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带配筋的木模板及使用了带配筋的木模板的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6:15


带配筋的木模板及使用了带配筋的木模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带配筋的木模板及使用了带配筋的木模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施工方法中,在钢骨梁之上铺设了钢承板(deck plate)之后,将钢承板焊接于钢骨梁并一体化,接着,通过在钢承板之上配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而构筑RC(Reinforced Concrete,钢筋混凝土)造的地板。

在日本特开2012-087484号公报中提出了不需要焊接而将钢承板与钢骨梁连结的连结部件。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具备:

木板;和

配置并固定于上述木板上的单元化的配筋。

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制造方法为,在木板之上配置单元化的配筋,并将上述单元化的配筋的下部固定于上述木板。

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的施工方法为RC造的地板的模板钢筋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吊运具有木板和配置并固定于上述木板上的单元化的配筋的带配筋的木模板,将其以上述木板中的未固定上述单元化的配筋那一侧的表面从钢骨梁之间向下方露出的朝向铺设于上述钢骨梁之上的步骤;和

在上述带配筋的木模板之上浇筑混凝土的步骤。

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的建筑物具备:

钢骨梁;

铺设于上述钢骨梁上的带配筋的木模板,该带配筋的木模板具有木板和配置并固定于上述木板上的单元化的配筋;和

浇筑到上述带配筋的木模板之上的混凝土,

上述带配筋的木模板的上述木板中的未固定上述单元化的配筋那一侧的表面从上述钢骨梁之间向下方露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立体图。

图2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所具有的桁架筋的一部分(单位钢筋桁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固定部件的一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固定部件的其他一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固定部件的另外其他一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使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使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1A是表示在拉伸载荷试验中使用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结构的从Y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11B是表示在拉伸载荷试验中使用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结构的从X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11C是表示拉伸载荷试验的试验结果的表格。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从Y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从X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往的施工方法中,在将构成模板的钢承板铺设到了钢骨梁之上后,需要将钢承板焊接于钢骨梁并需要在钢承板之上配置钢筋,因此存在施工花费时间的问题。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考虑以上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与钢承板置换而能够缩短施工时间的带配筋的木模板及使用了带配筋的木模板的施工方法。

实施方式的第1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具备:

木板;和

配置并固定于上述木板上的单元化的配筋。

根据这样的方案,由于模板的板部分由木材构成,所以在铺设到了钢骨梁之上后,无需如钢承板那样焊接于钢骨梁。另外,由于在木板上固定有单元化的配筋,所以在铺设到了钢骨梁之上后无需在现场进行配筋工程,另外,即使在混凝土显现强度之前不用临时支架等进行保持,也能够支撑从梁到梁的跨距。而且,在铺设于钢骨梁之上的状态下,木板的表面从钢骨梁之间向下方露出,因此,能够将从钢骨梁之间露出的木板的表面直接用作饰面材料,能够省略饰面材料及其底材等。因此,通过以带配筋的木模板置换钢承板并加以利用,能够大幅缩短施工时间且能够省略饰面材料及其底材,由此,能够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的第2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为,在第1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基础上,

还具备将上述单元化的配筋固定于上述木板的固定部件。

实施方式的第3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为,在第1或第2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基础上,

上述单元化的配筋利用粘接剂固定于上述木板。

实施方式的第4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为,在第1~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基础上,

上述木板的长边的长度为1000mm以上。

根据这样的方案,能够架设于钢骨梁的梁与梁之间。

实施方式的第5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为,在第1~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基础上,

上述木板由以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薄板构成,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薄板彼此利用粘接剂粘接并固定,或者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薄板彼此利用卡钉连结并固定。

实施方式的第6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为,在第1~5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基础上,

上述单元化的配筋是桁架筋。

根据这样的方案,由于作为单元化的配筋的桁架筋具有桁架状的构造,所以即使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显现强度之前不用临时支架等进行保持,也能够更可靠地支撑从梁到梁的跨距。

根据这样的方案,即使是大面积的木板,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准备。

实施方式的第7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为,在第6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基础上,

上述桁架筋具有:

第1钢筋,其从上述木板的表面向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并沿着与上述木板的表面平行的第1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一对第2钢筋,其一边在上述第1钢筋与上述木板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反复弯折,一边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与上述第1钢筋相对的上部、与上述木板相对的下部、和在上述上部与上述下部之间延伸的中间部;以及

一对第3钢筋,其与上述一对第2钢筋各自的上述中间部相邻地配置,并沿着上述第1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上述一对第2钢筋的上部焊接于上述第1钢筋,

上述一对第2钢筋的下部通过上述固定部件固定于上述木板,

上述一对第2钢筋的中间部中的与上述一对第3钢筋相对的部分焊接于上述一对第3钢筋。

实施方式的第8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为,在第7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基础上,

上述一对第2钢筋将从上述第1钢筋相对于上述木板的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平面作为对称面而彼此镜像对称地配置,

上述一对第3钢筋将从上述第1钢筋相对于上述木板的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平面作为对称面而彼此镜像对称地配置。

实施方式的第9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为,在第6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基础上,

上述桁架筋具有:

第1钢筋,其从上述木板的表面向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并沿着与上述木板的表面平行的第1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第2钢筋,其一边在上述第1钢筋与上述木板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反复弯折,一边沿相对于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与上述第1钢筋相对的上部和与上述木板相对的下部;

第3钢筋,其配置于上述第1钢筋与上述木板之间,并沿着上述第1方向呈直线状延伸;以及

第4钢筋,其一边在上述第1钢筋与上述第3钢筋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反复弯折一边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与上述第1钢筋相对的上部和与上述第3钢筋相对的下部,

上述第2钢筋的上部焊接于上述第1钢筋,

上述第2钢筋的下部通过上述固定部件固定于上述木板,

上述第4钢筋的上部焊接于上述第1钢筋,

上述第4钢筋的下部焊接于上述第3钢筋。

实施方式的第10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为,在第6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基础上,

上述桁架筋具有:

第1钢筋,其从上述木板的表面向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并沿着与上述木板的表面平行的第1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第2钢筋,其配置于上述第1钢筋与上述木板之间,并沿着上述第1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第3钢筋,其一边在上述第1钢筋与上述第2钢筋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反复弯折一边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与上述第1钢筋相对的上部和与上述第2钢筋相对的下部;以及

第4钢筋,其以与上述第1钢筋交叉的方式沿相对于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

上述第3钢筋的上部焊接于上述第1钢筋,

上述第3钢筋的下部焊接于上述第2钢筋,并且通过上述固定部件固定于上述木板。

实施方式的第11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制造方法为,在木板之上配置单元化的配筋,并将上述单元化的配筋的下部固定于上述木板。

实施方式的第12方案的施工方法是RC造的地板的模板钢筋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1~10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以上述木板中的未固定上述单元化的配筋那一侧的表面从钢骨梁之间向下方露出的朝向铺设于上述钢骨梁之上的步骤;和

在上述带配筋的木模板之上浇筑混凝土的步骤。

实施方式的第13方案的建筑物具备:

钢骨梁;

铺设于上述钢骨梁上的第1~10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带配筋的木模板;和

浇筑到上述带配筋的木模板之上的混凝土,

上述带配筋的木模板的上述木板中的未固定上述单元化的配筋那一侧的表面从上述钢骨梁之间向下方露出。

以下,参照添加的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的具体例。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具有同等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同一附图标记的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图示,适当将比例尺及纵横尺寸比等相对于实物的比例尺及纵横尺寸比等变更且夸张。

在本说明书中,“薄板(lamina)”是指构成木板的最小单位的锯制板(包括将锯制板以使其纤维方向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沿长度方向接合粘接并进行调整得到的材料、将小方材以使其纤维方向彼此平行的方式沿宽度方向粘接得到的材料及将其进一步沿长度方向接合粘接得到的材料。)。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的立体图。图3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3所示,带配筋的木模板10具有:木板11;配置于木板11上的单元化的配筋12;以及将单元化的配筋12固定于木板11的固定部件13a、13b。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省略了固定部件13a、13b的图示。

如图1所示,木板11具有平面四边形的形状。关于木板11的长边的长度,只要是能够从钢骨梁31、32(参照图9、10)的梁架设到梁的长度,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000mm以上,在图示的例子中为2000mm。木板11的短边侧由于在现场进行凑整处理,所以例如可以是200mm以上。木板11的厚度例如为30mm。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木板11由以在宽度方向(图1中的X方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薄板11a构成。在木板11中,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相邻的薄板11a彼此利用粘接剂粘接并固定。作为粘接剂,例如使用水性高分子系粘接剂,更具体而言,例如使用异氰酸酯系粘接剂或间苯二酚系粘接剂。作为一个变形,在木板11中,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相邻的薄板11a彼此也可以利用卡钉(staple)等而连结并固定。通过使木板11由多个薄板11a构成,即使是各边为1000mm以上的大面积的木板11,也能够比较容易准备。

作为单元化的配筋12,例如使用桁架筋。以下,有时对桁架筋标注附图标记1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桁架筋12具有在木板11上在一轴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Y方向)上相邻地配置的多个单位钢筋桁架12a。图2是将作为桁架筋12的一部分的单位钢筋桁架12a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如图2及图3所示,单位钢筋桁架12a具有第1钢筋21、一对第2钢筋22a、22b和一对第3钢筋23a、23b。

第1钢筋21从木板11的表面向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并沿着与木板11的表面平行的第1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一对第2钢筋22a、22b分别一边在第1钢筋21与木板11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呈三角波状(呈锯齿状)地反复弯折,一边沿第1方向(X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一对第2钢筋22a、22b可以将从第1钢筋21相对于木板11的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假想平面作为对称面而彼此镜像对称地配置。

一对第2钢筋22a、22b分别具有与第1钢筋21相对的上部、与木板11相对的下部、和在上部与下部之间延伸的中间部。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上部(即与第1钢筋21相对的弯折部分)焊接于第1钢筋21。

一对第3钢筋23a、23b分别与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中间部相邻地配置,并沿着第1方向(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如图3所示,一对第3钢筋23a、23b可以将从第1钢筋21相对于木板11的表面垂直地延伸的假想平面作为对称面而彼此镜像对称地配置。

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中间部中的与一对第3钢筋23a、23b相对的部分分别焊接于一对第3钢筋23a、23b。

第1钢筋21、第2钢筋22a、22b及第3钢筋23a、23b的具体尺寸能够根据所要求的地板性能适当决定,例如第1钢筋21及第3钢筋23a、23b的直径为10~20mm,第2钢筋22a、22b的直径为5~10mm。另外,第1钢筋21的上端与木板1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隔例如为110mm,第3钢筋23a、23b的下端与木板1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隔例如为30mm。

如图3所示,一对第2钢筋22a、22b的下部(即与木板11相对的弯折部分)以沿着木板11的表面彼此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弯曲,并通过固定部件13a、13b固定于木板11。

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对于固定部件13a、13b可以使用具有“コ”字形状的卡钉、例如JIS A5556:2012中规定的建筑物、家具、木工及包装用(种类K)的卡钉。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第2钢筋22a、22b的下部的一处位置(与木板11相对的一个弯折部分)利用一个卡钉进行固定,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所需性能而在第2钢筋22a、22b的下部的一处位置利用两个以上的卡钉进行固定。为了提高耐拔出力,也可以使用带粘接剂卡钉或带倒钩卡钉。

作为其他一例,如图5所示,也可以对固定部件13a、13b使用F(Flat type)电缆用鞍形卡箍、和将F电缆用鞍形卡箍的两端部螺钉紧固于木板11的两根固定螺钉。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第2钢筋22a、22b的下部的一处位置(与木板11相对的一个弯折部分),利用一个F电缆用鞍形卡箍进行固定,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所需性能而在第2钢筋22a、22b的下部的一处位置利用两个以上的F电缆用鞍形卡箍进行固定。由于对每一个鞍形卡箍打入两根固定螺钉,所以从作业性和成本的观点考虑,期望对第2钢筋22a、22b的下部的一处位置使用的鞍形卡箍的个数较少。

作为另外其他一例,如图6所示,也可以对固定部件13a、13b使用具有“U”字形状的U型钉。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第2钢筋22a、22b的下部的一处位置(与木板11相对的一个弯折部分),利用两个U型钉进行固定,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所需性能而在第2钢筋22a、22b的下部的一处位置利用一个或三个以上的U型钉进行固定。为了提高耐拔出力,也可以使用带粘接剂U型钉或带倒钩U型钉。

参照图1,构成桁架筋12的多个单位钢筋桁架12a可以在木板11上彼此等间隔地配置。在Y方向上相邻的单位钢筋桁架12a的中心间隔例如为200mm。

(带配筋的木模板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7、图8及图1来说明带配筋的木模板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首先,如图7所示,将多个薄板11a以在宽度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X方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并将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相邻的薄板11a彼此利用粘接剂粘接并固定。作为一个变形例,也可以将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相邻的薄板11a彼此利用卡钉等连结并固定。由此,得到大面积的木板11。

接着,如图8所示,将单元化的配筋、在图示的例中是由彼此焊接起来的一根第1钢筋21、一对第2钢筋22a、22b和一对第3钢筋23a、23b构成的单位钢筋桁架12a配置于木板11上。如图8所示,单位钢筋桁架12a可以以第1钢筋21、第2钢筋21a、21b及第3钢筋22b、23a、23b所延伸的方向与薄板11a的宽度方向(X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在该情况下,第1钢筋21、第2钢筋22a、22b及第3钢筋23a、23b相对于薄板11a彼此的粘接面呈直角地延伸,因此能够提高由多个薄板11a构成的木板11的强度。

然后,利用固定部件13a、13b(参照图3)将配置到木板11上的单位钢筋桁架12a的下部、更详细而言将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固定于木板11。

接着,如图1所示,通过重复将其他单位钢筋桁架12a配置于木板11上并且利用固定部件13a、13b将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固定于木板11的作业,从而能够在木板11上固定由多个单位钢筋桁架12a构成的桁架筋12,由此,得到带配筋的木模板10。

(实施例)

接下来,说明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单位钢筋桁架12a以第2钢筋22a、22b在上下方向上往复弯折一次的长度被切断,利用固定部件13a、13b将所切出的单位钢筋桁架12a固定于200mm×200mm尺寸的木板11上而制成带配筋的木模板10,关于该带配筋的木模板10,改变固定部件13a、13b的种类而进行了拉伸载荷试验。

即,作为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准备了在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的一处位置(与木板11相对的一个弯折部分)利用一个U型钉进行了固定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

另外,作为第3实施例及第4实施例,准备了在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的一处位置利用一个F电缆用鞍形卡箍和将F电缆用鞍形卡箍的两端部螺钉紧固于木板11的两根固定螺钉进行了固定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

另外,作为第5实施例及第6实施例,准备了在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的一处位置利用一个卡钉进行了固定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

另外,作为第7实施例及第8实施例,准备了在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的一处位置利用两个U型钉进行了固定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

另外,作为第9实施例,准备了在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的一处位置利用4个U型钉进行了固定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

另外,作为第10~12实施例,准备了在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的一处位置利用一个带粘接剂卡钉进行了固定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

另外,作为第13~15实施例,准备了在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的一处位置利用两个带粘接剂卡钉进行了固定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

然后,针对第1~15实施例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在利用治具将木板11水平地固定于拉伸试验机的试验台上的状态下,将被拉伸试验机的臂部抓持的第1钢筋21向与木板11相反的方向(向上)拉拽,测定了固定部件13a、13b断裂时或固定部件13a、13b被从木板11拔出时的拉伸载荷(以下,称为耐拉伸载荷)。

图11C示出拉伸载荷试验的试验结果。如图11C所示,第1~15实施例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0的耐拉伸载荷分别为0.320、0.290、3.243、3.222、0.288、0.212、0.470、0.409、1.242、2.639、3.396、1.824、3.663、3.738、3.953kN。

根据图11C所示的试验结果,在假设将所需性能设为1kN的耐力、且将考虑了偏差的设计基准值设为2kN的耐力的情况下,作为固定部件13a、13b,可以说期望采用(1)在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的一处位置(与木板11相对的一个弯折部分)利用一个F电缆用鞍形卡箍和将F电缆用鞍形卡箍的两端部螺钉紧固于木板11的两根固定螺钉进行固定的结构(第3实施例及第4实施例)、或(2)在一对第2钢筋22a、22b各自的下部的一处位置利用一个或两个带粘接剂卡钉进行固定的结构(第11~15实施例)。然而,由于在(1)的结构中对每个鞍形卡箍打入两根固定螺钉,所以从作业性和成本的观点考虑,可以说更期望采用(2)的结构。

(带配筋的木模板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9及图10,作为带配筋的木模板10的使用方法而说明RC造的地板的模板钢筋工程中的新施工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及图10中,附图标记39表示带头螺栓。

首先,如图9所示,在建筑物30的钢骨构造中,吊运带配筋的木模板10,以木板11中的未固定单元化的配筋(在图示的例子中为桁架筋)12那一侧的表面11b从钢骨梁31、32之间向下方露出的朝向,并以缘部载置到钢骨梁31、32之上的方式铺设带配筋的木模板10。

接着,如图10所示,以覆盖带配筋的木模板10的上表面及端面的方式在带配筋的木模板10之上浇筑混凝土33并使其固化。然后,通过固化后的混凝土33将带配筋的木模板10固定于钢骨梁31、32。由此,构筑RC造的地板。

此外,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在以往的施工方法中,在将构成模板的钢承板铺设到了钢骨梁之上后,需要将钢承板焊接于钢骨梁并需要在钢承板之上配置钢筋,因此存在施工花费时间的问题。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模板的板部分(即木板11)由木材构成,所以在铺设到了钢骨梁31、32之上后,无需如钢承板那样焊接于钢骨梁31、32。另外,由于在木板11上固定有单元化的配筋(例如桁架筋)12,所以在铺设到了钢骨梁31、32之上后无需在现场进行配筋工程,另外,即使在混凝土33显现强度之前不用临时支架等进行保持,也能够支撑从梁31到梁32的跨距。另外,在铺设于钢骨梁31、32之上的状态下,木板11中的未固定单元化的配筋(例如桁架筋)12那一侧的表面11b从钢骨梁31、32之间向下方露出,因此,能够将从钢骨梁31、32之间露出的木板11的表面11b直接用作饰面材料,能够省略饰面材料及底材等。因此,通过以带配筋的木模板10置换钢承板并加以利用,能够大幅缩短施工时间且能够省略饰面材料及底材,由此,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木板11的各边的长度为1000mm以上,因此,能够架设于钢骨梁31、32的梁与梁之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木板11由以在宽度方向(图1中的X方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薄板11a构成,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相邻的薄板11a彼此粘接,因此,即使是大面积的木板11,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准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桁架筋12的第1钢筋21、第2钢筋22a、22b及第3钢筋23a、23b所延伸的方向与薄板11a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X方向)平行,因此,能够提高木板11的强度。

此外,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变形的一例。在以下说明及以下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关于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使用与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对应部分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10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10的剖视图。

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10具备: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的木板11;配置于木板11上的作为单元化的配筋的桁架筋112;和将桁架筋112固定于木板11的固定部件113。

其中,桁架筋112具有第1钢筋121、第2钢筋122、第3钢筋123和第4钢筋124。第1钢筋121、第2钢筋122、第3钢筋123及第4钢筋124的具体尺寸能够根据所要求的地板性能适当决定。

第1钢筋121从木板11的表面向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并沿着与木板11的表面平行的第1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第2钢筋122一边在第1钢筋121与木板11之间呈三角波状(呈锯齿状)地在上下方向上反复弯折,一边沿相对于第1方向(X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Y方向)延伸。第2钢筋122具有与第1钢筋121相对的上部和与木板11相对的下部。

第2钢筋122的上部(即与第1钢筋121相对的弯折部分)焊接于第1钢筋121。第2钢筋122的下部(即与木板11相对的部分)通过固定部件113固定于木板11。对固定部件113可以使用具有“コ”字形状的卡钉,也可以使用F电缆用鞍形卡箍与将F电缆用鞍形卡箍的两端部螺钉紧固的两根固定螺钉的组合,还可以使用具有“U”字形状的U型钉。卡钉及U型钉也可以带粘接剂,还可以带倒钩。在第2钢筋122的下部的一处位置使用的固定部件113的数量能够根据所需性能适当决定。

第3钢筋123配置于第1钢筋121与木板11之间,并沿着第1方向(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第4钢筋124一边在第1钢筋121与第3钢筋123之间呈三角波状(呈锯齿状)地在上下方向上反复弯折,一边沿第1方向(X方向)延伸。第4钢筋124具有与第1钢筋121相对的上部、和与第3钢筋123相对的下部。

第4钢筋124的上部(即与第1钢筋121相对的弯折部分)焊接于第1钢筋121,第4钢筋124的下部(即与第3钢筋123相对的弯折部分)焊接于第3钢筋123。

根据以上那样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10,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即,由于模板的板部分(即木板11)由木材构成,所以在铺设到了钢骨梁31、32之上后,无需如钢承板那样焊接于钢骨梁31、32。另外,由于在木板11上固定有单元化的配筋(桁架筋)112,所以在铺设到了钢骨梁31、32之上后无需在现场进行配筋工程,另外,即使在混凝土33显现强度之前不用临时支架等进行保持,也能够支撑从梁31到梁32的跨距。而且,在铺设于钢骨梁31、32之上的状态下,木板11中的未固定单元化的配筋(例如桁架筋)112那一侧的表面从钢骨梁31、32之间向下方露出,因此,能够将从钢骨梁31、32之间露出的木板11的表面直接用作饰面材料,能够省略饰面材料及底材等。因此,通过以带配筋的木模板110置换钢承板并加以利用,能够大幅缩短施工时间且能够省略饰面材料及底材,由此,能够降低成本。

<第3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210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210的从Y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210的从X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

如图14~图16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110具备: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的木板11;配置于木板11上的作为单元化的配筋的桁架筋212;和将桁架筋212固定于木板11的固定部件21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4中省略了固定部件213的图示。

其中,桁架筋212具有第1钢筋221、第2钢筋222、第3钢筋223和第4钢筋224。第1钢筋221、第2钢筋222、第3钢筋223及第4钢筋124的具体尺寸能够根据所要求的地板性能适当决定。

第1钢筋221从木板11的表面向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并沿着与木板11的表面平行的第1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第2钢筋222配置于第1钢筋221与木板11之间,并沿着第1方向(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第3钢筋223一边在第1钢筋221与第2钢筋222之间呈三角波状(呈锯齿状)地在上下方向上反复弯折,一边沿第1方向(X方向)延伸。第3钢筋223具有与第1钢筋221相对的上部和与第2钢筋222相对的下部。

第3钢筋223的上部(即与第1钢筋221相对的弯折部分)焊接于第1钢筋221。第3钢筋223的下部(即与第2钢筋222相对的弯折部分)焊接于第2钢筋222,并且通过具有“U”字形状的固定部件213固定于木板11。在第3钢筋223的下部的一处位置所使用的固定部件213的数量能够根据所需性能适当决定。

第4钢筋224在第1钢筋221的正下方位置以与第1钢筋21交叉的方式沿相对于第1方向(X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Y方向)延伸。第4钢筋224中的与第1钢筋221相对的部分焊接于第1钢筋221。

根据以上那样的第3实施方式的带配筋的木模板210,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即,由于模板的板部分(即木板11)由木材构成,所以在铺设到了钢骨梁31、32之上后,无需如钢承板那样焊接于钢骨梁31、32。另外,由于在木板11上固定有单元化的配筋(桁架筋)212,所以在铺设到了钢骨梁31、32之上后无需在现场进行配筋工程,另外,即使在混凝土33显现强度之前不用临时支架等进行保持,也能够支撑从梁31到梁32的跨距。而且,在铺设于钢骨梁31、32之上的状态下,木板11中的未固定单元化的配筋(例如桁架筋)212那一侧的表面从钢骨梁31、32之间向下方露出,因此,能够将从钢骨梁31、32之间露出的木板11的表面直接用作饰面材料,能够省略饰面材料及底材等。因此,通过以带配筋的木模板210置换钢承板并加以利用,能够大幅缩短施工时间且能够省略饰面材料及底材,由此,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于木板11上的单元化的配筋(例如桁架筋)12、112、212的下部通过固定部件13、113、213固定于木板11,但不限定于此,配置于木板11上的单元化的配筋(例如桁架筋)12、112、212的下部也可以利用粘接剂固定于木板11,还可以利用粘接剂和固定部件13、113、213双方固定于木板11。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各个变形例的记载以及附图的公开内容只不过是用于说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的一例,并不由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各个变形例的记载或附图的公开内容限定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各个变形例的构成要素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组合。

相关技术
  • 带配筋的木模板及使用了带配筋的木模板的施工方法
  • 一种带配筋的保温板及其在外墙混凝土部位的保温构造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67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