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均温板改良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2:51


均温板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一种真空热传组件有关,尤指一种均温板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由于各式电子产品的运算能力不断加强,同时带随着散热问题的产生。故现今不论是均温板或称之为板式热管,均为不可或缺的散热组件。

然而,由于电子产品也朝向轻薄的设计,均温板或板式热管也势必更加薄化。但在继续的薄化下,已影响其内部的毛细组织所能发挥的毛细作用,如无法再寻求更加薄化的材料作为毛细组织,即难以达到更加薄化的需求,致使均温板或板式热管无法适应电子产品的薄化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均温板改良结构,其以钢丝构成均温板内的毛细结构,借由钢材于抽拉成线状时,可获得的线径较细且不易断裂,即可用于编织成网状而获得网目更细的编织网,进而能设置于更加薄化的均温板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均温板改良结构,其于所述钢丝外以镀膜设有一披覆层,借以提供钢丝设于均温板内不受工作流体的影响而腐蚀。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均温板改良结构,包括一内呈中空状的薄板壳体、以及一设于薄板壳体内的复合材毛细层;其中,复合材毛细层为一金属编织网,并由多个金属丝编织而构成,且复合材毛细层的各金属丝为钢丝并于其外设有一披覆层。

可选地,该薄板壳体由铜或铝材质构成。

可选地,该薄板壳体由一第一板件与一第二板件相互盖合所构成。

可选地,第一板件具有形成于其周缘且连续构成的第一密封缘,并由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一密封缘包围而形成的第一凹入空间,再由该第二板件盖设于该第一密封缘上以封闭所述第一凹入空间。

可选地,该第一凹入空间内形成多个第一支撑部,且该多个第一支撑部抵顶于该第二板件内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入空间通过蚀刻方式所形成。

可选地,该第二板件上具有形成于其周缘且连续构成的第二密封缘,并由该第二板件与该第二密封缘包围而形成的第二凹入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凹入空间内形成多个第二支撑部。

可选地,该所述披覆层通过镀膜的方式形成。

可选地,该所述镀膜的材质为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组合示意图。

图中:

1:薄板壳体;10:第一板件;100:第一密封缘;101:第一凹入空间;102:第一支撑部;11:第二板件;110:第二密封缘;111:第二凹入空间;112:第二支撑部;2:复合材毛细层;20:定位孔;21:披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局部剖面组合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均温板改良结构,包括一薄板壳体1、以及一设于该薄板壳体1内的复合材毛细层2;其中:

该薄板壳体1内部呈中空状,并可由如铜或铝多个材质构成,且该薄板壳体1可由一第一板件10与一第二板件11相互盖合所构成。而在本发明所举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板件10具有形成于其周缘且连续构成的第一密封缘100,并由该第一板件10与第一密封缘100包围而形成的第一凹入空间101,再由该第二板件11盖设于第一密封缘100上以封闭所述第一凹入空间101,借以构成一所述薄板壳体1。此外,所述第一凹入空间101可通过如蚀刻多个方式,将该第一板件10一表面向内凹入而蚀刻形成所述第一凹入空间101,并可于该第一凹入空间101内预留未蚀刻的部分而形成多个第一支撑部102,以供该第二板件11封闭所述第一凹入空间101而叠置于该第一板件10上时,可通过该多个第一支撑部102抵顶于该第二板件11内面而作为支撑结构。

该复合材毛细层2设于上述薄板壳体1内;而在本发明所举的第一实施例中,该复合材毛细层2即设于所述第一凹入空间101内。本发明主要在于该复合材毛细层2为一金属编织网,且由多个金属丝编织而构成;其中复合材毛细层2的各金属丝为钢丝并于其外设有一披覆层21,而借由钢材于抽拉成线状时,可获得的线径较细且不易断裂,即可用于编织成网状而获得网目更细的编织网,进而能设置于更加薄化的该薄板壳体1内,同时维持该复合材毛细层2应具有的毛细力。此外,所述钢丝外的披覆层21可通过镀膜的方式形成,所述镀膜的材质可为钛,并可于各钢丝在编织成编织网的毛细层2之前,先镀上所述披覆层21;亦或于各钢丝在编织成编织网的毛细层2后,再于该毛细层2外镀上所述披覆层21。以确保由钢丝所构成的该复合材毛细层2在提供其毛细力的同时,亦不会受工作流体所腐蚀而兼具有防锈的作用。

再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亦可于上述复合材毛细层2上,设有多个对应各第一支撑部102的定位孔20,以供该复合材毛细层2可被固定于该第一板件10的第一凹入空间101内,并贴紧于该第一板件10的内面处。

是以,借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发明均温板改良结构。

再者,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发明所与的第二实施例中,该薄板壳体1的第二板件11上亦可具有形成于其周缘且连续构成的第二密封缘110,并由该第二板件11与第二密封缘110包围而形成的第二凹入空间111,且在与该第一板件10相盖合时,通过第一、二板件10、11的第一、二密封缘100、110相对密接而封闭所述第一、二凹入空间101、111,借以作为所述薄板壳体1的其它可行实施形态。此外,所述第二凹入空间111也可通过如蚀刻多个方式,将该第二板件11一表面向内凹入而蚀刻形成所述第二凹入空间111,并可于该第二凹入空间111内预留未蚀刻的部分而形成多个第二支撑部112,以供该第一板件10相盖合时,可通过该多个第一支撑部102与第二支撑部112相互抵顶而彼此均可作为支撑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相关技术
  • 均温板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均温板
  • 一种新型的均温板用毛细结构及一种新型均温板
技术分类

0612011327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