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具有自发光、低能耗、宽视角、色彩丰富、快速相应及可制备柔性屏等诸多优异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尤其是在智能穿戴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智能设备穿戴在人体之上这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低功耗芯片、柔性电路板等穿戴设备核心硬件技术的成熟,部分穿戴设备已经从概念化的设想逐渐走向商用化。

其中,增强现实眼镜(即AR眼镜)和虚拟现实眼镜(即VR眼镜)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智能穿戴设备。在AR眼镜和VR眼镜的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携带,要求器件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封装紧凑。而另一方面,人们不懈地追求高亮度、高精细和鲜艳多彩的图形信息,三维的立体影像,以及高速刷新频率的视频影像,这都使得单位体积的功耗增加,随之而来的发热问题也就变得越发严重。系统产生的热量无法迅速向外进行散热,容易聚集在用户与之直接接触的皮肤表面,对用户体验造成不利影响。从使用者的感受来说,感到烫手的温度大约在摄氏50度。而佩戴在人脸上或头上的设备如果温度接近或略微超过40摄氏度,就会让使用者感到极度的不适。在比较极端的工作环境下,比如夏天的室外应用等,还会导致OLED显示屏的有机发光薄膜的性能迅速衰减,系统死机,甚至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零部件被烧毁。

目前,智能穿戴设备都存在散热困难的问题,这一问题将成为产品使用的瓶颈,而且随着高集成度和图像解析度的提高,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

基此,如何解决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无法及时散热的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能够实现快速散热的显示装置,其包括导热外壳以及被封装于所述导热外壳中的光学透镜、微显示屏和导热液体,所述导热液体具有透光性,所述微显示屏的出射光线经所述导热液体到达所述光学透镜。在一些示例中,导热液体采用去除离子后的纯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或者为有机硅油。在特定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液体还可掺入几何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纳米颗粒或纳米杆,以进一步提高导热性能。这些纳米颗粒的材质可以是金,银,铝等金属,也可以是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可包括同样具有导热性能的光阑,该光阑采用圆锥形漏斗结构,用以限定光线的最大发散角度,并改善输出光束边缘的均匀性。在特定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阑和所述导热外壳可由相同的金属材料制成,且有光线入射的表面上均设置黑色镀层,或采用阳极氧化等方法形成的低反射层薄膜,以减少光线反射对输出图像的影响。在特定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阑的内侧壁为润湿表面,而且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结构,或者经过粗糙化处理。如此,不但能够避免气泡附着,而且能够增加光阑与导热液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光阑和导热液体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可包括PCB基板以及金属连接件,通过所述PCB基板以及金属连接件实现辅助散热,能够进一步提高热量传导的效率。

本发明还包括了在制造本发明的高效率散热的显示装置的过程中,填充导热液体到容器中的方法和封装方法,比如在容器壁上预留注入孔和溢流孔,以及注入和封装的环境温度要高于人体表皮温度等优化措施等。这些填充导热液体的方式和封装的方式是为了确保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不发生导热液体的泄漏以及容器内不产生气泡和空隙。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一中步骤二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一中步骤三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一中步骤四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二中步骤四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二中步骤五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装置在不同温度下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装置在不同温度下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AR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一个桶状容器1;一种具有透光性的导热液体2,填充于所述桶状容器1内;一个光学透镜3,设置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其中一端,所述光学透镜3的一面与所述导热液体2接触;一个电子显示屏4,其包括一发光面41和一透明保护层42;所述电子显示屏4设置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另一端,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透明保护层42与所述导热液体2接触;所述光学透镜3的主平面与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保持平行,且所述光学透镜3的光轴穿过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41的中心。

具体的,所述桶状容器1由金属、陶瓷、塑料或其他导热材料制成,所述金属、陶瓷、塑料以及其他导热材料的导热率均要求高于所述导热液体2的导热率。如此,所述导热液体2能够将热量传导给所述桶状容器1。

本实施例中,所述桶状容器1为一圆柱形容器(即圆形筒)。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所述桶状容器1包括一圆形底板以及围设于所述底板外周的环形侧板,所述环形侧板与所述圆形底板垂直设置且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圆形底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环形侧板的厚度,即所述桶状容器1的侧壁厚度小于其底部壳体的厚度。如此,所述桶状容器1由于热胀冷缩而发生形变时,仅有侧壁(即环形侧板)发生形变,容器底部(即圆形底板)一般不会发生形变。

所述导热液体2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和较高的可见光透明度,其在受热后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会加快,其导热能力远胜于气体、塑料等其他介质,因此把所述导热液体2封装于所述桶状容器1内,能够将容器内部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桶状容器1的壳体,继而散发到环境空气中去,实现快速散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液体2的主要成分为去除离子后的纯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或者。其中,乙二醇具有防冻和防腐蚀作用,乙二醇在混合液中的体积比例一般在20%到40%之间。采用去除离子后的纯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作为导热液体2时,在室外零下30摄氏度也不会凝结。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液体2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硅油。有机硅油的热导率为2W/mK或者更高,凝固点低至零下50摄氏度,气化点可以超过100摄氏度。相对于热导率在0.6W/mK左右的纯水而言,有机硅油更适合作为所述显示装置10的导热液体2。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液体2中还可以掺入一定比例的分散剂和纳米结构,以进一步提高热导率和可见光的透过率。其中,所述纳米结构包括纳米颗粒(nanoparticle)和/或纳米杆,所述纳米颗粒的直径小于100纳米,所述纳米杆也称纳米线(nanowire),其长度小于100纳米,其直径与长度之比小于0.75。所述纳米颗粒和纳米杆的材质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所述金属选自于金、银、铜或铝,所述金属氧化物选自于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或一氧化铜。所述分散剂(例如柠檬酸盐)在溶液中将使得所述纳米结构的表面带负电荷,从而让纳米结构之间相互排斥,不会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让波长为400nm到760nm的可见光线透过所述导热液体2。与未掺杂纳米结构的导热液体2相比,均匀掺杂有纳米结构的导热液体2具有更高的热导率(10倍以上),其可见光的透过率也可达到95%以上。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一个光阑结构5,所述光阑结构5设置于所述光学透镜3与所述电子显示屏4之间,并完全浸入于所述导热液体2中,所述光阑结构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通光孔(图中标号未示出),所述通光孔为圆锥形漏斗结构,其大孔径端靠近所述光学透镜3,其小孔径端靠近所述电子显示屏4,所述通光孔包括相互连通的锥形孔段和柱形孔段,所述通光孔的孔径在锥形孔段逐渐收缩,直至柱形孔段保持为最小值,所述锥形孔段的孔壁为斜面,所述斜面为一圆锥面的一部分,所述圆锥面对应的顶点与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的中心位置相对应,且所述通光孔的中心要求与所述光学透镜3的光轴重合,利用所述光阑结构5能够限定从所述电子显示屏4发出并经由所述导热液体2到达所述光学透镜3的光线的最大发散角度。而且,由于所述光阑结构5采用圆锥形漏斗结构,因此能够改善输出光束边缘的均匀性,并减少光线在光阑结构5端面处的反射。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光阑结构5的其中一端抵靠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壁,所述光阑结构5的另一端与所述光学物镜3相接触,所述光阑结构5的外侧面与所述桶状容器1的内侧壁相接触。如此,所述光阑结构5不但能够起到约束输出光最大角度的作用,而且,对所述光学透镜3起到支撑以及固定位置的作用,确保所述光学透镜3的中心到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的中心基本等于光学透镜3的焦距。此外,所述光阑结构5由不透光且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因此还能将所述导热液体2中的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热传导传递给所述桶状容器1。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阑结构5由金属材料,或者掺杂了碳粉的树脂、橡胶等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黑色的导电橡胶、黑色的导电树脂等。优选的,所述光阑结构5由金属铜或金属铝制成,由此确保光阑结构5具有较高的导热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阑结构5的内侧壁为光滑且对导热液体2为润湿表面,当所述导热液体2注入时,就会与所述光阑结构5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或者说产生接触角小于90度的润湿状态。当内侧壁对于导热液体2为润湿表面的时候,所述导热液体2就会填满所有的缝隙和细微的坑洼处,排除这些地方可能附着的气泡。

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光阑结构5和所述导热液体2之间的热交换效率,还可对所述光阑结构5的内侧壁进行加工,以增加所述光阑结构5与所述导热液体2的接触面积。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光阑结构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近似于等间距排列的凹槽,所述多个凹槽的深度和凹槽之间的间距使得等效的表面粗糙度大于1.25。表面粗糙度的定义为固体表面的实际面积和投影面积的比例,通常大于1。比如,当凹槽结构的深度是1mm,那么一个凹槽结构的侧壁总长度为2mm,如果一个凹槽结构的周期是4mm,那么这个粗糙度则为1.5。为了提高导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将这个凹槽结构的等效表面粗糙度设置在1.25以上。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光阑结构5的内侧壁表面经由粗糙化处理,形成了多个周期性排列或随机散布的凹坑,使得该内侧壁表面的粗糙度在1.25以上。实验证明,对所述光阑结构5的内侧壁进行粗糙化处理或者形成多个凹槽结构,均能有效提高所述光阑结构5和所述导热液体2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在这两个实施例中,光阑结构5的内侧壁对于所用导热液体2必须是润湿表面,才可以有粗糙度增加润湿性的可能。反之,如果和导热液体2之间是疏水特性,或者是疏油特性(如果导热液体2是油性的话),粗糙的表面反而会降低润湿性或者说降低表面和导热液体2的紧密接触。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电子显示屏4用于输出光学图像,其包括一发光面41和一透明保护层42,所述透明保护层42覆盖于所述发光面41上并与所述导热液体2直接接触,由于所述导热液体2和所述光阑结构5均与所述桶状容器1的部分内壁直接接触,且所述桶状容器1和所述光阑结构5的导热系数均高于所述导热液体2的导热系数,因此所述电子显示屏4发出的热量会通过所述桶状容器1内填充的导热液体2快速传导给所述桶状容器1以及光阑结构5,并最终散发到外部环境中,如箭头所示向外散热的区域主要是所述桶状容器1的侧壁。

其中,所述电子显示屏4为防水器件,能够与所述导热液体2直接接触。所述电子显示屏4中的透明保护层42可以是在直接形成于所述发光面41上的透明保护膜层,也可以是与所述发光面41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的透明盖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显示屏4嵌入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开口处,其底部(即背向所述光学透镜3的一侧)裸露于外,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信号和控制线从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底部直接引出。为确保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透明保护层42(即朝向所述光学透镜3的一侧)与所述导热液体2充分接触,所述透明保护层42的表面要求与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内侧表面齐平或者高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内侧表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显示屏4也直接固定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所述电子显示屏4浸没于所述导热液体2中,为此所述桶状容器1上须开设导线通孔,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信号和控制线通过所述桶状容器1上开设的导线通孔引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尺寸要求小于所述光阑结构5的最小孔径,以确保图像显示的完整性。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41与所述光学透镜3的主平面保持平行,且所述光学透镜3的光轴穿过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41的中心。优选的,所述电子显示屏4、光阑结构5以及光学透镜3的中心均位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中心轴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3为凸透镜,所述凸透镜中至少一面是向外凸出的曲面(即凸面)。例如,所述凸透镜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凸面;或者,所述凸透镜的其中一面为凸面,另一面可为平面或凹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显示屏4为硅基有机发光显示屏,所述硅基有机发光显示屏是一种采用有机发光显示技术的硅基微显示屏(Si based Microdisplay),它区别于常规的利用非晶硅、微晶硅或者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为背板的OLED显示器件,是以单晶硅作为有源驱动背板制作的主动式OLED显示器件,像素尺寸约为传统显示器件的1/10,精细度远远高于传统器件,具有高分辨率、高集成度、低功耗、体积小、重量轻等诸多优势。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显示屏4也可为其他类型的微显示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只要显示的光学图像能够符合要求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密封胶6,所述密封胶6设置于所述光学透镜3的下侧边缘位置,用以固定所述光学透镜3的位置并将所述光阑结构5和所述导热液体2密封于所述桶状容器1中。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所述显示装置10的温度发生剧烈变化,可能导致所述桶状容器1的内部产生空隙,由此产生气泡。气泡会对所述电子显示屏4出射的光线造成发生折射和反射,进而影响显示效果。为此,需合理选择所述桶状容器1和所述光阑结构5的材料,尽量减少两者在热膨胀系数上的差异。

优选的,所述桶状容器1和所述光阑结构5采用相同的金属材料,由此不但能够减少两者在热膨胀系数上的差异,避免气泡产生,而且能够防止不同金属在有一定导电性液体中的电解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电化学腐蚀。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请结合参考图1、图4至图6,所述显示装置的其中一种制造方法(即制造方法一)包括:

步骤一、提供一个桶状容器1,并在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安装一个电子显示屏4;

步骤二、将一个漏斗形的光阑结构5紧密嵌入所述桶状容器1的内部;

步骤三、将除泡后的导热液体2注入于所述桶状容器1中;

步骤四、将光学透镜3水平放置于所述光阑结构5之上,并保持所述光学透镜3的主平面平行于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同时利用所述桶状容器1的溢流孔1a排出多余的导热液体和空气;

步骤五、利用密封胶6密封所述光学透镜3与所述桶状容器1之间的空隙,同时利用所述密封胶6封堵所述溢流孔1a。

具体的,首先,提供一个桶状容器1,并在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安装一个电子显示屏4。

本实施例中,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电子显示屏4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为确保所述桶状容器1的气密性,所述桶状容器1与所述电子显示屏4之间的缝隙由密封胶密封,所述密封胶固化后能够防止液体泄露以及空气进入。因此,在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安装一个电子显示屏4的过程包括:首先,将所述电子显示屏4嵌入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开孔处,并使得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透明保护层42的表面与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内侧表面齐平或者高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内侧表面;接着,采用密封胶封闭所述电子显示屏4与所述桶状容器1之间的缝隙;然后,对所述密封胶进行固化处理。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可不开设安装孔,所述电子显示屏4直接安装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内侧表面上。但所述桶状容器1上须开设导线通孔,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信号和控制线通过所述导线通孔引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桶状容器1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溢流孔1a,所述溢流孔1a用于排除所述显示装置10装配时溢出的导热液体或空气。

接着,如图4所示,提供一个光阑结构5,并将所述光阑结构5嵌入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内部,使得所述光阑结构5的底端抵靠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内侧表面,所述光阑结构5的外侧壁与所述桶状容器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

然后,如图5所示,通过所述桶状容器1的开口将除泡后的导热液体2注入于所述桶状容器1中,直至达到溢流孔1a的高度。当所述导热液体2从所述桶状容器1上开设的溢流孔1a流出时,停止注入。

之后,如图6所示,利用带有真空吸盘的机械手(图中未示出)将光学透镜3水平放置于所述光阑结构5之上,并与所述光阑结构5的顶端接触。在放置过程中,应保持所述光学透镜3的主平面平行于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同时利用所述溢流孔1a排出多余的导热液体2以及可能残留在所述导热液体2中的气泡。为了保证多余的导热液体2能够顺利地从溢流孔1a排泄出去,所述桶状容器1的开口尺寸要求大于所述光学透镜3在长轴方向上的直径。

最后,如图1所示,将密封胶6涂布于所述光学透镜3的周边位置,以密封所述光学透镜3和所述桶状容器1之间的空隙,并封堵所述溢流孔1a,之后所述密封胶6进行固化处理,使得所述光学透镜3的上侧边缘与所述桶状容器1的外壳胶合在一起。至此,形成所述显示装置10。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请结合参考图1、图7和图8,所述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制造方法(即制造方法二)包括:

步骤一、提供一个桶状容器1,并在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安装一个电子显示屏4;

步骤二、将一个漏斗形的光阑结构5紧密嵌入所述桶状容器1的内部;

步骤三,将光学透镜3放置在所述光阑结构5之上,并保持所述光学透镜3的主平面和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41平行,并用密封胶6密封所述光学透镜3与所述桶状容器1之间的空隙;

步骤四,从所述桶状容器1的注入口(图中未示出)注入导热液体2直至溢流口1a排除多余的导热液体2和空气;

步骤五、用密封胶6封堵所述溢流孔1a和注入孔1b。

具体的,步骤一和步骤二与之前的制造方法相同。在步骤三中,光学透镜3的放置步骤也之前的制造方法相同,但在光学透镜3的封装过程中可以仅密封所述光学透镜3和所述桶状容器1之间的空隙,而不封堵溢流孔1a,或者在封堵溢流孔1a后再次将所述溢流孔1a内的密封胶6去除,以便于后续导热液体2注入时,多余的导热液体2以及密封胶6固化产生的气体能够从所述溢流孔1a排出。

两种制造方法的主要差别在于,实施例一的导热液体2注入步骤是在光学透镜3封装之前,而本实施例的导热液体2注入步骤是在光学透镜3封装之后,是在所述密封胶6固化之后进行的。为此,所述桶状容器1除了设置溢流孔1a之外,还需设置用于注入导热液体2的注入孔1b。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入孔1b设置于所述桶状容器1b的底部。

在步骤四中,如图7所示,在所述密封胶6固化之后,将所述桶状容器翻转90°,使得所述溢流孔1a的出口朝上,之后从所述注入孔1b注入导热液体2,直至溢流孔1a排出多余导热液体2和所有空气。所述导热液体2在注入之前同样需要进行除泡处理,以排除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在所述导热液体2的注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所述溢流孔1a的出口高于所述注入孔1b的入口。

在步骤五中,如图8所示,利用密封胶6封堵所述溢流孔1a和注入孔1b,并对所述密封胶6进行固化处理。至此,完成注入以及封装过程,形成所述显示装置1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制造过程均可在有空气的环境中进行,也可在具有一定真空度的密闭空间中进行。在真空环境中制作显示器件,能够进一步地防止空气滞留在所述桶状容器1内部以及导热液体2中,避免空气从容器内壁或液体析出成为气泡,即使温度发生变化,或者容器的方位发生变化,比如倒置或震动的时候,也不会有气泡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步骤三至步骤五的封装过程中,应保持所述桶状容器1和导热液体2处于恒温状态,且封装过程的温度要求在36摄氏度到60摄氏度之间。如此,只要所述显示装置10的工作温度低于这个封装温度,或者略高于这个封装温度,所述桶状容器1内基本不会出现气泡。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考图9和图10,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显示装置20包括:一个桶状容器1;一种具有透光性的导热液体2填充在所述桶状容器1内;一个光学透镜3,设置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其中一端,所述光学透镜3的一面与所述导热液体2接触;一个电子显示屏4,其包括一发光面41和一透明保护层42;所述电子显示屏4设置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另一端,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透明保护层42与所述导热液体2接触;所述光学透镜3的主平面与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保持平行,且所述光学透镜3的光轴穿过所述电子显示屏4的发光面41的中心。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桶状容器1并非是圆形桶,而是矩形桶,其包括一矩形底板以及围设于所述矩形底板外周的四个矩形侧板,所述四个侧板依次首尾连接且与所述矩形底板垂直设置,所述四个矩形侧板与所述矩形底板一体成型。相对于圆形桶而言,矩形桶在使用温度低于封装温度时,因冷缩导致的鼓形变形比圆形桶有更大的余地。

请结合参考图11和图1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不同温度下的对比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显示装置的工作温度为40摄氏度时,由于工作温度接近其封装温度,因此所述桶状容器1维持原有的矩形外形,当显示装置的工作温度为10摄氏度时,由于其低于封装温度,因此所述桶状容器1会发生冷缩现象,但是由于液体不可压缩,所以较薄的金属侧壁会发生一定的鼓形膨胀,以便维持原有的液体的容积,因此就可以避免容器内部的导热液体2通过密封口泄漏。

当显示装置的工作温度高于封装温度时,所述桶状容器1会有所涨大,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桶状容器1的侧壁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内陷以力图维持内部空间的容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容器内部出现气泡,而气泡会对光线发生折反射,改变光线的轨迹,丛而对输出图像造成干扰。

优选的,所述矩形底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矩形侧板的厚度,即所述桶状容器1的侧壁厚度小于其底部壳体的厚度。如此,当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所述桶状容器1的形变主要发生在侧壁,所述桶状容器1的底部不会发生形变,由此确保与容器底部接壤的电子显示屏4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请继续参考图9,所述光阑结构5之有光线入射的表面均设置有吸收光线层5a,由于所述光阑结构5未能完全覆盖所述桶状容器1的内表面,为了防止光线在所述桶状容器1内表面的反射对输出的光学图像造成鬼影问题,因此所述桶状容器1的内表面同样设置有吸收光线层(图中未示出)。所述光阑结构5和所述桶状容器1的表面上设置的吸收光线层为黑色镀层,或采用阳极氧化等方法在金属表面生成的一层较薄的低反射层薄膜。

请继续参考图9,所述显示装置20还包括:PCB基板7和多个金属连接件8,所述PCB基板7贴附于所述桶状容器1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电子显示屏4电连接,所述金属连接件8为钉状或螺丝状,所述PCB基板7通过所述金属连接件8固定在所述桶状容器1上,如箭头所示向外散热的区域主要是所述桶状容器1的侧壁以及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显示屏4产生的热量不但能够通过所述导热液体2快速传导给所述桶状容器1以及光阑结构5,并最终散发到外部环境中,而且还能够通过PCB基板7和金属连接件8进行辅助散热,进一步提高热量传导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桶状容器1、PCB基板7和金属连接件8均连接到一个固定电位(例如接地电位)上,以屏蔽环境电磁干扰,由此确保所述电子显示屏4正常显示。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将光学透镜3和电子显示屏4封装于桶状容器1中形成一体化结构,并在所述一体化结构中注入导热液体2,所述导热液体2与所述桶状容器1配合将所述电子显示屏4产生的热量快速排出,由此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该一体化结构还可与其他光学器件组合形成AR眼镜、VR眼镜或者其他智能穿戴设备。发明人发现,在AR眼镜或VR眼镜的整个系统中,高速数字图像处理芯片以及高解析度、高亮度的OLED显示屏是发热最为集中的部分,连带着其周围的其它零部件和封装外壳都会在系统运行不久就急剧升温。将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应用于AR眼镜或VR眼镜,能够有效解决这些智能穿戴设备的散热问题。

请参考图13,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AR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AR眼镜包括显示装置10(或显示装置20)、镜筒(图中未示出)、第一反射镜11、第二反射镜12和另一光学透镜13,所述第一反射镜11、第二反射镜12和另一光学透镜13与所述显示装置中的光学透镜3组成光学系统,能够将所述电子显示屏4显示的光学图像放大并输送到人眼中。

其中,所述电子显示屏4显示的光学图像一般包括红(R)、绿(G)、蓝(B)三种基本颜色的光线。这些光线通过所述光学透镜3变成几乎平行的光线,然后被第一反射镜11反射成为横向传播光束,这些横向传播光束在镜筒之内传播一定距离后到达第二反射镜12,并被所述第二反射镜12反射成为纵向传播光束,这些纵向传播光束直接入射到人眼中或者通过另一光学透镜13聚焦后到达人眼14。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3作为物镜,另一光学透镜13作为目镜,所述物镜为凸透镜,所述目镜为凹透镜。

上述附图仅仅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为了清楚起见,简化上述各图中的元件形状、元件数量并省略部分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化,这些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所述显示装置20的制造方法与所述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将光学透镜和电子显示屏设置于桶状容器中形成一体化结构,并在该一体化结构中注入导热液体用以实现快速散热,由此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所述显示装置不但结构紧凑,而且电子显示屏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更加适用于智能穿戴设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者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薄膜晶体管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膜、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固化膜的制造方法、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显示装置用基板、显示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793815