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供电系统及太阳能光伏逆变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27:30


一种供电系统及太阳能光伏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系统及太阳能光伏逆变器。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的示意图,具体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依次连接直流转换开关模块、主变压器、第一整流模块,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升压以达到逆变模块的逆变输入电压。具体地,直流转换开关模块用于将直流转换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的直流电进行升压并转换为高频交流电,主变压器用于进行对高频交流电进行升压并进行高压隔离,第一整流模块用于将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其中,直流转换开关模块需要直流驱动模块进行驱动,第一整流模块需要整流驱动模块进行驱动,逆变模块需要逆变驱动模块进行驱动,且驱动模块均需要供电,且其他电路(比如太阳能逆变器中的通信模块、显示电路等),将主变压器原边侧的电路作为直流侧电路,将主变压器副边侧的电路作为交流侧电路,也即直流侧电路与交流侧电路也均需要供电。现有技术中采用辅助电源对其进行供电,具体地,辅助电源包括开关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模块及第三整流模块,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源变换为交流电源,变压器用于进行高压隔离,并对开关电路输出的交流电源通过线圈分别进行调压,并通过第二整流模块为直流驱动模块和其他直流侧电路供电,通过第三整流模块为整流驱动模块、交流驱动模块和其他交流侧电路供电,在供电的过程中,开关电路中的开关需要频繁的进行开通或关断,功耗较大且容易产生噪声,此外,变压器的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及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不需要额外设置辅助电源以进行高压隔离,也即不需要额外设置开关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模块及第三整流模块,避免了由于使用开关电路的频繁开通或关断造成的噪声及功耗,且由于不需要额外使用变压器进行高压隔离,降低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系统,应用于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所述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转换开关模块、主变压器、第一整流模块及逆变模块;还包括直流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逆变驱动模块;该系统包括:

输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直流驱动模块连接的DC/DC模块,用于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进行调压以为所述直流驱动模块及直流侧电路供电;

输入端与所述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逆变驱动模块连接的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为所述逆变驱动模块、所述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

优选地,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主变压器与所述整流模块之间的分压模块,用于将所述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降压处理。

优选地,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整流模块及所述逆变驱动模块连接的储能模块,用于在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停止输出电源时为所述逆变驱动模块、所述整流驱动模块及所述交流侧电路供电;

所述整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为所述储能模块充电。

优选地,所述逆变模块为桥式逆变电路;

所述逆变驱动模块包括:

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连接的上管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

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下桥臂连接的下管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下桥臂;

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整流模块与所述上管驱动模块之间的自举电路,用于将所述整流模块输出端的电源进行升压处理以为所述上管驱动模块供电。

优选地,所述自举电路包括二极管、第一电容及稳压管;

其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稳压管的一端及所述上管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的另一端及上管驱动模块的地端及桥式逆变电路中上桥臂和下桥臂的连接处连接。

优选地,所述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及下桥臂均为M个,M不小于2;

所述上管驱动模块为M个,且与M个所述上桥臂一一对应;

所述下管驱动模块为M个,且与M个所述下桥臂一一对应;

所述自举电路为M个,且与M个所述上管驱动模块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储能模块为第二电容,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稳压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直流转换开关模块及所述主变压器均为N个,N不小于2;还包括:

与N个所述主变压器一一对应的N个分压模块,N个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并联后并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整流模块具体用于对N个所述分压模块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

优选地,还包括:

一一分别与N个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N个限流模块,用于限制所述储能模块的充电电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包括上述所述的供电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转换开关模块、主变压器、逆变模块及直流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和逆变驱动模块;

其中,所述直流转换开关模块,用于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的直流电进行升压并转换为高频交流电;

所述主变压器,用于进行高压隔离,并对所述高频交流电进行升压;

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

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的进行逆变以为负载供电;

所述直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直流转换开关模块和直流侧电路;

所述整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整流模块;

所述逆变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逆变驱动模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系统,包括DC/DC模块及整流模块,其中,DC/DC模块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进行调压以为直流驱动模块及直流侧电路供电,整流模块将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为整流驱动模块、逆变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可见,由于本申请中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源为低压电,因此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的电源通过调压可以直接为直流驱动模块及直流侧电路供电;由于主变压器输出的电源为高压电,因此将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通过整流模块可以直接为整流驱动模块、逆变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不需要额外设置辅助电源以进行高压隔离,也即不需要额外设置开关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模块及第三整流模块,避免了由于使用开关电路的频繁开通或关断造成的噪声及功耗,且由于不需要额外使用变压器进行高压隔离,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与上述描述的供电系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供电系统的部分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供电系统的部分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供电系统的部分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供电系统的部分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供电系统的部分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及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不需要额外设置辅助电源以进行高压隔离,也即不需要额外设置开关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模块及第三整流模块,避免了由于使用开关电路的频繁开通或关断造成的噪声及功耗,且由于不需要额外使用变压器进行高压隔离,降低了成本。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应用于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转换开关模块、主变压器、第一整流模块及逆变模块;还包括直流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逆变驱动模块;该系统包括:

输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直流驱动模块连接的DC/DC(DC-DC converter,直流/直流转换器)模块1,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进行调压以为直流驱动模块及直流侧电路供电;

输入端与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逆变驱动模块连接的整流模块2,用于将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为逆变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包括一次连接的直流转换开关模块、主变压器、第一整流模块及逆变模块,其中,直流转换开关模块为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升压的高频开关;主变压器进行高压隔离和升压;第一整流模块将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逆变模块将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的进行逆变以为负载供电;直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直流转换开关模块;整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一整流模块;逆变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逆变模块,且驱动模块、直流侧电路与交流侧电路均需要供电,现有技术中采用辅助电源对其进行供电,具体地,辅助电源包括开关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模块及第三整流模块,但是,在供电的过程中,开关电路中的开关需要频繁的进行开通或关断,功耗较大且容易产生噪声,此外,变压器的成本较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设计思路为:考虑到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源为低压电,一般为20-60V,且主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电源为高压电,一般为300-400V,则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低压电进行调压处理以为直流驱动模块供电,将主变压器的输出端的高压电进行将处理以为逆变驱动模块供电,从而不需要对供电模块之间进行隔离,也即不需要额外设置包括开关电路、变压器、第一整流模块及第二整流模块的辅助电源。

基于此,本申请设置了DC/DC模块1,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低压的直流电进行调压处理,以为直流驱动模块供电及直流侧电路供电,其中直流侧电路为主变压器原边侧需要直流供电的电路;还设置了整流模块2,将主变压器输出端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为逆变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其中,交流侧电路为主变压器副边侧需要直流供电的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里的主变压器输出的电源为高压交流电,则这里的整流模块2可以是既能实现整流功能也能实现降压功能的整流模块2。

此外,本申请中的第一整流模块中包含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管时,需要整流驱动模块对其进行驱动,此时整流模块输出的电源需要为整流驱动模块供电,在第一整流模块中不包含MOS管,包括二极管时,可以不需要整流驱动模块,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部分供电系统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其中,这里的第一整流模块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具体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主变压器的输出正端及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及主变压器的输出负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此时,整流模块不需要整流驱动模块,则整流模块输出的电源不需要为整流驱动模块供电。

综上,由于本申请中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源为低压电,因此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的电源通过调压可以直接为直流驱动模块及直流侧电路供电;由于主变压器输出的电源为高压电,因此将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通过整流模块2可以直接为逆变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不需要额外设置辅助电源以进行高压隔离,也即不需要额外设置开关电路、变压器、第二整流模块及第三整流模块,避免了由于使用开关电路的频繁开通或关断造成的噪声及功耗,且由于不需要额外使用变压器进行高压隔离,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供电系统的部分结构框图。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设置于主变压器与整流模块2之间的分压模块3,用于将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降压处理。

考虑到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中的主变压器的输出端的交流电压为高压电,整流模块2中可能会存在分压模块3,用于将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降压处理,但是考虑到某些整流模块2中可能不存在分压模块3,则可能会造成整流模块2的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在整流模块2和主变压器之间还设置了分压模块3,用于将主变压器输出的高压的交流电进行降压处理。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分压模块3包括两个电容,两个电容的一端分别与主变压器的输入正端及输入负端连接,两个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整流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和储能模块4共同分担主变压器的输出电压,限制储能模块4的充电电压,防止储能模块4不被损坏。

可见,本申请在主变压器和整流模块2之间设置了分压模块3,可以实现对主变压器的输出端的交流电进行降压的作用,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防止储能模块4被损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分别与整流模块2及逆变驱动模块连接的储能模块4,用于在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停止输出电源时为逆变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

整流模块2还用于将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为储能模块4充电。

考虑到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直接为逆变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时,可能会存在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停止输出电源从而不能为逆变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或者其他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供电不稳定的情况,如整流模块2被损坏等,此时将影响逆变模块的逆变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设置了分别与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及逆变驱动模块连接的储能模块4,在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有电源输出从而可以直接为逆变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时,整流模块2不仅为逆变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还为储能模块4充电;在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没有电源输出或输出电源不稳定从而不能直接为逆变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时,储能模块4为逆变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供电,保证了在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不能正常输出电源时,逆变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及交流侧电路仍能够正常工作,保证了逆变模块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储能模块4可以是电容,具体地,当储能模块4为电容时,储能模块4的两端并联在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与逆变驱动模块之间。此外,本申请中的储能模块4也并不仅限于为电容,也可以是电池或者其他具有储能功能的储能模块4,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逆变模块为桥式逆变电路;

逆变驱动模块包括:

输入端与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与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连接的上管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

输入端与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与桥式逆变电路的下桥臂连接的下管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桥式逆变电路的下桥臂;

还包括:

设置于整流模块与上管驱动模块之间的自举电路5,用于将整流模块2输出端的电源进行升压处理以为上管驱动模块供电。

当逆变模块为桥式逆变电路时,考虑到桥式逆变电路的下桥臂的地端为稳定的地端,而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由于下桥臂的导通或关断从而上桥臂的地端为不稳定的地端。

基于此,请参照图3,本申请中的逆变模块为桥式逆变电路时,本申请中的逆变驱动模块包括话上管驱动模块及下管驱动模块,分别驱动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和下桥臂,此时,上管驱动模块与上桥臂共地,也即是上管驱动模块的地端也是不稳定的地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在上管驱动模块之前还设置了自举电路5,将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的电源进行升压处理以为上管驱动模块供电,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的电源直接为下管驱动模块供电,这样上管驱动模块的供电端为稳定的供电端。

综上,当逆变模块为桥式逆变电路时,使用自举电路5可以提高上管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的电压,从而保证上管驱动模块的供电的可靠性及逆变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自举电路5包括二极管、第一电容及稳压管;

其中,二极管的阳极与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稳压管的一端及上管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的另一端及上管驱动模块的地端及桥式逆变电路中上桥臂和下桥臂的连接处连接。

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自举电路5的具体实现方式,具体请参照图4,自举电路5中包括二极管、第一电容及稳压管,其中,自举电路5利用了电容不能突变的特性,整流模块2通过二极管给第一电容充电,当第一电容充电完成之后,上管驱动模块的输出正端则一直保持在第一电容充完电之后的电压,从而保证上管驱动模块能够准确的驱动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保证了逆变驱动模块的供电端的可靠性。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桥式逆变电路可以是半桥逆变电路、全桥逆变电路或者其他的桥式逆变电路,只要能完成本申请中的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的高压直流电进行逆变即可,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此外,本申请中的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及下桥臂可以是三极管或者MOS管,也可以是其他的可控开关,以上桥臂包括第一可控开关及第三二极管,下桥臂包括第二可控开关及第四二极管为例,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及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及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上管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负端(也即地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下管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中,第一可控开关及第二可控开关可以但不限于均为PMOS(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及下桥臂均为M个,M不小于2;

上管驱动模块为M个,且与M个上桥臂一一对应;

下管驱动模块为M个,且与M个下桥臂一一对应;

自举电路5为M个,且与M个上管驱动模块一一对应。

考虑到桥式逆变电路可能不是半桥逆变电路,也即是桥式逆变电路具有多个桥臂时(M个),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供电系统的部分结构框图,此时需要M个上管驱动模块分别驱动M个上桥臂,M个下管驱动模块分别驱动M个下桥臂,此时,M个桥式逆变电路的上桥臂的地端由于下桥臂的导通或关断从而M个上桥臂的地端均为不稳定的地端,且上管驱动模块与上桥臂共地。

基于此,本申请还设置了M个自举电路5分别为M个上管驱动模块供电,从而保证了上管驱动模块的供电端的可靠性,从而保证了上管驱动模块驱动上桥臂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储能模块4为第二电容,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稳压二极管;

其中,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整流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稳压管的第一端连接,稳压管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及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稳压管的第三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及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及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当储能模块4为第二电容时,储能模块4并联在储能模块4的输出端,也即第一电容的一端与储能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储能模块4的另一端接地,此时,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稳压二极管,其中,第一电阻为限流电阻,用于防止稳压二极管过流;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为基准分压电阻,用于将第二电容两端的电压进行分压;稳压二极管为限压器件,用于限制第三电阻的电压,保证电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第四电阻为等效负载,可以直接驱动系统中的其他芯片等,也可以接自举电路5从而为上管驱动模块供电。

综上,通过本申请中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稳压二极管,可以实现限流及限压等功能,保证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直流转换开关模块及主变压器均为N个,N不小于2;还包括:

与N个主变压器一一对应的N个分压模块3,N个分压模块3的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主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并联后并与整流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

整流模块2具体用于对N个分压模块3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

本实施例考虑到主变压器及主变压器前端的直流转换开关模块为多个(N个)时,此时,将N个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降压处理,然后通过的整流模块2进行统一整流,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部分供电系统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其中,主变压器的个数为2个,整流模块2的个数为一个,使用一个整流模块2对各分压模块3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不需要设置多个整流模块2,节约了器件成本及接线成本。

当然,本申请中的整流模块2也可以是通过各自的整流模块2分别对对应的分压模块3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请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供电系统的部分电路连接示意图,其中,主变压器的个数为2个,整流模块2的个数为两个,使用两个整流模块2进行整流时,提高整流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一一分别与N个分压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的N个限流模块6,用于限制储能模块4的充电电流。

考虑到储能模块4储存能量的容量有限,为了防止储能模块4不被损坏,本申请在N个分压模块3的输出端还分别设置了N个限流模块6,用于限制储能模块4的充电电流,从而避免储能模块4不被损坏。

本申请中的限流模块6可以包括多个二极管,请参照图6,当然,本申请中的限流模块6的具体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举例,还可以为其他的具有限流作用的其他器件,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包括上述的供电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转换开关模块、主变压器、逆变模块及直流驱动模块、整流驱动模块和逆变驱动模块;

其中,直流转换开关模块,用于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的直流电进行升压并将其转换为高频交流电;

主变压器,用于进行高压隔离,并对高频交流电进行升压;

第一整流模块,用于将主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

逆变模块,用于将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的进行逆变以为负载供电;

直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直流转换开关模块;

整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第一整流模块;

逆变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逆变驱动模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与上述描述的供电系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本身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供电系统及太阳能光伏逆变器
  •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供电系统和光伏并网逆变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5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