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8:20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的蓄冷式或者蓄热式空调,需要先进行蓄冷/蓄热,在蓄冷量/蓄热量达到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开始送风。如此在没有进行提前蓄冷/蓄热的前提下,系统启动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实现系统送风功能,无法实现真正的同时蓄能(蓄冷/蓄热)和送能(即对室内制冷或制热),从而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过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实现同时蓄能和送能,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包括:

蓄能回路,所述蓄能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配管,所述第一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的输出口、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压缩机的吸入口;

第一送能回路,包括送能换热器,所述送能换热器用以将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能量输送至室内;以及,

第二送能回路,包括第二配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管上的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配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配管,并且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

可选地,所述蓄能回路还包括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具有混合空腔,以及与所述混合空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配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具有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均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口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管具有与所述第一端连接的分流点,所述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分流点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

所述分流点设有三通阀,所述第一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一配管连通,所述三通阀能够导通所述第一配管和所述第二配管,和/或,所述三通阀能够导通所述第一配管和所述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管具有与所述第一端连接的分流点,所述第一配管还具有与所述第二端连接的汇合点,所述汇合点位于所述分流点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

所述蓄能回路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管;或者,

所述蓄能回路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管,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配管,并位于所述分流点和所述汇合点之间的管路。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换热风道,所述送能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相互靠近设置,并且所述送能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均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送能回路还包括取能换热器和水泵,所述取能换热器、水泵和送能换热器依次连接;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蓄能箱,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取能换热器均设置在所述蓄能箱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为如上所述的空调器;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制冷指令;

确定蓄能箱内蓄冷量不足,打开压缩机和第二送能回路,并关闭第一送能回路;和/或,

接收制热指令;

确定蓄能箱内蓄热量不足,打开压缩机和第二送能回路,并关闭第一送能回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处理程序,所述空调器处理程序被控制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管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另一管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包括:

蓄能回路,所述蓄能回路包括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和第一配管14,所述第一配管14依次连接压缩机11的输出口、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以及压缩机11的吸入口;

第一送能回路,包括送能换热器22,所述送能换热器22用以将所述第二换热器13的能量输送至室内;以及

第二送能回路,包括第二配管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管31上的第三换热器32,所述第二配管31具有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所述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连接所述第一配管14,并且所述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连接所述压缩机1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之间的管路。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能回路还包括取能换热器21和水泵23,所述取能换热器21、水泵23和送能换热器22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其中,取能换热器21与第二换热器13进行热交换,并将交换得到的热量或冷量传递给送能换热器22,送能换热器22再将冷量或热量输送到室内。第一送能回路包括连接所述取能换热器21、水泵23和送能换热器22的送能管路,送能管路内装有换热液,例如水或乙醇等,以在水泵23的作用下不断循环流动,不断将第二换热器13的冷量或热量搬运到送能换热器22。本实施例中,取能换热器21和送能换热器22为翅管式换热器、光管式换热或板式换热器等形式。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蓄能箱40,所述第二换热器13和所述取能换热器21均设置在所述蓄能箱40内。本实施例中,蓄能箱40指的是具有蓄能腔41的结构,蓄能腔41填充有蓄能液,具体而言,蓄能液为水或乙二醇等。所述第二换热器13和所述取能换热器21均泡在蓄能液内,第二换热器13对蓄能液进行制冷或制热,蓄能液再将冷量或热量传递给取能换热器21。此外,其它实施例中,蓄能箱40内还可设置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13和取能换热器21之间可间隔设置,或者,第二换热器13和取能换热器21穿插设置,例如两节第二换热器13的换热管之间夹杂一取能换热器21的换热管。同样地,第二换热器13和取能换热器21为翅管式换热器、光管式换热或板式换热器等形式。

具体地,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12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13作为蒸发器。压缩机11输出口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后再流回压缩机11的吸入口。由于第一配管14上还并联一个第二送能回路,因此制冷剂流出第二换热器13后是分流为两股的,一股制冷剂从第二换热器13与压缩机11之间的第一配管14流向压缩机11的吸入口,另外一股制冷剂则流经第二送能回路,经过第二配管31和第三换热器32流回压缩机11的吸入口。在这个过程中,第二换热器13对蓄能箱40内的蓄能液制冷,使得蓄能液蓄积大量冷量,例如可使得蓄能液结冰。在蓄能箱40内未蓄积较多冷量(例如开机时蓄能箱40内冰块不够或空调运行过程中蓄能箱40内冰块用完),导致依靠蓄能箱40制冷的第一送能回路内冷媒温度较高,第一送能回路上的送能换热器22对室内降温效果较差的情况下。针对此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由于分配了部分制冷剂到第二送能回路,故使得第二送能回路的第三换热器32可以对室内制冷,实现室温的下降,故而可以解决由于蓄能箱40内未蓄积较多冷量导致送风不凉的问题,改善了用户使用感受。

在该制冷模式下,制冷剂先在第二换热器13下进行蓄冷,再进入第三换热器32中送冷,以此达到同时蓄冷和送冷的目的。图1中的箭头表示制冷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制热模式下,第一换热器12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13作为冷凝器。压缩机11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12后再重新流回压缩机11的吸入口。在这个制热过程中,第二送能回路打开时,第一配管14还会分配部分制冷剂给第二送能回路,即从压缩机11流出的一部分制冷剂会分为两股,其中一股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12后再重新流回压缩机11的吸入口。另外一股制冷剂则流经第二送能回路,经过第二配管31和第三换热器32后流向第一配管14,并与前一股制冷剂汇合后共同流经第二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12,再流回压缩机11的吸入口。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第二换热器13对蓄能箱40内的蓄能液制热,使得蓄能液蓄积大量热量。在蓄能箱40内未蓄积较多热量(例如开机时或空调运行过程中蓄能箱40内蓄积的热量较少),导致依靠蓄能箱40制热的第一送能回路内冷媒温度较低,第一送能回路上的送能换热器22对室内升温效果较差的情况下。针对此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由于分配了部分制冷剂到第二送能回路,故使得第二送能回路的第三换热器32可以对室内制热,实现室温的上升,故而可以解决由于蓄能箱40内未蓄积较多热量导致送风不热的问题,改善了用户使用感受。

一实施例中,所述蓄能回路还包括混合装置17,所述混合装置17具有混合空腔171,以及与所述混合空腔171连通的第一连接口172、第二连接口173和第三连接口174;所述第一连接口172与所述第一配管14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173与所述第二端312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174与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通。可选地,所述混合装置17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具有所述第一连接口172、第二连接口173和第三连接口174。当然,混合装置17还可以为管道式结构或筒状结构等。

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1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一换热器12换热后,在第一换热器12出口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液体经配置在第一配管14上的节流元件15降压降温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接着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13中换热,进行蓄冷过程。在制冷剂还在低温气液两相区时,即从第二换热器13流出,随后经过三通阀16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第二配管31,经由送冷换热器继续换热,将冷量传递给空气,并成为中温过热气体。从送冷换热器出来的且处于过热状态的制冷剂与从三通阀16另一路流出的非过热制冷剂,在混合装置17中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气体再进入压缩机11中压缩,以完成一个循环。混合装置17的设置,使得两股制冷剂能够互相混合,并保证从混合装置17流向压缩机11的制冷剂为气态。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口172和所述第二连接口173均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口174的下方。如此流入到混合装置17内的两股制冷剂是从混合装置17的底部进入的,两股制冷剂可以在混合装置17的底部充分混合,并使得液态的制冷剂变为气体。而流出混合装置17的制冷剂是从混合装置17的顶部流出,则保证了流出的制冷剂为经过充分混合的制冷剂,并且液态的制冷剂依靠重力聚集在混合装置17的底部,故将出口设置在顶部能够避免液态制冷剂流出。

为能够控制第二配管31的通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管14具有与所述第一端311连接的分流点,所述第二端312连接在所述分流点和所述压缩机11之间的管路。所述分流点设有三通阀16,所述第一端311通过三通阀16与所述第一配管14连通,所述三通阀16能够导通所述第一配管14和所述第二配管31,和/或,所述三通阀16能够导通所述第一配管14和所述压缩机11。设置三通阀16后,能够控制三通阀16不同开口的通断,实现各个管路的导通。例如,在需要对室内制冷,并且检测到蓄能箱40内蓄冷量不够时,此时开启压缩机11,并且将第一配管14和第二配管31导通,使得制冷剂通过第二换热器13对蓄能箱40蓄冷,并且制冷剂还通过第三换热器32对室内制冷。此外,在该过程中,三通阀16能够将第一配管14和压缩机11断开,使得第二换热器13流出的制冷剂全部流向第二配管31,从而提高对室内的制冷效果。当然,三通阀16能够同时导通所述第一配管14和所述第二配管31,以及所述第一配管14和所述压缩机11,使得第二换热器13流出的制冷剂部分流向第二配管31,另外一部分直接流向混合装置17。若不需要对室内制冷,仅进行蓄冷时,则第二配管31与第一配管14之间断开,此时从第二换热器13流出的全部制冷剂均直接流向混合装置17。在需要对室内制热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此处不再赘述。

为能够控制第二配管31的通断,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第一配管14具有与所述第一端311连接的分流点,所述第一配管14还具有与所述第二端312连接的汇合点,所述汇合点位于所述分流点和所述压缩机11之间的管路。该汇合点处设有混合装置17。所述蓄能回路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管31;或者,所述蓄能回路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管31,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配管14,并位于所述分流点和所述汇合点之间的管路。通过设置第一电磁阀,能够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第一电磁阀,从而实现第二配管31的通断。通过设置第二电磁阀,同样能够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第二电磁阀,从而实现第二换热器13与压缩机11的通断。

为更好将冷量或热量送入室内,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热循环装置50,所述热循环装置50用于将所述第三换热器32的冷量或热量送入室内;和/或,所述热循环装置50用于将所述送能换热器22的冷量或热量送入室内。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32和送能换热器22能够共用一热循环装置50,例如,所述热循环装置50是送风装置,所述第三换热器32和所述送能换热器22设置在由所述送风装置形成的气流的流通路径中。如此可以减少热循环装置50以及风道的设置,有利于简化整机结构。或者其它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32和送能换热器22分别采用不同的热循环装置50。上述中,送风装置指的是风机。送风装置直接将所述第三换热器32和所述送能换热器22的热量或冷量吹向室内,从而使得室温上升或下降。此外,所述热循环装置50还可以是水循环装置,所述第三换热器32和所述送能换热器22通过在所述水循环装置中流动的循环水将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

具体地,所述空调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换热风道,所述送能换热器2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32相互靠近设置,并且所述送能换热器2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32均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如此仅需要采用一个风机即可同时实现送能换热器2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32的送风。并且,所述送能换热器2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32相互靠近设置在一个换热风道内,可以实现结构的紧凑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至少具有三种工作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开启这三个模式中的任意一个,以下以制冷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同时蓄冷和送冷模式。

该模式下,蓄能回路和第二送能回路开启,第一送能回路关闭,即蓄能回路的压缩机11开启,三通阀16两路全开,风机50保持开启,第一送能回路的水泵23保持关闭状态。

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一换热器12换热后,在第一换热器12出口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液体经节流元件降压降温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13中换热,进行蓄冷过程。在制冷剂还在低温气液两相区时,即从第二换热器13流出,随后经过三通阀16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第三换热器32中继续换热,将冷量传递给空气,并成为中温过热气体。从第三换热器32出来的,处于过热状态的制冷剂与从三通阀16另一路流出的非过热制冷剂,在混合装置17中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气体再进入压缩机中压缩,以完成一个循环。

在该模式下,制冷剂先在第二换热器13中进行蓄冷,再进入第三换热器32中送冷,以此达到同时蓄冷和送冷的目的。

第二,单独蓄冷模式。

该模式下,蓄能回路开启,第二送能回路和第一送能回路关闭,即蓄能回路的压缩机11开启,第一送能回路的水泵23保持关闭状态,三通阀16连通第三换热器32的一路关闭,风机50保持关闭。

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一换热器12换热后,在第一换热器12出口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液体经节流元件降压降温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在第二换热器13中换热,进行蓄冷过程,随后经过混合装置17后,再进入压缩机中压缩,以完成一个循环。

在该模式下,制冷剂先在第二换热器13中进行蓄冷,不再进入第三换热器32中,以此达到单独蓄冷的目的。

第三,单独送风模式

该模式下,蓄能回路和第二送能回路关闭,第一送能回路开启,即蓄能回路的压缩机11关闭,第一送能回路的水泵23保持开启状态,风机50保持开启。

制冷剂在取能换热器中被蓄能箱内的冷量冷却,经由水泵送入送能换热器33中,冷却流经的空气,达到送冷的目的,制冷剂在送能换热器33中吸热后再进入取能换热器中被冷却,以此完成一个循环。

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为如上所述的空调器;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接收制冷指令;

步骤S20,确定蓄能箱内蓄冷量不足,打开压缩机和第二送能回路,并关闭第一送能回路;和/或,

步骤S30,接收制热指令;

步骤S40,确定蓄能箱内蓄热量不足,打开压缩机和第二送能回路,并关闭第一送能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接收到制冷指令,确定蓄能箱40内蓄冷量是否充足,在蓄能箱40内蓄冷量不足,此时需要对蓄能箱40进行蓄冷,故开启压缩机11,使得第二换热器13对蓄能箱40进行制冷。同时由于蓄能箱40内蓄冷量不足,而同时又需要对室内制冷,因此打开第二送能回路,使得从第二换热器13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二送能回路,第二送能回路上的第三换热器32对室内制冷。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配管14与压缩机11吸入口之间可以断开,则全部制冷剂从第二送能回路流向压缩机11吸入口。

若接收到制热指令,确定蓄能箱40内蓄热量是否充足,在蓄能箱40内蓄热量不足,此时需要对蓄能箱40进行蓄热,故开启压缩机11,使得第二换热器13对蓄能箱40进行制热。同时由于蓄能箱40内蓄热量不足,而同时又需要对室内制热,因此打开第二送能回路,使得从压缩机11流出的制热剂流向第二送能回路,第二送能回路上的第三换热器32对室内制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处理程序,所述空调器处理程序被控制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计算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281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