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轴流风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53:06


轴流风扇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2021年09月08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146167号,因此将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流风扇。

背景技术

根据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210700号等,构成为抑制配置在定子框架内的电路基板的电子部件的温度上升的风扇已被公众所知。根据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210700号的风扇,在定子框架的底部且其径向上的内侧形成有第一轴向贯通孔。在径向上的外侧形成有第二轴向贯通孔。并且,从第一轴向贯通孔流入定子框架的内部的空气沿着电路基板的表面流动,并从第二轴向贯通孔向外部流出。由此,电子部件被冷却。

发明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包括:动叶,绕沿着送风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圆筒状的基座部,在比所述动叶靠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线上;以及外框部,收纳所述动叶和所述基座部,所述基座部在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具有随着趋向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而变小的直径,所述倾斜部包括开口部和空洞肋,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倾斜部的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空洞肋包围所述倾斜部的径向上的所述开口部的外侧的周部,并且朝向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沿着所述旋转轴线从所述倾斜部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轴流风扇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轴流风扇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彻底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前提下实施一个或更多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情况下,为了简化制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

但是,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210700号中公开的风扇的情况下,定子框架内的空气经由第一轴向贯通孔和第二轴向贯通孔循环。由此,能够将电子部件冷却。但是,未考虑到由于在定子框架的底部形成第一轴向贯通孔和第二轴向贯通孔而导致风扇的静压性能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降低风扇的性能,即使在高负载时也能够抑制内部部件的温度上升的轴流风扇。

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的轴流风扇包括:动叶,绕沿着送风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圆筒状的基座部,在比所述动叶靠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线上;以及外框部,收纳所述动叶和所述基座部,所述基座部在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具有随着趋向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而变小的直径,所述倾斜部包括开口部和空洞肋,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倾斜部的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空洞肋包围所述倾斜部的径向上的所述开口部的外侧的周部,并且朝向所述送风方向的下游侧,沿着所述旋转轴线从所述倾斜部突出。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会降低风扇的性能,即使在高负载时也能够抑制内部部件的温度上升的轴流风扇。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具有与已经说明的构件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件的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本附图所示的各构件的尺寸有时与实际的各构件的尺寸不同。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1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轴流风扇1的沿着送风方向W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轴流风扇1具备外框部2以及收纳在外框部2内的动叶4和基座部6。在外框部2内,动叶4配置在比基座部6靠送风方向W的上游侧的位置。即,基座部6配置在比动叶4靠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的位置。

外框部2划定与风(空气)的吸入口21和送出口22连通的圆柱状的风洞空间23。动叶4和基座部6收纳在风洞空间23内。伴随动叶4的旋转而从吸入口21吸入的风沿着风洞空间23向送风方向W输送,并从送出口22向外部送出。

动叶4安装在动叶壳体41的外周面。动叶壳体41形成为杯状。多个(在图示例子中为5个)动叶4在动叶壳体41的外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安装。动叶壳体41以其开口部朝向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的方式配置。在位于送风方向W的上游侧的动叶壳体41的底壁42,设置有能够使外部的空气流入动叶壳体41内的开口43。

在动叶壳体41内收纳有马达51。马达51由旋转轴52、包括永磁铁的转子53以及卷绕有绕组的定子54构成。动叶壳体41固定于马达51的旋转轴52。在动叶壳体41的内周面固定有转子53的永磁铁。安装于动叶壳体41的动叶4伴随旋转轴52的旋转而绕旋转轴线X旋转。

基座部6形成为圆筒状,并且以其开口部朝向送风方向W的上游侧的方式配置。此外,基座部6以沿着旋转轴线X的方式配置在外框部2的风洞空间23的径向上的中央部。基座部6设置成其开口部与动叶壳体41的开口部对置,且堵塞动叶壳体41的开口部。

基座部6具有圆筒部61和与圆筒部61连续的倾斜部62。圆筒部61设置在送风方向W的上游侧且形成为具有一定大小的直径的圆筒状。倾斜部62设置在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进而,倾斜部62被锥形加工成具有随着趋向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即随着趋向外框部2的送出口22而变小的直径。

上述马达51的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的一部分收纳在基座部6内。马达51的定子54固定于基座部6。在基座部6内还收纳有电路基板55。在电路基板55搭载有用于控制轴流风扇1的动作的电子部件等。电路基板55固定于马达51的定子54。电路基板55以搭载有电子部件等的基板面朝向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和上游侧的方式被固定。

基座部6经由固定叶片63固定于外框部2。固定叶片63是用于将基座部6与外框部2连结的静叶。在图示的例子中,设有7个固定叶片63。7个固定叶片63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固定叶片63将基座部6与外框部2连结。由此,基座部6被固定在风洞空间23的径向上的中央部。

固定叶片63设置在外框部2的内周面与基座部6的外周面之间。固定叶片63的径向上的外侧端部与外框部2的内周面连接。固定叶片63的径向上的内侧端部与基座部6的圆筒部61的外周面连接。在风洞空间23内,固定叶片63设置在比动叶4靠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的位置。

在基座部6的倾斜部62设置有多个开口部71。开口部71在倾斜部62的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周向上以与固定叶片63对应的方式设置6个开口部71。

在开口部71的周部设置有以从倾斜部62突出的方式延伸的空洞肋72。空洞肋72设置成包围开口部71的周部中的径向的外侧、即接近风洞空间23的一侧。空洞肋72从倾斜部62突出,朝向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沿着旋转轴线X设置。

空洞肋72作为包围开口部71的周部的外侧的周壁,例如形成为圆弧状。空洞肋72形成为将开口部71从在风洞空间23内向送风方向W流动的风隔开的周壁。空洞肋72作为抑制在风洞空间23内向送风方向W流动的风朝向开口部71向径向的内侧流动的周壁发挥功能。通过设置在倾斜部62的空洞肋72,不会对在风洞空间23内向送风方向W流动的风的流动造成影响,空气能够经由开口部71从外部流入基座部6内。另外,流入基座部6内的空气从对置配置的基座部6与动叶壳体41之间的间隙56被吸出到风洞空间23。

开口部71和空洞肋72设置在从基座部6的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的端面64向送风方向W的上游侧分离的位置。即,基座部6的开口部71和空洞肋72设置在从基座部6的端面64向送风方向W的上游侧缩入的位置。

在开口部71的内部设置有突起部73。突起部73从基座部6的外周壁朝向径向上的内侧延伸。基座部6的外周壁也可以是基座部6中的圆筒部61的外周壁。或者,基座部6的外周壁也可以是基座部6中的倾斜部62的外周壁。在图示的例子中,设置有从倾斜部62的外周壁延伸的突起部73。开口部71通过设置在内部的突起部73形成为构成迷宫结构的开口。由此,能够抑制粉尘经由开口部71从外部流入基座部6内,并能够使空气流入。

图3是轴流风扇1的主视图。参照图3对开口部71以及空洞肋72与固定叶片63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固定叶片63是呈放射状设置在基座部6的外周部的薄板状的构件。在图示的例子中,固定叶片63以其固定叶片方向B相对于径向R倾斜规定的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外框部2与基座部6之间。

开口部71和空洞肋72被设置成,当从旋转轴线X的方向、例如轴流风扇1的正面侧观察时,包含在与相对于径向R倾斜的固定叶片63连续的倾斜部62的周向范围C内。即,开口部71和空洞肋72以在送风方向W上与固定叶片63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固定叶片63的下游侧。这样,开口部71和空洞肋72被设置成通过固定叶片63从在风洞空间23内向送风方向W流动的风遮蔽。另外,相对于径向R倾斜的固定叶片63的角度θ也可以根据轴流风扇而不同。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1具备:动叶4,绕沿着送风方向W延伸的旋转轴线X旋转;圆筒状的基座部6,在比动叶4靠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位于旋转轴线X上;以及外框部2,收纳动叶4和基座部6。并且,基座部6在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的端部具有直径朝向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变小的倾斜部62。在倾斜部62设置有:开口部71,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以及空洞肋72,以包围径向上的开口部71的外侧的周部的方式,朝向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沿着旋转轴线X从倾斜部62突出地延伸。这样,通过在基座部6的倾斜部62设置开口部71和包围该开口部71的周围的空洞肋72,能够从在风洞空间23内向送风方向W流动的风遮蔽开口部71。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在基座部6设置开口部71而可能产生的轴流风扇1的风量、静压性能的降低。此外,在不影响在风洞空间23内流动的风的状态下,能够使空气经由开口部71从外部流入基座部6内。因此,例如,通过构成为在轴流风扇1的高负载时,流入基座部6内的空气吹向电路基板55,能够抑制电子部件等的温度上升。由此,能够抑制在轴流风扇1内部产生的发热量。

此外,根据轴流风扇1,空洞肋72形成为包围径向上的开口部71的外侧的周部的圆弧状。通过像这样将空洞肋72形成为圆弧状,能够进一步不影响在风洞空间23内流动的风地遮蔽开口部71。因此,能够抑制轴流风扇1的风量、静压性能的降低。

此外,根据轴流风扇1,开口部71和空洞肋72设置在从基座部6的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的端面向送风方向W的上游侧分离的位置。这样,开口部71和空洞肋72从基座部6的下游侧端面隔开距离设置。由此,能够经由开口部71使空气从外部顺畅地流入基座部6内。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风量、静压性能的降低。

此外,根据轴流风扇1,开口部71在开口部71内具有迷宫结构。在该结构中,设置有从基座部6的外周壁朝向径向上的内侧延伸的突起部73。这样,通过开口部71内的迷宫结构,能够抑制粉尘从开口部71流入基座部6内。

此外,轴流风扇1还具有固定叶片63,所述固定叶片63设置在外框部2的内周面与基座部6的外周面之间,并且相对于动叶4设置在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并且,开口部71和空洞肋72设置在比固定叶片63靠送风方向W的下游侧,并且设置成,当从旋转轴线X的方向观察时,包含在周向上的设置有固定叶片63的周向范围C内。这样,通过在从旋转轴线X的方向观察时,在送风方向W上的固定叶片63的下游侧以与固定叶片63重叠的方式设置开口部71和空洞肋72,能够减少对在风洞空间23内流动的风造成影响,并能够进一步抑制风量、静压性能的降低。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实施各种实施方式的变更。本实施方式的技术范围应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所述详细的说明。根据上面的教导,许多变形和改变都是可能够的。所述的详细说明并非没有遗漏或者旨在限制在这里说明的主题。尽管已经通过文字以特有的结构特征和/或方法过程对所述主题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不是必须限于所述的具体特征或者具体过程。更确切地说,将所述的具体特征和具体过程作为实施权利要求书的示例进行了说明。

技术分类

0612011572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