控制模块,集烟罩内部设置有烟雾检测装置,烟雾检测装置与烟机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烟机控制模块根据烟雾检测装置的烟雾检测值控制进烟口的高度;

和/或,机头组件的顶端设置有温感模组,温感模组在机头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向下检测烹饪温度,集成灶具有烟机控制模块,温感模组与烟机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烟机控制模块根据烹饪温度控制进烟口的高度。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第二挡板上安装有照明模组,当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照明模组的出光面朝下设置;

和/或,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上设置有温感模组,当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温感模组能够在机体的台面形成检测区域。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温感模组安装于第一挡板的内侧,第二挡板上具有温度检测孔,当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温感模组的检测端正对检测孔。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照明模组设置于第二挡板的中部区域,照明模组具有凹腔,凹腔的腔底设置有温度检测孔;

或,照明模组于第二挡板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温感模组的检测端能插入凹腔并与凹腔的腔底抵接。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集成灶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具有驱动机头组件升降的第一驱动状态,且升降机构具有驱动挡烟板组件相对集烟罩运动,以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驱动状态。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挡烟板组件的下端与集烟罩滑动连接,以使挡烟板组件能够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滑动切换,升降机构与挡烟板组件的下端连接。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挡烟板组件的下端背面凸设有驱动连接件,升降机构与驱动连接件连接。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驱动连接件为空腔结构,驱动连接件的上侧面设置有烟雾检测孔,驱动连接件内部安装有烟雾检测装置。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升降机构包括推杆电机和剪刀叉伸缩组件,推杆电机的伸缩杆竖直设置,剪刀叉伸缩组件的下端与推杆电机的伸缩杆连接,剪刀叉伸缩组件的上端与挡烟板组件连接。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集烟罩的左右两内侧设置有导向滑槽,挡烟板组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向件,导向件滚动或滑动设置于导向滑槽中,以引导挡烟板组件运动。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导向滑槽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槽部和弧形槽部,弧形槽部的开口倾斜朝前上方设置;

当导向件沿第一槽部运动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联动以展开或折叠;

当导向件沿弧形槽部运动时,第一挡板相对集烟罩静止,第二挡板绕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连接轴线转动。

作为一种集成灶的可选技术方案,机体后侧设置有纵向风道,机体底部设置有横向风道,横向风道的后端与纵向风道的下端连通,机头组件滑动安装于纵向风道中且集烟罩的集烟腔与纵向风道连通,横向风道内安装有风机,风机的转轴竖直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集成灶,通过设置能够升降的机头组件,当需要使用机头组件进行油烟抽排时,可使机头组件升高至使用状态,此时机头组件位于燃气灶的后侧,以止挡飞溅的油渍或菜品等,且进烟口外露以实现对烹饪油烟的抽排;当无需使用机头组件时,使机头组件下降至机体内部,机头组件的顶端能够大致与机体的上端平齐,减小集成灶的高度,减小集成灶的体积,从而利于实现集成灶的搬运和包装,同时,也利于实现集成灶上端的清理,提升集成灶的使用体验。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集成灶,当机头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呈夹角折叠并向前伸出进烟口的上部,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能够止挡油烟向上逃逸,提升机头组件的拢烟效果,从而提高机头组件在使用状态时的油烟抽排能力;而且,当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挡板的前侧面朝下设置以止挡油烟,而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前侧面通常采用易清理的材料制成,由此利于实现挡烟板组件及机头组件的清洁;当挡烟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平齐设置,使得挡烟板组件的设置不会影响机头组件下降至收纳状态,保证机头组件能够顺畅地升降,提高机头组件升降的可靠性,降低挡烟板组件与其他结构剐蹭的概率;再者,当机头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封闭进烟口,使得风道内部的油烟味或其他异味不会通过进烟口向上逸出,提高集成灶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灶在机头组件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灶在机头组件处于弱挡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灶在机头组件处于强档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结构在一剖面下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结构在另一剖面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机头组件在挡烟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机头组件在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机头组件在挡烟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挡烟板组件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挡烟板组件在打开状态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挡烟板组件在打开状态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机头组件在挡烟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机头组件在挡烟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机头组件在挡烟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导向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灶在机头组件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7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图17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在集烟罩升高至弱挡高度且挡烟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灶切换至弱挡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灶切换至强档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弹性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弹性锁止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弹性锁止装置去掉安装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弹性锁止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挡烟板组件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挡烟板组件的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机头组件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的夹角为θ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机头组件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的夹角为θ

图中标记如下:

100、机头组件;200、升降机构;201、升降驱动件;202、升降传动组件;300、风道组件;301、纵风箱;3011、纵向风道;3012、风道前板;3013、风道后板;3014、风道侧板;3015、风道底板;3016、搭接边部;302、横风箱;3021、横向风道;3022、漏油孔;303、风机;400、机体;401、台面;402、背板;403、安装凹槽;500、燃气灶;600、功能模块;700、集油盒;

1、集烟罩;11、罩前板;12、罩后板;121、滑轨槽;13、罩侧板;131、转轴孔;132、导向滑槽;1321、第一槽部;1322、倾斜槽部;1323、第二槽部;1324、弧形槽部;133、止挡凹槽;133a、第一止挡凹槽;133b、第二止挡凹槽;1331、上止挡槽壁;1332、下止挡槽壁;14、罩顶板;15、集烟腔;16、进烟口;

2、挡烟板组件;21、挡板组件;211、第一挡板;212、第二挡板;213、第三挡板;2131、凸环部;214、过滤网;215、侧挡板;2151、挡板主体;2152、第一折边;2153、第二折边;216、第一枢接组件;2161、第一枢接轴;2162、第一合页板;217、第二枢接组件;2171、第二枢接轴;2172、第二合页板;218、安装转轴;22、照明模组;221、凹腔;23、温感模组;24、检测安装座;25、挡板导向组件;251、安装架;252、导向支架;253、导向件;26、驱动连接件;27、止挡凸起;271、上抵压面;272、下抵压面;

3、内弹性锁止装置;3a、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b、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1、安装壳;311、转动避让孔;32、转动组件;321、转动套;3211、固定板部;322、内连接件;3221、主套部;3222、连接部;3223、过渡部;3224、第二齿部;3225、调节限位孔;3226、挂孔323、调节轴;3231、限位头部;3232、主轴部;324、抵压组件;3241、连接板部;3242、连接杆部;3243、抵压部件;3244、安装轴;33、锁止弹性件;34、安装套;34a、第一安装套;34b、第二安装套;341、连接轴部;342、连接套部;343、第一齿部;3431、导向斜面;

4、弹性止挡组件;41、壳体;42、止挡弹性件;43、安装柱;

5、第一升降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其可应用于厨房环境中,以实现烹饪时的油烟抽排,且能够提高集成灶的清理和包装运输便利性,提高集成灶的油烟抽排效率和使用体验。

如图1至图5所示,集成灶包括机体400、燃气灶500、烟机模块、功能模块600及集油盒700。其中,燃气灶500安装于机体400的顶端,以实现对食物的烹煮。机体400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安装空间,功能模块600安装于安装空间中且前侧外露,功能模块600可以但不限定于蒸烤箱、洗碗机或消毒柜等。烟机模块包括机头组件100和风道组件300,机头组件100设置于燃气灶500的后侧且具有集烟腔15及与集烟腔15连通的进烟口16;风道组件300位于机体400内部,且包括风箱、风机303和排烟管,风箱内形成有排烟风道,排烟风道的进风口与集烟腔15连通,风机303的进风口与排烟风道连通,风机303的出风口与排烟管连通,排烟管与机体400侧部的排烟口对接。集油盒700设置于机体400的底部,用于收集风道组件300汇聚的废油。

在烹饪时,风机303启动,在进烟口16处形成负压,烹饪产生的油烟通过进烟口16进入到集烟腔15内,并依次经排烟风道、风机303进风口、风机303内部、风机303出风口以及排烟管排出外部。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头组件100包括挡烟板组件2和集烟罩1。其中,集烟罩1具有上述进烟口16,集烟罩1滑动安装于机体400后侧,以使机头组件100在收纳于机体400内部的收纳状态和进烟口16外露的使用状态之间滑动切换;挡烟板组件2包括挡板组件21,挡板组件21包括上下枢接的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挡烟板组件2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机头组件100处于收纳状态时,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上下平齐设置且封闭进烟口16;当机头组件100处于使用状态时,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折叠呈夹角设置并通过进烟口16的上部伸出集烟罩1,进烟口16的下部外露。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通过设置能够升降的机头组件100,当需要使用机头组件100进行油烟抽排时,可使机头组件100升高至使用状态,此时机头组件100位于燃气灶500的后侧,以止挡飞溅的油渍或菜品等,且进烟口16外露以实现对烹饪油烟的抽排;当无需使用机头组件100时,使机头组件100下降至机体400内部,机头组件100的顶端能够大致与机体400的上端平齐,减小集成灶的高度,减小集成灶的体积,从而利于实现集成灶的搬运和包装,同时,也利于实现集成灶上端的清理,提升集成灶的使用体验。

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当机头组件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呈夹角折叠并向前伸出进烟口16的上部,使得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能够止挡油烟向上逃逸,提升机头组件100的拢烟效果,从而提高机头组件100在使用状态时的油烟抽排能力;而且,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挡板212的前侧面朝下设置以止挡油烟,而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的前侧面通常采用易清理的材料制成,由此利于实现挡烟板组件2及机头组件100的清洁;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平齐设置,使得挡烟板组件2的设置不会影响机头组件100下降至收纳状态,保证机头组件100能够顺畅地升降,提高机头组件100升降的可靠性,降低挡烟板组件2与其他结构剐蹭的概率;再者,当机头组件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封闭进烟口16,使得风道内部的油烟味或其他异味不会通过进烟口16向上逸出,提高集成灶的使用体验。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机头组件100的升降便利性,风箱包括纵风箱301和横风箱302,纵风箱301位于机体400内部后侧,且位于功能模块600的后侧,横风箱302横向设置于机体400的下部且位于功能模块600的下方。排烟风道包括形成于纵风箱301内部的纵向风道3011和形成于横风箱302内部的横向风道3021,纵向风道3011的下端与横向风道3021的后端连通。机头组件100滑动安装于纵向风道3011中,风机303设置于横向风道3021中,且风机303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

上述设置,能够避免机头组件100的升降设置与风机303的设置相干涉,在保证风机303的设置空间的同时,降低对机体400后侧空间的宽度需求,提高集成灶的结构紧凑性;再者,通过将机头组件100滑动安装于纵向风道3011中,能够避免机体400直接与机头组件100接触而导致的磨损,提高机头组件100滑动安装的便利性,且提高集成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利于实现集烟腔15与排烟风道之间的密封连通,降低烟气泄露的概率,提升油烟抽排的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纵向风道3011内的空间允许时,风机303也可以安装于纵向风道3011中,且风机303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只要风机303的设置不影响集烟罩1的升降即可。

集油盒700安装于横向风道3021的下方外侧,且横向风道3021的腔底开设有漏油孔3022,漏油孔3022位于集油盒700的上侧,以使横向风道3021中的废油通过漏油孔3022汇聚至集油盒700中。

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模块600的设置、燃气灶500的设置以及风道组件3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进行设置,此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赘述。

纵风箱301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风道前板3012和风道后板3013及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风道侧板3014,风道侧板301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风道前板3012和风道后板3013连接,风道侧板3014、风道后板3013和风道前板3012的下端之间连接有风道底板3015,风道底板3015上设置有连通口,连通口连通纵向风道3011和横向风道3021。

纵风箱301的上端开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有搭接边部3016,搭接边部3016搭接于机体400的台面401,以实现纵风箱301在机体400内部的悬挂设置,且利于控制纵风箱301插入至机体400内部的深处,提高纵风箱301的组装便利性。搭接边部3016由纵风箱301的上端边缘依次垂直弯折三次形成,其横截面为U型,U型的一侧与台面401抵接,以增强搭接边部3016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机体400的背板402向上伸出台面401,以提高集成灶整体的外形美观性。

如图4和图6所示,集烟罩1包括前后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罩前板11和罩后板12以及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罩侧板13,罩侧板13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罩前板11和罩后板12连接。集烟罩1还包括连接于罩前板11、罩后板12和两个罩侧板13顶端之间的罩顶板14,罩顶板14、罩前板11、罩后板12和罩侧板13合围形成集烟腔15,集烟腔15下端敞开设置并与纵向风道3011连通。

为提高集烟罩1在纵向风道3011内的滑动顺畅性,集烟罩1和纵风箱301之间设置有升降导向组件,以实现机头组件100沿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且降低机头组件100滑动时的阻力,降低滑动对集烟罩1和风箱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罩后板12设置有第一升降滑轨5,风道后板301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升降滑轨,第一升降滑轨5和第二升降滑轨滑动配合,且第一升降滑轨5与罩后板12可拆卸连接,第二升降滑轨与风道后板3013可拆卸连接,以提高升降导向组件的设置便利性。升降导向组件沿左右方向优选间隔设置有两组,以提高机头组件100的升降受力平衡性。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采用滑轨与滑块或其他滑动导向结构实现集烟罩1和纵风箱301之间的滑动导向,本实施例不再一一例举。

为提高第一升降滑轨5的安装便利性,罩后板12局部向前凹陷形成有滑轨槽121,滑轨槽121与第一升降滑轨5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升降滑轨5安装于滑轨槽121内,以提高第一升降滑轨5的安装定位,同时能够减小罩后板12与风道后板3013之间的间距,提高集成灶的结构紧凑性。滑轨槽121由对罩后板12向前冲压成型,以在罩后板12的前侧同步形成有压型,增强罩后板12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11的上端与集烟罩1转动连接,第一挡板211的下端与第二挡板212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挡板212的下端能沿竖直方向滑动地安装于集烟罩1,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的转动轴线以及第一挡板211与集烟罩1之间的转动轴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当第二挡板212的下端相对集烟罩1向上滑动时,带动第一挡板211的下端和第二挡板212的上端向前翻转,以实现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的相对折叠;当第二挡板212的下端相对集烟罩1向下滑动时,带动第一挡板211的下端和第二挡板212的上端向后转动,以实现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的相对展开。

为提高挡烟板组件2对进烟口16的封闭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插入进烟口16内部,由此减小挡烟板组件2与进烟口16边缘处的缝隙,进一步降低异味通过进烟口16向外逸出的概率。优选地,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挡板211的前侧面和第二挡板212的前侧面与集烟罩1的前侧面平齐,以提高机头组件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外形美观性。

如图9和图16所示,为提高第一挡板211与集烟罩1的转动连接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罩侧板13上均开设有转轴孔131,第一挡板211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转轴218,安装转轴218转动插设于转轴孔131中。该种设置,能够缩短单个安装转轴218的长度,减轻挡烟板组件2的整体重量,且利于控制第一挡板211的转动轨迹,且保证第一挡板211的转动连接端始终位于集烟罩1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11的上端也可以采用合页结构或者其他转动连接结构实现与集烟罩1的转动连接。

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第一挡板211的下端与第二挡板212的上端采用第一枢接组件216连接,第一枢接组件216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枢接轴2161和连接于第一枢接轴2161的第一合页板2162,第一枢接轴2161通过第一合页板2162与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连接。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枢接轴2161正对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的缝隙设置,以对缝隙进行遮挡,从而降低油烟通过该缝隙进入到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内部的概率。

挡板组件21还包括第三挡板213,第三挡板213的上端与第二挡板212的下端转动连接,且第三挡板213能沿竖直方向滑动地安装于集烟罩1,第三挡板213上设置有油烟过滤结构。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三挡板213位于集烟腔15内部且位于进烟口16的下方;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油烟过滤结构正对进烟口16设置。通过设置带有油烟过滤结构的第三挡板213,使得从进烟口16进入的油烟能够通过油烟过滤结构进入到集烟腔15内部,由此能够通过油烟过滤结构实现对油烟的过滤,降低排出集成灶外的油烟的油脂含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油烟过滤结构为过滤网214,过滤网214与第三挡板213可拆卸连接,由此能够提高过滤网214的清理和更换的便利性,从而提升挡烟板组件2及机头组件100的清理便利性,且降低第三挡板213的加工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第三挡板213上设置栅格或者网孔结构,即直接在第三挡板213上加工成型油烟过滤结构。

第三挡板213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口,安装口与过滤网214一一对应设置,过滤网214可拆卸安装于对应安装口处,由此能够减小单个过滤网214和安装口的尺寸,保证第三挡板213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降低第三挡板213变形损坏的概率,且利于实现过滤网214的加工、组装和拆卸。优选地,安装口和过滤网214均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地,过滤网214的高度小于进烟口16的高度,由此利于通过进烟口16实现过滤网214的拆卸,从而提高过滤网214的清理和更换便利性。

值得说明的是,过滤网214在第三挡板213处的安装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滤网的安装结构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为进一步增强第三挡板213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第三挡板213的背面凸设有凸环部2131,所有油烟过滤结构均位于凸环部2131的内侧,即所有安装口均位于凸环部2131的内侧,由此能够增强第三挡板213的局部结构强度和刚度,避免因安装口的设置而导致第三挡板213的强度和刚度难以满足需求。

为进一步增强对油烟的过滤效果,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挡板213的外侧面与集烟腔15的前侧腔壁贴合,和/或,第三挡板213至少局部插入至进烟口16内,以实现第三挡板213对进烟口16的周缘进行封堵,降低油烟通过罩前板11和第三挡板213的缝隙进入到集烟罩1内部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挡板213正对进烟口16的部分插入进烟口16内部,即第三挡板213的上部插入至进烟口16中以对进烟口16的周缘进行封堵。优选地,第三挡板213上部的前侧面与罩前板11的前侧面平齐,以提高挡烟板组件2在打开状态时的外形美观性。第三挡板213位于进烟口16的下侧的部分紧贴于罩前板11侧后侧。

进一步地,第三挡板213采用铝或者铝合金等材料制成,且第三挡板213的厚度小于1mm,由此在第三挡板213的上部插入进烟口16中时,第三挡板213的下部能够在板材的形变作用下贴设于罩前板11的内侧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挡板213也可以完全位于进烟口16内部。该种设置下,第三挡板213可以采用铝或者铝合金等金属材质,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

为增强油烟过滤效果,第三挡板213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L

进一步地,进烟口16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H

第二挡板212的下端与第三挡板213的上端采用第二枢接组件217连接,第二枢接组件217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枢接轴2171和连接于第二枢接轴2171的第二合页板2172,第二枢接轴2171通过第二合页板2172与第二挡板212和第三挡板213连接。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枢接轴2171正对第二挡板212和第三挡板213之间的缝隙设置,以对缝隙进行遮挡,从而降低油烟通过该缝隙进入到集烟腔15的概率。

如图7至图11所示,挡板组件21还包括两个侧挡板215,在本实施例中,侧挡板215连接于第二挡板212的左右两侧。侧挡板215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与第二挡板212连接。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侧边位于第一侧边的上侧,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侧边与第一挡板211贴合,以使侧挡板215遮挡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的侧向空隙。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侧边与第一挡板211连接,第二侧边能够在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与第二挡板212贴合。

通过设置侧挡板215,能够避免烹饪产生的油烟通过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的侧向空隙进入到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而影响油烟抽排,保证油烟抽排的效果,且提高挡烟板组件2的清理便利性;同时,侧挡板215的设置,也能够增强机头组件100在使用状态时的外形美观性。

进一步地,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侧挡板215的后端位于集烟罩1内部,以保证对侧向间隙的遮挡效果。侧挡板215的后端开设有避让缺口,当挡板组件21处于打开状态时,安装转轴218穿过避让缺口,以使避让缺口对安装转轴218进行避让。

进一步地,侧挡板215包括挡板主体2151,挡板主体2151的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一折边2152,挡板主体2151的另一侧弯折形成有第二折边2153,第一折边2152与第二挡板212的背面贴合且连接,第二折边2153用于与第一挡板211的背面抵接,以增加侧挡板215与第一挡板211的接触面积,由此增强侧挡板215的间隙遮挡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相对折叠至侧挡板215的第二折边2153与第一挡板211贴合时,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具有最小折叠角度α

设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为提高机头装置及集成灶的使用灵活性,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的第一夹角能够调节,由此能够通过第一夹角调节,改变第二挡板212下侧边缘与进烟口16下侧边缘之间的间距,从而对进烟口16的有效打开面积进行调节,使得进烟口16的有效打开面积与烹饪产生的油烟量相一致,由此提升油烟抽排的效果和油烟抽排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的第一夹角α能够在α

如图8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挡烟板组件2还包括温感模组23和照明模组22,照明模组22安装于第二挡板212上,温感模组23安装于第一挡板211的背侧,且第二挡板212处具有温度检测孔。当挡板组件21处于打开状态时,温感模组23的检测端朝向温度检测孔,以通过温度检测孔在台面401上形成检测区域,从而使温感模组23通过温度检测孔向下检测温度,照明模组22的出光面外露第二挡板212并朝下设置,以实现对下侧空间的照明。

即,通过设置温感模组23,能够在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对烹饪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利于实现对烟机模块的运行控制,提升油烟抽排的效果;通过设置照明模组22,能够对烹饪环境较暗时实现照明,提高烹饪的便利性,提高烹饪体验;同时,将温感模组23安装在第一挡板211上,将照明模组22安装在第二挡板212上,能够有效降低温感模组23和照明模组22的安装干涉,使得温感模组23和照明模组22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结构可以灵活布置,提高挡烟板组件2和机头组件100的设计灵活性;再者,由于温感模组23安装在第一挡板211上,照明模组22安装在第二挡板212上,使得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温感模组23和照明模组22均可伸出集烟罩1外部,且照明模组22可以朝下出光,保证照明模组22和温感模组23的使用便利性,且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温感模组23和照明模组22均位于集烟罩1内部,有效避免温感模组23和照明模组22的设置对机头组件100的升降造成干涉,从而对照明模组22和温感模组23提供保护。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温感模组23安装于第二挡板212上,其安装方式可以为插设于第二挡板212上,或者也可以直接安装于第二挡板212的背侧并通过第二挡板212上开设的温度检测孔向上检测温度。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挡烟板组件2上设置温感模组23,或仅在挡烟板组件2上设置照明模组22。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模组22设置于第二挡板212的中部区域,照明模组22上开设有凹腔221,凹腔221的腔底具有温度检测孔。该种设置,能够实现照明模组22和温感模组23均在左右方向上居中设置的同时,避免温感模组23和照明模组22相干涉,保证温感模组23和照明模组22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地,当挡板组件21处于打开状态时,温感模组23的检测端插入凹腔221中,以利于保证温感模组23的检测端能够正对朝向检测孔,提高实现温感模组23的测温可靠性。

为实现照明模组22在第二挡板212上的安装,第二挡板212上开设有灯安装孔,灯安装孔的形状与照明模组22的形状相一致,照明模组22插拔设置于灯安装孔中。照明模组22的灯罩上开设有上述的凹腔221和温度检测孔。

为实现温感模组23在第一挡板211上的安装,第一挡板211的背面设置有检测安装座24,温感模组23可拆卸设置于检测安装座24上,由此能够通过检测安装座24的结构设置,控制温感模组23的检测端的朝向,且提高温感模组23在第一挡板211上的安装可靠性和拆卸便利性。

检测安装座24具有检测安装面,温感模组23安装于检测安装面上,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检测安装面与第二挡板212平行,以保证安装于检测安装面的温感模组23能够插设于凹腔221中。

集成灶具有烟机控制模块,温感模组23和照明模组22均与烟机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照明模组22和具体结构以及温感模组23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进行设置,此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挡板213相对集烟罩1的滑动实现挡烟板组件2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为提高挡烟板组件2的状态切换顺畅性,集烟罩1和第三挡板213中的一个设置有导向滑槽132,另一个导向件253,导向件253滚动或滑动设置于导向滑槽132中,以控制第三挡板213的运动轨迹。

即,通过设置导向件253和导向滑槽132的配合,利于通过导向滑槽132的轨迹,控制第三挡板213的运行轨迹,而由于第一挡板211绕安装转轴218的轴线转动,转动轨迹确定,第二挡板212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211及第三挡板213铰接,由此通过第三挡板213的轨迹控制,实现第二挡板212的轨迹控制,即可实现挡烟板组件2整体的运动状态的控制,提高挡烟板组件2的运行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再者,该种设置,可以通过对导向滑槽132的轨迹设置,对挡烟板组件2的运行状态进行设置,提高挡烟板组件2的运行轨迹的设计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滑槽132设置于集烟罩1上,导向件253安装于第三挡板213上,由此能够提高导向滑槽132的开设便利性以及导向件253的安装便利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向滑槽132设置于第三挡板213上,将导向件253安装于集烟罩1上。

进一步地,集烟罩1的左右两个罩侧板13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滑槽132,第三挡板2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件253,导向件253活动设置于对应的导向滑槽132中,由此使得挡烟板组件2整体夹设在两个侧挡板215之间,提高挡烟板组件2的受力平稳性,且保证挡烟板组件2在集烟罩1内的滑动安装稳定性,且有效防止第三挡板213相对集烟罩1前后晃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集烟罩1的罩后板12上设置导向滑槽132,且导向滑槽13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以保证挡烟板组件2的受力平稳性。

为进一步提高挡烟板组件2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三挡板213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板导向组件25,每个挡板导向组件25均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导向件253,导向滑槽132与导向件253一一对应设置,且与同一个挡板导向组件25对应的所有导向滑槽132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该种设置,使得挡烟板组件2与集烟罩1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滑动配合位置,从而保证挡烟板组件2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平衡性,避免挡烟板组件2在运行过程中,挡烟板组件2的是上端或者下端发生偏斜,进一步提高挡烟板组件2的运行可靠性。

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挡板213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挡板导向组件25,两个挡板导向组件25分别位于过滤网214的外侧,以避免挡板导向组件25与过滤网214相干涉。

同一罩侧板13上的两个导向滑槽13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以使得导向滑槽132可以与导向件253一一对应设置,同一侧的导向滑槽132之间不会造成干涉。即,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挡板导向组件25的导向件253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

为提高导向件253在第三挡板213上的安装便利性,每个挡板导向组件25均包括安装架251,安装架251安装于第三挡板213的背侧且沿第三挡板213的高度方向延伸,安装架25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支架252,导向件253可拆卸安装于导向支架252上。

上述设置,能够根据导向件253的具体结构和安装位置,对对应的导向支架252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在实现同侧的导向件253在前后方向错位设置的同时,避免安装架251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较大,提高导向件253的安装便利性和导向件253的设置灵活性,且易于实现导向件253的安装和更换;同时,该种设置,使得安装架251无需在左右方向上伸出第三挡板213的外侧,仅导向件253和导向支架252的局部伸出第三挡板213的外侧即可,避免安装架251对挡烟板组件2的滑动造成干涉,保证挡烟板组件2的整体组装便利性和滑动顺畅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向件253直接安装在安装架251上,即安装架251可以局部向外凸出形成安装部,导向件253安装于安装部上。

安装架251优选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背离第三挡板213,U型结构的底部与第三挡板213的背面连接。导向支架252的第一端插设于U型结构的U型槽内,导向支架252的第二端伸出U型槽,导向件253安装于导向支架252的第二端。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253为导向滚轮,导向滚动转动安装于导向支架252上,且导向滚轮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以降低挡烟板组件2升降时的阻力,提高挡烟板组件2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的切换顺畅性。

如图13至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滑槽132包括第一槽部1321,第一槽部1321沿竖直方向延伸,导向件253在第一槽部1321中的运动引导第三挡板213沿竖直方向升降,由此实现第一挡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的折叠和展开。导向滑槽132还包括倾斜槽部1322,倾斜槽部1322的下端与第一槽部1321的上端连通,倾斜槽部1322由后至前倾斜向上延伸。当导向件253沿倾斜槽部1322向上运动时,能够引导第三挡板213在向上运动的同时,向前运动,由此减小第三挡板213和进烟口16之间的间距,减小第三挡板213和罩前板11之间的间隙。

当导向件253在第一槽部1321中运动时,第三挡板213间隔设置于罩前板11的后侧,由此能够避免第三挡板213在升降的过程中与罩前板11接触,降低挡烟板组件2升降时的摩擦阻力,且降低第三挡板213被磨损的概率。当导向件253位于倾斜槽部1322的前端时,第三挡板213的上部插入至进烟口16内,第三挡板213的下部外侧面与罩前板11的内侧面贴合,由此能够减小第三挡板213和罩前板11之间的缝隙,避免油烟通过两者之间的缝隙进入集烟腔15中,保证对油烟的过滤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导向件253位于倾斜槽部1322的前端时,第三挡板213也可以完全位于进烟口16内部。该种设置下,第三挡板213可以采用铝或者铝合金等金属材质,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

进一步地,导向滑槽132还包括第二槽部1323,第二槽部13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槽部132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槽部1323的下端与倾斜槽部1322的上端连通。

如图17至图24所示,为实现机头组件100的升降以及挡烟板组件2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集成灶还包括升降机构200,升降机构200具有驱动机头组件100整体相对机体400升降的第一驱动状态和驱动挡烟板组件2相对集烟罩1动作以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驱动状态。

即,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升降机构200同时实现机头组件100的整体升降和挡烟板组件2的状态切换,以减少升降机构200的数量,从而降低升降机构200的占地空间,提高集成灶的结构紧凑性,且降低驱动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分别设置两组驱动结构,其中一个驱动结构驱动机头组件100的整体升降,另一驱动结构驱动挡烟板组件2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集烟罩1和挡烟板组件2之间设置有内锁止结构,内锁止结构具有向挡烟板组件2施加竖直方向的抵压力,以使挡烟板组件2与集烟罩1保持相对静止的锁止状态及允许集烟罩1和挡烟板组件2相对运动的解锁状态;集烟罩1和机体400之间设置有外止挡结构,外止挡结构具有向集烟罩1施加竖直的外止挡力,以使集烟罩1与机体400保持相对静止的锁止状态和允许集烟罩1相对机体400运动的解锁状态。升降机构200在第一驱动状态时,内锁止结构处于锁止状态且外止挡结构处于解锁状态;当升降机构200处于第二驱动状态时,内锁止结构处于解锁状态且外止挡结构处于锁止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内锁止结构,能够在升降机构200驱动机头组件100整体升降时,保持挡烟板组件2与集烟罩1相对静止,从而保证对机头组件100整体升降的可靠性;通过设置外止挡结构,能够在升降机构200驱动挡烟板组件2相对集烟罩1动作时,保持集烟罩1和机体400相对静止,从而利于控制挡烟板组件2的运行,提高挡烟板组件2的运行可靠性。通过设置内锁止结构和外止挡结构控制升降机构200在第一驱动状态和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切换,结构易于实现,成本较低,且能够在实现机头组件100状态切换的同时,利于保证机头组件100在各个状态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机头组件100和集成灶的运行可靠性。

为提高升降机构200在第一驱动状态和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切换便利性,升降机构200的驱动端与挡烟板组件2的下端连接,升降机构200通过控制向挡烟板组件2施加的竖直驱动力的大小,控制内锁止结构和外止挡结构在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之间的切换。上述设置,通过控制升降机构200提供至挡烟板组件2上的竖直驱动力的大小而实现第一驱动状态和第二驱动状态之间的切换,切换便利性高,易于控制,且使得内锁止结构和外止挡结构可以采用纯机械结构,无需额外配置驱动结构,成本较低;同时,该种设置,对于升降机构200的结构要求较低,使得升降机构200仅需要满足能够驱动挡烟板组件2的下端竖直升降且作用于挡烟板组件2下端上的竖直驱动力可调节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内锁止结构和/或外止挡结构可以配置驱动件,以使得驱动件驱动内锁止结构在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之间切换;和/或,使得驱动件驱动外止挡结构在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之间切换。

为提高升降机构200与机头组件100的连接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挡板组件21的下端背面凸设有驱动连接件26,升降机构200的驱动端与驱动连接件26连接。具体地,第三挡板213的背面凸设有驱动连接件26,由此能够避免升降机构200直接与挡板组件21连接造成的连接不便及第三挡板213易产生变形的问题,提高对挡烟板组件2的驱动可靠性,从而提高整个机头组件100的状态切换可靠性。

驱动连接件26优选与第三挡板213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根据升降机构200的类型、尺寸和具体结构对驱动连接件26的结构进行设计,且实现挡板组件21的结构通用性,降低挡烟板组件2的设置成本,提高驱动连接件26的维修和更换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00包括升降驱动件201和升降传动组件202,升降驱动件201通过升降传动组件202驱动机头组件100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实现机头组件100的自动化升降,提升机头组件100的使用性能。在其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00也可以包括手柄或者其他手动控制件,手动控制件伸出机体400外部并与升降机构200连接,用户通过手动控制件带动升降机构200运动,进而致动机头组件100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件201采用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伸缩杆竖直设置;升降传动组件202包括剪刀叉伸缩组件,剪刀叉伸缩组件的下端具有上连接板,上端具有下连接板,推杆电机与剪刀叉伸缩组件的下连接板传动连接,上连接板与驱动连接件26连接。推杆电机的伸缩杆伸出时,驱动剪刀叉伸缩组件向上伸长,由此驱动驱动连接件26向上运动;当推杆电机的伸缩杆向下回缩时,驱动剪刀叉伸缩组件向下回缩,从而驱动驱动连接件26向下运动。

由于剪刀叉伸缩组件在左右方向的尺寸较大,能够增加驱动连接件26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从而提高挡烟板组件2和机头组件100竖直升降时的稳定性,且使得剪刀叉伸缩组件仅设置一个即可;再者,采用剪刀叉伸缩组件作为升降传动组件202,能够对升降行程进行放大,在保证驱动连接件26的升降行程的同时,减小推杆电机的伸缩杆的伸缩行程,也使得在推杆电机的伸缩行程不变的基础上,使得驱动连接件26能够在更大距离的范围活动,从而利于机头组件100实现在各个状态下的切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0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采用旋转电机配合丝杠螺母实现升降,旋转电机配合齿轮齿条传动等。

在本实施例中,推杆电机的下端安装于横风箱302中,上端通过连通口伸入纵风箱301中,剪刀叉伸缩组件位于纵风箱301中,且上端伸入至集烟罩1内部。

值得说明的是,剪刀叉伸缩组件为现有成熟结构,推杆电机与剪刀叉伸缩组件配合实现剪刀叉伸缩组件伸缩的结构,在现有其他领域中较为常见,本实施例不再对剪刀叉伸缩组件的具体结构、推杆电机与剪刀叉伸缩组件的连接结构以及推杆电机驱动剪刀叉伸缩组件伸缩的运行原理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内锁止结构包括关闭锁止结构和打开锁止结构,关闭锁止结构和打开锁止结构均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且关闭锁止结构用于在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向挡烟板组件2施加朝下的下抵压力,以限制挡烟板组件2向上滑动打开;打开锁止结构用于在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向挡烟板组件2施加朝上的上抵压力,以限制挡烟板组件2向下滑动关闭。

通过设置关闭锁止结构,能够保证挡烟板组件2在关闭状态时稳定处于锁止状态,且当升降机构200提供的向上竖直驱动力能够克服下抵压力和挡烟板组件2的整体重力之和时,挡烟板组件2即可由关闭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即可驱动挡烟板组件2相对集烟罩1运动,以实现挡烟板组件2由关闭状态至打开状态的切换。通过设置打开锁止结构,能够使挡烟板组件2稳定处于打开状态,且当升降机构200向挡烟板组件2提供向下的竖直驱动力能够克服上抵压力与挡烟板组件2的整体重力之差,即可带挡烟板组件2由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

具体地,当机头组件100处于收纳状态时,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且关闭锁止结构处于锁止状态,打开锁止结构处于解锁状态;当升降机构200以第一驱动状态驱动机头组件100整体向上伸出时,外止挡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关闭锁止结构处于锁止状态,打开锁止结构处于解锁状态;当机头组件100升高至预设高度后,需要将挡烟板组件2切换至打开状态,此时,外止挡结构处于锁止状态,升降机构200通过调节竖直驱动力,使得关闭锁止结构处于解锁状态,升降机构200驱动挡烟板组件2相对集烟罩1向上运动,以将挡烟板组件2切换至打开状态,直至打开锁止结构切换至锁止状态。

关闭锁止结构包括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和止挡凸起27,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和止挡凸起27中的一个设置于集烟罩1,另一个设置于挡烟板组件2,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与止挡凸起27抵压以施加下抵压力。当竖直驱动力大于下抵压力与挡烟板组件2的重力之和时,施加至挡烟板组件2上的竖直驱动力使得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与止挡凸起27之间的相互挤压力克服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的弹性力,从而使得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与止挡凸起27分离,挡烟板组件2能够相对集烟罩1动作。

打开锁止结构包括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和止挡凸起27,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与止挡凸起27抵压以施加上抵压力。即,当打开锁止结构处于锁止状态时,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在其弹性力作用下始终稳定地向止挡凸起27施加抵压力,从而使得打开锁止结构向挡烟板组件2施加上抵压力;当施加至挡烟板组件2的向下竖直驱动力大于上抵压力与挡烟板组件2之差时,两者之间相互的挤压力大于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的弹性力,由此使得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与止挡凸起27分离,挡烟板组件2可相对集烟罩1向下运动。

采用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和止挡凸起27的抵压配合以及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与止挡凸起27的抵压配合,实现打开锁止结构和关闭锁止结构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能够利于通过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和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的结构设置,对上抵压力和下抵压力进行设计,提高对上抵压力和下抵压力的可控性,从而提高挡烟板组件2的使用可靠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内锁止结构,例如在挡烟板组件2上设置锁止凹槽,在集烟罩1上设置弹性销,且弹性销对应挡烟板组件2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各设置一个。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时,处于下方的弹性销插入锁止凹槽中,以将挡烟板组件2锁定至锁止凹槽中,当竖直驱动力增大到克服弹性销的弹性力时,弹性销脱出锁止凹槽,以使得挡烟板组件2可相对集烟罩1滑动;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处于上方的弹性销插入至锁止凹槽中,以将挡烟板组件2锁定至打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和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集烟罩1内部,止挡凸起27设置于挡烟板组件2的下端,止挡凸起27具有上抵压面271和下抵压面272。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能够向下抵压于上抵压面271,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能够向上抵压于下抵压面272。即,在本实施例中,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和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共用一个止挡凸起27,由此能够减少止挡凸起27的数量,减轻挡烟板组件2的重量,降低挡烟板组件2的成本。

为提高关闭锁止结构能够在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之间切换便利性,上抵压面271由前至后倾斜向下设置,由此当止挡凸起27和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的抵压部件3243之间的挤压力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关闭锁止弹性件33的抵压部件3243能够相对止挡凸起27顺着上抵压面271向下滑动至止挡凸起27与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分离,提高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与止挡凸起27分离的顺畅性;同时,通过设置上抵压面27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以控制实现两者分离的最大下抵压力的大小,从而利于实现对竖直驱动力的调节控制。

为提高打开锁止结构在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之间的切换,下抵压面272由后至前倾斜向下设置,由此当向下的竖直驱动力逐渐增加时,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的抵压部件3243能够顺着下抵压面272逐渐与下抵压面272脱离,提高挡烟板组件2由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顺畅性,保证挡烟板组件2的运行平稳性。同时,通过控制下抵压面272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以及下抵压面272的倾斜角度,即可对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的抵压部件3243和下抵压面272之间的最大挤压力进行控制,即对最大上抵压力的大小进行控制,提高打开锁止结构的设计灵活性。

由于上抵压力需要大于挡烟板组件2的整体重力,以保证挡烟板组件2在打开状态时不会因重力而向下滑落,而下抵压力可小于挡烟板组件2的整体重力,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下抵压面272在倾斜方向的宽度大于上抵压面271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由此保证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的抵压部件3243在下抵压面272上的相对运动行程增加,从而能够增加两者之间的最大挤压力的大小,即增加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能够施加至下抵压面272上的最大上抵压力。

为提高止挡凸起27的结构设置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上抵压面271和下抵压面272在左右方向上错位设置,由此能够分别对上抵压面271的宽度和下抵压面272的宽度进行设置,降低结构设计的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和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的结构相同,以提高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和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降低成本。为方便描述,将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和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统称为内弹性锁止装置3。

如图25至图29所示,内弹性锁止装置3包括固定组件和转动组件32。其中,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壳31,安装壳31与集烟罩1连接,安装壳31上设置有转动避让孔311;转动组件32包括转动套321和抵压组件324,转动套321转动安装于安装壳31内部,抵压组件324的一端与转动套321连接,第二端伸出安装壳31并具有抵压部件3243,抵压部件3243用于与止挡凸起27抵压。抵压组件324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安装壳31上下活动,以带动转动套321绕预设轴线转动;内弹性锁止装置3还包括锁止弹性件33,锁止弹性件33连接于安装壳31和转动组件32之间,用于向转动组件32施加阻碍其转动的力矩,从而使对应的关闭锁止结构或打开锁止结构保持至锁止状态。

为提高转动套321的转动安装便利性,安装壳31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套34,转动套321的两端分别转动套设在两个安装套34的外侧,以实现对转动套321的转动支撑。每个安装套34均包括沿轴向连接的连接轴部341和连接套部342,连接轴部341插装于安装壳31的端面,连接套部342位于安装壳31的内部,转动套321转动套设于连接套部342外侧。

安装壳31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连接轴部341固定插设于对应侧安装孔,且连接轴部341的横截面优选为非圆截面,安装孔的形状与连接轴部341的截面形状形状相适配,以避免安装套34a相对安装壳31发生转动。连接套部342的外径大于连接轴部341的对应外径。

为方便后续描述,将两个安装套34分别称为第一安装套34a和第二安装套34b。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套34b的连接轴部341上开设有螺纹孔,以与集烟罩1通过螺钉连接。

锁止弹性件33安装于转动套321内部且沿转动套321的轴线方向延伸,锁止弹性件33的第一端与转动套321连接,锁止弹性件33的第二端与安装壳31相对固定,从而使得转动组件32相对安装壳31转动时,锁止弹性件33产生扭曲变形,从而产生弹性扭矩,以阻碍转动组件32转动;通过将锁止弹性件33设置在转动套321内部,能够提高锁止弹性件33的安装便利性,提高内弹性锁止装置3的结构紧凑性。

为提锁止弹性件33与安装壳31的连接便利性,第二安装套34b的连接套部342具有安装槽,锁止弹性件33的第二端容置于安装槽中。

转动组件32还包括内连接件322,内连接件322安装于转动套321的内部,且内连接件322在周向上相对转动套321固定,锁止弹性件33的第一端与内连接件322连接,以提高锁止弹性件33与转动组件32的连接便利性。

进一步地,内连接件322包括沿轴向相连的主套部3221和连接部3222,主套部3221插设于转动套321内,连接部3222位于主套部3221朝向锁止弹性件33的一侧。连接部3222的外径小于主套部3221的外径,锁止弹性件33的第一端连接于连接部3222,以提高锁止弹性件33与转动组件32的连接便利性,且提高内连接件322与转动套321的连接便利性。主套部3221和连接部3222之间还同轴连接有过渡部3223,过渡部3223的外径沿远离主套部3221的方向逐渐减小,以实现内连接件322外径的逐渐变化,降低局部应力集中的概率。

连接部3222沿径向开设有挂孔3226,锁止弹性件33的第一端插设于挂孔3226中,以实现两者的挂接固定,连接部3222插入至锁止弹性件33的内圈内,以提高锁止弹性件33与连接部3222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套34a的端面和内连接件322的端面中的一个设置有导向斜面3431,另一个设置有凸齿部,导向斜面3431由第一端至第二端沿安装套34的周向及轴线延伸,凸齿部与导向斜面3431滑动配合。当止挡凸起27抵推转动组件32转动时,凸齿部沿导向斜面343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相对运动,以抵推锁止弹性件33压缩,进而使锁止弹性件33压缩,使得当转动组件32相对初始状态的转动角度越大,锁止弹性件33施加的弹性力越大,即抵压部件3243向止挡凸起27施加的抵压力越大。

第一安装套34a的端面设置有固定齿盘,固定齿盘包括沿其周向依次排布的多个第一齿部343,相邻两个第一齿部343之间形成有固定齿槽,第一齿部343的一侧面形成导向斜面3431;内连接件322的端面上设置有转动齿盘,转动齿盘包括延期周向依次排布的多个第二齿部3224,第二齿部3224形成凸齿部。由此能够增加导向斜面3431和凸齿部的个数,提高内连接件322的受力平稳性,同时降低单个凸齿部的受力,降低凸齿部折断的概率。

第二齿部3224的齿高可以根据内弹性锁止装置3有解锁状态运动至锁止状态的行程进行具体限定,以保证内弹性锁止装置3在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的过程中,每一第二齿部3224均沿一导向斜面3431滑动,以使锁止弹性件33处于持续压缩状态。

为限制内连接件322的滑动行程,内连接件322上开设有调节限位孔3225,调节限位孔3225为沿转动套321的轴向延伸的长圆形孔。转动套321上沿径向设置有调节轴323,调节轴323插设于调节限位孔3225中,且调节限位孔3225的宽度大致等于调节轴323的外径,调节限位孔3225的长度大于调节轴323的外径,以保证内连接件322仅能相对转动套321沿轴向滑动。

调节轴323包括限位头部3231和主轴部3232,限位头部3231的外径大于主轴部3232的外径,限位头部3231位于转动套321的外部并被限制穿入转动轴,主轴部3232依次穿过转动套321和调节限位孔3225。优选地,转动套321沿径向贯通两侧开设有穿孔,调节限位孔3225贯通内连接件322的相对两侧主轴部3232依次穿过一侧的穿孔及调节限位孔3225后插入另一侧的穿孔中,以保证调节轴323、内连接件322和转动套321的连接稳定性。

抵压组件324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板部3241、连接杆部3242和抵压部件3243,连接板部3241与转动套321连接,以提高抵压组件324与转动套321的连接便利性。通过设置连接杆部3242连接抵压部件3243和连接板部3241,能够增加抵压部件3243与转动套321之间的间距,从而在保证抵压部件3243能够抵压止挡凸起27时,止挡凸起27与安装壳31等结构错位设置,不会产生干涉,保证内弹性锁止装置3的使用便利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通过连接杆部3242的形状和长度设置,对抵压部件3243的位置和抵压力的方向进行设计。具体地,转动套321的外侧壁具有固定板部3211,固定板部3211与连接板部3241贴合且连接的。固定板部3211与连接板部3241优选采用螺钉连接,以保证连接稳定性,且易于实现抵压组件324的更换和维修。

连接杆部3242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第一杆部连接于连接板部3241和第二杆部之间,第一杆部与连接板部3241垂直连接,且第二杆部沿远离第一杆部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第二杆部的末端连接抵压部件3243。该种设置,使得抵压部件3243抵压上抵压面271或者下抵压面272时,对应的抵压面能够大致与第二杆部平行设置,减小抵压面与第二杆部之间的夹角,由此利于通过抵压部件3243与抵压面的抵压,对锁止弹性件33施加扭矩。

在本实施例中,抵压部件3243为抵压轮,抵压轮通过安装轴3244转动安装于连接杆部3242,以减小抵压部件3243与止挡凸起27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抵压部件3243或者止挡凸起27被磨损的概率。优选地,安装轴3244贯穿第二杆部的末端,且安装轴3244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抵压轮,以增加抵压部件3243与止挡凸起27的抵压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部3241位于安装壳31的内部,连接杆部3242穿出安装壳31的转动避让孔311,且连接杆部3242与转动避让孔311的上下两侧边缘均间隔设置,由此使得连接杆部3242能够相对安装壳31向上转动或向下转动。

即,在本实施例中,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的抵压部件3243抵压于止挡凸起27的上抵压面271上,止挡凸起27对抵压部件3243的挤压力能够抬动抵压组件324相对安装壳31向上翻转以解锁;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的的抵压部件3243抵压于止挡凸起27的下抵压面272上,止挡凸起27对抵压部件3243的挤压力能够压动抵压组件324相对安装壳31向下转动以解锁,由此使得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和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可采用相同的结构,提高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和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的通用性,从而降低机头组件100的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和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可采用不同的结构,例如可使得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的抵压组件324仅能相对安装壳31向上翻转,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的抵压组件324仅能相对安装壳31向下转动。

如图17至图24所示,外止挡结构包括止挡凹槽133和弹性止挡组件4,弹性止挡组件4和止挡凹槽133中的一个设置于机体400上,另一个设置于集烟罩1,弹性止挡组件4的止挡端能够弹性插入止挡凹槽133中,以限制集烟罩1与机体400相对运动;且弹性止挡组件4能够在其与止挡凹槽133槽壁之间的挤压力大于预设挤压力时回缩并退出止挡凹槽133中,以实现外止挡结构由锁定状态至解锁状态的切换。当升降机构200处于第二驱动状态时,弹性止挡组件4的止挡端插入止挡凹槽133中。

通过设置止挡凹槽133和弹性止挡组件4的配合,能够使得升降机构200可以根据竖直驱动力与弹性止挡组件4与止挡凹槽133的槽壁之间的挤压力关系,控制外止挡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且使得升降机构200未施加竖直驱动力时,机头组件100也可以通过弹性止挡组件4与止挡凹槽133之间的配合关系,保持机头组件100处于稳定的伸出状态,避免机头组件100因重力作用而向下掉落,提高机头组件100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集烟罩1具有若干个挡位高度,且挡位高度与止挡凹槽133一一对应设置,当集烟罩1达到任一挡位高度时,弹性止挡组件4的止挡端弹性插入止挡凹槽133。该种设置,使得集烟罩1在任一挡位高度均可保持稳定,由此可以使集烟罩1固定在不同的挡位高度,从而调节进烟口16的高度,进而调节机头组件100的油烟抽排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集烟罩1具有两个挡位高度,两个挡位高度分别为弱挡挡位高度和强档挡位高度,其中弱挡挡位高度为上述的预设高度。对应地,止挡凹槽133设置有两个。机头组件100在弱挡挡位高度的使用状态为弱挡使用状态,在强档挡位高度的使用状态为强档使用状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挡位高度可以设置三个或者更多个,预设高度为最低挡位高度。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集烟罩1也可以仅具有一个挡位高度,即机头组件100在由收纳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时,机头组件100直接由收纳状态升高至最大高度,然后,挡烟板组件2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当机头组件100需要回收至收纳状态时,先将挡烟板组件2由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然后机头组件100整体下降至机体400中。

当集烟罩1具有至少两个挡位高度时,当机头组件100由收纳状态升高至最低挡位高度时,升降机构200由第一驱动状态切换至第二驱动状态,挡烟板组件2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以使进烟口16能够外露,从而进行油烟抽排;当集烟罩1在相邻两个挡位高度之间切换时,保持挡烟板组件2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当集烟罩1由最低挡位高度回复至收纳状态时,先采用第二驱动状态将挡烟板组件2由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然后再使升降机构200切换至第一驱动状态,以带动机头组件100整体回缩至收纳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集烟罩1上设置有止挡凹槽133,弹性止挡组件4设置于机体400上,由此能够提高弹性止挡组件4的安装便利性,降低集烟罩1的加工难度。具体地,机体400上开设有安装凹槽403,弹性止挡组件4安装于安装凹槽403内;对应侧的风道侧板3014上设置开设有避让穿孔,弹性止挡组件4的止挡端穿过避让穿孔以伸出至与罩侧板13抵接或插入至止挡凹槽133内。

在本实施例中,除最高挡位高度对应的止挡凹槽133外,每个止挡凹槽133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上止挡槽壁1331和下止挡槽壁1332,上止挡槽壁1331沿朝向弹性止挡组件4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下止挡槽壁1332沿朝向弹性止挡组件4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该种设置,当使得集烟罩1处于非最高挡位高度的任一挡位高度时,若升降机构200向挡烟板组件2施加向下的竖直驱动力,则弹性止挡组件4与上止挡槽壁1331接触,以向集烟罩1施加向上的下降止挡力;若升降机构200向挡烟板组件2施加向上的竖直驱动力时,则弹性止挡组件4与下止挡槽壁1332接触,以向集烟罩1施加向下的上升止挡力,使得弹性止挡组件4与止挡凹槽133的配合能够实现双向止挡力的施加,从而利于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升降机构200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竖直驱动力的控制和驱动状态的调控。

在本实施例中,除最高挡位高度对应的止挡凹槽133外,止挡凹槽133呈开口朝向弹性止挡组件4的扩口U型槽,在其他实施例中,止挡凹槽133也可以为V型槽或者弧形槽。最高挡位高度对应的止挡凹槽133仅具有上止挡槽壁1331,以简化集烟罩1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最高挡位高度的止挡凹槽133的结构也可以与其他止挡凹槽133的结构相同。

为提高机头组件100的升降平稳性,集烟罩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止挡凹槽133,两侧的止挡凹槽133一一对应设置,两侧的止挡凹槽133分别对应设置有弹性止挡组件4。进一步地,止挡凹槽133由对罩侧板13向内冲压形成,以降低止挡凹槽133的加工难度。

弹性止挡组件4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41和设置于壳体41内部的止挡弹性件42,止挡弹性件42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止挡弹性件42的第一端与壳体41朝向集烟罩1的一端连接,止挡弹性件42的第二端与机体400抵接,止挡弹性件42处于压缩状态。壳体41朝向集烟罩1的一端形成止挡端。

该种设置下,当集烟罩1相对机体400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时,止挡凹槽133的下止挡凹槽133与止挡端抵接,止挡弹性件42向止挡端施加使止挡端抵紧下止挡槽壁1332的弹性力,当下止挡槽壁1332与止挡端之间的挤压力能够克服止挡弹性件42的弹性力时,止挡弹性件42在挤压力作用下被压缩,同时,壳体41沿远离止挡凹槽133槽底的方向滑动以使止挡端退出止挡凹槽133;当集烟罩1运动至相邻挡位高度时,止挡凹槽133与弹性止挡组件4正对,止挡端在止挡弹性件42的弹性作用力下插入止挡凹槽133中。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端的形状与止挡凹槽133的形状相一致,即保证当止挡端插入到止挡凹槽133中时,止挡端与上止挡槽壁1331和下止挡凹槽133均抵接,从而实现上下两向运动的止挡。

为提高止挡弹性件42的安装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壳体41内部设置有安装柱43,安装柱43的延伸方向与止挡弹性件42的延伸方向一致,安装柱43的一端与止挡端的内侧壁抵接,另一端呈自由状态,止挡弹性件42的第一端套设在安装柱43上,以保证止挡弹性件42始终沿左右方向发生形变,提高止挡弹性件42的设置稳定性。止挡弹性件42优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柱43与止挡弹性件42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当集烟罩1升高至最高挡位高度时,所有止挡凹槽133均位于纵向风道3011内部,以降低油烟作用于止挡凹槽133的概率,从而保证止挡的可靠性。

为方便描述,将与最低挡位高度对应的止挡凹槽133称为第一止挡凹槽133a,弹性止挡组件4与第一止挡凹槽133a,机头组件100的整体重力为Mg

在本实施例中,机头组件100由收纳状态切换使用状态的过程为:

升降机构200以向上的初始的竖直驱动力Fa驱动挡烟板组件2向上运动,此时挡烟板组件2处于关闭状态,且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向挡烟板组件2施加向下的下抵压力F

当集烟罩1升高至最低挡位高度时,第一止挡凹槽133a与弹性止挡组件4配合形成第一挡位锁止结构,弹性止挡组件4积压第一止挡凹槽133a的下侧槽壁并向集烟罩1施加向下的第一上升止挡力F

逐渐增加竖直驱动力Fa的大小,当Mg

当挡烟板组件2运动时第一挡板211的上端抵接至集烟罩1的顶部后,挡烟板组件2状态切换完毕,此时,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的抵压部件3243抵压止挡凸起27的下抵压面272,机头组件100切换至使用状态且位于最低挡位高度,弱挡状态完成;

当需要将机头组件100升高至另一挡位高度时,持续增大向上的竖直驱动力Fa,当Fa增加至Fa>F

机头组件100由强档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的过程为:

升降机构200以向下的竖直驱动力Fb驱动挡烟板组件2向下运动,此时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打开弹性锁止装置3b向挡烟板组件2施加向上的上抵压力F

当集烟罩1下降至最低挡位高度时,弹性止挡组件4的止挡端卡入第一止挡凹槽133a中,并向第一止挡凹槽133a的下侧槽壁施加第二下降止挡力F

当需要集烟罩1继续下降以将机头组件100切换至关闭状态时,增大竖直驱动力Fb的大小,当Fb满足F

当挡烟板组件2切换至关闭状态后,关闭弹性锁止装置3a抵压上抵压面271,且由于挡烟板组件2处于最大展开状态,无法相对集烟罩1继续向下运动,使得挡烟板组件2与集烟罩1保持相对静止;

继续增大竖直驱动力Fb,当Fb满足F

在本实施例中,机头组件100还设置有烟雾检测装置,烟雾检测装置与烟机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烟雾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油烟量的大小,由此使得烟机控制模块能够通过烟雾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机头组件100的升降高度,以调节机头组件100的油烟抽排效果。

例如,当烟雾检测装置检测的油烟量低于预设油烟量时,可使机头组件100处于弱挡使用状态,当烟雾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油烟量高于预设油烟量时,可使机头组件100升高至强档使用状态,以增强油烟抽排能力。

进一步地,烟机控制模块根据烟雾检测装置与温感模组23的检测结果控制机头组件100的升降。当烟雾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油烟量达到预设油烟量且温感模组23检测的温度值超过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机头组件100升高至强档使用状态,以实现油烟的迅速抽排,当烟雾检测装置检测的油烟量低于预设油烟量且温感模组23检测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机头组件100至弱挡使用状态,以使进烟口16靠近烹饪器具,以提高油烟抽排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烟雾检测装置安装于第三挡板213的背面且位于过滤网214的下侧,以提高对油烟量检测的准确性。优选地,驱动连接件26为中空结构,其且上端面设置有烟雾检测孔,烟雾检测装置安装于驱动连接件26内部且检测孔正对烟雾检测孔,由此能够减少烟雾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提高烟雾检测装置的安装便利性,且减轻挡烟板组件2和机头组件100的整体重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基本相同,仅部分设置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于实施例一相同的内容进行赘述。

如图30和图3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照明模组22于第二挡板21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挡板212上开设有温度检测孔,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使用状态时,温感模组23的检测端朝向温度检测孔。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可以使得照明模组22和温感模组23在左右方向上错位设置,且保证照明模组22的照明范围可以覆盖整个灶台。

进一步地,每个照明模组22均呈长条状结构且沿第二挡板212的高度方向延伸,以增加照明模组22的照明范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基本相同,仅部分设置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内容进行赘述。

如图32和图3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滑槽132还包括弧形槽部1324,弧形槽部1324的开口倾斜朝前上方设置,弧形槽部1324的下端与倾斜槽部1322的前端连通。当导向件253沿弧形槽部1324运动时,第一挡板211相对集烟罩1固定设置,第二挡板212的下端绕第一枢接轴2161转动,以调节第二挡板212与第三挡板213之间的夹角。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头组件100和集成灶,当挡烟板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挡板212与第三挡板213之间的夹角θ能够在θ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253处于弧形槽部1324的下端时,第二挡板212与第三挡板213之间的夹角为θ

为保证第二挡板212在调节过程中,第一挡板211能够相对集烟罩1保持静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集烟罩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且当导向件253滑动至倾斜槽部1322的前端时,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当第一挡板211受到的向下拉动的力大于预设拉力时,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分离,由此使得在第二挡板212在θ

优选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磁吸连接,以利于控制两者之间的磁吸力大小,从而控制预设拉力的大小,且保证第二挡板212在调节过程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可以与第二连接结构卡接或弹性插拔连接。

优选地,当第一挡板211和集烟罩1相对固定时,第一挡板211水平设置,以提高机头组件100整体的外形美观性,且利于保证第一挡板211不会在第二挡板212的向上推动下继续向上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倾斜槽部1322与弧形槽部1324采用圆弧光顺过渡连接,以保证导向件253在导向滑槽132内的滑动顺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挡板212和第三挡板213之间的夹角为θ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照明模组22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二中的设置方式。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分类

0612011655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