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椎板撑开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1:00


椎板撑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椎板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脊柱包括椎管结构,椎管会因各种原因导致椎管狭窄,例如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黄韧带肥厚等,若发生椎管狭窄,则会导致压迫脊髓引起轴性疼痛、四肢疼痛麻木、肌无力甚至瘫痪等症状,严重地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开门式椎管成形术(比如,双开门式椎管成形术或者半开门式椎管成形术)是一种常用的扩大椎管的手术方式。在脊柱椎板成形术中,通常手术方式包括“单开门式”或“双开门式”。现有的单开门手术中通常采用单侧切缝的方法进行椎板的撑开步骤,使用镊子以及钩子等简单工具将椎板掀开,单开门手术中,往往因为棘突附着的肌肉以及韧带被剥离的比较彻底,术中可操作空间较大,且不需要精准撑开,因此使用镊子以及钩子等这类简单工具也足够满足该类手术椎板的撑开以及维持。但有时需要进行椎板双侧切缝,撑开缝隙使棘突提升,并在缝隙内加入人工骨或替代填充块并配合骨板连接固定,俗称“升顶术”,该手术术中棘突的撑开不能为垂直于切开面的撑开,而要求棘突部分垂直于人体冠状面向后撑开,并且该手术与传统椎板成形术不同,其不需要剥离棘突上附着的肌肉以及韧带,仅需在两侧各一个小切口的情况下进行人工椎板假体的植入,但是,该手术术中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十分有限,且撑开过程中棘突附着的肌肉韧带往往对椎板的撑开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在上述的单开门中所使用的撑开工具,在“升顶术”中,该类简单工具因为视野有限的关系很难实现椎板的按垂直于人体冠状面向后的方向撑开,而由于棘突附着肌肉韧带的抵抗力的缘故,其也很难实现椎板的牢固撑开以及撑开后的维持,更难实现撑开时的人工椎板假体的精准植入。

目前,在“升顶术”中,用于撑开椎板的撑开机构和用于夹持待植入件的夹持机构是分体设置且相互独立的两个机构,将待植入件植入至椎板需要在椎板处于撑开的状态下进行,然而,由于该手术术中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十分有限,导致在有限的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内难以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植入至椎板,造成手术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板撑开装置,该椎板撑开装置能够在有限的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内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植入至椎板,便于手术的进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椎板撑开装置,包括:撑开机构,包括握持手柄和与握持手柄连接的撑开结构,撑开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和与第一支撑臂连接的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上设有活动设置的第一钳头,第二支撑臂上设有第二钳头,第一钳头具有远离第二钳头的撑开位置和靠近第二钳头的收纳位置;夹持机构,设置于第一支撑臂和/或第二支撑臂,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夹持或松开待植入件的夹持部;其中,第一支撑臂和/或第二支撑臂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用于导向的导向结构,以使待植入件能够沿着导向结构运动至第一钳头和/或第二钳头处。

进一步地,撑开结构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钳头枢转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钳头枢转连接,第一钳头与第一支撑臂枢转连接,第二钳头与第二支撑臂连接,第一支撑臂相对于第二支撑臂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导向结构为设置于第一支撑臂和/或第二支撑臂的导轨;或者,撑开结构还包括用于容纳至少部分连接杆的容纳槽,容纳槽设置于第一支撑臂或者第二支撑臂。

进一步地,撑开机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撑开结构,导向结构位于两个撑开结构之间的间隙中。

进一步地,各第二支撑臂的内侧面均设有凸起,两个凸起和第二支撑臂的内侧面围成导向结构。

进一步地,夹持机构还包括与夹持部连接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向夹持部施加使夹持部能够夹紧待植入件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撑开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握持手柄和撑开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臂和与第一连接臂连接的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支撑臂连接,第二连接臂与第二支撑臂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与握持手柄连接,在握持手柄的带动下,第一连接臂相对于第二连接臂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握持手柄包括第一手柄臂和与第一手柄臂枢转连接的第二手柄臂,第一手柄臂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臂枢转连接,第二手柄臂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臂连接,第一手柄臂和第二手柄臂之间的枢转点与第一手柄臂和第一连接臂之间的枢转点间隔设置,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手柄臂的第二端与第二手柄臂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以带动第一连接臂相对于第二连接臂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握持手柄包括第一手柄臂和与第一手柄臂枢转连接的第二手柄臂,椎板撑开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握持手柄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齿条,第一手柄臂上设有卡齿,卡齿与齿条啮合,齿条与第二手柄臂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还包括连接条,连接条的一端与齿条枢转连接,连接条的另一端与第二手柄臂枢转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夹持机构设置于撑开机构,夹持机构和撑开机构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撑开机构用于撑开椎板,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待植入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夹持机构松开待植入件,从而使待植入件沿着撑开机构上的导向结构运动至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处,也就是可以使待植入件沿着导向结构运动至撑开椎板处,实现对待植入件的准确植入。以上也就是说,撑开机构和夹持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当通过撑开机构撑开椎板时,可以控制夹持机构松开待植入件,使待植入件沿着撑开机构上导向结构向撑开椎板处运动,从而能够在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植入至椎板处;由于导向结构对待植入件的朝向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处的运动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对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的要求较低;综上,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能够在有限的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内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植入至椎板,便于手术的进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椎板撑开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椎板撑开装置的撑开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撑开结构);

图3示出了图1的椎板撑开装置的撑开机构的撑开结构与夹持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撑开结构与夹持机构连接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图3的侧视图(其中,第一钳头处于收纳位置);

图7示出了图6的撑开结构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4的侧视图(其中,第一钳头处于撑开位置);

图9示出了图8的撑开结构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将图1的椎板撑开装置应用至椎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钳头处于收纳位置);

图11示出了图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钳头处于撑开位置,夹持机构夹持待植入件);

图12示出了图1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钳头处于撑开位置,夹持机构松开待植入件);

图13示出了图12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4示出了待植入件安装至椎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撑开机构;11、握持手柄;111、第一手柄臂;112、第二手柄臂;113、第二弹性件;12、撑开结构;13、第一支撑臂;14、第二支撑臂;15、第一钳头;16、第二钳头;17、连接杆;18、容纳槽;19、凸起;20、夹持机构;21、夹持部;22、第一弹性件;23、连接件;30、待植入件;40、连接结构;41、第一连接臂;42、第二连接臂;50、限位结构;51、连接条;52、齿条;61、椎板部分;62、椎体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针对目前的撑开机构和夹持机构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机构,由于“升顶术”手术术中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十分有限,导致在有限的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内难以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植入至椎板,造成手术不便的问题,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椎板撑开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待植入件30为人工椎板假体。

如图1、图3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椎板撑开装置包括撑开机构10和夹持机构20,撑开机构10包括握持手柄11和与握持手柄11连接的撑开结构12,撑开结构12包括第一支撑臂13和与第一支撑臂13连接的第二支撑臂14,第一支撑臂13上设有活动设置的第一钳头15,第二支撑臂14上设有第二钳头16,第一钳头15具有远离第二钳头16的撑开位置和靠近第二钳头16的收纳位置;夹持机构20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3,夹持机构20包括用于夹持或者松开待植入件30的夹持部21;其中,第一支撑臂13的至少部分表面和第二支撑臂14的至少部分表面均设有用于导向的导向结构,以使待植入件30能够沿着导向结构运动至第一钳头15和第二钳头16处。

上述设置中,夹持机构20设置于撑开机构10,夹持机构20和撑开机构10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撑开机构10用于撑开椎板,夹持机构20用于夹持待植入件3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夹持机构20松开待植入件30,从而使待植入件30沿着撑开机构10上的导向结构运动至第一钳头15和第二钳头16处,也就是可以使待植入件30沿着导向结构运动至撑开椎板处,实现对待植入件30的准确植入。

以上也就是说,撑开机构10和夹持机构20作为一个整体,当通过撑开机构10撑开椎板时,可以控制夹持机构20松开待植入件30,使待植入件30沿着撑开机构10上导向结构向撑开椎板处运动,从而能够在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30植入至椎板处;由于导向结构对待植入件30的朝向第一钳头15和第二钳头16处的运动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对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的要求较低;综上,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能够在有限的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内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植入至椎板,便于手术的进行。

如图10至图14所示,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固定和撑开椎板(椎板包括椎板部分61和椎体部分62),第一钳头15为活动件,第一钳头15与第一支撑臂13是活动连接的;第二钳头16为固定件,第二钳头16与第二支撑臂14是固定连接的;也就是第一钳头15具有能够撑开椎板部分61的撑开位置(此时椎板部分61远离椎体部分62)和与第二钳头16贴合的收纳位置。实际使用时,第二钳头16与椎体部分62抵接,第一钳头15与椎板部分61抵接,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撑开,第一钳头15处于撑开位置,将椎板部分61向远离椎体部分62的一侧撑开,实现固定和撑开椎体的目的。

另外,通过操作握持手柄11可以控制撑开结构12,使第一钳头15和第二钳头16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从而实现对第一钳头15在撑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的切换,当第一钳头15处于撑开位置时,撑开结构12处于撑开状态,也就是撑开机构10撑开椎板,当第一钳头15处于收纳位置时,撑开结构12处于收纳状态,也就是撑开机构10未对椎板起到撑开作用。握持手柄11通过第一支撑臂13与第一钳头15连接,握持手柄11通过第二支撑臂14与第二钳头16连接,从而实现握持手柄11对撑开结构12的控制,使撑开结构12在撑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实现撑开机构10对椎板的撑开作用。夹持机构20的夹持部21用于夹持或者松开待植入件30,从而实现夹持机构20能够夹持或者松开待植入件30的作用;当进行手术时,先使用夹持部21夹持待植入件30,在撑开机构10撑开椎板后,对夹持机构20施加外力,使夹持部21松开待植入件30,待植入件30沿着导向结构向撑开椎板处运动,从而实现在有限的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内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植入至椎板,便于手术的进行。第一钳头15用于撑开椎板,第一钳头15与第一支撑臂13对应设置,将夹持机构20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3,能够使待植入件30更准确地植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椎板撑开装置在有限视野以及操作范围下能够实现缝隙的撑开并使棘突垂直后移,达到扩大椎间孔的目的,并且能够有效保持棘突部分的撑开位置,使得人工椎板假体能够同时精准植入于缝隙中。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夹持机构20设置于第二支撑臂14;或者,使椎板撑开装置包括两个夹持机构20,两个夹持机构20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3,两个夹持机构20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二支撑臂14;或者,仅使第一支撑臂13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用于导向的导向结构,以使待植入件30能够沿着导向结构运动至第一钳头15处;或者,仅使第二支撑臂14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用于导向的导向结构,以使待植入件30能够沿着导向结构运动至第二钳头16处。

在发明人知道的一种用于“升顶术”的椎板撑开装置中,该椎板撑开装置依靠撑开爪的前部和支撑爪贴靠在一起用于共同伸入椎板侧面切缝,通过紧握手柄可以撑开撑开爪的上爪从而实现抬起、撑开切缝的作用,该工具可以达到“升顶术”术中椎板的有效稳定撑开。

虽然该工具能够实现椎板的牢固撑开,但是该工具往往仅仅能够实现椎板的撑开,该工具使用后往往需要额外的工具对撑开后的椎板进行有效支撑以及夹持工具将人工椎板假体进行持取植入,也就是说,该椎板撑开装置无法实现撑开的同时植入人工椎板假体的功能,使用该工具进行人工椎板假体植入时,往往需要多名医务人员共同协作使用多件工具才能够将假体植入,且其往往很难将假体准确植入到预期位置,术后的椎板撑开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相较于上述技术,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能够实现人工椎板假体(即待植入件30)的精准简易植入,并且,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同时包括撑开机构10和夹持机构20,使用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时,一只手操作撑开机构10,实现撑开功能,另一只手操作夹持机构20,松开待植入件30,使待植入件30沿着导向结构运动至第一钳头15和第二钳头16处,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能够在实现撑开并维持撑开状态的同时准确植入待植入件30,保证手术效率和效果,并且,通过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单人操作即可完成撑开动作和植入动作,无需多人协作,能够节约医务资源,提高利用率,简化手术过程,便于手术的进行。

“升顶术”作为近年来比较新颖的椎体椎板成形术,因其术中能有效保护人体的肌肉韧带,且术后能够有效防止开门椎板“再关门”现象的发生以及能够维持人体颈椎的生理形态,故该手术方式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若使用市场上的现有工具进行操作,往往具有不够简易且操作繁琐等缺点,且很难实现该术式(即手术方式)中人工椎板假体的精准植入,从而术后无法进行解剖形态精准的复原以及力学模型的稳定,这些缺点使得该术式的学习曲线较长,学习难度较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术式的推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椎板撑开装置可以使得该手术简易化,且能够实现人工椎板假体的精准植入,其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学习时间,为上述术式的推广解决了一个难题。

如图4、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撑开结构12还包括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一端与第一钳头15枢转连接,连接杆17的另一端与第二钳头16枢转连接,第一钳头15与第一支撑臂13枢转连接,第二钳头16与第二支撑臂14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13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4可移动地设置。

上述设置中,第二钳头16与第二支撑臂14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一钳头15和第二钳头16均与连接杆17枢转连接,当第一支撑臂13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4移动,在第一支撑臂13的带动下,第一钳头15移动,在第一钳头15的带动下,连接杆17绕连接杆17和第二钳头16之间的枢转点(该枢转点是个位置不会发生变化的固定点)转动,连接杆17在第一钳头15和第二钳头16之间撑开或者收纳,由于第二钳头16的位置固定,因此,在连接杆17的带动下,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撑开或者收纳;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支撑臂13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4的移动,可以实现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在撑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的切换。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第二钳头16与第二支撑臂14枢转连接,这样,当第一支撑臂13和第二支撑臂14相对移动时,第一钳头15和第二钳头16均可以在撑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切换,可以增大撑开机构10的撑开效果。

如图7和图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撑开结构12还包括用于容纳至少部分连接杆17的容纳槽18,容纳槽18设置于第二支撑臂14。当撑开结构12处于收纳状态时,至少部分连接杆17收纳在容纳槽18内,设置容纳槽18一方面可以实现对连接杆17的收纳,另一方面可以减小第一钳头15和第二钳头16之间的距离,使结构紧凑。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相较于第一支撑臂13,第二支撑臂14的稳定性更高,这样可以方便、容易、稳定、可靠且准确地将连接杆17收纳至容纳槽18。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容纳槽18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3。

优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导向结构为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3和第二支撑臂14的导轨。这样设置,可以使待植入件30沿着导轨准确地运动至第一钳头15和第二钳头16的末端处,从而实现对待植入件30的准确植入。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导向结构仅为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3的导轨;或者,使导向结构仅为设置于第二支撑臂14的导轨。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椎板撑开装置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撑开结构12,导向结构位于两个撑开结构12之间的间隙中。通过两个撑开结构12可以实现更稳定地撑开效果;导向结构位于两个撑开结构12之间的间隙中,使得两个撑开结构12之间的间隙形成供待植入件30运动的滑道,通过位于两个撑开结构12之间的间隙中的导向结构可以使待植入件30更稳定地滑动,从而实现对待植入件30的更准确地植入。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各第二支撑臂14的内侧面均设有凸起19,两个凸起19和第二支撑臂14的内侧面围成导向结构。上述设置中,凸起19和第二支撑臂14的内侧面形成凹槽,两个撑开结构12上均形成有上述凹槽,上述凹槽形成导向结构,待植入件30的部分结构与上述凹槽配合并沿上述凹槽运动。通过设置凸起19与第二支撑臂14的内侧面围成导向结构,方便加工且易操作。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能够实现导向功能的结构作为本申请的导向结构,比如直线导轨或者其他导轨与滑块配合实现导向功能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二支撑臂14的内侧面指的是两个撑开结构12的两个第二支撑臂14对应设置的侧面,也就是两个第二支撑臂14中的一个第二支撑臂14的朝向另一个第二支撑臂14的侧面。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导向结构可以是仅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臂14中的一个第二支撑臂14的导向结构,也可以是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臂14的导向结构。

具体地,两个撑开结构12的两个第二支撑臂14之间可固定人工椎板假体(即待植入件30)。两个第二支撑臂14之间的距离为8毫米至12毫米(优选为10毫米),能够允许常规的人工椎板假体的置入;沿两个第二支撑臂14的排列方向,第一钳头15的宽度尺寸为2mm,两个撑开结构12的整体宽度与人体颈椎椎板的宽度接近。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夹持机构20还包括与夹持部21连接的第一弹性件22,第一弹性件22向夹持部21施加使夹持部21能够夹紧待植入件30的作用力。在将第一弹性件22安装至夹持部21时,预先对第一弹性件22施加预紧力,使第一弹性件22始终向夹持部21施加使夹持部21夹紧待植入件30的作用力,这样,当使用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时,在第一弹性件22的作用下,可以通过夹持部21夹紧待植入件30,当需要植入待植入件30时,可以通过向夹持部21施加外力,使夹持部21松开待植入件30,从而实现了夹持机构20对待植入件30的夹持和松开功能。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夹持机构20还包括设置在夹持部21和第一弹性件22之间的连接件23,第一弹性件22通过连接件23与夹持部21连接。通过连接件23实现了将第一弹性件22安装至夹持部21的目的,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弹性件22施加给夹持部21的作用力更加集中,作用效果更好。

优选地,夹持部21为钳子。当然,夹持部21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夹持和松开待植入件30的结构。

优选地,第一弹性件22为扭转弹簧,通过扭转弹簧向夹持部21施加使夹持部21能够夹紧待植入件30的作用力。当然,第一弹性件22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向夹持部21施加使夹持部21夹紧待植入件30的作用力的结构,比如,弹片等。

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夹持机构20包括夹持部21、第一弹性件22和两个连接件23,夹持部21包括第一夹持臂和与第一夹持臂枢转连接的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持臂的第一端相互靠近实现夹持待植入件30的功能;第一弹性件22位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的枢转点的远离第一夹持臂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持臂的第一端的一端,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与两个连接件23中的一个连接件23连接,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端与两个连接件23中的另一个连接件23连接,两个连接件23的一个连接件23设置于第一夹持臂的第二端,两个连接件23中的另一个连接件23设置于第二夹持臂的第二端,在第一弹性件22的作用下,第一夹持臂的第二端和第二夹持臂的第二端具有相互远离的趋势,此时,第一夹持臂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持臂的第二端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也就是说,在第一弹性件22的作用下,可以使夹持部21始终具有夹紧待植入件30的趋势。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件22可以仅通过连接件23与夹持部21连接,这样可以实现在第一弹性件22的作用下,使夹持部21夹紧待植入件30的目的。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第一弹性件22的一部分直接与夹持部21连接,并使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部分与连接件23枢转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弹性件22与夹持部21的间接连接;这样也可以实现通过第一弹性件22向夹持部21施加使夹持部21能够夹紧待植入件30的作用力。

优选地,连接件23为块状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撑开机构10还包括设置于握持手柄11和撑开结构12之间的连接结构40,连接结构40包括第一连接臂41和与第一连接臂41连接的第二连接臂42,第一连接臂41与第一支撑臂13连接,第二连接臂42与第二支撑臂14连接,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均与握持手柄11连接,在握持手柄11的带动下,第一连接臂41相对于第二连接臂42可移动地设置。

上述设置中,对握持手柄11施加外力,在握持手柄11的带动下,第一连接臂41相对于第二连接臂42移动,第一连接臂41带动第一支撑臂13,使第一支撑臂13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4移动,在第一支撑臂13的带动下,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撑开或者收纳,从而实现了撑开机构10的撑开功能。

优选地,第一连接臂41与第二连接臂42通过直线导轨连接,既能实现第一连接臂41与第二连接臂42之间的连接,又能够实现第一连接臂41相对于第二连接臂42可移动地设置的目的。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第一连接臂41与第二连接臂42通过其他能够实现连接及相对移动的结构连接,比如导轨和滑块结构。

优选地,第一连接臂41通过销钉与第一支撑臂13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二连接臂42通过销钉与第二支撑臂14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一连接臂41和第一钳头15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3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优选地,第二连接臂42和第二钳头16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臂14的相对设置的两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握持手柄11包括第一手柄臂111和与第一手柄臂111枢转连接的第二手柄臂112,第一手柄臂11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臂41枢转连接,第二手柄臂112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臂42连接,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枢转点与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一连接臂41之间的枢转点间隔设置,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手柄臂111的第二端与第二手柄臂112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以带动第一连接臂41相对于第二连接臂42可移动地设置。

上述设置中,对第一手柄臂111的第二端和第二手柄臂112的第二端施加外力,使第一手柄臂111的第二端与第二手柄臂112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枢转点与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一连接臂41之间的枢转点间隔设置,这样,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均绕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枢转点转动,使得第一手柄臂111的第一端和第二手柄臂112的第一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在第一手柄臂111的带动下,第一连接臂41相对于第二连接臂42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臂41带动第一支撑臂13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4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相对来说,第一手柄臂111为活动臂,第一手柄臂111带动第一连接臂41移动,第二手柄臂112为固定臂,第二手柄臂112与第二连接臂42固定连接,虽然,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均绕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枢转点转动,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要通过第一手柄臂111绕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枢转点转动,带动第一连接臂41相对于第二连接臂42移动),进而使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撑开或者收纳,实现撑开机构10的撑开功能。

具体地,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枢转点与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一连接臂41之间的枢转点不重合,这样设置能够保证通过第一手柄臂111带动第一连接臂41相对于第二连接臂42移动。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手柄臂111的带动下,第一连接臂41和第一支撑臂13可以沿图1纸面的左右方向左右移动。当捏动握持手柄11时,握持手柄11的第一手柄臂111带动第一连接臂41和第一支撑臂13沿图1纸面的左右方向向右移动,从而推动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向上撑开,通过捏动的力度控制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撑开的距离,正常撑开距离为6毫米至8毫米。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握持手柄1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第二弹性件113,第二弹性件113的一端与第一手柄臂111连接,第二弹性件113的另一端与第二手柄臂112连接。第二弹性件113位于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枢转点的远离连接结构40的一侧,第二弹性件113向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施加使第一手柄臂111的一端和第二手柄臂112的一端相互远离的作用力。在第二弹性件113的作用下,第一手柄臂111的远离第一连接臂41的一端和第二手柄臂112的远离第二连接臂42的一端相互远离,第一手柄臂111的与第一连接臂41连接的一端和第二手柄臂112的与第二连接臂42连接的一端相互远离,第一连接臂41带动第一支撑臂13和第一钳头15移动,使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收纳;综上,在第二弹性件113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钳头15始终具有相对于第二钳头16收纳的趋势,便于操作椎板撑开装置。

优选地,第二弹性件113为弹片。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其他能够施加作用力的弹性结构作为第二弹性件113,比如,扭转弹簧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椎板撑开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握持手柄11的限位结构50,限位结构50用于对第一手柄臂111与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以使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保持在撑开位置。

上述设置中,通过限位结构50对第一手柄臂111与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距离一定,第一连接臂41相对于第二连接臂42的位置一定,第一支撑臂13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4的位置一定,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的位置一定,也就是说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的撑开程度一定;综上,通过限位结构50可以对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的撑开程度进行限定,能够使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保持在撑开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0包括齿条52,第一手柄臂111上设有卡齿,卡齿与齿条52啮合,齿条52与第二手柄臂112连接。齿条52安装在第二手柄臂112上,通过卡齿与齿条52啮合,可以将第一手柄臂111固定在一定位置,使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距离固定,从而使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保持在撑开位置,另外,通过对卡齿与齿条52啮合位置的调整,可以调整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可以调整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的撑开程度和撑开高度;综上,通过上述设置,不仅可以使第一钳头15保持在撑开位置,还可以对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的撑开高度和撑开程度进行调整,提高了适应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0还包括连接条51,连接条51的一端与齿条52枢转连接,连接条51的另一端与第二手柄臂112枢转连接。

上述设置中,连接条51与第二手柄臂112枢转连接,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使连接条51相对于第二手柄臂112转动,通过外力对连接条51相对于第二手柄臂112的位置进行调整,当将连接条51调整到需要的位置后,停止施加外力,使连接条51相对于第二手柄臂112保持在一定位置;齿条52与连接条51枢转连接,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使齿条52相对于连接条51转动,通过外力对齿条52相对于连接条51的位置进行调整,当将齿条52调整到需要的位置后,停止施加外力,使齿条52相对于连接条51保持在一定位置;第一手柄臂111通过卡齿与齿条52连接,通过卡齿与齿条52的啮合可以使第一手柄臂111固定在一定位置,对第一手柄臂111施加外力,使卡齿沿齿条52移动,可以对第一手柄臂111的位置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钳头15保持在撑开位置还可以对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的撑开程度和撑开高度进行调整;综上,通过设置连接条51和齿条52可以对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二手柄臂112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从而实现对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的撑开程度的限定,并能够使第一钳头15保持在撑开位置。

优选地,连接条51的一端通过销钉或者销轴与齿条52枢转连接。优选地,连接条51的另一端通过销钉或者销轴与第二手柄臂112枢转连接。

具体地,通过捏动握持手柄11可实现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之间的相互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钳头15相对于第二钳头16撑开,同时可以在捏动握持手柄11的同时通过第一手柄臂111下端的卡齿与齿条52啮合进行临时的限位。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椎板撑开装置的操作过程如下:

如图10至图14所示,使用该椎板撑开装置时,需预先切断椎板两侧椎板,使得整个椎板以及棘突处于游离状态。使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放置阶段,先将人工椎板假体放入到两个撑开结构之间的导向结构中,通过夹持机构进行固定,之后将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置入至椎板间隙中,第二支撑臂和第二钳头抵住椎体部分,第一钳头抵住椎板部分;第二阶段为升顶阶段,捏动握持手柄通过连接结构和撑开结构撑开椎板至合适位置;第三阶段为植入阶段,捏动夹持机构松开人工椎板假体,人工椎板假体因重力因素沿着导向结构向下滑动至撑开后的椎板缝隙处,当人工椎板假体位置放置妥当后,拨动限位结构的齿条,松开握持手柄,第一钳头相对于第二钳头收纳,撑开结构自动恢复原位,即可取出该椎板撑开装置,完成人工椎板假体的植入。

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该椎板撑开装置功能全面,在实现椎板撑开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人工椎板假体的夹持以及植入;

2、该椎板撑开装置操作简易,按动握持手柄后放开夹持机构即可实现单人从椎板切开后到假体植入的全套操作;

3、该椎板撑开装置能够实现精准的人工椎板假体植入,导向结构的设计能够将假体精准植入至椎板间隙中。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夹持机构设置于撑开机构,夹持机构和撑开机构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撑开机构用于撑开椎板,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待植入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夹持机构松开待植入件,从而使待植入件沿着撑开机构上的导向结构运动至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处,也就是可以使待植入件沿着导向结构运动至撑开椎板处,实现对待植入件的准确植入。以上也就是说,撑开机构和夹持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当通过撑开机构撑开椎板时,可以控制夹持机构松开待植入件,使待植入件沿着撑开机构上导向结构向撑开椎板处运动,从而能够在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30植入至椎板处;由于导向结构对待植入件的朝向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处的运动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对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的要求较低;综上,本申请的椎板撑开装置能够在有限的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内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植入至椎板,便于手术的进行。另外,通过操作握持手柄可以控制撑开结构,使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从而实现对第一钳头在撑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的切换,当第一钳头处于撑开位置时,撑开结构处于撑开状态,也就是撑开机构撑开椎板,当第一钳头处于收纳位置时,撑开结构处于收纳状态,也就是撑开机构未对椎板起到撑开作用。握持手柄通过第一支撑臂与第一钳头连接,握持手柄通过第二支撑臂与第二钳头连接,从而实现握持手柄对撑开结构的控制,使撑开结构在撑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实现撑开机构对椎板的撑开作用。夹持机构的夹持部用于夹持或者松开待植入件,从而实现夹持机构能够夹持或者松开待植入件的作用;当进行手术时,先使用夹持部夹持待植入件,在撑开机构撑开椎板后,对夹持机构施加外力,使夹持部松开待植入件,待植入件沿着导向结构向撑开椎板处运动,从而实现在有限的视野以及可操作范围内实现撑开椎板的同时准确地将待植入件植入至椎板,便于手术的进行。第一钳头用于撑开椎板,第一钳头与第一支撑臂对应设置,将夹持机构设置于第一支撑臂,能够使待植入件更准确地植入。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骨科用带有撑开板的椎板撑开钳
  • 一种骨科用带有撑开板的椎板撑开钳
技术分类

0612011289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