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客户分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避免已有客户的流失,需要不断对已有客户进行维护。但由于不同客户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不同,如果针对所有客户均采用相同的客户维护策略,将出现部分客户维护过度且部分客户维护不足的情况出现。为了能够对不同的客户采取适当的维护策略进行维护,需要对客户进行分级,进而根据客户的等级而采用针对性的维护。

通常情况下,专利代理机构按照专利代理委托数量来确定客户的等级,专利代理委托数量越多,客户的等级越高。但是在确定客户的等级时未考虑到客户后续技术交底的输出能力,仅对等级高的客户重点维护,而事实上,存在等级高的客户后续却无法持续给到专利委托到专利代理机构的情况,导致根据客户的等级对客户进行维护时出现维护不合理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较为合理的确定客户的等级,避免根据客户的等级对客户进行维护时出现维护不合理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具体包括:

获取专利代理机构的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

根据所述专利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获取所述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

将所述专利的数量、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所述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作为标签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基于所述客户画像对所述第一等级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目标客户委托给专利代理机构的专利的数量,确定目标客户在专利代理机构的客户等级,即第一等级。委托的专利的数量越多,第一等级越高。接着统计目标客户委托的多个专利中不同的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以及每个不同第一发明人在多个专利中出现的次数,将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和专利的数量作为标签构建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根据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对第一等级进行调整优化,进而通过对客户画像的分析优化调整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从而较为合理的确定客户的等级。

可选的,将所述专利的数量、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所述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作为标签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基于所述客户画像对所述第一等级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包括:

将所述专利的数量、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所述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作为标签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基于所述客户画像,将所述客户画像中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第一阈值对比,若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对应的第一阈值的差值确定第一等级补偿值;

统计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一个数,根据所述第一个数确定第一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一补偿系数乘以所述第一等级补偿值,得到所述第二等级补偿值,所述第一个数越多第一补偿系数越大,所述第一补偿系数大于1;

将所述第一等级加上所述第二等级补偿值,得到所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如果超过第一阈值,说明目标客户对应的公司有专利输出能力的发明人较多,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可作为补偿等级的主维度,在第一等级基础上进行提级,具体根据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超过第一阈值的部分来确定第一等级补偿值。接着根据在委托的专利中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一个数,第一个数越大说明不同第一发明人中有较多的第一发明人输出专利数量较多,因此将第一个数能作为补偿等级的次维度。在第一等级补偿值的基础上,根据第一个数确定对应的大于1的第一补偿系数,将第一等级补偿值乘以第一补偿系数得到第二等级补偿值,使得对补偿值进一步增加调整,最后将第二等级补偿值加到第一等级上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从而使得确定客户的等级较为合理。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客户画像中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第一阈值对比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第一阈值与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的差值确定第一等级扣除值;

统计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二个数,根据所述第二个数确定第二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二补偿系数乘以所述第一等级扣除值,得到所述第二等级扣除值,所述第二个数越多第二补偿系数越小,所述第二补偿系数小于1;

将所述第一等级减去所述第二等级扣除值,得到所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如果未超过第一阈值,说明目标客户对应的公司有专利输出能力的发明人较少,则在第一等级基础上进行适量降级,具体根据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第一阈值的差值来确定第一等级扣除值,差值越大,有专利输出能力的发明人越少,降级较多,第一等级扣除值越大。接着根据在委托的专利中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二个数,第二个数越大说明不同第一发明人中有较多的第一发明人输出专利数量较多,对客户的等级增益作用越大,对应的第二补偿系数越小,这样第一等级扣除值乘以第二补偿系数得到的第二等级扣除值就会相应减少,从而使得在第一等级基础上减去第二等级扣除值得到的最终等级不至于偏小,而且较为合理。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专利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包括:

将所述专利的数量与第三阈值进行对比;

若所述专利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根据预设的等级匹配表中匹配所述专利的数量对应的第一等级,所述等级匹配表包括若干数量范围区间与对应的等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说明目标客户的委托的专利的数量较多,接着确定专利的数量处在等级匹配表中具体的数量范围区间,根据具体的数量范围区间从等级匹配表中匹配得到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从而较为便捷的确定目标客户的基础等级(第一等级)。

可选的,将所述专利的数量与第三阈值进行对比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专利的数量小于第三阈值,则确定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内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若所述变化趋势为递增,则计算所述预设时间内的平均递增量;

根据所述平均递增量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若所述变化趋势为递减,则计算预设时间的平均递减量,根据所述平均递减量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的第二等级;

根据所述等级匹配表匹配所述专利的数量对应的第三等级,将所述第二等级与所述第三等级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小于第三阈值,说明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较少,若从等级匹配表中匹配的方式确定第一等级,可能造成目标客户的基础等级较低。接着判断目标客户过去的预设时间内委托专的利的数量是递增还是递减,如果专利的数量递增,说明虽然总的专利的数量较少,但是近期专利委托的需求呈上升态势,对目标客户的等级有增益作用。那么根据预设时间内的平均递增量确定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较为合理;如果是递减,则对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综合性较强的第一等级,使得确定的第一等级较为合理。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专利的数量、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所述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作为标签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基于所述客户画像对所述第一等级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最终等级与等级阈值进行对比,所述等级阈值为最终等级的最小值;

若所述最终等级小于等级阈值,则确定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内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若变化趋势为递增,计算所述预设时间内的平均递增量,根据所述平均递增量确定最终等级补偿值,将所述最终等级补偿值乘以预设系数得到最终补偿值;

将所述最终补偿值加至所述最终等级,以使对所述最终等级的调整优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得到最终等级后,如果最终等级小于等级阈值,说明最终等级过小,接着判断过去预设时间内委托的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如果为递增,说明虽然目标等级较小,但是近期的专利需求是增加,那么根据平均递增量确定最终等级补偿值,将第三等级补偿乘以预设系数得到最终补偿值加到最终等级上,从而实现对最终等级再次优化调整,使得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不至于过低。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最终等级小于等级阈值,则确定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内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之后,还包括:

若变化趋势为递减,则获取所述目标客户与所述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作时长;

根据所述合作时长确定所述最终等级的亲密修正系数,将所述亲密修正系数乘以所述最终等级,得到修正后的最终等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判断专利的数量为递减,说明此目标客户不仅最终等级较低,而且近期委托的专利的数量也在递减。接着根据目标客户与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作时长确定对应的亲密修正系数,合作时长越长,说明此目标客户为专利代理机构的忠实合作伙伴,亲密修正系数就越大且大于1,最后将最终等级乘以亲密修正系数对最终等级进行修正,使得最终等级的合理性较高。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装置,具体包括:

专利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专利代理机构的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

第一等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专利的数量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发明人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

最终等级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专利的数量、所述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所述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作为标签确定所述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基于所述客户画像对所述第一等级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专利数量获取模块获取到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由第一等级确定模块根据专利数量获取模块获取到的专利的数量确定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接着由发明人信息获取模块获取到委托的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最后最终等级确定模块根据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对第一等级进行调整优化,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从而较为合理的确定客户的等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委托的专利的数量越多,第一等级越高。接着统计目标客户委托的多个专利中不同的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以及每个不同第一发明人在多个专利中出现的次数,将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和专利的数量作为标签构建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根据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对第一等级进行调整优化,进而通过对客户画像的分析优化调整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从而较为合理的确定客户的等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专利数量获取模块;12、第一等级确定模块;13、发明人信息获取模块;14、最终等级确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示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实现,也可运行于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多维度客户分级装置上。该计算机程序可集成在应用中,也可作为独立的工具类应用运行,具体包括:

S101:获取专利代理机构的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

具体的,目标客户对应的是专利文献中的申请人,可以为公司或其他单位(或组织),也可以为自然人。在本申请实施例,目标客户为公司。委托的专利包括委托的已经由专利代理机构完成的专利和委托的还未完成的专利。获取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的方式为: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专利代理机构的客户专利管理系统,以目标客户的名称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通过专利代理机构的客户专利管理系统搜索到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并对专利进行计数统计,最终得到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

在一个可实现的方式中,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也可指已经公开、由专利代理机构处理的专利,那么链接到专利查询平台,搜索专利代理机构为本专利专利机构,并且申请人为目标客户的专利文献,统计搜索出来的专利的数量,即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

S102:根据专利的数量确定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具体的,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确定后,调取预置的等级匹配表,等级匹配表包含多个数量范围区间,以及每个数量范围区间对应的第一等级的数值。判断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所在的数量范围区间,根据所在的数量范围区间在等级匹配表中匹配到对应的第一等级。例如,目标客户的委托的专利的数量为100,等级匹配表包括的数量范围区间为:0-50,51-100,101-150,151-200……,依次对应的第一等级的数值为:1级,2级,3级,4级……。等级一共分为10级。委托的专利的数量100处在51-100的数量范围区间,那么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确定为2级。

S103:获取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

具体的,确定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后,将搜索到的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逐一进行文本内容提取,主要通过预置的文字提取软件进行文本内容的提取。接着从每个委托的专利提取的文本内容中进行关键词检索,关键词为“发明人”,从检索结果中取第一个发明人名称并记录,对记录的多个发明人名称进行计数,多个相同的发明人名称不重复计数,只进行一次计数,不同的发明人名称依次计数,最后确定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另外,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获取方式为:提取不同第一发明人的名称,根据每个第一发明人的名称对所有第一发明人的名称进行遍历对比,如果相同则进行一次计数,最终获得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明人即专利多个发明人中排序第一位的发明人,第一发明人为发明创造出专利的人,对于发明创造出专利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一发明人越多,说明目标客户对应的公司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越多,后续的专利输出能力随之越强。

例如,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有6篇,第一篇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为张三,第二篇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为李四,第三篇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为王五,第四篇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为张三,第五篇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为张三,第六篇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为王五。那么从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中不同的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张三、李四和王五,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分别为:第一发明人张三3次,第一发明人李四1次,第一发明人王五2次。

S104:将专利的数量、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作为标签确定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基于客户画像对第一等级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具体的,确定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后,将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和专利的数量三个维度作为标签,构建此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接着需要根据客户画像中的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这两个标签对第一等级进行优化调整。因为根据步骤S102可知,第一等级是根据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确定,那么委托的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相应的也会影响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例如,A公司和B公司两个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都为10个,那么第一等级相同,如果A公司委托的专利中存在9个不同第一发明人,B公司委托的专利中存在5个不同第一发明人,显然A公司中有发明创造能力的技术人员更多,后续的专利持续输出能力可能会比B公司要强。如果将A公司和B公司评估为相同的第一等级不太合理。因此会根据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对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进行调整优化,可以较为合理的确定目标客户的等级。

对第一等级调整的方式为:将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从预置的数量等级匹配表中匹配到对应的主补偿等级,数量越多,补偿等级越大,数量等级匹配表包括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以及对应的主补偿等级。接着统计出现的次数超过预设值的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出现的次数超过预设值(预设值可为1),说明此第一发明人输出的专利较多,发明创造能力较强。根据次数等级匹配表匹配与出现的次数超过预设值的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对应的副补偿等级,数量越多,副补偿等级越大。最后将主补偿等级和副补偿等级加到第一等级上,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一个可实现的方式中,步骤S104之后还包括:

将最终等级与等级阈值进行对比,等级阈值为最终等级的最小值;

若最终等级小于等级阈值,则确定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内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若变化趋势为递增,计算预设时间内的平均递增量,根据平均递增量确定最终等级补偿值,将最终等级补偿值乘以预设系数得到最终补偿值;

将最终补偿值加至最终等级,以使对最终等级的调整优化。

具体的,确定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后,如果最终等级小于等级阈值,说明此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较小,接着获取当前时间,从委托的专利中按照日期筛选出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内专利,并统计预设时间内专利的数量。如果预设时间内专利的数量为递增趋势,说明此目标客户在近期的专利委托需求增大,即使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较小,对于目标客户的针对性维护也不能较少。因此需要在最终等级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根据增量等级匹配表匹配到预设时间内的平均递增量对应的最终等级补偿值,将最终等级补偿值乘以预设系数得到最终补偿值,其中,预设系数的作用是增大补偿效果,预设系数大于1且为固定值,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动态变化。将最终补偿值加到最终等级上,使得对较小的最终等级进行最后的调整优化。

若变化趋势为递减,则获取目标客户与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作时长;

根据合作时长确定最终等级的亲密修正系数,将亲密修正系数乘以最终等级,得到修正后的最终等级。

具体的,如果预设时间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为递减,说明目标客户不仅最终等级较小,而且近期委托的专利的数量也呈下降趋势。一般情况此类目标客户处于边缘客户,专利代理机构对此类目标客户的维护较少。但是如果目标客户与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作时长较长,侧面说明此类目标客户为专利代理机构的忠实客户。合作时长具体获取方式为:从专利代理机构的客户专利管理系统中获取目标客户的委托记录,统计存在委托记录的年数,即合作时长。根据时长系数匹配表匹配合作时长对应的亲密修正系数,亲密修正系数大于1,合作时长越长,亲密修正系数越大。时长系数匹配表包括多个合作时长以及分别对应的亲密修正系数。

例如,目标客户a公司,与专利代理机构合作时长为5年,时长系数匹配表包括的多个合作时长为:1年,2年,3年,4年,5年……,依次对应的亲密修正系数为:1.2,1.4,1.6,1.8,2……。确定a公司的亲密修正系数为2,如果最终等级2,那么修正后的最终等级为2*2=4级。

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实现,也可运行于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多维度客户分级装置上。该计算机程序可集成在应用中,也可作为独立的工具类应用运行,具体包括:

S201:获取专利代理机构的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

S202:根据专利的数量确定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S203:获取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

具体的,可参考步骤S101-S103,在此不再赘述。

S204:将专利的数量、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作为标签确定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基于客户画像,将客户画像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第一阈值对比,若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则根据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对应的第一阈值的差值确定第一等级补偿值。

具体的,如果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超过第一阈值,说明目标客户对应的公司存在有发明创造能力的技术人员较多,因此在第一等级的基础上进行等级的补偿。将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第一阈值进行作差,按照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超出第一阈值的差值确定对第一等级应该补偿的数值,根据预置的补偿匹配表中匹配差值对应的第一等级补偿值,补偿匹配表包括多个差值与对应的第一等级补偿值。

S205:统计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一个数,根据第一个数确定第一补偿系数,将第一补偿系数乘以第一等级补偿值,得到第二等级补偿值,第一个数越多第一补偿系数越大,第一补偿系数大于1。

S206:将第一等级加上第二等级补偿值,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具体的,第一等级补偿值确定后,将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与第二阈值进行对比,第二阈值为出现的次数的临界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阈值为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阈值也可以为2。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则进行计数一次,最终得到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一个数,第一个数越多,说明目标客户对应的公司存在较多专利输出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

接着根据预置的第一个数等级匹配表匹配第一个数对应的第一补偿系数,第一个数等级匹配表包括多个第一个数以及分别对应的第一补偿系数。将第一补偿系数乘以第一等级补偿值得到第二等级补偿值(最终的等级补偿值),实现对第一等级补偿值的微调,最后将第二等级补偿值加至第一等级,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使得目标客户的等级确定较为合理。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第一补偿系数是要在第一等级补偿值基础上进一步补偿,所以第一补偿系数大于1,而且第一个数越多,第一补偿系数越大,进一步补偿的越多。

例如,第一等级确定为7级,第一阈值为3,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为6大于第一阈值3,两者的差值为3,需要在第一等级的基础上进行补偿,根据补偿匹配表匹配差值3对应的第一等级补偿值为0.5,第二阈值为1,委托的专利中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一个数为4,根据第一个数匹配到的第一补偿系数为2,第二等级补偿值为第一等级补偿值*第一补偿系数=2*0.5=1,那么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为第一等级加上第二等级补偿值,结果为7+1=8。

S207:若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第二阈值与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的差值确定第一等级扣除值。

具体的,如果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未超过第一阈值,说明目标客户对应的公司存在有发明创造能力的技术人员较少,因此在第一等级的基础上进行等级的扣除。将第一阈值与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进行作差,按照第一阈值超出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的差值确定对第一等级应该扣除的数值,根据预置的扣除匹配表中匹配差值对应的第一等级补偿值,补偿匹配表包括多个差值与分别对应的第一等级扣除值。

S208:统计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二个数,根据第二个数确定第二补偿系数,将第二补偿系数乘以第一等级扣除值,得到第二等级扣除值,第二个数越多第二补偿系数越小,第二补偿系数小于1。

S209:将第一等级减去第二等级扣除值,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具体的,第一等级扣除值确定后,将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与第二阈值进行对比。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则进行计数一次,最终得到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二个数,第二个数越多,说明目标客户对应的公司存在较多专利输出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

接着根据预置的第二个数等级匹配表匹配第二个数对应的第二补偿系数,第二个数等级匹配表包括多个第二个数以及分别对应的第二补偿系数。将第二补偿系数乘以第一等级扣除值得到第二等级扣除值(最终的等级扣除值),最后将第一等级减去第二等级扣除值,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使得目标客户的等级确定较为合理。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第二补偿系数的作用是在第一等级扣除值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扣除缓冲,使得第一等级扣除值适当减少,不至于在第一等级基础上扣除较多,所以第二补偿系数小于1,而且第二个数越多,第二补偿系数越小,进一步使得在第一等级的基础上扣除的越少。

在一个可实现的方式中,步骤S203之后还包括:

将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分别与最大阈值和最小阈值进行对比,最大阈值大于最小阈值,如果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大于最大阈值,说明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尤其多,可以在第一等级基础上进行补偿,那么根据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最大阈值的差值确定第一等级补偿值,同时根据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个数确定第一补偿系数,最终等级=第一等级+第一等级补偿值*第一补偿系数,第一补偿系数大于1,个数越多,第一补偿系数越大。

如果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处于最大阈值与最小阈值之间,说明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属于正常水平,则不在第一等级基础上针对此维度进行等级补偿。根据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个数确定第二补偿系数,将第二补偿系数直接加上第一等级得到最终等级。其中,个数越多,第二补偿系数越大。

如果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小于最小阈值,说明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尤其少,则在第一等级基础上针对此维度进行等级扣除。根据最小阈值与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的差值确定第一等级扣除值,根据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个数确定第三补偿系数,最终等级=第一等级-第一等级扣除值*第三补偿系数,其中,第三补偿系数小于1,个数越多,第三补偿系数越小。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又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实现,也可运行于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多维度客户分级装置上。该计算机程序可集成在应用中,也可作为独立的工具类应用运行,具体包括:

S301:获取专利代理机构的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

S302:将专利的数量与第三阈值进行对比。

S303:若专利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根据预设的等级匹配表中匹配专利的数量对应的第一等级,等级匹配表包括若干数量范围区间与对应的等级。

具体的,第三阈值为专利的数量的最小值,如果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说明专利的数量较多,则根据等级匹配表匹配专利的数量对应的第一等级,具体的匹配方式可参考步骤S102,在此不再赘述。

S304:若专利的数量小于第三阈值,则确定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内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S305:若变化趋势为递增,则计算预设时间内的平均递增量;

S306:根据平均递增量确定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具体的,如果专利的数量小于第三阈值,说明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过少,按照等级匹配表匹配的方式,第一等级的数值较低,导致对目标客户评估的第一等级较为片面。接着获取当前时间,从委托的专利中按照日期筛选出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内专利,并统计预设时间内专利的数量。例如,预设时间为2个月,当前时间为11月1日,那么筛选出过去两个月9月和10月,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9月的专利数量为50件,10月的专利数量为70件。

判断预设时间内的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如果为递增趋势,如9月的50件到10月的70件,专利的数量呈增加趋势,说明虽然此目标客户总的专利的数量较少,但是过去两个月委托的专利的数量却呈上升阶段,后续大概率也是会持续有专利的输出。

对于此目标客户,根据专利的数量确定的第一等级可能不合理,那么计算此目标客户在过去预设时间内的专利的数量的平均递增量,根据平均递增量从预置的增量等级匹配表中匹配平均递增量对应的第一等级,增量等级匹配表包括多个递增量区间范围以及分别对应的第一等级,判断平均递增量处于的递增量区间范围,进而匹配到对应的第一等级。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3个月,4个月,或者2年等。

例如,过去两个月,9月的专利数量为50件,10月的专利数量为70件,平均递增量为20件/月,增量等级匹配表包括的递增量区间范围为0-10,11-20,21-30,31-40……,依次对应的第一等级为:1级,2级,3级,4级……一共分为10级,那么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则确定为2级。

S307:若变化趋势为递减,则计算预设时间的平均递减量,根据平均递减量确定目标客户的第二等级;

S308:根据等级匹配表匹配专利的数量对应的第三等级,将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具体的,如果预设时间内的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为递减趋势,说明此目标客户不仅总的专利的数量较少,而且近期委托的专利的数量也是在递减,接着计算目标客户预设时间的平均递减量,根据减量等级匹配表匹配平均递减量对应的第二等级,减量等级匹配表包括多个递减量区间范围以及分别对应的第二等级。最后通过等级匹配表匹配总的专利的数量对应的数值作为第三等级,将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在一个可实现的方式中,得到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后,将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进行对比,取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中最大的作为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从而使得第一等级的确定较为合理,避免过于片面。

S309:获取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

S310:将专利的数量、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作为标签确定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基于客户画像对第一等级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具体的,可参考步骤S103-S104,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的实施原理为:获取到专利代理机构的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根据专利的数量从预置的等级匹配表中匹配对应的第一等级作为目标客户的基础等级,接着获取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根据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确定等级补偿值或等级扣除值,根据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确定相应的补偿系数,最后基于等级补偿值或等级扣除值乘以相应的补偿系数的结果,对第一等级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维度客户分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应用于多维度客户分级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1包括专利数量获取模块11、第一等级确定模块12、发明人信息获取模块13和最终等级确定模块14。

专利数量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专利代理机构的目标客户委托的专利的数量;

第一等级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专利的数量确定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发明人信息获取模块13,用于获取专利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

最终等级确定模块14,用于将专利的数量、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作为标签确定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基于客户画像对第一等级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可选的,第一等级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

将专利的数量与第三阈值进行对比;

若专利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根据预设的等级匹配表中匹配专利的数量对应的第一等级,等级匹配表包括若干数量范围区间与对应的等级。

可选的,第一等级确定模块12,具体还用于:

若专利的数量小于第三阈值,则确定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内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若变化趋势为递增,则计算预设时间内的平均递增量;

根据平均递增量确定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若变化趋势为递减,则计算预设时间的平均递减量,根据平均递减量确定目标客户的第二等级;

根据等级匹配表匹配专利的数量对应的第三等级,将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目标客户的第一等级。

可选的,最终等级确定模块14,具体用于:

将专利的数量、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和每个第一发明人出现的次数作为标签确定目标客户的客户画像,基于客户画像,将客户画像中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第一阈值对比,若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则根据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与对应的第一阈值的差值确定第一等级补偿值;

统计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一个数,根据第一个数确定第一补偿系数,将第一补偿系数乘以第一等级补偿值,得到第二等级补偿值,第一个数越多第一补偿系数越大,第一补偿系数大于1;

将第一等级加上第二等级补偿值,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可选的,最终等级确定模块14,具体还用于:

若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第二阈值与不同第一发明人的数量的差值确定第一等级扣除值;

统计出现的次数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一发明人的第二个数,根据第二个数确定第二补偿系数,将第二补偿系数乘以第一等级扣除值,得到第二等级扣除值,第二个数越多第二补偿系数越小,第二补偿系数小于1;

将第一等级减去第二等级扣除值,得到目标客户的最终等级。

可选的,如图5所示,装置1还包括最终等级修正模块15,具体用于:

将最终等级与等级阈值进行对比,等级阈值为最终等级的最小值;

若最终等级小于等级阈值,则确定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内专利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若变化趋势为递增,计算预设时间内的平均递增量,根据平均递增量确定最终等级补偿值,将最终等级补偿值乘以预设系数得到最终补偿值;

将最终补偿值加至最终等级,以使对最终等级的调整优化。

可选的,最终等级修正模块15,具体还用于:

若变化趋势为递减,则获取目标客户与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作时长;

根据合作时长确定最终等级的亲密修正系数,将亲密修正系数乘以最终等级,得到修正后的最终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装置在执行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装置与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体现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

其中,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件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元器件。

其中,通过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处理器上,以方便上述方法的存储及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上述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云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并且,电子设备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例如,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以及总线等。

其中,处理器可以采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采用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存储器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的硬盘或者内存,也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C)、安全数字卡(SD)或者闪存卡(FC)等,并且,存储器还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与外部存储设备的组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通过本电子设备,将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多维度客户分级方法存储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上,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563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