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继电器的母连接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9:07


继电器的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窄型继电器的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触针的电接触常使用设计成所谓梅花触点的母连接器。此类梅花触点具有弓成扁平形状且用于在插入母连接器的触针上产生接触力的扁平状弹簧。

然而,由于此类扁平状弹簧的弯曲形状,上述母连接器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此外,为了产生接触力,此类扁平状弹簧需要具有较大的宽度,从而对母连接器,尤其例如端子板中的母连接器的排列密度构成限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的改进的母连接器。

此目的由独立权利要求1和19的技术特征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见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及附图的技术方案。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的母连接器,该母连接器具有壳体。该母连接器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接触壁,其中,该接触壁具有第一变形部分,该第一变形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弹簧舌片,其中,该弹簧舌片面向所述接触壁,该弹簧舌片具有第二变形部分,该第二变形部分具有多个第二接触突起,两个连续的第二接触突起之间形成第二凹部,所述第二接触突起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相对设置,并用于将不同触针长度的触针以弹性方式压抵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上。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可将不同尺寸的触针,如继电器的负载和线圈连接触针保持于所述母连接器内。

所述母连接器设置为具有壳体,该壳体内形成接触壁以及与该接触壁相对的弹簧舌片。

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之间形成可供继电器的触针插入其中的容纳空间。所述接触壁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而所述弹簧舌片具有用于与插入所述母连接器的容纳空间内的触针接触的多个第二接触突起。

所述弹簧舌片适于在所述触针上施加弹簧力。当所述触针经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容纳空间邻接的壳体开口插入所述母连接器的容纳空间内时,所述弹簧舌片因所述触针弹性变形,从而在插入的触针上施加弹簧力。如此,将所述触针以弹性方式压于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之间。所述触针与接触壁之间或该触针与弹簧舌片之间的接触仅通过形成于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上的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发生。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形成于所述接触壁的面向所述弹簧舌片的表面上的第一变形部分内。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设置为连续的突起。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面向所述柔性舌片,并指向所述接触壁和柔性舌片之间的接触空间内部。

所述多个第二接触突起以彼此隔开的突起的形式形成于所述弹簧舌片的面向所述接触壁的表面上的第二变形部分内,并具有位于每两个相邻突起之间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接触突起设置为面向所述接触壁的突起,并伸入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之间的容纳空间内。

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用于与引入所述母连接器容纳空间内的触针发生电接触,并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还能够通过基于所述弹簧舌片弹簧力的弹性接触压力,将触针保持固定于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之间。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借助所述弹簧舌片的弹簧力,插入所述母连接器内的继电器触针通过与该触针接触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保持于所述母连接器内,从而可实现所述母连接器与触针之间牢固的插头式连接和电接触。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壁的第一变形部分包括多个第一接触突起,其中,在两个连续的第一接触突起之间形成第一凹部,在两个连续的第二接触突起之间形成第二凹部,所述第二接触突起与所述第一接触突起以成对的方式相对设置。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可经具体数目的相互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通过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实现触针的接触。

所述第一接触突起形成为彼此分离的突起,并且相邻两个接触突起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第一接触突起面向所述弹簧舌片,并指向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之间的接触空间内部。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壁具有达到第一触针的第一插入深度的第一数目个第一接触突起以及达到第二触针的第二插入深度的第二数目个第一接触突起,其中,达到所述第一触针的第一插入深度的弹簧舌片包括所述第一数目个第二接触突起,达到所述第二触针的第二插入深度的弹簧舌片包括所述第二数目个第二接触突起,所述第一数目个第一接触突起和第二接触突起用于保持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数目个第一接触突起和第二接触突起用于保持所述第二触针。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通过插入本发明母连接器内的触针插入深度,可使得所述触针和母连接器之间的接触状况以及该触针在所述母连接器内的保持状况分步发生变化。

当触针在所述母连接器内插至第一插入深度时,该触针与形成于所述接触壁上的第一数目个第一接触突起以及形成于所述弹簧舌片上的第一数目个第二接触突起相接触。相对于发生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的数目,所插入的触针与所述母连接器发生相应接触,且经受由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在该触针上施加的接触力,并因该第一接触力保持于所述母连接器内。

另一方面,当触针在所述母连接器内插至第二插入深度时,该触针与形成于所述接触壁上的第二数目个第一接触突起以及形成于所述弹簧舌片上的第二数目个第二接触突起相接触,因而与所述母连接器发生与所发生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的第二数目相应的接触,且经受第二接触力,并因该第二接触力保持于所述母连接器内。

如此,可通过所述插入深度及发生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的相应数目,逐步改变不同触针的插头式连接的插拔力、接触力及接触阻力。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接触力通过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的第一数目个第一接触突起和第一数目个第二接触突起施加于第一触针上,第二接触力通过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的第二数目个第一接触突起和第二数目个第二接触突起施加于第二触针上。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可通过触针插入所述母连接器内的插入深度以及与该触针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的相应数目,分具体多步改变作用于该触针上的接触力。

通过所述弹簧舌片的弹簧力,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上与触针发生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在该触针上施加接触力,其中,所述数目个接触突起1,……,n中的每一个均在该触针上分别施加接触力FK1,……,FKn。各个接触力的大小取决于触针将弹簧舌片偏转的程度,并取决于所述弹簧舌片施加的弹簧力。

各个接触力的主要分力方向垂直于触针的相应的表面,并沿触针表面的法线方向。因此,所述弹簧舌片和接触壁作用于触针上的接触力FKges与触针所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1,……,n的数目具有比例关系,而且根据以下关系式,为通过发生接触的各接触突起1,……,n分别作用于触针上的接触力FK1,……,FKn的合力:

F

如此,与触针接触的接触突起的数目越大,作用于触针上的接触力越大。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还在于,由于继电器负载连接触针和线圈连接触针的插拔力与作用于触针上的接触力直接相关,因此通过触针的插入深度,可以满足与此类插拔力相关的不同要求。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数目个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与所述第一触针之间产生第一接触阻力,所述第二数目个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与所述第二触针之间产生第二接触阻力。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可通过触针插入所述母连接器内的插入深度以及与该触针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的相应数目,分具体多步改变发生于所述触针和母连接器之间的接触阻力。

彼此接触的两种导电材料的接触阻力与将此两种材料朝彼此方向压抵的接触力成反比。

霍姆(Holm)发现,接触阻力RK与接触力FK之间的以下关系式适用于无其他层的近似球形接触表面:

对于本母连接器,如以下关系式所示,接触阻力Rkges为各接触突起1,……,n分别产生的接触阻力RK1,……,RKn的合力:

由于接触阻力与发生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的数目成反比,因此发生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越多,所述接触壁、弹簧舌片及触针之间的接触阻力越小;发生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越少,所述接触壁、弹簧舌片及触针之间的接触阻力Rkges越大。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壁;与该第一壳体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壳体壁;以及限定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壁之间且可供相应触针穿过其中的壳体开口。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壳体在结构上赋予所述插头较为稳健的形式。此外,所述母连接器的尺寸由所述壳体限定。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还在于,经所述壳体开口引入所述母连接器内的触针以受保护的方式设于所述壳体内。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形成为中空长方体。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通过对钣金进行弯曲或弯折工艺的方式制成,并具有使弯曲或弯折后的钣金末端彼此固定且极大地赋予所述壳体结构强度的焊接点。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简化所述母连接器的制造过程。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壳体壁背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该第二壳体壁具有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壳体壁的相应的末端的长条状末端区域。

如此,意味着所述母连接器的连接和固定区域可以以简化方式设置为长栓状的钣金。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还在于,所述母连接器通过所述长条状末端区域以结构上牢固的方式固定在继电器端子内,并且可与该继电器端子电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母连接器包括接触夹,该接触夹具有平坦基干部分,与该基干部分相连的弯折部分以及与该弯折部分相连的回折托承部分,其中,所述弹簧舌片由所述回折托承部分形成,并以弹性方式与所述平坦基干部分相对设置。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弹簧舌片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并设于施加弹簧力。

所述接触夹构造为基干部分,与该基干部分相连的弯折部分以及与该弯折部分相连的回折托承部分。所述回折托承部分的回折方式使得其几乎与所述基干部分平行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将所述基干部分和回折托承部分彼此连接的所述弯折部分,所述回折托承部分可相对于所述基干部分弹性移动,并因而能够产生弹簧力。如此,由所述回折托承部分形成的所述弹簧舌片能够施加弹簧力,从而可将插入所述母连接器内的触针以弹性方式压于所述弹簧舌片和接触壁之间。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干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壁上。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将所述弹簧舌片牢固地连至所述母连接器的壳体上。

此外,通过在所述弹簧舌片和母连接器的壳体之间不设任何其他连接触针,可实现所述母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以及该母连接器尽可能节省空间的构造。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弹簧舌片的弹性端背离所述壳体开口。

通过沿所述壳体开口方向设置所述接触夹的弯折部分,该弯折部分的圆拱区域可引导触针进入所述壳体开口,从而促进触针的插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弹簧舌片的弹性端具有朝所述基干部分倾斜的末端部分。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弹簧舌片的末端部分用于与所述基干部分相接触,并用于压抵其上,该末端部分适于施加弹簧力。

通过使所述倾斜末端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相接触,可绷紧所述弹簧舌片,从而实现该弹簧舌片所施加弹簧力的增大。如此,进而增大了施加于插入所述母连接器中的触针上的接触力。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弹簧舌片至少部分为波浪形。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由于可通过对所述弹簧舌片进行相应弯折的方式实现所述弹簧舌片的多个第二接触突起,因此可简化此类接触突起的制作。此外,还可实现将所述多个第二接触突起一体式形成于所述弹簧舌片上,从而防止此类接触突起因触针在所述母连接器内的反复插拔而从所述弹簧舌片上脱落。此外,在所述弹簧舌片的波浪形设计的作用下,所述各接触突起具有缓慢上升和下降的侧翼,从而促进触针的引入,并防止触针末端随此类接触突起发生倾斜。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和/或多个第一接触突起通过冲压或压印工艺在所述接触壁上一体形成为所述第一壳体壁内的凹部。

如此,可实现简化制作的技术优点。此外,还可实现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和/或多个第一接触突起一体形成于所述接触壁上,从而防止此类接触突起因触针在所述母连接器内的反复插拔而从所述弹簧舌片上脱落。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壁的形成于所述第一接触突起之间的凹部为平坦状。

如此,可实现使所述接触壁尽可能平坦的构造,并进一步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壁的平坦构造,从而有助于所述母连接器的省空间设计。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壁的形成于所述第二接触突起之间的凹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壁上,尤其以材料结合的方式形成于该第一壳体壁上。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接触壁牢固地连至所述壳体上,并因此获得较大的结构强度。此外,所述接触壁和第一壳体壁之间无需设置额外的连接触针,从而实现所述母连接器的省空间设计。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壁的第一接触突起和所述弹簧舌片的第二接触突起沿触针的插入方向前后相继设置。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通过触针在所述母连接器内的插入深度,可以改变触针所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的数目。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插入方向对应于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的纵向。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可使得所述母连接器具有尽可能窄的形状,从而尽可能地节省空间。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触突起形成于所述接触壁在横向上的中央。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即使触针未插入所述母连接器的中央,也能实现与该触针的接触。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接触突起在横向上延伸跨过所述弹簧舌片的整个宽度。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插入所述母连接器内的触针可牢固地保持于其中,并且不发生绕所述触针纵向轴线的倾斜移动。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插入方向垂直于所述弯折部分的弯折轴线。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通过所述弯折部分的弧段,将待插入触针引入所述壳体开口。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壁和弹簧舌片由导电材料制成。

如此,可使得插入所述母连接器的触针实现电接触。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触突起的数目对应于所述第二接触突起的数目。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可成对地彼此相对设置。此外,由于所插入触针的插入深度与发生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的相应数目相关,因此通过将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的数目设为相等,可实现根据触针插入深度精确确定作用于其上的接触力。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系统,该继电器系统具有:具有第一触针和第二触针的继电器;内插有所述第一触针的第一母连接器;以及内插有所述第二触针的第二母连接器。

如此,所实现的技术优点在于,可提供一种继电器系统,其负载和线圈连接触针能够与可通过负载和线圈连接触针的触针插入深度分步改变作用于该负载和线圈连接触针上的插拔力的母连接器牢固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为窄型继电器,如宽度为5mm~6mm或3mm的继电器。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具有与所述继电器端子的连接区域相对应的连接区域。

如此,可使得所述继电器和继电器端子之间实现精确配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和第二触针以第二触针末端固定于所述继电器的连接区域中。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母连接器可以以所述第二壳体壁的长条状末端区域固定于继电器端子的连接区域中。

如此,可确保所述母连接器牢固地固定于所述继电器端子中。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在继电器系统中,所述第一触针为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第二触针为继电器的负载连接。

如此,可确保继电器的负载和线圈连接触针可由所述母连接器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和第二触针为沿整个长度具有均一厚度且具有第一触针末端和第二触针末端的杆形触针。

如此,可确保无论插入深度如何,所述第一和第二触针中的每一者均使得所述弹簧舌片均匀偏转。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和第二触针为杆形触针,并具有离体式突起。

如此,可实现调节厚度的技术优点。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和第二触针具有逐渐变细的第一触针末端。

如此,有助于在所述母连接器中的插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和/或第二触针具有粗细不变的第一触针末端。

如此,所实现的优点在于,简化线圈连接的触针制作。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触针具有逐渐变细的第一触针末端,所述第一触针具有粗细的第一触针末端。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其他例示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沿图2中截面轴线A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侧向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该母连接器内插有第一触针;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沿图5中截面轴线B的侧视截面示意图,该母连接器内插有第一触针;

图6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侧视截面示意图,该母连接器内插有第一触针;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前视图,其中,该母连接器内插有第二触针;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沿图7中截面轴线C的侧视截面示意图,该母连接器内插有第二触针;

图8A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侧视截面示意图,该母连接器内插有第二触针;

图9为含继电器和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继电器系统的前视示意图,所述继电器插入继电器端子内;

图10为图9继电器系统和继电器端子沿截面轴线A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继电器系统开口区域的放大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2A为含继电器和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继电器系统的前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继电器的触针未插入所述母连接器内;

图12B为所述母连接器沿图12A中截面轴线C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2C为所述母连接器沿图12A中截面轴线D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3A为含继电器和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的继电器系统的前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继电器的触针插入所述母连接器内;

图13B为所述母连接器沿图13A中截面轴线C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3C为所述母连接器沿图13A中截面轴线D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母连接器

101 壳体

101-1 第一壳体壁

101-2 第二壳体壁

101-3 壳体开口

101-4 长条状末端区域

103 接触壁

103-1 第一变形部分

103-2 第一接触突起

103-3 第一凹部

105 弹簧舌片

105-1 第二变形部分

105-2 第二接触突起

105-3 第二凹部

107 接触夹

109 基干部分

111 弯折部分

113 回折托承部分

115 末端部分

117 插入方向

119 容纳空间

201-5 焊接点

501 第一触针

601-1 第一触针末端

601-2 第二触针末端

603 第一接触力

702 第二触针

802-1 第一触针末端

802-2 第二触针末端

804 第二接触力

900 继电器系统

901 继电器

903 继电器端子

1101-1 连接区域

1101-2 连接区域

1103-1 连接区域

1103-2 连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01;设于壳体101内的接触壁103,该接触壁103具有第一变形部分103-1,该第一变形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以及设于壳体101中的弹簧舌片105,该弹簧舌片105面向接触壁103,该弹簧舌片105具有第二变形部分105-1,该第二变形部分具有多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其中,相邻两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之间分别形成第二凹部105-3,第二接触突起105-2设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相对,并用于将不同触针长度的触针501,702以弹性方式压抵第一接触突起103-2。

根据图1,第一壳体壁101-1具有形成于第一壳体壁101-1内侧面上的接触壁103。接触壁103具有设置于第一变形部分103-1内的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以连续突起结构的形式形成于接触壁103的内侧面上,并面向第二壳体壁101-2,并且沿触针的插入方向117延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通过冲压或压印工艺制成嵌入第一壳体壁101-1中的凹部,从而使得该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一体式地形成于接触壁103上。

图1A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100的另一侧视截面示意图。

根据图1A,所述接触壁的第一变形部分103-1具有多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各第一接触突起以多个相互隔开的突起结构的形式形成于接触壁103的内侧面上,并面向第二壳体壁101-2。

此外,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接触壁103具有多个第一凹部103-3,这些第一凹部的设置方式使得每两个相邻第一接触突起103-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凹部103-3。每一个第一凹部103-3均设置为位于第一接触突起103-2之间的平坦表面。

在图1A至图13C中,仅示出两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因此仅相应示出一个第一凹部103-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相反地,也可设有多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和多个第一凹部103-3。

从图1A中可以看出,第一接触突起103-2沿触针插入方向117前后相继形成于接触壁103上。

接触壁103的第一变形部分103-1沿插入方向117延伸,并包括接触壁103的所有第一接触突起103-2和第一凹部103-3。

根据图1,与第一壳体壁101-1相对设置的第二壳体壁101-2具有接触夹107,该接触夹具有与第一壳体壁101-1平面平行设置的基干部分109,与基干部分109邻接的弯折部分111,以及与弯折部分111邻接的回折托承部分113。

回折托承部分113设于基干部分109和第一壳体壁101-1之间。回折托承部分113设置为弹簧舌片105。弹簧舌片105具有多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和设于第二变形部分105-1内弹簧舌片105表面上的多个第二凹部105-3。

第二接触突起105-2形成为弹簧舌片105的面向接触壁103的表面上的突起结构。所述多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沿插入方向117前后相继设置,而且相邻两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均由设于其间的一个第二凹部105-3隔开。

弹簧舌片105的第二变形部分105-1沿插入方向117延伸,并包括所有的第二接触突起105-2和所有的第二凹部105-3。第二变形部分105-1为波浪形,以使得每一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和每一个第二凹部105-3均具有缓慢上升和下降的边沿,从而彼此连续地合为一体。

在图1至图13C中的每一幅图中,均仅示出两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以及位于其间的仅一个第二凹部105-3。本发明不限于此。相反地,也可设有多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和多个第二凹部105-3。

所述至少一个和/或多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设于面向弹簧舌片105的接触壁103上,而弹簧舌片105上的所述多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设置为面向接触壁103。如此,第一接触突起103-2和第二接触突起105-2均伸入设于接触壁103和弹簧舌片105之间的容纳空间119内。所述多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和多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成对设置为彼此相对且彼此面对。

弹簧舌片105还具有末端部分115,该末端部分设于弹簧舌片105与弯折部分111相对的弹性端。末端部分115朝第二壳体壁101-2的接触夹107的基干部分109倾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簧舌片105的末端部分115用于与接触夹107的基干部分109接触。通过这种方式,增大弹簧舌片105所施加的弹簧力。

第二壳体壁101-2还具有与接触夹107的背向弯折部分111的基干部分109的一端邻接的长条状末端区域101-4。第二壳体壁101-2的长条状末端区域101-4伸出于与其相对的第一壳体壁101-1的相应末端之外。

此外,母连接器100的壳体101还具有壳体开口101-3,该壳体开口与设于接触壁103和弹簧舌片105之间的容纳空间119连通,并设于第二壳体壁101-2的接触夹107的弯折部分111与第一壳体壁101-1的相应末端之间。

第二壳体壁101-2的接触夹107的弯折部分111的弯折轴线的朝向垂直于插入方向117以及母连接器100的纵向,该弯折部分111构成壳体开口101-3的底部边界,以使得弯折区域111的弯曲表面可引导待插入触针的末端进入容纳空间119,从而实现通过该弯折区域的弯曲表面促进触针经壳体开口101-3插入接触壁103和弹簧舌片105之间的容纳空间119内。

如图1所示,插入方向117对应于母连接器100的纵向。

图2为母连接器100的前视示意图。图2的观视方向与插入方向117相反。如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母连接器100的壳体101形成为中空长方体,该中空长方体通过弯曲或弯折工艺形成,并具有焊接点201-5,该焊接点使得所述中空长方体连接形成无隙结构。弹簧舌片105通过第二壳体壁101-2内侧面上的弹簧夹107形成于壳体101内部的中间部分。与弹簧舌片105相反,所述至少一个或多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形成于接触壁103的中央。所示垂直线和两个水平箭头表示图1和图1A的横截轴线和观视方向。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100的平面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突起103-2以椭圆凹部的形式形成于第一壳体壁101-1中。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100的立体图。

图5为内插第一触针501的母连接器100的前视示意图。图5的观视方向与插入方向117相反。第一触针501以弹性方式压于弹簧舌片105和接触壁103之间。所示垂直线和两个水平箭头表示图6的横截轴线和观视方向。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100的侧视截面示意图,第一触针501在该母连接器内插入至第一插入深度。在图6中,母连接器100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示为具有两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

根据图6,第一触针501为杆状触针,并具有第一触针末端601-1和第二触针末端601-2。第一触针501沿插入方向117并经壳体开口101-3以第一触针末端601-1插入接触壁103和接触舌片105之间的容纳空间119内。

第一触针501在母连接器100内插至第一插入深度,并与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103-2,105-2当中的第一数目个接触突起发生接触。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数目对应于接触壁103的两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当中的仅一个以及弹簧舌片105的两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当中的仅一个。然而,还可想到的是,所述第一数目也可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103-2,105-2当中其他数目个发生接触的接触突起。

通过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103-2,105-2当中的两个接触突起,第一接触力603沿图中垂直于第一触针501纵向轴线的箭头方向作用于第一触针501上。第一接触力603为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103-2,105-2作用于第一触针501上的各个接触力的合力,所述各个接触力以彼此相对且垂直于第一触针501纵向轴线的黑色箭头表示,各箭头的长度表示各个接触力的大小。

图6A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100的侧视截面示意图,其中,根据该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变形部分103-1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母连接器100内插有第一触针501。

图7为内插第二触针702的母连接器100的前视示意图。图7观视方向与插入方向117相反。第二触针702以弹性方式压于弹簧舌片105和接触壁103之间。所示垂直线和两个水平箭头表示图8的横截轴线和观视方向。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100的侧视截面示意图,第二触针702在该母连接器内插入至第二插入深度。在图8中,母连接器100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示为具有两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

从图8可以看出,类似地,第二触针702为杆状触针,并具有第一触针末端802-1和第二触针末端802-2。

第二触针702沿插入方向117并经壳体开口101-3以第一触针末端802-1插入接触壁103和接触舌片105之间的容纳空间119内。

然而,第二触针702在母连接器100中的插入深度为更大的第二插入深度,并因此与第一和第二接触突起103-2,105-2当中更多的第二数目个接触突起发生接触。在本情形中,所述第二数目对应于接触壁103的两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以及弹簧舌片105的两个第二接触突起105-2。然而,还可想到的是,所述第二数目也可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接触突103-2,105-2当中其他数目个发生接触的接触突起。

作用于在母连接器100内插入至第二插入深度的第二触针702上的第二接触力804为分别作用于接触壁103的发生接触的第一接触突起103-2上的所述数目个接触力以及分别作用于弹簧舌片105的发生接触的第二接触突起105-2上的所述数目个接触力的合力,所述各个接触力以朝向彼此平行且彼此相对的四个垂直箭头表示。因此,作用于插入至第二插入深度的第二触针702上的第二接触力804大于插入至第一插入深度的第一触针702上的第一接触力603。

图8A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100的侧视截面示意图,其中,根据该实施方式,第一变形部分103-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起103-2,母连接器100内插有第二触针702。

如图6、图6A、图8和图8A所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触针501,702中的每一个触针均具有逐渐变细的第一触针末端601-1,802-1。

图9为含继电器901的继电器系统900的前视示意图,而图10和图11均为该继电器系统的侧视截面示意图,所述继电器具有第一触针501和第二触针702,内插第一触针501的第一母连接器100,以及内插第二触针702的第二母连接器100,该继电器插入继电器端子903中。图9所示垂直线以及所示两个水平箭头表示图10和图11的横截轴线和观视方向。

根据图11,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继电器901为窄型继电器,优选宽度介于6mm和3mm之间的继电器。此外,继电器901具有连接区域1101-2,该连接区域对应于继电器端子903的连接区域1103-2,从而能够实现继电器901与继电器端子903的精确配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触针702以第二触针末端802-2固定于继电器901的连接区域1101-1内。此外,在继电器901和继电器端子903的连接状态下,第二触针702以第一触针末端702-1在母连接器100内插入至第二插入深度。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母连接器100以第二壳体壁101-2的长条状末端区域101-4固定在继电器端子903的连接区域1103-1内。

图12A为含继电器901以及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母连接器100的继电器系统900的前视示意图,其中,继电器901的触针未插入母连接器100内。所示垂直线和两个水平箭头表示图12B和图12C的横截轴线和观视方向。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继电器901的第一触针501为线圈连接,第二触针702为继电器901的负载连接。从图12A可以看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作为负载连接触针的第二触针702设置为远远宽于且长于作为线圈连接触针的第一触针501。

此外,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触针702具有逐渐变细的第一触针末端702-1,而作为线圈连接的第一触针501具有不逐渐变细的第一触针末端501-1。

图12B和图12C为继电器系统900的母连接器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13A为图12A母连接器100处于连接状态的继电器系统900。

从图13B可以看出,继电器901的两个作为线圈连接触针的第一触针501在母连接器100内插入至第一插入深度,而从图13C可以看出,继电器901的三个作为负载连接触针的第二触针702在母连接器100内插入至第二插入深度。

相关技术
  • 连接器位置保证装置、具有带连接器位置保证装置的公连接器组件和母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设备、公连接器组件、母连接器组件以及用于组装连接器设备的方法
  • 电连接器用母端子、母连接器以及母端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18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