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35:20


一种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具体地来讲为一种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当采用电性源勘探方法(特别是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瞬变电磁法(TEM)、频率域激发极化法(SIP))时,通常采用大功率发射系统供电,经长导线向大地发射大电流,实现地下介质的激励。在实际野外工作中,发射电流的大小和关断时间主要取决于负载电阻,其中负载电阻一般由供电电缆的阻抗、接地电极与土壤的接触阻抗和地下地质体阻抗组成。为提高发射能量,需要减小负载电阻,而电极间的距离由探测方案决定,因此可以人工调整的部分只有接触阻抗。实际施工中,采用大面积接地电极和增加盐水来降低接触阻抗。过去通常认为电性源负载电阻的阻值是始终不变的。然而在工作过程中电流会导致电极坑内的带电粒子移动,产生极化效应,使接触阻抗除了电阻特性还体现出电容特性。随着电流大小与时间的累积,接地电极发热和盐水流失都会导致接地电极与土壤的接触阻抗发生变化。随时间变化的电性源负载阻抗,不仅会影响发射电流的幅值大小,也会改变发射电流的关断时间和上升沿、下降沿的波形,影响和干扰了对后续被测数据的处理,无法准确剔除一次磁场。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建立电性源负载阻抗的等效电路模型,基于现有发射系统硬件条件,准确地实现电性源负载测量和阻抗参数提取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对于实际电性源勘探负载测量和参数提取的方法中,最为广泛的就是在勘探过程中采集发射电压和发射电流的幅值,根据欧姆定律计算负载阻抗。刘俊峰对电性源发射端接地电阻的布置方法进行了分析,但其目的是研究如何降低接触电阻值,而忽略了大面积接地电极和增加盐水的处理方法都会使接地阻抗随时间发生改变。陈文广研究了土壤电阻率在交流电流下的变化规律,虽然仅适用于变电站接地网络的分析,仍在一定程度说明接地电极与土壤的接触阻抗与发射电流密度有关,具有极化效应,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CN106950432A公开了一种地表长导线多频率电感测量方法及电路,用已知的电压信号源向长导线和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的串联回路供电,通过直流和交流供电分别求得两端接地长导线的电感值和电阻值。但是该方法只是简单的认为两端接地长导线的电抗只由电阻和电感构成,参数的计算方法过于简单,忽略了接地电极与土壤的接触阻抗的极化效应的复杂性。对于电性源负载阻抗而言,除了考虑供电长导线的阻抗的影响,还要考虑接地电极与土壤的接触阻抗和地下地质体的阻性。

CN111398686A公开了一种接地电阻测量系统,通过电阻测量仪直接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并将测得的电阻测量值与数据库中的历史电阻测量数据对比,判断当前所测电阻值的准确性。但是该方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保存和对比同一测点的测量数据,显然对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来讲,大多数情况都是面临不同地域进行勘探,每次因为地下介质的不同和接地电极的重新布置都会导致电性源的负载不同,因此虽然也要保存和对比被测阻抗大小,更重要的是改进测量方法和提取各个结构的阻抗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电性源发射系统的负载测量方法过于简单,而实际电性源负载构成复杂、具有极化效应且随时间变化,建立了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基于现有发射系统硬件条件,提供一种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

1)铺设长导线并测量长导线电感L和长导线电阻R

2)根据电性源负载的构成,建立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

3)控制电性源发射系统向电性源负载提供恒压直流电,通过电压电流传感器测量直流电压值U

4)控制电性源发射系统向电性源负载分别提供n种不同频率ω

5)将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转换为相量模型,将恒压直流电和n种频率正弦交流电激励下的方程组作为目标函数,根据步骤1)、步骤3)和步骤4)的测量结果设定各个参数的初始约束范围,基于粒子群归一算法实现对7个未知参数的提取;

6)在工作前和每1小时的工作间隔都重复一次步骤3)至步骤5),纪录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参数,并调整发射系统控制时序实现动态负载匹配,使发射电流波形保持较好的线性度。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包括可以直接测得的长导线电感L和长导线电阻R

式中,ω为频率。

进一步地,步骤3)中控制电性源发射系统向电性源负载提供恒压直流电,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在稳定状态下,被测电压U

进一步地,步骤4)中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在正弦稳态下,n种频率对应的交流电压幅值U

进一步地,步骤5)中粒子群归一算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Ⅰ将步骤3和步骤4联立得到的方程组构建为目标函数,初始化种群个体的数量、位置和速度,计算各个粒子的适应度,并初始化个体最优解p

步骤Ⅱ迭代过程中,计算每个粒子适应度,根据下式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式中,c

步骤Ⅲ迭代过程中,当粒子的速度或位置超出约束范围时,对速度或位置按照约束范围的上限或下限重新赋值,同时更新个体最优解p

步骤Ⅳ迭代过程中,每经过m次迭代,比较1次整体最优解pg的各维度数值的数量级,若该粒子位置的7个维度中,最大数值是最小数值的10

步骤Ⅴ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适应度小于目标值,若是,获得整体最优解pg,输出被提参数值;否则返回步骤Ⅱ继续执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相比传统电性源负载测量方法,更加符合实际负载构成和时变特性,提出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基于多种激励方式和粒子群归一算法实现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模型参数的提取,通过电性源发射系统负载动态匹配,保证发射电流波形的线性度和一致性,有利于剔除数据中的一次场和实现目标地下介质的反演。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流程图;

图2是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图;

图3是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相量图;

图4是粒子群归一算法流程图;

图5是参数提取结果的适应度曲线;

图6是根据图5参数提取结果与原参数在相同双极性方波电压下的电流波形对比图;

图7是图6两个电流波形的相对误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根据实际电性源负载的构成,建立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直流供电和多频正弦交流供电激励,测量获得不同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数据,基于粒子群归一算法实现模型中未知参数的提取,并通过基于提取结果计算的电性源发射系统的仿真电流波形与实际电流波形比较,验证提取结果的准确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包括:

1)铺设长导线并测量长导线电感L和长导线电阻R

2)根据电性源负载的构成,建立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模型不仅包括可以直接测得的长导线电感L、以及长导线电阻R

式中,ω为频率。

根据模型原理可知,电极间大地电阻R

3)控制电性源发射系统向电性源负载提供恒压直流电,通过电压电流传感器测量直流电压值U

4)控制电性源发射系统向电性源负载分别提供n种(n≥6)不同频率(ω

5)将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转换为相量模型,在恒压直流电和n种不同频率(ω

粒子群归一算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Ⅰ将步骤3和步骤4联立得到的方程组构建为目标函数,初始化种群个体的数量、位置和速度,计算各个粒子的适应度,并初始化个体最优解p

Ⅱ迭代过程中,计算每个粒子适应度,根据下式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式中,c

Ⅲ迭代过程中,当粒子的速度或位置超出约束范围时,对速度或位置按照约束范围的上限或下限重新赋值,同时更新个体最优解p

Ⅳ迭代过程中,每经过m次迭代(一般m=50),比较1次整体最优解pg的各维度数值的数量级,若该粒子位置的7个维度中,最大数值是最小数值的10

Ⅴ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适应度小于目标值,若是,获得整体最优解pg,输出被提参数值;否则返回步骤Ⅱ继续执行。

6)在工作前和每1小时的工作间隔都重复一次步骤3至步骤5,记录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参数,并调整发射系统控制时序实现动态负载匹配,使发射电流波形保持较好的线性度,为后续电磁探测数据的处理提供保障,有利于对地下介质的反演。

设电性源负载等效电路模型各参数如下:L=1×10

相关技术
  • 一种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
  • 一种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60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