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越界告警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9:16


一种越界告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越界告警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生产是各类生产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涉及到的高危区域较多,安全事故屡见不鲜。

在电力系统中通常将高危区域用物理防护措施隔离起来,如防护围栏等。为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在防护围栏上加装告警器,对危险区域进行探测。当有人进入危险区域时发出告警信号。然而现有的告警器工作时发射端和接收端需对齐,故在正式使用告警器前需要进行事前调试,导致使用存在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越界告警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告警器工作时发射端和接收端需对齐,故在正式使用告警器前需要进行事前调试,导致使用存在诸多不便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越界告警装置,包括: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构成的红外感应器、电源、触发器和告警器;

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电源连接,且所述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光线于一个平面散开;

所述红外接收器和所述电源连接,且在接收到漫反射后的所述发射光线后导通;

所述电源连接所述触发器,且在当所述红外接收器导通后出触发所述触发器;

所述触发器和所述告警器连接;

所述告警器,用于发出告警信号。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射器包括: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

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构成第一红外感应器,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告警器和所述触发器,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第二端连接触发器;

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构成第二红外感应器,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告警器和所述触发器,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触发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还包括:第一电压调节器;

所述第一电压调节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的第一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的供电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二红外感应器还包括:第二电压调节器;

所述第二电压调节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的第一端,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红外感应器的供电电压。

可选地,所述触发器具体包括:双稳态触发器;

所述双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告警器包括:蜂鸣器和告警灯;

所述蜂鸣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触发器的输出端;

所述告警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触发器的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电源包括:充电电源和干电池组。

可选地,所述电源还包括切换开关;

所述切换开关和所述充电电源、所述干电池组均连接,用于切换接入所述越界告警装置中的供电电源。

可选地,所述切换开关具体为单刀双掷开关。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越界告警装置,包括: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构成的红外感应器、电源、触发器和告警器;红外发射器和电源连接,且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光线于一个平面散开;红外接收器和电源连接,且在接收到漫反射后的发射光线后导通;电源连接触发器,且在当红外接收器导通后出触发触发器;触发器和告警器连接;告警器,用于发出告警信号。

本申请中的越界告警装置,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光线于一个平面散开,这样形成一个红外线探测面,当有人经过该探测面时,对发射光线产生漫反射,射向周围较大范围,从而使红外接收器接收到漫反射信号而导通,此时与电源连接的触发器被导通,而触发器又连接告警器,进而使得告警器被触发发出告警信号,从而实现人员的越界告警,且本申请中不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光线对射结构,用漫反射检测方式,不再需要使用前调试,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告警器工作时发射端和接收端需对齐,故在正式使用告警器前需要进行事前调试,导致使用存在诸多不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越界告警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越界告警装置的红外探测面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越界告警装置的红外探测面的示意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红外感应器;2、第二红外感应器;T11、第一红外发射器;T12、第一红外接收器;T21、第二红外发射器;T22、第二红外接收器;V1、第一电压调节器;V2、第二电压调节器;M、触发器;A、蜂鸣器;L、告警灯;DC、充电电源;B、干电池组;S、切换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越界告警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告警器工作时发射端和接收端需对齐,故在正式使用告警器前需要进行事前调试,导致使用存在诸多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越界告警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越界告警装置,包括: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构成的红外感应器、电源、触发器M和告警器;红外发射器和电源连接,且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光线于一个平面散开;红外接收器和电源连接,且在接收到漫反射后的发射光线后导通;电源连接触发器M,且在当红外接收器导通后出触发触发器M;触发器M和告警器连接;告警器,用于发出告警信号。

现有技术中的告警器使用了光线对射结构,即发射器和接收器需对齐,而对齐本身的调试难度就较大,且在告警器使用前就需要对齐发射器和接收器,导致现有的告警器使用存在诸多不便。而本实施例中的红外感应器采用漫发射探测原理,不再使用基于光线对射原理的结构,不再需要使用前调试。

人体经过红外发射器对应的红外探测面时,会对发射光线产生漫反射,射向周围较大的一个范围,从而使红外接收器接收到漫反射信号而导通,当红外接收器被导通时,即认为人体进入了高危区域,此时触发器M被触发,进而通过触发器M触发告警器,使得告警器发出告警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越界告警装置,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光线于一个平面散开,这样形成一个红外线探测面,当有人经过该探测面时,对发射光线产生漫反射,射向周围较大范围,从而使红外接收器接收到漫反射信号而导通,此时与电源连接的触发器M被导通,而触发器M又连接告警器,进而使得告警器被触发发出告警信号,从而实现人员的越界告警,且本申请中不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光线对射结构,用漫反射检测方式,不再需要使用前调试,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告警器工作时发射端和接收端需对齐,故在正式使用告警器前需要进行事前调试,导致使用存在诸多不便的技术问题。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越界告警装置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越界告警装置的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越界告警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越界告警装置,包括: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构成的红外感应器、电源、触发器M和告警器;红外发射器和电源连接,且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光线于一个平面散开;红外接收器和电源连接,且在接收到漫反射后的发射光线后导通;电源连接触发器M,且在当红外接收器导通后出触发触发器M;触发器M和告警器连接;告警器,用于发出告警信号。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红外发射器包括:第一红外发射器T11和第二红外发射器T21,红外接收器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器T12和第二红外接收器T22;第一红外发射器T11和第一红外接收器T12构成第一红外感应器1,第一红外发射器T1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端连接告警器和触发器M,第一红外接收器T12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端连接触发器M;第二红外发射器T2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T22构成第二红外感应器2,第二红外发射器T2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端连接告警器和触发器M,第二红外接收器T22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端连接触发器M。即上述的第一红外感应器1和第二红外感应器2并联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并联的两个红外感应器对人员越界进行探测,这样其中任何一个红外感应器探测到人体经过时,均可触发触发器M,进而触发告警器,产生告警信号。如此可以避免其中的一个红外感应器出现异常时,越界告警装置不能进行越界告警的现象。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红外感应器1还包括:第一电压调节器V1;第一电压调节器V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一红外接收器T12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一红外发射器T11的第一端,用于调节第一红外感应器1的供电电压。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红外感应器1的探测距离可调,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红外感应器供电电压的强弱实现距离的调整,当电压较高时探测距离较远,电压较低时探测距离较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压调节器V1可以是现有的多种结构,只要实现电压调节即可,例如:触点式电压调节器、集成电路调节器等,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红外线探测面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红外探测面的正视图,图3为红外探测面的俯视图。两个红外感应器呈180°方向布置,感应有效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一个大范围平面,而水平方向上范围则很小,因此感应有效区域为一个薄平面(图3中D=3m时d≤0.2m)。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红外感应器2还包括:第二电压调节器V2;第二电压调节器V2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红外接收器T22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二红外发射器T21的第一端,用于调节第二红外感应器2的供电电压。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红外感应器2的探测距离可调,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红外感应器供电电压的强弱实现距离的调整,当电压较高时探测距离较远,电压较低时探测距离较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电压调节器V2可以是现有的多种结构,只要实现电压调节即可,例如:触点式电压调节器、集成电路调节器等,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触发器M具体包括:双稳态触发器M;双稳态触发器M的输入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当闯入人员穿过红外探测面之后,尽管红外接收器已接收不到反射信号,从而触发信号也消失,但在双稳态触发器M的保持作用下,其输出端的告警器依然保持告警。现场工作人员排除危险后,只需要再次通过红外探测面,即可使双稳态触发器M解除信号保持,越界告警装置的状态随即自动复位,无需手动操作,避免了手动操作的诸多麻烦。

需要说明的是,双稳态触发器M的特点是具有两个稳定的状态,并且在外加触发信号的作用下,可以由一种稳定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稳定状态。在没有外加触发信号时,现有状态将一直保持下去,双稳态触发器M可以由晶体管、数字电路或时基电路等构成。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双稳态触发器M的具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和赘述。

探测到人体经过时,电源正极接入双稳态触发器M的输入端I,使其输出端O1和O2接通并保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告警器包括:蜂鸣器A和告警灯L;蜂鸣器A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端连接触发器M的输出端;告警灯L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端连接触发器M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通过声光告警信号的进行告警,提高了告警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电源包括:充电电源DC和干电池组B。本实施例中提供多样化的供电方式,避免单一供电源导致的诸多缺陷。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源还包括切换开关S;切换开关S和充电电源DC、干电池组B均连接,用于切换接入越界告警装置中的供电电源。本实施例中通过切换开关S实现充电电源DC和干电池组B的择一应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切换开关S具体为单刀双掷开关。可以理解的是,切换开关S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只要实现充电电源DC和干电池组B的切换即可,本实施例中对其他的实现方式不做详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越界告警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两个探测器朝向同一平面的两个方向(背靠背180°),探测距离独立可调。

2、探测区域扁平化,设立在垂直平面,避免域外行人造成干扰误告警。

3、漫反射探测原理,不再需要使用前的光路调试。

4、采用双稳态触发器M作为中继,既解决了人整体越过探测区域后告警信号就消失的问题,又实现了无需直接接触装置的复位。

本实施例中的越界告警装置,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光线于一个平面散开,这样形成一个红外线探测面,当有人经过该探测面时,对发射光线产生漫反射,射向周围较大范围,从而使红外接收器接收到漫反射信号而导通,此时与电源连接的触发器M被导通,而触发器M又连接告警器,进而使得告警器被触发发出告警信号,从而实现人员的越界告警,且本申请中不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光线对射结构,用漫反射检测方式,不再需要使用前调试,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告警器工作时发射端和接收端需对齐,故在正式使用告警器前需要进行事前调试,导致使用存在诸多不便的技术问题。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待安装电网网络,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个实施例中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动车检修库维修平台越界告警装置
  • 一种动车检修库维修平台越界告警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69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