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4:58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例如,用户利用电子设备中的闹钟功能,来设置闹钟的提醒时间,以便于通过电子设备的闹钟功能来起到提醒用户的作用。

通常,用户为了避免上班迟到,都会在电子设备中设置起床闹钟,以使得电子设备可准时提醒用户起床。在实际设置中,用户会设置一个时刻的闹钟,然后设置该闹钟在周一至周五重复。在一些情况下,用户的工作日会出现变动,如因调休可能在周六需要补上一天的班,而用户经常会忘记设置周六的闹钟,导致电子设备无法起到提醒用户准时起床的作用,从而给用户带来不便。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闹钟提醒功能需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手动调整,因此容易出现因人为原因导致无法及时提醒用户或者多余提醒打扰用户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闹钟提醒功能需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手动调整,因此容易出现因人为原因导致无法及时提醒用户或者多余提醒打扰用户的现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目标时刻获取用户的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所处的第一状态;获取所述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所述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在所述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若未检测到用于指示保持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目标日期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信息,则控制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目标时刻早于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目标日期的提醒时刻,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为不同的状态,所述状态包括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目标时刻获取用户的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所处的第一状态;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所述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若未检测到用于指示保持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目标日期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信息,则控制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目标时刻早于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目标日期的提醒时刻,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为不同的状态,所述状态包括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这样,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首先,基于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提醒时刻,在早于该提醒时刻的目标时刻,去获取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这里默认为是第一状态。然后,获取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各个成员的第二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若在目标群体中,第二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如40%、50%,则认为在目标群体中,大部分成员的第二闹钟是处于第二状态的。进一步地,还需检测是否存在指示信息,指示保持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一状态,若没有,则默认为用户忘记将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因此,电子设备可智能地为用户调整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为第二状态。可见,现有技术中的闹钟提醒功能,在用户忘记调整闹钟状态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智能调整,因此避免出现因人为原因导致闹钟无法及时提醒用户或者多余提醒打扰用户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步骤S1:在目标时刻获取用户的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所处的第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对闹钟的智能管理方法。其中,第一闹钟为待管理的闹钟。

因此,在步骤S1之前,需要将第一闹钟与智能管理应用程序进行关联,以使得电子设备可结合智能管理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对第一闹钟进行智能管理。

例如,智能管理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用户在电子设备上登录工作管理应用程序时,询问用户是否允许对闹钟进行智能管理,若是用户允许,则可由用户授权工作管理应用程序访问第一闹钟信息。

其中,智能管理应用程序适用于对指定群体的成员管理,因此,智能管理应用程序还可以访问指定群体中的多个成员的第二闹钟信息。

因此,第一闹钟和第二闹钟为同一类型闹钟,均关联于该指定群体的属性。

例如,智能管理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指定群体中的多个成员包括公司员工,而第一闹钟和第二闹钟用于在工作中为对应的用户起到提醒作用。

从而,基于上述步骤,可实现对第一闹钟的智能管理方法。

对应地,在步骤S1中,首先在目标时刻获取用户的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所处的第一状态。

其中,目标时刻早于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提醒时刻。

例如,第一闹钟的提醒时刻是早上6点半,目标时刻可以是目标日期的早上6点半之前的任意时刻;又如,目标时刻还可以是目标日期之前日期的任意时刻。

可见,在该步骤中,提前获取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所处的第一状态,以便于及时地对第一闹钟的状态进行智能调整。

可选地,目标日期可以是当天或者未来的某一天。

第一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中的任一种。

步骤S2:获取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

其中,用户也是目标群体中的一个成员。

可选地,该步骤中的多个成员为目标群体中的全部成员,以提高比例计算的准确度。

步骤S3:在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若未检测到用于指示保持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则控制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

应用场景如,电子设备检查到用户在某天没有开启闹钟,下一步向智能管理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基于请求,智能管理应用程序会获取其他成员对该天闹钟的设置状态,并且计算各个状态所占比例,如果开启了对应闹钟的比例超过了预设比例,则进一步检测是否有信息指示在该天需关闭第一闹钟,如果没有,智能管理应用程序可输出需要开启第一闹钟的指示信息,从而由电子设备自动开启第一闹钟。

应用场景又如,电子设备检查到用户在某天没有关闭闹钟,下一步向智能管理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基于请求,智能管理应用程序会获取其他成员对该天闹钟的设置状态,并且计算各个状态所占比例,如果关闭了对应闹钟的比例超过了预设比例,则进一步检测是否有信息指示在该天需开启第一闹钟,如果没有,智能管理应用程序可输出需要关闭第一闹钟的指示信息,从而由电子设备自动关闭第一闹钟。

其中,各个状态所占比例的计算方式为:开启闹钟(关闭闹钟)的总人数/目标群体的成员总数)。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用户对应的闹钟为本实施例的第一闹钟;其他成员对应的闹钟为本实施例的第二闹钟。可见,第一闹钟和第二闹钟仅用于区分用户和其他成员,实际上是同一类闹钟,以为目标群体提供相同的提醒作用。

可选地,预设比例可以是百分比值,如40%、50%。

进一步地,预设比例可以是用户自主设置,也可以是智能管理应用程序根据大数据设置。

可选地,在该步骤中,在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的情况下,智能管理应用程序可输出需要调整第一闹钟状态的指示信息,从而由电子设备控制调整第一闹钟的状态。

可选地,用于指示保持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可以是:电子设备中记录的用户手动调整至第一状态的操作信息,还可以是:智能管理应用程序中记录与第一状态匹配的用户信息。

例如,用户通过输入,特意将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操作为第一状态,则可记录该操作信息,以用于指示保持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一状态。

在该步骤中,设定了未检测到用于指示保持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的条件,以避免因实际中,出现用户的个人习惯确实与目标群体大部分成员习惯不一致的现象。如用户单独请假、单独加班等情况,工作闹钟的状态与目标群体大部分成员的工作闹钟的状态不一致。

其中,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为不同的状态,状态包括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

这样,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首先,基于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提醒时刻,在早于该提醒时刻的目标时刻,去获取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这里默认为是第一状态。然后,获取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各个成员的第二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若在目标群体中,第二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如40%、50%,则认为在目标群体中,大部分成员的第二闹钟是处于第二状态的。进一步地,还需检测是否存在指示信息,指示保持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一状态,若没有,则默认为用户忘记将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因此,电子设备可智能地为用户调整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为第二状态。可见,现有技术中的闹钟提醒功能,在用户忘记调整闹钟状态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智能调整,因此避免出现因人为原因导致闹钟无法及时提醒用户或者多余提醒打扰用户的现象。

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户需要调整第一闹钟的状态与大部分成员的第二闹钟的状态不一致,如在请假日时,用户属于关闭起床闹钟的个体,可以在目标时刻之后进行手动调整。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中,步骤S2,包括:

子步骤A1:在第一状态与目标日期的类型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

其中,目标日期的类型包括工作日类型和非工作日类型,第一闹钟和第二闹钟均为工作类型闹钟,目标群体为工作相关群体;

工作日类型与第一闹钟所处的开启状态匹配;

非工作日类型与第一闹钟所处的关闭状态匹配。

通常,闹钟提醒功能应用于工作场景中,例如,通过闹钟提醒,准时提醒用户起床,以避免上班迟到等现象发生。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智能管理闹钟的方法应用于工作场景中。

对此,可将目标日期的类型划分为工作日类型和非工作日类型。对应地,第一闹钟和第二闹钟均为工作类型闹钟。对于工作日类型,为了使得第一闹钟能够起到提醒用户的作用,设定为:工作日类型与第一闹钟的开启状态匹配;对于非工作日类型,为了避免第一闹钟打扰用户休息,设定为:非工作日类型与第一闹钟的关闭状态匹配。

其中,目标日期的类型与闹钟状态的匹配条件是依据大部分用户的习惯而设定的。进一步地,基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闹钟与智能管理应用程序相关联,可依据智能管理应用程序中的大部分成员的习惯设定匹配条件。而智能管理应用程序中的大部分成员为工作相关群体中的成员,与用户的工作时间一致,可确保对闹钟智能管理的有效性。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可根据网络数据等,获取目标日期的类型。

例如,根据网络数据,可获取到规定的相关放假安排,从而可以确定目标日期是否为工作日或者非工作日。

正常情况下,周一至周五为工作日,周六和周日为非工作日,用户的闹钟设置也是匹配的。较佳地,本实施例更多地适用于以下类似场景:调休的某一天,非工作日临时变化为工作日,而用户忘记调整闹钟状态,使得闹钟状态与当日的日期类型不匹配;用户在请假的某一天关闭闹钟,而第二天忘记调整闹钟状态,使得闹钟状态与当日的日期类型不匹配。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基于大数据或者日常知识等,检测到第一状态与目标日期类型不匹配时,才会向智能管理应用程序发送请求,以获取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并根据智能管理应用程序返回的指示信息,调整第一闹钟为第二状态,或者保持第一闹钟的第一状态。

可参考地,在一种场景中,第一闹钟和第二闹钟均为起床闹钟,因此,可在每天的固定时刻,获取当天的第一闹钟的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闹钟的状态进行调整,以提供一种自动检测机制。

例如,每天的凌晨2点~3点的时间段内获取第一闹钟的状态。

对应地,本实施例的目标时刻为每天凌晨2点~3点的时间段内的任意时刻;目标日期为当天日期。

可选地,上述自动检测机制的时间段可由用户自主设置。

具体地,在某天的凌晨2点~3点的时间段,电子设备检查到该天是工作日,用户在该天没有开启起床闹钟,下一步向智能管理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基于请求,智能管理应用程序会获取其他成员对该天起床闹钟的设置状态,并且计算各个状态所占比例,如果开启了起床闹钟的比例超过了预设比例,则由智能管理应用程序进一步检测是否有该天的请假信息,若没有,可确定该天是工作日,输出需要开启起床闹钟的指示信息,从而电子设备根据指示信息,自动开启起床闹钟。

其中,该天的请假信息即用于指示在该天关闭起床闹钟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日期的类型包括工作日类型和非工作日类型,从而使得本实施例可帮助用户自动调整与工作相关的闹钟状态,以避免因用户在个别的日期内,忘记手动调整闹钟状态,而导致影响用户工作或者干扰用户休息的现象发生。另外,本实施例仅在目标日期的类型与第一闹钟的状态不匹配的情况下,才会获取其他成员的闹钟状态,还可以减小数据处理量,降低功耗。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中,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步骤B1:在用户通过第一输入授予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对第一目标闹钟信息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闹钟为第一闹钟。

第一输入包括用户在屏幕上进行的触摸输入,不限于点击、滑动、拖动等输入;第一输入还可以是第一操作,第一操作包括用户的隔空操作,不限于手势动作操作、脸部动作操作等,第一操作还包括用户在设备上对实体按键的操作,不限于按动等操作。而且,第一输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输入,其中,多个输入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例如,用户在登录智能管理应用程序时,授予智能管理应用程序对闹钟信息的访问权限。具体地,用户可在电子设备已有的多个闹钟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闹钟作为第一目标闹钟,从而使得智能管理应用程序对第一目标闹钟信息具有访问权限。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管理应用程序即该步骤中的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该目标应用程序可以是工作管理应用程序。

例如,大部分企业一般都拥有专门的工作管理应用程序,可以是企业自己组织开发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市场上专门的应用程序。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工作管理应用程序可用于:员工打卡、流程管理、自动化工作等。工作管理应用程序可以在电子设备中运行,从而该企业的员工都可以接入到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中。

可选地,目标应用程序为第三方软件,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授予第三方软件系统相关访问权限。

可选地,在将第一目标闹钟确定为第一闹钟的情况下,可对第一目标闹钟自动添加目标标签,以作为待管理的闹钟。

示例性地,目标标签为:“工作”标签。

步骤B2:在用户通过第二输入设置第二目标闹钟为预设类型闹钟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目标闹钟为第一闹钟。

其中,预设类型与目标应用程序相关联。

第二输入包括用户在屏幕上进行的触摸输入,不限于点击、滑动、拖动等输入;第二输入还可以是第二操作,第二操作包括用户的隔空操作,不限于手势动作操作、脸部动作操作等,第二操作还包括用户在设备上对实体按键的操作,不限于按动等操作。而且,第二输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输入,其中,多个输入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例如,用户在第二目标闹钟的设置界面,添加“预设类型”的标签,从而用户授予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对闹钟信息的访问权限时,目标应用程序仅可访问带有“预设类型”标签的第二目标闹钟。

可选地,在将第二目标闹钟确定为第一闹钟的情况下,可对第一目标闹钟自动添加目标标签,以作为待管理的闹钟。

其中,该步骤中的预设类型与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相关联。

例如,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预设类型可以是工作类型。对应地,“预设类型”的标签为:“工作类型”标签。

这样,基于预设类型与目标应用程序相关联,用户可根据目标应用程序中记录的数据,手动添加与数据相关的“预设类型”的标签,使得目标应用程序根据相关记录数据,输出用于管理闹钟状态的指示信息,以便于电子设备根据指示信息对闹钟进行智能管理。

步骤B3:在第三目标闹钟的提醒时刻早于用户的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的情况下,确定第三目标闹钟为第一闹钟。

其中,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与目标应用程序相关联。

在该步骤中,电子设备可针对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获取提醒时刻早于用户的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的第三目标闹钟,从而用户授予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对闹钟信息的访问权限时,目标应用程序仅可访问第三目标闹钟。

可选地,在将第三目标闹钟确定为第一闹钟的情况下,可对第一目标闹钟自动添加目标标签,以作为待管理的闹钟。

其中,该步骤中的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与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相关联。

例如,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第一预设行为可以是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中记录的上班打卡行为,对应的发生时刻是上班打卡时刻。

可选地,第一预设行为与第一闹钟相关联。第一闹钟可以用于直接提醒用户的第一预设行为,如第一预设行为是打卡行为,第一闹钟是提醒用户打卡的闹钟;第一闹钟可以用于间接提醒用户的第一预设行为,如第一预设行为是打卡行为,第一闹钟是提醒用户起床的闹钟,用户按时起床后,才可以按时打卡。

这样,基于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与目标应用程序相关联,用户在授予目标应用程序对闹钟信息的访问权限时,目标应用程序可根据记录的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自动识别出早于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的闹钟,从而目标应用程序根据相关记录数据,输出用于管理闹钟状态的指示信息,以便于电子设备根据指示信息对闹钟进行智能管理。

其中,可采用步骤B1~步骤B3中的任一种方法,来确定待管理的闹钟。进一步地,可采用步骤B1~步骤B3中的两项或者三项,来确定待管理的闹钟。

因此,待管理的闹钟可能是不止一个的。对于多个待管理的闹钟,可依次对每一个闹钟进行智能管理。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登录工作管理应用程序时,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会向用户申请访问用户闹钟信息的权限,用户可以选择允许,也可以选择拒绝。如果用户同意授权,则工作管理应用程序可以获取到电子设备的闹钟信息。更进一步地,基于本实施例的方法,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仅可以获取到电子设备的指定闹钟信息。例如,工作管理应用程序可以获取到电子设备的工作闹钟信息(工作闹钟主要是为工作服务的闹钟,如起床闹钟是为上班服务的),而不会获取到电子设备的私人闹钟信息。

可见,工作管理应用程序对工作性质闹钟进行智能管理的同时,还可避免访问到用户的私人性质闹钟,从而避免造成用户隐私泄露。

进一步地,如果用户后续更改了电子设备的闹钟信息,如修改、新增、删除等更改方式,与授权闹钟信息相关的更改,都会自动同步更新至智能管理应用程序中。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多种方法,以使得电子设备中的指定闹钟可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闹钟,以应用于智能管理中。大致分为几种情况:用户可直接授权目标应用程序对闹钟信息的访问权限,其中默认为仅授权用户添加指定标签的闹钟信息;进一步地,如果用户没有添加指定标签,则仅授权满足一定条件的闹钟信息,如提醒时刻早于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的闹钟;另外,用户还可直接选择指定的闹钟,授予目标应用程序对选择闹钟信息的访问权限。可见,基于上述几种情况,电子设备可与目标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对指定闹钟进行智能管理,从而使得闹钟功能能够更人性化地服务于用户。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第一预设行为包括上班打卡行为。

对应地,步骤B3,包括以下任一项:

子步骤C1:获取用户的上班路程时长和上班打卡行为的发生时刻,并确定第三目标闹钟;第三目标闹钟的提醒时刻早于,基于上班打卡行为的发生时刻提前上班路程时长后得到的时刻。

子步骤C2:获取用户的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并确定第三目标闹钟;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早于上班打卡行为的发生时刻,第三目标闹钟的提醒时刻早于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针对服务于用户上班的起床闹钟,进行智能管理的方法。

在前述实施例中可知,用户在设置闹钟的时候,如果没有主动添加闹钟的标签,则可以根据用户在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上记录的上班打卡时刻T1来判断,可以初步地将提醒时刻在上班打卡时刻T1之前的第三目标闹钟,都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闹钟。

更为精确地,在步骤C1中,获取用户的上班路程时长。

可选地,获取用户住处、上班地点的定位,以及用户平时的出行方式,可大致计算出用户在上班路上花费的平均时间,作为上班路程时长T2。进一步地,根据用户的上班打卡时刻T1、上班路程时长T2,将提醒时刻在(T1-T2)时刻之前的第三目标闹钟,都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闹钟。

可选地,用户住处、上班地点的定位,以及用户平时的出行方式,可从电子设备中的出行类应用程序中获取,也可由用户主动将用户住处、上班地点的定位,以及用户平时的出行方式上传至目标应用程序中,再从目标应用程序中获取。其中,在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中记录有上班地点的定位。

或者,更为精确地,在步骤C2中,获取用户的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

可选地,获取用户上班出门的时间点,即用户的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T3,将提醒时刻在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T3之前的第三目标闹钟,都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闹钟。

可选地,由用户主动将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T3上传至目标应用程序中,再从目标应用程序中获取。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闹钟为用户上班服务的起床闹钟的情况下,提供了两种自动确定第一闹钟的方法。具体地,可根据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中,记录的与上班相关的数据,得到用户上班出门的时刻,从而自动将提醒时刻早于出门时刻的闹钟确定为第一闹钟,以用于本实施例的智能管理方法中。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中,在步骤S1之后,还包括:

步骤D1:在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中检测到与用户的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若第二预设行为与第一闹钟的第一状态不匹配,则控制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至少用于指示第二预设行为的发生日期为目标日期;

其中,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第二预设行为至少包括请假行为和加班行为。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中可记录用户的请假单、请假消息、加班说明等。因此,本实施例将用户的请假单、请假消息、加班说明等信息,作为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以根据第二预设行为,对第一闹钟进行智能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应用程序可协助电子设备实现对第一闹钟的智能管理,因此,在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的情况下,第一闹钟必须是服务于用户工作的闹钟。因此,根据大部分用户习惯,当第二预设行为为请假行为时,请假行为与第一闹钟的开启状态不匹配;当第二预设行为为加班行为时,加班行为与第一闹钟的关闭状态不匹配。

应用场景如,用户设置起床闹钟以后,可能由于请假等情况,忘记及时关闭起床闹钟,从而工作管理应用程序和电子设备联合协作,可共同完善用户的闹钟智能关闭功能,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用户在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中,创建了请假单,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会自动获取请假单中的请假日期,如果请假日期对应的第一闹钟开启,则工作管理应用程序自动向电子设备发送关闭第一闹钟的指示信息;

用户在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中,发送了请假相关消息,如果请假请假相关消息中涉及到请假日期对应的第一闹钟开启,则工作管理应用程序自动向电子设备发送关闭第一闹钟的指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与电子设备共同协作,可根据用户在目标应用程序中输入的与第二预设行为相关的信息,智能地为用户开启或者关闭闹钟,可解决请假日因忘记关闭闹钟导致睡懒觉被闹钟吵醒的问题,也可解决加班日因忘记开启闹钟导致上班迟到的问题,从而简化用户操作的同时,不影响用户的工作和生活。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当检测到用户的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时,可在第一闹钟不匹配的情况下直接调整第一闹钟的状态。对于这种个人情况,请假或者加班等行为可能为目标群体中的小概率事件,因此,在步骤S3中,在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还需检测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中是否有与用户的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

若目标应用程序中有与用户的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且第二预设行为与第一闹钟的第一状态不匹配,则控制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若目标应用程序中有与用户的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且第二预设行为与第一闹钟的第一状态匹配,则保持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一状态;若目标应用程序中没有与用户的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则控制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

例如,电子设备检查到某天是工作日,用户在该天没有开启第一闹钟,下一步向工作管理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基于请求,工作管理应用程序会获取其他成员对该天闹钟的设置状态,并且计算各个状态所占比例。如果开启了对应闹钟的比例超过了预设比例,工作管理应用程序检测是否有该天的请假单或者加班说明等,若未检测到任何信息,则确定该天是工作日,输出需要开启第一闹钟的指示信息,从而电子设备根据指示信息,自动开启第一闹钟;若检测到该天的请假单,请假单与关闭状态是匹配的,输出需要保持关闭第一闹钟的指示信息,从而电子设备根据指示信息,不会对第一闹钟的状态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大部分用户的习惯,和用户的个人的习惯,对闹钟进行智能管理,以使得智能管理方法得到优化,使得闹钟的实时状态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控制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的步骤,还可有多种取代措施。

例如,若第一状态为关闭状态,还可直接由电子设备新增一个与第一闹钟的提醒时刻相同的闹钟。

又如,若第一状态为开启状态,还可直接由电子设备控制取消第一闹钟的提醒动作,如不响铃。

另外,本申请仅可控制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不会更改第一闹钟在其它日期的状态。

综上,本申请的目的基于万物互联的现象,将用户所处的群体环境形成一个小型的互联系统,结合互联系统中的数据提供一种对闹钟智能管理的方法,以避免出现因人为原因导致闹钟无法及时提醒用户或者多余提醒打扰用户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控制装置,或者该控制装置中的用于执行控制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控制装置执行控制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

图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在目标时刻获取用户的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所处的第一状态;

第二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

第一控制模块30,用于在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若未检测到用于指示保持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一状态的信息,则控制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

其中,目标时刻早于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提醒时刻,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为不同的状态,状态包括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

这样,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首先,基于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提醒时刻,在早于该提醒时刻的目标时刻,去获取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这里默认为是第一状态。然后,获取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各个成员的第二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若在目标群体中,第二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如40%、50%,则认为在目标群体中,大部分成员的第二闹钟是处于第二状态的。进一步地,还需检测是否存在指示信息,指示保持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一状态,若没有,则默认为用户忘记将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因此,电子设备可智能地为用户调整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为第二状态。可见,现有技术中的闹钟提醒功能,在用户忘记调整闹钟状态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智能调整,因此避免出现因人为原因导致闹钟无法及时提醒用户或者多余提醒打扰用户的现象。

可选地,第二获取模块20,包括:

比例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状态与目标日期的类型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

其中,目标日期的类型包括工作日类型和非工作日类型,第一闹钟和第二闹钟均为工作类型闹钟,目标群体为工作相关群体;

工作日类型与第一闹钟所处的开启状态匹配;

非工作日类型与第一闹钟所处的关闭状态匹配。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第一输入授予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对第一目标闹钟信息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闹钟为第一闹钟;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第二输入设置第二目标闹钟为预设类型闹钟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目标闹钟为第一闹钟;预设类型与目标应用程序相关联;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三目标闹钟的提醒时刻早于用户的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的情况下,确定第三目标闹钟为第一闹钟;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与目标应用程序相关联。

可选地,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第一预设行为包括上班打卡行为;

第三确定模块,包括以下任一项:

第一目标闹钟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上班路程时长和上班打卡行为的发生时刻,并确定第三目标闹钟;第三目标闹钟的提醒时刻早于,基于上班打卡行为的发生时刻提前上班路程时长后得到的时刻;

第二目标闹钟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并确定第三目标闹钟;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早于上班打卡行为的发生时刻,第三目标闹钟的提醒时刻早于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中检测到与用户的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若第二预设行为与第一闹钟的第一状态不匹配,则控制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至少用于指示第二预设行为的发生日期为目标日期;

其中,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第二预设行为至少包括请假行为和加班行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01,存储器102,存储在存储器1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1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4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01、网络模块1002、音频输出单元1003、输入单元1004、传感器1005、显示单元1006、用户输入单元1007、接口单元1008、存储器1009、以及处理器10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4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1010,用于在目标时刻获取用户的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所处的第一状态;获取所述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所述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在所述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的情况下,若未检测到用于指示保持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目标日期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信息,则控制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目标时刻早于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目标日期的提醒时刻,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为不同的状态,所述状态包括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

这样,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首先,基于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提醒时刻,在早于该提醒时刻的目标时刻,去获取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这里默认为是第一状态。然后,获取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各个成员的第二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若在目标群体中,第二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为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小于预设比例,如40%、50%,则认为在目标群体中,大部分成员的第二闹钟是处于第二状态的。进一步地,还需检测是否存在指示信息,指示保持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处于第一状态,若没有,则默认为用户忘记将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因此,电子设备可智能地为用户调整第一闹钟在目标日期的状态为第二状态。可见,现有技术中的闹钟提醒功能,在用户忘记调整闹钟状态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智能调整,因此避免出现因人为原因导致闹钟无法及时提醒用户或者多余提醒打扰用户的现象。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目标日期的类型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所属的目标群体中,所述目标日期对应的第二闹钟为所述第一状态的成员数量的比例;其中,所述目标日期的类型包括工作日类型和非工作日类型,所述第一闹钟和所述第二闹钟均为工作类型闹钟,所述目标群体为工作相关群体;所述工作日类型与所述第一闹钟所处的开启状态匹配;所述非工作日类型与所述第一闹钟所处的关闭状态匹配。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用于在所述用户通过第一输入授予所述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对第一目标闹钟信息的访问权限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闹钟为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用户通过第二输入设置第二目标闹钟为预设类型闹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目标闹钟为所述第一闹钟;所述预设类型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相关联;在第三目标闹钟的提醒时刻早于所述用户的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目标闹钟为所述第一闹钟;所述第一预设行为的发生时刻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相关联。

可选地,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一预设行为包括上班打卡行为;处理器1010,还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上班路程时长和所述上班打卡行为的发生时刻,并确定所述第三目标闹钟;所述第三目标闹钟的提醒时刻早于,基于所述上班打卡行为的发生时刻提前所述上班路程时长后得到的时刻;获取所述用户的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并确定所述第三目标闹钟;所述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早于所述上班打卡行为的发生时刻,所述第三目标闹钟的提醒时刻早于所述上班路程的开始时刻。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用于在所述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中检测到与所述用户的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二预设行为与所述第一闹钟的第一状态不匹配,则控制所述第一闹钟在所述目标日期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预设行为对应的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预设行为的发生日期为所述目标日期;其中,所述目标群体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为工作管理应用程序,所述第二预设行为至少包括请假行为和加班行为。

综上,本申请的目的基于万物互联的现象,将用户所处的群体环境形成一个小型的互联系统,结合互联系统中的数据提供一种对闹钟智能管理的方法,以避免出现因人为原因导致闹钟无法及时提醒用户或者多余提醒打扰用户的现象。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041和麦克风10042,图形处理器10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061。用户输入单元1007包括触控面板10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072。触控面板10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1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10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相关技术
  • 电子设备控制装置、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控制程序及记录了电子设备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 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3227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