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等离子照射装置以及前端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6:29


等离子照射装置以及前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照射装置以及前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进行沿面放电型的等离子放电的等离子表面处理装置。该装置在反应部构成体设置有等离子生成用气体的流路,在该流路的壁面上配置沿面放电用电极。沿面放电用电极由配置于等离子生成用气体的行进方向的侧面的放电电极和经由电介质而与放电电极相对的感应电极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07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已知在沿面放电用电极附近容易产生等离子,通过使沿面放电用电极更加靠近流路的吹出口侧,能够从吹出口朝向照射等离子的等离子照射对象照射更多的等离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通过使沿面放电用电极更加靠近流路的吹出口侧,能够朝向等离子照射对象高效地照射等离子,并能够降低施加于沿面放电用电极的施加电压。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在等离子生成用气体的行进方向(流路的方向)上放电电极的前端与感应电极的前端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由于是这样的构成,所以在为了获得上述效果而使沿面放电用电极更加靠近流路的吹出口侧时,电位大幅变动的放电电极与等离子照射对象的距离变短,等离子照射对象可能会受到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若为了使等离子照射对象不受到电气性的不良影响而使沿面放电用电极更加远离流路的吹出口侧,则有可能无法从吹出口向等离子照射对象充分地照射等离子或者有可能无法降低施加于沿面放电用电极的施加电压。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以实现如下技术为目的:在沿面放电型的等离子照射装置中,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等离子照射对象或者能够将等离子高效照射而降低对电极的施加电压,并且能够使等离子照射对象不受到由于电位大幅变动的放电电极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之一的一种等离子照射装置,具备:

气体引导路径,具有导入气体的导入口、放出气体的放出口及设置于所述导入口与所述放出口之间的流路,所述气体引导路径使从所述导入口侧导入的气体通过所述流路内的空间而流向所述放出口;及

沿面放电部,具有介电层和夹设有所述介电层并相互相对配置的放电电极以及接地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的一方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而面向所述流路,并与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施加于所述放电电极相应地在所述流路内产生沿面放电,其中,

所述接地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放电电极靠所述放出口侧处。

上述等离子照射装置的接地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放电电极靠放出口侧处。由此,能够使接地电极更加靠近放出口,并且能够使放电电极更加远离放出口。因此,能够在接近放出口的接地电极附近产生等离子,并且在靠近放出口的区域更加容易产生等离子。特别是,在沿面放电方式的装置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话,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等离子照射对象,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照射等离子。而且,由于放电电极远离放出口,因此能够抑制对于等离子照射对象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在上述的等离子照射装置中,气体引导路径也可以在第一方向的一方侧设置有放出口,在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设置有导入口。并且,流路也可以具备:第一流路,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及第二流路,设置于第一流路的下游侧,并且在第一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一流路靠放出口侧处,以比第一流路窄的宽度构成。

该等离子照射装置能够使气体沿着第一方向朝向放出口高效地流动,而且,由于在第一流路的下游侧设置有以相对较窄的宽度构成的第二流路,所以提高了在放出口附近的气体的流速。因此,当放出口朝向照射对象时等离子容易高效地照射于照射对象。

在形成为上述任一结构的等离子照射装置中,接地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二流路的配置区域。

该等离子照射装置由于接地电极配置为位于以相对较窄的宽度构成的第二流路的配置区域,所以在提高了气体流速的第二流路内也容易产生等离子。因此,在流路内产生的等离子容易进一步高效地被放出。

在形成为上述任一结构的等离子照射装置中,放电电极也可以仅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流路的配置区域。

该等离子照射装置由于放电电极在第一方向上仅配置于距放出口相对较远的区域(第一流路的配置区域),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当放出口朝向等离子照射对象时对于等离子照射对象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在形成为上述任一结构的等离子照射装置中,放电电极也可以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而面向流路,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上,放电电极的区域从放出口的开口区域偏离。

对于该等离子照射装置,由于电位大幅变动的放电电极面向流路配置,所以有可能通过流路的空间而造成基于放电电极的对等离子照射对象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对于此,在平面方向上放电电极的区域从放出口的开口区域偏离。也就是说,从放出口观察流路内时,放电电极被隐藏配置。因此,能够抑制通过流路的空间而由放电电极产生的对等离子照射对象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在形成为上述任一结构的等离子照射装置中,放电电极的宽度也可以比接地电极的宽度小。

沿面放电型的等离子照射装置虽然有在将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的情况下容易抑制施加电压的绝对值的优点,但是如果过分抑制施加电压的绝对值的话则有等离子不能良好地产生的担忧。对于此,如上所述使放电电极的宽度比接地电极的宽度小并将放电电极相对较细地构成的话,则在放电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容易产生等离子,因此容易兼顾施加电压的抑制和良好的等离子产生。

一种前端设备,可以构成为具备:作用构件,具有作用于生物组织的作用部;及形成为上述任一结构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并且,在该前端设备中,气体引导路径可以以从放出口朝向作用部侧放出气体的方式配置。

上述前端设备在更加靠近作用部所作用的生物组织的位置容易产生等离子。特别是,在沿面放电方式的装置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话,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作用部所作用的生物组织,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将等离子照射于生物组织。而且,能够抑制在将作用部作用于生物组织时对于生物组织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一种前端设备,可以构成为具备:作用构件,具有作用于生物组织的作用部;驱动部,驱动所述作用构件;及形成为上述任一结构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该前端设备中,气体引导路径可以以从放出口朝向作用部侧放出气体的方式配置,驱动部可以是使超声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振动部。并且,作用构件可以是动作为通过被传递由超声波振动部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而作用部振动而使得对生物组织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者止血作用的结构。

上述前端设备能够将作用部作用于生物组织而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者止血作用,并且能够在更加靠近该生物组织的位置产生等离子。特别是,在沿面放电方式的装置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话,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作用部所作用的生物组织,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将等离子照射于生物组织。而且,能够抑制在将作用部作用于生物组织时对于生物组织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一种前端设备,可以构成为具备:作用构件,具有作用于生物组织的作用部;驱动部,驱动所述作用构件;及形成为上述任一结构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该前端设备中,气体引导路径可以以从放出口朝向作用部侧放出气体的方式配置,驱动部可以是供给高频电流的高频电流供给部。并且,作用构件可以是动作为通过流通从高频电流供给部供给的高频电流而使作用部对生物组织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者止血作用的结构。

上述前端设备能够将作用部作用于生物组织而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者止血作用,并且能够在更加靠近该生物组织的位置产生等离子。特别是,在沿面放电方式的装置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话,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作用部所作用的生物组织,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将等离子照射于生物组织。而且,能够抑制在将作用部作用于生物组织时对于生物组织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上述前端设备也可以是作用构件或者相对于作用构件一体组装的组装构件兼作为接地电极。

这样的话,由于能够将配置在与作用构件或者组装构件不同的部位的接地电极削减或者省略,所以能够简化在前端设备中与作用构件或者组装构件不同的部位的结构。

本发明之一的一种前端设备,具备:

作用构件,具有作用于生物组织的作用部;

气体引导路径,具有导入气体的导入口、放出气体的放出口及设置于所述导入口与所述放出口之间的流路,所述气体引导路径使从所述导入口侧导入的气体通过所述流路内的空间而流向所述放出口;及

沿面放电部,具有介电层和夹设有所述介电层并相互相对配置的放电电极以及接地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的一方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而面向所述流路,并与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施加于所述放电电极相应地在所述流路内产生沿面放电,

所述气体引导路径以从所述放出口朝向所述作用部侧放出气体的方式配置,其中,

所述接地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放电电极靠所述放出口侧处,

所述作用构件或者相对于所述作用构件一体组装的组装构件兼作为所述接地电极。

上述前端设备在更加靠近作用部所作用的生物组织的位置容易产生等离子。特别是,在沿面放电方式的装置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话,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作用部所作用的生物组织,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将等离子照射于生物组织。而且,能够抑制在将作用部作用于生物组织时对于生物组织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此外,由于能够将配置在与作用构件或者组装构件不同的部位的接地电极削减或者省略,所以能够简化在前端设备中与作用构件或者组装构件不同的部位的结构。

本发明之一的一种前端设备,具备:

作用构件,具有作用于生物组织的作用部;

驱动部,驱动所述作用构件;

气体引导路径,具有导入气体的导入口、放出气体的放出口及设置于所述导入口与所述放出口之间的流路,所述气体引导路径使从所述导入口侧导入的气体通过所述流路内的空间而流向所述放出口;及

沿面放电部,具有介电层和夹设有所述介电层并相互相对配置的放电电极以及接地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的一方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而面向所述流路,并与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施加于所述放电电极相应地在所述流路内产生沿面放电,

所述气体引导路径以从所述放出口朝向所述作用部侧放出气体的方式配置,

所述驱动部是使超声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振动部,

所述作用构件通过被传递由所述超声波振动部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而所述作用部振动而使得对所述生物组织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者止血作用,其中,

所述接地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放电电极靠所述放出口侧处,

所述作用构件或者相对于所述作用构件一体组装的组装构件兼作为所述接地电极。

上述前端设备能够将作用部作用于生物组织而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者止血作用,并且能够在更加靠近该生物组织的位置产生等离子。特别是,在沿面放电方式的装置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话,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作用部所作用的生物组织,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将等离子照射于生物组织。而且,能够抑制在将作用部作用于生物组织时对于生物组织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此外,由于能够将配置在与作用构件或者组装构件不同的部位的接地电极削减或者省略,所以能够简化在前端设备中与作用构件或者组装构件不同的部位的结构。

本发明之一的一种前端设备,具备:

作用构件,具有作用于生物组织的作用部;

驱动部,驱动所述作用构件;

气体引导路径,具有导入气体的导入口、放出气体的放出口及设置于所述导入口与所述放出口之间的流路,所述气体引导路径使从所述导入口侧导入的气体通过所述流路内的空间而流向所述放出口;及

沿面放电部,具有介电层和夹设有所述介电层并相互相对配置的放电电极以及接地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的一方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而面向所述流路,并与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施加于所述放电电极相应地在所述流路内产生沿面放电,

所述气体引导路径以从所述放出口朝向所述作用部侧放出气体的方式配置,

所述驱动部是供给高频电流的高频电流供给部,

所述作用构件通过流通从所述高频电流供给部供给的高频电流而使所述作用部对所述生物组织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者止血作用,其中,

所述接地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放电电极靠所述放出口侧处,

所述作用构件或者相对于所述作用构件一体组装的组装构件兼作为所述接地电极。

上述前端设备能够将作用部作用于生物组织而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者止血作用,并且能够在更加靠近该生物组织的位置产生等离子。特别是,在沿面放电方式的装置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话,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作用部所作用的生物组织,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将等离子照射于生物组织。而且,能够抑制在将作用部作用于生物组织时对于生物组织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此外,由于能够将配置在与作用构件或者组装构件不同的部位的接地电极削减或者省略,所以能够简化在前端设备中与作用构件或者组装构件不同的部位的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等离子照射对象,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照射等离子,并且抑制对于等离子照射对象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以及前端设备的手术用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放大了图1的手术用装置的作用部附近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的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3的构造体分为三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第三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以与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切断面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第一方向的中心位置以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切断面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第二方向(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以与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切断面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图8的工序之后进行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10示意地表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以及前端设备的手术用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将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第二方向(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以与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切断面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将关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第二方向(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以与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切断面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将关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第三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以与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切断面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将关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三例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第三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以与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切断面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将关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四例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第三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以与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切断面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将关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五例的等离子照射装置在第三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以与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切断面的剖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具备关于其他实施方式的第六例的前端设备的等离子照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1.手术用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手术用装置1作为可以对施术对象的生物组织进行切开、剥离或止血的处理装置而构成。手术用装置1主要具备前端设备3、作为控制超声波振动部12(驱动部)的装置的控制装置5、对前端设备3内的气体引导路径30(参照图6等)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装置7以及可以对等离子照射装置20施加电压的电源装置9。

控制装置5是相对于超声波振动部12给予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的电信号的装置。控制装置5是经由介于前端设备3与控制装置5之间的未图示的可挠性信号线缆而可以给予超声波振动部12电信号的结构。

气体供给装置7是供给氦气或氩气等非活性气体(以下也简称为气体)的装置,例如经由介于前端设备3与气体供给装置7之间的可挠性管路(在图1中省略图示)而将非活性气体向后述的气体引导路径30供给。气体供给装置7例如包括将从气瓶等供给的高压气体减压的调节器以及进行流量控制的控制部。

电源装置9是用于在后述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放电电极42与接地电极44之间施加期望的电压的装置,在将接地电极44保持在接地电位的同时,在放电电极42与接地电极44之间施加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压。电源装置9是可以生成高频(例如20kHz~300kHz左右)的高电压(例如振幅为0.5kV~10kV的高电压)的电路即可,可以采用公知的各种各样的电路。需要说明的是,电源装置9所产生的高电压的频率可以是被固定为一定值的频率,也可以变动。另外,电源装置9施加于接地电极44与放电电极42之间的电压只要是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即可,可以是正弦波的交流电压,也可以是非正弦波(例如矩形波,三角波等)的交流电压。

在图1的例中,例示了将生成交流电压的电源装置9设置于前端设备3的外部的手术用装置,但是也可以将生成交流电路的电源电路设置于前端设备3的内部(例如后述的壳体14的内部或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内部)。

前端设备3是由进行手术的手术者把持而使用的装置,主要具备壳体14、作用构件16、等离子照射装置20、超声波振动部12等。壳体14、作用构件16、等离子照射装置20以及超声波振动部12作为被使用者把持的把持单元(手持部)而一体地构成,经由具有可挠性的构件而被供给非活性气体、电力。

壳体14构成为圆筒状并在规定方向延伸,主要具备基部14A、与基部14A一体地构成并且在规定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延伸部14B。在基部14A的内部收容有超声波振动部12等,在延伸部14B固定或一体化有等离子照射装置20。

超声波振动部12构成为公知的超声波振子,在由上述控制装置5给予了规定的电信号时驱动而产生超声波振动,以对构成为轴状的作用构件16传递超声波振动的方式动作。超声波振动部12相当于驱动部的一个例子,驱动作用构件16以在作用部16A附近产生将生物组织切开、剥离或热凝固止血的作用。

作用构件16是自身的前端部附近作为固定刀而作用于生物组织的构件。作用构件16相当于在超声波振动部12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被传递的振动构件的一个例子。作用构件16具有形成于前端部附近的作用部16A以及将从超声波振动部12被给予的振动向作用部16A传递的轴部16B。作用构件16为通过在超声波振动部12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经由轴部16B传递至作用部16A从而作用部16A振动的结构。该作用构件16以在作用部16A接近或者接触生物组织的状态下通过作用部16A振动而对生物组织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者止血作用的方式动作。

把持部60是由使用前端设备3的使用者把持的部分,作为采用了公知的可动机构的可动构件位移机构而构成。把持部60具有固定于壳体14的基部14A而与壳体14一体化的固定把持部62以及相对于固定把持部62安装为能够相对移动的轴状的可动构件64。在可动构件64的一端部附近形成有可动刀64A,在可动构件64的另一端部附近形成有可动把持部64B。在把持部60中轴状的可动构件64能够以延伸部14B的前端部附近的转动轴Z为中心转动。在把持部60中,与进行使可动把持部64B接近固定把持部62侧的操作相应地,可动构件64以使可动刀64A接近作用构件16的作用部16A(固定刀)的方式转动。反之,与进行使可动把持部64A从固定把持部62分离的操作相应地,可动构件64以使可动刀64A远离作用部16A(固定刀)的方式转动。

在这样构成的前端设备3中,可以进行使用超声波振动的生物组织的切开处理、剥离处理、止血处理。例如,当生物组织由作用部16A(固定刀)与可动刀64A夹入时,通过向作用部16A传递超声波振动而能够切除生物组织。另外,也能够使被传递超声波振动的作用部16A与生物组织接触而产生摩擦热,从而进行止血。也能够在对作用构件16给予超声波振动的同时,或者不给予超声波振动地,由作用部16A与可动刀64A将生物组织夹持而进行剥离处理。这样在前端设备3中,能够进行基于超声波振动的切开、剥离或热凝固止血,进一步来讲,还能够通过来自后述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低温等离子的照射而并用微创止血。

2.等离子照射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详细说明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结构。

如图1所示,等离子照射装置20作为前端设备3的一部分而被组装,在前端设备3的内部作为产生电介质阻挡放电的装置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的例子中,等离子照射装置20以由保持部18保持的结构固定于壳体14。收容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保持部18例如可以构成为通过树脂材料对金属制的壳主体实施涂覆的壳体,也可以构成为对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壳主体实施金属镀敷的壳体。这样的话,能够抑制来自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意外的放电或漏电。如图2所示,在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内部产生的低温等离子向设置于作用构件16的前端部的作用部16A的附近照射。

如图3所示,等离子照射装置20具有作为规定的立体形状(例如板状且长方体状)而构成的构造体20A,并构成为从形成于构造体20A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放出口34照射低温等离子P。

如在图4概念性所示,构造体20A在厚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第三介电层53,在比第三介电层53靠厚度方向一侧设置有第四介电层54。而且,构造体20A在比第三介电层53靠厚度方向另一侧设置有第一介电层51以及第二介电层52。在由第一介电层51以及第二介电层52构成的电介质区域的内部埋设有放电电极42以及接地电极44。虽然在图4中作为分解立体图而概念性地示出构造体20A分成3部分的结构,但是实际的结构是第一介电层51、第二介电层52、第三介电层53以及第四介电层54的每一个作为一体的电介质部50(图5)的一部分而构成。

如图5所示,等离子照射装置20主要具备气体引导路径30以及沿面放电部40。

气体引导路径30具有导入气体的导入口32、放出气体的放出口34以及设置于导入口32与放出口34之间的流路36。气体引导路径30是将从设置于前端设备3的外部的气体供给装置7供给的非活性气体从导入口32导入,并使从导入口32侧导入的气体通过流路36内的空间而向放出口34引导的引导路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用于将从气体供给装置7供给的非活性气体导向导入口32的管路7A由双点划线概念性地示出。如图2所示,气体引导路径30具有如下关系:在放出口34接近作用部16A的位置朝向作用部16A侧,作用部16A位于流路36的空间的延长上。气体引导路径30是将气体从放出口34向作用部16A侧放出的流路结构,起到将低温等离子P与气体一起从放出口34向作用部16A侧放出的作用。

如图5所示,在本说明书中,在等离子照射装置20中气体引导路径30所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之中电介质部50的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参照图6)。在图5的结构中,电介质部50、放电电极42以及接地电极44一体地设置的构造体20A的长边方向是第一方向。并且,在将构造体20A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切断的切断面上的构造体20A的短边方向是第二方向,该切断面的长边方向是第三方向。第二方向是构造体20A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是构造体20A的高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第一方向上放出口34侧为构造体20A的前端侧,在第一方向上导入口32侧为构造体20A的后端侧。

沿面放电部40具有第一介电层51和夹设有第一介电层51并相互相对配置的放电电极42以及接地电极44。沿面放电部40起到在气体引导路径30内产生基于放电电极42与接地电极44的电位差的电场并产生基于沿面放电的低温等离子放电的作用。

沿面放电部40放电电极42和接地电极44的一方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构件而面向流路36,并与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42相应地在流路36内产生沿面放电。需要说明的是,“放电电极42和接地电极44的一方直接面向流路36的结构”相当于放电电极42和接地电极44的一方露出于流路36内的空间并且该一方成为流路的内壁的一部分的结构。另外,“放电电极42和接地电极44的一方经由其他构件而面向流路36的结构”相当于放电电极42和接地电极44之中的一方配置于靠近流路36的位置并且该一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其他构件覆盖的结构。在这样经由其他构件的结构中,该其他构件成为流路的内壁的一部分,上述的“一方”的主面面向流路36配置。另外,图5、图6所示的结构是放电电极42相当于上述的“一方”且“放电电极42经由其他构件而面向流路36的结构”,但是在图5中省略示出相当于其他构件的一例的第二介电层52。

如图6所示,沿面放电部40的放电电极42经由电介质部50的一部分(第二介电层52)而面向流路36。接地电极44相对于放电电极42设置于与流路36相反的一侧,比放电电极42远离流路36。沿面放电部40将接地电极44的电位保持在一定的基准电位(例如0V的接地电位),并与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42相应地在流路36内产生沿面放电,从而产生低温等离子。

如图6所示,电介质部50具备第一介电层51、第二介电层52、第三介电层53以及第四介电层54,整体构成为中空状。第一介电层51构成为配置于比流路36的空间更靠第二方向(厚度方向)一方侧并且埋设有接地电极44。也就是说,放电电极42及接地电极44经由第一介电层51而对向。第二介电层52是构成为由陶瓷材料覆盖放电电极42的陶瓷保护层,在比第一介电层51靠流路空间侧以覆盖放电电极42的方式配置。第一介电层51及第二介电层52构成为流路36中的第二方向一方侧的内壁部。第四介电层54配置于比流路36的空间靠第二方向(厚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处,构成为流路36中的第二方向的另一方侧的内壁部。第三介电层53在第二方向上配置于第一介电层51与第四介电层54之间,构成为流路36中的第三方向一方侧的侧壁部及第三方向另一方侧的侧壁部。也就是说,流路36由第一介电层51、第二介电层52、第三介电层53以及第四介电层54划分。第一介电层51、第二介电层52、第三介电层53以及第四介电层54的材料例如可以优选地使用氧化铝等陶瓷、玻璃材料或树脂材料。另外,通过使用机械强度较高的氧化铝作为电介质,容易实现沿面放电部40的小型化。

如图7所示,流路36构成为第二方向两侧及第三方向两侧被包围的空间在第一方向上连续,具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流路36A以及设置于第一流路36A的下游侧的第二流路26B。第一流路36A在构造体20A中设置于第一方向的第一区域AR1。第二流路36B在构造体20A中设置于第一方向的第二区域AR2。在图7中,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流路36A的范围表示为第一区域AR1,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流路36B的范围表示为第二区域AR2。

第一流路36A是在以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的切断面上的内壁部的形状构成为长方形状的流路(参照图6)。如图7所示,第一流路36A在整个第一方向的第一区域AR1中内壁面的宽度是恒定的宽度,并且在整个第一方向的第一区域AR1中内壁面的高度是恒定的高度。

如图7所示,第二流路36B在第一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一流路36A靠放出口34侧(下游侧)处,以比第一流路36A窄的宽度构成。第二流路36B具备缩宽流路36C以及恒定流路36D。缩宽流路36C在第一方向上遍及第二区域AR2的一部分区域AR21设置,随着靠近放出口34侧内壁面的宽度逐渐变窄。缩宽流路36C的高度在区域AR21的全范围上是恒定的。恒定流路36D在第一方向上遍及第二区于AR2的一部分区域AR22设置,在区域AR22的全范围上内壁面的宽度及高度是恒定的。

接地电极44以沿着流路36的方式在第一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例如以恒定的宽度且恒定的厚度配置于第一方向的规定区域。接地电极44的自身的前端侧的一部分配置于比放电电极42靠放出口34侧处。接地电极44的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流路36B的配置区域AR2,在图7的例子中,接地电极44的前端位于比缩宽流路36C的前端(恒定流路36D的后端)靠前端侧处。也就是说,接地电极44的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恒定流路36D的配置区域AR22。接地电极44的后端位于比第一流路36A的前端靠后端侧处,并位于比放电电极42的前端靠后端侧且比放电电极42的后端靠前端侧处。接地电极44的自身的至少一部分(在图7中是自身的全部)在第三方向上位于第一流路36A的配置区域AR3内。具体来讲,接地电极44的自身的至少一部分(在图7中是自身的一部分)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恒定流路36D的配置区域AR4内,自身的至少一部分(在图7中是自身的一部分)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放出口34的形成区域内。

放电电极42以沿着流路36的方式在第一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例如以恒定的宽度且恒定的厚度配置于第一方向的规定区域。具体来讲,放电电极42在第一方向上仅位于第一流路36A的配置区域。也就是说,放电电极42仅位于第一区域AR1以及第二区域AR2之中的第一区域AR1。放电电极42的前端位于比第一流路36A的前端靠后端侧处,放电电极42的后端位于比第一流路36A的后端靠前端侧处。此外,放电电极42的宽度(第三方向的长度)比接地电极44的宽度(第三方向的长度)小。在图7的例子中,放电电极42在第三方向上收容于第一流路36A的配置区域AR3内。具体来讲,放电电极42在第三方向上收容于恒定流路36D的配置区域AR4内,在第三方向上收容于放出口34的形成区域内。更加具体来讲,放电电极42在第三方向上收容于接地电极44的配置区域AR5内。放电电极42的第三方向一方侧的端位于比接地电极44的第三方向一方侧的端靠第三方向另一方侧处,放电电极42的第三方向另一方侧的端位于比接地电极44的第三方向另一方侧的端靠第三方向一方侧处。

这样构成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以使非活性气体在流路36内的空间流动的方式被供给非活性气体。而且,在放电电极42与接地电极44之间由电源装置9施加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压。电源装置9以如下方式施加交流电压:例如将接地电极44保持在接地电位,使放电电极42的电位以接地电极44的电位为中心在从高于该电位一定程度的电位+A(V)到低于该电位一定程度的电位-A(V)的范围内振动。需要说明的是,“A”是正的值。当施加这样的交流电压时,以由电介质部50构成阻挡的形式,在电极间产生电场的变化,在气体引导路径30内的空间产生电介质阻挡放电(具体来讲是沿面放电)。在气体引导路径30内朝向放出口34流动有非活性气体,由沿面放电而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从放出口34向作用部16A被放出。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所以如果手术者以将前端设备3的作用部16A附近朝向出血部位的方式进行操作,并使等离子装置20动作,则能够将低温等离子照射于出血部位,从而能够产生血液的凝固作用而进行止血处理。

3.等离子照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关于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制造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情况下,首先如图8(A)所示,进行第一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以及通孔形成工序。

首先进行第一陶瓷生片形成工序。在第一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中,使用以氧化铝粉末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材料形成规定厚度的陶瓷生片。作为陶瓷生片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带成形或挤出成形等公知的方法。此外,在形成规定厚度的陶瓷生片之后,使用激光加工,冲孔加工,钻孔加工等公知的加工方法进行外形加工,并且形成通孔用的贯通孔。在形成通孔用的贯通孔后,使用公知的膏剂印刷装置(省略图示)在贯通孔填充导电性膏剂(例如钨膏剂),形成成为通孔的导体的未烧成的通孔导体部。在图8(A)中例示了进行了外形加工以及通孔导体部的形成之后的第一陶瓷生片151,关于未烧成的通孔导体部省略了示出。

如图8(B)所示,在第一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第一未烧成导体层形成工序。在第一未烧成导体层形成工序中使用膏剂印刷装置在第一陶瓷生片151的一面上涂布(印刷)以钨为主要成分的钨膏剂161。钨膏剂161相当于第一未烧成导体层的一例,是最终成为接地电极44的部分。

如图8(C)所示,在第一未烧成导体层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第二陶瓷生片形成工序。在第二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中,使用以氧化铝粉末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材料形成规定厚度的陶瓷生片。然后,对该陶瓷生片进行了与第一陶瓷生片151相同的外形加工后,将在外形加工后所得的形状调整后的第二陶瓷生片152载置于在第一未烧成导体层形成工序所得的层叠体(图8(B))上并进行压接。

如图8(D)所示,在第二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第二未烧成导体层形成工序。在第二未烧成导体层形成工序中使用膏剂印刷装置在第二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中形成的第二陶瓷生片152(图8(C))的一面上涂布(印刷)以钨为主要成分的钨膏剂162。

如图9(A)所示,在第二未烧成导体层形成工序之后进行陶瓷保护层形成工序。在陶瓷保护层形成工序中使用膏剂印刷装置在第二未烧成导体层形成工序所得到的层叠体(图8(D))的一面上以将钨膏剂162覆盖的形式涂布(印刷)氧化铝膏剂153。

如图9(B)所示,在第三未烧成导体层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第三陶瓷生片形成工序。在第三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中,使用以氧化铝粉末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材料形成规定厚度的陶瓷生片。然后,对该陶瓷生片进行与第一陶瓷生片151相同的外形加工且以成为期望的气体引导路径形状的方式对内侧进行加工。然后,将经过这样的加工而得到的第三陶瓷生片154载置于在第二未烧成导体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层叠体(图9(A))上并进行压接。

如图9(C)所示,在第三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第四陶瓷生片形成工序。在第四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中,使用以氧化铝粉末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材料形成规定厚度的陶瓷生片,并对该陶瓷生片进行与第一陶瓷生片151相同的外形加工。然后,将经过这样的加工而得到的第四陶瓷生片155载置于在第三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层叠体(图9(B))上并进行压接。

在第四陶瓷生片形成工序之后,根据公知的方法进行干燥工序或脱脂工序。之后,进行将陶瓷层叠体(陶瓷生片及未烧成电极)加热到氧化铝及钨可以烧结的规定的温度(例如1400℃~1600℃左右)的烧成工序。该烧成工序的结果如图9(D)所示,陶瓷生片的氧化铝、钨膏剂的钨、氧化铝膏剂的氧化铝烧结,构成在电介质部50内埋设有放电电极42及接地电极44而成的构造体20A(板状体)。然后,对这样构成的构造体20A以覆盖表面电极部的方式形成镀敷部(例如Ni镀敷部)。通过上述制造方法,构造体20A由平面层叠构造构成,根据这样的方法,能够抑制沿面放电部40的量产偏差并且以稳定形状廉价地制造。

接下来例示本结构的效果。

上述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接地电极44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放电电极42靠放出口34侧处。由此,能够使接地电极44更加靠近放出口34,并且能够使放电电极42更加远离放出口34。因此,能够在接近放出口34的接地电极44附近产生等离子,在靠近放出口34的区域更加容易产生等离子。特别是,在沿面放电方式的装置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话,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等离子照射对象(生物组织),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照射等离子。

而且,由于放电电极42远离放出口34,因此能够抑制对于等离子照射对象(生物组织)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例如,接近放出口34的电极(接地电极44)维持在0V附近的接地电位,因此能够防止从该电极对等离子照射对象进行放电的情况。例如即使在等离子照射对象(生物组织)配置在放出口34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放电电极42与等离子照射对象(生物组织)之间产生较强的等离子,从而在确保微创性的同时容易实现小型化。

在等离子照射装置20中,流路36具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流路36A以及设置于第一流路36A的下游侧并且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一流路36A靠放出口34侧处且以比第一流路36A窄的宽度构成的第二流路36B。该等离子照射装置20能够使气体沿着第一方向朝向放出口34高效地流动。而且,由于在第一流路36A的下游侧设置有以相对较窄的宽度构成的第二流路36B,所以提高了在放出口34附近的气体的流速。因此,当放出口34朝向照射对象时等离子容易高效地照射于照射对象。例如,能够使等离子从放出口34到达的长度更长,并且容易抑制放电所需要的气体量。

在等离子照射装置中,接地电极4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二流路36B的配置区域AR2。该等离子照射装置20由于接地电极44配置为位于以相对较窄的宽度构成的第二流路36B的配置区域AR2,所以在提高了气体流速的第二流路36B内也容易产生等离子。因此,在流路36内产生的等离子容易进一步高效地被放出。

另外,放电电极42仅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流路36A的配置区域AR1。这样,由于放电电极42在第一方向上仅配置于距放出口34相对较远的区域(第一流路36A的配置区域AR1),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在放出口34朝向等离子照射对象(生物组织)时对于等离子照射对象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顺便提及,沿面放电型的等离子照射装置虽然有在将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42的情况下容易抑制施加电压的绝对值的优点,但是如果过分抑制施加电压的绝对值的话则有等离子不能良好地产生的担忧。对于此,等离子照射装置20使放电电极42的宽度小于接地电极44的宽度,并将放电电极42相对较细地构成,因此在放电电极42与接地电极44之间容易产生等离子。因此容易兼顾施加电压的抑制和良好的等离子产生。

另外,对于前端设备3,能够利用共用的前端设备进行基于使被传递超声波振动的作用部16A作用于生物组织的切开、剥离或热凝固止血和基于低温等离子的照射的微创止血。由此,能够一边进行通过低温等离子的照射的微创止血,一边进行生物组织的切开凝固(即一边切开一边止血)。而且能够在更加靠近该生物组织的位置产生等离子。特别是,在沿面放电方式的装置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话,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作用部16A所作用的生物组织,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将等离子照射于生物组织。而且,能够抑制在将作用部16A作用于生物组织时对于生物组织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例示了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端设备203的手术用装置201。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在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端设备203的手术用装置201中与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设备3的手术用装置1(图1)为相同的结构的部分,标注与手术用装置1(图1)的该部分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例如,在手术用装置201以及前端设备203中,等离子照射装置20与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设备3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为相同的结构并具有相同的功能。另外气体供给装置7以及电源装置9与用于手术用装置1(图1)的装置为相同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前端装置203具备具有作用于生物组织的作用部的作用构件216、驱动作用构件216的控制装置205(驱动部)以及等离子照射装置20。在该前端设备203中等离子照射装置20也作为前端设备203的一部分而被组装,并且以保持于保持部18的结构固定于壳体214。而且气体引导路径30是将气体从放出口34向作用部216A侧放出的结构。壳体214、作用构件216以及等离子照射装置20作为被使用者把持的把持单元而一体地构成,并经由具有可挠性的构件而被供给非活性气体、电力。

控制装置205构成为供给高频电流的高频电流供给部,相当于驱动部的一例。作用构件216例如由金属材料等构成为轴状,并且作为流通从控制装置205(高频电流供给部)供给的高频电流的电极部发挥作用。作用构件216能够作为公知的电手术刀发挥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经由作用构件216(电极部)流动的高频电流对生物组织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热凝固止血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概念性地示出了控制装置205(驱动部)设置于壳体214的外侧的结构,但是控制装置205也可以设置于壳体214的内部或者在外部与壳体214一体地设置。也就是说,控制装置205既可以与等离子照射装置20分体设置,也可以与等离子照射装置20一体地设置。

在前端设备203中,能够利用共用的前端设备203进行基于经由作用构件216流动的高频电流的生物组织的切开、剥离或热凝固止血和基于来自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低温等离子的照射的微创止血。

如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上述前端设备203能够将作用部216A作用于生物组织而产生切开作用、剥离作用或者止血作用,并且能够在更加靠近该生物组织的位置产生等离子。特别是,在沿面放电方式的装置中产生这样的作用的话,能够将更多的等离子照射于作用部16A所作用的生物组织,或者能够以更低的施加电压更加高效地将等离子照射于生物组织。而且,能够抑制在将作用部216A作用于生物组织时对于生物组织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例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320。

在图11的等离子照射装置320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图7等)为相同的结构的部分,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该部分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图11的等离子照射装置320的沿面放电部340的结构不同于在图7等示出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具体来讲,放电电极342的第三方向(宽度方向)的位置不同于放电电极42的第三方向的位置这一点是当与在图7等示出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比较时的不同点,其它方面与在图7等示出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放电电极342的第二方向(高度方向)的位置与放电电极42(图6等)相同,并且放电电极342的第一方向的位置也与放电电极42(图5等)相同。另外,与在图6等示出的第二介电层52相同的介电层覆盖放电电极342,放电电极342经由该介电层而面向流路36。

如图11所示,放电电极342以沿着流路36的方式在第一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例如以恒定的宽度且恒定的厚度配置于第一方向的规定区域,并在第一方向上仅位于第一流路36A的配置区域AR1。放电电极342的前端位于比第一流路36A的前端靠后端侧处,放电电极342的后端位于比第一流路36A的后端靠前端侧处。此外,放电电极342的宽度(第三方向的长度)比接地电极44的宽度(第三方向的长度)小。放电电极342在第三方向上收容于第一流路36A的配置区域AR3内。但是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上,放电电极342的区域从放出口34的开口区域偏离。具体来讲,放电电极342在第三方向上从放出口34的形成区域AR4(恒定流路36D的配置区域)偏离。需要说明的是,放电电极342的第三方向一方侧的端位于比接地电极44的第三方向一方侧的端靠第三方向另一方侧处,放电电极342的第三方向另一方侧的端位于比接地电极44的第三方向另一方侧的端靠第三方向一方侧处。

这样构成的等离子照射装置320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等离子照射装置320的放电电极342的区域从放出口34的开口区域偏离(也就是说,从放出口34观察流路36时,放电电极342被隐藏配置),所以能够抑制通过流路的空间而由放电电极342对等离子照射对象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例如,即使在照射对象配置于放出口34的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抑制由于放电电极342而对等离子照射对象的电气性的不良影响,在确保微创性的同时容易实现小型化。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通过上述记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各个方式,例如能够在不矛盾的范围内组合多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另外,以下这样的例子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也可以以如图12那样的等离子照射装置420替代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320(图11)。图12的等离子照射装置420设置沿面放电部440来替代沿面放电部340这一点不同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320(图11),具体来讲,仅有设置放电电极442A、442B来替代放电电极342这一点以及设置接地电极444来替代接地电极44这一点与等离子照射装置320(图11)不同。该等离子照射装置420除了与放电电极342(图11)为相同的结构的放电电极442A以外,还设置有放电电极442B。也就是说,具有多根放电电极442A、442B,并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上,放电电极442A、442B的任意区域均从放出口34的开口区域偏离。

此外,接地电极444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区域AR1(设置有第一流路36A的区域)中设置有大宽度部444A。大宽度部444A在第一方向上横跨第一区域AR1和一部分区域AR21,且第三方向的宽度在整个第一方向规定范围中恒定。大宽度部444的第三方向的宽度大于放出口34的第三方向的宽度并且大于恒定流路36D的第三方向的宽度。另外,在大宽度部444A中,第三方向一方侧的端配置于比放出口34中的第三方向一方侧的端靠第三方向一方侧处。另外,在大宽度部444A中,第三方向另一方侧的端配置于比放出口34中的第三方向另一方侧的端靠第三方向另一方侧处。另一方面,接地电极444在第一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AR22(设置有恒定流路36D的区域)中设置有小宽度部444B。小宽度部444B的第三方向的宽度小于大宽度部444A的第三方向的宽度,与恒定流路36D的第三方向的宽度是相同程度且与放出口34的第三方向的宽度是相同程度。接地电极444在大宽度部444A与小宽度部444B之间设置有缩宽部444C。缩宽部444C是构成为第三方向的宽度朝向放出口34逐渐变小的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仅设置于一部分区域AR21的一部分。

也可以以如图13那样的等离子照射装置520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图5)。图13的等离子照射装置520的沿面放电部540仅有设置接地电极544来替代接地电极44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图5)的沿面放电部40不同。图13所示的等离子照射装置520的接地电极544除了与接地电极44构造相同的接地电极层544A,还设置了接地电极层544B和导电部544C。导电部544C作为将接地电极层544A与接地电极层544B电连接的导电部发挥作用。接地电极层544B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于比放电电极42靠放出口34侧处,在第二方向上配置于比接地电极层544A(配置于与放电电极42重叠的位置的接地电极层)靠近流路36的位置。由此,能够在从放电电极42偏离的位置使接地电极层544B更加接近。另外,也可以是如图14所示的那样。图14所示的等离子照射装置620只有沿面放电部640的结构与图13的结构不同,具体来讲,只有将接地电极层544B变更为接地电极部644B这一点与图13的结构不同。在等离子照射装置620的接地电极644中,接地电极部644B是以包围流路36的方式配置为环状的电极层。需要说明的是,接地电极层644A与图13的接地电极层544A相同,且导电部644C与图13的导电部544C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设备3(图1)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端设备203(图10)或者上述的其他前端设备中,也可以设置如图15那样的等离子照射装置720来替代等离子照射装置20。需要说明的是,图15的结构的设置沿面放电部740来替代沿面放电部40这一点与图5等所示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不同。等离子照射装置720具有接地电极744来代替接地电极44(图5)。接地电极744除了与接地电极44结构相同的接地电极层744A以外,还具有接地电极部744D、电连接于接地电极部744D的接地电极层744B以及将接地电极层744A与接地电极层744B电连接的导电部744C。接地电极部744D、接地电极层744A、744B及导电部744C的任意一个均为保持在接地电位的部位。接地电极部744D可以是上述的任意前端设备的作用构件,也可以是组装于上述任意前端设备的作用构件的组装构件(例如壳体)。在图15的例子中,接地电极部744D(作用构件或者相对于作用构件一体组装的组装构件)兼作为接地电极的一部分,成为在施加高频电压时保持在接地电位的部位。在图15的结构中,接地电极部744D的一部分配置于比放电电极42靠放出口34侧处,更加具体来讲,在第一方向上接地电极部744D延伸至比放出口34靠前端侧处。根据这个结构容易实现关于接地电极的配线的简化。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设备3(图1)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端设备203(图10)或者上述的其他前端设备中,也可以设置如图16那样的等离子照射装置820来替代等离子照射装置20。需要说明的是,图16的结构的设置沿面放电部840来替代沿面放电部40这一点与图5等所示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不同。具体来讲,图16的结构仅在省略了接地电极44(图5)并设置了接地电极844这一点与图5等所示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图5等所示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相同。

在图16中,接地电极844可以是上述的任意前端设备的作用构件,也可以是组装于上述任意前端设备的作用构件的组装构件(例如壳体)。在图16的例子中,接地电极844兼作为“作用构件或者相对于作用构件一体组装的组装构件”和接地电极,成为在施加高频电压时保持在接地电位的部位。在图16的结构中,接地电极844的一部分配置于比放电电极42靠放出口34侧处,更加具体来讲,在第一方向上接地电极844延伸至比放出口34靠前端侧处。

这样的话,由于能够将配置在与作用构件或者组装构件不同的部位的接地电极削减或者省略,所以能够简化在前端设备中与作用构件或者组装构件不同的部位的结构。另外容易实现关于接地电极的配线的简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接地电极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二流路的配置区域,但是也可以是接地电极的全部都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二流路的配置区域。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在作为超声波手术刀发挥作用的前端设备组装有等离子照射装置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以对不具有电功能的已知的手术用器具(例如手术刀、钳子等)组装上述任意结构的等离子照射装置的方式来构成前端设备。

在上述的说明中,在一部分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驱动部配置于构成前端设备的一部分的壳体(组装作用构件的壳体)的内部的例子,但是驱动部也可以配置于壳体的外部。即使在像这样驱动部配置于壳体的外部的情况下,驱动部也能够视为前端设备的一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等离子照射装置作为前端设备的一部分而被组装的结构,但是等离子照射装置也可以不作为前端设备的一部分被组装。也就是说,也可以将等离子照射装置作为单体而使用。这样的情况下,从图1所示的结构中省略一部分,如图17所示,可以以具备等离子照射装置20、控制装置5、气体供给装置7以及电源装置9的结构来构筑等离子照射系统901。该等离子照射系统901既可以作为手术用的系统而使用,也可以用于手术以外的用途。在图17的例子中,以在壳体914的内部组装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等离子照射装置20的结构构成前端设备903,且构成壳体914与等离子照射装置20一体化了的把持单元(手持部)。在该情况下,在控制装置5中,代替超声波振动部12的控制而具有进行其他控制的功能即可。在该结构中,也是在气体供给装置7与等离子照射装置20之间设置具有可挠性的管路即可。另外,电源装置9既可以设置于壳体914的内部,也可以设置于壳体914的外部。

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以及说明书中,“作用于生物组织”是指作用构件对生物组织产生影响,进行切开、剥离以及止血的至少一项。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作用构件仅仅只是一个例子,只要作用构件对生物组织产生影响,可以进行切开、剥离、止血的至少一项,就能够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各种各样的结构。

标号说明

1、201…手术用装置

3、203、903…前端设备

12…超声波振动部(驱动部)

16、216…作用构件

16A、216A…作用部

20、320、420、520、620、720、820…等离子照射装置

30…气体引导路径

32…导入口

34…放出口

36…流路

36A…第一流路

36B…第二流路

40、340、440、540、640、740、840…沿面放电部

42、342、442A、442B…放电电极

44、444、544、644、744、844…接地电极

51…第一介电层(介电层)

205…控制装置(驱动部)

相关技术
  • 等离子照射装置以及前端设备
  • 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及等离子体照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23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