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减速装置及气动传输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0:46


一种减速装置及气动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工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速装置及气动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在物料(如矿石、煤炭)样品的采样、制样、化验工作中,为了实现样品从某一特定位置到另一位置的传送,可采用履带式,气动推进式等多种传输方式实现,在保证样品快速到达目的地的同时,也须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参照保证在传输过程中对样品造成的破坏程度最低,例如不能因为速度过快产生的冲击等因素使样品发生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该设备领域下气动输送系统大量应用于医疗系统,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它具有一个气动功能的发射端、主管路和用于接收的接收端,实现了医院各个病区之间的药物传输和临床检验标本传输,极大的缩短了样本周转周期,节约了传递成本,提高了检验报告的出具速度,但该系统也存在不足,在使用该系统运输装有血液样本的采血管时,通常其传输速度在7m/s左右,当速度过快或在产生剧烈冲击时易导致采血管内的红细胞破裂引起样本溶血,进而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缓采血管在启动传输系统中的传输速度、尤其是采血管邻近出口时的速度以防止剧烈冲击,避免样本溶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装置及气动传输系统。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速装置,用于对气动传输系统中的传输体进行减速,包括负压发生设备和换向阀,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具有一个进气端和一个出气端,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和用于与气动传输系统中的主管道连通的第三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进气端连通,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换向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气口与第三通气口连通,当换向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连通。

一般对于高速传输场合中,对于传输体的传输速度过高的解决方法一般都采用柔性缓冲,通过柔性体的形变来抵消部分传输体的动能,还有通过改变传输管路的设计,使传输体在自身重力下进行减速,但是在进行医疗物资的传输系统中,特别是对于一些液体待检测样本,由于样本的化学性质非常敏感,故在传输过程中不能遭受太大的冲击,以防止样本的参数发生改变,例如在采血管的传输中,其内的血液样本就极易在冲击下发生溶血,导致在后期的检测过程中血液样本的参数不准确。

本发明中,负压发生设备通过换向阀与气动传输系统中的主管路连通,当传输体经过换向阀与气动传输系统的连通点时,启动负压发生设备以使其进气端提供一个吸力,此时主管路中的所述连通点两侧的空气被负压发生设备吸入,样本管所在管段的气流方向发生改变,由于样本管具有一定的速度,故在气流反向的状态下开始做减速运动。本发明通过改变气动传输系统中的主管路部分管段的气体流向以对样本管进行减速,样本管在减速过程中与实体无接触,避免其受到较大的冲击,从而避免内部血液发生溶血。

在实际的传动过程中,气动传输系统中的主管路中的气体供应还会进行间隔供应,原因是传输体的相继发射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而在该间隔时间内,常会切断气动传输系统中的主管路的气体供应,防止传输体被持续加速,此时,负压发生设备的进气端的气体来源则仅来自主管路中接近接收端的分段,由于用于主管路的直径一般小于负压发生设备的进气端通径以使负压发生设备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以对传输体进行减速,那么在间隔时间内,负压发生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行,此时通过操作换向阀使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连通,负压发生设备所需空气则来自于第二通气口,以此防止负压发生设备的超负荷运行,避免负压发生设备发生堵转,保证其使用寿命,防止被烧毁,即:当气动传输系统对传输体进行传输时,换向阀处于第一状态,负压发生设备正常运行;当气动传输系统处于传输间隔的时间段内时,负压发生设备超负荷运行,换向阀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以使负压发生设备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换向阀包括回转体和设置于回转体外的回转外壳,所述回转体可在回转外壳内做回转运动,所述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均位于回转外壳上,所述回转体内设有过渡腔,回转体还具有与过渡腔连通的第四通气口、第五通气口和第六通气口,回转体转动以使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四通气口连通,所述第六通气口与所述第三通气口连通,气体能够自第三通气口依次经第六通气口、过渡腔、第四通气口到达第一通气口,回转体转动以使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四通气口连通,所述第五通气口与所述第二通气口,气体能够自第二通气口依次经第五通气口、过渡腔、第四通气口到达第一通气口。在本方案中,回转体通过自身的回转运动使换向阀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从而实现气路的切换,那么基于气路切换的需求,在回转体旋转过程中,要么仅第五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连通,要么仅第六通气口与第三通气口连通,而回转体过渡腔则在气路切换时提供了缓冲作用,即使换向阀中,气路切换非常快,但在回转体转动的某个时刻,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第一通气口与第三通气口均可能是非连通状态,此时负压发生设备强制将过渡腔中的少许空气吸入负压发生设备内,从而防止了各个通气口的连接部分因为短暂的气路断开而被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通气口与所述第二通气口连通时,所述第六通气口与所述第三通气口相接。此处相接的意思是指两个通气口在回转体沿对应方向转动任意大小的角度时就连通,在本方案中,当回转体转动时,第五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开始逐渐断开连通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第六通气口与第三通气口同时在逐渐完全连通,此处相当于在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的位置确定的状态下对第五通气孔与第六通气口的位置的限定,此处应该注意当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绕回转轴位于同一个周向上时,此时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之间应该有间距,且间距应至少大于第五通气孔或第六通气孔的最大跨径。通过上述位置的限定,实现在气路切换时,负压发生设备的进气端不会处于无气供应的情况,即换向阀中始终都会提供一个气体通路,从而保证换向阀在切换气路时,负压发生设备始终能够正常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使其遭到损坏。此处的回转轴为虚拟轴,即回转体的旋转轴心,下文所提及的回转轴与此处同义,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气口与所述第三通气口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回转体的回转轴的同一个圆周上,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二通气口分别位于所述回转轴的两个圆周上,所述第五通气口与所述第六通气口位于所述回转轴的同一个圆周上,第五通气口的形心、第六通气口的形心与所述回转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120°,沿所述回转轴的周向,所述回转体能够被所述第五通气口或第六通气口六等分。例如将回转体和回转外壳都设置为筒状,则沿回转体的轴向,第四通气口与第五通气口间隔排布,沿回转体的周向,第五通气口与第六通气口位于同一个圆周上,第五通气口、第六通气口、回转体的轴心共同形成120°的夹角,夹角的顶点位于轴心上,在回转体的轴心的任一个圆周上,恰好能够容纳六个相邻的第五通气口或第六通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体具有可被传感器检测的检测端。由于传输体的减速是有气流换向所实现的,故此处换向阀的气路切换应具有一定的精度,即回转体上的通气孔与回转壳体的通气孔的对应精度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在回转体上设置检测端,可通过传感器对回转体的旋转角位移检测或回转体本身的空间位置状态进行检测,从而为气动输送系统提供反馈,形成减速装置的闭环控制系统,提高安全性及保证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端至少为2个,任意两个检测端与回转体的回转轴形成夹角,其中,至少有2个检测端的夹角等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形心与回转轴的夹角。两个检测端与回转体的回转轴形成夹角应做这样的理解:沿回转轴的视觉,两个检测端分别与回转轴连线,两个连线形成夹角,而在三维空间中,该夹角可以是同平面的,也可以是异面的,即检测端沿回转轴的方向可以是间隔设置的,此处的相邻应做这样的理解:例如平面中的两个圆,其中心距大于两个圆的半径之和,当两个圆的两个边线无限靠近时即为相邻,在实际中,无限靠近可以以一定的距离来充当解释,比如0.1mm、0.001mm等,例如在本方案的应用环境下,沿回转轴的视觉上,此时回转轴为一点,而两个第二通气孔的形心均与该点相连即构成了所述的夹角。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两个检测端被检测到的情况分别可以代表第二通气孔的两个状态,从而可以实现采用简单的单个传感器对回转体的状态进行检测,基于该结构的检测方案,在成本上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端中至少有3个检测端,其中至少有两个检测端的夹角大于或等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形心与回转轴的夹角的2倍。该方案是在前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当于检测端中有两个表示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的连通状态,而另一个检测端则表示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的非连通状态,当回转体回转时,当前述的另一个检测端被检测到时,此时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均封闭,从而保证了过渡腔的洁净,防止被污染。同时,该另一个检测端还可作为安全警报检测端,即当两个表示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的状态的检测端被漏检时,当检测到该另一个检测端时,若此时负压发生设备仍然在工作中,则可以为气动传输系统发出停止负压发生设备的警报,防止负压发生设备超负荷运行而被烧毁。

一种气动传输系统,包括用于传输传输体的主管道和上述的减速装置,所述第三通气口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口与空气连通,所述负压发生设备的出气端与空气连通,当气动传输系统对传输体进行传输时,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一状态,所述负压发生设备正常运行,当气动传输系统处于传输间隔的时间段内时,所述负压发生设备超负荷运行,所述换向阀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以使负压发生设备正常运行。

在该方案提供的气动传输系统中,将减速装置中的第三通气孔与主管道连通后,需要对传输体进行减速时,操作换向阀使第一通气口与第三通气口连通,此时启动负压发生设备,使得主管道中的气体进入到负压发生设备中,此时主管道内接近接收端的分段内的气流与传输气流反向,而接近发送端的分段内的气流直接进入负压发生设备中,此时,传输体所在分段没有沿传输方向的气流,传输体在反向气流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以此达到对传输体减速的目的。该气动传输系统尤适用于采血管的传输,在采血管的传输过程中,接收端一般设置于医护人员可方便拿取的位置,而传输主管道一般沿楼板或墙壁设于高空,故在接近接收端的位置,主管道的走向一般会设置竖直向下或接近竖直方向的分段,此时,采血管在该分段由于重力的作用持续做加速运动,而减速装置则连通在该分段上,当采血管经过减速装置与主管路的连通处时,启动减速装置,从而克服重力加速度,并且使其做减速运动,保证采血管能够以低速进入接收端,从而防止过大的冲击,避免采血管内的血液样本发生溶血。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逆止开关,所述逆止开关具有与所述主管道密封连接的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逆止臂,所述逆止臂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主管道上开有长轴线平行于主管道的延伸方向的条孔,所述条孔使主管道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逆止臂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条孔位于主管道内部,所述逆止臂能够在条孔的长轴线方向上摆动。由于采血管中的采血量不一,故主管道中的采血管的重量也各不相同,在竖直或接近竖直的分段中,其需要的作用力也不尽相同,故对于重量较轻的采血管有可能会直接朝与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通过逆止开关的设置,使得采血管能够单向通过而不至于反向运动,从而防止采血管的二次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逆止臂中部与所述壳体铰接,逆止臂上位于主管道内的一端的重量小于另一端的重量。将逆止臂两端的重量设置不一,根据逆止臂自身两端的重力差原因使其自动复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减速装置及气动传输系统,通过改变气动传输系统中的主管路部分管段的气体流向以对样本管进行减速,样本管在减速过程中与实体无接触,避免其受到较大的冲击,从而避免内部血液发生溶血。

2、本发明一种减速装置及气动传输系统,通过换向阀至少三通的设置,使得在气动输送系统中的输送间隔内,负压发生设备能够通过其他气路进行进气,防止负压发生设备的超负荷运行,避免负压发生设备发生堵转,保证其使用寿命,防止被烧毁。

3、本发明一种减速装置及气动传输系统,通过在气动传输系统的主管道上连通减速装置,使得其内的传输体实现无接触的减速,从而避免较大的冲击对传输体造成影响。

4、本发明一种减速装置及气动传输系统,通过在气动传输系统的主管道上连通减速装置,使得尤其是采血管的传输实现无接触的减速,同时通过逆流的气体实现减速,避免采血管的速度骤减,从而防止其内的血液发生震荡、与采血管关闭发生碰撞,同时也避免了采血管与实体接触而带来的冲击,防止了采血管内的血液发生溶血,提高血液的检测精度,保证血液参数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能的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第二通气口,2-第三通气口,3-第一通气口,4-负压发生设备,5-出气端,6-进气端,7-电机,8-联轴器,9-回转外壳,10-第六通气口,11-第五通气口,12-回转体,13-第四通气口,14-轴承,15-支撑柱,16-第一传感器,17-第二传感器,18-检测端,19-减速装置,20-排气通道,21-减速通道,22-补偿通道,23-三通管,24-主管道,25-发送装置,26-接收装置,27-逆止开关,28-第三传感器,29-第四传感器,30-壳体,31-密封板,32-安装板,33-逆止臂,34-转轴,35-压板,36-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一种减速装置,如图1所示,用于对气动传输系统中的传输体进行减速,包括负压发生设备4和换向阀,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具有一个进气端6和一个出气端5,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通气口3、第二通气口1和用于与气动传输系统中的主管道24连通的第三通气口2,所述第一通气口3与所述进气端6连通,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换向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气口3与第三通气口2连通,当换向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通气口3与第二通气口1连通。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操作换向阀,使得换向阀中的第一通气口3与第二通气口1连通,由于第一通气口3与第二通气口1、第一通气口3与第三通气口2分别连通,故此时第一通气口3与第二通气口1不连通,启动负压发生设备4,此时负压发生设备4通过进气端6进气,第三通气口2内由于气流的作用产生吸力,使得主管道24内的气流优先流进第三通气口2,如图4所示,本图中展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方式,当负压发生设备4进气时,第三通气口2与主管道24连通的部位两侧的气流流进第三通气口2,所述连通的部分中靠近接收端的一侧管道内的采血管的运动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从而对采血管进行减速。在采血管传输的过程中,两个采血管之间还有发射间隔,为了防止采血管持续加速,一般在发生间隔的时间内,发射端会停止供气,此时发射端与所述的连通的部位为密闭空间,那么此时负压发生设备4会发生进气不足的现象,容易造成负压发生设备4超负荷运行,此时通过操作换向阀,使得换向阀的第一通气口3与第二通气口1连通,负压发生设备4的进气充足,防止负压发生设备4因超负荷运行而造成被烧毁。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发生设备4通常采用风机,风机在能够在本实施例的应用场合下满足要求的同时节省成本,而换向阀可以选用常用的、易于获得的三通阀。

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换向阀包括回转体12和回转外壳9,回转体12一端封口的管状体,如图6所示,回转体12通过圆板进行封口从而回转体12内部形成过渡腔,回转体12连段沿其轴线延伸出两个圆柱体,其中一个圆柱体用于连接检测端18,另一个圆柱体通过联轴器8连接有电机7,电机7驱动回转体12做回转运动,回转体12上开有第四通气口13、第五通气口11、第六通气口10,第五通气口11、第六通气口10与回转体12的回转轴之间所形成的圆心夹角为120°,且第五通气口11、第六通气口10在所述回转轴的一个圆周上,而第一通气口3、第二通气口1、第三通气口2分别设置在回转外壳9上,如图7所示,回转外壳9外表呈正六棱柱体,回转外壳9沿其轴向开有直径与回转体12适配的圆柱孔,回转体12设置于所述的圆柱孔内,第二通气口1、第三通气口2同轴设置,且两者均位于回转外壳9的两个相背的平面上,从而在进行第二通气口1、第三通气口2的加工时,可以节省换刀时间以及对刀时间,从而提高通气口的加工精度,而第一通气口3位于于第二通气口1、第三通气口2所在圆周不同的圆周上,第四通气口13与第一通气口3始终连通,即第四通气口13沿回转体12的回转方向上,其跨径至少为第一通气口3的通径的2倍,当回转体12在回转外壳9内转动时,第五通气口11与第二通气口1选择性连通,回转外壳9与电机7之间通过支撑柱15连接,支撑柱15用于抵消电机7本身对联轴器8中的连接处造成的径向力矩。

如图8、图9、图10所示,第四通气口13在回转轴的回转方向上的宽度至少为第一通气口3的2倍,故当回转体12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第一通气口3与第四通气口13始终保持连通,参见图10,图中表示为换向阀在第一状态时回转体12与回转外壳9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当回转体12逆时针转动60°时,第二通气口1与第五通气口11连通,而第三通气口2与第六通气口10发生错位而形成不连通,而第四通气口13在回转轴的周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通气口3的宽度的2倍,则第一通气口3与第四通气口13在两个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始终可以保持连通。当换向阀处于第一状态时,参见图8,此时,第三通气口2与第六通气口10连通,而第二通气口1与第五通气口11不连通,即气体可从第三通气口2经第六通气口10、过渡腔、第四通气口13到达第一通气口3,即实现第一通气口3与第三通气口2的连通。当换向阀处于第二状态时,参见图9,此时,第二通气口1与第五通气口11连通,而第三通气口2与第六通气口10不连通,即气体可从第二通气口1经第五通气口11、过渡腔、第四通气口13到达第一通气口3,即实现第一通气口3与第二通气口1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腔可以为负压发生设备4提供一定的缓冲效果,即换向阀在进行气路的切换中,可能出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均不连通或进气不足的情况,此时,过渡腔内存储有一定的空气供以负压发生设备4吸收,使得在进行气路切换的过程中,不至于造成负压发生设备4持续的超负荷运行,从而对负压发生设备4实现保护。

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六通气口10与第三通气口2连通,第二通气口1、第三通气口2、第五通气口11、第六通气口10的通径等大,且其通径与回转外壳9外表面的一个平面的宽度相等,即在回转体12的旋转过程中,假定某一时刻第二通气口1与第五通气口11连通,则此时第三通气口2与第六通气口10不连通,可参见图2,由于前述的通气口的通径等大的设置,使得此时第三通气口2与第六通气口10相邻,回转体12回转后,第二通气口1与第五通气口11通路的截面积逐渐减小,而第三通气口2与第六通气口10通路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保证负压发生设备4在进行进气时,假定此时第三通气口2能够提供正常的供气量,那么负压发生设备4在进气中也能在气路切换过程中保持正常进气,从而保证负压发生设备4正常工作,防止负压发生设备4超负荷运行,防止负压发生设备4被烧毁,保证负压发生设备4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回转体12上用于连接检测端18的圆柱体上通过螺栓连接有L型的检测板,在回转外壳9的靠近检测端18的轴向端面上通过螺栓连接有C型安装座,C型安装座所对应的圆心位于回转体12的回转轴上,C型安装座上间隔安装有第一传感器16和第二传感器17,第一传感器16和第二传感器17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度,当检测端18与其中一个传感器对应时,此时第三通气口2与第六通气口10连通或第二通气口1与第五通气口11连通,第一传感器16、第二传感器17均连接于气动传输系统的控制系统中。第一传感器16、第二传感器17的设置实质上形成了对回转体12的两个回转状态进行监测,例如第一传感器16反馈信号时表示为第二通气口1与第五通气孔连通,第二传感器17反馈信号时表示为第三通气口2与第六通气口10连通,从而实现电机7的闭环控制,通过设置传感器形成的闭环控制,提高了电机7控制回转体12回转的回转精度,避免了累积误差的增大,保证了电机7长期的有效控制,减少了对控制程序的维护或电机7与回转体12的结构本身的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具体的,L型的检测板可以设置为多个,所有检测板上相邻的用于检测的一端设置为固定的夹角,其中至少有一个夹角为120度,至少有一个夹角为大于120度且小于180度,不同的所述的用于检测的一端的宽度均不相等。在检测时,可以根据传感器反馈的时间长短、信号的反馈间隔时间来区分所检测到的所述的用于检测的一端,从而节省了传感器的使用,减少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在夹角为120度的两个检测端18之间,还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L型的检测端18,从而实现根据需要可以控制电机7带动回转体12转动时,保持第二通气口1与第五通气口11连通、第三通气口2与第六通气口10连通,从而实现控制主管路中用于减速的气流的流速,实现提供不同的减速加速度,可防止采血管因减速过当而造成速度反向。

一种气动输送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减速装置19、发射端、接收端、连通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主管道24,主管道24具有竖直段,使得采血管能够从高处被传输至便于医护人员取拿的接收端,减速装置19上设置有进气通道、补偿通道22盒减速通道21,减速通道21与主管道24的竖直段通过三通管23连通,排气通道20与负压发生设备4的出气端5连通,补偿通道22与第二通气口1连通。

工作原理:采血管自发射端被发送至主管道24中,当采血管通过三通管23连接处后,此时,采血管在发射端的驱动气压的作用下,还受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此时采血管具有较大的加速度,控制电机7旋转使第三通气口2与第六通气口10连通,此时,减速通道21中产生吸力,使得主管道24中的气流被吸入减速通道21内,最终通过负压发生设备4的出气端5排除,而主管道24中的竖直段的气流方向与采血管的运动方向相反,而发射端的气流直接进入减速通道21中,竖直段内的采血管此时仅受重力作用,在气流的作用下,重力被克服,并且还为采血管提供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加速度,使得采血管能够在竖直段内做减速运动,从而采血管到达接收端时,速度不至于过大,从而避免采血管受到冲击而使采血管内部的血液样本发生溶血,影响血液的参数检测。通过减速装置19提供的反向气流对采血管进行无接触式减速,避免了采血管在减速过程中发生冲击而带来的血液样本发生震荡,保证的血液样本的质量,防止血液样本在减速过程中发生溶血而影响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4、图5所示,在主管道24的竖直段上设置有逆止开关27,具体的,逆止开关27包括壳体30、密封板31、安装板32和逆止臂33,壳体30具有与主管道24通径相等的圆柱通孔,通孔两侧分别与主管道24连通,密封板31固定安装于壳体30上,逆止臂33通过转轴34与安装板32固定连接,转轴34与安装板32通过轴承14连接,逆止臂33上开有与所述轴承14适配的通孔,逆止臂33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压板35,所述压板35用于对轴承14进行限位以防止轴承14沿转轴34的轴向滑动,壳体30上还开有条形避让孔36,所述避让孔36使壳体30内外连通,逆止臂33的一端穿过条避让孔36位于壳体30内部,另一端轴向延伸形成配重端,所述配重端的重量大于逆止臂33另一端的重量,气动传输系统待机状态下,逆止臂33上接近主管道24的一端与避让孔36上侧内壁接触从而对逆止臂33形成限位,壳体30上还通过密封板31连接有盖体,所述安装板32、逆止臂33及避让孔36均位于盖体内。

在采血管行进的过程中,采血管首先与逆止臂33上位于壳体30内的一端接触,由于避让孔36的设置,采血管能够使逆止臂33绕转轴34旋转,当采血管完全通过后,逆止臂33由于配重端的存在使得逆止臂33反向旋转以恢复所述待机状态下的姿态,当采血管中血液量较少时,反向气流可能时采血管的加速度过大以形成反向运动,此时,逆止臂33上位于壳体30内部的一端对通过逆止开关27的采血管形成限位,从而防止采血管反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配重端也可以与随动气缸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弹簧使逆止臂33恢复原姿态,这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实施的方案,此处不作赘述。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配重端的设置,通过控制两端的重量差及转轴34两侧力臂的长度进行设计,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主管道24的竖直段上,在逆止开关27的下方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三传感器28和第四传感器29,当第三传感器28检测到采血管时,减速装置19开始工作已对采血管进行减速,当第四传感器29检测到采血管时,减速装置19停止对采血管进行减速,以使采血管能够快速的以预设的速度到达接收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减速装置及气动传输系统
  • 一种气动传输管道减速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7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