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急诊室护理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7:15


一种急诊室护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急诊护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急诊室护理系统。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尤其是一些中毒患者,更是需要进行对其进行护理救治。

现有公开号为CN111134924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急诊科护理用催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销、上牙固定机构、下牙固定机构、扩张套、驱动机构、滑动机构、海绵套,所述的支撑销顶部固设有上牙固定机构,所述的支撑销底部固设有下牙固定机构,所述的上牙固定机构以及下牙固定机构两两之间的左右两侧固设有扩张套,所述的支撑销后端中侧固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内部滑动设有滑动机构,所述的滑动机构后端固设有海绵套。

上述的这种急诊科护理用催吐装置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催吐时对口腔中刺激不足,且在救治患者时无法灵活调整患者体位和固定患者体位,并且无法为患者提供新风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室护理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急诊室护理系统,包括用于中毒患者躺卧的支撑板,还包括:

用于给中毒患者进行紧急催吐的催吐辅助组件;

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用于供中毒患者呕吐的呕吐物接收组件;

用于向所述支撑板上的中毒患者提供新风的新风组件;

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部的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板倾斜的驱动组件;

用于固定中毒患者体位的辅助固定组件;

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用于对中毒患者提供身体浮动与保护功能的气囊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急诊室护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对中毒患者护理的能力,当进行中毒患者救治时,可辅助患者躺卧在支撑板上方,利用催吐辅助组件对患者进行催吐,并且利用呕吐物接收组件接收呕吐物,并可有利用驱动组件控制患者体位进行调整,方便救治患者,利用辅助固定组件能够对患者体位进行固定,防止气晃动,利用新风组件和气囊组件能够为救助患者提供辅助。

较佳的,所述催吐辅助组件包括催吐杆、倾斜杆部、第一流道、喷嘴和外伸管,所述倾斜杆部与所述催吐杆一体成型,所述倾斜杆部端部具有流线型弧面,所述第一流道开设在所述催吐杆与所述倾斜杆部内,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第一流道端部,所述外伸管固定在所述催吐杆中背离所述喷嘴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患者催吐时可握持催吐杆将倾斜杆部插入患者口腔,利用倾斜杆部进行催吐,通过从外伸管处向第一流道内注入催吐液时,催吐液能够从喷嘴喷射出,提高催吐效果。

较佳的,所述催吐辅助组件还包括第二流道、挠性件、螺纹柱、支撑环、嵌入环、嵌入槽、硅胶软垫和环状凸环,所述第二流道开设在所述催吐杆与所述倾斜杆部内,所述挠性件插接在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在所述挠性件端部,所述支撑环与所述螺纹柱连接固定,所述嵌入槽开设在所述支撑环内,所述嵌入环嵌入固定在所述嵌入槽中,所述硅胶软垫固定在所述嵌入环上,所述环状凸起固定在所述硅胶软垫背离所述挠性件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挠性件从第二流道插入时,能够将支撑环和硅胶软垫插入至患者喉咙,硅胶软垫上的环状凸起能够加快刺激能力,利用嵌入环和嵌入槽能够方便硅胶软垫的拆装,利用螺纹柱能够方便挠性件与支撑环的连接固定。

较佳的,所述呕吐物接收组件包括槽洞、容纳盒、限位环、弹性块、凹槽、波纹管、封盖和封板,所述槽洞开设在所述支撑板内,所述容纳盒卡接在所述槽洞内,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所述容纳盒顶部,所述弹性块固定在所述容纳盒外部,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槽洞壁面供所述弹性块卡入,所述波纹管连通固定在所述容纳盒底部,所述封盖螺纹连接在所述波纹管端部,所述封板滑移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内用于封堵所述容纳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槽洞中的容纳盒能够方便接盛呕吐物,通过滑移封板能够对容纳盒顶部进行封堵,利用弹性块和凹槽能够方便容纳盒的固定,通过打开波纹管端部的封盖能够方便排出容纳盒内的呕吐物。

较佳的,所述新风组件包括供氧机、第一气管、第二气管、法兰、调压阀、若干个气喷头和内沉槽,所述供氧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气管连接固定在所述供氧机的出氧口,所述第二气管通过所述法兰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气管端部,所述调压阀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管上,若干个所述气喷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管上,所述内沉槽开设在所述支撑板内供所述第二气管嵌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供养机时能够通过第一气管、第二气管和气喷头将氧气吹送至支撑板处,调压阀能够控制气压,内沉槽的设置能够方便第二气管的固定。

较佳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基座、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若干个顶动电缸、角度传感器、警报器和PLC控制器,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若干个所述顶动气缸连接在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若干个所述顶动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基座上,若干个所述顶动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用于检测所述支撑板的角度,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警报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顶动电缸时能够顶动第二连接板相对第一连接板转动,当第二连接板转动时能够带动支撑板在基座上方转动,从而调整患者体位,其中角度传感器能够对支撑板角度进行测量,警报器能够在支撑板调整角度过大时进行预警操作。

较佳的,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两个立柱、两个第一连接带、两个第二连接带、两个卡扣、第一魔术带和第二魔术带,两个所述立柱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方,所述第一连接带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二连接带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魔术带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带上,所述第二魔术带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带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立柱上的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卡扣能够方便对患者体位进行固定,第一魔术带和第二魔术带能够辅助增大固定体位效果。

较佳的,所述气囊组件包括内陷槽、第一气囊、第二气囊、胶贴层、第一气泵、第三气管、第二气泵和第四气管,所述内陷槽开设在所述支撑板内,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所述内陷槽中,所述胶贴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之间,所述第一气泵和所述第二气泵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三气管固定在所述第一气泵的出气口,所述第四气管固定在所述第二气泵的出气口,所述第三气管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固定,所述第四气管与所述第二气囊连通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第一气泵时能够通过第三气管将第一气囊充气,对用于放置患者腿部的第一气囊进行充气,当启动第二气泵时能够通过第三气管将第二气囊充气,对用于承载患者背部的第二气囊进行充气,调整方便、快捷。

较佳的,所述第一流道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流道一体成型的上倾流道,所述催吐杆和所述倾斜杆部的剖面分别为腰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倾流道的设置能够便于向上颚处喷溅催吐药物,提高催吐效果。

较佳的,所述催吐杆在所述第二流道处固定有第一限位环,所述挠性件上固定有第二限位环,所述挠性件端部固定有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能够对挠性件的位置进行调整,手柄的设置能够方便操纵挠性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急诊室护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对中毒患者护理的能力,当进行中毒患者救治时,可辅助患者躺卧在支撑板上方,利用催吐辅助组件对患者进行催吐,并且利用呕吐物接收组件接收呕吐物,并可有利用驱动组件控制患者体位进行调整,方便救治患者,利用辅助固定组件能够对患者体位进行固定,防止气晃动,利用新风组件和气囊组件能够为救助患者提供辅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之一;

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催吐辅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催吐辅助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催吐辅助组件;3、呕吐物接收组件;4、新风组件;5、驱动组件;6、辅助固定组件;7、气囊组件;21、催吐杆;22、倾斜杆部;23、第一流道;24、喷嘴;25、外伸管;26、第二流道;27、挠性件;271、螺纹柱;28、支撑环;281、嵌入环;282、嵌入槽;29、硅胶软垫;291、环状凸环;31、槽洞;32、容纳盒;33、限位环;34、弹性块;35、凹槽;36、波纹管;37、封盖;38、封板;41、供氧机;42、第一气管;43、第二气管;44、法兰;45、调压阀;46、气喷头;47、内沉槽;51、基座;52、第一连接板;53、第二连接板;54、顶动电缸;61、立柱;62、第一连接带;63、第二连接带;64、卡扣;65、第一魔术带;66、第二魔术带;71、内陷槽;72、第一气囊;73、第二气囊;74、胶贴层;75、第一气泵;76、第三气管;77、第二气泵;78、第四气管;261、第一限位环;262、第二限位环;26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急诊室护理系统,包括用于中毒患者躺卧的支撑板1,中毒的患者在运送到急诊室内进行催吐时可有将其转移至支撑板1上方;为了快速的对其进行催吐,在支撑板1的上方设置用于给中毒患者进行紧急催吐的催吐辅助组件2;由于催吐后呕吐物较多,为了提高卫生度,在支撑板1上设置的用于供中毒患者呕吐的呕吐物接收组件3;为了保证中毒患者有足够的新风与氧气,设置了用于向支撑板1上的中毒患者提供新风的新风组件4;为了保证患者能够在躺卧时可以被动倾斜体位,在支撑板1底部设置了用于带动支撑板1倾斜的驱动组件5;为了保证患者在支撑板1上方不会因为情绪失控乱动,设置了用于固定中毒患者体位的辅助固定组件6;为了使得患者更加舒适并能够对上下肢的体位进行调整,在支撑板1上设置用于对中毒患者提供身体浮动与保护功能的气囊组件7。

参考图7至图10,传统的催吐依靠一根橡胶棒进行插入催吐,该催吐方式的催吐效果不好,为此设置的催吐辅助组件2包括催吐杆21、倾斜杆部22、第一流道23、喷嘴24和外伸管25,倾斜杆部22与催吐杆21一体成型,其中倾斜杆部22端部具有流线型弧面,其中第一流道23开设在催吐杆21与倾斜杆部22内,第一流道23内可供催吐药液注入,其中喷嘴24安装在第一流道23端部可喷射出催吐药,提高接触面积,其中外伸管25固定在催吐杆21中背离喷嘴24的一端;当进行患者催吐时可握持催吐杆21将倾斜杆部22插入患者口腔,利用倾斜杆部22进行催吐,通过从外伸管25处向第一流道23内注入催吐液时,催吐液能够从喷嘴24喷射出,提高催吐效果。

参考图7至图10,为了加强催吐刺激,设置的催吐辅助组件2还包括第二流道26、挠性件27、螺纹柱271、支撑环28、嵌入环281、嵌入槽282、硅胶软垫29和环状凸环291,其中第二流道26开设在催吐杆21与倾斜杆部22内供挠性件27穿插,挠性件27插接在第二流道26内,螺纹柱271螺纹连接在挠性件27端部,支撑环28与螺纹柱271连接固定,嵌入槽282开设在支撑环28内,嵌入环281嵌入固定在嵌入槽282中,硅胶软垫29固定在嵌入环281上,环状凸起固定在硅胶软垫29背离挠性件27的一侧;当将挠性件27从第二流道26插入时,能够将支撑环28和硅胶软垫29插入至患者喉咙,硅胶软垫29上的环状凸起能够加快刺激能力,利用嵌入环281和嵌入槽282能够方便硅胶软垫29的拆装,利用螺纹柱271能够方便挠性件27与支撑环28的连接固定。

参考图4和图5,为了方便呕吐物的清洁,设置的呕吐物接收组件3包括槽洞31、容纳盒32、限位环33、弹性块34、凹槽35、波纹管36、封盖37和封板38,其中槽洞31开设在支撑板1内,其中容纳盒32卡接在槽洞31内,为了防止容纳盒32从槽洞31内脱离,将限位环33固定在容纳盒32顶部,将弹性块34固定在容纳盒32外部,将凹槽35开设在槽洞31壁面供弹性块34卡入将容纳盒32固定,为了方便排出呕吐物,将波纹管36连通固定在容纳盒32底部,将封盖37螺纹连接在波纹管36端部,为了防止异味,将封板38滑移连接在支撑板1内用于封堵容纳盒32;通过利用槽洞31中的容纳盒32能够方便接盛呕吐物,通过滑移封板38能够对容纳盒32顶部进行封堵,利用弹性块34和凹槽35能够方便容纳盒32的固定,通过打开波纹管36端部的封盖37能够方便排出容纳盒32内的呕吐物。

参考图1和图2,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新鲜的空气补给,设置的新风组件4包括供氧机41、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法兰44、调压阀45、若干个气喷头46和内沉槽47,供氧机41固定在支撑板1上,其中第一气管42连接固定在供氧机41的出氧口,其中第二气管43通过法兰44密封连接在第一气管42端部,调压阀45安装在第一气管42上,其中若干个气喷头46分别设置在第二气管43上,内沉槽47开设在支撑板1内供第二气管43嵌入,当启动供养机时能够通过第一气管42、第二气管43和气喷头46将氧气吹送至支撑板1处,调压阀45能够控制气压,内沉槽47的设置能够方便第二气管43的固定。

参考图1、图3和图4,为了使得本系统中的支撑板1可以倾斜,设置的驱动组件5包括基座51、第一连接板52、第二连接板53、若干个顶动电缸54、角度传感器、警报器和PLC控制器,其中基座51设置在支撑板1下方用于装置整体支撑,其中第一连接板52固定在基座51上方,其中第二连接板53固定在支撑板1底部,第一连接板52和第二连接板53之间转动连接,为了提供动力,将若干个顶动气缸连接在基座51与支撑板1之间,其中若干个顶动气缸的缸体铰接在基座51上,若干个顶动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支撑板1上,当启动顶动气缸时能够带动支撑板1翻转,为了控制翻转行程,将角度传感器设置在支撑板1上用于检测支撑板1的角度,角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电性连接,警报器与PLC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用于警报。

参考图1、图3和图4,当启动顶动电缸54时能够顶动第二连接板53相对第一连接板52转动,当第二连接板53转动时能够带动支撑板1在基座51上方转动,从而调整患者体位,其中角度传感器能够对支撑板1角度进行测量,警报器能够在支撑板1调整角度过大时进行预警操作。

参考图1和图6,为了保证支撑板1上方的患者可以被牢靠固定,设置的辅助固定组件6包括两个立柱61、两个第一连接带62、两个第二连接带63、两个卡扣64、第一魔术带65和第二魔术带66,其中两个立柱61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上方,其中第一连接带62固定在立柱61上,其中第二连接带63固定在支撑板1上,其中第一连接带62和第二连接带63之间通过卡扣64连接固定,其中第一魔术带65固定在第一连接带62上,其中第二魔术带66固定在第二连接带63上,通过利用立柱61上的第一连接带62、第二连接带63和卡扣64能够方便对患者体位进行固定,第一魔术带65和第二魔术带66能够辅助增大固定体位效果。

参考图1和图6,为了对患者胸部或下肢的体位进行调整时,设置的气囊组件7包括内陷槽71、第一气囊72、第二气囊73、胶贴层74、第一气泵75、第三气管76、第二气泵77和第四气管78,内陷槽71开设在支撑板1内,第一气囊72和第二气囊73设置在内陷槽71中,胶贴层74设置在第一气囊72和第二气囊73之间,第一气泵75和第二气泵77固定在支撑板1上,第三气管76固定在第一气泵75的出气口,第四气管78固定在第二气泵77的出气口,第三气管76与第一气囊72连通固定,第四气管78与第二气囊73连通固定;当启动第一气泵75时能够通过第三气管76将第一气囊72充气,对用于放置患者腿部的第一气囊72进行充气,当启动第二气泵77时能够通过第三气管76将第二气囊73充气,对用于承载患者背部的第二气囊73进行充气,调整方便、快捷。

参考图7至图10,其中在第一流道23端部具有与第一流道23一体成型的上倾流道,催吐杆21和倾斜杆部22的剖面分别为腰形,上倾流道的设置能够便于向上颚处喷溅催吐药物,提高催吐效果。

参考图7至图10,其中催吐杆21在第二流道26处固定有第一限位环261,挠性件27上固定有第二限位环262,挠性件27端部固定有手柄263,利用第一限位环261和第二限位环262能够对挠性件27的位置进行调整,手柄263的设置能够方便操纵挠性件27。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容纳盒32的内壁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工艺如下:

取以下成分以重量计:聚碳酸酯40份、水性聚氨酯20份、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20份、甲基丙烯酸酯15份、三甲基氯硅烷30份、钛酸正丁酯20份、丙磺内酯10份、己二酸二甲酯35份、季戊四醇25份、偶氮二异丁腈20份、二苯基乙酮30份、羟乙基化脂肪胺10份;

S1、制备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氯硅烷、钛酸正丁酯加入到反应釜并加热至95℃,然后保温20min;

S2、制备中间体:向防污涂层预制备液中加入丙磺内酯、己二酸二甲酯、季戊四醇、偶氮二异丁腈、二苯基乙酮并搅拌均匀,保温处理20min后将其冷却到65℃,得到中间体;

S3、制备防污涂层:加入羟乙基化脂肪胺,并将中间体在25℃下分散均匀,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容纳盒32的内壁。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工艺如下:

取以下成分以重量计:聚碳酸酯45份、水性聚氨酯18份、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24份、甲基丙烯酸酯20份、三甲基氯硅烷25份、钛酸正丁酯24份、丙磺内酯13份、己二酸二甲酯30份、季戊四醇20份、偶氮二异丁腈16份、二苯基乙酮28份、羟乙基化脂肪胺14份;

S1、制备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氯硅烷、钛酸正丁酯加入到反应釜并加热至102℃,然后保温20min;

S2、制备中间体:向防污涂层预制备液中加入丙磺内酯、己二酸二甲酯、季戊四醇、偶氮二异丁腈、二苯基乙酮并搅拌均匀,保温处理20min后将其冷却到62℃,得到中间体;

S3、制备防污涂层:加入羟乙基化脂肪胺,并将中间体在26℃下分散均匀,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容纳盒32的内壁。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工艺如下:

取以下成分以重量计:聚碳酸酯42份、水性聚氨酯22份、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20份、甲基丙烯酸酯20份、三甲基氯硅烷25份、钛酸正丁酯24份、丙磺内酯13份、己二酸二甲酯30份、季戊四醇20份、偶氮二异丁腈14份、二苯基乙酮28份、羟乙基化脂肪胺14份;

S1、制备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氯硅烷、钛酸正丁酯加入到反应釜并加热至92℃,然后保温20min;

S2、制备中间体:向防污涂层预制备液中加入丙磺内酯、己二酸二甲酯、季戊四醇、偶氮二异丁腈、二苯基乙酮并搅拌均匀,保温处理20min后将其冷却到59℃,得到中间体;

S3、制备防污涂层:加入羟乙基化脂肪胺,并将中间体在23℃下分散均匀,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容纳盒32的内壁。

实施例5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工艺如下:

取以下成分以重量计:聚碳酸酯55份、水性聚氨酯20份、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24份、甲基丙烯酸酯20份、三甲基氯硅烷25份、钛酸正丁酯0份、丙磺内酯13份、己二酸二甲酯30份、季戊四醇20份、偶氮二异丁腈16份、二苯基乙酮28份、羟乙基化脂肪胺18份;

S1、制备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水性聚氨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氯硅烷、钛酸正丁酯加入到反应釜并加热至89℃,然后保温20min;

S2、制备中间体:向防污涂层预制备液中加入丙磺内酯、己二酸二甲酯、季戊四醇、偶氮二异丁腈、二苯基乙酮并搅拌均匀,保温处理20min后将其冷却到58℃,得到中间体;

S3、制备防污涂层:加入羟乙基化脂肪胺,并将中间体在26℃下分散均匀,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容纳盒32的内壁。

对实施例2-5中涂覆有防污涂层的容纳盒32内壁进行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2的数据进行归一化。

表1

此外,对实施例2-5中容纳盒32内壁进行防污效果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相比于未有防污涂层而言,具有防污涂层的容纳盒32的防污效果普遍提高了6倍以上。

此外,由于实施例4中容纳盒的表面防污涂层的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结果比其他涂覆有防污涂层的实施例都要高,故实施例4中给出的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是最优选择。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相关技术
  • 一种急诊室护理系统
  • 一种护理系统及其护理系统的监测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16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