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缆沟多排布线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40


一种电缆沟多排布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布线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沟多排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沟是一种地下管道,主要用于敷设和更换电力或电讯电缆设施。它也是被敷设电缆设施的围护结构,有矩形、圆形、拱形等管道结构形式,在发电厂、变电站、风电场等地方都广泛应用电缆沟。

电缆沟布线时,为了提升线缆容量,通常会采用多排布线的结构。公告号为CN21195872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预制装配式电力电缆沟,包括电缆预制沟壁,电缆预制沟壁的内侧装设有装配立架,装配立架上旋设固定有放置层架,放置层架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铺设时,电缆放置于放置层架上,通过设置多个放置层架增加电缆的铺设数量。

下大雨且地下水水位升高或者电缆沟出现漏水时,电缆沟的低洼段容易产生积水。当积水水位升高时,位于最下层的电缆可能被积水浸泡,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积水时电缆被积水浸泡的可能,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沟多排布线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沟多排布线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沟多排布线装置,包括

支撑座,设置于沟底,所述支撑座沿电缆沟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相邻所述支撑座之间相互抵接;

支撑臂,对称所述支撑座顶部;

支撑柱,上下间隔设置于相对所述支撑臂的相向侧,所述支撑臂相向侧上下滑动设置有安装块,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安装块;

支撑板,上下滑动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有驱动所述支撑板向上滑动至所述支撑座顶部的弹性驱动件;

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板向下滑动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安装块向上滑动;

所述支撑板向上滑动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安装块向下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大雨时,雨水漏入电缆沟内,当积水数量增加时,积水的重量使得支撑板向下运动,此时控制组件控制安装块向上运动,使得位于最下方的支撑柱带动电缆向上运动,降低积水时电缆被积水浸泡的可能,并且积水水位下降后,控制组件控制安装块向下运动,使得支撑柱带动位于最下方的电缆向下运动,降低电缆之间相互靠近影响散热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控制柱以及控制轴;

所述控制柱上下滑动穿设于所述支撑臂以及所述支撑座,所述控制柱固定于所述安装块底部;

所述控制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控制轴外周侧,所述控制板一端抵接于所述控制柱底部,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板底部;

所述支撑板向下滑动时,所述控制板翻转推动所述控制柱向上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向下运动时,控制板翻转推动控制柱向上运动,使得电缆向上运动。

可选的,所述控制板包括动力部以及驱动部;

所述动力部与所述支撑板相抵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控制柱相抵接,所述动力部的长度大于所述驱动部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部长度大于驱动部的长度,提升动力部推动控制柱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控制柱靠近所述支撑板一侧上下均匀设置有多个滑动齿;

所述支撑座滑动设置有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控制板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支撑板一侧上下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齿,所述支撑齿与所述滑动齿相啮合;

所述支撑座设置有驱动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控制柱的弹性动力件;

所述支撑座滑动设置有驱动件,所述支撑板滑动至靠近所述支撑座顶部端面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控制柱,直至所述支撑齿远离所述滑动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齿支撑滑动齿,限制控制柱向下运动,有利于保持电缆远离积水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条,所述驱动条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且位于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安装板之间;

所述安装板倾斜形成有对应所述驱动条的动力面,所述驱动条远离所述安装板一侧形成形成有对应所述支撑板的驱动面;

所述支撑板向上滑动于所述驱动面时,所述驱动条朝靠近所述支撑柱方向滑动于所述动力面,此时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控制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滑动于驱动面,使得驱动条滑动于动力面,推动安装板远离控制柱,直至支撑齿远离滑动齿,有利于控制柱进入自由运动状态。

可选的,所述支撑齿滑动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驱动所述支撑齿滑动凸出至所述安装板外的支撑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弹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可选的,所述弹性动力件为动力弹簧,所述动力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动力面一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弹簧弹性释放,有利于推动安装板靠近控制柱,使得支撑柱运动至滑动齿正上方。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形成有供所述支撑板上下滑动的支撑槽,所述弹性驱动件为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安装于所述支撑槽,所述驱动弹簧顶部抵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驱动弹簧底部抵接于所述支撑槽槽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弹簧推动支撑板向上运动,驱动弹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内形成有收集槽,所述支撑座顶部对称形成有连通所述收集槽的进水孔;

所述支撑座侧壁且靠近底部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收集槽的出水孔,所述支撑座设置有插入所述出水孔的出水管,相邻所述支撑座的所述出水管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水通过进水孔进入收集槽内,且通过出水孔朝下一相邻支撑座的收集槽流动,最后通过最外侧支撑座的出水管排出,有利于减少积水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倾斜形成有朝两侧所述进水孔引导水流的引导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水流向两侧进水孔流动,方便排出积水。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下大雨时,雨水漏入电缆沟内,当积水数量增加时,积水的重量使得支撑板向下运动,此时控制组件控制安装块向上运动,使得位于最下方的支撑柱带动电缆向上运动,降低积水时电缆被积水浸泡的可能;

2.支撑齿支撑滑动齿,有利于限制控制柱向下运动,保持电缆远离积水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座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齿远离滑动齿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向下运动前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座;11、支撑齿;111、支撑弹簧;12、驱动条;121、驱动面;13、安装板;131、动力面;132、连接槽;14、动力弹簧;15、支撑槽;151、驱动弹簧;16、收集槽;17、进水孔;18、出水管;19、出水孔;2、支撑臂;21、安装块;211、安装槽;3、支撑柱;4、支撑板;41、引导面;5、控制轴;51、控制板;511、动力部;512、驱动部;513、连通孔;52、控制柱;521、滑动齿;52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缆沟多排布线装置。参见图1,布线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为长方体结构且抵接放置于电缆沟的沟底位置,支撑座1的长度方向与电缆沟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支撑座1有多个且沿电缆沟的延伸方向均匀铺设,相邻支撑座1之间相互抵接。

布线装置还包括支撑臂2以及支撑柱3,支撑臂2有多组,每组支撑臂2对应一个支撑座1,每组支撑座1有两个且对称固定于支撑座1顶部,每个支撑臂2分别位于支撑座1两侧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支撑臂2为长方体结构,支撑柱3有多组,每组支撑柱3对应对应支撑臂2,并且支撑柱3设置于同组两个支撑臂2的相向侧。每组支撑柱3有多个且上下间隔设置,敷设时通过支撑柱3支撑电缆。

参见图2,同组支撑臂2相向侧分别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 “T”字形结构的安装槽211,支撑臂2设置有“T”字形结构的安装块21,安装块21上下滑动于安装槽211,并且位于最下方的支撑柱3固定于安装块21上。初始状态时,安装块21抵接在安装槽211底部槽壁上。

参见图2与图3,布线装置还包括支撑板4以及弹性驱动件,支撑座1顶部形成有支撑槽15,支撑板4上下滑动在支撑槽15内,支撑板4周侧侧壁与支撑槽15周侧槽壁滑动接触。弹性驱动件为驱动弹簧151,驱动弹簧151安装在支撑槽15内,驱动弹簧151顶部抵接于支撑板4底部,驱动弹簧151底部抵接于支撑槽15底部槽壁。驱动弹簧151释放时,驱动弹簧151驱动支撑板4向上滑动,直至支撑板4顶部端面与支撑座1顶部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状态。当雨水流入电缆沟内时,雨水汇集在支撑板4上,此时雨水的重量推动支撑板4向下运动,此时驱动弹簧151进入压缩状态。

参见图2与图4,布线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设置于支撑座1,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51、控制柱52以及控制轴5。安装槽211底部槽壁形成有向下延伸至支撑座1内的滑槽522,控制柱52固定在安装块21的底部且上下滑动于滑槽522。支撑座1形成有连通支撑槽15以及滑槽522的连通孔513,控制轴5转动连接于支撑座1,控制板51固定在控制轴5外周侧上,控制板51一端延伸至滑槽522内,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槽15内。控制板51包括动力部511以及驱动部512,驱动部512的长度大于动力部511的长度,驱动部512抵接于支撑板4的底部,动力部511抵接于控制柱52的底部。

当安装块21抵接于安装槽211底部槽壁时,控制柱52向下滑动驱动控制板51翻转,此时动力部511向下翻转,驱动部512向上翻转,同时驱动部512驱动支撑板4向上翻转,直至支撑板4顶部与支撑座1顶部处于同一端面。当支撑板4在积水的重量作用下,支撑板4推动驱动部512向下滑动,此时动力部511向上翻转,推动控制柱52向上运动,此时安装块21带动支撑柱3向上运动,带动位于最下方的电缆向上运动,降低电缆与积水相接触的可能。

参见图4,支撑座1形成有与滑槽522相连通的连接槽132,连接槽132沿支撑座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控制柱52靠近支撑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齿521,滑动齿521有多个且上下均匀设置,滑动齿521凸入连接槽132内。

参见图5与图6,支撑座1设置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滑动连接于连接槽132(连接槽132在图4中标出)内,安装板13远离支撑板4的一侧形成有滑移槽,安装板13设置有支撑齿11,支撑齿11滑动于滑移槽。安装板13设置有支撑弹簧111,支撑弹簧111安装于滑移槽内,支撑弹簧111一端抵接于支撑齿11,另一端抵接于滑移槽远离槽口侧槽壁,支撑弹簧111弹性释放,推动支撑齿11凸出至支撑槽15外。

参见图4与图6,支撑齿11与滑动齿521为直角三角齿状结构,支撑齿11的直角面朝上设置,滑动齿521的直角面朝下设置。当安装块21抵接于安装槽211底部槽壁时,滑动齿521位于支撑齿11下方。支撑座1设置有弹性动力件,弹性动力件为动力弹簧14,动力弹簧14安装于连接槽132内。动力弹簧14的一端抵接于安装板13竖直侧壁上,另一端抵接于连接槽132槽壁上。动力弹簧14弹性释放时,推动安装板13朝靠近控制柱52方向运动,直至支撑齿11位于滑动齿521的正上方。

当控制柱52向上滑动时,滑动齿521滑动于支撑齿11,推动支撑齿11滑入滑移槽内,使得支撑弹簧111进入压缩状态,直至支撑齿11运动至下一相邻滑动齿521之间,此时支撑弹簧111弹性释放,推动支撑齿11凸出至滑移槽外。当控制柱52向下滑动时,支撑齿11单向支撑滑动齿521,对支撑柱3(支撑柱3在图7中标出)进行支撑,有利于保持控制柱52的桩体,使得位于最下方的电缆保持远离积水的状态。

参见图6与图7,支撑座1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为驱动条12,支撑座1形成有连通连接槽132(连接槽132在图4中标出)以及支撑槽15的驱动孔,驱动孔位于靠近支撑座1顶部的位置,驱动条12滑动于驱动孔。安装板13靠近支撑板4一侧形成形成有动力面131,动力面131与驱动条12相对应。驱动条12远离控制柱52的一侧倾斜形成有驱动面121,驱动面121朝下设置。

参见图4与图6,当支撑齿11处于滑动齿521正上方时,驱动条12抵接安装板13远离控制柱52一侧,此时驱动条12凸入支撑槽15内。当支撑板4向上滑动靠近支撑座1顶部端面时,支撑板4滑动于驱动面121上,此时驱动条12滑入驱动孔内,使得驱动条12滑动于动力面131上,推动安装板13远离控制柱52,使得支撑齿11远离滑动齿521,直至支撑齿11与滑动齿521相错位,此时控制柱52进入自由滑动状态,在电缆的重量作用下,控制柱52向下滑动。

参见图3,支撑座1内形成有收集槽16,收集槽16位于支撑座1宽度方向的侧壁以及支撑齿11之间,以及支撑座1底壁以及支撑槽15之间。支撑座1顶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进水孔17,进水孔17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收集槽16相连通。支撑座1宽度方向的侧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8,出水管18位于出水孔19内,并且相邻支撑座1之间的出水管18焊接固定且连通,同时位于最外侧支撑座1的出水管18连通外界排水管道。

支撑板4顶部倾斜且对称形成有引导面41,引导面41引导雨水向两侧进水孔17流动。雨水漏入电缆沟内时,雨水落在引导面41上,此时雨水顺着引导面41向进水孔17流动,接着雨水通过进水孔17进入收集槽16内,然后雨水通过出水管18顺着电缆沟的延伸方向下一相邻支撑座1的收集槽16内流动,直至从最外侧支撑座1的出水管18流入排水管道内。雨水通过出水管18排入排水管道内,降低电缆与积水相接触的可能;进入电缆沟的雨水停止漏入时,积聚的雨水进入进水孔17内并通过出水管18排出,同时支撑座1顶部积水排完时,驱动弹簧151驱动支撑板4向上运动,此时支撑板4上方的雨水流入进水孔17内,直至支撑板4运动至靠近支撑座1顶部位置时,此时支撑板4滑动于驱动面121(驱动面121在图7中标出),驱动条12(驱动条12在图7中标出)滑入驱动孔,使得控制柱52能够向下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缆沟多排布线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下大雨且雨水漏入电缆沟内时,雨水落在支撑板4以及支撑座1顶部,此时雨水先通过进水孔17进入收集槽16内,再通过出水管18排出,降低电缆与积水接触的可能。当积水漏入速度大于积水排出速度时,积水水位上升,此时支撑板4向下滑动,驱动控制柱52向上运动,使得电缆远离积水,并且支撑齿11支撑滑动齿521,保持电缆的状态。当雨水停止漏入电缆沟时,积水逐渐进入收集槽16且通过出水管18排出,同时驱动弹簧151推动支撑板4向上运动,使得支撑板4上方的积水浸涂收集槽16且通过出水管18排出,直至控制柱52向下滑动,使得电缆运动至初始状态,降低上下电缆相互邻近影响散热的可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8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