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卧式压缩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22:47


卧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保证卧式压缩机电机冷却及冷冻机油供应,常规的卧式压缩机排气口设置在油腔侧,压缩机运转时,排气先冷却电机,再从排气口排出。采用该排气方式,由于排出气体不会全部经过电机,电机冷却效果不如立式压缩机好,当使用R32(化学名为二氟甲烷,分子式CH2F2)等高温冷媒时,会发生电机过热的现象。而且气体流通通路变长,排气阻力增大,导致卧式压缩机效率降低。

如图8所示,相关技术中的卧式压缩机,为保证压缩机内部气路和油路,压缩机内部压力分布如下:由于转子风扇的存在,以及压缩机采用下壳体侧排气,压缩机运转时,有P1=P2>P3,由于油腔侧压力P3小于曲轴中心油孔压力,故该冷冻机油能够很顺利的从该上油管进入曲轴中心孔,从而润滑压缩机构部。由于导流腔的存在,该泵体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先从电机间隙到上壳体侧,然后经电机切边返回下壳体侧。气体流动过程存在压降,有P4>P5>P3。该方案虽然能够保证电机冷却,然而,上述技术方案的气体流通路径长,流通阻力大,导致压缩机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卧式压缩机,所述卧式压缩机的供油和电机冷却效果得以改善,且可靠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管;电机部,所述电机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部包括定子和设在所述定子内侧的转子,所述转子上设有转子风扇;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壳体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气缸、活塞、滑片以及曲轴,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沿轴向的两侧,所述曲轴穿设于所述转子内以将所述电机部的转矩传递至所述压缩机构部,所述第一轴承的上端无通气孔且下端设有通油孔;油管部件,所述油管部件设在所述油腔侧且包括:底壁;周壁,所述周壁的一端与所述底壁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相连,所述周壁的底部设有油管用于上油,所述周壁的顶部设有抽气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压缩机构部将压缩机内部分割成电机腔和油腔,压缩机构部的上端无通气孔,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压缩腔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不会直接排出到油腔侧。压缩机构部的下端设有通油孔(或冷冻机油流通通路),这样可以保证电机部侧的冷冻机油顺利流回油腔侧。卧式压缩机运转过程中,转子风扇制造负压,导致曲轴内侧中心孔压力降低,从而导致油管部件中气压降低。由于油管的存在,冷冻机油可以吸入,润滑压缩机构部;由于抽气结构的存在,转子风扇可以将油腔上侧冷媒气体吸走,导致油腔压力降低,因为压差的作用,有利于冷冻机油从电机部侧流回油腔侧,保证了油面高度,提高了卧式压缩机的可靠性,很好的解决了卧式压缩机的供油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可以很好的解决卧式压缩机供油及电机冷却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卧式压缩机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主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主壳体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焊接相连,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上壳体上;或者,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主壳体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结构为抽气孔,所述抽气孔的内径小于等于4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结构为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内径与其长度的比值大于0.0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子风扇设在所述转子的远离所述压缩机构部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主壳体焊接相连,所述第一轴承的下侧形成有所述通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的内径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径差值小于0.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缸与所述主壳体焊接相连,所述气缸的下侧形成有所述通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的内径与所述气缸的外径的差值小于0.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轴承的上端设有通气孔,所述压缩机构部的邻近所述电机部的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侧形成有所述通油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第一轴承上未设置通气孔,图中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抽气结构;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第一轴承上未设置通气孔,图中示出了另一种实施例的抽气结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气缸上未设置通气孔,图中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抽气结构;

图4是图1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中第一轴承的一个示意图,其中,第一轴承上未设置通气孔;

图5是根据本发明再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第一轴承上设置有通气孔,图中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抽气结构;

图6是图5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中第一轴承的一个示意图,其中,第一轴承上设置有通气孔;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第一轴承上未设置通气孔,图中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抽气结构,排气管设在主壳体上;

图8是相关技术中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图中与本申请相同的部件采用加撇(’)的方式进行区分。

附图标记:

卧式压缩机100,

壳体1,排气管10,上壳体11,主壳体12,下壳体13,

电机部2,定子21,转子22,转子风扇23,

压缩机构部3,第一轴承31,通气孔311,通油孔312,第二轴承32,气缸33,活塞34,滑片35,曲轴36,

油管部件4,底壁41,周壁42,油管421,抽气结构422,

隔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例如,所述卧式压缩机100可以为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等。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电机部2、压缩机构部3以及油管部件4。

具体而言,壳体1上可以设有排气管10;电机部2设在壳体1内,电机部2包括定子21和转子22,转子22可以设在定子21的内侧,转子22上可以设有转子风扇23。

压缩机构部3设在壳体1内,并且压缩机构部3可以将壳体1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排气管10设在壳体1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例如,排气管10可以设在图1中所示的电机部2的左端,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对电机部2进行冷却。

压缩机构部3可以包括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气缸33、活塞34、滑片35以及曲轴36,其中,第一轴承31和第二轴承32分别设在气缸33沿轴向的两侧,例如,第一轴承31可以位于图1中所示的气缸33的左侧,第一轴承31可以为主轴承;第二轴承32可以位于图1中所示的气缸33的右侧,第二轴承32可以为副轴承,曲轴36穿设于转子22内,这样通过曲轴36可以将电机部2的转矩传递至压缩机构部3,带动压缩机构部3压缩机制冷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没有设置通气孔311,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本体排出的冷媒不会通过压缩机构部3进入油腔;并且压缩机构部3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这样有利于保证油流通。

参照图1,油管部件4设在所述油腔侧,并且油管部件4可以包括:底壁41以及周壁42。具体地,周壁42的一端(例如图1中周壁42的右端)与底壁41相连,并且周壁42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周壁42的左端)可以与第二轴承32相连,周壁42的底部设有油管421用于上油,周壁42的顶部设有抽气结构42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冷媒气体从所述电机部侧的壳体端排出。此排气方式和立式压缩机排方式相同,电机冷却效果和立式压缩机相当。由于压缩机采用从所述电机部侧的壳体端排出的方式排气,如果不作变动,油腔侧压力高于电机部侧压力,会导致油腔侧油面降低。

基于解决以上矛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通过在油管部件4上设置抽气结构422,且由于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连接电机部侧和油腔侧,卧式压缩机100运转过程中,由于转子风扇23的作用,油腔气体冷媒被抽走,压力降低,冷冻机油流入油腔侧,可以很好的保证油面,从而有利于提升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压缩机构部3将压缩机内部分割成电机腔和油腔,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压缩腔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不会直接排出到油腔侧。压缩机构部3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或冷冻机油流通通路),这样可以保证电机部侧的冷冻机油顺利流回油腔侧。卧式压缩机100运转过程中,转子风扇23制造负压,导致曲轴36内侧中心孔压力降低,从而导致油管部件4中气压降低。由于油管421的存在,冷冻机油可以吸入,润滑压缩机构部3;由于抽气结构422的存在,转子风扇23可以将油腔上侧冷媒气体吸走,导致油腔压力降低,因为压差的作用,有利于冷冻机油从电机部侧流回油腔侧,保证了油面高度,提高了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很好的解决了卧式压缩机100的供油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可以很好的解决卧式压缩机供油及电机冷却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可以包括上壳体11、主壳体12以及下壳体13,主壳体12分别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焊接相连,排气管10可以设在上壳体11上。可选地,排气管10可以位于上壳体11的高于油面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冷媒气体从所述电机部侧的上壳体端排出。此排气方式和立式压缩机排方式相同,电机冷却效果和立式压缩机相当。由于压缩机采用上壳体排气,如果不作变动,油腔侧压力高于电机腔侧压力,会导致油腔侧油面降低。

基于解决以上矛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通过在油管部件4上设置抽气结构422,且由于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连接电机部侧和油腔侧,卧式压缩机100运转过程中,由于转子风扇23的作用,油腔气体冷媒被抽走,压力降低,冷冻机油流入油腔侧,可以很好的保证油面,从而有利于提升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排气管10也可以设在主壳体1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例如,排气管10也可以设在主壳体12上,并且排气管10可以位于主壳体12的位于所述电机部侧左端的位置处等。可选地,排气管10可以位于主壳体12的高于油面的位置处。

参照图1、图3以及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抽气结构422可以为抽气孔,所述抽气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曲轴36内侧中心孔的直径可以为5mm,示例性且不限制地,所述抽气孔的内径不大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抽气孔的内径可以小于或等于4mm。这样便于通过转子风扇23将油腔上侧冷媒气体通过所述抽气孔吸走,导致油腔压力降低,因为压差的作用,有利于冷冻机油从电机部侧流回油腔侧,保证了油面高度,提高了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很好的解决了卧式压缩机100的供油问题。

本发明不限于此,参照图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抽气结构422也可以为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内径与其长度的比值大于0.01。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所述抽气管太细会起到节流的作用,如果所述抽气管太粗抽气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本申请通过将所述抽气管的内径与其长度的比值大于0.01,可以保证抽气效果,从而有利于解决卧式压缩机供油及电机冷却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管的内径可以小于或等于4mm。所述抽气管的内径与其长度的比值大于0.0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转子风扇23可以设在转子22的远离压缩机构部3的一端。例如,转子风扇23可以设在图1中所示的转子22的左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缩机构部3与主壳体1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轴承31与主壳体12焊接相连,第一轴承31与主壳体12可以通过例如点焊等方式相连,第一轴承31的上端无通气孔311(参照图4),并且第一轴承31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由此,第一轴承31的上端不设置通气孔311,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本体排出的冷媒不会通过压缩机构部3例如第一轴承31进入油腔;第一轴承31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这样有利于保证油流通。

进一步地,主壳体12的内径与第一轴承31的外径差值小于0.5mm。由此,可以很好地保证电机部侧和油腔侧的相对密封,从压缩机构部3排出的冷媒,主要冷却电机(电机部)后从排气管10排出,只有非常少量的气体通过压缩机构部3间隙泄漏到油腔侧。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气缸33与主壳体12焊接相连,气缸3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并且气缸33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由此,气缸3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本体排出的冷媒不会通过压缩机构部3例如气缸33进入油腔;气缸33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这样有利于保证油流通。

进一步地,主壳体12的内径与气缸33的外径的差值小于0.5mm。由此,可以很好地保证电机部侧和油腔侧的相对密封,从压缩机构部3排出的冷媒,主要冷却电机后从排气管10排出,只有非常少量的气体通过压缩机构部3间隙泄漏到油腔侧。

参照图5和图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设有通气孔311,并且压缩机构部3的下端可以设有通油孔312,压缩机构部3的邻近电机部2的一侧设有隔板5,隔板5可以设在第一轴承31的左侧,通过隔板5可以封堵所述通气孔311。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不设置隔板5,冷媒会经由所述通气孔311从电机部侧冷却电机后流向油腔侧,然后排出。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轴承31的左侧设置隔板5以封堵通气孔311,使得气体不会经由所述通气孔311在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流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压缩机构部3将压缩机内部分割成电机腔和油腔,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压缩腔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不会直接排出到油腔侧。压缩机构部3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或冷冻机油流通通路),这样可以保证电机部侧的冷冻机油顺利流回油腔侧。同时本发明的卧式压缩机100的转子22上装有转子风扇23,压缩机运转过程中,转子风扇23运行制造负压。第二轴承32上设有油管部件4,该油管部件4包括用于吸入冷冻机油的油管421以及抽气的抽气结构422。由于转子风扇23制造负压,因为压差的作用,通过抽气结构422抽走油腔侧的冷媒,其油腔侧压力降低,油面高度更有保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油管部件4包括油管421以及抽气结构422。卧式压缩机100运行过程中,由于转子风扇23的存在,泄漏到油腔侧的气体被转子风扇23抽出,导致油腔侧压力降低,由于电机部侧压力大于油腔侧压力,有利于冷冻机油从电机部侧流向油腔侧,从而可以保证卧式压缩机100运行过程的油面高度,提高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包括外壳1、压缩机构部3、电机部2以及油管部件4。其中,压缩机构部3包括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气缸33、活塞34、滑片35、曲轴36(例如偏心曲轴)。曲轴36穿过转子22,并将电机转矩传递给压缩机构部3,带动压缩机构部3压缩机制冷剂。压缩机构部3与外壳1通过焊接连接,且压缩机机构部3将压缩机的内部分成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油腔下端油池通过通油孔312与电机部侧油池相连通。油腔侧上端与电机部侧上端无通气孔311。

本发明的油管部件4包括抽气的抽气结构422(例如抽气孔或抽气管等)以及抽油的油管421,电机转子22上设有转子风扇23,且本发明的卧式压缩机100采用上壳体11排气。由于转子风扇23的作用,可以将油腔侧气体抽向电机部侧,导致油腔侧压力降低,从而可以很好的保证卧式压缩机100油面高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很好的保证了卧式压缩机100采用上壳体1排气方案时压缩机的使用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卧式压缩机100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电机部2、压缩机构部3以及油管部件4。

具体而言,壳体1上可以设有排气管10;电机部2设在壳体1内,电机部2包括定子21和转子22,转子22可以设在定子21的内侧,转子22上可以设有转子风扇23。

压缩机构部3设在壳体1内,并且压缩机构部3可以将壳体1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排气管10设在壳体1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例如,排气管10可设在图1中所示的电机部2的左端,这样可以更好地对电机部2进行冷却。

压缩机构部3可以包括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气缸33、活塞34、滑片35以及曲轴36,其中,第一轴承31和第二轴承32分别设在气缸33沿轴向的两侧,例如,第一轴承31可以位于图1中所示的气缸33的左侧,第一轴承31可以为主轴承;第二轴承32可以位于图1中所示的气缸33的右侧,第二轴承32可以为副轴承,曲轴36穿设于转子22内,这样通过曲轴36可以将电机部2的转矩传递至压缩机构部3,带动压缩机构部3压缩机制冷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没有设置通气孔311,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本体排出的冷媒不会通过压缩机构部3进入油腔;并且压缩机构部3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这样有利于保证油流通。

参照图1,油管部件4设在所述油腔侧,并且油管部件4可以包括:底壁41以及周壁42。具体地,周壁42的一端(例如图1中周壁42的右端)与底壁41相连,并且周壁42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周壁42的左端)可以与第二轴承32相连,周壁42的底部设有油管421用于上油,周壁42的顶部设有抽气结构42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冷媒气体从所述电机部侧的壳体端排出。此排气方式和立式压缩机排方式相同,电机冷却效果和立式压缩机相当。由于压缩机采用从所述电机部侧的壳体端排出的方式排气,如果不作变动,油腔侧压力高于电机部侧压力,会导致油腔侧油面降低。

基于解决以上矛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通过在油管部件4上设置抽气结构422,且由于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连接电机部侧和油腔侧,卧式压缩机100运转过程中,由于转子风扇23的作用,油腔气体冷媒被抽走,压力降低,冷冻机油流入油腔侧,可以很好的保证油面,从而有利于提升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压缩机构部3将压缩机内部分割成电机腔和油腔,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压缩腔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不会直接排出到油腔侧。压缩机构部3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或冷冻机油流通通路),这样可以保证电机部侧的冷冻机油顺利流回油腔侧。卧式压缩机100运转过程中,转子风扇23制造负压,导致曲轴36内侧中心孔压力降低,从而导致油管部件4中气压降低。由于油管421的存在,冷冻机油可以吸入,润滑压缩机构部3;由于抽气结构422的存在,转子风扇23可以将油腔上侧冷媒气体吸走,导致油腔压力降低,因为压差的作用,有利于冷冻机油从电机部侧流回油腔侧,保证了油面高度,提高了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很好的解决了卧式压缩机100的供油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可以很好的解决卧式压缩机供油及电机冷却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可以包括上壳体11、主壳体12以及下壳体13,主壳体12分别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焊接相连,排气管10可以设在上壳体11上。可选地,排气管10可以位于上壳体11的高于油面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冷媒气体从所述电机部侧的上壳体端排出。此排气方式和立式压缩机排方式相同,电机冷却效果和立式压缩机相当。由于压缩机采用上壳体排气,如果不作变动,油腔侧压力高于电机部侧压力,会导致油腔侧油面降低。

基于解决以上矛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通过在油管部件4上设置抽气结构422,且由于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连接电机部侧和油腔侧,卧式压缩机100运转过程中,由于转子风扇23的作用,油腔气体冷媒被抽走,压力降低,冷冻机油流入油腔侧,可以很好的保证油面,从而有利于提升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参照图1、图3以及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抽气结构422可以为抽气孔,所述抽气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曲轴36内侧中心孔的直径可以为5mm,示例性且不限制地,所述抽气孔的内径不大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抽气孔的内径小于等于4mm。这样便于转子风扇23将油腔上侧冷媒气体通过所述抽气孔吸走,导致油腔压力降低,因为压差的作用,有利于冷冻机油从电机部侧流回油腔侧,保证了油面高度,提高了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很好的解决了卧式压缩机100的供油问题。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转子风扇23可以设在转子22的远离压缩机构部3的一端。例如,转子风扇23可以设在转子22的左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缩机构部3与主壳体1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轴承31与主壳体12焊接相连,第一轴承31与主壳体12可以通过例如点焊等方式相连,第一轴承31的上端无通气孔311(参照图4),并且第一轴承31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由此,第一轴承31的上端不设置通气孔311,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本体排出的冷媒不会通过压缩机构部3例如第一轴承31进入油腔;第一轴承31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这样有利于保证油流通。

进一步地,主壳体12的内径与第一轴承31的外径差值小于0.5mm。由此,可以很好地保证电机部侧和油腔侧的相对密封,从压缩机构部3排出的冷媒,主要冷却电机后从排气管10排出,只有非常少量的气体通过压缩机构部3间隙泄漏到油腔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压缩机构部3将压缩机内部分割成电机腔和油腔,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压缩腔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不会直接排出到油腔侧。压缩机构部3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或冷冻机油流通通路),这样可以保证电机腔侧的冷冻机油顺利流回油腔侧。同时本发明的卧式压缩机100的转子22上装有转子风扇23,压缩机运转过程中,转子风扇23运行制造负压。第二轴承32上设有油管部件4,该油管部件4包括用于吸入冷冻机油的油管421以及抽气的抽气结构422。由于转子风扇23制造负压,因为压差的作用,通过抽气结构422抽走油腔侧的冷媒,其油腔侧压力降低,油面高度更有保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油管部件4包括油管421以及抽气结构422。卧式压缩机100运行过程中,由于转子风扇23的存在,泄漏到油腔侧的气体被转子风扇23抽出,导致油腔侧压力降低,由于电机部侧压力大于油腔侧压力,有利于冷冻机油从电机部侧流向油腔侧,从而可以保证卧式压缩机100运行过程的油面高度,提高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包括外壳1、压缩机构部3、电机部2以及油管部件4。其中,压缩机构部3包括第一轴承31、第二轴承32、气缸33、活塞34、滑片35、曲轴36(例如偏心曲轴)。曲轴36穿过转子22,并将电机转矩传递给压缩机构部3,带动压缩机构部3压缩机制冷剂。压缩机构部3与外壳1通过焊接连接,且压缩机机构部3将压缩机的内部分成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油腔下端油池通过通油孔312与电机部侧油池相连通。油腔侧上端与电机部侧上端无通气孔311。

本发明的油管部件4包括抽气的抽气结构422(例如抽气孔或抽气管等)以及抽油的油管421,电机转子22上设有转子风扇23,且本发明的卧式压缩机100采用上壳体11排气。由于转子风扇23的作用,可以将油腔侧气体抽向电机部侧,导致油腔侧压力降低,从而可以很好的保证卧式压缩机100油面高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很好的保证了卧式压缩机100采用上壳体1排气方案时压缩机的使用可靠性。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中,参照图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抽气结构422可以为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内径与其长度的比值大于0.01。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所述抽气管太细会起到节流的作用,如果所述抽气管太粗抽气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本申请通过将所述抽气管的内径与其长度的比值大于0.01,可以保证抽气效果,从而有利于解决卧式压缩机供油及电机冷却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卧式压缩机100的可靠性。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中,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气缸33与主壳体12焊接相连,气缸3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并且气缸33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由此,气缸33的上端无通气孔311,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本体排出的冷媒不会通过压缩机构部3例如气缸33进入油腔;气缸33的下端设有通油孔312,这样有利于保证油流通。

进一步地,主壳体12的内径与气缸33的外径的差值小于0.5mm。由此,可以很好地保证电机部侧和油腔侧的相对密封,从压缩机构部3排出的冷媒,主要冷却电机后从排气管10排出,只有非常少量的气体通过压缩机构部3间隙泄漏到油腔侧。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实施例四中,参照图5和图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压缩机构部3的上端设有通气孔311,并且压缩机构部3的下端可以设有通油孔312,压缩机构部3的邻近电机部2的一侧设有隔板5,隔板5可以设在第一轴承31的左侧,通过隔板5可以封堵所述通气孔311。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不设置隔板5,冷媒会经由所述通气孔311从电机部侧冷却电机后流向油腔侧,然后排出。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轴承31的左侧设置隔板5以封堵通气孔311,使得气体不会经由所述通气孔311在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流通。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参照图7,在实施例五中排气管10的设置位置不同于实施例一中排气管10的设置位置。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排气管10也可以设在主壳体1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例如,排气管10也可以设在主壳体12上,并且排气管10可以位于主壳体12的位于所述电机部侧左端的位置处等。可选地,排气管10可以位于主壳体12的高于油面的位置处。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中,排气管10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主壳体1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卧式压缩机和卧式压缩机的组装方法
  • 卧式压缩机的顶盖和卧式压缩机
技术分类

061201125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